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 解读版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59d554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1.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著作,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吴冷西。
这部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在阅读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现代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这部著作以其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作者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析,生动地描绘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危机,以及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种种变革和发展。
这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其次,这部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作者通过对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这让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最后,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种种风云变幻。
作者通过对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各种风云变幻的分析,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这让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总之,从晚清到民国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著作,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在阅读这部著作后,我对中国现代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这部著作不仅让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我相信,这部著作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b0b91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8.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是一部以中国晚清时期到民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吴晗。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广受读者喜爱。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变革和人民的苦难,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说以晚清末年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在政治风云变幻中的命运。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政治腐败使得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他们或者是在政治上受到压迫,或者是在生活中面对着疾病和贫困。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而是努力奋斗,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们的塑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
主人公们虽然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强,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存在的,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前行,不断奋斗。
另一方面,小说也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变革和革命。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政治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从晚清到民国的这段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是积极参与到了社会变革的进程中。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前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阅读《从晚清到民国》,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
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看到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3658880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3.png)
《从晚清到民国》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第1章 总序
03
第3章 中国社会文化 转型综论
02 第2章 自序 04 第4章 太平天国
目录
05 第5章 甲午战争与戊 戌变法
07
第7章 袁世凯、孙文 与辛亥革命
06
第6章 义和团与八国 联军
长江三峡的曲折动荡,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 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在史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年的一 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进入壮 阔的太平洋。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本书,成就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书。
第1章 总序
第2章 自序第3章 中国ຫໍສະໝຸດ 会文化转型综论第4章 太平天国
第5章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第6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第7章 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 命
谢谢观看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1bed6e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7c.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导语:唐德刚先生所著《从晚清到民国》即是如此。
读书时看来战战兢兢,当真如横空避世,惊为天人;近来再读,已多了几分淡定,虽不及“看山仍是山,观水仍是水”的最高境遇,亦有了些自己的试探与明白得。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从晚清到民国个人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长江三峡的曲折动荡,是中国人的自豪,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
在史学大伙儿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年的一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进入壮阔的太平洋。
唐德刚融合三峡史观与人文探讨于本书,成绩一部客观而深切的中国近代史书。
书评——正本清源,犹未为晚历史犹如由远及近传来的风声,虚实未定,真假难辨。
她既不像所谓“历史是成王败寇的漂白与抹黑”的非黑即白,也不是心有不甘者“若是那时、假设那会儿”的推倒重来,更非搀杂了民粹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论的刻意打扮。
但凡有识之士读史写史,字里行间或隐或明透露着家国情怀、道义担当的春秋笔法。
而这,无关政治立场、意识形态,抑或社会制度等等。
纵然笔者言辞犀利,笔锋狠辣,乃至夹枪带棒,连讽带刺。
唐德刚先生所著《从晚清到民国》即是如此。
读书时看来战战兢兢,当真如横空避世,惊为天人;近来再读,已多了几分淡定,虽不及“看山仍是山,观水仍是水”的最高境遇,亦有了些自己的试探与明白得。
一、彼年是非,谁人曾与评说看过此书者都会以为唐先生最深刻一个观点是,将泱泱五千年中华历史沿革提炼出不同于教科书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有异化资本主义制度雏形,但未形成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的三峡”论。
事实上,这位胡适先生的高足以其惯有的口述史风格在其嬉笑怒骂间能够说惊人地预见了现今社会对以后政治经济的趋势,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要通过200年才能真正完成民治社会的转型。
专题05 晚清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分层练)(解析版)
![专题05 晚清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分层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da3d1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4.png)
专题04 晚清: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内容概览A·高考真题争满分【命题点01 列强侵华加剧与晚清的政治变革】【命题点02 晚清经济的变化与社会变革】【命题点03 晚清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B·核心素养拿高分【命题点01 列强侵华加剧与晚清的政治变革】1.(2023·河北高考·6)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
”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
由此可知,当时()A.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 B.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C.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D.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答案】D【解析】据材料“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咸使知悉”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的惯例,而且条约规定清廷上下都要熟悉条约内容,这说明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故选D项;材料主要体现对外关系,并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且部分地方官员抵触的是布告条约谕令,是思想僵化不适应时代变化的表现,而非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排除A 项;材料主要涉及统治集团在对外关系中的心态,试图挽救国家颓势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北京条约》的签订对清统治集团的冲击,并没有涉及英国在华势力范围的信息,得不出“扩大”的结论,排除C项。
2.(2023·海南高考·6)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
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
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
由此可知,该局()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未曾处于劣势”可知轮船招商局在封建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一系列优惠条件,使其在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不至处于劣势地位,故选A项;“未曾处于劣势”“年年盈利”说明封建官府的支持在当时促进了轮船招商局的良性发展,排除B项;清政府给与轮船招商局的资金支持确实主要用于企业经营,也更加有利于洋务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排除C项;轮船招商局所享有的优惠条件只有洋务企业才能享有,无法带动同行业其他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检五晚清至民初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尝试含解析通史版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检五晚清至民初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尝试含解析通史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0bce6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7d.png)
专题质检五晚清至民初: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尝试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2021广东汕尾期末)下面是鸦片战争中英双方兵力投入及损耗概况表。
由此可知( )A.英国蓄谋侵略战争B.政府极力抵抗外辱C.清朝军队纪律涣散D.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2021广东肇庆三模)某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华攫取各种权利和特权的政治、法律基础,是构成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中枢。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领事裁判权( )A.推动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B.为西方列强侵华大开方便之门C.是《南京条约》主要内容D.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要求3.(2021天津河东三模)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警告。
与此同时,三国军舰在日本海面游弋,对日本进行武力威胁。
这说明( )A.列强争夺中国矛盾激烈B.列强武力调停中日矛盾C.俄、德、法建立了军事同盟D.列强灭亡中国行动开始4.(2021北京海淀三模)下面是列强侵华时“京师形势”的示意图。
下列各项与图中所示对应正确的是( )A.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
B.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C.庚子年发生义和团……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D.国难日亟,东北四省沦亡之后,华北五省又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之下了!5.《辛丑条约》规定,为帮助赔款实现,以关余、盐余(关税和盐税收入在清偿外债后的剩余部分)和常关收入三项税收作为担保,同意把现行关税由实际的3.18%提高到5%,对迄今为止的免税商品征税。
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收回了一部分关税自主权B.对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C.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途径6.(2021天津和平二模)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986c6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5.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是一部以晚清时期到民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苦难命运。
小说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
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家族的兴衰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展现了晚清时期的封建社会和民国时期的动荡局面。
在小说中,我看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身世和遭遇,向我们展现了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使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的磨难和抗争。
在小说中,主人公家族经历了战乱、饥荒、外国侵略等种种苦难,但他们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直在努力抗争和求变。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和成长,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主人公家族的,更是中国人民的,他们在历经磨难之后,最终迎来了民国时期的新生。
通过阅读《从晚清到民国》,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小说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的苦难和抗争,也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历史,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总的来说,读完《从晚清到民国》,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苦难命运。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的奋斗史。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从晚清到民国(解读版)
![从晚清到民国(解读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45686d9b89680202d82563.png)
从晚晴到民国(解读版)1.导读:唐德刚先生也就是个“大嘴巴”一本《中国近代史》书稿得“导论篇”,居然单独成了一本书。
这种事,也就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能干出来——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描述宋教仁:“少年气盛,精力过人,心比天高,自命不凡,又生个倔强得个性,与右派大嘴巴。
吧啦吧拉起来,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使政敌听来,就真以为她就是拔毛成兵得齐天大圣了。
”——瞧到这段,哑然失笑。
唐先生说宋教仁就是大嘴巴,她自己又何尝不就是呢?当然这里得大嘴巴绝无贬意,相反,那就是学识渊博、点豆成兵、思如闪电、笔如游龙才能形成得大珠小珠落玉盘得话语气势!正就是由于这种气势,这导论最后成型为这部38万字得《从晚清到民国》。
唐先生一生著述颇丰。
但就是瞧书要瞧代表作,特别就是《从晚清到民国》,讲得就是中国近代社会到今天还没有完成得转型,与我们得当下密切相关,不读不显得咱太傻吗?鸿篇巨著读不来,至少读读我得解读版嘛!欧了,我们可以开始了。
2.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唐德刚认为,历史就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得潮流里,转型期就是个瓶颈,就是个三峡。
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得性质,就就是两千年一遇得“社会文化大转型”,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
不过,“历史三峡”终有通过之日。
从此扬帆直下,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得太平之洋。
未来得太平之洋就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进入?最后交代。
只说,从社会经济史得角度瞧,我们鸦片战争以前得中国史,几乎就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后,则几乎十年一变。
谁干得?“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就是个嘛玩意儿?唐德刚说,中国一般史家都会肯定帝国主义就是近代中国得万恶之源,马列派得史学家,更会概念化地解释曰:帝国主义之所以为万恶之源,乃就是由于它就是资本主义得最高阶段。
这些说法不为西方汉学权威所接受。
比如当今剑桥学派得开山宗师费正清,认为所谓得“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它只就是由于革命话语系统得渗透,而嵌于我民族心理上得一种幻觉——虽然她们也并不否认日本对中国得侵略就是不折不扣得帝国主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讲解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8adb62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a.png)
1)背景: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道光
皇帝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 英国政府以
此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2)爆发:1840 年 6 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3)结果: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
时间
内容
割 让 香 港 岛、 赔 款 2100
中英《 南京条约》 1842 年 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及
开放五口通商等
续表
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戊戌维新运动(1895—1898 年)
1.背景
2.概况
1)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
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2)清政府和列强的联合绞杀。
5.影响
3.结果: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
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
主权完整
地区驻扎军队
2)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
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
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考点 二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
斗争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年)
1.原因
3.“东南互保”: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
商“ 东南互保” 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
世 界———资
本主 义 不 断
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确立
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
等国占主导地位
对外关系:殖民扩张
政治:君主专制统治顽固
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中 国———停
科技军事:科技落后;军队作战能力低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13b862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d.png)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篇一》读唐德刚的《从晚清到民国》,就像是跟着一位见多识广的老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一路看尽晚清到民国这一时期的风云变幻,那感觉,真的是五味杂陈。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想:“哟,这晚清啊,就像一艘破船,到处都是漏洞。
”那时候的晚清,封建统治腐朽得就像一棵烂到根儿的大树,外表看着还勉强撑着,里面早就被蛀虫掏空了。
西方列强就像一群饿狼,瞅准了机会就扑上来咬一口。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不平等条约就像一道道绳索,把中国紧紧地捆绑起来,勒得人喘不过气来。
书里讲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我觉得洪秀全这人吧,开始的时候可能真的是想干点大事,拯救苍生之类的。
他就像一颗流星,突然在黑暗的天空中划过一道耀眼的光芒。
可后来呢,自己也陷入了权力的泥沼,内部也是乱得像一锅粥。
这让我不禁感叹,理想有时候在现实面前,就像个脆弱的小娃娃,一不小心就被打得鼻青脸肿。
再说到洋务运动,那些洋务派的官员们,像是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人。
他们想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就像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打一针强心剂。
我想啊,他们当时也许是怀着满腔的热血,可是这封建制度就像一个巨大的笼子,把他们的努力都给困住了。
他们建工厂、造轮船,可就像在一片沼泽地里盖房子,根基不稳啊。
然后就到了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就像勇敢的战士,试图给这个古老的帝国来一场彻底的变革。
他们的变法措施就像一把把手术刀,想把晚清这个病体上的毒瘤给割掉。
可是呢,守旧势力太强大了,就像一堵坚不可摧的高墙,一下子就把他们的努力给撞得粉碎。
谭嗣同慷慨赴死的时候,我心里就像被重重地捶了一下。
我想,他当时心里可能在想:“我要用我的血来唤醒这个沉睡的国家。
”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啊!到了辛亥革命,那就像一声惊天动地的春雷,把封建帝制这层厚厚的冰给炸开了。
孙中山先生就像一盏明灯,给无数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可是呢,革命之后的路也不好走啊,军阀混战就像一群恶狗在抢骨头,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
从晚清到民国解读版
![从晚清到民国解读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2178c004a1b0717ed5dd09.png)
从晚晴到民国(解读版)1.导读:唐德刚先生也是个“大嘴巴”一本《中国近代史》书稿的“导论篇”,居然单独成了一本书。
这种事,也就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能干出来——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描述宋教仁:“少年气盛,精力过人,心比天高,自命不凡,又生个倔强的个性,和右派大嘴巴。
吧啦吧拉起来,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使政敌听来,就真以为他是拔毛成兵的齐天大圣了。
”——看到这段,哑然失笑。
唐先生说宋教仁是大嘴巴,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当然这里的大嘴巴绝无贬意,相反,那是学识渊博、点豆成兵、思如闪电、笔如游龙才能形成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话语气势!正是由于这种气势,这导论最后成型为这部38万字的《从晚清到民国》。
唐先生一生著述颇丰。
但是看书要看代表作,特别是《从晚清到民国》,讲的是中国近代社会到今天还没有完成的转型,与我们的当下密切相关,不读不显得咱太傻吗?鸿篇巨著读不来,至少读读我的解读版嘛!欧了,我们可以开始了。
2.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唐德刚认为,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
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
不过,“历史三峡”终有通过之日。
从此扬帆直下,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未来的太平之洋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进入?最后交代。
只说,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看,我们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后,则几乎十年一变。
谁干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个嘛玩意儿?唐德刚说,中国一般史家都会肯定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万恶之源,马列派的史学家,更会概念化地解释曰:帝国主义之所以为万恶之源,乃是由于它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些说法不为西方汉学权威所接受。
比如当今剑桥学派的开山宗师费正清,认为所谓的“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它只是由于革命话语系统的渗透,而嵌于我民族心理上的一种幻觉——虽然他们也并不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不折不扣的帝国主义。
从晚清到民国
![从晚清到民国](https://img.taocdn.com/s3/m/cd4115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a.png)
唐先生在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具有启示性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他也指出,中国的 近代化进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和认识现实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从晚清到民国》这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形态 变革的著作。唐德刚先生以其独特的见解和详实的史料,为我们揭示了中国近代 化进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 识,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启示。我相信这些启示对于我们认识现实、思考未 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经济方面,列强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但是,在这 个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也开始兴起,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产业和商业。这些变化 在目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文化方面,西方的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国,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探索新的 思想和文化。在这个时期,目录中呈现出了各种思想和文化流派的兴起和演变。
唐先生对民国时期的政治变革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民国时期的中国政 治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各种政治力量竞相角逐,军阀混战,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然而,正是这种混乱和动荡,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契机。在这个时期,中 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技术,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 著提高。
在书中,唐德刚先生还提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些事件 和人物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也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例如, 甲午战争是晚清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唐先生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历史 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 困境和挑战。
从晚清到民国
读书笔记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8dbd1adf242336c1fb95ed4.png)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1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一个瓶颈,是个三峡。
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叛乱的性质,就是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
惟有乱中才能求发展。
这段历史杀人如麻,痛苦至极,但历史三峡终有过去的一天,技术的进步,使另一个三峡只会来得更快。
这本书读断续读了两次,到今天算是囫囵吞枣地读完了。
其间一度心态崩溃,浮躁焦虑。
文白夹杂让我更是难以平心静气。
但我依然觉得作者是一个可爱,博学,又严谨的人。
讲历史,信手拈来;讲故事,言辞犀利。
喜欢他的小绰号,虽然人是复杂的,但是绰号更能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
一直以来,不喜欢读近代史。
觉得近代史过于沉重,最喜欢的还是盛唐那段浪漫的幻梦。
但是梦终究要醒来,生活需要幸福和苦难,只有在悲痛中激烈挣扎过,在绝望中顽强求生过,并且最终战胜了苦难,才能说,惟有苦难,馈赠更多。
很幸运生在这样的时代里,我出生的时候,唐老已经把这本书的内容跑了大半个地球讲完。
我出生之后,邓小平去世。
历史长河越来越急,从千年不变的格局,到百年一变,现在是又一个百年,希望这次,峥嵘崔嵬,也能平安通过。
政治大转型期间,内忧外患,统治阶层互相倾轧,才是这段历史痛苦的根源吧。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2这本书起初读起来会费劲,唐老是一个用词用句缜密的人,可能对有些人来说会读起来晦涩。
与其说历史,更多的可能是分析历史,唐老用他的所学所知向读者展示了很多不被知晓的晚清民初历史。
太平天国,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袁世凯,李鸿章,慈禧等等,他们虽然被淹没在时间的轨迹里,可是,留给世人的是读不尽的故事和写不完的历史经验。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因为我们容易在越来越好的.生活中忘却历史沿革中发生的种种悲剧和日子的艰辛。
谁能知道清朝入关到民国之间的历史
![谁能知道清朝入关到民国之间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8679cbe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e.png)
谁能知道清朝入关到民国之间的历史以下是清朝入关到民国之间的历史进程: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1],一说1616年建立[2][3],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
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44年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
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4],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
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5]。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同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朝灭亡。
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编辑本段]清朝历史五世 *** 朝见顺治帝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
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
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
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449d00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6.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巴金。
小说以清末终结、民国初建为历史背景,以中国社会的动荡变迁为题材,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风貌。
小说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变革和挑战。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从清朝的衰落到民国的建立,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各种社会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除了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各个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他们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命运和选择。
其中,主人公的形象尤为鲜明,他们或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奋起抗争,或是在时代的变革中迷失自我,或是在社会的浪潮中挣扎求存。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动荡和变迁,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还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在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各种社会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些困境和挑战,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从晚清到民国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感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风貌。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他们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命运和选择。
通过对当时社会的困境和挑战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bd3cde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8.png)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篇一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唐德刚的《从晚清到民国》,真的是感触颇深啊!这本书就像是一部时光穿梭机,带着我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晚清时期,那简直就是一个乱成一锅粥的局面,各种问题堆积如山,社会动荡不安。
也许有人会说,这能怪谁呢?可能是统治者的无能,可能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也可能是老百姓的麻木不仁。
但我觉得,这其中的原因复杂得很,哪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民国的到来,本以为是带来了希望,可事实呢?依旧是混乱不堪。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不禁反问自己。
在书里,那些历史人物仿佛活灵活现地站在我面前。
有的雄心勃勃,想要改变这糟糕的局面;有的却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把国家和人民抛到了脑后。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难道不是无数先辈们努力拼搏换来的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一会儿为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一会儿又为那些勇敢抗争的人感到骄傲。
我觉得,历史有时候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给我们出难题,让我们在摸索中前行。
不过,这本书也让我有点纠结。
因为它呈现的历史太真实,太残酷,让我有些难以接受。
但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不粉饰,不遮掩。
总之,读了《从晚清到民国》,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稳定。
篇二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哎呀妈呀,唐德刚的《从晚清到民国》可把我给“折腾”得够呛!一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心想:不就是一段历史嘛,能有多复杂?可谁知道,这一读进去,就像掉进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怎么也出不来。
晚清的时候,国家那叫一个惨啊!列强们就像一群饿狼,扑上来瓜分我们的土地和财富。
我就在想,当时的政府到底在干啥?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吗?也许是他们太软弱,也许是他们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到了民国,本以为能好点,结果呢?军阀们你争我夺,打得不可开交。
老百姓们可倒了大霉,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2c9e12ab52acfc789ebc93c.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导读:读书笔记《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欢迎阅读赏析!本书金句读书笔记节选:“若论私生活,较之前朝的'脏唐臭汉',西太后算是宫闱中的修女了。
”——评慈禧“记得一次深夜恭聆胡老师说《尔汝篇》《吾我篇》及《水经注》中各项考证,就归而感叹:国破家亡莫此,大才槃槃的思想家胡适,还在草庐之中品琴棋书画;渺小若余,亦不忍为之。
”——评国家危机关头还在做考据学研究的胡适俗语说“行行出状元”,那是“旧中原”里的土阿Q的自宽之言也。
——行行皆可啖饭,原是事实。
“出状元”则只此一行,外行就没有了。
英雄亿万,出路只有一条,则此路之大塞车,就可以想象了。
——评科举考试“笔者是个中国农村出来的山野村夫,习惯于庄子所说的‘曳尾泥中’的任性自由的生活,对庙堂文学没有兴趣。
”——说自己导读:同去年黄仁宇先生风靡全国的《万历十五年》一样,这本《从晚清到民国》最初也是由英文写就用:康有为造就了一代热血青年,但依旧是个对西学只通皮毛的妄人;慈禧老太太生活奢侈、挪用造舰银子祝寿,千夫所指,但假使穿越到那个时代,能保证你比她强?袁世凯是比老狐狸更老狐狸的老狐狸,但却不能不赞许他接地气的实干家精神。
唐老先生擅长绘声绘色的说故事——相比于蒋廷黻先生抽丝剥茧式的分析中国近代史,唐老先生的书更生动、更有趣、更有人情味,看历史不过是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太平军起义了、内讧了;邓世昌高喊着“撞沉吉野”以身殉国,甲午一战注定了大清的覆灭;维新不过百日则宣告失败,本可逃走的谭嗣同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晚清七十年,危急存亡之秋也,黑暗腐朽却又波澜壮阔,迂腐愚蠢的人类遍布大街,同时有识之士又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去拯救我们的国家。
无数人与自己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抗争,走三步再退两步,并非一帆风顺,但一直走到了今天。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从晚清到民国》书评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从晚清到民国》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dbf90c3f482fb4daa58d4bba.png)
111文学评论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从晚清到民国》书评林 勃《从晚清到民国》一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书中所书写的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对今日中国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启示,作者看待历史的特殊视角,尤其是书写历史时不为歌颂统治者值得后辈学习,本文即是本着对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创作,抛砖引玉。
《从晚清到民国》,一部描写两个时代的历史专著,作者唐德刚,胡适高足,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作者还有一本历史名著《晚清七十年》,可能受到胡适大家的影响,所书写的历史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国家命运,前途未来的思考。
大凡历史学家书写历史,往往在文中将自身感情一泻如注,唐氏带着对中国近代史厚重的感情,作品让人读起来细腻有加,可以说是“史才”“史学”“史实”“三者兼之,对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孙文革命等等历史大事一一剖析,从晚清到民国,是十九世纪最后几十年,也是二十世纪最初几十年,然而这几十年正是中国最痛苦的历史时期,即作者所描述的历史中的痛苦期,将这段历史描写的淋漓尽致。
笔者所要展现的正是本书的闪光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观点新颖,套用现代流行术语不难发现,书里有很多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术语和流行语,比如将洪秀全的三篇著名文章《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称作“老三篇”,众所周知,“老三篇”是毛泽东的论著,还有如“亲贵执政党”,“西太后的珍珠港”,石达开“宁汉合流”,以及套用四个现代化观点,丰岛海战是珍珠港的前身等等,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近代历史。
作者唐德刚为民国时人,是一个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文人,且能将史料熟练运用并加以解读之,而且作者写作此书时已非青年,思想尚能如此与时俱进,将历史事件联系中国时事(在作者写作时期正在发生的事情),故此点是难得可贵的。
第二,批判精神跃然纸上,“口无遮拦”观尽此书,会发现批判精神大量充斥其中,比如简又文,郭廷以提出太平军北伐人数和太平天国能推翻当时帝国主义,而作者表示深深质疑,作者以为太平军北伐人数应该没有上述两位历史学家估算的多,而且太平天国当时实力很难将帝国主义彻底赶出中国,需知,简,郭二位皆为太平天国史大家,唐能对大家观点提出质疑,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更是一种钦佩,作为历史学家,正是要这种不掩饰,不虚美的精神,才能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的真相。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d9ed8e2c5da50e2534d7fc0.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从晚清到民国》记述由鸦片战争开始至民国建立的风风雨雨。
唐德刚在对这段历史的解读上,常常表现出桀骜的一面。
作者唐德刚,1920年生于安徽合肥,1948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98年,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在台湾出版,评价颇高。
一年后,岳麓书社出版了此书的阉割版。
而这部《从晚清到民国》又是该阉割版的阉割版。
唐德刚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观点是他的“历史三峡”说: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
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
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
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关于太平天国传统历史学家评论太平天国运动为单纯的“农民大起义”、“土地革命”,而唐德刚认为洪秀全搞的实为一套宗教狂的玩意。
洪秀全屡屡科举落第,一病病了四十多天,昏迷中发梦梦见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胞弟。
洪秀全此番“升天”悟道之后,便搞起了“拜上帝会”,开始传教,一时从者如云。
洪秀全潜心钻研宗教理论,著《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劝世诗歌。
唐德刚此说源自其个人推断。
从洪秀全后期黄袍加身、妻妾成群、享乐至上来看,他堕落得也不像什么狂热的宗教分子。
洪天王也许不是假托迷信搞革命,也许也不是宗教狂,只是科场失意之后转身寻个寄托罢了?就像“天朝田亩制度”,只是纸上作业,一天也没有施行过一样,不必当真。
关于康有为唐德刚对康有为的评价低到尘埃里去了。
康有为虽学富五车,却也是个考场失意之人,做了二十年老童生。
后收得少年举人梁启超为徒,信心大增,遂开设万木草堂,传授“中学”和“西学”。
康有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可是,康有为不懂外语,而当时西书译本极其有限,且所译亦均为最初级的作品。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3000字-读书笔记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3000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a684f666529647d26285255.png)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3000字此书作者为唐德刚。
不怕大家笑话,我以前压根没听过这名字。
书应该是微信读书送的,在此感谢腾讯。
不过我书架已满,以后是拿不到免费书了。
中国近代史相关,我读的书不算少,比如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梁启超的《李鸿章传》等。
不过我也得承认,读的零零散散,各位作者侧重也不同,我还是有不少盲点。
唐德刚我虽第一次听说,但从本书内容,我对他的治史态度还是蛮认同的。
简单总结几点,第一是有宏观视角,第二是该细究的史料挖地三尺,第三是觉得深究性价比低的该舍则舍且直言不讳。
以下且以实例说明。
甲午战争相关:1.印象中,我一直以为北洋水师主要人才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学堂的。
读此书才发现自己犯了类似忘文生义的错误。
且说甲午黄海之战时,中日双方参战者,各有大小舰艇12艘。
我方的12舰共有舰长(管带)14人。
这14名管带经唐德刚调查,似乎全是马尾水师学堂的毕业生。
最不可想象者是,他们14人中,至少有十人是马尾船校“第一期”的同班同学。
在他们底下工作的大副二副等人,马尾校友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简介:马尾水师学堂(俗称)或福州船政学堂,原是左宗棠左文襄公任闽浙总督时,于1866年(同治五年)在福州马尾创办的,隶属“福州船政局”。
聘法人日意格(ProsperGiquel)为总教习,任期五年,从事船炮轮机的制造和驾驶人才的训练。
所以……马尾水师学堂在中国海军起步时候的地位,恰似笕桥航校在中国空军起步时候的地位。
而这两所学校在目前大陆历史书的地位好像也类似啊……这事情告诉我取个好名字很重要。
2.中日甲午战争之刘步蟾。
这名字我当年学习初中历史的时候印象颇深,是不佳的印象。
读此书后几乎全盘改观,刘步蟾是被人黑了。
黑他之人名为WilliamTyler,著作《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1889-1920)︰戴乐尔回忆录》。
当年历史教材就是取的Tyler对刘步蟾的说法而对其刘君评价极低。
唐德刚深挖了Tyler在当时中国海军的位阶,直言其不可能知道那么多刘步蟾等海军最高层的细致动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晚晴到民国(解读版)1.导读:唐德刚先生也是个“大嘴巴”一本《中国近代史》书稿的“导论篇”,居然单独成了一本书。
这种事,也就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能干出来——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描述宋教仁:“少年气盛,精力过人,心比天高,自命不凡,又生个倔强的个性,和右派大嘴巴。
吧啦吧拉起来,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使政敌听来,就真以为他是拔毛成兵的齐天大圣了。
”——看到这段,哑然失笑。
唐先生说宋教仁是大嘴巴,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当然这里的大嘴巴绝无贬意,相反,那是学识渊博、点豆成兵、思如闪电、笔如游龙才能形成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话语气势!正是由于这种气势,这导论最后成型为这部38万字的《从晚清到民国》。
唐先生一生着述颇丰。
但是看书要看代表作,特别是《从晚清到民国》,讲的是中国近代社会到今天还没有完成的转型,与我们的当下密切相关,不读不显得咱太傻吗?鸿篇巨着读不来,至少读读我的解读版嘛!欧了,我们可以开始了。
2.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唐德刚认为,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
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
不过,“历史三峡”终有通过之日。
从此扬帆直下,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未来的太平之洋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进入?最后交代。
只说,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看,我们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后,则几乎十年一变。
谁干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个嘛玩意儿?唐德刚说,中国一般史家都会肯定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万恶之源,马列派的史学家,更会概念化地解释曰:帝国主义之所以为万恶之源,乃是由于它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些说法不为西方汉学权威所接受。
比如当今剑桥学派的开山宗师费正清,认为所谓的“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它只是由于革命话语系统的渗透,而嵌于我民族心理上的一种幻觉——虽然他们也并不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不折不扣的帝国主义。
日本战败之初,也有忏悔心态来着,可是后来居然有了进出论者,把侵略中国说成“进出中国”!唐德刚担心国人忘记历史,甚至不知帝国主义为何物,所以他准备给大家挖挖这个根儿。
先生一锹就挖到了近代欧洲的“扩张主义”。
“扩张主义”是咋回事呢?欧洲的文艺复兴结束了欧洲的大黑暗时代,把人类文明自中古推入现代,因此一部300年的现代世界通史,就变成一部欧洲扩张主义的历史。
欧洲扩张主义是有两面性的。
善的一面,传播现代文明,中国人称之为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恶的一面,当然是战争及烧杀抢掠,到现在还是中国的民族主义之痛!唐德刚认为,帝国主义不是任何一个单纯的国家或民族所可包办的,它种类繁多,因国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现代西方帝国主义的通性不外是:滥用暴力,追求暴利,不择手段,绝情寡义。
这条通例可以说是自1493年西、葡两国经教皇敕令中分地球开始,到1945年二次大战后日本投降为止,通用于450余年之间所有的帝国主义而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分而论之,15、16世纪之间,西葡两国开始向海外扩张,但地球太大,两邦太小;17世纪兴起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占领台湾一角,也被郑成功所逐。
三小邦自始至终没有侵及中国内陆。
导致我明清两朝蒙头大睡,这一觉居然睡了四百年,醒来时,英国这个人类史上的头号毒枭,已泊到了我黄浦江口!唐德刚说英国是个有修养的帝国主义。
鸦片战争后,英国发现把中国变为印度第二不易,自己独吞更不易,接踵而至的还有美、法、俄甚至日本。
于是它从一个面目狰狞、吸血吮髓的母夜叉变成一个扞卫中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保姆,较之俄、法、日之贪婪横暴,也算盗亦有道。
法国是百分百的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执行的是瓜分后的非洲模式之延续。
至于俄国,则是疆土式的帝国主义,其志在中国长城以北之整个满蒙与新疆。
俄的这种志,刺激了东邻小日本。
日本这个小黄人,原为大陆汉族文化向外扩展之边缘,而此边缘于近百年中竟能反噬母体,其母体文明又表现得若斯之颟顸不可救,连史家都看傻了。
美国本来不沾中国的边儿,隔岸观火呢。
可是1898年居然打败了西班牙取得了菲律宾,远东对它也就有了经营的必要。
英国招架不住其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强占风潮,想出了一个门户开放的政策,自己不好意思提,就拜托美国提。
美国在中国一无所有,正穷急呢,很乐意让它变成美国的政策。
要点有三:1.中国领土完整;2.中国主权独立;3.列强利益均沾。
这政策虽然没解决任何问题,效果基本没有,但是反映了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正是这种均势,让大清国又苟活了十几年,并且给孙中山的革命制造了空间!3.太平天国是个嘛玩意儿晚清时代,中国改朝换代的历史周期率大驾光临,广东高考落榜生、民办教师洪秀全不知是应中国传统的天命,还是应上帝的圣谕,在广西举起了反旗。
他的本意是要建立天堂,但历史呈现给我们的,则是地狱!唐德刚也承认,大清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颂的朝代。
论武功,它开疆拓土、四向扩张,幅员之广在中华民族史上是没有前例的;论文治,清初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的国泰民安,制度上轨道,政治有效率,真是“三代以下无斯盛”!论剥削,清朝是我国历代中唯一没有全国性徭役制的,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实在是历史上最少的!论经济,三朝人丁剧增、民丰物阜也不在同时的欧洲之下,一个十三行的行商都远超美国首富好几倍!论学术文化,连乾隆皇帝一删再删的《四库全书》,分量都大于当时全世界其他各国所存书籍之总和,其他更不必说。
唐德刚很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抱屈。
这么好的一个王朝,却为中外史家糟蹋得不成样子。
原因不外是,晚清时期,改朝换代的周期已届,内忧外患一时俱来,非人力所能救也。
外忧当然是帝国主义,内忧——用唐德刚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历史周期率一到,我国就要出现黄巢、张献忠一类的煞星。
结果赤地万里,尸骨堆山,血流成河,中华文化遗产玉石俱焚……然后海清河晏,新的帝王一统天下。
可惜,会说粤语的广东客家人洪秀全没此运数。
十四年就玩完了。
据唐德刚说,这是“时代设限”。
我国历史上的草莽英雄,在天下大乱时逐鹿中原,所追求的目标,不外一个“改朝换代”。
不幸鸦片战后西风东渐,历史已经由中古进入现代,原先那一套传统制度,在西洋现代制度挑战下,没法再继续下去。
改朝换代不行了,你得改朝换制,而换制,并不仅是名称上把“皇帝”换掉。
它需要有点质变。
问题是,不特洪秀全、杨秀清无此知识和能力,比他们晚了数十年的人们,还照样变不了呢!关于太平天国的定性,唐德刚说,根本不是什么农民起义,它就是基督教中的一个狂热教派。
不过唐德刚为洪氏点了赞,他的意思是:我们大中华因孔子他老人家不信神,也算无宗教民族。
但日常生活中不但鬼神未远,还遍地皆是。
现在好了,天父上主皇上帝派了他的次子洪秀全下凡,禁绝一切邪神,独崇上帝——这是要把大中华从泛神论的低级迷信火坑里“救”出来的节奏,多么高大上啊!可惜洪杨起点甚低,初心不过是苏杭宁这种金三角地带的“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的小天堂理想,所以进了南京城就再也不想挪窝了。
唐德刚如此讥讽洪秀全的天京生活:洪秀全这位落第老童生,三家村的私塾老夫子,至此可说是吐尽鸟气。
至于他心中究有多少苍生,多少人民,吾不知也。
好汉既入深宫,难免纵情声色,金田起义时,姬妾十五六;突围永安时娘娘三十六,进入天京后同床八十八,如此粉阵肉屏,大脚小脚应付不暇,还有什么革命可言?何况,独夫专政,本就没有一个是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
他们起自民间,出身于被压迫阶级,一旦翻身,其狠毒、其腐化、其堕落、其制造被压迫阶级而奴役之的劣行,往往百十倍于原先的压迫阶级——不管这些新的统治者打的什么旗帜,叫的什么口号!唐德刚认定,在3000年杀功臣的中国特色游戏中,表演得最下流最无知的就是太平天国这一窝!他们进城以后才三年就等不及,互相砍杀起来,不败又如何?当然,胜了更不妙!4.甲午战争刺激出一个半吊子的戊戌变法据当时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大清帝国北洋舰队居世界海军第8位。
排名仅次于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强。
此时日本亦锐意发展海军,然甲午前夕日本海军远不及我,世界排名为第16位。
这么精确的统计自有狐疑处,但是,我海军实力约在第6与第8位之间,日海军在第11与第16位之间,则是大致不差的。
唐先生授课至甲午,总要问学生:中日之战,凭嘛败的是我们?课堂问了数十年,迄今无明确答案。
他说:“惭愧的是,不只学生不知,做老师的我翻烂中西史籍,讲义十易其稿,至今仍在云雾中也。
”这是客气。
以唐先生的才学,总会给我们一个说得过去的答案。
甲午战前,中国所搞的那套,在清末叫“办夷务”“办洋务”,“师夷之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民国学人加一顶洋帽子,叫“自强运动”,“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唐先生鄙夷地说,不就是“四个现代化”吗?针对“四化”,唐先生又给创造一个了新的概念——“五化”,加入了“第五化”:政治现代化。
唐德刚说,政治现代化不一定要搞什么鸟“民主墙”,但至少搞个干净而有效的现代化政府——至少也得像当时德国和日本那样。
像我们慈禧老太后治下的那摊烂狗屎,怎么配跟人家玩儿?不输了底裤才怪!搞“现代化”的老祖宗最早可以追溯到林则徐和徐继畲。
同治时出现一帮洋务名臣,其中当时最杰出的代表当属唐的安徽老乡李鸿章,他最大的成绩,便是把他的宝贝北洋舰队,搞到世界前八,但甲午一战,那些坛坛罐罐,几炮就被东洋鬼给打没了。
脸疼。
更羞的是,1895年2月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的残枝败叶退守威海卫,被日舰重重包围得走投无路正预备自杀殉国时,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居然写来一份劝降书,说得咱无地自容。
十天之后丁汝昌自杀,大清政府也脸红了。
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咱得“政治现代化”。
问题是“政治现代化”更难!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苦难的中国人民承担了无数次大小革命,还有变法。
唐德刚说,革命易而变法难。
盖革命者,革他人之命也,敌我分明,一枪了事。
变法者,变自己之法,抽刀断水,沾涟不尽——君不见戊戌之变时有新旧之争、帝后之争、母子之争甚至婆媳之争。
帝党中有后党,后党中亦有帝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尽!如此沉重的传统包袱和历史使命,落到了康有为头上。
唐德刚当然看不上小康,认为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历史对小康够厚道了,首先有光绪皇帝的支持,就是光绪背后的那个太后,虽然唐德刚也骂她专制腐败,但同时也承认,这娘们没有党派,不搞特务,量材器使,中央地方,人才名臣一溜儿一溜儿的。
就是她的私生活较之前朝的“脏唐臭汉”,简直算是宫庭中的修女了。
这修女也是支持变法的嘛,只不过对于变法的节奏与速率与小康他们有所不同而已。
除了这两大主子,小康背后还有一溜儿高干子弟和高干子弟们的爹,以及还谈不上高干子弟和高干子弟他爹、但已是名满天下的有能力有经验的中青年官僚军人士大夫。
康此时的角色,应该是理论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三者皆备才成,不幸他在这三方面连最起码的条件亦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