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科学素养探索未知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备科学素养探索未知世界

作者:郑岚

来源:《当代教育》2012年第02期

当前的义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目标是否面向全体、落到实处,这是各学科所关注的问题。其中,课程教材的改革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在从事义务教育江苏版初中生物教材的试教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但其中也发现不少问题。本文就生物课程教材改革与实际教学工作两个方面,浅谈我的实践和体会。

一、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显微镜的使用》一课中,我曾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关于显微镜发明的故事。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对名叫詹森的父子发明的,在偶然一次闲玩中,他们把两片凸玻璃片装到一个金属管子里,最终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当然偶然性的发现代替不了科学上的发明。值得强调的是,詹森父子俩的科学素养起了决定作用,他们抓住了偶然的发现,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最终取得成功。在这一课中,主要借用了故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告诉学生的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这一点在我们课改中已有所体现,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叙述,增加了图片(第20页),增强了学生感观认识。但是仅是在课外阅读中出现,学生对比的印象未必深刻,如果老师不布置课外阅读,在课堂上也不提及,恐怕学生就只能糊里糊涂地学习《显微镜的结构》,结果仍然是老教材的系统教法,那么课改就未落到实处,改革就无意义。

建议:在教材内容中多增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第15页认识显微镜前增加“什么是显微镜?”、“显微镜是谁发明的?”、“第一台显微镜什么样?”等等。当然,这样会增加教学难度。但这样能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通过查阅教参与其他书籍来充实,而学生也能培养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该书在第21页中就有类似情景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实验。不仅有验证性实验,还增加了不少探索性的实验,致力贯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由于探究实验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学生的求知欲也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教材在设计上把探究实验提前于知识的学习,即学生通过实验之后总结获得知识。其优点是学生的印象深刻,掌握的知识比较牢固。其缺点,由于学生要自己从提问→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难度较大。因为学生并没有系统地积累原始知识,所以要提出一个漂亮的问题很难,就如没有一块块砖,就不能砌墙一样。也许其中会有个别同学能够脱颖而出,但毕竟是少数,而我们的课改则是面向全体。另外,如果学生所做实验失败,而找不到失败原因,学生会得出错误结论。因为他们没有原有知识的积累,所以没有教师的帮助,他们无法独立完成实验,无法从实践获得真知。如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大多数同学不知如何入手。

建议:原有系统知识的学习是有必要的,并不与课改相矛盾,所以教材不宜大幅删减原有的系统的知识。

三、面向全体的提问

在面向全体的课堂提问中,课改教材在其思考练习上体现较好。每节后的简答题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如第37页的“联系农业生产的实际,列举一些促进生物体由小长大的生产措施”。这种提问不再是一问一答式的提问形式,是以一种讨论的形式面向全体。但其他的思考练习过于单一、知识面不够。

建议:思考练习应既有基础题,又有灵活多变的综合题;既有一定的层次,又有一定的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