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神话破灭分析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案例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案例作者:王钰涵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6期摘要蓝田股份是继银广夏事件之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市神话”破灭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作为一个农业类型的上市公司,它的造假手段漏洞百出,而注册会计师依旧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
本文从蓝田股份财务舞弊形式和审计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启示。
关键词蓝田股份;审计失败;财务造假一、公司背景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
它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等多种产业。
蓝田公司组成了一个跨行业的庞大的企业集团。
它更出色的表现在于股票市场上:蓝田公司在1996年至2001年这五年内股本扩张了360%,一度创造了中国股市神话。
然而,这一系列的表现以造假行为为支撑点。
2001年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经过分析认为,蓝田股份的净现金流存在异常状况,与它良好的业绩表现并不匹配,现金流甚至可能不足以偿还债务。
2002年1月12日,生态农业董事会发布公告,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1月21日,“生态农业”股票被强制停牌。
二、财务舞弊形式蓝田股份在上市初始以及上市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进行会计造假和财务舞弊来粉饰财务数据,创造业绩非常良好的假象。
1.虚增资产有关资料显示,蓝田股份固定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
其报表显示,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
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
此外,公司在建工程的工期不断拖延,各项支出明显超出预算,并与固定资产的项目分类发生混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过长,并减少每期累计折旧额的计提。
蓝田股份公司在申请股票发行申报的材料中,对涉及的有关批复、批文及土地证进行了伪造,导致企业的无形资产虚增高达1100万元。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 ppt课件
难以直接收集有关个人保险风险的信息,有时通
过间接地收集这些信息
ppt课件
12
三、甄别
甄别(screening)表明了掌握较少信息的一方(保
险公司)为收集信息更多一方(消费者)的信息而 做出的努力
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一个选择菜单来间接收集信息,
以上两种情况,买主的支付比他所得到的东西高。
买主预见逆向选择的存在
那么他的支付只有2000美元(尽量低),在此价格
上,只有“柠檬”所有者才会出售,好车的所有者
ppt课将件无法实现交易
9
例子2:自行车保险
假设两种不同的消费者
安全地区,被偷概率为20%,支付愿意25美元 危险地区,被偷概率为40%,愿意支付45美元
ppt课件
7
二、隐蔽性特征:逆向选择及其预期
逆向选择是在卖者对所出售物品的特征了解得比买
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买者要承担物品质量低的风险。这
就是说,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所出售物品的“ 选择”可能是“逆向的”
当市场受逆向选择困扰时,有许多创造财富的交易
活动得不到实现ຫໍສະໝຸດ ppt课件8例子1:二手车市场
假定:坏车(柠檬)值2000美元,好车值4000美元
如果买主出价:
3000美元,只有“柠檬”所有者愿意出售,买主
最终要为一辆2000美元的汽车支付3000美元
4000美元,好车和“棕檬”的所有者都愿意出售
, 购 买 汽 车 的 期 望 值 ( 2000*0.5+4000*0.5=3000 )将低于4000美元
消费者通过他们所做的选择显示出有关其风险的信 息
蓝田股份“神话”破灭分析
小结
• 一个又一个疑点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果:蓝田的巨额收入从会计角度 无法最终确认,蓝田的业绩真假无从辨别。而真正揭开蓝田业绩之谜 的是ST生态2001年年报,三年来的财务指标来了一个“大变脸”:主 营业务收入,1999年调整前是18亿5千多万元,调整后是2千4百多万 元,2000年调整前是18亿4千多万元,调整后不到4千万元,2001年是 5千5百多万元。记者注意到: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到调整前的零 头。净利润,1999年调整前是5亿1千多万元,调整后是负的2千2百多 万元,2000年,调整前是4亿3千多万元,调整后是负的1千多万元, 2001年是负的8千多万元。每股收益,1999年调整前是1.15元,调整后 是负的0.0049元,2000年调整前是0.97元,调整后是负的0.0239元, 2001年是负的0.18元。记者注意到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调整后来了一个 “乾坤大挪移”,数据全都由正变负了,蓝田股份也由一只“绩优股” 变成了“垃圾股”。 • •
净利润(万元)
1996
2001年中报业绩虽有较大下降,但每股收益仍达 0.378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1%,资产回报 率指标不仅远高于农业类公司平均水平,而且远 高于其它各行业优秀公司,如通信设备行业的中 兴通讯(5.42%),房地产行业的深万科 (5.59%),高科技行业的清华同方(5.27%)。
每股收益(元)
0.8 0.6 0.4 0.2 0
每股收益
0.378
1998
1999 年份
2000
2001
净利润历年比较
60000 54,302.77 50000 43,162.86 40000 30000 20000 14,261.87 10000 0 2,743.72 1995 5,927.00 1997 年份 1998 1999 2000 36,472.34 净利润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虚假报告事件
案例库案例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虚假报告事件在中央电视台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位儒雅、文静的女性知识分子走上颁奖台,她就是被称为“与神话较量的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
她用区区600字,粉碎了一个股市帝国的神话!为国家挽回的经济和政治损失不可估量。
(刘姝威:1980年3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1984年10月起,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在陈岱孙、厉以宁教授指导下,从事国际金融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1986年12月毕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6年至今,一直在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从事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以及商业银行管理方面的研究。
)刘姝威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意外地卷入了后来震惊全国的“蓝天事件”的。
2001年,她正在潜心写作《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
当时,银广夏、麦科特、红光等一系列虚假会计报表案件,给股民和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运用相关分析技术识别虚假的会计报表。
为了便于读者能够整体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分析技术,刘姝威尽可能比较分析更多的案例。
当她在网上搜索到蓝田集团公布的财务报告后,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研究,结果让她十分震惊。
自1996年上市以来,以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倍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神话的蓝田,净营运资金已经下降到_1.27亿元。
也就是说“蓝田已经没有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了,它完全是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生计。
”由此,刘姝威得出结论:这是非常危险的,对蓝田危险,对银行更危险!(中国蓝田总公司始建于1980年7月,曾经在1998年抗洪救灾时,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之后,斥资2亿元的费用,长时间地插播“野藕汁”、“野莲汁”的广告,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仿佛是中国农业企业的典型,一个以养殖、饮料和旅游为主的企业。
在不到10年间,它就创造了总资产规模增长近10倍,总资产达220亿元的奇迹。
蓝田神话破灭的启示
是 由 退 伍 军 人 、 沈 阳行 前 政 学 院 副 院 长 瞿 兆 玉 创 办 的 三 家 企 业 拼 凑 而 成 的 , 司 “ 田 ” 个 名 称 公 蓝 这
是 瞿 兆 玉 的小 名 , 司 上 公
蓝 田 神 话 破 灭 昀 启 示
◎ 刘 忠岭
往事 ・
19 9 6年 6月 , 田股 份 在 上 海 证 着 不 用 饲 料 )产 量 高 味 道 好 , 只 青 蓝 , 一
在 刘姝威看来 ,这几个简单 的数
券 交 易所 上 市 。 蓝 田股 份 是 家 来 头 不 小 的 公 司 , 农 业 部 还 直 接 持 有 该 上 市 公 司 1 5 88 %的 股 权 。直 至 1 9 9 9年 4月 , 农
11 5元 /股 。 即使 在 1 9 9 8年 遭 遇 了
了中央财经大 学研究所研 究员刘姝威
特 大 洪 灾 后 ,其 每 股 盈 利 也 达 到 了 的 注意 。 刘 姝 威 曾 师 从 著 名 经济 学 家 陈岱 08 1元 。 从 1 9 9 6年 开 始 , 田股 份 的 蓝 厉 时 应 利润连年 翻番 , 19 从 9 6年 的 5 2 9 7万 孙 、 以 宁 , 任 中央 财 经 大 学 研 究 所 将《 立即停止对蓝 田股份 发放贷款》 的 6 0字报告传真给 了《 0 金融 内参》 编 元到 19 9 9年 的 5 1亿 元 ,0 0 年 才 研 究 员 。 20 回 落 到 43亿 元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 仅 是 农 业 部 首 家 推 荐 上 市 的 企 业 , 元 。瞿 兆 玉 得 出的 结 论 是 :一 只 鸭 子 也 无 法 偿 还 。 令 刘 姝 威 震 惊 。 田 已 “ 这 蓝
财务会计课程蓝田神话的破灭
蓝田神话的破灭刘姝威(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所的学者)2001年底,刘姝威用600字粉碎了上市公司蓝田股分的神话,此事2002年初被公开,结果成为中国经济界最具爆炸性的新闻之一。
刘姝威所依据的材料全部是公开资料。
经过分析,她却被吓呆了:“我没去过蓝田,就能看出这么多明白摆着的毛病。
怎么早没人吱声呢?”这时,银行已经给蓝田20亿元贷款。
出于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刘姝威觉得应该提示一下银行。
于是撰写了600字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
中国上市公司的又一个神话--蓝田股份就此被粉碎,为防止国家银行资产的继续损失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蓝天神话的破灭股民该吸取什么,中国农业第一股,叱咤股市的蓝田股份曾经创造了中国股市长盛不衰的绩优神话,这只传奇性的股票,在股市创造了很多不可能;可竟然在一篇600字的文章面前轰然坍塌!他在向世人拷问着什么!他在向社会拷问着什么!他在向政府拷问着什么!他在向股民述说着什么提醒着什么!现将全文转摘如下,望股民吸纳?谎言的欺骗蓝田股份造假事件你可能不知道ST生态,但你一定记得这个名字“蓝田”。
当时,在中央电视台铺天盖地的黄金广告,让人至今印象颇深。
蓝田股份曾经创造了中国股市长盛不衰的绩优神话,这只传奇性的股票,在股市创造了很多不可能,而在这些不可能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与欺骗。
回头看来,这些骗术十分荒唐,经不起任何推敲,甚至可笑,但在当时很多人深信不疑。
顶着“中国农业第一股”的旗号叱咤股市,却在600字的文章面前轰然崩塌。
蓝田事件中有太多的故事要回味,有太多的经验要学习,也有太多的教训要吸取。
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
在成立的最初几年里,公司的主业并不突出。
直到1993年,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产业结构转变为经营农副水产品种养、加工和销售。
1994年8月,蓝田的1828万国家股划归农业部持有,农业部成为蓝田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蓝田神话案例
蓝田神话案例
分析二:“蓝田神话”迷雾重重
市场质疑之一:看不到野藕汁卖,何来 上亿元的利润。蓝田股份年报显示,公 司的蓝田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 达5亿元之巨。在一般人的眼里,全国 应该到处都卖蓝田野藕汁、野莲汁,而 且很热销,但是全国很多地方的投资者 表示,并没有看到这种热销场面,甚至 在当地市场根本没有见到过野藕汁,看 到的只是中央电视台连篇累牍的广告。
232 247,824
蓝田神话案例
资产减值准备案例
A公司对巨额坏账的解释
– 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 关联公司
欠款单 位名称
香港XX 自行车 有限公 司
DB (HK) Co.Ltd
XX国际 有限公司
合计
本年 增加 19,298
➢那么对于银行来讲,那就更危险了。
蓝田神话案例
文章的发表引起银行领导的高度重视, 所有银行停止了对蓝田的贷款。使得蓝 田没有了血液,陷入瘫痪。
蓝田事件终于浮出水面。击碎了蓝田神 话。
刘姝威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
蓝田神话案例
中国蓝田集团总公司总裁瞿兆玉
瞿兆玉吼道:你把蓝田搞死了
2001年12月13日,刘姝威接到了湖北省洪湖 市人民法院的传票,案由是蓝田股份有限公司
蓝田神话案例
启示 财务分析信息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作用
蓝田神话案例
蓝田造假资料:
1996年,蓝田公司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 伪造材料,对沈阳土地局未批准处置的两块 公司土地按评估结果计入公司资产,虚增公 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了公司及下属企 业3个银行帐户对帐单,共虚增银行存款2770 万元,占公司1995年财务会计报告中银行存 款余额的62%。
审计学习情景3(认知审计流程)
▪ 2.项目具体审计目标
▪ 注册会计师了解了上述一般审计目标以 后,就可以针对各类交易和事项、各项目期 末余额与各报表项目的列示或披露,来确定 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据以设计和实施审计 程序。
▪ 不同会计报表项目,其项目审计目标也 会不同。
存货账实相符;存货估价无重大差错;单价与数量 的乘积正确且数据加总正确;存货减值已计提并据 实冲减。
年末购货截止恰当;年末销售截止恰当。
存货项目的报表数与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合 计数一致。 存货主要种类和估价基础已披露;存货的任何抵押 或转让已披露。 存货被恰当地分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类别。
6
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7
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8
制发审计通知书
三、审计流程---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工作流程一览表
序号 1
政府审计
民间审计
评审内部工作 和政府审计
制度
工作流程完全相
同。
内部审计 通常不会进行
2
进行实质
性测试
3
编制工作
底稿
大体相同,在审计 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内部审计机构可随 时向有关单位和人 员提出改进的建议。
▪ (三)具体审计目标
▪
1.一般审计目标
▪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制定审计程序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应该判定的
一般审计目标有以下方面。
▪ (1)总体合理性。即审计人员根据所掌握的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 评价账户余额的合理性。目的在于帮助审计人员评价账户余额中是否存 在重要的错报。
毕业论文-蓝田股份财务舞弊案件分析及其启示综述
蓝田股份财务舞弊案件分析及其启示作者指导教师摘要财务舞弊的不断蔓延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给国家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蓝田股份案例的研究分析企业财务舞弊手段、方法与特征提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和技巧解决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的治理问题。
关键词蓝田股份财务舞弊公司治理目录引言 ................................................ ................................................... ................ 1 一、蓝田股份案例简介 ................................................ .................................. 1 一瞿兆玉创造的蓝田“神话” .............................................. ............................. 1 二蓝田之谜 ................................................ ................................................... ......... 1 三惨不忍睹的蓝田真面目................................................. .................................... 2 二、从蓝田股份看财务舞弊 .......................................................................... 2 一财务舞弊的特征 ................................................ (2)1、地方政府援助舞弊 ................................................ .. (2)2、与审计机构等的串通舞弊 ................................................ ...................................... 3 二财务舞弊的方法 ................................................ (3)1、伪造编造原始凭证 ................................................ .. (3)2、关联交易舞弊 ................................................ ................................................... ....... 3 三、蓝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及对财务舞弊的有效治理 ............................... 3 一蓝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4 二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有效治理 ................................................ ............. 4 1、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 ................................................ .............................................. 4 2、完善上市公司的法律环境 ................................................ ...................................... 4 3、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职业道德 ................................................ ................................... 4 结论 ................................................ ................................................... ................ 4 致谢 ................................................ ................................................... ................ 5 参考文献 ................................................ ................................................... ........ 5 附录 ................................................................................................... ................ 6 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 1 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会计核算中不按国家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要求记录经济业务从而导致会计账簿记录和报表资料出现虚假它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蓝天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5、2002年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 上午,生态农业被强制停牌, 当天下午全线跌停。
6、3月18日,生态农业股再度 停牌一天,股票简称由生态 农业变为ST生态。
7
7、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6
蓝田事件始末
1、1996年195月96,~在2上0交00所年上,市蓝田在财公务司2数数、项1据9上9上9市年虚一10增直月资,保产证违持监规会行处为罚,责 由着19于神9农6奇年业的公投增司资长用回速发报度股周。募期总集长资资,产金高规投额模任入负从人子债瞿上公兆增市玉司大前罚洪财款的湖1务0万元
其中国家股1828万股,法人股3525.6万股,
向企业内部职工以1:1.25溢价定向发行1342.4
3
万股。
公司简介
1996年5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以每股发行价8.38 元向社会公开发行了3000万股,形成了公司上市时的 9696万股的总股本。 1996年6月18日,蓝田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全称 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农业部首家推荐上市的 企业,号称“中国农业第一股”。其中,第一大股东 是沈阳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占36.36% ,第二大股 东为农业部,占18.86%,其他为内部职工股和流通股。 2000年1月5日,公司由沈阳迁至洪湖市瞿家湾镇,
成蓝本2田.6,6水然蓝亿真产田元正品曾发解开向开展发蓝证到有田监2财限0会0务公0提面年司出纱末。,过的但剪三2短由次8蓝.于3配田8农股资亿业金融元不链资,的可。增并能前长 3在、《导此金火后两份融索快收蓝内不次账:了最灾田参速入是2配面1高以资0》增增证00金股资发达后1倍监年长长链表成产到,,会1开6,310功猛每1,始0月历0瞿.0字1断而,,增股年%5短兆裂刘是减,元收,年文姝玉一轻业,。益威税报个要了绩即也利的文想公猛使达弱增业实司涨的遭到长绩现学虚的。遇了6都上者假40财1了不、在等0财9市务2%1可19务每00时990,信压名思9股年2承息年公8就力议05年,1司诺.月必月,的6瞿管特的01蓝须兆蓝理02元大日4.玉人田走8田年以,洪及员1再股因元其被上涉继拘,,嫌任传提者。供保田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冯百川08级会计3班200800620098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止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中国公司治理案例--中国上市公司神话蓝田公司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 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 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
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 1.15元。
第六讲 中国上市公司神话的破灭 ——蓝田公司事件解读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 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 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 股”。
第六讲 中国上市公司神话的破灭 ——蓝田公司事件解读
“蓝田”的全称为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代码600709,其前身为沈阳市三家企业:沈阳行 政学院下属的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和沈 阳市新北副食品商场全部资产于1992年10月发起 设立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
蓝田的经营范围主要有农副水产品和医药制品两 大类,其产品主要销往洪湖、武汉、荆沙、宜昌、 岳阳等地区,产品市场覆盖华东、中南、华北、 东北和西北五大区域。
第六讲 中国上市公司神话的破灭 ——蓝田公司事件解读
1996年6月18日,蓝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 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大教授刘姝威在《 此后蓝田贷款资金链条断裂;
第六讲 中国上市公司神话的破灭 ——蓝田公司事件解读
蓝田存在造假嫌疑的消息一经公开,便引起了轩 然大波,各个专业银行纷纷停止了对其贷款支持, 蓝田由此深陷泥潭。
第六讲 中国上市公司神话的破灭 ——蓝田公司事件解读
蓝田造假奇闻主要有: 1、“金鸭子”的童话。 蓝田所产的鸭子品种为“青壳一号”,只吃小鱼
和草根,一只鸭子一年产蛋高达300多只:比普 通鸭子高出1倍以上,而且价格奇高:有报道称 每只鸭蛋的平均纯利为0.4元 蓝田“一只鸭子一年的利润等于生产两台彩电”, 相当于“金鸭子”。
蓝田神话破灭分析
蓝田神话破灭分析蓝田神话是指一种被无数人热衷并追捧的理想化或幻想化的状态或事物。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作品中,蓝田神话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正如人们常说的,“事实常常残酷”,蓝田神话终将破灭。
本文将对蓝田神话破灭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蓝田神话破灭的原因之一是个人的错误看法。
很多人会对某些事物或状态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忽视了其中的瑕疵和问题。
他们误以为某个人、某个地方或某种事物拥有无尽的优点和美好,然而,当他们真正接触到这些事物时,才发现它们并非自己之前所想象的那样完美。
这种错误的看法最终导致了蓝田神话的破灭。
其次,社会的现实压力也是导致蓝田神话破灭的原因之一。
社会不断向人们灌输着和理想化有关的信息,宣传着一种所谓的理想状态,并让人们对这种状态产生向往。
然而,当人们付出努力追逐这种理想状态时,往往会发现现实与理想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会让人们感到失望和绝望。
社会的现实压力使得蓝田神话无法持久地被维持下去。
此外,个人的认知水平也与蓝田神话破灭有一定的关系。
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不同,导致了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存在差异。
一些人可能对于某种事物看得过于理想化,对这种事物做出过高的评价,而另一些人则会对这种事物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当个人的认知与理想化之间存在差距时,蓝田神话破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时间的推移也是导致蓝田神话破灭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热情和兴趣往往会逐渐减弱。
当人们接触到某种事物较长时间后,对它的幻想和理想化也会逐渐消散。
时间的推移使得蓝田神话逐渐破灭,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事物的真实面目。
综上所述,蓝田神话破灭的原因主要是个人错误的看法、社会的现实压力、个人的认知水平以及时间的推移。
蓝田神话的破灭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盲目崇拜蓝田神话,以免陷入过高的期望和失望之中。
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事物的评价和追求,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结果。
刘姝威:六百真言击碎“蓝田神话”
刘姝威:六百真言击碎“蓝田神话”蓝田事件已归沉寂,刘姝威的生活也回归平静。
她说,该结束的都已经结束了,就像她现在还在中央财经大学,还在教书,还在做课题,原本该做什么,现在依然。
“交锋”蓝田刘姝威,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曾师从陈岱孙教授和厉以宁教授,2001年,以600字简短却尤为有力的文章质疑蓝田神话的虚假质地,并引来陷入困境中的蓝田咄咄逼人的非常规交涉,两者的交锋成为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年度大戏。
蓝田股份,证券代码600709,1996年上市。
上市5年,主营收入从4.6亿大幅增长至18.4亿,蓝田股份因此被誉为“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
但2001年10月8日,蓝田股份董事会则发布公告称,由于接受证监会调查,提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彼时,银广厦、麦科特还有红光以及一系列给股民和投资者造成严重损失的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案件频发。
而因此应约撰写《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的刘姝威,那时则正希望寻找到一个可供深入剖析的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新案例。
留意到蓝田,于刘姝威只是偶然,她只是在网上偶然看到了蓝田被证监会调查的消息,但一个偶然,却成就一段历史。
在蓝田公告发布的第二天,刘姝威即对其财务报告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令人震惊。
刘姝威说,2000年蓝田的流动比率已经下降到0.77,速动比率下降到了0.35,净营运资金已经下降到-1.27亿元。
这三个主要财务指标,说明蓝田短期偿债能力很弱,至少会有1.27亿元的短期流动负债不能按时偿还。
2001年10月26号,刘姝威以《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为题,在《金融内参》发表了一篇仅600字的短文。
银行的停贷,让获悉内参的蓝田股份坐立不安,蓝田股份与刘姝威的交锋也因此迅速走入公众视野。
先是蓝田总裁和副总裁的登门造访,指责刘姝威“把蓝田搞死了”。
接着蓝田以名誉侵权为由把刘姝威告上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刘姝威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蓝田财务报表分析
(二)财务报表分析
(4) 蓝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经营 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固定资产逐年同步上升, 其中,固定资产增长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 逐年下降。这说明蓝田股份的“钱货两清”的交易 越来越多,赊销越来越少。
蓝田股份财务报表舞弊案例
(一)公司概况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三)财务疑点分析 (四)启示
(一)公司概况
蓝田股份(股票代码600709)于1996年6月18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农业部首家推荐上市 的企业。
蓝田股份全称是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于1992年,由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沈阳市新北 制药厂和沈阳莲花大酒店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的 方式成立。3家发起人分别成立于1987年、1988年 和1991年,隶属于当时的沈阳市财贸干部学校 (后改名为沈阳行政学院,公司创始人瞿兆玉曾担 任该院的副院长)。
108.3%
分析:蓝田的历年报表显示,公司的经营业绩十分良好,资产回报率名
列上市公司前矛。
(二)财务报表分析
最近三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82元、1.15元和 0.97元,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8.9%、29.3%、 19.8%。2001年中报业绩虽有较大下降,但每股 收益仍达0.378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1%, 资产回报率指标不仅远高于农业类公司平均水平, 而且远高于其它各行业优秀公司,如通信设备行业 的中兴通讯(5.42%),房地产行业的深万科 (5.59%),高科技行业的清华同方(5.27%)。
业绩神话的破灭
1.偿债能力分析 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是0.77。这说明蓝田股份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 资产不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弱。 2.农副水产品销售收入分析 蓝田股份与武昌鱼、洞庭水殖位于同一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条件相同,生产 成本不会存在巨大的差异,若蓝田大降产品价格,将面临亏损。 3.现金流量分析 2000年蓝田股份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超过了“主营业务收 入”,但是其短期偿债能力却位于同业最低水平。 4.资产结构分析 蓝田股份的在产品占存货百分比和固定资产占资产百分比异常高于同业平均水 平,蓝田股份的在产品和固定资产的数据是虚假的。 5.关联方关系 根据蓝田股份2000年会计报表附注“(八)关联方关系及交易”,中国蓝田总公 司与蓝田股份不存在控制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兼职。 6.收入来源分析 北京昌平国际高科技农业基地 广东珠海优化农业试验基地 湖北随州10万亩银杏和200吨黄酮、500公斤萜内酯生产加工基地 湖南临湘10万亩黄姜及500吨皂素生产基地 湖南常德奶牛、乳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洪湖30万亩水产品种植、养殖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最先挑破这个破绽的是一个叫刘姝威的女人,她为此获得了 由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并被称为 “中国股市的良心”。2001年12月,她以一篇600字的短文 对蓝田神话直接提出了质疑,这篇600字的短文是刘姝威写 给《金融内参》的,它的标题是《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 放贷款》。文章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向情况和偿债 能力作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结论是蓝田业绩有虚假成分,而 业绩神话完全依靠银行贷款,20亿贷款蓝田根本无力偿还。 一篇短文好似一根银针扎在了蓝田股份这个巨大的肥皂 泡上。一幕股市丑剧由此开始被揭开,蓝田的贷款黑洞公布 于众。此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 的贷款。由此,蓝田赖以生存的资金链条断裂。最早在公开 场合提出蓝田资金链断了的,是中国蓝田的掌门人瞿兆玉, 2001年11月底,蓝田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瞿兆玉承认 由于银行不再给蓝田发放贷款,导致蓝田陷入困境。去年1 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
压倒蓝田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
——观《与神话较量的人》有感如果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喻成一个游戏,每一个企业都是其中的玩家,那么只有遵守游戏规则,并且“玩得好”的才能笑傲商场。
那些想凌驾于规则之上的人必然会接受规则的惩罚,我们学习财务报表分析的任务就是在不久以后的将来做一个优秀的执法者,甚至是立法者,让那些苦心钻营规则漏洞、旁门左道妄图无视规则的人受到规则的制裁。
《与神话较量的人》是一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在2001年拍摄制作的一期节目。
短短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对蓝田神话的破灭以及“女侠”气质的刘姝威有了十足的感性认识。
其中我对于刘的感受,最最记忆犹新的一点,就是她作为一个学者,对于规则、制度、法律的崇拜和敬畏。
在当下依然属于“人治”高过“法制”的中国,人们对于规则法律的认识远远不是几千年来传承的人情伦理能够媲美,寻常百姓家哪里会什么事情都诉诸法律?往往是“找人”,所以人多好办事的传统逻辑思维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这样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片中蓝田股份的总裁瞿兆玉可以凭借局外人的身份轻松获取国家机密一般的《金融内参》了(这就是人情凌驾于法制的细节)。
除此之外,片中刘姝威多次提到让自己震惊的地方,往往都是蓝田股份如何如何以各种方式获得权限之外的信息。
而对于自身受到的种种威胁也好,恐吓也罢,始终是侠女一般的“以死相拼”,绝对不后退一步,更不会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申明自己的研究结论是错误的。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事实证明,历史证明,刘姝威是正确的。
蓝田公司在2000年披露的财务报告中数据显示,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弱,完全失去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已经变成一个“空壳”,由一般,争先恐后的停止了对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发放贷款。
但纵使这样,蓝田股份依然接受了高大20亿元的贷款,在失去全部的现金流和偿债能力的情况下,这笔贷款的结局不言而喻。
“不要少年老成,要敢于提出自己论点——只要能自圆其说”刘姝威就是在这样的激励下,自从10月9日开始着手分析蓝田股份的财报,10月26日完成分析、写完论文,并且当天就把论文发表到了《金融内参》,正是这种学术气息支持她敢为天下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田de繁荣缘由 蓝田 繁荣缘由
1、政策扶持。蓝田股份 公司的产业结构为农副 水产品的经营,在1994 年蓝田的1828万股国家 股划归农业部持有。凭 借农业部背景这个行政 杠杆,蓝田最终轻松撬 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为公司融通大量资金。 2、举债扩张。农业部的 背景利于蓝田向银行贷 款,几乎所有的银行都 急不可切希望向蓝田公 司放款,这大大增加了 蓝田公司的资金流,它 的资产规模越做越大, 金字招牌逐渐做响,规 模扩张越快,使其迅速 发展壮大。
蓝田财务状况分析(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 蓝田财务状况分析(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
偿债能力分析。2000年数据如下: 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33106703.98/560713384.09=0.77 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小于1,意味着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 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短期还债能力弱。低于同行业平均值大 约5倍。 速动比率=0.35,扣除存货后,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 到期流动负债。低于同行业将近11倍。这说明蓝田股份的现金流 量是最短缺的,资金管理不合理。 净营运资金是负数,有1.3亿元的净营运资金缺口。 趋势分析:蓝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的流动比率趋势显示,在此期 间其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均小于1, 其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量补充固定资产投资占用资金的能力越 来越弱,短期还债能力越来越弱。
蓝田公司造假手法
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 达到拔高利润的目的,严重违反了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粉饰 财务报表,欺骗广大投资者、银行和广大公众。 应收账款之谜解释离奇。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例奇低,但在现 代信用经济条件下,水产品销售要实现“钱货两清”几乎是不可 能的。 鱼塘里的业绩神话。“金鸭子的童话”、“野莲汁和野藕汁的传 说”、“无氧鱼的故事”等一系列水产品卫星在蓝田齐齐绽放。 饮料毛利不可思议。蓝田股份依靠每公斤5.85元的销售额至少实 现了3.61元的利润,利润率为61.71%,这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 不可想象。关键是只见广告不见产品,野莲汁和野藕汁一年中实 现的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个亿,但在市面上却见不到蓝田公司的饮 料,当调查人员亲临蓝田生产基地时,只见车间铁门紧锁,透过 窗户隐约可以看见偌大的厂房空无一人。
盈利能力分析
2001年中期 2000年中期 净利润(万元) 16861.20 18616.38 每股收益(元) 0.378 0.417 净资产收益率(%) 7.661 9.6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 的每股收益(元) 0.416 0.414 2001.6.30 2000.12.31 每股净资产(元) 4.934 4.557 2001年/2000年 90.60% 90.70% 79.80% 100.48% 期末/期初 108.30%
蓝田神话破灭分析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中 国证券市场上的一只老牌的绩优 股,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在财 股,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在财 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 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 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 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 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 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 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 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 最高达到了1.15元,创造了罕见 最高达到了1.15元,创造了罕见 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 国农业第一股”。但它为什么会 在短短的时间内倒闭了,这是为
蓝田造假的启示: 蓝田造假的启示:
地方政府应该正确处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多的干预企业 行为,以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政企不分,政府和企业保持过 于亲密的关系,也是蓝田失败给世人的警醒。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建设,注册会计师作为证券市场信 息质量的保证者和审查者,要敢于坚持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 慎态度,坚持独立性原则,以减少审计失当的风险。同时各会计 师事务所应该不断健全质量控制机制,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 业能力和道德水准,确保证券信息的质量,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利 益。 银行也要加强贷款的审查力度,严格核实贷款企业的资产状况。 如果银行加强审查,就不会出现蓝田公司造假丑闻了。
蓝田倒闭de导火索: 蓝田倒闭 导火索: 导火索
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 在《金融内参》上发表600字短文—-《应立即 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揭露了蓝田的造假 丑闻,文章称“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了一个空壳, 已经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没有收 入来源。”同时文章还提示“为了避免遭受严 重的坏账损失,我建议银行尽快收回对蓝田股 份的贷款。”不久之后,各大银行停发贷款, 蓝田的资金链断裂,进入倒闭的边缘。
蓝田公司de兴起 蓝田公司 兴起
“蓝田”的全称为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 码600709,其前身为沈阳市三家企业。蓝田的经营范 围主要有农副水产品和医药制品两大类,其产品主要 供销往洪湖、武汉、荆沙、宜昌、岳阳等地区,产品 市场覆盖华东、中南、华北、东北和西北五大区域。 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以农副水产品种养、 加工、销售为主,兼营制药、酒店、贸易、零售、房 地产开发的多元生产经营格局。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 公司的规模日益壮大,效益呈跳跃式增长,逐渐发展 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中国农业的第一股”。
同时蓝田的历年年报显示,公司的经营业绩十分良好。蓝田的历年报表显示,公司的 经营业绩十分良好,资产回报率名列上市公司前矛。最近三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 0.82元、1.15元和0.97元,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8.9%、29.3%、19.8%。 2001年中报业绩虽有较大下降,但每股收益仍达0.378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1 %,资产回报率指标不仅远高于农业类公司平均水平,而且远高于其它各行业优秀公 司,如通信设备行业的中兴通讯(5.42%),房地产行业的深万科(5.59%),高科 技行业的清华同方(5.27%)。
蓝田大厦的轰然倒塌是为何? 蓝田大厦的轰然倒塌是为何?
蓝田倒闭
经营管理不善, 盈利能力差, 缺乏发展后劲,
政企严重不分,治理 机制失灵,造假被 揭露,资金链断裂
盲目扩大规模, 单方面讲究广告效应 资金链依靠银行维持
蓝田大事记
1996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 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 2001年11月,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600字短文, 此后蓝田资金链开始断裂 2002年1月,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 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 2002年3月,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 “ST生态” 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为何蓝田案如此滞后的被一个学者发现? 为何蓝田案如此滞后的被一个学者发现?
(一)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司法介入滞后。 (二)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形式的“架子”。 (三)控股股东信息披露盲点多。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蓝田造假真相居然是一个 文弱的学者揭露的,而不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的注册会计师或者证券分析师之类的专业工作 者发现,不由得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