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

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

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引言:聚合物材料在现代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表面性质的限制,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表面改性技术,使聚合物材料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应用。

一、化学改性技术化学改性技术是通过在聚合物材料表面引入新的化学官能团,改变其表面性质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表面接枝聚合。

通过在聚合物表面引入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单体,然后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可以改变聚合物表面的化学性质。

这种方法可以使聚合物表面具有更好的亲水性、抗菌性等特性,从而扩展其应用领域。

例如,将聚合物表面接枝亲水性单体,可以制备具有良好润湿性的聚合物薄膜,用于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领域。

二、物理改性技术物理改性技术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聚合物材料表面的性质。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表面涂覆。

通过在聚合物表面涂覆一层具有特定性质的材料,可以改变其表面的光学、电学、热学等性质。

例如,将聚合物表面涂覆一层导电性材料,可以制备具有导电性能的聚合物薄膜,用于电子器件等领域。

此外,还可以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激光照射等方法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光学、机械性能等。

三、纳米改性技术纳米改性技术是利用纳米材料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在聚合物表面形成纳米尺度的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质。

例如,将纳米颗粒添加到聚合物中,可以增强其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纳米粒子自组装技术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合物薄膜,用于传感器、光学器件等领域。

四、应用前景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为其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通过改变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性质,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抗菌性、润湿性等特性,从而适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例如,在医疗器械领域,利用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制备具有抗菌性能的医疗器械,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聚合物材料的改性与应用

聚合物材料的改性与应用

聚合物材料的改性与应用聚合物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人们经过不断地研究与改良,开发出了许多改性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聚合物材料的改性方法,并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改性方法1. 添加填料填料可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性能,比如增加强度、改进耐热性、改善导电性等。

常见的填料包括纳米颗粒、纤维素、碳纤维等。

添加填料的改性方法可以通过挤出、共混等工艺实现。

2. 合金化改性聚合物可以通过与其他合适的材料进行合金化,改变聚合物的性质。

比如与金属合金化可以增加强度和刚度,与陶瓷合金化可以提高耐磨性和耐热性等。

3.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通过引入功能基团或进行聚合反应来改变聚合物的特性。

比如,通过交联反应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通过接枝反应可以增加聚合物的附着力和耐老化性。

4. 表面修饰表面修饰可以通过改变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性质来得到所需的性能。

比如,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增加聚合物的亲水性和粘附性;通过涂层技术可以提高聚合物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

二、应用领域1. 包装材料聚合物材料的优良特性使其成为广泛应用于包装领域的理想选择。

通过改性可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耐撕裂性、耐渗透性、耐撞击性等,在食品包装、药品包装、电子产品包装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汽车工业改性后的聚合物材料在汽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纳米填料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塑料汽车零部件的强度和耐磨性,降低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3. 医药领域聚合物材料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改性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药物释放性能等。

例如,改性后的聚合物可以用于制备人工骨骼、医疗器械和药物缓释系统等。

4. 纳米技术聚合物材料与纳米技术结合可以产生许多独特的性能和应用。

通过纳米颗粒的引入,可以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光学性能等。

这些改性后的聚合物材料在电子学、光电子学和纳米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聚合物改性总结

聚合物改性总结

零、绪论聚合物改性的定义:通过物理和机械方法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类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高聚物的共聚、接枝、嵌段、交联,或将上述方法联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下降,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使材料仅在表面以及电、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为聚合物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目的:所谓的聚合物改性,突出在一个改字。

改就是要扬长补短,要发扬和保留聚合物原有的优势,抑制和克服聚合物原有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赋予聚合物新的性能。

聚合物改性的三个主要目的:①克服聚合物原有的缺点,赋予聚合物某些高新的性能与功能②改善聚合物的加工工艺性能③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总之,聚合物改性就是要在聚合物的使用性能、加工性能与生产成本三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聚合物改性的意义:1.新品种的开发越来越困难(已开发的品种数以万计,工业化的三百余种。

资源限制、开发费用、环境污染)2.使用性能的多样化、复杂化,要求材料有多种性能及功能,单一聚合物难以实现。

3.聚合物改性科学应运而生——获取新性能聚合物的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聚合物改性发展概况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1942年,采用机械熔融共混法将NBR掺和于PVC之中,制成了分散均匀的共混物。

这是第一个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聚合物共混物。

1948年,HIPS1948年,机械共混法ABS问世,聚合物共混工艺获得重大进展。

二者可称为高分子合金系统研究开发的起点。

1942年,制成了苯乙烯和丁二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商品名为“Styralloy”,首先使用了聚合物合金这一名称。

1960年,建立了IPN的概念,开始了一类新型聚合物共混物的发展。

IPN已成为共混与复合领域一个独立的重要分支。

1965年,Kato研究成功OsO4电镜染色技术,使得可用透射电镜直接观察到共混物的形态,这一实验技术大大促进了聚合物改性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堪称聚合物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综述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综述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综述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综述摘要:由于聚合物表面化学能低、化学惰性等因素,其使用时需要进行表面改性。

本文综述了聚合物表面改性的方法(化学处理、低温等离子处理、表面接枝处理、电晕放电处理、光化学改性和离子注入改性),并对其改性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高聚物表面因表面能低、化学惰性、表面污染及存在弱边界层等原因,往往难以润湿和粘合。

因此,常常要对高聚物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的目的就是改变表面化学组成,增加表面能,改善结晶形态和表面的几何性质,清除杂质或脆弱的边界层等,以提高聚合物表面的润湿性和粘结性等。

高聚物的表面改性方法有多种,如电晕、火焰、化学改性、等离子改性、辐照、光化学改性等。

这些方法一般只引起10nm~100μm 厚的表面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对整体性质影响较小。

高聚物表面处理后的表面层化学、物理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表面层很薄,对表面层变化的表征往往比较困难,表面物理性能一般通过接触角和表面能的测试进行表征,表面的形貌可用电镜进行观察,表面化学组成可由ESCA(光电子能谱)表征。

表面处理的效果往往由材料使用的性能直接评估,例如粘接强度的提高,印刷性能的改进,染色性的改善等等。

目前,聚合物改性方法主要有:化学处理、低温等离子处理、表面接枝、电晕放电处理和热处理等方法。

本文综述了上述聚合物表面方法的研究进展。

1.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用化学试剂浸洗高聚物, 使其表面发生化学的和物理的变化。

其研究进展如下:1.1溶液氧化法溶液氧化法是一种应用时间较长的处理方法,由于其简便易行,以处理形状复杂的部件,且条件易于控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溶液氧化法对聚合物表面改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化学氧化剂的种类及配方、处理时间、处理温度。

常用的氧化体系有:氯酸-硫酸系、高锰酸-硫酸系、无水铬酸-四氯乙烷系、铬酸-醋酸系、重铬酸-硫酸系及硫代硫酸铵-硝酸银系等,其中以后两种体系最为常用。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详解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详解

XP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通过用X射线辐照样 品,激发样品表面除 H、He以外所有元素
中至少一个内能级的
光电子发射,并对产 生的光电子能量进行
分析,以研究样品表
面的元素和含量。
Ek为光电子动能;hν为激发光能量;
EB为固体中电子结合能;Φ为逸出功
电晕放电处理方式
1. 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热膜处理。 优点:处理效果好; 限制性:适用于处理完就使用的场合,比如马上用于印刷、涂布或复合; 2. 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及通常所说的冷膜处理。 限制性:处理效果与薄膜存放时间有关。处理完后就应用。
3. 进行两次处理。
既在生产线上处理,又在再加工线上处理,为了保证使用前的表面质量
以等离子体存在的星系和星云
人造等离子体示例
地球上,等离子体的自然现象:如闪电、极光等; 人造等离子体,如霓虹灯、电弧等。
PbPb N Ca Na Cl
Pb
500
400
300
200
100
0
Binding Energy (eV)
XP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d pigment used on the mummy wrapping was Pb3O4 rather than Fe2O3
Analysis of Carbon Fiber-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by XPS
C/O比与电流强度的关系与上述表面张力和剥离力类似,可见 LDPE表
面张力的增大和剥离力的提高与表面含氧量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
7.2 火焰处理和热处理
● 火焰处理是用可燃性气体的热氧化焰对聚合物表面进行瞬间高

聚乙烯的改性研究

聚乙烯的改性研究
氯 磺 化 聚 乙 烯 涂 料
交联聚乙烯 (CLPE )
采用辐射法(X射线、电子射线或紫外线照射等)或 化学法(过氧化物或有机硅交联)使线型聚乙烯成为 网状或体型的交联聚乙烯。PE 的辐射交联反应为自由 基链式反应, 反应过程可分为三 步: (1) PE 高分子链在 辐照作用下生成初级自由基和活泼氢原子; (2) 活泼氢 原子可继续攻击PE, 再生成自由基; (3) 大分子链自由
但是它有一致命缺点: 对于环境应力(尤其是化学和机械作 用) 很敏感,耐热老化性差。
聚乙烯的改性品种
主要包括: 氯磺化聚乙烯 交联聚乙烯 共混改性聚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CSM)
氯磺化聚乙烯是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生
产的。氯磺化聚乙烯由低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 乙烯经过氯化和氯磺化反应制得。
氯磺化聚交联法 : 在实验室试验时,主要用γ射线。工业上,
常用大型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来使 聚合物发生交联。辐射交联主要是使用 高能射线打断PE中C 一C 键和C 一H 键 所产生的自由基来引发交联的。
在进行交联反应时,需要加入增敏剂和敏 化剂。增敏剂一般为多官能团单体, 可增 大交联反应的比例;敏化剂一般为活泼 小分子, 作用为加速辐射交联反应。常用
瞬间短路温度/℃

软化温度/℃
105-115
体积电阻率
10(17)
介电强度
20-35
耐候性

耐老化性
一般
耐油性
一般
低温脆化性
一般
交联聚乙烯 0.92 90 250
10(17) 35-50 一般 优良 优良 优良
交联聚乙烯的生 产
绝 缘 电 缆
交 联 聚 乙 烯
共混改性聚乙烯

第三章聚合物的表面改性 材料表界面课件

第三章聚合物的表面改性 材料表界面课件

interface will influence its properties.
-C-C-
Woven carbon fiber composite
-C-O -C=O
XPS limitations:
1. Inability to detect hydrogen (H) and Helium (He) 2. X-Ray beam diameter is wider (limit is about 150

3.3.2 火焰处理和热处理
● 火焰处理是用可燃性气体的热氧化焰对聚合物表面进行 瞬间高温燃烧,使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而达到处理的⻋ 的。
可燃性气体通常采用焦炉煤气、甲烷、丙烷、丁烷、天然气和 一定比例的空气或氧气;
瞬间:0.01~0.1s内;高温:1000~2700 ℃; 氧化过程按自由基机理进行,表面可被氧化引入含氧基团,并 随着发生断链反应。
或单体在等离子体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聚合物表面与氧等离子体发生的反应:
□ CO2,CO,H2O及其它含氧的气体在等离子状态下也 可分解为原子氧,也具有氧等离子作用。
□ 等离子体表面氧化反应是自由基连锁反应,反应不仅引 入了大量的含氧基团,如羰基,羧基及羟基,而且对材 料表面有刻蚀作用。
□ 氮等离子体中有N,N+,N-,N*等活性粒子,与聚合 物 表面自由基反应,引入含氮的活性基团。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Various processes (b, c) can take place after hole generation (a)
Why UHV for Surface Analysis?

Degree of Vacuum

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

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

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聚合物材料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具有质轻、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

然而,由于其表面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导致其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容易受到损伤。

为了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性能,人们通过表面改性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并赋予其更多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

物理气相沉积(PVD)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

通过将金属等材料以适当的气氛转变为气体态,然后使其在高真空环境中与聚合物材料表面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一层新的材料。

PVD能够显著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此外,PVD还可以通过控制沉积参数来调节材料层的粗糙度和结构,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精确调控。

化学沉积是另一种常见的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

化学沉积利用化学反应使金属或其他材料以原子或分子的形式沉积在聚合物材料的表面上。

与物理气相沉积不同,化学沉积可以在常压或低压下进行。

化学沉积能够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厚度、形貌和成分的材料层,从而使聚合物表面的性能得到改善。

例如,通过化学沉积薄层二氧化硅,可以增强聚合物材料的耐候性和耐磨性。

离子注入是一种通过将离子注入到聚合物表面来改变其性能的方法。

离子注入可以显著改变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表面性质,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节。

通过控制注入的离子种类和能量,可以使聚合物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摩擦性能、光电性能等。

离子注入方法具有对材料表面改性效果持久、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能束流 (EB) 辐照是一种利用电子束对聚合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

在高能束流辐照下,能量较高的电子束穿透聚合物材料,与其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引起预期的表面改性效果,如增加表面粗糙度、提高耐久性和改善光学性能等。

由于高能束流辐照能够实现材料的局部改性,因此在一些特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之,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是提高其性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沉积、离子注入和高能束流辐照等方法,可以赋予聚合物材料更多的功能性和改善其性能。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综述 4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综述 4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综述姓名:班级:高分子学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摘要:本文综述了聚合物表面改性的目的、意义和多种方法,主要包括有溶液处理法、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辐照处理法和新兴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并结合具体聚合物材料有重点的详细介绍了改性方法及其改性机理。

并综述了聚合物表面改性效果的表征方法。

关键词:聚合物;表面改性;目的和意义;方法;表征方法一、聚合物的表面改性的目的和意义聚合物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聚合物材料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其表面,如印刷、吸附、粘结、摩擦、涂装、染色、电镀、防雾、防腐蚀、耐老化、表面电导、表面硬度等许多应用场合,都要求聚合物材料有适当的表面性能。

因此,聚合物材料不仅应具有良好的内在性能,也应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

然而,几乎没有哪种聚合物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本体性能和表面性能。

大多数聚合物的表面能较低,存在表面惰性和疏水性、对水不浸润、对胶粘剂或涂料的粘附强度低、或染色性差等不足之处,其应用范围也因此受到限制。

要改善其表面性能,往往须做聚合物表面改性。

聚合物在日常生活及化工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这些聚合物表面的亲水性和耐磨损性较差,限制了聚合物材料的进一步应用。

为了改善这些表面性质,需要对聚合物的表面进行改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是指在不影响材料本体性能的前提下,在材料表面纳米量级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操作,赋予材料表面某些全新的性质,如亲水性、抗刮伤性等。

二、聚合物的表面改性的方法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方法很多,本文综述了溶液处理方法、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辐照处理方法和新兴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

下面将结合具体聚合物材料详细介绍各种改性方法。

1 溶液处理方法1.1 含氟聚合物PTFE或Teflon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电性能以及抗水气的穿透性,所以在化学和电子工业上广泛地应用,但由于难粘结,所以应用上受到局限。

聚合物表面改性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

聚合物表面改性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

聚合物表面改性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聚合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生活中。

然而,由于聚合物的物化性质和表面特性不稳定,需要对聚合物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性能,使之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其中,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是最具有效性和实用性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聚合物表面改性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

1. 聚合物表面改性的技术手段1.1 化学表面改性化学表面改性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将物质附着到聚合物表面的方法,从而改变聚合物表面的特性。

通常采用的化学表面改性方法包括:酸碱处理、溶液浸润、化学键结合等。

例如,微波辐射方法可用于对聚乙烯表面进行氧化改性,将氧原子的引入到聚合物表面,增加其亲水性。

1.2 物理表面改性物理表面改性是一种通过物理手段来改变材料表面性质的方法,可通过改变表面形貌、纹理、颜色、色泽等方面来改变物质表面性质。

例如,凸点纳米表面可增强材料的粘附性、硬度和磨损性,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1.3 光化学表面改性光化学表面改性是一种以光为驱动力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材料或材料表面性质的方法,可用于材料的光降解、光合成、光催化等。

例如,光降解技术可将有机分子通过可见光辐照分解成无害物质,减少聚合物的环境污染。

2. 聚合物表面改性的应用2.1 材料涂层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可用于涂层领域,以提高涂层的附着力、耐磨性、防腐蚀性和耐老化性。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采用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制备出具有高温稳定性和防腐蚀性的涂层,可以提高航空器的性能。

2.2 生物医学材料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可用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以提高其组织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

例如,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具有超支链结构的聚己内酯材料,提高其生物降解性,从而可以作为内部骨钉等医疗器械的材料。

2.3 环保领域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可用于环保领域,以提高材料的光降解和光催化能力,减少聚合物的环境污染。

例如,通过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制备出具有光降解能力的聚苯乙烯材料,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将污染物分解成无害物质。

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方法研究进展摘要: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其表面性能常常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为了改善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性能,各种表面改性方法被广泛研究。

本文综述了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等离子体处理、离子束辐照和激光光束处理等;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溶液处理、化学吸附和界面反应等;生物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酶法、细胞法和生物膜法等。

这些表面改性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性能,扩展其应用领域。

1.引言聚合物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广泛应用于电子、医学、能源等领域。

然而,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性能往往影响其实际应用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各种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性能。

2.物理方法2.1 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通过将聚合物材料暴露在高能等离子体束中,使其表面引发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

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表面能、亲水性和附着力,以及抗污染和抗氧化性能。

2.2 离子束辐照离子束辐照是一种利用高能离子束辐照聚合物材料的方法,能够改变其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和性能。

离子束辐照可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耐热性、阻燃性和机械强度,扩展其应用范围。

2.3 激光光束处理激光光束处理是一种高效的表面改性方法,通过调节激光的功率和辐射时间,可以改变聚合物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

激光光束处理可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光学透明性,增加其稳定性和耐用性。

3.化学方法3.1 溶液处理溶液处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表面改性方法,通过将聚合物材料浸泡在特定溶液中,使其表面吸附或反应生成新的化学物质。

溶液处理可以改变聚合物材料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和性能,如增加表面粗糙度、改善耐热性和电导率。

3.2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一种通过化学键的形成或强化来改变聚合物材料表面性质的方法。

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基团的存在形式或增加表面共价键的数量,可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吸附性能、耐腐蚀性和光学透明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聚合物表面改性根据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化学改性、光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剂改性、力化学处理、火焰处理与热处理、偶联剂改性、辐照与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一、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手段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其具体方法包括化学氧化法、化学浸蚀法、化学法表面接枝等。

1.1化学氧化法是通过氧化反应改变聚合物表面活性,例如聚乙烯这种材料的表面能很低,用氧化剂处理聚乙烯,使其表面粗糙并氧化生成极性基团,从而使其表面能增高;在室温下将聚乙烯在标准铬酸洗液中浸泡1-1.5h,66-71℃条件下浸泡1-5min,80-85℃处理几秒钟,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通过臭氧氧化处理可有效地改善聚丙烯表面的亲水性,处理前的表面接触角为97°,臭氧氧化处理后,表面接触角将达到67°。

1.2化学浸蚀法是用溶剂清洗可除去聚烯烃表面的弱边界层,例如通过用脱脂棉蘸取有机溶剂,反复擦拭聚合物表面多次等1.3聚合物表面接枝,是通过在表面生长出一层新的有特殊性能的接枝聚合物层,从而达到显著的表面改性效果。

二、光化学改性光化学改性主要包括光照射反应、光接枝反应。

2.1光照射反应是利用可见光或紫外光直接照射聚合物表面引起化学反应,如链裂解、交联和氧化等,从而提高了表面张力。

如用波长184nm的紫外线在大气中照射聚乙烯能使表面发生交联,粘接的搭接剪切强度提高到15.4Mpa。

2.2光接枝反应就是利用紫外光引发单体在聚合物表面进行的接枝反应,该技术尤其适用于聚合物的表面改性,这是因为紫外线能量低,条件温和,只是在聚合物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反应,很难影响到聚合物本体。

例如对于一些含光敏基(如羰基),特别是侧链含光敏基的聚合物,当紫外线光照射其表面时,会发生反应,产生表面自由基。

三、表面改性剂改性采用将聚合物表面改性剂与聚合物共混的方式是一种简单的改性办法,它只需要在成型加工前将改性剂混到聚合物中,加工成型后,改性剂分子迁移到聚合物材料的表面,从而达到改善聚合物表面性能的目的。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聚合物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其表面性能往往限制了它们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应用。

为了拓展聚合物的应用范围,提高其性能,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技术应运而生。

聚合物表面改性的意义在于改善其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例如,提高聚合物表面的亲水性可以增强其与水的相容性,改善润湿性;增加表面的耐磨性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赋予表面抗菌性能则可以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等。

目前,常见的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多种多样。

物理改性方法是其中的一类重要手段。

等离子体处理就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改性技术。

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能够与聚合物表面发生碰撞和反应,引入新的官能团,改变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这种方法具有处理速度快、效果显著的优点,并且不会对聚合物的本体性能造成太大影响。

例如,在处理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时,可以显著提高其表面的亲水性和粘结性。

另外,离子束辐照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改性方法。

通过控制离子束的能量和剂量,可以在聚合物表面产生微小的损伤和结构变化,从而改变其表面性能。

例如,在聚乙烯表面进行离子束辐照处理后,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得到明显提高。

化学改性方法同样在聚合物表面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面接枝改性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将特定的官能团或聚合物链段接枝到聚合物表面,从而实现对表面性能的调控。

例如,将亲水性的聚乙二醇(PEG)接枝到聚苯乙烯表面,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化学蚀刻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改性手段。

利用特定的化学试剂对聚合物表面进行蚀刻,形成微观的粗糙结构或孔隙,从而改变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在聚碳酸酯表面进行化学蚀刻,可以提高其表面的粗糙度,增强其与其他材料的结合力。

除了上述的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改性技术也值得关注。

涂层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在聚合物表面涂覆一层具有特定性能的涂层材料,如金属涂层、陶瓷涂层或聚合物涂层,可以显著改善其表面性能。

聚合物的改性方法

聚合物的改性方法

聚合物的改性方法
聚合物的改性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混合改性:将两种或多种聚合物混合并加热或者进行机械混合,以改变聚合物的物理性质,如增加韧性、改善加工性能等。

2. 加填料改性:向聚合物中加入填料(如纤维、颗粒等)以增强其力学性能,如增加强度、刚度等。

3. 拉伸改性:通过拉伸、冷拉伸等方式对聚合物进行物理拉伸改性,可使聚合物的结晶度增加,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

4. 放射线改性:通过辐射(如γ射线、电子束)照射聚合物,使其分子链断裂或交联,从而改变其性能。

化学改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共聚改性:通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单体反应聚合,得到共聚物来改变聚合物的性能,如共聚物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强度、耐热性等。

2. 交联改性:通过交联剂对聚合物进行交联反应,使聚合物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从而增加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等。

3. 功能改性:向聚合物中引入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基团,如引入亲水基团可以增加聚合物的亲水性,引入光敏基团可以实现光响应性等。

4. 化学修饰:通过对聚合物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如引入活性基团、磁性粒子等,以改变聚合物表面的性质,如增加亲附性、增强稳定性等。

不同的改性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聚合物和需求,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改性方法,可以获得特定性能的改性聚合物。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

使用等离子技术处理后的各种塑料材料粘接 强度数据对比
强度(Mpa)
12 10
8 6 4 2 0
未经处理直接粘接
处理后直接粘接
7.5.4 等离子体改性方法及其应用
1. 利用非聚合性气体(无机气体),如Ar、H2、O2、 N2、空气等的等离子体进行表面反应。
2. 利用有机气体单体进行等离子体反应。 3.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和表面接枝。 应用:表面亲、疏水性改性、增加粘结性、改善印染
先用等离子体处理,使聚合物表面产生活性种, 然后引发乙烯基单体进行接枝聚合。
3、光、紫外线法 用光或紫外线可在高聚物表面进行接枝聚合。
7.6.2 偶合接枝法
偶合接枝法是利用高聚物表面的官能团与接枝 聚合物反应,而实现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欲接枝的聚 合物表面必须存在活性官能团,如胺基、羧基等,偶 合接枝法常用于酶的固定。
7.5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等离子体可定义为一种气体状态物质,其中含 有原子、分子、离子亚稳态和它们的激发态,还有 电子。而正电荷类物质与负电荷类物质的含量大致 相等。等离子态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
7.5.1 等离子体的种类
有热等离子体、冷等离子体、混合等离子体 等,在聚合物表面改性中使用的一般是冷等离子 体或低温等离子体。
聚合物表面接枝原理
紫外光源
UV
光引发剂
RR
O
UV
R
RS
O
溶剂 单体
聚合物 基材
CH2=CHR
H
C
R
RT
O
H
1
.2
C
C
.
CHR CH2 3
C
4
C
7.6.1 接枝聚合法
1、放射线法 同时照射法和前照射法,是先对高聚物进行放射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在涂料工业上的应用详解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在涂料工业上的应用详解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在涂料工业上的应用详解聚合物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塑料制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

然而,由于其表面性质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因此需要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改性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聚合物表面改性的方法,并重点讨论其在涂料工业上的应用。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一、物理方法1. 表面涂覆表面涂覆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通过在聚合物表面涂覆一层薄膜或涂层,改变其表面性质。

常见的表面涂覆方法包括溶液涂覆、溅射涂层和电镀等。

2. 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一种通过将离子注入聚合物表面改变其性质的方法。

通过特定的离子注入装置,将带有高能量的离子注入到聚合物表面,使其发生物理或化学改变。

离子注入可以改变聚合物的表面硬度、疏水性和电导率等性质。

3. 气体等离子体处理气体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利用高能量等离子体处理聚合物表面的方法。

通过将聚合物表面暴露在含有等离子体的气体环境中,聚合物表面会发生化学交联、化学改性及物理改变等过程,从而改变其表面性质。

二、化学方法1. 表面修饰表面修饰是一种将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与聚合物表面进行结合的方法。

常用的表面修饰方法包括聚合物表面接枝、聚集态修饰和功能化修饰等。

表面修饰可以改变聚合物表面的化学性质、疏水性、疏油性等。

2. 表面包覆表面包覆是一种将聚合物表面包覆上一层具有特定性质的化合物的方法。

表面包覆可以改变聚合物表面的光学性质、耐候性、耐腐蚀性等。

常见的表面包覆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沉积法和压电喷雾法等。

聚合物表面改性在涂料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应用。

1. 提高涂料附着力聚合物表面经过改性处理后,可以在涂料与基材之间形成更牢固的结合,提高涂料的附着力。

改性处理可以增加聚合物表面的粗糙度和亲水性,从而使涂料更容易附着在聚合物表面上,减少剥离和脱落现象。

2. 提高涂层的耐磨性和耐化学性聚合物表面改性可以增加涂料的耐磨性和耐化学性,提高涂层的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综述
摘要:聚合物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对溶液处理法、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辐照处理法和新兴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进行综述。

前几种方法都是化学处理法, 在基底上形成的新的极性表面层与体相结合一体, 非常牢固;最后一种方法为物理过程, 能够精确控制改性区域, 对于改善材料表面微摩擦性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聚合物;表面改性;化学处理法;物理过程
在当今的社会中,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是现代工业和高科技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由于材料单体的种类有限,而且材料单体的单一的某的些性能比较差,不符合人们所求,所以要对其材料经行改性。

聚合物在日常生活及化工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这些聚合物表面的亲水性和耐磨损性较差,限制了聚合物材料的进一步应用。

为了改善这些表面性质,需要对聚合物的表面进行改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是指在不影响材料本体性能的前提下,在材料表面纳米量级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操作,赋予材料表面某些全新的性质,如亲水性、抗刮伤性等。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方法很多,本文综述了溶液处理方法、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辐照处理方法和新兴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

1溶液处理方法
1.1溶液氧化法
溶液氧化法是一种应用时间较长的处理方法, 由于其简便易行, 可以处理形状复杂的
部件, 且条件易于控制, 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溶液氧化法对聚合物表面改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化学氧化剂的种类及配方、处理时间、处理温度。

常用的氧化体系有: 氯酸- 硫酸系、高锰酸- 硫酸系、无水铬酸- 四氯乙烷系、铬酸- 醋酸系、重铬酸- 硫酸系及硫代硫酸铵- 硝酸银系等, 其中以后两种体系最为常用。

溶液氧化法处理聚乙烯表面是一个典型的氧化反应, 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对氧化处理有很大的影响, 王博等系统的研究了用重铬酸钾- 浓硫酸、高锰酸钾-浓硫酸体系处理市售农用聚乙烯薄膜表面时温度和时间对表面性质的影响[ 1]。

实验发现, 当氧化体系温度低于30 o C时, 氧化处理基本不能发生, 温度升高,对制备氧化深度大
的产品有利, 但是过高的温度会使聚乙烯表面萎缩变形, 最适宜的温度为45~ 60 o C。

当氧化时间少于30 min 时, 氧化程度很小, 几乎观察不到, 当氧化时间超过30 min 后, 氧化作用
明显加强。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合适的氧化时间为45 min左右。

由此可见, 表面氧化处理效
果和氧化时间、氧化温度之间有一种平衡关系。

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

1.2溶剂浸渍法
溶剂浸渍法是用适当的溶剂处理聚合物表面, 溶剂与聚合物表面发生溶解、吸附和化学反应等作用,从而达到除污、增加粗糙度及提高表面极性等效果。

聚碳酸酯在1, 6- 己二胺水溶液或N, N - 二甲基- 1,3- 丙二胺水溶液中进行处理时, 会发生某种化学反应, 使表面活化。

聚乙烯在进行溶液氧化处理之前,可选用适当的溶剂, 如CCl4 对聚乙烯进行预浸渍。

这样可
以除掉聚合物弱的边界层, 在制品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孔穴, 增加表面粗糙程度, 使氧化液
与制品表面接触面积增加, 从而提高氧化处理效果。

1.3水解法
某些聚合物表面分子链经过水解能够产生极性基团, 使得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

例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经过水解, 侧链上的酯基能够变成极性的羧基,使得原来疏水的表面变成一个亲水表面[ 2] 。

聚碳酸酯膜经水解之后表面接触角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这说明水解使得其表面亲水性得到了提高, 但是碳酸酯基团的水解程度不大, 表面改性不是十分明显。

经过水解的聚碳酸膜表面有了极性的官能团, 能够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吸附其他的聚合物电解质, 从而进一步改善表面性质。

Dauginet L 等人在经水解改性的聚碳酸酯薄膜表面上吸附了PAH,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 吸附之后的表面水接触角增加了,普通化学法虽然设备简单, 容易操作, 但是处理时间相对较长, 制品容易着色, 后处理需要中和、水洗、干燥, 处理液对环境污染性大。

这种处理方法目前已逐渐被取代。

2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
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又一基本形态, 由电子、离子、原子、分子或自由基等组成, 并表现出集体行为的一种准中性气体。

但是等离子体不服从经典气体规则, 因而被称为物质继固、液、气之后的第四态。

气体处于强电磁场和极高的温度下会形成等离子体,其中有温度高达数千度的平衡等离子体和低于550 o C的非平衡等离子体。

后者通常称为低温等离子体。

低温等离子体对聚合物表面的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个部分:物理作用: 带电粒子高速撞击聚合物表面, 在聚合物表面上产生斑点、侵蚀, 以除去聚合物表面的污物及低分子化合物, 使之成为凹凸表面, 从而增加黏附性。

化学作用: 等离子体处理聚合物表面, 在聚合物表面生成活性基团, 如羟基、醚基、酯基、羧基及羰基等。

3 表面接枝法
表面接枝是改变聚合物疏水表面的有效方法, 接枝单体一般有马来酸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

马来酸酐由于空间位阻大, 与其它聚合物发生反应较为困难, 但它有很强的电子接受能力, 能够和电子给予体如乙烯乙酯、苯乙烯等发生共聚反应。

接枝聚合的关键是如何在惰性材料表面形成聚合反应的活性位点, 即高分子自由基( P ) O# ) 。

目前, 一般采用紫外光照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化学试剂处理、臭氧活化、高能射线辐照[3]等方法首先获得过氧化氢基团, 再通过其均裂或异裂反应获得高分子自由基。

引发乙烯基单体发生接枝聚合反应。

聚苯乙烯可以在溶液中完成接枝, 而不需要前期生成自由基的预处理过程。

童筱莉等研究了聚苯乙烯溶液在不同的单体和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中的接枝行为, 讨论了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单体种类等多种因素对工艺的影响。

研究结果为废聚苯乙烯泡沫的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4] 。

4 离子注入改性
离子注入的原理很简单: 离子在加速器中获得一定的能量并藉此进入样品表面以下一
定深度, 在靠近表面处形成一层组成和结构都不同于体相的注入层。

由于离子的注入深度h 和离子能量的平方根E1/ 2成正比, 所以在不同加速器中得到的表面改性层是不一样的。

影响离子注入改性效果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离子注入量, 只有在恰当的离子注入量的时候才
会使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得到最好的改善。

在离子注入技术中由于注入离子在基体中与基体原子相混合, 属于非包覆处理, 因此离子注入技术的应用不受材料固溶度的限制。

另外, 离子注入过程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 被注入材料不会发生热变形,可保持原有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

由于这些突出的优点, 近年来, 人们不断将离子注入技术用在聚合物表面改性方面, 克服材料的种种不足, 尤其是离子注入技术能够在聚合物的表面引起交联反应, 使表面硬度增大, 从而起到了改进聚合物摩擦性能的作用。

5 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震动能够在聚合物表面形成纳米尺寸光滑的小块区域, 这对
聚合物的微摩擦性能的改进有很重要的作用。

Iwata F 等人研究了原子力显微镜探针针尖在
tapping模式下的震动扫描刮擦在聚碳酸酯表面形成的摩擦区域, 实验发现, 与contact 模式下针尖非振动造成的摩擦区域相比, 它更加平滑[ 5]。

这是因为, 普通模式下的针尖与聚合物表面的摩擦力在整个扫描过程中一直存在, 使得黏弹性的高分子被摩擦力积压成束。

而在tapping 模式下, 摩擦力只在针尖一个震动周期内存在, 这大大减少了摩擦区域形成突起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 针尖的震动是一个与聚合物表面连续作用的过程, 这种持续的向下作用力减少了表面的粗糙度。

通过控制针尖的振幅和扫描刮擦速度, 可以控制摩擦区域的深度: 振幅越大, 得到的深度越深; 扫描刮擦速度越小, 针尖在同一个位置的作用时间就越长,深度也就越深。

参考文献
1王博, 马红竹, 刘伟. 化学工业与工程, 1999, 16 ( 4) :207;
2Dauginet L, Duwez A S, Legras R, Langmuir, 2001, 17: 3952;
3Garg D H, Lenk W, Berwald S. J ApplPolymSci, 1996, 60:2087;
4 童筱莉, 邬润德, 杨正龙.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02, 14( 2) : 13;
5 Iwata F, YamaguchiM, Sasaki A. Wear, 2003, 254: 1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