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国乐飘香——江南丝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丝竹》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分类以及江南丝竹乐队的乐器特点、乐队编制。对乐器的音

色及乐器组合有一定的辨识能力。

2、通过聆听《中花六板》感受、体验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特征。通过听、唱等体验学习《老

六板》的旋律。通过《中花六板》和《老六板》的对比,了解学习支声复调及“加花”

变奏等器乐创作手法。通过学生对旋律的创作体验,增强参与意识及对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并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提高和加深对江南丝竹创作手法的认知。

3、全面了解和总结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特色,并分析其风格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

评价作品的能力,提升其音乐鉴赏的素养,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江南丝竹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及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创作手法的学习、创编体验,丝竹乐社会功能的探究和丝竹乐的发展及影响【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扬琴、黑板、微视频

【教学过程】

欢迎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国乐飘香——江南丝竹》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器乐部分,丝竹乐器虽然学生稍有了解,在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是作为江南丝竹这种南方的地方乐种,对于齐鲁大地的学生是几乎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本课从他们稍有了解的乐器入手,感受江南的音乐风格,循序渐进的引领学生走进江南丝竹音乐的了解学习,在过程中再加入学生的音乐互动及参与体验等,让学生逐渐引发对这种音乐或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本课中重点感受和体验的《中花六板》和《老六板》,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整节课始终围绕着《老六板》的旋律进行,所以对《老六板》的听、唱体验尤为重要,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比较高,能够按照预期的效果完成此环节的学习。

由于《中花六板》这个作品使用的支声复调和加花变奏的创作手法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在此环节的学习中,教师多采用对比、引导等手法,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解释和亲身的合作体验中不断理解其含义。此环节学习的效果跟学生既有的音乐素质有关,绝大部分的同学在课

堂能够理解消化。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更好的理解,对于支声复调和加花变奏的学习专门制作微视频,帮助学生课下学习。

《国乐飘香——江南丝竹》学习效果分析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听课效果、知识学习、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创编活动等的几个主要环节方面来分析,课堂效果整体比较满意。

1、每个教学班基本都能达到积极认真听课、回答问题,配合教师做互动体验,并且积极主动,编创体验环节学生热情高涨,基本能达到课堂预期效果。

2、对于本课中两个教学难点支声复调学习和加花变奏感受体验的,虽有一定的专业难度,但是通过由浅入深引导分析、参与体验,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能够理解并能顺利的完成加花变奏的母子配合及后面的音乐创编。加之配合课下微视频的巩固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在互动环节和创编活动中,因为学生音乐素养和原有音乐理论知识的差别,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达到更为理想和满意的效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学生饱满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值得鼓励!

《国乐飘香——江南丝竹》教材分析

江南丝竹是“丝竹乐”的一个乐种。指流传在上海、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代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江南丝竹所用乐器以民族管弦乐为主,辅之以轻型打击乐器,乐队编制灵活多变,可大可小。乐曲风格大多明快、流畅、秀雅、柔和。曲目大多来自民间乐曲或古典乐曲,有些则有其他器乐曲衍化而来。

《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这首乐曲是由民间器乐曲《老六板》放慢加花发展而来。它作为民间器乐合奏曲,采用了支声复调的创作方法。从音乐特征上看,《中花六板》的旋律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颇具江南色彩。从音乐情绪和使用功能上看,它抒发了人们追求幸福、乐观向上的情怀。

《国乐飘香——江南丝竹》教学评测

通过对高一年级部分教学班的课堂教学实践,对本课几个教学环节做出如下评测:

《国乐飘香——江南丝竹》教学反思《江南丝竹》一课从准备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备课、磨课到录课。在短短的一周多时间完成。准备仓促,呈现出来的录课也没有达到自己非常理想的要求。而且有些环节和语言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改。现就此课谈谈自己在实际授课中的体会。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

(一)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二)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指导形成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三)掌握有关江南丝竹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思路

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紧紧围绕的大纲标准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中国传统器乐分类进行了解学习,并辨识丝竹乐器音色的感受和体验为主要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进入《江南丝竹》新课的学习。

1、新课首先通过聆听《中花六板》听辨使用乐器,进而了解江南丝竹乐队的编制及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功能。感受乐器间的配合了解学习支声复调。从速度和旋律线条的感受体验中认识到江南丝竹这种音乐特点。实则突出一个“和”字,让学生从基础的学习和感受中更深层次的领略作品中蕴含着的体验江南人民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和谐、谦让的人文内涵。

2、从《中花六板》婉转的旋律中一直贯穿的主线引出《老六板》,进行《老六板》的听、唱体验。目的是熟悉旋律为下一步与《中花六板》的对比及两者关系的合作体验等打下基础。

3、明确《中花六板》和《老六板》的母子关系,骨干音不变,放慢加花。进而进行听《中花六板》,唱《老六板》的配合体验。由此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放慢加花这种创作手法,也明确这是江南丝竹中常见的现象。

4、了解《祖国歌》和《金蛇狂舞》都是采用《老六板》的旋律素材进行改变创作,说明江南丝竹作品的广泛应用。

5、歌曲创作的体验环节。此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和参与积极性的考察和检测。在既定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并进行创作展示。此环节实际授课时每个班学生程度和情况不同,教师则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展示环节。

6、江南丝竹教学风格的总结及风格成因的讨论交流。本课之前每一个环节的听、唱、体验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特点的,最后有一个总结让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

7、小结及课下延伸学习。提供素材,让学生课下继续交流,更多的了解中国传统民乐的知识。并且配合课上难点环节的“微视频”进行巩固学习。

二、本课中自认为有几个设计亮点:

1、充分发挥教师的音乐技能。通过自身扬琴的现场弹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江南丝竹乐的速度及旋律特点,并且通过歌曲范唱、学唱等环节引领学生加强对《老六板》旋律的熟悉及与《中花六板》的对比体验,另外在创编环节也利用扬琴的现场弹奏示范展示创编手法及帮助学生呈现创编作品,恰到好处的使用乐器展示,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2、对课标的要求有清晰的认识,使教学目标能够依照三个维度设计的要求,直接指向教学的各个环节。整节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在江南丝竹音乐的学习和感受体验中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并不断地引领学生提升音乐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