政经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政经总结

政经总结

1.资本原始累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两个途径: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2.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产生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商品的二因素:I.使用价值:指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II.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但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4.劳动的二重性:(理解政经的枢纽)I.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II.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实践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也是对立统一的。

5.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政经知识点总结

政经知识点总结

政经知识点总结经济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政治和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因素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政经知识点的理解对于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些政经知识点。

一、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与经济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政治对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的稳定和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政治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影响着政治的稳定,经济危机会引发社会动荡,从而影响政治稳定。

总之政治和经济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制度与经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调控市场经济,保障公平竞争、防范垄断,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管制,保障市场的自由竞争。

有的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有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

不同的制度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国际政治与经济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紧密,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影响着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需要在政治关系上建立互信。

同时,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又会影响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四、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对货币供应、利率等进行调整,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对税收、财政支出等进行调整,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产业政策是国家对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进行调整,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五、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更加频繁。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竞争、合作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需要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同时也要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既研究微观经济现象,也研究宏观经济现象。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是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三、货币与信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信用是借贷行为及基于信用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

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四、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方法体系。

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国民经济核算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分析经济形势。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在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六、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政府为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

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为手段、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以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

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九、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全球经济体系。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知识点总结大全

在此,我想共享一下我对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知识点的一些观点和理解。

一、资源配置基本问题1. 资源的稀缺性: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却是无限的,这使得资源配置成为一个基本经济问题。

2. 三种基本资源: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要求合理利用这三种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

二、市场与价格1. 价格形成的因素: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使得价格产生变动,需求量大,供给量小会上涨,反之下降。

2. 价格调节机制:价格的上涨会减少需求量,增加供给量,从而维持其稳定。

这种机制有利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企业与市场1. 企业最大化经营利润的目的使得市场进一步规范化,促进了市场的合理经营。

2. 垄断与竞争:不同的市场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垄断或竞争现象。

垄断市场常常被政府进行干预,以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

四、宏观经济调控1. 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同时调控通货膨胀和失业率。

政府会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进行调控。

2. GDP的计算:GDP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通过计算GDP可以了解国家经济的整体情况。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1. 经济增长是指国家生产总值的增长,经济发展是指经济体制、科技等综合因素的提升。

2.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一,这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手段来平衡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我认为经济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国家的经济状况,还能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所裨益。

深入理解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知识点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都非常有益。

对经济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知识点中,我们学习了资源配置、市场与价格、企业与市场、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增长与发展等内容,这些知识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理论,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

综合知识马政经知识点总结

综合知识马政经知识点总结

综合知识马政经知识点总结马政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简称,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

它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包含了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

因此,在理解和掌握马政经知识点,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及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通过对马政经知识点的总结,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一、劳动价值论马政经中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度研究。

劳动价值论是指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价值所决定的。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分析,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在劳动价值论中,马克思强调了劳动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判断标准,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劳动的体现来决定的。

而这个劳动的体现是通过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所共同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剩余价值产生和分配规律的理论研究。

剩余价值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除了支付给工人等生产成本之外,还剩下的部分,这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在马政经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他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大于工资总额,而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可以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

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之一。

三、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马政经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就是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是一个核心概念,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资本是通过对劳动的剥削来获得剩余价值的一种经济形式。

在马政经中,马克思对资本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论证,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矛盾。

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对我们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很多,它不仅涉及传统的经济领域,也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如下:一、价值理论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基础。

价值理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对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的作用价值,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实际交换的价格,也是商品在生产和交换中发挥的一种社会功能。

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决定、竞争机制等各方面的发挥作用。

市场经济可以带来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促进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市场经济也会带来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分配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与调节。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内需、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实现。

但是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资源的限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

四、国际经济国际经济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外资流入、国际金融等领域。

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入的优劣决定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的兴衰,而国际金融则主要影响着货币政策和国际汇率的稳定性。

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改革企业组织等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相比,优点在于体现了社会公平和资源公共使用的特点。

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流动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控制财政收支来影响全局经济增长和分配,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政府指导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以上是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需要关注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宏观调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指导和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科学指南。

它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总结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人类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标志。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真理的根本条件,也是直接与间接实现工人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理论武装。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3.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创造,是一切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所特有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形态的演变、生产方式的转变等。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的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阶段。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社会。

5.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实践和建设经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当前研究和发展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应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

考研政治总结笔记:政经部分

考研政治总结笔记:政经部分

考研政治总结笔记:政经部分一、宏观理论(两种制度)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帝国主义)2、社会主义二、微观理论(四大理论)1、商品论2、价值论3、资本论4、剩余价值论一、宏观理论(两种制度)1、资本主义政经所有制(公有制与非公有制)2.2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分配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2.3市场经济2.4微观基础(企业)2.5经济体制和运行运行基础(市场)2.6调控体系(宏观调控)2.7保障体系(社会保障)2.81、资本主义1.1(关系)竞争产生垄断,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2原因)垄断不可能消灭(商品经济),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不存在囊括一切部门、一切企业的绝对垄断,社会经济活动中仍存在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垄断下竞争4形式)垄内;垄垄;垄非;非间(垄断下竞争4特点)(目的)垄断利润;(规模、范围)空前扩大;(手段)多样化,经济的、政治的、暴力灭对手;程度更剧烈,时间更持久,后果更严重。

1.2润)的高额利润。

1.3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商品的垄断价格=生产成本+垄断利润。

1.4、垄断资本借助国家政权,获取高额垄断利润2、社会主义2.1、(本质和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2(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公有制:所有制的性质):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国有;集体;混合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资本组织上分(独资企业、股份公司、股份合作制、合作社);经营运作上分(租赁、承包)(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个体现;3个做为):(4个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公有量优,质更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主导的控制力。

(3个做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前提条件);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支持和帮助城乡集体经济。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

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81个知识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政经知识点

政经知识点

政经知识点(一)名词解释导论1. 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2.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3.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4.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其相适应的政治、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

第一章1.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 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3.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4. 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6.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它反映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7. 简单劳动: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

8. 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

9. 私人劳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

10. 社会劳动: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第二章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

第五章1.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体现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3.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表明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4.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依靠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5.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6. 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第六章1.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政治经济学总结

政治经济学总结

政治经济学总结1. 概述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解释经济领域中的政治现象以及政治领域中的经济现象。

政治经济学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议题进行总结和介绍。

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对经济和政治交叉关系的研究,它旨在探讨经济力量如何塑造政治结构,以及政治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关注以下几个基本概念:2.1 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源政治经济学认为,政治权力是获取和控制经济资源的关键途径。

政治家和政府通过行使政治权力来分配和调控经济资源,而经济主体则通过掌握经济资源来获取和扩大政治权力。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

2.2 制度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制度,制度是指一套用于组织和调节社会生活的规则和规范。

制度在经济发展和政治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关注各种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和政治行为,并分析制度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3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

这些方法包括历史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理论建模等。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强调对经济和政治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3.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流派:马克思主义、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

这些理论框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3.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剥削。

该理论框架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

它强调经济的社会化和公有制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阶级的消亡和社会的共产主义。

3.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主张市场经济下的个人理性行为。

新古典经济学将经济行为视为自利的个体之间的交换,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

大学马政经知识点总结

大学马政经知识点总结

大学马政经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学科,涉及生产、分配和消费等领域。

在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经济学知识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对经济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

经济现象包括资源配置、生产、消费、分配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人们满足其需求。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需求、供给、市场、价格等。

1. 稀缺性稀缺性是指资源有限,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人们的无限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资源配置。

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所产生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某种经济活动会导致其他活动的放弃,这种放弃就是机会成本。

3.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当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时,其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多消费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越来越小。

4. 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市场中消费者希望购买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总和。

供给是指市场中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总和。

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出清的数量。

5. 市场和价格市场是指供求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价格是市场上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价值。

市场价格的形成是由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体中个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规律。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结构、企业成本、边际效用、弹性、垄断、竞争、市场失灵等。

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市场形式,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等。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2. 企业成本企业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生产规模下不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固定资产折旧等;可变成本是企业在一定生产规模下随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雇工工资等。

政经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

政经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

政经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政经是政治经济学的简称,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

政经考研是中国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之一,是培养政治经济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

政经考研的知识点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需要考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学科,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内容。

政治学在政经考研中占据重要地位,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政治学基本概念:政权、政治制度、政治决策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政治学理论:包括现代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党理论、民主理论等。

3. 政治体制: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比较,中国的政治体制及改革等。

4. 政治文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研究,政治社会化等。

5.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组织等知识。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学科,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经济学是政经考研的重点学科,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增长理论等。

2. 微观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价格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

3. 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等。

4. 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学等。

5.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等。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研究国家间关系和国际组织的学科,包括国际政治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国际安全关系等内容。

国际关系是政经考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理论、新现实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2. 国际体系:国际政治体系、国际经济体系、国际组织体系等。

3. 国际政治经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国际安全关系、国际政治风险等。

4. 国际合作:国际组织、国际合作机制、全球治理等。

5. 国际安全:国际战略安全、国际军事安全、国际经济安全等。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和政治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释经济活动和政治行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总结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的过度增长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如降低购买力、增加利率等。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活动的手段。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

5.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平衡预算、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社会福利。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市场的均衡状态。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一个额外单位的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理论解释了为何人们倾向于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3.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未能有效配置资源和产生最优结果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等。

4.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

生产要素的组合对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5.弹性: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数量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分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对于制定价格策略和预测市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众多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文只是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政治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马政经全文重点

马政经全文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选择1.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2.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因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完成。

P6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凡是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但不是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天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7.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P1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1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答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记住)1)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内容。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发展趋势、政策实施效果等重要知识点。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政治经济学概念及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政治体制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如何影响政治权力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等等。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在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由于政治和经济之间关系繁杂,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非常广泛,理论架构也颇为庞大。

二、政治经济体制政治经济体制是指国家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的总称。

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国家政策的取向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

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资本主义体制、社会主义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政府更多的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实行市场经济,并推崇私有制。

社会主义体制以计划经济为特点,国家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的计划和控制,国有制相对较大。

混合经济体制则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既保留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又进行了国家管控,它的实质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双向协调发展。

三、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政治经济体制是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总体描述,它的特点主要包括政治权力的性质、政治治理机构的设置、经济管理体制等。

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资本主义体制注重市场配置资源,主张自由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主义体制则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推崇公有制,国家对经济有着较大的控制;混合经济体制则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进行综合性的整合,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双向协调发展。

经济政治与社会重点总结

经济政治与社会重点总结

经济政治与社会重点总结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商品的含义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产生的条件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的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目中需要的属性价值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使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你;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价格和价值规律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还有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一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个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②刺激商品生产这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力。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消费和消费观消费个方式有;钱货两清和信贷消费消费受的影响;首入是影响消费首要因素,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商品价格,消费心理也是影响消费的因素。

常见的消费心理;求同心里,求异心理,求实心理,求名心理。

科学的消费观;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⑵统筹兼顾,合理消费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盈利性组织,能够自负亏盈,对自己经营活动成果负责任,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产,有自己的组织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要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相关的等级审计手续。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有限则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经济效益的含义;企业的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及产出与投入之比。

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⑴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⑵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⑶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⑷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⑸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

初中政治经济知识点总结

初中政治经济知识点总结

初中政治经济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是初中阶段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政治经济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以及经济的基本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初中政治经济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政治经济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政治经济是研究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既包括经济学领域的内容,也包括政治学领域的内容。

在政治经济学中,我们主要学习经济活动的规律以及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二、供求关系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供求关系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供求关系指的是商品和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

供需平衡时,价格稳定;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需大于供时,价格上涨。

三、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进行买卖劳动力的场所。

就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关键。

要实现全面就业,需要改善教育、培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

四、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整体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发展权益。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五、财政和税收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的总和。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税收通过政府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不同的税收政策会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六、金融和货币市场金融是指进行资金调剂和风险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它主要进行短期资金供求的交易。

金融和货币市场的稳定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非常重要。

七、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经济交流和贸易来促进共同发展的行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通过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八、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指的是人们对消费的态度和价值观。

2024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2024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2024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1.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过去几十年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不断增强。

2024年,这些国家将继续成为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关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和政治机制的变化,将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2. 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2024年,数字经济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技术创新将继续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将关注数字化经济模式对传统经济体系的冲击,包括数字支付、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

此外,政治经济学还将探讨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3.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将在2024年继续引起政治经济学的关注。

政治经济学将研究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包括绿色经济的发展、碳市场的建立、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4. 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2024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将可能发生进一步的重大变动。

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竞争将继续加剧。

政治经济学将关注这种变动对全球经济秩序、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此外,政治经济学还将探讨跨国公司、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5. 社会不平等的挑战:社会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将在2024年继续引发政治经济学的关注。

政治经济学将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问题,探讨社会政策、劳动力市场、教育和税收等方面的改革对不平等问题的影响。

6. 全球化和贸易摩擦:2024年,全球化和贸易摩擦将继续是政治经济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政治经济学将关注全球价值链、国际贸易规则、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制裁等方面的问题,并探讨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

7. 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将继续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政治经济学将研究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后果,探讨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三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力资料。

*价值规律1、每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之间以价值为基础、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

2、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的,是互相排斥、互相矛盾的。

*流通中贵金属货币量:1、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次数)。

2、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贵金属货币流通和支付的平均速度(次数)。

*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核心)、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利率机制、汇率机制和工资机制等。

*为什么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资源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和唯一的选择?答: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利用不可违背)3、基本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联系市场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4、事实证明,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而计划手段不能是主要力量。

*资本总公式:G-W-G‟ *资本性质:1、资本具有预付性或垫支性。

2、资本具有补偿性和回流性。

3、资本具有增殖性。

4、资本具有运动性。

5、资本不是单独运用的生产要素。

6、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价值,一种经济关系。

*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更多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马克思称为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更多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马克思称为相对剩余价值。

*为什么各国工资水平不同?答:1、各国自然和历史的条件不同,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数量也不同。

2、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需要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

因而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也要高一些,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也会高一些。

3、有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使用女工、童工较少,在业男工的工资水平因劳动力供不应求而较高;不太发达国家大量的照顾女工和童工,男工工资因劳动力供过于求而降低。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而生产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做强度较大的劳动或较复杂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能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因而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也应该高一些。

6、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工人的组织程度、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等有关。

*资本再生产特征: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2、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3、工人的个人消费给资本家再生产出劳动力,是再生产的要素。

4、从再生产和从社会角度来看,工人阶级同死的劳动工具一样是资本的附属物。

*资本的有机构成:为了表达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C:V)。

*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关系: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资本集中的结果,扩大了资本经营规模,突破了资本积累作用的局限。

儿资本集中使经营规模扩大,能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又促进了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扩大又加速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资本积累的后果:1、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3、推动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4、资本积累推动了资本家及其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货币资本的循环:G-W···P···W‟-G‟;生产资本的循环:P···W‟-G‟·G-W···P;产业资本的循环:W‟-G‟·G-W···P···W‟。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1、货币资本2、生产资本3、商品资本 按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划分资本的各种物质形态按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划分 不变资本厂房和其他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等固定资本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流动资本 可变资本工资 *资本总周转的运算: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次数)=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n)=U(代表“年”) /u(一定数量的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平衡)条件:1、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2、第一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两个部类不变资本价值之和;3、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自己回去看!!104~105 *成本价格(亦称为“生产费用”或“生产成本”):是指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成本价格k=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级差地租的产生条件:土地优劣的差别 *公有制的成分:公有制包括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全民所有制的主导作用:1、是与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2、为国民经济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3、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保证;4、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依靠力量;5、是调整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的支柱;6、在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劳动收入:居民凭借其为社会所提供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所获取的收入。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1、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指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制度是一种最公平、最合理、最进步的分配制度,因为只有它消除了利用劳动以外的手段剥削他人劳动的现象,只有在按劳分配制度下,人们才能够依靠增加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量而获取更多的收入,因为按劳分配的规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1、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下降的趋势,第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上升的趋势,第二次产业所占的比重经历了从低到高在转而下降的过程;在人类深灰经济发展的长过程中,主导产业的演进则呈现出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再转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最后转向以弟三次产业为主的变化趋势。

2、物质生产部门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产业部门从以物质生产部门为主逐步转到以非物质生产部门为主。

3、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先升后降,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4、从工业内部实际的演变过程来看,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呈上期上升之势,而轻工业所占比重则呈长期下降之势;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论述,精辟地阐明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具有社会属性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社会生产及形式 1、什么是社会分工?用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的历史阐述社会分工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社会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专门化划分和独立化,分为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的不同层次。

原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和饲草,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的分离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业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把商品交换活动从生产着那里分离出来,于是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的独立。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步一步发展。

一切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分工的发展有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

2、什么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如何理解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内部矛盾?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来自事物内部的矛盾,无论外部有什么样的影响,它最终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生产力自身的内在矛盾,是生产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即统一又矛盾的运动。

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等,诸要素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不适应劳动者的新的需要;或是劳动者尚未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及新的生产工具;或出现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而形成的新旧生产资料之间不配套,不协调;或是劳动者之间由于技术、知识等素质上的差异造成在生产过程中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等等。

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这些内部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

它制约着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力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

生产关系内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反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3、如何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呈现阶段性特征。

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就是在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由量的积累和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质的变化和飞跃表现出来的阶梯性现象,它反映着生产力在不同时期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这种发展阶段的更替,引起并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一方面,形成统一社会形态内部的部分质变和不同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更替。

随着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社会开始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相应出现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五种基本的生产关系。

4、试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

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时,但一切经济资源都是商品化、价值化,都有市场来配置时才叫做市场经济。

联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首先,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供求、价格等市场机制来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所以,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前提。

其次,市场机制又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来引导和推动资源配置的,而商品生产者衡量经济的利益得失的依据是由价值规律所决定的等价交换原则,因此,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

再次,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市场的规模,从而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