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内容摘要: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担当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任。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语文阅读教学既要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语文教师凭借对教材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引导学生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关键词:阅读教学引领走进文本学习语言

无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语文实践能力的获得,最好的途径是阅读。阅读教学责无旁贷地担当起阅读的重任。正如崔峦会长所说:“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

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阵地主要在课堂上。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博学多才、幽默风趣的表现给听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好的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我认为:

一.教师要准确、深入地解读本本

有一种说法:教师的好标准为“把握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情况,导学的艺术,教师的魅力”。又有人讲“这法那法,不吃透

教材就没有法”。于永正老师说:“我们教师在走进课堂时应该做到不带着疑点”。个人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首先要有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渊博的知识。“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有了渊博的知识,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教材,驾驭教材。这是教学的基础。再说文本,我们常说,挖掘文本资源,其实教科书是最最基本的语文资源。文本毕竟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料。语文课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主要是依靠文本解决。课程标准要求:“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正如崔峦所说:“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来说,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书不读熟不开讲。”只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才能定准目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和灵气。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反思一下:有时备课时间仓促,对文本的解读比较肤浅,照搬、照抄教参,面对学生的发问就会无法应变;反之,就会上的得心应手。种种因素均要求教师对文本的充分阅读和理解。教师要读出情——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以及言外之意。以便于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到位。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语文版《我是最弱小的吗》,因为教师对教材的阅读理解,知道主人公萨沙所接受的是西方教育,西方教育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不甘弱小的精神。而我们的孩子都认为自己是家庭的核心,面对家长的照顾觉得理所

当然,而缺乏责任感。针对这种中西方文化及习惯的差异性,我在课前与学生交流谈话,有意询问他们是怎样对待父母的照顾的;课中引导学生整体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体会萨沙不甘弱小的精神,激发他们帮助弱小的自豪感,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中;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和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教师对文章的烂熟于心,课中的阅读指导得心应手,本节教学无论是个性教学目标还是共性教学目标均在阅读中得以落实。

二.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再说说“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这里不是一般的读,要研究,要深入进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过程”,不要因为非文本的东西影响教学效果。上次省实验年会上,有位教师执教《九色鹿》,一节课多次放九色鹿动画片,时间耗在动画片上,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充分,虽然热闹,但缺乏对文本的感悟而淹没了语文本体,课堂效果低。因为再先进的课件也代替不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课堂重点应在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面对文本,教师要摒弃繁琐的分析,处理好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引领学生扎扎实实读好文本,会读文本,走进文本。文本当然是第一发言人,由于文本作者的缺场以及教师的地位决定学生天然的处于与文本对话理解的弱势地位。学生有感受才能“情动而辞发”,才能出彩。学生的感受正缘于对文章的充分理解。教师要善于引导,要引导得法。有位教师在执教《庐山的云雾》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特别是阅

读指导,从第一课时扫清障碍,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到第二课时读出文章描绘的形,读出作者表达的情,并让学生体会到“读书是快乐的”。教师根据朗读材料的差异,在两课的阅读中分别交给学生两种读书方法:①写景状物的文章,叫他们边读边想象情境的方法;②写人写事文章中读人物的对话,叫他们把自己当成文中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读。由于不同方法的阅读,不同层次的阅读导引很恰当,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释疑,学生读中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升华了情感,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对于文本,学生的感悟有了依托,课堂上学生处处涌动着激情,充满着灵性。语文课堂的精彩因学生的阅读精彩而精彩。

三.师生共同走进文本

文章的美应从整体来看,离开语言环境单独去阅读或分析某一句话,学生很难有合情理的感悟。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有时我们看到有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大声地、不厌其烦地阅读课文,师生读的兴趣盎然,教师和学生以及听课的老师常常被精彩的阅读所感动的场景。可是有些课文由于与学生生活时空的距离,学生很难在一节课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充分阅读文本,借助一定的资料,如时代背景,相关情节等辅助阅读指导。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考虑到现代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小红军在其饥饿难忍和体力透支的情况下还要“假装”很有劲和背包鼓囊囊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教师进行了三个层次的阅读指导。第一层次,课前读。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阅读布置学生查阅相关

的内容,阅读展示收集的资料及文本,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时空距离缩小,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意图;第二层次,课内读。课内师生一同研读文本,反复朗读,抓住文章前后照应的内容,多读熟读,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感受到一个时代的意义;第三层次,课外读。开拓课文意境,寻求相关题材阅读,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课堂上始终洋溢着和谐、欢快的读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机敏、巧妙的阅读让人难忘。真正达到了“书入我心,我心入书”的境界。

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要学会取舍

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关注每位学生,这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会了哪些?哪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那些老师必须引导或讲解?面对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教师该怎样应变等等。引导学生在已知中探索未知,教师要学会剪枝,懂得取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要在教学目标、探究问题、技能训练、教学环节及板书上进行取舍,关注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次,一位教师让学生汇报课前查的资料,学生中只有少数查资料的孩子一直在表现,其他孩子成了配角。于是他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小小年纪就能收集这么多的资料,真不简单,比老师当年强多了。现在就请你们做小老师,在学习小组里介绍给其他同学。小老师们可要认真教,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会儿我就请你们的小徒弟来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