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容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整体感知课文;以诵读促进感悟,引发想象;抓住核心性问题,引领学生潜心会文;依托文本,注重拓展。

这样,学生就可以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

关键词:引导走进文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可是,我们教材所选的文本,很多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让在时空上都有距离的读者、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对相同的一件事产生共鸣,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使学生阅读文本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使他们能够产生不读不快、欲罢不能之感。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呢?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整体感知课文,走进文本纵观现在的教学实际,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只读了一两遍课文,老师便组织学生讨论,于是学生便哗啦哗啦地发表议论,表面上看课堂很活跃,其实学生讲的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根本没有走入文本,没有挖掘文本的内涵。

“不读书”现在正成为一种时尚。

所以,我觉得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整体感知课文,走进文本。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也可以清楚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以便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文探究;可以要求学生于课前熟读甚至背诵课文;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打动过你,引起你共鸣的地方或感触最深的话语”……不一样的预习方式,为学生感知课文,走进文本提供了多种渠道。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强硬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因此,任何读者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而且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

预习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自主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甚至可以发现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质疑。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与解读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与解读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与解读文本阅读与解读是学生在学术和社会生活中必备的基本技能。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与解读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有效的引导。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与解读,为他们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与解读的重要步骤。

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主动地去读、去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和资源,如装饰图书角、增加图书品种、购买期刊和杂志等。

2.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材料,这样他们会更容易产生阅读兴趣。

3. 制定阅读计划: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鼓励他们每天阅读一定的时间。

这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授有效的阅读策略除了培养阅读兴趣外,教师还应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1. 预读:在阅读文本前,学生应该先进行预读。

他们可以浏览标题、图表、目录等,了解文本的结构和内容,为后续的阅读做好准备。

2. 提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学会提问题。

他们可以根据文本的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以激发思考和探索。

3. 理解关键词:学生应该学会找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加深对文章主题和内容的理解。

4. 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当学生遇到生词时,他们应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线索推测词义,而不是立即查字典。

5. 归纳总结:学生在阅读完成后应该进行归纳和总结。

他们可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三、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关键步骤。

1. 分析文章结构:学生应该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开头、中间和结尾。

这有助于他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组织思路。

2. 辨析观点和证据:学生应该辨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证据,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初三语文教学总结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初三语文教学总结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初三语文教学总结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初三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深入理解文本,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一、提前预习提前预习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在上课前对文本进行阅读和思考。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框架,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提前思考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为更深入的理解打下基础。

二、提问导读提问导读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针对文章中的关键信息、重点观点或难点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提问导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多元化阅读多元化阅读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除了课本中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主题相关的图书、报刊、网上资料等,培养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欣赏、影视赏析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多元化阅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去理解文本,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和思考。

四、学案设计学案设计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设计合理的学案,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文本。

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学案,包括导学案、阅读指导、思考问题、讨论演练等内容。

学案设计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五、多种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时,教师应使用多种评价方式。

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对文本深层理解的体现。

教师可以使用问答、作文、演讲、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为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采用:
1. 提问法: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思考,并根据问题的指引来阅读文本。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
行推理和猜测,然后再阅读文本,与之进行匹配和核对,加深学生
的理解和记忆。

3.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围绕文本的主题或一个问
题进行讨论和合作。

在字里行间的表述中探究隐含的意义。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文
本的情境中,体验主人公的感受和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5. 创意写作法:让学生以文本为背景创作新的故事或情节,或
加入新的元素,体会写作本身的乐趣,促进理解。

品读,让学生深入走进文本

品读,让学生深入走进文本

品读,让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品读,是一种深入文本、挖掘内涵的阅读方法。

通过品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品读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一、品读的方法1.理解文本结构在品读文本之前,首先要理解文本的结构。

文本的结构包括中心思想、主题、情节、人物、风格等方面。

了解文本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品读。

2.分析语言表达在品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分析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修辞手法、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

通过对语言表达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探讨主题思想品读的目的是深入挖掘文本的主题思想。

在品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的主题思想,分析文本揭示的人生哲理、社会问题、情感体验等方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4.感悟情感体验品读不仅仅是理性的分析,也需要感悟情感体验。

在品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所揭示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感染力。

二、品读的技巧1.注重细节在品读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

文学作品的魅力往往体现在细节之中,通过对细节的品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感受作品的独特魅力。

2.注重对比品读文本时,可以注重对比。

通过对比不同部分、不同细节的对比分析,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文本,从而更好地进行品读。

3.多角度分析在品读的过程中,可以多角度进行分析。

可以从情节、人物、语言、结构、主题等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本。

4.独立思考品读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走进文本,读写结合

走进文本,读写结合

走进文本,读写结合一、引言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写作则是思想的表达和生成的工具。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往往面临着“不爱读、不会读”和“不会写、不敢写”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深入了解文本入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读写结合,开展有效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二、走进文本,激发阅读兴趣1.选择合适的文本在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文本非常重要。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难度和题材的文本。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神话故事或者有趣的科普读物,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而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时事热点的文章,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

2.多媒体辅助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文本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主动去读。

3.问答互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

通过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解读和思考,引导他们去发现文本的精彩之处。

老师也可以适时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去读。

三、读写结合,培养优秀作文能力1.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提升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指定阅读任务的方式,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理解。

在阅读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总结文本的观点、结构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2.模仿与创新的结合通过阅读优秀的范文,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写作模仿,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风格的范文,让他们从中汲取养分,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有个性、有深度的作文。

走进文本深入阅读教案设计

走进文本深入阅读教案设计

走进文本深入阅读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走进文本深入阅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文本的主旨和要点。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 学生能够推测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和作者意图。

4.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解决阅读难题。

二、教学准备:1. 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短文或文章。

2. 准备相关的课堂活动和教具,如词汇卡片、问题卡片等。

3.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材料和辅助工具,如字典、阅读策略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本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提出一个与文本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交流。

2. 预览文本(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注意标题、段落结构和图表等信息。

- 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文本内容的预测,并与他们的预期进行对比。

3. 深入阅读(25分钟):- 分段阅读:将文本分成几个段落,每段阅读后,学生讨论并总结该段的主要内容。

- 关键词汇:引导学生识别并解释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意义。

- 隐含信息和作者意图: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和作者的意图,并进行讨论。

- 阅读策略: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如上下文推测、词根词缀分析等,并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阅读难题。

4. 总结归纳(10分钟):- 让学生总结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 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激发他们对文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5. 拓展活动(5分钟):-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完成的阅读任务和活动表现。

3. 针对学生的表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相关的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广度。

2. 引导学生运用类似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来处理其他文本。

3. 组织一些小组或个人项目,让学生深入研究和分析特定的文本类型或主题。

如何引导小学生走进文本

如何引导小学生走进文本

朱各庄镇第一小学教师发展档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走进文本阅读低年级孩子,由于对文字理解、知识经验的欠缺、阅读理解能力还比较差,同时他们整体联系的能力也比较差,难免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不能深入走进课文。

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针对性地给与必要的对指导。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并产生深刻的体验,教学时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把关键的语言文字放到文章的整体中去理解,联系文本的整体来理解。

这里所说的文本的整体,指的是与关键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有着必然联系的文本的内容,包括与之相关的前因后果、与之相关的背景,关键的关键的语言与其他非关键语言的关系;还包括文章内没写出来的作者、时代、地理等相关的背景因素。

教学中,文本给出了的内容,教师要知道他们去联系;教材没给出的,提示学生自己去寻找或者教师提供给他们。

第二,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角色。

在低年级,学生读课文,理解语言,从而体会语言中的思想和情感,主要还是通过想象。

我们强调语文学习要中感悟,怎么感悟?想象是重要的方式,通过读语言,展开想象,进入一个画面,这样,他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因为画面能够唤起他们的情绪反应,是他们在画面中能够体验出些什么。

这就是感悟。

教学中,常听老师提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样的问题,往往有很强的逻辑意味。

即使学生回答出来了,也仍然有很强的理性味道,难于使学生动情。

如果我们把问题换个提法,如“读者这句话,你想象一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情景,你想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想象,进入了意境,情感会自然的生发出来,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也会染上学生自己的情感。

“进入角色”是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

这里的进入角色,不是指“角色表演”。

现在,很多课堂上出现了角色表演。

但是,由于学生有一种游戏心里,同时由于体验不到位,结果,角色表演成了闹剧。

我这里说的角色,指的是读书时,想象着自己就是作者,自己就是主人公,自己亲身到了那个地方,看到了那个地方的一切,自己在作者和主人公一样的事情,自己在说着作者要说的话。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然而,很多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

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文本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使用这个词汇?”或者“你认为这个事件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多角度分析。

在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测一下内容。

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立场、情感和意图等方面。

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的对比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主题、观点或者文体等方面的异同。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除了以上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背景研究。

在阅读一篇古文或者一篇历史文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作者的生平经历、历史背景等等。

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意图。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文本的创作来引导他们进行阅读。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一篇短文写一篇续写或者改写的作文。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问、多角度分析、对比分析、背景研究和创作等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指导,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良心发 现 . 而且 增加 勇气 了…… ” 向学 生 提
旅行 。 这样的矛盾 怎么会 产生呢 ? 指 导学生
经过 深入 分析 .就会 发现 问题 的 关键 出在
地位和作用 是非 常重要 的。 《 语文课程标 准》 明确 指 出 : 阅读教 学是学 生与 文本 、 作 者之 间对 话 的过程 使学 生在 通读 课 文的 基础 上. “ 理清 思路 . 理 解主要 内容 , 体 味 和推敲 重要词句 在语言环境 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
珍 视学生独 特的感受 、 体验 和理 解。 阅读教 学 的 重点是 培养 学生 具有感 受 、 理解 、 欣 赏
和评价的能力 。 ” 可见 . 阅读教学 的根本 目的
是 让学 生能 理解 、 感 受文 本 , 从 中获 得启 迪
心对 待他 国 的学生 .而 这些 恰恰 更 能激 发 和体 现作者 的爱 国热 情。在无 疑之处质 疑 . 真 正收到事半 功倍 的效果 海 德格尔说 : “ 语 言是存在 的家 。” 言语 则 是家的基石 只有 让学生细 读文本 言语 。
获得对文本 意义 的深度领 悟 总之. 新课标 理念 下 的阅 读教 学 . 要 实 现学 生 、 教师 、 文 本 之 间的 真 正对 话 , 教 师
再如 , 《 范进 中举》 当范进 中举 之后 , 似
乎 不存 在的众 乡邻 好像 是从 地底 下一 下 子 就 冒 出来了 : “ 有 拿鸡 蛋来 的 .有 拿 白酒 来
的操作 问题

会 惹得众 人一 阵哄 笑?但 这 不合 常理 的举 动. 恰恰 是作 为科 举制度 下的牺牲 品至死也 不 醒悟 的最后见 证 : 恰恰 揭示 了当时社会 人
性 的冷 酷和麻木 , 对 弱者的践踏 可见一斑

用几种读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用几种读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用几种读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作者:闻敏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11期江苏南通市唐闸中学(226002)闻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如何才能欣赏到其中优美生动的语言艺术,领悟到作品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语文老师永远无法越俎代庖,唯一的途径只有让学生自己去零距离接触文章,阅读文章。

那么此时,教师教给他们几种读书的方法就尤为重要了。

一、朗读品味朗读品味就是要求学生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并且要沉浸其中,从重音、停顿、语速、音调等多方面读出文章的味道来,从而体会文章字里行间的内容和感情。

例如,《鼎湖山听泉》第八段是文章画龙点睛的部分,入夜万籁俱寂,此时作者听出了泉声的许多层次:有小溪声,有滴泉声,有万道细流汇于空谷声,有飞瀑落下深潭声。

作者将这些声音辨别出来,将它们想象成各种乐器汇成的交响乐,并从中听出了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新陈代谢的声部。

学习这段文字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品味,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用声音的轻重缓急来演绎泉声的多种层次,再由此引导学生想象其画面,进入其情境,进而升华情感,领悟内涵。

二、含英咀华经典作品,作者总是惜字如金,简短的文字后面可能传达的却是十分丰富的信息,表现的是一个深刻的主题。

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就要抓住能直接关系到文章主题的精华部分,如,重点刻画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等,进行反反复复的琢磨,逐层深入的分析。

以《孔乙己》为例,鲁迅对孔乙己出场时的介绍,虽只有百余字,却令我们回味无穷,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初读第一遍,从外貌描写中去浅层次了解孔乙己形象;再读时,透过人物外貌,分析出其内在性格,“身材高大”表明有劳动能力,“衣服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表明他穷困且十分懒惰,“站着喝酒且穿长衫”表明他身为底层但又不愿与劳动者为伍。

再读第三遍,联系小说结局,将这段文字放入社会大背景下去理解,不难发现,文字其实处处在暗示着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封建等级制度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使他好逸恶劳,使人冷漠麻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只有通过理解文本,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选择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开展精彩的朗读活动,举办有意义的阅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材料,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文本,提高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主动性。

二、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

例如,可以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法,提出一系列与文本相关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对文本深入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语境导入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适当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运用。

三、注重课堂互动在教学中,课堂互动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读文本。

通过课堂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中的知识和技能。

四、辅助工具的运用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来提高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与文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文本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图表、图像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要点。

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文本的理解中来。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阅读教学更有效5篇范文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阅读教学更有效5篇范文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阅读教学更有效5篇范文第一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阅读教学更有效小学语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与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是一种基于阅读文本的对话,一切对话都应围绕文本进行。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紧“扣”文本,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诵读文本,品味文本的语言,体验感悟文本所富有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正确地与文本进行交流,接受文本的熏陶,对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大有裨益。

在这方面,我也在不断思考,不断尝试,现将做法小结如下:一、趣味导入,引领学生亲近文本,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采用以情设趣、以疑激趣、以境引趣、以读生趣等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亲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用充满情感、富有诗情画意、能引发学生展开丰富想像和联想的导入语来唤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如教学《九寨沟》一文,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九寨沟是一个世外桃源,那儿平湖飞瀑、雪峰插云、珍禽异兽,美得就像是一个童话世界。

同学们,想不想去那里看一看?”;也可以用学生对文本,特别是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设疑和释疑,来引入文本的阅读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学生抓住“痴迷”设问,课文写法布尔痴迷昆虫的哪些事?痴迷昆虫对法布尔一生有什么影响?;可以是对文本的激情朗读,以读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达到“知情合一”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上课伊始,我就以激情澎湃的范读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尽快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等等。

这种“设趣”“激趣”“引趣”“生趣”的教学方法,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自由王国,走进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中,并进而从阅读中产生新的思考和发现,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美读示范,引领学生诵读文本,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诵读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阅读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中 ,我 们 反 思 一 下 : 有 时 备 课 时
文 章的烂熟 于心 ,课 中的阅读 指 导 得 心 应 手 ,本 节 教 学 无 论 是 个
性 教 学 目标 还 是 共 性 教 学 目标 均
在 阅读 中得 以落实。
上 ,往往 以博 学多才 、幽默 风趣 的表现给 昕者 留下深刻 难忘 的印 象 。好 的语 文教师要上 好一 节语 文 课 。我 认 为 :

.....
...
... .
广
阅读教 学如 何 引领 学 生走 进 文本
围 许 共 华
内容摘要 :语 文是 学习语 言的课程 ,阅读是 学 习语 言的基本途径。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 阅读 能力的重要
途径 ,阅读教学应担 当起培养学生 阅读能力 的重任。教 师在课 堂上 要想 方设 法引导学生走 近文本,培养 学生
一 .
二. 教 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再说 说 “ 引 导 学 生 钻 研 文 本” , 这 里 不 是 一 般 的 读 ,要 研
间仓 促 ,对 文 本 的解 读 比较 肤
浅 ,照 搬 、 照 抄 教 参 ,面 对 学 生 的 发 问 就 会 无 法 应 变 ;反 之 ,就 会 上 的 得 心 应 手 。种 种 因 素 均 要
究 ,要深入进 去。 “ 不 能代替 学
生 的 阅读 过程 ” ,不 要 因 为 非 文 本 的 东 西 影 响 教 学 效 果 。 上 次 省
教 师 要 准 确 、深 入 地 解 读
本 本
有 一 种 说 法 :教 师 的 好 标 准 为 “ 把 握 教 材 的 能 力 , 了解 学 生 的 情 况 ,导 学 的 艺 术 ,教 师 的 魅 力” 。又有 人讲 “ 这 法 那 法 , 不 吃透教 材 就没 有法 ” 。 于 永 正 老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文本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差异和阅读能力的不足,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只有学生对文本感兴趣,才能主动去阅读。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内容丰富有趣的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如组织阅读分享会、开展阅读俱乐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词汇理解、句子理解、篇章理解等多个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词汇教学、语法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概括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

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指学生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问题、主题、观点等,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指学生形成的一种长期稳定的阅读行为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推荐优秀文本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最后,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

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情感色彩、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朗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作者:常雅荣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第08期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使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且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可见,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理解、感受文本,从中获得启迪和熏陶。

而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主张以文本为核心,以多元姿态亲近文本,沉入言语之中,品味分析,从而开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

但是,这种细读并不是漫无目的、毫无重点的散步式逐字逐句细读。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挖文本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谈谈这一教学策略的操作问题。

一、抓住矛盾处生疑,将问题引向深入任何语言都是一种形式的存在,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思想和情感大多隐藏在语言这一面纱之后。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言语的前后矛盾处,进行品读,往往能发现文本的绝妙之处,甚至发掘前人所没有领悟到的东西。

抓含有矛盾之词,必有文本深意值得探究。

例如,《故乡》一课中写道:“我孩子时候……(杨二嫂)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可见杨二嫂是一个本分、贤淑的传统中国妇女。

而后文却写杨二嫂自私、贪婪、爱占小便宜。

这看似前后矛盾。

抓住这前后矛盾之处讨论开来,学生就会探究杨二嫂变化的原因,就会由最初肤浅地认为杨二嫂品性低劣变成寻找其变化的内在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在“实施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阅读作为一种对话,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是主体间的对话,是主体间的一种寻求心灵交流的活动,是读者与文章(作者)双向运动的一种阅读反应过程。

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文
本对话,与作者心灵碰撞! 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
抒发,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
到整体提升,对此我有几点浅见。

一、抓住兴趣点切入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创设好的情境是能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产生阅读期待,让学生积极地走进文本,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前提。

在上学期,我在区里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中,到村小上了一节课,执教的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

在备课之初,我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那种内在美深深地感染了。

如何将这种美传递给学生,如果生硬的灌输给他们,势必学生的理解会是穿衣
戴帽式的,只限于表面,不会扎根内心。

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

才能唤醒他们的心灵。

因此,首先在导课时,我便注意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切入文本。

我问学生“你们怎们理解美丽,在你眼中什么是美的?”居里夫人的美为什么能跨越百年?从学生们熟悉的话题谈起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走捷径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解答问题,从而完成对文本的学习,教师的问题成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一条路径。

清人刘开曾说,“非学无以致疑, 非问无以广识”;今人陶行知也说:“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

学生学习必须重视问题,教师教学同样必须重视问题。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

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

因此我们还应注意设计的问题不能繁杂。

要设计一个能覆盖全篇的问题,在这个大问题的引领下逐步带学生走进文本。

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我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居里夫人的美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一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们由此展开思考,去读去悟。

同时,我们教师上课之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一堂课中,对课文能感悟到多少收获多少,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理解
得越深入到位,学生就能理解到更多。

挖掘教材本身应该成为备课中的第一环,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以前,要自己充分的阅读,感悟,声情并貌的朗读,只有当自己被教材所打动,才能让学生被教材打动,被你在课堂中的真情所打动,才能形成情感的碰撞,智慧的分享。

另外,我们还要以不变应万变。

所谓的“不变”是我们要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做到主线突出,目标明确。

学生们才会“有的放矢”。

适时、适度、富于技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学生走进文本,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还课堂于学生。

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创造能力。

因此教师要在观念上要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要尊重学生的的人格,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对待,充分挖掘其潜能。

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不断地激发更换,深化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

而在这一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课堂生成,往往这种课堂生成的问题,才是最值得解决的问题。

说到这不禁让我想到在去年的“送课下乡”活动中,我到乡镇小学上的一节课——《只有一个地球》。

这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的地方,破坏地球环境也就在破环人类生存的地方。

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课上,我让学生初读了课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
课文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按照预设的问题,学生们应该回答“我很伤心。

”“我很痛心”“我很气愤”……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么答的。

但有一个男孩儿,他的答案却出乎我的意料。

他说:“我很自豪。

”看着他那认真的表情,我想他敢在这种场合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一定是经过考虑的,有他自己的想法,同时我想,这个课堂临时出现的问题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也就相应的解决了。

于是我说:“能说说理由吗?他说:“你们看,地球母亲为我门人类提供了那么多的资源,她无怨无悔,怎能不让我们自豪?”听了他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我听得出他确实思考了,这一点很难得。

于是我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你只看到了地球母亲怎样用博大的胸怀对待我们,却没注意到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这位博爱的母亲的,你读一读下文。

”在我的引导下,这位同学高声朗读了下文。

接着我又问:“此时你还能自豪的起来吗?”“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就这样,随着这一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课文的重难点也就随之解决了。

因此,我觉得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好比教练和陪练。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该是发球的教练,而应该做接球的陪练。

要时刻警醒学生课堂生成,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他真能提出问题了,就说明他真的走进文本了。

他的思想正在和作者的思想碰撞、交流。

四、相机诱导,循循善诱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要抓住文本,相机
诱导。

我在教学“跨越百年美丽”时更是深有体会。

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怎么理解美丽,你认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们刚开始回答说“花儿是美的”“某某同学长得美”“老师穿的衣服是美的”……当学生们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之后我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这回你知道居里夫人的美为什么能跨越百年?你们现在怎么理解美?而答
案完全不同,学生们认识到外表的美只是暂时的,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

认识到雷锋是美的,警察是美的,清洁工人是美的……显然,人物的思想道德品质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带领孩子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才能真正让学生品味、感悟到文本内在的神韵,才能让学生真正经历心灵成长的洗礼,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