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老舍茶馆语言特色
老舍茶馆语言特色老舍茶馆语言特色:大量运用的群众语言,使用地地道道的方言俚语,活灵活现表现出各种人物,即所谓“京油子”的语言特征,呈现出浓厚醇正的“京味儿”,耐人咀嚼和玩味。
语言表达大多比较简短,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潜台词”,既交代时间和前因后果等,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⑴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
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⑵语言的幽默风格:老舍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
⑶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老舍语言风格的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融会多种体裁语言,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创造地摹仿欧化语法及句式,描写简捷洗练,学习和研究这些风格,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闻一多新诗创作三美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
他大肆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
他还认为认为“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对于字数整齐了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了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
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老舍《茶馆》中的人物语言设计特征分析
通过王利发的视角,观众可以看到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芸芸众生的生 活状态。
同时,老舍还善于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他的语言既通俗易 懂又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浓厚的京味儿。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人物 形象更加鲜活真实,也让《茶馆》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老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注重人物性格的表现,还人物 的社会背景和命运变迁。他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苦难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 会的黑暗和残酷。他也通过对个别具有进步思想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未 来的希望和期待。
三、具有社会批判性质的语言
老舍在《茶馆》中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和光怪陆离,也通过人物 的语言对社会进行了批判。例如,剧作中的资本家常四爷,他的语言中充满了对 穷人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而在剧末,王利发对“裕泰茶馆”的倒闭发出 的感慨,也暗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批判。
四、地方性与民族性的语言
英。这个情节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把北京社会最底层一无文化、二无政治觉 悟的小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三、社会风土人情的展现
《茶馆》以北京为背景,通过描述清朝灭亡后十几年间的社会现象,展现了 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老舍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和方言,让读者更加真实 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社会背景。老舍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描写, 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茶馆》中的人物众多,老舍通过各种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让每一个 角色都鲜活地跃然于舞台之上。无论是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还是清 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以及穷困潦倒的农民、特务、打手、警察、流氓、 相士等,
都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而且每一个人物都是立体丰满的。
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目录论文摘要……………………………………………………………………………………………关键词………………………………………………………………………………………………一、幽默寓庄于谐 (1)二、人物语言个性化 (2)三、浓郁的方言 (3)参考文献……………………………………………………………………………………………- -优质专业-[论文摘要]幽默是本剧语言的一大特色。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的风格,带着不易让人察觉的讽刺,这种幽默寓庄于谐,能给读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又一特色。
老舍的《茶馆》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
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
浓郁的地方色彩在这个剧本中特别突出。
简短的台词,儿化词语的运用,地道的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实。
[关键词]老舍《茶馆》语言特色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老舍在谈到他写作《茶馆》的构思时说,在文艺创作要百花齐放的号召下,“我写了《茶馆》……从容上看,《茶馆》写的是旧社会”,“从形式上看,我大胆地把戏曲与曲艺的某些技巧运用到话剧中来,略新耳目。
”老舍还说他写《茶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参与埋葬旧时代的战斗”(《〈老舍剧作选〉自序》)。
《茶馆》一共三幕,三幕刻画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
第一幕的时间是1898年,即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写的是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第三幕写的是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
三幕戏犹如三帧风俗画卷,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从历史的纵向和横向概括了50年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
它深刻地揭示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切所谓的改良主义、个人奋斗、“实业救国”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
一.幽默寓庄于谐幽默是本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评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风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已独特的幽默风格。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黔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校(站、点):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论文题目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指导教师职称所学专业研究专长工作单位电子邮箱联系电话选题目的和意义文学艺术的传承对于当代这个纷扰的社会来说可以说是一股清泉,而对于文学艺术的研究便是回归自身内心清净的途径。
老舍先生的《茶馆》则是一部基于语言特色智商的艺术风格研究。
对于它的研究,不仅是有力于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应,更多是的有利于对人物描写背后社会悲哀的感伤与了解。
这便是本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对于老舍先生作品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对于其语言艺术的研究以及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人物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状以及那个时代所带有的悲哀。
而在国内的学者研究来看,有野很多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
例如梁素芳……《茶馆》语言艺术初探中对于老舍先生《茶馆》中对于人物语言艺术的研究以及人物性格的推敲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郑榕《茶馆》的艺术感染力中对于语言文字艺术感染力以及对于情感喷发式表达的意识渗透力的研究。
以上便是国内外对于老舍先生《茶馆》的研究动态以及研究方向。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问题1.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背景。
2.《茶馆》的语言艺术风格。
3.《茶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茶馆》最终所要呐喊的精神以及所表达的时代悲哀。
重要观点1.作者的创作经历以及所处在的时代背景都会对作品的意境体现有所影响。
2.《茶馆》中艺术风格所具有幽默诙谐特点。
3.“人到话到的性格化”的艺术风格的展现。
4.《茶馆》整篇作品所展现的那段艰苦岁月与动荡的社会。
研究方法、手段和途径论文研究方法、手段:(一)档案法:通过查找有关老舍《茶馆》语言艺术风格的相关资料,为之后研究提供基础。
(二)归纳分析法: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一步归纳分析,旨在找出语言特色对于整部作品艺术风格展示的重要意义。
(三)具体分析法:通过对《茶馆》中具体语言风格的研究与推敲,分析出语言特色的艺术影响力。
茶馆
《茶馆》语言风格例析戏剧是语言的艺术。
老舍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大师,《茶馆》中的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
以课文为例,老舍戏剧语言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如:“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这句是常四爷的话,从这句话中表现出他正直、富于正义感和爱国心。
又如:“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这句是王利发的话,经典概括了他主持茶馆的为人之道、经营之道、发家之道。
和气生财,是生意人的一个信条,同时也是王利发的人生信念。
二、具有丰富的潜台词的语言《茶馆》中语言表达大多比较简短,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潜台词”,既交代时间和前因后果,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唐铁嘴:“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个人,福气不小吧?”这句话既体现出了他的无耻,也告诉了读者那时的帝国主义是多么狠毒,既拿走我们的钱、还要我们的命!三、生动幽默,生活化的语言《茶馆》里的语言通俗但不低俗,幽默但不肤浅。
例如:“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例句是宋恩子和吴祥子敲诈王利发说的话,利用了词语的多义性,一语双关:“那点意思”其实是想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给钱给得太少会说不过去;实际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
这表现了说话者无耻、无赖的流氓本性,在引人发笑后,引发人们对这个病态社会进行深思。
四、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茶馆》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剧中语言是地道的北京方言。
如:1)“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2)“一个人身上得有多少洋玩艺儿呀!”3)“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4)“抓早儿买点菜去呀!”例句一、二和三句中都有突出的儿化音,这是北京话的一大特色。
这在文中其他地方也随处可见。
例句六中的“抓早儿”也属于地方方言。
论《茶馆》的语言特色
论《茶馆》的语言特色【摘要】在《茶馆》里,我们可以看到老舍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茶馆》的人物语言十分“个性化”,通过人物的言行的变化来体现时代的变化,“以笑写悲”,以幽默的语言,讽刺揭示了一个时代,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关键字】老舍茶馆语言特色个性化时代化幽默风趣老舍是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他的小说和话剧,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茶馆》是老舍后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其语言艺术,更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美妙境界。
《茶馆》出场人物众多,人物对话极具性格化,“话到人到”1,“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2,剧中出场的几十个人物,哪怕有的只讲了三五句话,也写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茶馆》的语言特色之一在于“性格化”。
《茶馆》中的对话都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这就使人物之间的性格区别非常鲜明。
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
话剧开始时,松二爷、常四爷和二德子的一段对话:松二爷好像又有事?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嘛?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叫谁管着吗?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你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你管我当不当差呢!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1老舍:《对话浅论》2老舍:《出口成章》,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二德子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这是一场小误会,每个人不过讲了两三句话,但三个人的语言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
松二爷的话平稳,周详;常四爷的话硬邦邦,有一股倔劲儿;二德子的话难听,又臭又硬,带有无赖气。
浅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浅析《茶馆》的语言特色【摘要】在《茶馆》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老舍其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
《茶馆》中,十几个人物依次登台,却个个形象立体,性格鲜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写作语言的性格化,时代化,应人切景;老舍以笑写悲,寓庄于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于三个时代中光怪陆离的丑类;北京化的口语也是本剧一大特色,给穿梭于茶馆中的人物注入生命。
《茶馆》的语言特色丰富多样,本文集中这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关键词】《茶馆》语言特色应人切景幽默风趣京味儿《茶馆》是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事实上,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
《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茶馆》演出已有500场之多.创造了中国话剧史上最受观众喜爱的许多记录,还曾代表中国的话剧艺术到国外演出,为不同人种、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的观众所赞赏,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因为其众多优秀作品而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人民艺术家”,而《茶馆》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原因当然也少不了老舍那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
下面,我们就从谈谈茶馆的语言艺术。
一、应人切景,形象鲜明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应人切情合境便是遣词艺术的基本原则。
老舍说过:“文字的感动力是来自在某个场合中必然的说某种话”;(《我的“话”》)“作者必须苦思熟虑:如此人物,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
”(《话剧的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到处可见应人切情合境的遣词,语言有很着明显的性格化和时代化。
老舍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寥寥数语就活画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特点。
正是老舍先生的匠心独具,才使得人物很多却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如常四爷正直爱国,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典型的地痞无赖。
茶馆老舍的主题学术论文范文
茶馆老舍的主题学术论文范文茶馆的主题学术论文篇一:《茶馆》语言的艺术特色摘要:我国当代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先生在语言运用上有多方面的贡献,运用活生生的北京口语是其突出而独特的贡献之一。
话剧《茶馆》正是以对话的形式,生动的运用了大量北京口语词,完美地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用自然流畅、纯净漂亮的现代白话语言,将作品表达得生动、传神。
关键词:口语形式艺术特色话剧《茶馆》的选词择句是以平易朴实为标准的,基本上都直接选用有生命的、活在口语中的词语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没有什么古雅深奥、晦涩难懂的词语。
《茶馆》中北京口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动词重叠式在《茶馆》中的使用动词重叠AA式和A一A式是人们在日常口语对话中经常使用的形式,《茶馆》中这两种形式的使用情况也比较有特色。
本文对《茶馆》中动词重叠AA式和A一A式的词例使用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发现AA式动词重叠词为40个,用例为99例,使用频率为892%,是使用面最宽的动词重叠形式;A一A式动词重叠词为2个,用例为2例,使用频率为1.8%,使用面较窄。
在具有口语特色的《茶馆》中,AA式无论是词例数量还是用词数量都远远大于A一A式,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语言现象。
比较A一A和AA格式时发现,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用上,认为在语用价值上,A一A和AA的区别在于AA是自由式,有随意性,而A一A是郑重式,不具有随意性。
如:王利发唐先生,你外边踏踏吧!句中使用踏踏显得很自由、随意,比使用踏一踏适合当时的语境,这说明在人物对话中要求受话人做某事时,用AA式比用A一A式更能显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融洽、和睦。
《茶馆》正是一部通过描写老百姓日常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的话剧,运用口语对话这一形式是其特色,口语中词语的表达应该自然、随意、亲切,因此,AA式的使用频率会比A一A式高得多。
A一A式礼貌性更强些,用于下对上或卑对尊,表委婉的请求,显示对位高者、尊长者的尊重。
二、儿化词在《茶馆》中的使用儿化是北京话中特有的一种合音现象,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
《茶馆》结构和语言艺术特色赏析
《茶馆》结构和语言艺术特色赏析摘要: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曾代表中国的话剧艺术到国外演出.为不同人种、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的观众所赞赏,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茶馆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它语言方面的成就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茶馆语言结构《茶馆》是老舍1956年至1957年间的作品。
它的发表是在1957年“左”的文学思潮盛行之时。
在时代给予的逼仄的创作空间里,老舍一方面必须要遵从“文艺为政治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针,另一方面仍努力坚持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长,在政治功利性与文学审美独立性之间的内在矛盾中较好地把握了话剧创作艺术的平衡。
一、《茶馆》的结构特色1.地点高度集中而时间高度分散。
《茶馆》的三幕戏都发生在同一地点,但时间却跨越了半个世纪。
可以说,《茶馆》在场景的设置上是严格遵守戏剧理论的,但在时间安排上则打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颇有现代派的特点。
在《茶馆》中,幕与幕之间相互独立存在,上一幕对下一幕只有淡淡的影响。
上一幕发生的尚未解决的矛盾冲突在下一幕或者不再出现,或者作为剧中人物往事的回忆而被提及。
下一幕发生的矛盾冲突,也往往在上一幕未作任何交待或暗示。
然而我们阅读或者观看《茶馆》时并没有松散的感觉,是什么东西使《茶馆》的三幕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具有完整的连贯性?除了别的因素外,地点的高度集中无疑是个重要的因素。
三幕戏发生在同一地点,抵消了时间的分散所引起的种种不利效果,从而为剧本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剧矛盾冲突高潮迭起但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
没有集中的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又是一条人们公认的戏剧创作的规律。
美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劳逊为戏剧作了如下定义:“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一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在冲突中自觉意志被运用来实现某些特定的、可以理解的目标,它所具有的强度应足以使冲突到达危机的顶点。
”劳逊的这个定义是比较完整和准确的,大多数戏剧都可以用这个定义来说明。
浅谈《茶馆》的语言艺术
浅谈《茶馆》的语言艺术一、口语化表达,做到雅俗共赏在阅读老舍的文学作品时,读者不难发现,他的语言十分接地气,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亲切感,并且还包含着浓郁的“京味特色”,浓厚的北京色彩就是老舍创作的独特性之一。
在《茶馆》中,他提炼北京的方言,然后再利用群众的口语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
在文章中,一些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等,他都运用口语,这样能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从中体会到北京口语的特色。
二、语言丰富多彩,富含艺术气息《茶馆》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变化。
该作品是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作者憎恨黑暗社会的不公,对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强烈渴望。
他以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为出发点,深刻地体会人们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然后利用幽默的语言,达到以笑转悲的效果。
“欢聚后更加凄凉”,通过以笑写悲更能将悲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表现出人们生活的无奈。
例如,在《茶馆》中,唐铁嘴的语言就颇具特点。
他是一个小市民,拥有一定的知识,利用自身的知识为人看相,但人很油滑,经常骗吃骗喝,对于自己吸毒的问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先说“自己已经不吃大烟了”,又说“我改抽白面儿啦”,读到这里,人们可能会有些失望,可能也会因为其诙谐的说辞而发笑。
笑过以后,其中蕴含的深意,十分耐人寻味。
这一幕正是当时部分人的真实写照,人们变成了帝国主义精神上的奴隶,这是充满仇恨的嘲笑,同时也揭示了人物的悲惨命运。
三、语言特色明显,北京味道浓郁《茶馆》的故事发生在老北京,因此,文章无论是言语还是喝茶方法,都具有浓厚的北京特色,彰显出民间风俗。
作者因受北京文化的影响,文章必然会带有本土的语言气息和特点,京味语言也就在茶馆中得以展现。
例如,常四爷与二德子发生口角时,马二爷说:有啥事好好说,别动不动的就讲打。
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去后头坐着去。
李三,今天的茶钱我候啦!这两句对话节奏鲜明,到处都有北京语言的独特魅力,十分接地气。
北京语言的应用,不仅可以彰显出北京的文化气息,还能通过语言的描写精准地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浅谈《茶馆》语言艺术
浅谈《茶馆》语言艺术摘要: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京味”,他的语言追求平和幽默。
在他的作品中,多用北京城内外平民化的生活语言,如:多儿化词、多叠音词,并结合了多种修辞手法。
话剧《茶馆》就是通过这些来表现那浓浓的“京味”的。
关键词:儿化词叠音词修辞幽默京味老舍在《茶馆》中使用多种语言技巧来表现人物性格,介绍故事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浅析《茶馆》的语言艺术。
一、带有浓重地方、民族、时代色彩的口语老舍在话剧语言中说的:戏剧语言要给听众以弦外之音,好像给舞台留出一些空隙,耐人寻味。
《茶馆》的语言堪称这个理念的典范。
(一) 赋予地方色彩的儿化词作者对《茶馆》中的儿化词做了统计,共有100余处。
诸如:事儿、哥们儿、早班儿、全村儿、狠劲儿、味儿、煤球儿、照顾主儿、烟泡儿、一会儿、人缘儿、官厅儿、两半儿、铜子儿、叫座儿、小辫儿、干活儿、白面儿、赶明儿、抓早儿、没错儿、洋玩意儿、话儿、词儿、三轮儿、调魂儿等等,俯拾即是。
儿化词是北方语言特色之一,如“赶明儿”、“抓早儿”等在南方是很少有的。
这些词听来亲切、感人,能让人身临其境于北方语言环境中,拉近了读者与人物情景的距离。
(二)大量叠音词的使用据作者统计,《茶馆》中的叠音词有近50处,如:外边蹓蹓、管教管教、遛遛、可怜可怜、算算命、帮帮忙、活动活动、说说理、照顾照顾、硬硬朗朗、表表功、跳跳舞、玩玩牌、喝喝咖啡、转转等。
这些鲜明生动的叠音词表现了深刻的内涵。
文中几次提到“溜溜”“转转”“玩玩”“蹓蹓”等动作性很强的词,这些可持续的动作动词重叠表示了该动作的短暂或是轻微,从而更进一步表现悠闲和慢慢悠悠的感觉,与当时多变紧急的政治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这些把老北京人那种随意、悠闲、懒散、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看尽了他们的可笑与可悲。
“我给你说说看”“表表功”“活动活动”“搜查搜查”等叠音词,把小人物那种贪婪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
说说茶馆的语言艺术
说说《茶馆》的语言艺术老舍是语言艺术大师,特别是对于北京味儿的语言造诣早已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的作品是学习和研究语言艺术的范本。
仅《茶馆》就有不少经典的台词,流传至今。
1.老李:“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2.常四爷:“我爱我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呀?”“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
”“当年有牙没有花生米,现在有花生米却没有了牙齿。
”3.秦二爷:“你们就找吧,可着全世界地找,你们还能找着这么混蛋的政府吗?”“他是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洋人只要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4.唐铁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5.黄胖子:“官厅儿管不了的事,我管!官厅儿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是不是?”6.松二爷:嗻,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有了点精神)你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可以这样说,一部《茶馆》就是一座老舍语言艺术的宝库。
学习戏剧的诀窍,关键在于理清人物关系图,通过人物关系,梳理人物之间的繁复的事件,进而通过人物的事件、言行来分析人物的形象。
人物关系图谱:老人乡妇常四爷(松二爷)康六(康顺子)秦仲义王利发(茶客)黄胖子(二德子)马五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庞太监通过以上人物关系图谱,可以概括出本幕写了下列事件:A.马五爷施威。
B.康六卖女。
(乡妇卖女。
)C.常四爷骂洋货。
D.鸽子之争。
E.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F.秦庞交锋。
G.茶客对话。
H.常四爷被抓。
I.庞太监买妻。
这些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反映了晚清社会的腐朽、黑暗、荒诞,其灭亡也是必然的:达官贵人为了一只鸽子而大打出手;贫苦八十多岁的老翁却无人问津;荒淫无耻的老太监要卖妻;亲生父母却被逼得卖掉自己的儿女;常四爷爱国却因为一句话而被抓去坐牢,真是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维新运动根本得不到茶客的半点理解,反而加以指责;不可一世的流氓二德子却在马五爷面前服服帖帖。
论老舍《茶馆》里的语言特色
论老舍《茶馆》里的语言特色摘要:《茶馆》作为老舍先生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具特色,本篇文章主要从性格化、京味儿化以及幽默化三个方面对其语言特色进行了分类阐述。
关键词:老舍;《茶馆》;语言特色;性格化;京味儿;幽默风趣老舍作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留下了众多传世名作。
其中话剧《茶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同时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也独具特色,是老舍重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阅读《茶馆》,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老舍作为一名语言大师对文学语言运用的纯熟功底。
他往往借助独具个性的语言来体现不同的人物特征,同时以幽默风趣的隐喻对社会环境,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加以辛辣的讽刺,借此带给读者酣畅的文学阅读体验和深刻的思考。
本篇文章将对老舍《茶馆》里的语言特色进行归类分析。
一、性格分明在《茶馆》这部作品中出现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在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时,作者做到了语言与性格相对应,体现出人物性格分明的特点。
例如茶馆掌柜王利发做事圆滑、八面玲珑,与人交谈时语言非常谦逊谨慎,非常符合其身份特征。
而常四爷讲话则是直来直往,这与其闯荡江湖多年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而宋恩子、吴祥子讲话则狡猾奸诈,时时处处体现出特务的职业和性格特点。
其中有一个对话片段通过语言将人物性格描画得淋漓尽致。
三人看到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之后发生了这样的对话:松二爷看着看热闹的两个人说不关我们的事,我们都是场外人,二德子却反驳道:“你管我当不当差呢?”而常四爷则讽刺二德子说:“要抖威风,洋人干去……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我们读这段对话,会觉得三个人非常有意思。
这是一场小误会,却从这个对话中体现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同样的一件事,三个人的看法不同,在开展对话时所运用的语言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特点也各具特色。
松二爷讲话的平稳自如;二德子语言则像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同时透露出一股无赖的气息;而常四爷则在话里话外透露出一股匪气。
《茶馆》的语言特色
《茶馆》的语言特色戏剧是语言的艺术,老舍先生借助“茶馆”这一特定的舞台,让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台表演,自我展现,从而表现出他们在这个混乱黑暗的时代不同的命运,揭示出旧中国三个可诅咒的时代。
以课文为例,老舍戏剧语言具有以下意义和特点。
一、反映人物个性虽然《茶馆》并不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戏剧,但是,作者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是寥寥数语就活画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特点。
仅以正面人物为例,常四爷“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其正直、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爱国心从中表现出来。
康顺子“我饿死不要紧,可不能饿死这个无倚无靠的好孩子!”“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作家常饭,都会!我是乡下人,我能吃苦,只要不再作太监的老婆,什么苦处都是甜的!”“有三顿饭吃,有个地方睡觉,够大力上学的,就行!”四个感叹句,写出她的勤劳质朴、吃苦耐劳和心地善良。
其余如松二爷的胆小怕事、懒散无能,崔九峰的老气横秋、深深绝望等,也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展现出来的。
二、展现时代特点茶馆第二幕展现的是军阀混战的年代,这一时期善良百姓遭受着无尽的灾难,而邪恶势力如鱼得水,活得滋润自在。
老舍通过人物的语言揭示这个时代的罪恶。
如开头李三和王淑芬的对话:“三爷。
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反映的是虽然满清覆灭,可是依然(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请保留此标记。
)政局动荡不安。
巡警回答仗打得紧时说:“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都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现实的反映。
而坏人的如鱼得水更是这个黑暗罪恶时代的必然现象。
如唐铁嘴的“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刘麻子的“我老得干我这一行!到什么时候,我也得干我这一行!”以及宋恩子和吴祥子对王利发公开的敲诈等,都反映着这个时代的黑暗与罪恶。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一、本文概述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析老舍如何通过精湛的语言运用,将这部作品塑造成一个生动的社会缩影和历史见证。
我们需要认识到《茶馆》的语言艺术不仅仅是对话的流畅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更是老舍先生对于北京方言的巧妙运用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
老舍先生通过对于北京话的精准把握和巧妙运用,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也让整个戏剧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老舍在《茶馆》中展现了其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他通过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王利发的世故圆滑,还是常四爷的正直不阿,或是秦二爷的豪放不羁,每一种语言风格都与其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紧密相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社会揭示。
老舍在《茶馆》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俗语、谚语和歌谣,这些语言元素不仅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这些地道的语言表达,老舍成功地再现了清末民初北京城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使得《茶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茶馆》的语言艺术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对白的生动传神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更体现在老舍对于北京方言的深入挖掘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上。
通过对《茶馆》的语言艺术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的艺术成就,以及《茶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老舍的语言风格与特点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在《茶馆》中,老舍运用了地道的北京话,使得人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地方特色。
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人物的塑造增添了真实感。
老舍的语言风格中,幽默与讽刺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在《茶馆》中,他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巧妙地运用幽默和讽刺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
《茶馆》语言特色
《茶馆》语言特色《茶馆》作为老舍先生剧作品的典范,其体现了老舍先生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
也因此,众多学者对《茶馆》语言风格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聚焦在形象化的语言,具有京味特色的通俗朴实的语言风格以及其幽默讽刺的手法。
本文在整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从不空泛、浅白与机趣中针砭时弊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不空泛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功力非凡。
尽管《茶馆》只有短短的三幕,但他却能用用高度凝练、准确传神的语言,刻画并传达出了独特的内容与丰富的思想感情。
李渔认为,戏剧语言可要符合人物的形象,什么样的人物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也就是要将语言与人物对应,否则就会让观众感觉不真实。
“均是常谈俗语,有当用于此者,有当用于彼者。
”[1]显然,老舍先生遵循了《闲情偶记》中的的“戒浮泛”理论,其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将各种人物形象勾勒出来。
语言的形象化是所有关于《茶馆》语言特色的研究都会提及的重点。
梁嘉欣认为在没有复杂的结构与跌宕的情节的情况下,老舍对人物语言运用的能力是《茶馆》的魅力所在。
[2]《茶馆》中出场角色的有几十个,老舍就有这样的能力,让他们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暴露自己的性格,达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3]”的效果。
《茶馆》中的老板王利发就是出现次数最多(出场229次),并且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人物。
邱梅认为他是个性最鲜明、形象最丰满的人物。
[4]《茶馆》一剧的三幕都以他为主角而串联的。
《茶馆》中的第一句台词“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是茶馆店主王利发不仅是说给唐铁嘴听的,也是说给茶馆内的客人们听的。
唐铁嘴在《茶馆》中是一个吸食鸦片、整日混饭的二流子,他经常来喝茶,却总是赊欠茶钱,王利发对唐铁嘴自然是十分厌恶的。
但对于这种人,王利发并没有直接破口大骂,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意,打发唐铁嘴离开茶馆时还称呼其为“唐先生”,甚至给唐铁嘴送了一壶茶。
王利发的这一举动一是防止唐铁嘴撒泼,让茶馆卷入是非之中。
二是能够引来其它食客的好感。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黔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校(站、点):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一、背景研究 (1)二、作者经历 (1)三、《茶馆》幽默语言艺术的形成 (1)1、老舍先生文学造诣 (1)2、人物性格化 (1)四、舍《茶馆》的语言艺术特点 (2)1、幽默诙谐,以笑写悲 (2)2、京味十足,语言特色 (3)五、“人到话到的性格化”的语言艺术 (3)六、总结 (5)注释 (5)参考文献 (5)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姓名:XXX摘要:时代,是造就英雄的基础。
而对于文学领域来说,时代因素的加入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的具有时代灵魂,显得更加具有活力。
而老舍先生的《茶馆》便是在这样的创作潮流之下产生的一部经典之作。
《茶馆》中以一个狭小的场景诉说了几十个鲜明人物在那个时代的悲欢离愁,以人物的小世界描述真实的大世界。
而对于人物语言艺术详细的研究,才是真正开启了深入《茶馆》的大门。
这也是本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老舍作品语言艺术性格化一、背景研究一部好的作品往往是具有时代的使命感的,并且这种时代使命感会深深融入于作品之中,展现于作品的微小细节之中。
这也是在研究一部作品时对于作品背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必然性。
《茶馆》这一作品的整个时代背景跨度较大,涵括三个较大的历史变迁。
而这三大历史变迁,也正是作品整个章节趋势的发展走向。
这三个重大历史时期分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时期、军阀混战后的民国初年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
这三个历史时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同的发展主流,而在此历史时代背景上塑造的《茶馆》,人物的描写以及语言艺术的描述,都深受各个时期当权文化的影响,这也是在研究《茶馆》语言艺术之前先进行北京研究的重要原因以及重要意义所在。
二、作者经历老舍先生是我国当代的文化巨星之一,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语言大师”。
茶馆语言艺术浅析
《茶馆》的语言艺术特色浅析桑摘要:《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茶馆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它语言方面的成就是分不开的。
茶馆的语言艺术可以归纳以下几点:浓郁的地方色彩;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悲喜融合的幽默风格;善用人物语言展现命运和时代变化的特点。
关键词:茶馆语言艺术个性化幽默正文: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 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茶馆就像是一枝傲霜的腊梅,历尽考验,越开越茂盛。
《茶馆》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它的语言特色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本文中来讨论以下对于《茶馆》语言艺术特色的看法。
一、浓郁的地方特色提到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京味十足”随即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他是第一个用正宗的北京话进行创作的作家,这使得他作品中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异常浓烈。
他使用的语言活泼有趣,雅俗共赏。
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渗透着北京文化。
《茶馆》中的人物语言都是纯正的北京口语,句子短、句法灵活而又生动传神,自然贴切地传递着北京的政治文化气息和北京市民的个性化特点。
如第二幕开头,茶馆老伙计李三的语言。
在清朝灭亡了十几年之后,李三还是不肯剪掉他的小辫子,他有自个儿的“说道儿”:“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几句话是纯粹的北京大白话,却把北京社会最底层一无文化、二无政治觉悟的小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同时也传递出世道比前清还糟糕政治气息。
再看第二幕中,常四爷与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在相隔十多年后在茶馆里又见面后的一段对话。
宋恩子、吴祥子:“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打起仗来呢?”这两个特务, 毫不掩饰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
这一句极普通的话,从他们口中说出, 是多么有力地揭示了特务们有奶便是娘的无耻而又丑恶的灵魂。
茶馆的语言艺术
茶馆的语言艺术【摘要】《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茶馆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它独特的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具体表现为:一、浓郁的民族色彩;二、极具个性的语言;三、悲喜剧揉合的幽默风格;四、善用人物语言展现命运和时代变化的特点。
【关键字】老舍茶馆语言艺术话剧《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从七十年代末到现在,北京人艺多次重排《茶馆》,而且它曾代表中国的话剧艺术到国外演出,被赞赏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茶馆》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它独特的语言艺术密切相关。
一、浓郁的民族色彩提到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京味十足”随即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他是第一个用正宗北京话进行创作的作家,这使得他作品中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异常浓烈。
老舍作品中的语言就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加工锤炼而成的,俗白、凝练而生动。
其所使用的词语、句式、语气以致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渗透着北京文化。
《茶馆》中的人物语言都是纯正的北京口语,句子短,句法灵活而又生动传神,自然贴切地传递着北京的政治文化气息和北京市民的个性化特点。
如第二幕的开头,茶馆老伙计李三的语言。
在清朝灭亡了十几年之后,李三还是不愿意剪掉他的小辫子,他有自个儿的说道:“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几句话是纯粹的北京大白话,却把北京社会最底层一无文化、二无政治觉悟的小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同时也传递出世道比前清还糟糕的政治气息。
再如暗探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打起仗来呢?”这些都是通俗易懂的北京话,老舍就是这样通过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同时又写出了“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校(站、点):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一、背景研究 (1)二、作者经历 (1)三、《茶馆》幽默语言艺术的形成 (1)1、老舍先生文学造诣 (1)2、人物性格化 (1)四、舍《茶馆》的语言艺术特点 (2)1、幽默诙谐,以笑写悲 (2)2、京味十足,语言特色 (3)五、“人到话到的性格化”的语言艺术 (3)六、总结 (5)注释 (5)参考文献 (5)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姓名:XXX摘要:时代,是造就英雄的基础。
而对于文学领域来说,时代因素的加入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的具有时代灵魂,显得更加具有活力。
而老舍先生的《茶馆》便是在这样的创作潮流之下产生的一部经典之作。
《茶馆》中以一个狭小的场景诉说了几十个鲜明人物在那个时代的悲欢离愁,以人物的小世界描述真实的大世界。
而对于人物语言艺术详细的研究,才是真正开启了深入《茶馆》的大门。
这也是本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老舍作品语言艺术性格化一、背景研究一部好的作品往往是具有时代的使命感的,并且这种时代使命感会深深融入于作品之中,展现于作品的微小细节之中。
这也是在研究一部作品时对于作品背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必然性。
《茶馆》这一作品的整个时代背景跨度较大,涵括三个较大的历史变迁。
而这三大历史变迁,也正是作品整个章节趋势的发展走向。
这三个重大历史时期分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时期、军阀混战后的民国初年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
这三个历史时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同的发展主流,而在此历史时代背景上塑造的《茶馆》,人物的描写以及语言艺术的描述,都深受各个时期当权文化的影响,这也是在研究《茶馆》语言艺术之前先进行北京研究的重要原因以及重要意义所在。
二、作者经历老舍先生是我国当代的文化巨星之一,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语言大师”。
他一生从事文学40多年,在文学创作上勤勤勉勉,为我国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老舍先生从小深受我国国学文化的熏陶,再加上其对于西方文学的学习以及研究,使得他的创作在语言艺术有了西方文化语言艺术的特征。
而对于老舍先生的作品来说,更多的艺术来源于生养他的一方水土--北京。
而北京这一浓郁古都的文化氛围以及北京特有的民俗民风,无一不是影响整部作品的主要因素。
而这一地理背景的影响,正是突出了当时最为代表的社会现状。
这也是老舍先生的经历对于《茶馆》创作以及研究的主要依据以及打开作品人物语言艺术研究的大门的钥匙。
三、《茶馆》幽默语言艺术的形成1、老舍先生文学造诣对于《茶馆》这一作品在语言艺术上所取得的独树一帜的幽默风格的成功,主要是归结于老舍先生本身文学语言功底的修养以及其文学语言幽默艺术炉火纯青的运用。
就连当代艺术大师曹禺也说:“老先生是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更是一位人民的幽默文学家”。
而也正是如此,《茶馆》幽默语言艺术的形成才有了本质的基础。
2、人物性格化《茶馆》的历史背景处在三个具有大动荡以及大变革的时代,时间跨度较大,而对于大跨度的时间背景之下,茶馆中小人物的描写的连续性就反映出了社会大环境的走向。
书中对于茶馆中人物的迥异性格的描写以及语言的提炼,使得语言艺术更加的贴近于当时人物的性格。
而在社会变革的交替之际,各色人物的描写,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调尖锐的嘲笑了那些苟同于世的人间丑态,人间百态,似乎均用着幽默语调讽刺的一览无余。
这也是其幽默风格形成中人物性格化的描写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特点1、幽默诙谐,以笑写悲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茶馆》的叙述动机,来自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恶。
”他立足于当时黑暗社会下人民生活的角度之上,体会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
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体现着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生。
而茶馆内情感的叙述则是对当时复杂的社会现状以及黑暗的政府统治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与尖锐的讽刺。
而这是有了暗黑的世界,才会有更为强烈的突破旧社会,创造新世界的热情。
整个文章叙述中不乏夹杂着严肃、激烈的情感,而这些严肃的情感往往附身于诙谐的人物个性之中,让人啼笑皆非却有深思不断。
“欢聚后更加凄凉”用在此处更是淋漓尽致,以笑写悲使得悲情更加浓烈,使得情感的体现更加的无奈,也更是的人们突破现状的情感更加激烈以及狂热。
而对于老舍先生的《茶馆》来说,这一描写特点有两个地方表现得最为经典:第一处是关于唐铁嘴的.在第二场中,当吸毒成性的唐铁嘴称“自己已经不吃大烟了”,人们读及至此,都会在设想他可能已经改邪归正,戒掉了恶习。
而文中王利发意识如此认为,都在期待着唐铁嘴下一步对于自身经历的描述。
然而,在此时,他腔调一改“我改抽‘白面儿’啦。
你看,哈德门的烟是又长又松,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
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个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儿福气还小吗”听及至此,人们不经大笑。
以来是对于其江湖骗子的油滑的嘲笑以及对于其无耻嘴脸以及满身奴性嘲讽,另一方面更是对于唐铁嘴毫无羞耻还自我炫耀的无耻嘴脸投以耻笑。
而对于这一人物语言的描写来看,笑过之后,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耐人寻味。
而这一“笑料”的描写,何尝不是对于那个时代人们悲哀的真实写照,是对于帝国主义对于中国人民的荼毒以及精神上奴役,这种笑是充满恨意的嘲笑,也是对人物悲剧的最终揭示。
而第二处则是宋恩子、吴祥子要向王利发索取贿赂时的一段对话。
宋要求:“每月一号,按阳历子算,你把那点……”说到这儿,他多少有些张不开口了,吴祥子马上替他找到了“合适”的表达方式:“那点意思!”宋恩子正中下怀:“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王利发抗不过他们,只好用小商人的算计法,叮问了一句:“那点意思得多少”狡诈油滑的吴祥子一点儿不示弱:“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这其中明显的展示出了特务利用职权的方便以及政权混乱的背景下敲诈商户的一段,而可笑的是,打秋风的宋、吴两人却用如此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邪恶意图,使得敲诈竟然一点都不显得突兀,反而有点“君子”之风的错觉,这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下特有的“风景”。
也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的滑稽可笑。
然而,这有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下人吃人的特殊场景。
而滑稽之下更是一个时代整个的悲哀。
除了以上两处最为经典的语言描述之外,还有很多对于小人物啼笑皆非故事的描写。
例如能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名师傅,因为“这年头就是监狱里人多”而落得卖掉家什,去大牢里蒸窝窝头和逃兵老林和老陈,想二人合伙娶一个媳妇,搞个“小三口”,不但没有实现,还被特务抢走了现大洋……这些等等,无一不是令人觉得十分可笑,然而笑过之后,更是无限的感伤以及悲思。
这样病态的社会竟然如此存在,病态社会下的人们也显得尤为可笑。
但是这样的生活确实当时活下来到的唯一出路。
这样的以笑写悲,使得悲情更加的无限放大,让人们觉得这种笑是那样的碍眼,那样的悲痛人心。
以上便也是老舍先生运用以笑写悲的语言艺术所表达的炙热情感,诙谐的语调反而使得情感更加激烈,内心更加得愤怒。
这也是他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
2、京味十足,语言特色老舍先生的《茶馆》在老北京的背景之下,具有浓厚的京腔韵味以及热闹街市的民间风俗。
而对于老舍先生这个从小深受北京城文化影响的本土人来说,作品中必然会带有本土语言气息以及本土的语言特色。
在《茶馆》之中,这种京味诗作的语言特色更是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例如在第一幕康六与刘嘛子的一段对话,“……刘麻子,卖到窑子去,你也许多哪一两个八钱的,可是我不肯!康六:那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第三幕中小唐铁嘴和刘麻子的对白,“刘麻子,我要组织一个,‘托拉斯’。
这是个美国字,因为许你不懂,翻成北京话就是‘包圆儿’。
小唐铁嘴:我懂!就是说,所有姑娘全由你包办。
”对于这些对话之中所涉及到的“窑子”以及“包圆儿”等这些具有浓厚京味的词汇,恐怕也只有本地人材料了解其深刻的含义。
而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是展现出了作品在语言方面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更是通过京味十足的语言描写来更加精准的突出当时三教九流的复杂人物以及当时人物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罪恶社会。
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除此之外,还有事例如王利发说“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而对于这里所说的“我是孙子”就是北京特有的地方语言特色,虽然表面看起来貌似是骂人,却又无形中显现出一丝的亲切来,这也老舍先生对于语言的提炼以及熟练地运用,使得整个文章更加的贴近生活。
又比如王利发劝刘麻子赶快离开:“真给两个脆的吗”叫给秦二爷沏茶:“李三,沏一碗高的来!”再比如在第一幕中,常四爷和二德子等人吵架的场景中,“你要怎么着”“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又如,第二幕中,松二爷提着鸟笼到王利发的茶馆里,王利发问:“二爷,(指鸟笼)还是黄鸟吧哨的怎样”松二爷答道:“嗻!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有了点精神)你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这些之中,都透露着京味十足的语言特色,特别是“儿化音”的运用更是独具京味特色。
而这些特色语言的运用,一方面使得文章更加的具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也更加的突出了那些没落贵族,社会混混等一些人们的丑恶嘴脸。
反映现实与无形语言特色之中。
而以上种种,便是老舍先生《茶馆》之中对于京味特色语言熟练提炼并运用的成果,也使得整个文章显得更加的能够反映当时现实的生活状况。
这也就是老舍先生运用特色语言的用意所在。
五、“人到话到的性格化”的语言艺术老舍先生是我国近代文坛的到家,它对于语言的运用以词语的提炼是非常熟练的。
并且语言特色在他的作品中都是独具一格的。
《茶馆》这一作品的人物描写以及语言特色的运用,便是整部作品的灵魂以及生命力所在。
《茶馆》整篇作品的主要人物是三个具有特色性格的人物。
他们分别是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没落旗人常四爷以及企图实业救国的秦二爷。
这三个人物的性格各不相同,而老舍先生对于他们的描写也都各具特色,而通过对于语言的分析,很容易了解到这个人物的主流性格。
这也是“人到话到的性格化”语言艺术的重要体现。
例如茶馆掌柜的王利发的人物个性来说,文章中是这样描述的:“王利发,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去卖热茶去,您慢走(看刑警走去,跺脚)。
这一段是掌柜王利发与房东对话的一段,房东有意涨租,王利发虽心有不满,却又不敢直接反抗,而是用这种看似谄媚的话语来争取回转的机会。
此话既给足了房东面子,又为自己争取了机会,可见王掌柜作为茶馆一把手所具有的圆滑的处事风格以及敢怒又不敢言的隐忍性格。
而接下来对于他的语言描述,就更加深刻了他的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