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解读版)
书写从晚清到民国的上海故事_评虹影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_管兴平
![书写从晚清到民国的上海故事_评虹影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_管兴平](https://img.taocdn.com/s3/m/1dbf17dc240c844769eaeeef.png)
书写从晚清到民国的上海故事———评虹影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管兴平一百多年前,法国人谢阁兰从马赛开始前往中国,他于一九○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出发,五月三十日到达上海,当天在观赏京剧并深感惊奇后,对上海的印象却是极其恶劣。
“但是,上海这个国际性城市已让我厌烦……我以后必需的方位标我都有了。
我毫无遗憾地离开,去那个极其真切的中国……”①一般的看法,晚清以来的上海发展是带有现代性因素的,具有一个进入“现代”的发展过程。
然而在一个外国人眼里,上海表现出了不真切的一面,它的国际性使得这个法国人陷入一种身在国内的感觉而不是出现在东方古国。
谢阁兰到中国来是寻找审美素材的,他要观察的是原生态的、古旧的、静止不变的中国,这是他梦想中的故乡,精神寄托之地。
但是上海让他深深失望。
其后上海和中国的发展与变化想必会让谢阁兰唏嘘不已。
中国现代社会经历了从晚清到民国的发展过程,相比于晚清以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变化,上海的改变尤甚。
这些改变的部分通过文学想象得以呈现出来。
作家是通过文学作品来透视社会的,上海的怎样变化我们同样也可以从虹影的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观察到。
一虹影的《上海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九年一月第一版,二○一三年出版修订本)写的是一个奇女子筱月桂。
她十五岁到上海一品楼当女佣,是楼主新黛玉在川沙乡下买的,被洪帮头子常力雄看中,但常力雄一月后命殒,留下遗腹女。
没有了靠山,带着身孕,筱月桂被逼离开常力雄为她筑的小巢,为了生存,去当妓女,历尽艰辛。
其后她独立创建申曲剧团,又为洪帮头目黄佩玉看中。
筱月桂设计炸死了他,因为正是他害死了常力雄。
筱月桂虽然和常力雄只生活了一个月,但是两人已经心心相印,筱月桂也把自己看作了常的当然女人,何况她也已加入了洪帮。
所以她要替常力雄报仇。
洪帮接下来的头目是余其扬,在当帮主之前是筱月桂的跟班,又与她相好,即使当上帮主之后也常常听她拿主意,所以实际上的上海王是筱月桂。
接着洪帮内讧,她女儿回国当电影明星,差点遭人绑架,她出面摆平。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至民国初年: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训练题 高考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至民国初年: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训练题 高考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84d47b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b.png)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至民国初年: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收缴鸦片时曾作出论断:“即其(英国)船坚炮利,亦只能取胜于外洋,而不能施技于内港。
……即除却鸦片一项,专做正经买卖,彼亦断不肯舍此码头。
”据此可知,林则徐( )A.错误判断了战争形势B.高度肯定了清军实力C.客观分析了战争诱因D.积极践行了商战理念2.右图是1842年6月《伦敦新闻画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道光皇帝表情迷惑,对将要签署的条约举棋不定。
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3.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4.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洪仁玕认为西方强国“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
这表明他主张( )A.反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B.引进西方先进政治制度C.渐进地向西方强国学习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5.吴嘉宾在《武昌纪事》中评论说:粤寇之陷省城,自武昌始。
先是广西、湖南省城被围,皆守至数月,卒能待援师之集得全。
惟武昌守不集二旬。
……自是顺江而下,若安庆、若金陵,皆无守志矣。
”关于材料评论的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近代中国寻求国家出路的最早探索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D.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6.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
”下列体现李鸿章“求富”思想的企业是(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C.天津机器局D.福州船政局7.右图是近代一份不平等条约部分条款的截图。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3658880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3.png)
《从晚清到民国》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第1章 总序
03
第3章 中国社会文化 转型综论
02 第2章 自序 04 第4章 太平天国
目录
05 第5章 甲午战争与戊 戌变法
07
第7章 袁世凯、孙文 与辛亥革命
06
第6章 义和团与八国 联军
长江三峡的曲折动荡,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 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在史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年的一 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进入壮 阔的太平洋。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本书,成就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书。
第1章 总序
第2章 自序第3章 中国ຫໍສະໝຸດ 会文化转型综论第4章 太平天国
第5章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第6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第7章 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 命
谢谢观看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1bed6e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7c.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导语:唐德刚先生所著《从晚清到民国》即是如此。
读书时看来战战兢兢,当真如横空避世,惊为天人;近来再读,已多了几分淡定,虽不及“看山仍是山,观水仍是水”的最高境遇,亦有了些自己的试探与明白得。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从晚清到民国个人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长江三峡的曲折动荡,是中国人的自豪,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
在史学大伙儿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年的一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进入壮阔的太平洋。
唐德刚融合三峡史观与人文探讨于本书,成绩一部客观而深切的中国近代史书。
书评——正本清源,犹未为晚历史犹如由远及近传来的风声,虚实未定,真假难辨。
她既不像所谓“历史是成王败寇的漂白与抹黑”的非黑即白,也不是心有不甘者“若是那时、假设那会儿”的推倒重来,更非搀杂了民粹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论的刻意打扮。
但凡有识之士读史写史,字里行间或隐或明透露着家国情怀、道义担当的春秋笔法。
而这,无关政治立场、意识形态,抑或社会制度等等。
纵然笔者言辞犀利,笔锋狠辣,乃至夹枪带棒,连讽带刺。
唐德刚先生所著《从晚清到民国》即是如此。
读书时看来战战兢兢,当真如横空避世,惊为天人;近来再读,已多了几分淡定,虽不及“看山仍是山,观水仍是水”的最高境遇,亦有了些自己的试探与明白得。
一、彼年是非,谁人曾与评说看过此书者都会以为唐先生最深刻一个观点是,将泱泱五千年中华历史沿革提炼出不同于教科书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有异化资本主义制度雏形,但未形成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的三峡”论。
事实上,这位胡适先生的高足以其惯有的口述史风格在其嬉笑怒骂间能够说惊人地预见了现今社会对以后政治经济的趋势,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要通过200年才能真正完成民治社会的转型。
专题05 晚清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分层练)(解析版)
![专题05 晚清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分层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da3d1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4.png)
专题04 晚清: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内容概览A·高考真题争满分【命题点01 列强侵华加剧与晚清的政治变革】【命题点02 晚清经济的变化与社会变革】【命题点03 晚清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B·核心素养拿高分【命题点01 列强侵华加剧与晚清的政治变革】1.(2023·河北高考·6)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
”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
由此可知,当时()A.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 B.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C.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D.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答案】D【解析】据材料“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咸使知悉”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的惯例,而且条约规定清廷上下都要熟悉条约内容,这说明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故选D项;材料主要体现对外关系,并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且部分地方官员抵触的是布告条约谕令,是思想僵化不适应时代变化的表现,而非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排除A 项;材料主要涉及统治集团在对外关系中的心态,试图挽救国家颓势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北京条约》的签订对清统治集团的冲击,并没有涉及英国在华势力范围的信息,得不出“扩大”的结论,排除C项。
2.(2023·海南高考·6)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
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
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
由此可知,该局()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未曾处于劣势”可知轮船招商局在封建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一系列优惠条件,使其在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不至处于劣势地位,故选A项;“未曾处于劣势”“年年盈利”说明封建官府的支持在当时促进了轮船招商局的良性发展,排除B项;清政府给与轮船招商局的资金支持确实主要用于企业经营,也更加有利于洋务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排除C项;轮船招商局所享有的优惠条件只有洋务企业才能享有,无法带动同行业其他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检五晚清至民初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尝试含解析通史版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检五晚清至民初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尝试含解析通史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0bce6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7d.png)
专题质检五晚清至民初: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尝试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2021广东汕尾期末)下面是鸦片战争中英双方兵力投入及损耗概况表。
由此可知( )A.英国蓄谋侵略战争B.政府极力抵抗外辱C.清朝军队纪律涣散D.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2021广东肇庆三模)某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华攫取各种权利和特权的政治、法律基础,是构成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中枢。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领事裁判权( )A.推动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B.为西方列强侵华大开方便之门C.是《南京条约》主要内容D.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要求3.(2021天津河东三模)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警告。
与此同时,三国军舰在日本海面游弋,对日本进行武力威胁。
这说明( )A.列强争夺中国矛盾激烈B.列强武力调停中日矛盾C.俄、德、法建立了军事同盟D.列强灭亡中国行动开始4.(2021北京海淀三模)下面是列强侵华时“京师形势”的示意图。
下列各项与图中所示对应正确的是( )A.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
B.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C.庚子年发生义和团……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D.国难日亟,东北四省沦亡之后,华北五省又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之下了!5.《辛丑条约》规定,为帮助赔款实现,以关余、盐余(关税和盐税收入在清偿外债后的剩余部分)和常关收入三项税收作为担保,同意把现行关税由实际的3.18%提高到5%,对迄今为止的免税商品征税。
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收回了一部分关税自主权B.对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C.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途径6.(2021天津和平二模)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957d6280c22590103029d46.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欢迎阅读赏析!本书金句读书笔记节选:“若论私生活,较之前朝的'脏唐臭汉',西太后算是宫闱中的修女了。
”——评慈禧“记得一次深夜恭聆胡老师说《尔汝篇》《吾我篇》及《水经注》中各项考证,就归而感叹:国破家亡莫此,大才槃槃的思想家胡适,还在草庐之中品琴棋书画;渺小若余,亦不忍为之。
”——评国家危机关头还在做考据学研究的胡适俗语说“行行出状元”,那是“旧中原”里的土阿Q的自宽之言也。
——行行皆可啖饭,原是事实。
“出状元”则只此一行,外行就没有了。
英雄亿万,出路只有一条,则此路之大塞车,就可以想象了。
——评科举考试“笔者是个中国农村出来的山野村夫,习惯于庄子所说的‘曳尾泥中’的任性自由的生活,对庙堂文学没有兴趣。
”——说自己导读:同去年黄仁宇先生风靡全国的《万历十五年》一样,这本《从晚清到民国》最初也是由英文写就(或者演讲)的,是唐德刚先生《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导论篇”。
再算上著名的《中国近代史》的作者蒋廷黻先生,黄仁宇、唐德刚和蒋廷黻这三位史学大咖都有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或者工作的经历。
我很荣幸能成为他们的校友。
如果要描述哥大的话,我认为它是精明的、精致的、物欲的以及自由的。
在凌晨四点通明的图书馆中,那扑面而来的勃勃斗志大多不冲着学术,而更多面向的是政治,是不远处的华尔街,是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是名利双收的上流社会。
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里离钱很近,所以能留下来做学术的那些人,思想才更自由吧。
除了外交史外,唐德刚先生的其他代表作还包括《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顾维钧回忆录》等口述历史。
就近几年的新书来说,如果对哥大口述历史专业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范海涛的《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之后去留学》,这本书不算深刻,但传记作者总是很会写文章,不是吗?《李开复自传》也是她执笔的。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13b862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d.png)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篇一》读唐德刚的《从晚清到民国》,就像是跟着一位见多识广的老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一路看尽晚清到民国这一时期的风云变幻,那感觉,真的是五味杂陈。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想:“哟,这晚清啊,就像一艘破船,到处都是漏洞。
”那时候的晚清,封建统治腐朽得就像一棵烂到根儿的大树,外表看着还勉强撑着,里面早就被蛀虫掏空了。
西方列强就像一群饿狼,瞅准了机会就扑上来咬一口。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不平等条约就像一道道绳索,把中国紧紧地捆绑起来,勒得人喘不过气来。
书里讲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我觉得洪秀全这人吧,开始的时候可能真的是想干点大事,拯救苍生之类的。
他就像一颗流星,突然在黑暗的天空中划过一道耀眼的光芒。
可后来呢,自己也陷入了权力的泥沼,内部也是乱得像一锅粥。
这让我不禁感叹,理想有时候在现实面前,就像个脆弱的小娃娃,一不小心就被打得鼻青脸肿。
再说到洋务运动,那些洋务派的官员们,像是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人。
他们想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就像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打一针强心剂。
我想啊,他们当时也许是怀着满腔的热血,可是这封建制度就像一个巨大的笼子,把他们的努力都给困住了。
他们建工厂、造轮船,可就像在一片沼泽地里盖房子,根基不稳啊。
然后就到了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就像勇敢的战士,试图给这个古老的帝国来一场彻底的变革。
他们的变法措施就像一把把手术刀,想把晚清这个病体上的毒瘤给割掉。
可是呢,守旧势力太强大了,就像一堵坚不可摧的高墙,一下子就把他们的努力给撞得粉碎。
谭嗣同慷慨赴死的时候,我心里就像被重重地捶了一下。
我想,他当时心里可能在想:“我要用我的血来唤醒这个沉睡的国家。
”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啊!到了辛亥革命,那就像一声惊天动地的春雷,把封建帝制这层厚厚的冰给炸开了。
孙中山先生就像一盏明灯,给无数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可是呢,革命之后的路也不好走啊,军阀混战就像一群恶狗在抢骨头,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讲解部分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讲解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c5b8ba0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b.png)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 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 军队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2)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 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考点二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2.中法战争(1883—1885年) 1)背景:1883年,法国控制了清朝藩属国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 2)经过 ①1883年年底,中法战争打响。 ②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进攻台湾。 ③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的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
3)结果: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 台湾建省。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戊戌维新运动(1895—1898年) 1.背景
2.概况 3.结果: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4.影响: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新思想传播。 5.失败原因:守旧势力强大;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和严密的组织;把 希望寄托于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二)义和团运动 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剧;反洋教斗争兴起。 2.发展: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 县农村。
学习聚焦 义和团的兴起,缘于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后引发的教民与当地民众的 冲突。
3.各方态度 1)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 2)清政府:采取“招抚”的办法,企图控制利用义和团。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5.评价 1)具有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列强认识 到瓜分中国“实为下策”。 2)存在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从晚清到民国解读版
![从晚清到民国解读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2178c004a1b0717ed5dd09.png)
从晚晴到民国(解读版)1.导读:唐德刚先生也是个“大嘴巴”一本《中国近代史》书稿的“导论篇”,居然单独成了一本书。
这种事,也就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能干出来——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描述宋教仁:“少年气盛,精力过人,心比天高,自命不凡,又生个倔强的个性,和右派大嘴巴。
吧啦吧拉起来,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使政敌听来,就真以为他是拔毛成兵的齐天大圣了。
”——看到这段,哑然失笑。
唐先生说宋教仁是大嘴巴,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当然这里的大嘴巴绝无贬意,相反,那是学识渊博、点豆成兵、思如闪电、笔如游龙才能形成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话语气势!正是由于这种气势,这导论最后成型为这部38万字的《从晚清到民国》。
唐先生一生著述颇丰。
但是看书要看代表作,特别是《从晚清到民国》,讲的是中国近代社会到今天还没有完成的转型,与我们的当下密切相关,不读不显得咱太傻吗?鸿篇巨著读不来,至少读读我的解读版嘛!欧了,我们可以开始了。
2.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唐德刚认为,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
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
不过,“历史三峡”终有通过之日。
从此扬帆直下,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未来的太平之洋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进入?最后交代。
只说,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看,我们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后,则几乎十年一变。
谁干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个嘛玩意儿?唐德刚说,中国一般史家都会肯定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万恶之源,马列派的史学家,更会概念化地解释曰:帝国主义之所以为万恶之源,乃是由于它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些说法不为西方汉学权威所接受。
比如当今剑桥学派的开山宗师费正清,认为所谓的“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它只是由于革命话语系统的渗透,而嵌于我民族心理上的一种幻觉——虽然他们也并不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不折不扣的帝国主义。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8dbd1adf242336c1fb95ed4.png)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1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一个瓶颈,是个三峡。
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叛乱的性质,就是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
惟有乱中才能求发展。
这段历史杀人如麻,痛苦至极,但历史三峡终有过去的一天,技术的进步,使另一个三峡只会来得更快。
这本书读断续读了两次,到今天算是囫囵吞枣地读完了。
其间一度心态崩溃,浮躁焦虑。
文白夹杂让我更是难以平心静气。
但我依然觉得作者是一个可爱,博学,又严谨的人。
讲历史,信手拈来;讲故事,言辞犀利。
喜欢他的小绰号,虽然人是复杂的,但是绰号更能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
一直以来,不喜欢读近代史。
觉得近代史过于沉重,最喜欢的还是盛唐那段浪漫的幻梦。
但是梦终究要醒来,生活需要幸福和苦难,只有在悲痛中激烈挣扎过,在绝望中顽强求生过,并且最终战胜了苦难,才能说,惟有苦难,馈赠更多。
很幸运生在这样的时代里,我出生的时候,唐老已经把这本书的内容跑了大半个地球讲完。
我出生之后,邓小平去世。
历史长河越来越急,从千年不变的格局,到百年一变,现在是又一个百年,希望这次,峥嵘崔嵬,也能平安通过。
政治大转型期间,内忧外患,统治阶层互相倾轧,才是这段历史痛苦的根源吧。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2这本书起初读起来会费劲,唐老是一个用词用句缜密的人,可能对有些人来说会读起来晦涩。
与其说历史,更多的可能是分析历史,唐老用他的所学所知向读者展示了很多不被知晓的晚清民初历史。
太平天国,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袁世凯,李鸿章,慈禧等等,他们虽然被淹没在时间的轨迹里,可是,留给世人的是读不尽的故事和写不完的历史经验。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因为我们容易在越来越好的.生活中忘却历史沿革中发生的种种悲剧和日子的艰辛。
谁能知道清朝入关到民国之间的历史
![谁能知道清朝入关到民国之间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8679cbe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e.png)
谁能知道清朝入关到民国之间的历史以下是清朝入关到民国之间的历史进程: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1],一说1616年建立[2][3],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
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44年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
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4],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
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5]。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同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朝灭亡。
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编辑本段]清朝历史五世 *** 朝见顺治帝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
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
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
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
专题05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原卷版)
![专题05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6023d6580216fc710afdcb.png)
专题五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政治:1840—1912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1.列强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政府再次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
②过程:1894年,日本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黄海海战中国失去对黄海的制海权。
③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①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①前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且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②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2)戊戌变法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3)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4)辛亥革命①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1911年10月10日,发起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 第15讲 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 第15讲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95412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a.png)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5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中体西用”思想(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清政府内部分裂,出现了洋务派。
2.代表:中央以奕?,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3.主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5.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轻巧识记“一、二、二、三”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
二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
二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历史重演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历史重演](https://img.taocdn.com/s3/m/991672dba6c30c2259019ee3.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晚清七十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困难的处境,民国三十年,中国历史存在着巨大的变革。
《从晚清到民国》记录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
对于历史,你可能存有这样的疑问:慈禧与光绪的关系是怎样的?恭亲王是因何而死呢?五四为何永垂青史?鸦片烟云里大清经历了怎样的帝国梦碎?在这本书籍中,你都能从中一一找到答案。
首先,光绪帝载湉并非慈禧亲生,而是咸丰帝的亲侄子。
咸丰帝驾崩后,唯一的龙种同治帝又英年早逝,无人继承香火。
于是太后的亲外甥成为了同治帝的接班人。
光绪帝虽非慈禧所生,但胜似亲生,据传闻说光绪帝死于剧毒谋杀,而谋杀者正是太后,但正经史料呈现的是慈母与孝子,真实情形必定不会如此不堪。
同样,鸦片战争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生于乾隆四十七年的道光皇帝,一上位便面临着鸦片风靡这个烂摊子。
身为皇帝他不得不竭尽所能的节俭,可也挡不住鸦片进口这个无底洞。
由于道光皇帝一直犹豫是弛禁还是严禁,原因是禁绝鸦片而又不引起战争,这对英国而言是无稽之谈。
1840年7月,英军发动了战争,浑浑噩噩的道光皇帝签下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观念便是唯我独尊,其他国家不过是天朝上国的附庸。
而坚船利炮过来,中国依然是混沌糊涂的。
书籍中有这么一句话:“天朝被震醒了,可是离他清醒还远着呢。
”鸦片战争给了我深刻的感悟:首先,战争之前中国闭关自守,使社会思想严重落后;其次,英国领先于中国的科技水平使其轻松洞开中国的大门,为所欲为地贩卖鸦片;而在晚清时期,官吏及其腐败无能,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
但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中国人民为了保卫祖国,面对枪林弹雨也宁死不屈的形象着实让我敬佩。
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屈辱史。
身为中国人民,要铭记这段历史,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历史重演。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从晚清到民国》书评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从晚清到民国》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dbf90c3f482fb4daa58d4bba.png)
111文学评论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从晚清到民国》书评林 勃《从晚清到民国》一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书中所书写的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对今日中国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启示,作者看待历史的特殊视角,尤其是书写历史时不为歌颂统治者值得后辈学习,本文即是本着对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创作,抛砖引玉。
《从晚清到民国》,一部描写两个时代的历史专著,作者唐德刚,胡适高足,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作者还有一本历史名著《晚清七十年》,可能受到胡适大家的影响,所书写的历史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国家命运,前途未来的思考。
大凡历史学家书写历史,往往在文中将自身感情一泻如注,唐氏带着对中国近代史厚重的感情,作品让人读起来细腻有加,可以说是“史才”“史学”“史实”“三者兼之,对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孙文革命等等历史大事一一剖析,从晚清到民国,是十九世纪最后几十年,也是二十世纪最初几十年,然而这几十年正是中国最痛苦的历史时期,即作者所描述的历史中的痛苦期,将这段历史描写的淋漓尽致。
笔者所要展现的正是本书的闪光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观点新颖,套用现代流行术语不难发现,书里有很多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术语和流行语,比如将洪秀全的三篇著名文章《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称作“老三篇”,众所周知,“老三篇”是毛泽东的论著,还有如“亲贵执政党”,“西太后的珍珠港”,石达开“宁汉合流”,以及套用四个现代化观点,丰岛海战是珍珠港的前身等等,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近代历史。
作者唐德刚为民国时人,是一个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文人,且能将史料熟练运用并加以解读之,而且作者写作此书时已非青年,思想尚能如此与时俱进,将历史事件联系中国时事(在作者写作时期正在发生的事情),故此点是难得可贵的。
第二,批判精神跃然纸上,“口无遮拦”观尽此书,会发现批判精神大量充斥其中,比如简又文,郭廷以提出太平军北伐人数和太平天国能推翻当时帝国主义,而作者表示深深质疑,作者以为太平军北伐人数应该没有上述两位历史学家估算的多,而且太平天国当时实力很难将帝国主义彻底赶出中国,需知,简,郭二位皆为太平天国史大家,唐能对大家观点提出质疑,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更是一种钦佩,作为历史学家,正是要这种不掩饰,不虚美的精神,才能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的真相。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19118d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0.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Cogitoergosum大学迄今为止,自己为数不多写的公选课论文之一。
自己感觉写的很跳跃,水平有限,能力不足,还望大家见谅。
全文如下:以一人敌一国—甲午战争的感慨纵观中华千年历史,百年中国近代史本在浩瀚的中华千年历史上不值得一提,但就是这短短百年历史留给了我们千年来未曾经历过的痛苦和悲愤。
人们常说,中国的百年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我不敢苟同:那我们那些为了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而奋斗一生的革命之士有算什么呢?我们先辈在永夜黑暗中摸索出的救亡图存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就呢?……但我又不得不承认:鸦片战争伊始,火烧圆明园,黄海战败,庚子赔款……无尽的黑暗笼罩着曾经的"天朝上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每当捧起相关书籍,在这百年历史中,甲午战争是我最不愿意看,也是最看不下去的部分。
因为每每读到此时,总是双眼喷火,义愤填膺,读到悲壮之处,更难免落下几滴眼泪,无限感慨。
但仍咬牙坚持,力求进一步了解。
适逢前些日双十一图书优惠,所购一套"传记文学书系"里面就有一本唐德刚先生的《从晚清到民国》。
抓紧读完之后,内心诸多感慨,但更有一丝愤懑,一丝绝望。
我结合一下《从晚清到民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说实话,此时的清军实力,尤其是海军,还是很不错的。
我们也知道,自从鸦片战争战败之后,满清中先见人士就已经认识到了自身同西方列强的差距,如李鸿章,张之洞等等。
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我们一直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洋务运动"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举国上下,好不热闹。
并且清军的实力,主要还是海军,得到了极大发展。
一方面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陆军得到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战斗能力提高。
另一方面,则是李鸿章不惜重金从外国买来许多"坚船利炮"装备海军。
我们的海军实力在国际上是排名第八的,而日本仅排在第十六位!这相比于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战斗力能强上不少,我曾浅读过茅海建教授的《天朝的崩溃》,书中所举让我清楚地了解到了当时清军的战斗力以及为什么我们会输的那么惨。
题型02 材料题——“特点”类设问(解析版)
![题型02 材料题——“特点”类设问(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c8ebb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1.png)
题型02 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特点”类设问【设问特点】(1)该设问类型主要包括:“概括……的特点”;“概括……的特征”。
(2)该设问类型分值较高。
(3)该设问类型的答案,要具有高度的提炼性,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言简意赅。
(4)该设问类型最注重考查考生归纳、总结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科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
【思路分析】(1)该设问类型,就是要求在众多材料信息中找到本质的特征,并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该设问类型从题干中的定向词汇(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角度来说,答案以出自材料居多。
注:以下表格,仅供参考。
定向词分类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根据材料回答材料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受教材束缚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教材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过是个引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教材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综合上述材料回答设问间的递进或并列或转折关系答案肯定在材料间递进或并列或转折的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3)该设问类型建议采取精简的语言表达形式。
(可以用词组的形式阐述,如:“XX化”和“XX性”)1.(2022·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
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
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晚晴到民国(解读版)1.导读:唐德刚先生也就是个“大嘴巴”一本《中国近代史》书稿得“导论篇”,居然单独成了一本书。
这种事,也就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能干出来——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描述宋教仁:“少年气盛,精力过人,心比天高,自命不凡,又生个倔强得个性,与右派大嘴巴。
吧啦吧拉起来,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使政敌听来,就真以为她就是拔毛成兵得齐天大圣了。
”——瞧到这段,哑然失笑。
唐先生说宋教仁就是大嘴巴,她自己又何尝不就是呢?当然这里得大嘴巴绝无贬意,相反,那就是学识渊博、点豆成兵、思如闪电、笔如游龙才能形成得大珠小珠落玉盘得话语气势!正就是由于这种气势,这导论最后成型为这部38万字得《从晚清到民国》。
唐先生一生著述颇丰。
但就是瞧书要瞧代表作,特别就是《从晚清到民国》,讲得就是中国近代社会到今天还没有完成得转型,与我们得当下密切相关,不读不显得咱太傻吗?鸿篇巨著读不来,至少读读我得解读版嘛!欧了,我们可以开始了。
2.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唐德刚认为,历史就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得潮流里,转型期就是个瓶颈,就是个三峡。
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得性质,就就是两千年一遇得“社会文化大转型”,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
不过,“历史三峡”终有通过之日。
从此扬帆直下,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得太平之洋。
未来得太平之洋就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进入?最后交代。
只说,从社会经济史得角度瞧,我们鸦片战争以前得中国史,几乎就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后,则几乎十年一变。
谁干得?“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就是个嘛玩意儿?唐德刚说,中国一般史家都会肯定帝国主义就是近代中国得万恶之源,马列派得史学家,更会概念化地解释曰:帝国主义之所以为万恶之源,乃就是由于它就是资本主义得最高阶段。
这些说法不为西方汉学权威所接受。
比如当今剑桥学派得开山宗师费正清,认为所谓得“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它只就是由于革命话语系统得渗透,而嵌于我民族心理上得一种幻觉——虽然她们也并不否认日本对中国得侵略就是不折不扣得帝国主义。
日本战败之初,也有忏悔心态来着,可就是后来居然有了进出论者,把侵略中国说成“进出中国”!唐德刚担心国人忘记历史,甚至不知帝国主义为何物,所以她准备给大家挖挖这个根儿。
先生一锹就挖到了近代欧洲得“扩张主义”。
“扩张主义”就是咋回事呢?欧洲得文艺复兴结束了欧洲得大黑暗时代,把人类文明自中古推入现代,因此一部300年得现代世界通史,就变成一部欧洲扩张主义得历史。
欧洲扩张主义就是有两面性得。
善得一面,传播现代文明,中国人称之为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恶得一面,当然就是战争及烧杀抢掠,到现在还就是中国得民族主义之痛!唐德刚认为,帝国主义不就是任何一个单纯得国家或民族所可包办得,它种类繁多,因国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现代西方帝国主义得通性不外就是:滥用暴力,追求暴利,不择手段,绝情寡义。
这条通例可以说就是自1493年西、葡两国经教皇敕令中分地球开始,到1945年二次大战后日本投降为止,通用于450余年之间所有得帝国主义而不会有太大得偏差。
分而论之,15、16世纪之间,西葡两国开始向海外扩张,但地球太大,两邦太小;17世纪兴起得海上马车夫荷兰占领台湾一角,也被郑成功所逐。
三小邦自始至终没有侵及中国内陆。
导致我明清两朝蒙头大睡,这一觉居然睡了四百年,醒来时,英国这个人类史上得头号毒枭,已泊到了我黄浦江口!唐德刚说英国就是个有修养得帝国主义。
鸦片战争后,英国发现把中国变为印度第二不易,自己独吞更不易,接踵而至得还有美、法、俄甚至日本。
于就是它从一个面目狰狞、吸血吮髓得母夜叉变成一个捍卫中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得保姆,较之俄、法、日之贪婪横暴,也算盗亦有道。
法国就是百分百得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执行得就是瓜分后得非洲模式之延续。
至于俄国,则就是疆土式得帝国主义,其志在中国长城以北之整个满蒙与新疆。
俄得这种志,刺激了东邻小日本。
日本这个小黄人,原为大陆汉族文化向外扩展之边缘,而此边缘于近百年中竟能反噬母体,其母体文明又表现得若斯之颟顸不可救,连史家都瞧傻了。
美国本来不沾中国得边儿,隔岸观火呢。
可就是1898年居然打败了西班牙取得了菲律宾,远东对它也就有了经营得必要。
英国招架不住其她帝国主义对中国得强占风潮,想出了一个门户开放得政策,自己不好意思提,就拜托美国提。
美国在中国一无所有,正穷急呢,很乐意让它变成美国得政策。
要点有三:1.中国领土完整;2.中国主权独立;3.列强利益均沾。
这政策虽然没解决任何问题,效果基本没有,但就是反映了列强在中国得均势,正就是这种均势,让大清国又苟活了十几年,并且给孙中山得革命制造了空间!3.太平天国就是个嘛玩意儿晚清时代,中国改朝换代得历史周期率大驾光临,广东高考落榜生、民办教师洪秀全不知就是应中国传统得天命,还就是应上帝得圣谕,在广西举起了反旗。
她得本意就是要建立天堂,但历史呈现给我们得,则就是地狱!唐德刚也承认,大清乃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颂得朝代。
论武功,它开疆拓土、四向扩张,幅员之广在中华民族史上就是没有前例得;论文治,清初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得国泰民安,制度上轨道,政治有效率,真就是“三代以下无斯盛”!论剥削,清朝就是我国历代中唯一没有全国性徭役制得,政府对人民得剥削实在就是历史上最少得!论经济,三朝人丁剧增、民丰物阜也不在同时得欧洲之下,一个十三行得行商都远超美国首富好几倍!论学术文化,连乾隆皇帝一删再删得《四库全书》,分量都大于当时全世界其她各国所存书籍之总与,其她更不必说。
唐德刚很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抱屈。
这么好得一个王朝,却为中外史家糟蹋得不成样子。
原因不外就是,晚清时期,改朝换代得周期已届,内忧外患一时俱来,非人力所能救也。
外忧当然就是帝国主义,内忧——用唐德刚得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历史周期率一到,我国就要出现黄巢、张献忠一类得煞星。
结果赤地万里,尸骨堆山,血流成河,中华文化遗产玉石俱焚……然后海清河晏,新得帝王一统天下。
可惜,会说粤语得广东客家人洪秀全没此运数。
十四年就玩完了。
据唐德刚说,这就是“时代设限”。
我国历史上得草莽英雄,在天下大乱时逐鹿中原,所追求得目标,不外一个“改朝换代”。
不幸鸦片战后西风东渐,历史已经由中古进入现代,原先那一套传统制度,在西洋现代制度挑战下,没法再继续下去。
改朝换代不行了,您得改朝换制,而换制,并不仅就是名称上把“皇帝”换掉。
它需要有点质变。
问题就是,不特洪秀全、杨秀清无此知识与能力,比她们晚了数十年得人们,还照样变不了呢!关于太平天国得定性,唐德刚说,根本不就是什么农民起义,它就就是基督教中得一个狂热教派。
不过唐德刚为洪氏点了赞,她得意思就是:我们大中华因孔子她老人家不信神,也算无宗教民族。
但日常生活中不但鬼神未远,还遍地皆就是。
现在好了,天父上主皇上帝派了她得次子洪秀全下凡,禁绝一切邪神,独崇上帝——这就是要把大中华从泛神论得低级迷信火坑里“救”出来得节奏,多么高大上啊!可惜洪杨起点甚低,初心不过就是苏杭宁这种金三角地带得“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得小天堂理想,所以进了南京城就再也不想挪窝了。
唐德刚如此讥讽洪秀全得天京生活:洪秀全这位落第老童生,三家村得私塾老夫子,至此可说就是吐尽鸟气。
至于她心中究有多少苍生,多少人民,吾不知也。
好汉既入深宫,难免纵情声色,金田起义时,姬妾十五六;突围永安时娘娘三十六,进入天京后同床八十八,如此粉阵肉屏,大脚小脚应付不暇,还有什么革命可言?何况,独夫专政,本就没有一个就是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得。
她们起自民间,出身于被压迫阶级,一旦翻身,其狠毒、其腐化、其堕落、其制造被压迫阶级而奴役之得劣行,往往百十倍于原先得压迫阶级——不管这些新得统治者打得什么旗帜,叫得什么口号!唐德刚认定,在3000年杀功臣得中国特色游戏中,表演得最下流最无知得就就是太平天国这一窝!她们进城以后才三年就等不及,互相砍杀起来,不败又如何?当然,胜了更不妙!4.甲午战争刺激出一个半吊子得戊戌变法据当时世界军事年鉴得统计,大清帝国北洋舰队居世界海军第8位。
排名仅次于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强。
此时日本亦锐意发展海军,然甲午前夕日本海军远不及我,世界排名为第16位。
这么精确得统计自有狐疑处,但就是,我海军实力约在第6与第8位之间,日海军在第11与第16位之间,则就是大致不差得。
唐先生授课至甲午,总要问学生:中日之战,凭嘛败得就是我们?课堂问了数十年,迄今无明确答案。
她说:“惭愧得就是,不只学生不知,做老师得我翻烂中西史籍,讲义十易其稿,至今仍在云雾中也。
”这就是客气。
以唐先生得才学,总会给我们一个说得过去得答案。
甲午战前,中国所搞得那套,在清末叫“办夷务”“办洋务”,“师夷之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民国学人加一顶洋帽子,叫“自强运动”,“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唐先生鄙夷地说,不就就是“四个现代化”吗?针对“四化”,唐先生又给创造一个了新得概念——“五化”,加入了“第五化”:政治现代化。
唐德刚说,政治现代化不一定要搞什么鸟“民主墙”,但至少搞个干净而有效得现代化政府——至少也得像当时德国与日本那样。
像我们慈禧老太后治下得那摊烂狗屎,怎么配跟人家玩儿?不输了底裤才怪!搞“现代化”得老祖宗最早可以追溯到林则徐与徐继畲。
同治时出现一帮洋务名臣,其中当时最杰出得代表当属唐得安徽老乡李鸿章,她最大得成绩,便就是把她得宝贝北洋舰队,搞到世界前八,但甲午一战,那些坛坛罐罐,几炮就被东洋鬼给打没了。
脸疼。
更羞得就是,1895年2月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得残枝败叶退守威海卫,被日舰重重包围得走投无路正预备自杀殉国时,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居然写来一份劝降书,说得咱无地自容。
十天之后丁汝昌自杀,大清政府也脸红了。
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咱得“政治现代化”。
问题就是“政治现代化”更难!百多年得中国近代史,苦难得中国人民承担了无数次大小革命,还有变法。
唐德刚说,革命易而变法难。
盖革命者,革她人之命也,敌我分明,一枪了事。
变法者,变自己之法,抽刀断水,沾涟不尽——君不见戊戌之变时有新旧之争、帝后之争、母子之争甚至婆媳之争。
帝党中有后党,后党中亦有帝党,您中有我,我中有您,纠缠不尽!如此沉重得传统包袱与历史使命,落到了康有为头上。
唐德刚当然瞧不上小康,认为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历史对小康够厚道了,首先有光绪皇帝得支持,就就是光绪背后得那个太后,虽然唐德刚也骂她专制腐败,但同时也承认,这娘们没有党派,不搞特务,量材器使,中央地方,人才名臣一溜儿一溜儿得。
就就是她得私生活较之前朝得“脏唐臭汉”,简直算就是宫庭中得修女了。
这修女也就是支持变法得嘛,只不过对于变法得节奏与速率与小康她们有所不同而已。
除了这两大主子,小康背后还有一溜儿高干子弟与高干子弟们得爹,以及还谈不上高干子弟与高干子弟她爹、但已就是名满天下得有能力有经验得中青年官僚军人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