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命的真谛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语文课堂是学生们学习语言文字、了解文化历史的重要场所,而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热爱语文,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就需要教师们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为学生们打开认知的大门,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感悟生命的真谛。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需要教师们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生动化。
语文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包括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包括了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诗歌、歌曲等。
教师们在教学中应注重选择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音频,让学生们观看和聆听语言文字的美妙,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情感投入。
教师们还可以引入趣味性教学方法,比如通过讲故事、游戏互动等形式,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喜欢的学习场所。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需要教师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教师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力量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生百态、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生活和人生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们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日常用语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并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需要教师们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学习是一种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教师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多加想象和创造,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情,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需要教师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升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凸显教材功能 感受生命真谛
关键 词
生命教育 ; 价值 ; 意识 ; 灵性 ;经历 、 活环境 等 的局 限 , 生
特感 悟 ,是一篇对 生命 的颂 歌 。这 篇充满哲 理 的散 文, 通过 “ 飞蛾求 生 、 苗抗 争 、 听心跳 ” 瓜 倾 三件小 事 , 传 递着作 者对生命 的思考 。我引领 学生在 和 文本 的
小 学 生对 生命 的感 悟 , 对人 生 价值 和 意义 的认识 是 肤浅的、 抽象 的 、 模糊 的 。现行 课标语 文 教材对 生命
教 育 给予 充分 的关注 , 人 了一批 有 关 生命 话题 的 编 课 文 。从 教材 内容看 , 这些 文 章是 对 学 生进 行 生命
教 育 的生 动 范例 , 中浸 润着 丰 富 的人 文情 怀 和深 文 刻 的哲理 意 味 , 为语 文教 学 提供 了尊 重 生命 伦 理 教 育 的契 机 。以教材 为依据 , 对学 生进行 生命 教育 , 是 语 文 教 师面 临 的一个 新课 题 。 因此 , 语 文科 教 学 在
五 组 的一 篇课 文 , 台湾 女作 家杏 林 子对 生命 的独 是
・
的 内容 体系 , 建构作 者 、 学生 、 文本之 问 的对话 渠 道 ,
8 ・ 4
就一 定 能充 分把握 教 材 的编 排 意 图 , 唱好 生命 教 吟 育 的主题 曲 。
二 、品析教 材 , 起生命 的 意识 唤
相 关教材 内容 ,创设 一个 感悟 生命 意 义 的多 元互 动
话语境 , 充分展 示文本 中流动 的 、 化 的、 变 起伏 的 、 曲 折 的 、 丽 的情 缘 , 步让学 生感悟 生命 的价 值。 美 逐
解 读 文本 , 感知 生命 的价 值 。从 教材 出发 , 引领 学 生感 受 生命 的跃 动 , 让学 生 在生 动 形 象 的情 景 中 接触 这 个话题 。《 生命 生命 》 课标 教 材第 八 册第 是
做孩子生命中的书香引路人7篇
做孩子生命中的书香引路人7篇第1篇示例:做孩子生命中的书香引路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希望,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引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书香是最好的营养,而做孩子生命中的书香引路人,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孩子的引路人,首先要懂得引导孩子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通过阅读,孩子可以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素养,塑造品格。
我们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习场所,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
我们要在家里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孩子见到成年人爱读书、乐读书的样子。
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多出去图书馆、书店,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虚假信息泛滥,孩子们容易被各种娱乐节目、网络游戏所吸引,导致耽误学习、沉迷网络而不愿意读书。
我们要启发孩子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让他们主动愿意去阅读,愿意去探索知识的海洋。
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要注重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
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各种类型的书籍,让他们自主选择,激发他们对读书的热情。
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要注重对孩子的阅读进行引导和评价。
在孩子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理解书中内容,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也要及时对孩子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坚持下去,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做孩子生命中的书香引路人,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阅读知识,耐心、爱心、耐心和耐心。
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和收获。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引领,每个孩子都能在书香的海洋里茁壮成长,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品德的优秀人才。
走进文本 感悟真谛——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四年级(下)第五组阅读教学设计
走进文本
感悟真谛
郭根 福
( 苏 省 溧 阳 市教 师 进 修 学 校 ,江 苏 溧 阳 23 0 ) 江 130
人 教 版课 标 教 材 《 文 》 四年级 下 册第 五 语 组课 文 围绕 “ 命 ”这个 主题 ,选 编 了 《 摸 生 触 春天》 《 永生的眼睛》 《 生命 生命》 《 的 花 勇气 》 四篇课 文 ,从不 同角 度反 映 了对 生命 的 思 考 ,抒写 了对 人 生 的感 悟 。 《 触摸春天》一文 ,描写 了一个盲童在花 丛 中用 手 、用 心 来 感 受 春天 美 好 景 色 的故 事 , 说明了任何人都可以在 自己的内心创造缤纷美 丽 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 、生动而富有感 染 力 的语 言来表 现 盲童 安静 丰 富 、热 爱生 活 的 内心 世界 ,刻 画 了一个 热爱生 活 、热 爱 自己生 命 、热 爱世 界上 其 他生命 的女 盲 童 的形象 。 《 永生的眼睛》一文 ,讲述 了 “ 我”的母 亲 、父 亲 在死后 捐 献 了 自己的器 官— —角 膜 的 故事 ,作者通过 “我 ’对母 亲捐献角膜不 理 ‘ 解 ,爸爸对 ‘ ’进行教 育 ;爸 爸 的言行 感 动 我 了 ‘ ’ ‘ ’给女儿讲 ‘ ’爸爸的故 事 我 , 我 我 并感 动 了女 儿 ” 的故 事 ,展示 了 “ ” 的父 辈 我 为 了他 人能 够更 好地 生活 ,尽 自己最 大所 能 来 帮助别人延续生命 的美好品德 。 《 生命 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 者 对 生 活 中极 为 普 通 的 “ 蛾 奋 力 挣 扎 逃 生 ” 飞 “ 苗顽 强 地从 墙 缝 里 钻 出来 ” “ 听 自己 的 小 倾 心跳 声 ”等生 活 细节作 了深深 的思 考 ,表 达 了 “ 惜 生命 、决 不 让 它 白自流 失 ,要 让 自己活 珍 得更 加光 彩有力 ”的人 生哲 理 。 《 花的勇气》一文 ,作者在 “ 爱花”—— “ 花 ”—— “ 花 ”— — “ 花 ” 的 过 程 中 。 寻 盼 看 被 小 小 的花儿傲 风 斗雨 的精 神所 感染 ,闪现 出
教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教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引言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场所,而深入解读文本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是深入解读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典故或者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解读途径文本的解读不应该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解读途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本。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思想、语言等方面去解读文本,让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涵。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细致解读深入解读文本需要学生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本中的细节,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某个词语的意义、作者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目的等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细致的解读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宽自己的思维。
五、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深入解读文本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经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的文本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文学社团或者活动,通过与其他文学爱好者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解读能力。
如何更有效地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谢莎莉
如何更有效地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谢莎莉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
“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
”这是我们指导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
要实现此目标,学校和老师就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我校倡导的是:让书香飘满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
依据近几年的阅读教学经验,就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方法指导和评价机制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不但是扩大孩子的知识面的阅读,更是适时储备童年精神的阅读。
1、认识自我,从阅读开始当今社会,阅读文字书的人越来越少,部分学校的教师认为学生抠课本、做作业是分内事,学生一旦看课外书,则是分外事,是看闲书。
导致不少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写,所写内容空洞乏味。
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比较缺乏之外,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其实,小学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来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从而接触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获取更生动、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把从作品中汲取的间接生活素材,巧妙地挪移到作文中。
学生的阅读量多了,积累丰富了,就不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同样,名家作品中精彩、生动的语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语感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学生阅读不同作家的作品,接触各种写作风格和文字技巧,受到熏陶和影响,就会慢慢模仿,甚至能初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
2.实现自我,从阅读开始语感是一种能够迅速领会和感悟语言文字内在意义的能力,是一种语文修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
”,这种语感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后天长期反复阅读积累的结果。
年语文教学总结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
年语文教学总结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今年,我有幸担任语文教师的岗位,负责教授初中学生语文知识。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感受文字的力量和美妙。
本文将对我一年来的语文教学进行总结,并探讨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包括文学经典作品、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
我注重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课外阅读推荐、经典名著导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文学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在教学中,我尝试将文学作品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学之美。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背景、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要素,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同时,我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激发学生创作潜能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在我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
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激发他们的观察力与感受力,通过写作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还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创作,培养他们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学需要创造积极向上、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
我重视课堂的互动和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分享。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对他人作品的尊重与赞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五、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习内容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我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例如举办语文写作比赛、文学讲座、阅读分享会等,为学生提供与文学接触、交流的机会。
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展示能力。
总结一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感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品味文学作品、激发创作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我相信学生成长为有文学素养的人才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新校园XinXiaoYuan读写指导·164·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高平丽(扬州市高邮车逻初级中学,江苏 扬州 225600)摘 要: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解读。
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价值取向。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文本解读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教学;措施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习语文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理解文章的主旨。
文本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心灵的表露。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本,才能明晰作者的意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把握细节,深入解读文本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一段描写中抓住事物的本质与特征。
因此,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抓住其中的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来解读文本的实质,从而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时,其中对父亲爬月台时的吃力样子用了几个动作描写:“探”“穿”“爬”“攀”“缩”等动词,从细微之处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意。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通过“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样的人物外貌描写,不仅说明孔乙己经济贫穷,而且还细腻地刻画了孔乙己内心的无奈。
在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中,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既反映了人物的性格与特征,更表达了文本的主旨。
如果忽略了这些细节之处,深入解读文本是存在困难的。
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自我思考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解决问题,尤其是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深入解读。
引发学生自我思考是成功教学的体现,而且这样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时,设计用“主问题”带动学生思考的形式,并且利用这样的“主问题”把全文的线索串到一起,从而激起学生深层探究文本的兴趣,如“作者为什么对紫藤萝花情有独钟”。
如何引导孩子在语文课文中感悟人生真谛
如何引导孩子在语文课文中感悟人生真谛语文课文是孩子们获取知识、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孩子从课文中感悟人生真谛,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在语文课文中感悟人生真谛呢?首先,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语文课文没有兴趣,那么感悟人生真谛就无从谈起。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方式,让孩子对课文的背景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之前,可以给孩子讲一讲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让他们对诸葛亮、周瑜等人物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在阅读课文时,孩子就会更有兴趣,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智慧和谋略。
其次,引导孩子深入理解课文。
在孩子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他们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让孩子思考五壮士为什么要选择跳崖,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思考,孩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们要引导孩子去感受这些情感。
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小女孩的处境,感受她的孤独、寒冷和饥饿,从而体会到社会的不公和我们应该给予他人的关爱。
此外,鼓励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可以组织孩子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在讨论中,孩子们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这有助于他们开拓思维,加深对人生真谛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将相和》后,让孩子们讨论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最终和好的原因,从而让孩子明白宽容和团结的重要性。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感悟人生真谛,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课文中的道理往往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
[VIP专享]解读文本 感悟生命
解读文本感悟生命——《生命生命》教学案例兰州市城关区五里铺小学付建林邮编 730020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和归宿,关注生命是教育的天职。
语文课堂教学应采取多种策略,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去品味语言、感悟语言,进行情感体验,激活文本、唤醒生命;同时要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不断完善自我,进而生成智慧、鼓舞理想、张扬生命。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解读文本、感悟生命的过程。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感悟生命的美好”这一主题下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素材。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好文章,本篇文章从作者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飞蛾求生,砖缝中瓜苗的生长,静听心跳三件事中,引发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进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生命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四年级的孩子,可能从未想过生命是什么这一话题。
怎样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结合简单的生活现象来感悟生命的内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我并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从客观上去解说什么是生命,如何看待生命;也没有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说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而是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要求来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充分地解读本文,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快速读、默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读、思、悟的过程中与本文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达到披文入情,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全面的理解,对文章的结构也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我通过“作者通过几个事例描写生命的呢?”这一问题,使学生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三个方面明确生命的自然含义。
2023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5篇_4
2023年《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5篇《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
这篇课文含义非常深刻,短小精悍,是一篇非常好的__,说实在的,我自己也被这篇__深深的感染着,但__的内涵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大部分时间我在引领孩子逐步感悟生命的真谛。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去品味语言、感悟语言,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提升,师生共同享受语文、享受学习,情感达到共鸣。
备课时,我重点思考四个问题:1、如何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懂得热爱生命、在遭遇挫折时与命运抗争。
2、如何有层次地设计教学,体现教学“不着痕迹、跌宕起伏”的和谐之美。
3、如何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小“意外”。
4、教学问题的设计要精妙,点拨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在思考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它给我带来的收获之大是毋庸质疑的,因为自始至终我都思在其中。
如何钻研教材、如何挖掘教材、如何设计大环节、如何处理小细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让我体会了语文的魅力。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2在教学《生命生命》这篇短小精悍、富含哲理的散文中,学生们面对“什么是生命,如何对待生命”这个宏大的主题时,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课上,我并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从客观上去解说什么是生命;也没有以一个演讲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述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通过读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如下两点:1、资料合理利用。
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料,沟通课内外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命的真谛——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五组阅读教学设计
展的规律 , 我们在阅读教学 中, 一是要 分 析 , 最后 回归到整体上 来。模块整
2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 (自由
积极引导学 生把读 书与思考 结合 起 体 教学 的基 本程式为 : 整体——部 读 、 “ 同桌互 读 、 组合 作听读 … … ) 小
二、 立足整体 , 篇篇串联 。 学生 让
文 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 文围绕 “ 生 段 提出的 “ 阅读”目标 和本组 课文的 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 命” 这个 主题 , 选编 了 《 摸春天 》、 特点 , 触 我们可以把第 五组课 文的阅读
《 生的眼睛 》 《 永 、 生命 生命 》 《 教学 目标确定为 : 、花
维普资讯
第二部 分 : 逐课 体验 , 受生命 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 ; 是为下一环 感 二
的文化内涵。
4 . 关于《 花的勇气 》 一课 的教学。
( ) 文是 一篇 略读课文 , 1本 可以
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个部分 的教学.根据课文类 型
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 , 有结构 的 逐一出示课文插 图。 让学生初步感受
其次,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 四 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模块教学与传 生命 的美好 。 然后 引疑激趣 : 么 。 那 生 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统 的逐课 串讲教学的根本 区别在于 : 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 的意 义何在 ? 坚持从 整体 相信 同学们读 了本组课 文会 找到 问 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并开始逐步形成 它强调 整体功能 的发挥 ,
而更加热爱生命 , 珍惜生命 。
步掌握 了基本的 阅读方法 , 了一定 有
与文本对话 点燃生命激情──《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与文本对话点燃生命激情──《生命生命》教学后感“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态,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个个都具有生命的灵性,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
阅读中可以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澜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对话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表达,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激情,展示学生的生命个性,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境界,一种新的教学理想。
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一、教师要潜心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在备课时就开始了。
备课时,先不要看“教参”之类的资料,而是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
通过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师只有被文本感动了,有了真切感受,教学时才能以真情感动学生。
孙双金老师曾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平淡乏味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游离文本的教学。
在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依然是情!《生命生命》一课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著作,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她一生积极开朗,淡泊名利,富有爱心。
她的一句名言是“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杏林子曾经在书中写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个很不幸的人,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但我却活得十分富有。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阅读教学更有效5篇范文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阅读教学更有效5篇范文第一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阅读教学更有效小学语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与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是一种基于阅读文本的对话,一切对话都应围绕文本进行。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紧“扣”文本,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诵读文本,品味文本的语言,体验感悟文本所富有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正确地与文本进行交流,接受文本的熏陶,对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大有裨益。
在这方面,我也在不断思考,不断尝试,现将做法小结如下:一、趣味导入,引领学生亲近文本,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采用以情设趣、以疑激趣、以境引趣、以读生趣等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亲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用充满情感、富有诗情画意、能引发学生展开丰富想像和联想的导入语来唤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如教学《九寨沟》一文,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九寨沟是一个世外桃源,那儿平湖飞瀑、雪峰插云、珍禽异兽,美得就像是一个童话世界。
同学们,想不想去那里看一看?”;也可以用学生对文本,特别是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设疑和释疑,来引入文本的阅读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学生抓住“痴迷”设问,课文写法布尔痴迷昆虫的哪些事?痴迷昆虫对法布尔一生有什么影响?;可以是对文本的激情朗读,以读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达到“知情合一”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上课伊始,我就以激情澎湃的范读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尽快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等等。
这种“设趣”“激趣”“引趣”“生趣”的教学方法,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自由王国,走进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中,并进而从阅读中产生新的思考和发现,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美读示范,引领学生诵读文本,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诵读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的重要途径。
独具匠心的高二语文教案,引领学生品味生命精髓
独具匠心的高二语文教案,引领学生品味生命精髓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品质和文化品质,引领学生品味生命的精髓。
本文将介绍一种独具匠心的高二语文教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引导学生平衡情感和理性,领略生命的真谛。
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流畅、优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吸收新知识、理性分析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阅读:选取《红楼梦》中的经典章节进行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2、现代文阅读:选取短篇小说《微暖的时间》进行阅读,让学生在思考文学作品对生活的启示的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题目为“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写作训练,帮助他们学会感悟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追求幸福。
三、教学步骤1、预习阶段在课前,老师应该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预习过程中,学生应该重点关注文章的题目、段落结构、主旨大意等关键内容,同时加强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意识的培养。
在预习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补充思考。
2、阅读阶段在阅读时,老师应该通过逐句解读,完整地呈现精彩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阅读技巧。
学生也应该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与同学展开讨论,增强彼此之间的学习效益。
3、写作阶段在写作中,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确保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互相批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4、总结阶段在课程结束时,老师应该对本课程进行总结、回顾和展望,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梳理思维逻辑和加深思考,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在生活中应用教学内容,增强生活体验和应用实践能力。
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评课材料1,自始至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语言学习作为本体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染和滋生他们的精神世界,2,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引领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
感受生命的珍贵,领悟生命的真谛。
因为生命这个概念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如果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就会上成空洞、乏味的思品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
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学习第二段时,引导学生从品味词句和设身处地(飞蛾被抓住了,它会怎么想)中领悟;学习第三段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切身体察中领悟;学习第四段时,从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中促进学生领悟。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珍爱生命、让生命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有了深刻感受。
3,在语文学习中,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陆老师又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生命》的写法,让学生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学生们联系生活的实际,阐释了颇有见地的生命乐章,学生既受到了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思想教育,也学到了认识生命、歌颂生命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
一点想法: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把对生命的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何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我认为在介绍杏林子的事迹后,请学生说说哪些人就是在好好珍视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哪些人在白白糟蹋生命,虚度年华?因为有学生的阅读的积累,学生完全可以列举了张海迪、海伦、雷锋等生命有限却价值无限的人,也可以说说世界恐怖分子无端制造战争,不仅浪费自己的生命,而且残害更多人的生命,是可耻的。
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浪费时间就是糟蹋生命,帮助别人就是快乐的生命,。
教案设计: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教案设计: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由于学生们缺少对文学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很难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教案,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教师的角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和领悟能力。
只有对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真正的感受。
教师还应该具备较强的亲和力和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互动和引导,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应该注重选取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包括不同体裁、不同质量和不同题材的作品,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全貌和多样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领悟到更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要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不同场景和情境中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通过朗读、讲解、分析、演绎等多种方式,将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深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目标和评价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2)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4)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表现,包括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等方面。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挥,鼓励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积极探索和尝试。
四、课堂实践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和手段,深入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生命力,真正感受到文学在情感传递和生命体验方面的价值。
生命生命评课稿小学(共5篇)
篇一:《生命生命》评课稿《生命生命》评课稿时间:2014年4月16日地点:先锋小学执教:王仕燕(泸沽小学送教下乡)李菊勤(先锋小学)课题:《生命生命》点评:刘明芳《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课文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
显得有些厚重的生命话题本是四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
王老师自始至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语言学习作为本体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染和滋生他们的精神世界,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引领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
感受生命的珍贵,领悟生命的真谛。
因为生命这个概念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如果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就会上成空洞、乏味的思品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
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学习第二段时,引导学生从品味词句和设身处地(飞蛾被抓住了,它会怎么想)中领悟;学习第三段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切身体察中领悟;学习第四段时,从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中促进学生领悟。
当然,本文最重要的句子是在第三个事例上,王老师的螺旋还未旋到,相信有了这一节课如此扎实的铺垫,学生对杏林子说的对自己负责的话,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的话,都完全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很好地完成下一课时的教学。
而这一难点的轻松解决,得益于王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
那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设计,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而这相扣与递进之间,过渡却又是那么自然。
王老师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话说生命,即初步学习课文,概括课文三个事例,二是读懂作者的思考,三是回到前面两个事例,以多种方式感悟理解飞蛾与瓜苗是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语文老师工作总结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深意
语文老师工作总结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深意在任教的这些年里,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直秉持着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深意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通过这篇文章,我将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启发。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我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收获。
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他们读文言文、读经典文学作品、读报刊杂志等。
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课堂上,我经常与学生一起欣赏古代名篇或现代作品,指导他们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使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我常常设置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我还鼓励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经常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艺术形式,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文字的教育,更是品德的教育。
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课文中的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人物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分组合作的项目实践,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支持,并从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责任感。
走进文本 感悟生命律动
走进文本感悟生命律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语文教学开始呈现出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也令我惊讶于课改如乘春风而翩然而至的燕子,在心海深处播下了一饱满而结实的种子,这粒种子又承载着我的教学愿望,走进六年课改的大潮中,凭借变化多端的教学手段走进文本,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浏览新鲜事物、探索未知天地、了解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甚至了解人生等富有诗情画意的生命之歌,从中感悟了生命律动,创造了一个个闪亮而又令人难以忘怀的挥之不去的生命咏歌,由此构建了温馨和谐的课堂平台,别有洞天的文本教学,别具一格的教学魄力,彰显学生个性阅读,课堂凸现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怀的魄力,真正感悟到生命的律动。
时间,是学生的生命。
语文课应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让他们学有所获,或获得知识学习,习得方法或触动情感,提升人格。
卢梭一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由此我们可以说语文课上充分利用时间,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如果说一节课由于对教材处理不当而导致时间浪费是隐性的,有时不可避免的,那么对于那种显性的时间浪费却是完全可以通过教学手段进行控制的。
我校王老师执教,如《笋芽儿》中的一些课例也许可以给我们以生命课堂教学启发。
师: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春季随后老师在春字后画上一横线,并说:谁能用它来组词?生:春天、春雨、春风、春光、春暖花开、春风拂面……于是老师将春字后的横线擦掉,前面划一横线。
生立即说:立春、阳春、早春、初春、暮春……师:再将前横线擦去,后加一横线及标点(春。
)师请学生以“春”字打头,说一句话,能行吗?生:春风吹绿了小草。
生:春雨滋润了大地。
生:春天小燕子来了。
生:春天花红柳绿。
生:春回大地、万物苏醒了。
生:春天真美呀!师:“春天真美呀!”是抒发感情的句子,表示感叹的语气,应该用什么标点来标。
生:感叹号师:这美好的春光,谁也不愿意错过呀,你看它是谁?短短的话语里,我们仿佛置身于学生的时间教学里,倾听到他们富有生命灵动的对话,听到了他们拔节成长的声音,我们毫不费力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融知识、趣味、语文积累,思维训练为一体的有效课堂利用了学生的时间生命,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焕发出的生命律动,显示生机勃勃的景象,如雨后春笋般冒尖,激活了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命的真谛郭根福: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1976年开始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20余种教育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科研报告350余篇。
近几年曾参与人教版小修订版、大修订版、新课标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主持编写并出版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等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教材。
钟群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副主任。
在国家级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一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缤纷美丽的世界。
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盲童安静丰富、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女形象。
《永生的眼睛》一文,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
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了‘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地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的美好品德。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的思考,表现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花的勇气》一文,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教材解读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热爱生命”,在编排上采用了模块组合的方式,其中“阅读”模块的结构如下:从以上模块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之间存在着整体的联系,这个整体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导语”与4篇主体课文之间的整体联系。
“导语”部分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生命”的世界,并对学法进行了适当的点拨。
“导语”是“纲”,4篇主体课文是“目”,纲举才能目张。
“导语”的“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本组课文的教学必须紧扣“热爱生命”这个主题;二是提示了学法指导的重点,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感受生命的美好。
因此,我们在进行整组教学时,必须处理好“纲”与“目”的关系。
第二,每个模块内部的整体联系。
本组课文采用的是一篇讲读课文带一篇略读课文的编排方式。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课型特点,讲读课文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揭示规律,然后让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和规律,迁移阅读略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第三,课堂与课外的整体联系。
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去搜集相关资料,一是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生命主题的理解,二是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
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他们进入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四年级语文教师必须着力思考的问题。
首先,从学段之间衔接联系来看,四年级的阅读教学,既要巩固三年级所学到的阅读基本功,又要完成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任务,同时还要有目的地渗透第三学段(5~6年级)有关阅读的要求,为学生顺利地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
那么,在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段之间的衔接关系呢?我们认为可采用“抓住重点不放,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教学策略。
所谓“抓住重点不放”,是指凡是要在四年级完成的阅读教学任务,必须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具体落实到各组、各课的教学之中。
所谓“兼顾非重点不忘”,是指三年级学过的阅读基本功要注意巩固,第三学段中相关的阅读教学目标,能在四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的尽可能渗透。
其次,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并开始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
根据四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逐步学会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是要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和本组课文的特点,我们可以把第五组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2.通过抄写、背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善于从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关于“生命”话题的语言材料;3.通过朗读、默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感悟生命的真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促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构想一、系统论原理为指导,充分发挥模块教学的整体功能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有结构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模块教学与传统的逐课串讲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强调整体功能的发挥,坚持从整体出发,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分析,最后回归到整体上来。
模块整体教学的基本程式为:“整体──部分──整体”。
以本组课文的模块教学为例:本组教学的主题是“热爱生命”,这是整组教学的“整体”,所选的4篇主体课文属于“部分”。
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都必须紧扣“热爱生命”这个主题,在理解了每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比较回归整体,思考: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二、立足整体,篇篇勾连,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命”的文化主题我们在进行模块教学的整体构思时,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立足“热爱生命”这个主题;二是要注意4篇课文在课型、学法指导等方面的联系;三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违背三个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案。
下面介绍一种方案的设计思路:1.教师先一边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读本组“导语”,一边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课文插图(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在阴风冷雨中顽强生长的小花……),让学生初步感受生命的美好。
然后引疑激趣:那么,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相信同学们读了本组课文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听读……)阅读本组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把4篇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围绕“热爱生命”这个主题,搜集有关热爱生命方面的故事、美文、图画、诗句、名言等。
第二部分:部分体验,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这个部分的教学,根据课文类型的组合特点可分为以下两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理解《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的课文内容1.关于《触摸春天》一课的教学。
(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通过深入体会文中的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
在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时,一是要指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使用字词的生动准确及精妙;二是要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加深对生命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三是要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法、分析比较法、联想法等)。
(3)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可出示以下体会句子含义的片断,启发学生总结其方法。
△我觉得“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两句话的含义挺深。
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童要想捉住一只蝴蝶是非常不容易的,安静却将蝴蝶拢住了。
所以作者用“竟然”来表示事情的出人意料,用“奇迹”来形容这件事的不可思议。
这个“奇迹”就是安静身上所特有的“神奇的灵性”。
这个“神奇的灵性”可能是指小女孩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神奇的力量。
因为小女孩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她的身上一定也是花香浓郁。
她就像一位花仙子,蝴蝶也愿意和她做朋友。
△我觉得“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这句话含义也很深,刚读到这句话时,我想一个盲人的眼前肯定是一片黑暗,内心世界怎么会多姿多彩呢?后来联系上下文中安静的一系列动作,我感到她的内心世界一定是非常丰富的。
△我觉得“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更深刻。
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从她的身上,我体会到: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体魄,都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
生活中有许多人历经磨难,但是,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生活,勇敢地向厄运挑战,创造出了许多业绩和奇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比他们幸运得多,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生命。
(4)本文课后安排了一篇阅读链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比较:海伦凯勒的发现与安静的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2.关于*《永生的眼睛》一课的教学。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生命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从《触摸春天》一课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词句,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一是可以加深对已学的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理解《生命生命》*《花的勇气》的课文内容1.关于《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