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

合集下载

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含义
100多年前,英国闻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第一注意到了产业集群,马歇尔认为集群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合作、相互依靠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企业群落有利于技术、信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群落之间的传播与应用。他认为产业集聚本质确实是把性质相同的中小厂商集合起来对生产过程的各个时期进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作为巨型企业特点的规模经济生产。
(二)依靠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出口战略思维转变
1. 企业外贸出口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国国家战略的转型、国际非关税壁垒的提高,人民币升值不断加快,差不多将原先由社会承担的成本逐步内部化于出口企业,这种成本内部化或讲正常化,迫使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必须完成由“规模导向”增长向“效益导向”的转变。
三、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提高国际分工地位
(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明白得
产业集群具有益于创新的机制特点,组织结构体系跟环境氛围。而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集群的高端模式,能够明白得为: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要紧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靠,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
由于一直以来依靠比较优势,以低成本战略为导向,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面对自身的劣势与外部环境的威逼,中小企业急需调整战略,从比较优势逐步转向依靠竞争优势的方向,实现对外贸易可连续进展,向全球价值链的更高环节升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无疑会对这一过程的转变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国际竞争力来源由比较优势逐步向竞争优势转换。我国中小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旧是把比较优势作为国际竞争力的要紧来源。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唯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构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牢固基础,基于知识和能力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占有和爱护比较优势收益的屏障。因此,目前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来源应该逐步实现由比较优势向“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再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产业集群:从广义上讲在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更具体地讲,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

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分析,即从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增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进入壁垒;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利润产业等。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

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有:一是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这里的企业包括供应商、用户企业、竞争企业和相关企业(互补性企业、关联企业)等。

二是集群内的主要产业是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或技术密集的其他产业(甚至包括正在转型的传统产业)。

创新集群:当代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式

创新集群:当代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式

【 中图分类号 】 02 F6 .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426 (090—040 1 ~7820 )300— 2 0
定 的共识 ( 钟 .0 3) 宁 20 , 即创 新集群 具有 两 个最基 本 的特 征: 一是集聚性 。 具有互补竞争优势 的主体 , 在产品链 与价值链 的作用 下被相互连接 、 整合成为系统。 二是知识溢出集中化。 创 新集 群的构成 主体共 同参与 到改进共性技术的活动 中 , 发 目 研 标同一 与创新 资源投入集 中 , 使得知识溢 随之也呈现集中。 这两个 基本特征 均体现 H 科技 与经济在 产业层 次 中高度 { 融合 。 首先 , 聚性 特 征 体 现 科 技 与 经 济在 产业 层 次 中高度 融 合 。 集 创新 集 群 的集 聚性 兼 具 经 济 与 知识 生 产 两 层 涵 义 。从 经 济 角 度 看 , 产分工专 业化 可以使生 产率得 到提高 , 生 但它 同时也 能使 交 易 成本 增 加 。通 过 产 业 集 聚 , 业 不仅 可 以节 约 生 产 成 本 , 企 使 生 产 率 得 到 提 高 ( le br 10 ) 而 且 还 能 够 以 网 络 形 式 Af dWee ,9 9 , r 重 构信息沟通途径 , 降低交易成本 。集聚是企业适应生产 分丁 专业 化 发 展 的 必 然 结 果 。 随着 经济全球化大潮 与知识 经济时代的到来 , 生产要 素在 全球 范 围 内 直 接 流 动 , 术 成 为 重 要 的 生 产 要 素 , 经 济 发 展 技 是 的关 键 内 生 因 素 。同家 竞 争 优 势 的基 础 — — 比较 优 势 逐 步 被 绝 对 优 势 所 替 换 , 绝 对 优 势 是 “ 术 进 步 ” “ 技 创 新 ” 产 而 技 与 科 的 物。技术与经济 的密切联系使知识生产 受经济集聚的影 响 , 即 集 聚 不 仅 产 生 经 济 上 的 效 应 , 同 时 也 影 响 知 识 生 产 。 由于 知 它 识 常 沿 商 业 联 系路 径 外 溢 , 济 集 聚 区 往 往 能成 为技 术 创 新 活 经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模式的相关理论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模式的相关理论

2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2.1 产业集群的概念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不同地区或学者对其定义不同。

对于特定产业中各种相互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聚现象,一般称之为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王缉慈,2001),亦或区域集群。

而在意大利称之为新产业区,中国浙江省称之为特色工业园区,广东省称之为专业镇。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M•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ter,1998),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化的制度与协会(Poter,2002)。

然而,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将产业集群的概念拓展至国家层面,研究视野也更加开阔。

结合不同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本文给出如下定义: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专业化分工性质的同类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为了完成某类产品的生产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基于信息和知识联系的创新链机制。

2.2 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外研究状况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 Smith,1776)就从分工的角度描述产业集群现象,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成的群体。

近几十年来,经济地理学、竞争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集群表现出共同的兴趣和关注, 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行了阐述。

(1)外部经济理论外部经济理论也称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其代表人物有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胡佛等。

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Marshal,1890)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概念,并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

韦伯(Weber,1909)进一步将外部规模经济分为本土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围绕某一特定产业,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这种模式的优点包括:
1、降低成本: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降低采购、运输、信息获取等方面的成本。

2、提高生产效率: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3、促进创新: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竞争激烈,这会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同时,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效应也有助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创新。

4、提升区域品牌形象: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提升整个区域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一步促进集群的发展。

根据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和特点,其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市场驱动型:这种模式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企业在某一地区聚集,逐渐形成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通常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反应灵活,但缺乏长远规划。

2、政府引导型:这种模式是在政府规划的推动下,通过优惠政策和投资建设等手段,吸引企业在某一地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通常以大企业为主导,政府对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3、创新驱动型:这种模式是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企业在某一地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通常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注重创新和研发,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

4、龙头企业带动型:这种模式是在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相关企业聚集在龙头企业周围,形成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通常以配套协作型企业为主导,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较强,对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

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

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本期导读:技术市场十二五发展规划创新集群与集群创新的内涵※动态资讯※2013年2月5日,科技部发布《技术市场“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15年,围绕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和为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战略服务,着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技术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国统一多层次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技术交易机制和模式实现重大创新;技术市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全面提升。

依托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创新驿站网络,整合全国技术转移和创新服务资源,形成统一开放、网上网下结合、产学研中介等各方主体扁平化合作的全国大技术市场。

在中关村打造国家技术转移平台,在若干中心城市扶持和发展一批资源配置能力强、服务功能手段先进的新型综合性技术交易市场及种业等专业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总数达到400家;中国创新驿站区域站点达到50家,基层站点达到300家,签约技术经纪人1000名;建立全国技术转移联盟和技术转移行业组织,推动建立区域和行业技术转移联盟30家。

以高新区为重点开展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引导高新区建设和完善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主线的科技服务体系,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完善技术转移、创新孵化、科技金融等服务体系并健全其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间的协同创新机制。

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引领全国科技服务体系快速发展,支撑区域创新和结构调整。

※主题解析※技术创新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

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创新研究的“线性范式”。

该范式认为技术创新一般经历发明—开发—设计—中试—生产—销售等简单的线性过程,研究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过程。

后来的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

产业集群研发合作模式研究——以辽宁装备制造业为例

产业集群研发合作模式研究——以辽宁装备制造业为例

自 同一 产 业 链 环 节 、 供 相 同 产 品 的 企 业 技 术 能 力 的 提 变 化 。在 市 场 机 制 作 用 下 , 业 链 上 的 众 多 企 业 依 据 产
产业研 发能力 , 已形 成 了从 教 育 、 研 到 工 程 设 计 的 完 科 备 的 支 撑体 系 , 有 大 批 知 名 专 家 和 工 程 技 术 人 员 , 拥 拥
有 -  ̄ 高 等 院 校 和 国 内 著 名 的 国 家 级 科 研 院 所 , 及 t L 以 2 O个 国家 级 企 业 技 术 中 心 和 1 5个 省 级 企 业 技 术 中 2
装 备 制 造业 完 成 由“ 造 能 力 ”向“ 造 能 力 ” 变 的 关 制 创 转
键所 在 。
有 典 型 的 制 造 业 的产 业 特 征 , 产 业 结 构 复 杂 、 成 度 即 集 较 高 , 术 含 量 高 , 要 优 势 行 业 是 通 用 设 备 、 用 设 技 主 专 备 、 通 运 输 设 备 等 , 本 属 于 以产 业 链 分 工 为 主 导 的 交 基 集 群 模 式 。其 核 心 制 造 企 业 资 本 有 机 构 成 高 、 模 优 规 势 比较 突 出 , 一 定 的技 术 研 发 能 力 , 用 产 业 协 作 关 有 利
第2 卷 第2 期 8 0
2 1 月 01年 0 1


进步与对 Nhomakorabea策
V_128N o. 0. 2O
oc. t2011
Sc e e& Te hnoog P o r s ndPo iy inc c l y r g e sa lc
产 业 集 群 研 发 合 作 模 式 研 究
文 章 编 号 :0 17 4 ( 0 1 2 —0 10 1 0 — 3 8 2 1 ) 00 6 —6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相关产业中的企业或机构相互依存、相互配套、相互竞争,形成密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网络。

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机制和路径。

一、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1.1 促进技术资源的集聚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资源的集聚。

同一产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分享彼此的技术成果和研发经验,形成合作创新的机制。

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技术转移等方式进行合作,提升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

1.2 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产业集群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在集群中,企业可以共享各类创新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设备、科研机构等。

同时,集群中密集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网络,可以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和交换,加速技术创新的速度。

1.3 激发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对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竞争有助于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合作又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合力,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

二、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和路径2.1 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密集互动有助于知识的溢出和技术的扩散。

企业在日常合作与交流中,通过共享技术和经验,相互影响和借鉴,从而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知识的溢出与技术的扩散使得集群中的企业能够共同成长和进步。

2.2 创新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可以通过共享创新资源和实施协同创新来推动技术创新。

企业可以共同组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分享研发设备和研发人员。

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企业能够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

2.3 金融支持与创新投入产业集群可以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创新投入。

金融机构在集群中更容易对企业进行融资,提供创新所需的资金支持。

同时,集群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税收、贷款、奖励等方面的支持,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论

产业集群论

产业集群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一群相关产业企业和相关机构组成的集合体。

它们通过共享资源、合作创新和信息交流,形成了一种紧密的产业网络。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创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定义、形成机制、发展模式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一批相关联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密集网络结构。

这些单位之间通过共享资源、信息交流以及合作创新等方式进行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且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二、产生机制1. 优势资源聚集:地理优势资源是形成产业集群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容易形成煤炭化工或电力装备制造等相关行业聚集。

2. 技术溢出效应:相近行业之间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在一个企业或行业中的应用,会向其他企业或行业传递,从而形成技术创新的集聚效应。

3. 人才聚集效应:人才是产业集群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产业集群能够吸引大量人才的聚集,形成人才交流和创新的氛围。

4. 企业间合作:产业集群中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紧密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创新和资源共享,提高了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效率和竞争力。

三、发展模式1. 供应链模式:产业链上下游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流畅和降低交易成本。

2. 制度创新模式:通过建立一系列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制度规定和支持,促进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

3. 制造型服务模式:将制造型企事业单位与服务型企事4. 互联网+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行5. 创新型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式提高整个产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通过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提高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 提高企业竞争力:产业集群中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和合作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和集群创新网络互动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和集群创新网络互动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收稿日期:2016-11-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J L065);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重大研究项目(2016ZD011)作者简介:张治栋(1965—),男,安徽天长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东涛(1992—),男,安徽亳州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企业技术创新和集群创新网络互动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7.05.014张治栋,孟东涛(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摘要: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根本动力,地理邻近性、知识互动、集体学习、开放式创新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因素。

根据集群网络关系强度,可以将创新网络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创新网络萌芽阶段、创新网络耦合阶段和创新网络成熟阶段。

随着创新网络的不断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也从模仿生产、局部创新升级到协同创新。

关键词:产业集群升级;企业技术创新;集群创新网络;互动演化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7)05-0063-062017年第5期(总第263期)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集群会出现同质化竞争加剧、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从而导致集群衰落甚至消失,集群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压力,要突破低端锁定、避免衰落,必须进行产业集群的升级。

产业集群升级的过程也是集群企业通过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过程,最终实现集群整体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由于创新研究的角度从单个企业内部转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互动,对产业集群创新活动的研究开始兴起,产业集群可以有效促进集群内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成果的扩散,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创新模式——集群创新。

以集群创新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强化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对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区域内,相关行业的企业集聚形成的一个氛围繁荣、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

其发展模式和路径是指如何实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蓬勃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模式和路径:1.空间集聚模式:基于地理空间的集聚模式是最常见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下,相关产业的企业选择在地理上临近的地区建厂或设立办公场所,以便实现效益的规模化和资源的共享。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方便地实现物流和供应链的整合,并且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推动产业的创新和进步。

2.价值链集成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并非仅仅局限于同一个产业内的企业,而是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价值链的集成,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互补和相互促进。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个集群的效益和竞争力。

3.创新驱动模式: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侧重于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来推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常都致力于研发和创新,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4.产业政策支持路径: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为产业集群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5.人才培养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持,因此人才培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立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和学术研究机会,可以吸引和培养一流的人才为产业集群提供支持和动力。

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的关键引导和规划,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产业集群尽快形成。

2.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和市场。

因此,创新和研发应该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确保创新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市场竞争力。

浅谈产业集群创新问题

浅谈产业集群创新问题
✓ 众多企业创新旳投入意愿低,集群内存在大量旳模 仿行为。
✓ 造成集群内部产品旳雷同和恶性竞争,使产业集群 整体上旳知识开发和创新停滞。
2“囚徒困境”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类局中人,在是否首 先进行产业集群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旳博弈时所面 临旳创新风险。
✓ 中小企业试图以最小投入,从大企业旳创新行为中 最大化自己旳利益
✓ 企业每年投入技术创新旳费用达十几亿元 ✓ 从事技术创新旳动机一般比较强
2、以大企业为关键、大量中小企业协同配套 旳轮轴式产业集群
✓ 技术创新一般由关键企业承担 ✓ 健全技术专利保护和技术有偿转让机制,鼓励关
键企业旳技术创新行为
3、无关键企业旳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 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旳主体,企业旳数量多、规模小 ✓ 技术学习模仿能力却尤其强 ✓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旳内在动力弱
澄海玩具业特点
产学研合作 联盟
澄海区企业还有汕头大学、广 东商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等高 等院校和科研院建立合作关系, 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形成技术创 新网络。
澄海玩具业特点——相互信任和社会资本
潮汕人特点
抱团取暖
◆潮汕人历来有很强旳群体认同感, 遇事多能够“团结对外”,同行企业 间区域文化认同感以及相互信任程度 高。
玩具产业集聚
东莞 汕头澄海
Hale Waihona Puke 玩具行业背景简介全国玩具看广东
玩具产业是我国旳老式优势产业之一,产量占全球市场 70%以上,其中广东省玩具出口额占全国70%。
金融危机冲击,产业受创
在2023年席卷而来旳国际金融风暴中,国内玩具产业是受到冲击最大旳老 式产业之一。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前11个月,我国有玩具出口统计旳企业共4211家, 比2023年同期降低3829家,同比大幅下降47.6%;同期,广东企业出口玩具 57.2亿美元,增长4.7%,增速比2023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发展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相关产业企业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联系形成的社会经济集合体,它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技术创新和工艺进步、多元化的市场和创新机会的优势。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模式两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1.政策导向政策导向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培育相关产业企业,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并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和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就是政策导向下形成的典型产业集群。

2.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文化、历史和生态环境独特的地方通常会形成产业集群。

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市区以外的地方建立工厂,通过利用地方资源、优惠政策和便宜的劳动力成本,形成产业集群。

比如,深圳、珠海、江苏苏州等我国的一些产业集群都是地理位置优势下形成的。

3.产业链和供应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些链条上,各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纵向的联系使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必然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1.本地化发展模式本地化发展模式是指产业集群的参与企业几乎都在同一个地区,参与企业稠密,垂直和水平关联密切,形成的协同效应很强。

这种模式下,产业企业形成竞争和合作的社区,共同推动全体企业的发展,并且可以在共性产品、共用设备、共同进口等方面规模效益优先。

2.全球化发展模式全球化发展模式是指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产业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跨国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实现全球化。

这种模式下,产业企业在资源和市场的利用方面更加强调国际性和全球性,可以快速占领国际市场,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制造业升级模式制造业升级模式是指基础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升级转型,通过不断创新增长点和差异化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

产业集群创新IO要素模型与案例分析

产业集群创新IO要素模型与案例分析

本文将重点研究产 业集群创新要素的构成 , 运用归纳演绎法对 已有的研究 资料 、 的产业集 群案例进行整 成功
本文为北京 市哲学礼会科学“卜一7” =规划项 目(4 JJ 1 ) 激励 首都科技人才 F主创新的策略研究 ” = = 0 B BG16 “ 1 的研究成果 。
收 稿 日期 :0 8—0 0 20 3— 2
在 产 业 集 群 创新 的要 素研 究 方 面 , 帕特 卯 和 吉 博森 提 出 了 以产 业集 群 为基 础 的 区 域 创 新 系统 构 成 三 要 素 , 这
三个要素分别是环境( ru d g) 产业 ( ne r e) G oni s 、 n E t pi s 和市场 ( re ) 并称 之为 G M 模型 。梁琦认 为 , r s Ma t , ks E 高新技
业、 竞争企业 、 集群 内供 应商 、 相关产业 企业 和

客户 。它们之 问通过 产业价 值链 、 争合作 或 竞 其他 内部联结模式 实现 互动 , 是产业 集群创 新 的核心 力量层 。主导 产 业企 业之 间 通过 合作
研发增强整体创新 实力 ; 主导产业企 业 与其竞
争企业之 间通过竞 争促进新 技术 、 产 品的开 新
江、 申军提 出了集群创新 系统要素模型。该集群创新系统要 素模型包括三 个要素 : 核心价 值链 要素 、 可控支持要
素和不可控支持要素。Ma i A dr o 和 C a i K rsn在 20 rn n e sn t s hre a s l l o 0 2年从人力市场 、 供应市场 、 知识市场( 出和传 溢 播) 几个角度分析并提出了集群创新系统 的构 成要素 。
发 , 而缩 短研 发周 期 ; 从 主导 产业 企 业 与其 产 业链上下游 的相关企 业 的合 作 , 以促进产业 可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是由一群具有相关产业链或某类产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企业所组成的群体。

它具有独特的组织特征和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验和成功,为其他地区或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和启示。

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模式和路径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路径和模式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产业集群是一种以某种行业或产业为核心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大企业集团、单一企业等传统经济组织形式,而是由大量小企业和中小企业组成。

产业集群在经济活动中其作用的独特性在于,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地理聚集、同质性、互补性和共享性。

地理聚集是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具有相互接近的空间分布特征,这种空间上的接近在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质性是指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产生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互补性是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和方面互补而形成的合作关系和包容性。

共享性是指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共享一些共同的资源,如技术、市场和品牌等,从而形成了一种方便和互惠互利的关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是一个复杂系统性问题,需要结合产业特点、地域条件、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但是,有一些共性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可供参考。

在初期的发展阶段,产业集群的成长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必要的金融和技术支持等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通过垂直和横向的政策支持,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产业集群能够快速形成。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在竞争中愈加激烈,需要依托自身的创新和提高,构建竞争优势。

因此,产业集群需要在比较成熟的阶段,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并且面向全球市场积极拓展。

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

特别关注Focus计与定制化开发、软件/平台开发等服务在总增值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嵌入式服务”(包括人员的培训服务、生产运营数据的处理应用、金融服务、产品升级、产品回收再利用等附加服务)正在为企业产品带来更大的增值空间。

总而言之,在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通过研发、设计、金融、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活动,在同质化产品上附加差异化服务,对于企业摆脱产品同质化劣势、实现差异竞争、创造更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执笔:吴 猛刘凯琳)参考文献[1] NEELY A,BENEDETINNI O,VISNJIC I.The servitization ofmanufacturing:Further evidence[A].18th European Operations Management Association Conference[C].Cambridge,2011.[2] M A S T R O G I A C O M O L,B A R R AV E C C H I A F,FRANCESCHINI F.A worldwide survey on 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9,103(9):3927-3942.[3] PAL R.Extended responsibility through servitization in PSS[J].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6,20(4):453-470.[4] 孙林岩,李刚,江志斌,等.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J].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9):2307-2312.表 3 我国典型的服务型制造纺织企业典型模式企业名称主要内容个性化定制服务酷特智能(青岛红领)自2000年以来,大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升级和管理变革。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汪安佑;高沫丽;郭琳【摘要】集群创新是北京市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北京已初步形成了两个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亦庄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本文分析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模式.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形成了内生创新和外生创新相结合的"IO创新模式".基于产业集群IO创新模型,分别从内生创新和外生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议:企业内要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以人为本、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发挥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政府的作用等.【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08(028)011【总页数】4页(P231-233,230)【关键词】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自主创新【作者】汪安佑;高沫丽;郭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71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概况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高科技产业布局相对分散,高科技企业分散于城市不同行业部门的不同区域。

自1988年北京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后,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开始由分散转向集中。

此后,其发展也主要集中在各类科技园区、开发区和工业小区中,在空间上已明显有别于传统产业。

1999年成立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不仅使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还实现了其布局上的空间整合[1]。

从产值上看,北京90%的高新技术产业都集中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约70%集中在海淀,其空间集聚特征已十分明显。

中关村科技园区包括1区5园,覆盖了北京科技、智力、人才、信息最为密集的区域,它以海淀园为核心,沿北京四环路形成北京环城高新技术产业带。

目前,在中关村1区5园内,已初步形成产业分工雏形。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与机制产业集群是指在其中一地区或其中一行业中,由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组成的群体,通过共同合作、竞争和积累实现规模效应、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形成产业集聚的现象。

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路径:1.创新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要依靠创新,即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并赢得竞争优势。

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可以通过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形式实现。

2.培育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还需要通过培育新的企业和机构来扩大集群规模和影响力。

这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企业、鼓励本地创业等方式来实现,同时培育新的企业还需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3.协同路径:产业集群的核心特征是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

合作可以针对其中一具体项目,如联合开发、共同营销等;也可以是长期共同合作,形成供应链、价值链等合作网络。

通过协同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风险共担、知识共享等效应。

4.国际化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还需考虑国际化。

国际化是产业集群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向,可以通过产品出口、海外投资、跨国合作等方式来实现。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推动集群向全球价值链上游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机制:1.空间密集效应:产业集群的企业与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相对密集的空间布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交通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效率。

同时,空间上的密集也可以形成区域的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源进入。

2.技术溢出效应: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较高的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技术溢出效应也就随之产生。

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共享技术和知识,促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提高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市场规模效应:产业集群中企业的集中度和规模度高,能够形成相对较大的市场规模,从而实现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集群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本期导读:技术市场十二五发展规划创新集群与集群创新的内涵※动态资讯※2013年2月5日,科技部发布《技术市场“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15年,围绕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和为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战略服务,着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技术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国统一多层次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技术交易机制和模式实现重大创新;技术市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全面提升。

依托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创新驿站网络,整合全国技术转移和创新服务资源,形成统一开放、网上网下结合、产学研中介等各方主体扁平化合作的全国大技术市场。

在中关村打造国家技术转移平台,在若干中心城市扶持和发展一批资源配置能力强、服务功能手段先进的新型综合性技术交易市场及种业等专业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总数达到400家;中国创新驿站区域站点达到50家,基层站点达到300家,签约技术经纪人1000名;建立全国技术转移联盟和技术转移行业组织,推动建立区域和行业技术转移联盟30家。

以高新区为重点开展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引导高新区建设和完善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主线的科技服务体系,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完善技术转移、创新孵化、科技金融等服务体系并健全其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间的协同创新机制。

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引领全国科技服务体系快速发展,支撑区域创新和结构调整。

※主题解析※技术创新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

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创新研究的“线性范式”。

该范式认为技术创新一般经历发明—开发—设计—中试—生产—销售等简单的线性过程,研究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过程。

后来的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

创新研究的视野从单个企业内部转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互动,导致“网络范式”的兴起。

当前,受技术创新的“网络范式”理论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已经逐渐由“线性范式”向“网络范式”转变,企业的竞争也由单个企业内部的能力寻求转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与互动。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方式,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创新不再是线性过程,而是不同参与者和机构间复杂的互动作用的结果。

“网络范式”的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

※主题观点※集群创新模式的构建策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逐步实施,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后,创新在园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很多产业园区面临的主要课题,已不再是如何做大产业规模,而是如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激发技术创新活力了。

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再到集群创新,是国内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创新效率的一次次升级。

特别是科技园区,更应该用集群创新的理念武装园区,提升创新活力,进入产业创新的高级阶段。

下面以生物医药为例,探讨一下集群创新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创新集群与集群创新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更高阶段,以价值链为纽带,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创新型组织(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大学和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在地理空间上集中,聚集以知识与技术为代表的创新资源的一种产业集群。

图:以医药产业集群为例的“创新集群”示意图集群创新是涵盖并高于创新集群的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创新集群主要通过人员流动和自发性的企业间合作形成“网络状”创新机制不同,集群创新通过“有组织、有意识”地在特定园区空间集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多家企业,并促成这些企业进行“创新竞争”,来尽可能提高产业链各环节创新的成功率和高效率,减少“创新中止”,形成“连续流线型”的创新机制。

二、构建创新接力棒机制首先,集群创新模式的关键是形成创新平台(网络),激活创新竞赛和创新市场,通过竞争中创新,在竞争中提高创新效率。

以医药研发园为例,要形成一个创新药物研发项目成果的技术成果交易“接力棒”市场,保证研发项目的中间成果能够被以“权利购买或增资扩股”等形式进行交易,继续往产业链下一环节“走下去”。

研发主体企业“即可发包合作,亦可入驻发展”;既可“走完”全产业链直至“制药”,又可“自由进出”产业链中间环节,出售/购买技术成果。

当然,技术成果交易“接力棒”市场也不一定就是实体的技术市场,塑造能够促进创新成果转让、交易及合作的理念、机制、制度、环境更为重要,就像温州民间金融市场,进到这里面的企业和机构都有这样的意识,按照自有市场的精神办事,有无实体的市场都无所谓。

为了让区域产业集群进入全球创新系统,要与国际知名的行业组织建立活跃的沟通往来,集聚一大批专业的科技中介组织机构入园,提供完善的技术交易、产业化所需服务,建立与监督、审计、资信评估机构的合作机制,构建科研成果“自由进出”的商业转化通道。

创新成果和资源只有充分流动起来,才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三、构建两个创新服务链其次,要围绕生物创新药研发着力形成“研发服务和增值服务”两条产业链,集聚创新活水,形成以“研发服务企业、研发主体企业、增值服务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将一家家医药研发企业的“创新流”,变成园区的“创新瀑布”。

研发服务产业链。

研发主体可能同时承担部分“研发服务”任务,成为某个研发环节的重要支撑者。

围绕新药研究和开发的全过程,在“立项、药物发现、GLP、GCP”等各个环节集聚多家高水平的研发服务企业,进行集群创新,打造“高效率、高效益”的研发服务产业链。

增值服务产业链。

围绕新药研发和开发过程需要的“资金融通、商业转化和交易、知识产权保护和注册申报服务”等需求,集聚多家高层次的服务企业和合作网络,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增值服务产业链。

增值服务产业链的强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入驻研发主体的创新力、生存力和发展力。

四、构建三大公共平台最后,要将市场、要素、服务等转化为可操作的功能平台。

结合东滩顾问的咨询实践,主要可以从园区的公共环境、公共服务和公共技术三大层面打造服务于产业、企业和人才的公共平台。

1、公共环境平台公共环境平台是园区三大平台中最基础性的平台,是园区建设和运营的基础。

公共环境平台不仅包括园区企业必需的生产物业和配套物业这些基础载体环境,如厂房、研发实验室、生活邻里中心、绿地等。

还包括为产业需要和园区管理提供的电子信息平台,如行业的专用数据库、园区电子行政管理系统、园区Wifi网络等。

另外,创新型的高科技园区,应该积极培育园区创新的文化环境,建设文化载体,举办文化活动,如文化雕塑、文化广场、科技show、联谊会、俱乐部等,制定倾向于创新文化培育的人才政策、投融资政策、管理机制等。

最终,形成由载体、信息和文化三大层面构成的公共环境平台。

2、公共技术平台创新型园区通过构建先进、共享和智慧的公共技术平台,提升不同的创新企业群的创新效率,进而实现园区产业的创新发展。

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构建:首先可以通过外聘业界顶尖、权威科学家,组建一流的技术顾问智囊团,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创新匹配专业导师。

其次,与区域内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型组织组建创新合作网络,实现仪器、人才、知识的合作共享。

针对园区的细分产业,投建先进的公共技术设备平台,如为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公共检测实验室、小试和中试车间、动物实验中心等。

3、公共服务平台园区的概念早已不再是纯粹的厂房聚合体,产业新城式的多功能综合体园区已经成为发展共识。

公共服务指为园区企业、从业人员、居住人群,提供完善的生活、商业商务、休闲娱乐、行政服务,如人才公寓、休闲商务街、公共食堂、便利商业、体育馆、培训中心、论坛讲座会议、人才服务中心等。

园区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中,应更多关注中基层员工的需求。

一个园区往往需要大量的中基层员工支撑,这个群体大多是单身人士,刚刚离开校园不久,仍旧保持有校园生活的特点和相应需求,需要相应服务配套。

如果不能满足这个群体的文体娱乐和学习成长的需求,园区企业将经常遭遇频繁跳槽,军心不稳。

以“第二校园”理念,主要面向单身人士配置“校园式”的生活商业服务平台,将非常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借鉴※美国彼得蒙特产业园彼得蒙特产业园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是世界最著名的生物科技园区之一。

园区以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发为主,其人造器官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园区成立于1990年,目前已吸引了5家国际知名大学、4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并在2011年实现园区总产值11亿美元。

一、基本情况彼得蒙特产业园位于两条高速公路的交界区域,一小时内可抵达两处机场,交通便利。

园区占地面积约0.97平方公里。

园区紧靠威客弗斯特大学,距离约8公里;同时,园区距离北卡大学格林斯博罗分校约37公里。

二、发展历程作为世界生物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典范,彼得蒙特产业园先由政府主导发起,后转让运营主导权于独立机构,同时按规划逐步扩张,并引入了学校等研究机构,从而塑造起良好的研究及研发氛围。

园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1990年-1995年,政府主导,机构入驻1990年,市政府发起城市产业复兴计划,并在两年后完成初步区域规划,将园区主要定位于技术研发中心。

1993年,随着Wake Forest大学研究机构的率先入驻,其他企业及机构开始逐渐进入园区。

2、1996年-2003年,主体转变,逐步开发1998年,政府将园区运营主体权转给由企业、学校与政府人员共同组成的独立机构NCETA,并鼓励发展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

2000年,园区步入新开发阶段,并建成企业研发中心。

2001年,研发实验室设备租赁与中小企业办公租赁服务开始出现。

2003年,新园区规划发布。

3、2004年至今,规模扩张,引入高校2003年以后,园区逐渐进入成熟运作阶段,并建立公共研发中心。

2008年,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联合拨款,用于完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2 年,园区建成第6 栋新建筑,并引入风险投资等助力孵化中小企业。

据预计,至2015 年,区内土地面积将翻番,其中新开发土地的70%以上将预留给维克森林大学等研发机构。

三、产业定位彼得蒙特产业园依托维克森林大学丰富的科研资源,专精于一些热门的发展领域例如人体器官的研发,同时配合完善的融资渠道与科研平台,与三角研究园形成错位发展。

园区的具体细分产业为再生医学(器官再生)、细胞疗法、生物分子成像、细胞组织工程与纳米技术,其中人造器官研发为主导产业。

园区涉及环节主要包含基础研发、样本试验与临床试验,不涉及批量生产。

四、空间布局彼得蒙特产业园拥有较为的完善公共及商业服务配套体系,而大片的预留土地和学校的导入,则为园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