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成本核算与作业成本法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与联系[摘要] 随着生产的高度自动化,传统成本计算逐渐显示其弊端,本文通过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的计算的比较,说明作业成本法能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计算比较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大提高,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出现了作业成本法,又称ABC 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1.企业环境的变化。

个性化服务要求企业放弃大批量生产,改为采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柔性生产系统(FMS),以保证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许多人工己被机器取代,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而且制造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

无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看,还是从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看,都要求成本核算把工作重点放在制造费用上。

2.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

传统的成本核算,以直接人工为主,产品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其余的都归入制造费用,然后,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

在传统成本计算中,通常暗含一个假定:产量成倍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

这种缺陷在直接人工成本占主要地位或制造费用所占比例不高的情况下不会很突出,但在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很高的情况下,传统成本核算的弊端就会日益突出。

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以及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等,将会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必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引起经营决策失误、产品成本失控。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及评价探讨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及评价探讨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及评价探讨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适应准时制(简称JIT)和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 C)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标签: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成本会计1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1.1管理的范围和重点比较传统成本核算模式的管理范围局限于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即产品生产成本,不核算作业成本、顾客成本、开发设计成本等。

管理重点是变动成本部分:变动成本可以被精确地转入应当承担此成本的产品或服务,而固定成本一般属于间接费用,通过主观选定的某个分配率向产品或服务分摊。

有时间接成本要经过两次分摊才能到达最终承担的产品或服务上。

由于分配的依据一般都是与产量高度相关的因素,造成资源耗费的实际值与成本信息所反映的值有一定偏差。

作业成本法模式管理范围包括成本发生的全周期,包括了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顾客成本等。

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为核心和起点,把重点放在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所耗费的资源上。

它是适应“弹性制造系统”的高科技生产环境产生的,从时间上看,它管理的立足点在于源流重心——开发设计阶段。

通过作业分析,溯本求源,根据技术和经济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改变作业方式:重新配置有限资源,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其重点是通过对作业的分析、控制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并为企业提供用于决策、计划等的成本信息,继而,通过作业管理把作业成本管理的控制成本、反映成本的工作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1.2成本核算方法比较传统成本核算模式只核算生产成本,以基本生产和产成品的账户为中心,将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要素加以确认,计量、分配、记录和结转,从而确定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的存货成本。

在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上,分两个步骤:(1)按单一的业务量标准将间接费用归集到成本中心I(2)按直接人工或机器工作小时、产出量比例将已归集到成本中心的间接费用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上。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1.成本计算对象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而且往往是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和后果,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多层次性,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对象。

作业既是成本形成的载体,又是成本计算的对象,当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会有一定量的资源被消耗,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项作业,照此逐步结转下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顾客。

资源、作业、最终产品之间是通过成本动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作业成本法可以对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提供的信息量更加丰富。

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成本概念得到了延伸。

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

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全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

2。

成本层次分析传统成本法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按照这一思想,企业的全部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费用应根据其发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人产品成本。

按照这一成本动因将成本划分为:①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其短期内仍以产品数量为基础,与传统成本法基本相同;②长期变动成本,以作业为基础,作业量是其成本动因。

某种产品分配的长期变动成本数额在传统成本法下多为固定成本;③固定成本,在给定的时期内不随任何作业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是变动的。

3。

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和内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主要是指其制造成本,只包括制造产品过程中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并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成本项目,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而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表现为价值在企业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因此,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制造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是两种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们在成本核算的目的、计算对象、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总成本分配的方法,它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成本中心或部门,然后再以某种方式将这些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上。

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单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它将成本按照作业单元或作业过程进行分配,用于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传统成本法在成本分配时通常采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配比例,以决定各个成本中心或部门的成本分配。

而作业成本法则更加注重作业过程中的成本分配,根据作业的性质和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分配到作业中。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对象通常是整个企业或成本中心,以全面了解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情况。

作业成本法则更关注作业过程的成本和效益,帮助企业掌握每个作业的成本和效率,以便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成本分配相对稳定的企业,可以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用于决策和控制。

而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作业较复杂、产品差异较大的企业,可以提供每个作业的成本信息,用于评估成本效益和制定价格。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都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但它们的计算思路和应用场景不同。

传统成本法又称总成本法,是以全过程为核算对象的方法,即将每个成本要素在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按比例分摊给每一批次的产品,从而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较为简单的公司,如小型制造企业、流水线生产企业等。

传统成本法通常采用三大核算方法:作业订单法、过程成本法和批量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细小的独立作业,按照各作业的成本要素进行核算,再根据作业数将成本分摊给所承担的作业,并将最终成本累加至制成品或销售产品的总成本。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涉及多项加工或处理工序,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的复杂生产工艺,如印刷业、包装业、建筑业等。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对象不同:传统成本法以产品为核算对象,而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传统成本法将生产过程视为一个整体,把整个过程的成本分配到每个产品上;而作业成本法则是按照作业来分配成本,将生产过程拆分成一系列互相独立的小作业进行成本核算。

2.分配依据不同: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分摊依据通常是每个产品的耗用量和生产工序,包括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

作业成本法则是根据每个作业的实际支出和工作量来计算成本。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要素按照作业的物理量、重量、材料用量等分布方式进行分配,而传统成本法则是用卷帘要素进行精细的分摊计算。

总之,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核算方法不同,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和生产工艺。

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应根据自身的产品和生产工艺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核算方法,以便更好地监控和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二者各自有其适用的领域和优缺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一、适用范围传统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运用于成本大且具有重复性的业务中,如工业制造、石油化工、纺织印染等领域,因为在这些领域,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线条比较固定,而且生产过程的流水线较长,需要针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和掌控,而传统成本法正是基于这些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采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等基本成本,通过计算间接成本的费用分配来计算整个产品的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批量大且每个单元成本相对较低的生产场景,比如定做制作类产品、装配类产品等,但是其数据来源相对要求较高,需要对过程进行比较精细的划分,并计算出作业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才能计算出单个作业的成本。

二、成本核算方法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以文本为中心,即将文本上的各项指令和费用分配计入成本表中,通过总成本不断累加来计算产品的总成本。

其核算方法比较简单,直白易懂,能够明确地反映各部门和各资源投入的成本,但其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因为传统成本法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很细致,往往会把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计入最终产品的成本,并且忽略了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对于生产过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比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往往会显得不够完善。

与此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以作业为中心的,即首先将一批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个独立的作业上,再根据每个作业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通过对每个作业的分解和计算,使成本计算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实际生产的情况。

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比较详细,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避免因为一些无关成本的存在而导致的成本计算失真,但是也会带来一些方面的麻烦,比如在作业定义上有时会因为工艺的不同而出现不一样的定义,这样会导致分摊的总成本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作业成本法需要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门及工作流程的划分,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领域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正确选择和灵活应用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传统成本法。

传统成本法是指在会计工作中,采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依据主要是上期成本,经过加权平均等方法计算本期成本。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成本核算简单,易于掌握,适用范围广泛。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计算期初存货成本,然后是计算本期生产成本,最后是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过程相对简单,需要掌握和处理的数据量较小,因此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短的企业。

其次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或者作业单元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作业单元成本,通过对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进行详细核算,从而得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成本信息。

接下来我们来比较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首先是核算依据的不同。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上期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作业单元成本。

传统成本法更注重对整体成本的计算,而作业成本法更注重对细分成本的计算。

最后是适用范围的不同。

传统成本法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短的企业。

作业成本法适用范围较窄,适用于大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核算依据、核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上都存在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并灵活运用,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成本信息。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1. 引言1.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它们在企业成本管理和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基于部门或产品的成本分配方法,通过将公司的总成本按照固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或产品上,从而确定每个部门或产品的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一种基于作业或任务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将成本与具体的作业或任务相关联,更为精细地分析和追踪成本。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在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更偏向于将成本分配到各个部门或产品上,强调整体的成本分配和控制;而作业成本法则更注重对每个具体作业或任务的成本进行跟踪和分析,有利于实现更精确的成本核算和管理。

在选择传统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进行权衡。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成本结构相对简单的企业,能够提供整体性的成本信息;而作业成本法则更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各项作业或任务成本的企业,能够提供更具体的成本数据。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缺点,企业在选择时应考虑其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实现更有效的成本管理和决策。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主要是将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到产品上,以便计算产品的成本完成度。

传统成本法的核心概念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明确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制造费用等。

直接成本是与产品的生产和制造直接相关的成本,可以直接追溯到具体的产品上,其计算方法相对简单明了。

间接成本则是无法直接与某个产品相关联的成本,需要通过分配方法将其合理分摊到各个产品上。

间接成本主要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等,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标准来进行成本核算和分配。

传统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体现了成本分配的逻辑和规则,通过细化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类,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摘要】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们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成本法主要以产品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所有生产成本分摊到产品上,以便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分配给作业,并根据实际作业量来确定成本。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泛;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更精准地确定成本,适合于多样化生产。

两种方法在成本核算原理、分配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如成本分配对象、成本分配基础等。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差异、特点、成本核算1. 引言1.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将总成本按照某种分配基础分摊到各个产品或部门上,来确定单位产品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更加详细和精细,将成本按照不同的作业或任务进行跟踪和核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成本情况。

传统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更注重整体性和概括性,较为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成本固定、结构简单的企业。

而作业成本法则更能满足那些生产过程复杂、需要详细核算成本的企业需求,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成本信息来辅助管理决策。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概述可以看出,它们在成本核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的管理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进行管理,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经营和决策。

接下来,本文将具体分析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适用情况。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传统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计算成本的方法,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传统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归为产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将间接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上。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与联系随着生产的高度自动化,传统成本计算逐渐显示其弊端,本文通过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的计算的比较,说明作业成本法能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

标签: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计算比较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大提高,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出现了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1.企业环境的变化。

个性化服务要求企业放弃大批量生产,改为采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柔性生产系统(FMS),以保证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许多人工己被机器取代,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而且制造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

无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看,还是从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看,都要求成本核算把工作重点放在制造费用上。

2.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

传统的成本核算,以直接人工为主,产品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其余的都归入制造费用,然后,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

在传统成本计算中,通常暗含一个假定:产量成倍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

这种缺陷在直接人工成本占主要地位或制造费用所占比例不高的情况下不会很突出,但在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很高的情况下,传统成本核算的弊端就会日益突出。

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以及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等,将会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必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引起经营决策失误、产品成本失控。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1. 引言1.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是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常用的两种计算方法,它们在计算成本和控制成本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通过将总成本按照某种方式进行分配,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一种较为现代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更加注重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通过对每个作业单元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分配,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在适用范围和精确度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比较适合规模较小、产品差异性不大的企业,因为其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不需要针对每个作业单元进行精确计算。

而作业成本法更适合规模较大、产品差异性较大的企业,因为其可以更精确地计算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缺点,企业在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进行权衡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来灵活运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管理和控制成本的效果。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常用于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成本法注重总体成本核算。

传统成本法将企业的各项成本总和计算出来,通过对整体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的总体成本情况,为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传统成本法采用历史成本核算原则。

这意味着传统成本法主要依据历史发生的成本数据进行核算,不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价格变动和成本波动,这样做有助于保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传统成本法强调标准化成本核算。

传统成本法通常会为不同的成本项目设定标准成本或预算,通过对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从而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成本的潜在浪费和改进空间。

传统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方面较为简单直接,适用范围较广,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传统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忽视了成本的变动性、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它按照制造产品消耗的资源和时间来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追踪每个独立作业的成本来计算产品成本。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法的优点在于易于使用,其计算速度较快,尤其适用于生产量大,而生产线上工作时间和所需资源状况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该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整个生产线的总成本,还可以进行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性支出之间的区分,计算不同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和决策。

传统成本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服务业和其他类型的组织。

但是传统成本法也存在缺点。

该方法可能忽略了一些关键的成本因素,如装置寿命、产品的维修和保养成本等。

传统成本法通常难以适应生产批量小、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或者需要进行追踪多个作业或产品的情况,并且会产生过多的平均成本,不能很好地反映每个产品的个别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一种更为精准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针对每个生产过程或作业进行成本核算,更能够准确地追踪每个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可以避免通常以平均成本为基础作出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因为它能够提供关于不同产品实际成本的数据。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能够更精确地计算人员和机器的利用率。

对于小批量或单品生产,或者生产流程复杂的组织,作业成本法更加适用。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

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每个作业的成本都能够准确计算。

此外,该方法可能会忽略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中的一些成本,如前期开发和研究成本、产品质量损失等。

综上所述,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缺点。

传统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量大、产品重复性高的组织,而作业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批量小、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的组织。

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需要针对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随着工业化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企业将生产成本管理视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具体的成本管理方法有许多种,例如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

这两种方法在应用中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本文将从精度、适用范围、复杂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1. 精度作业成本法是将生产实际发生的成本通过分摊到不同生产作业上来计算的。

这种方法对于大批量、分散型制造业比较适用,由于比较深入的细化,所以更为准确。

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存在着大量的材料和人力资源,因此计算精度需要专业的系统来保证。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更为简单和直观,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分配到成本中心或者按照产量比例计算成本的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生产工艺比较单一的企业,计算精度只需考虑具体的情况而不必过于繁琐。

综上,作业成本法在计算成本时更为细致,更加精确,但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计算精度比较直观,但不够精细。

2. 适用范围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限制较大,基本上只能用于那些不同产品较多且不同程度较大时才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那些多样化的企业,就需要更加详细的成本分类来进行费用的协调。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相对广泛,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产品种类不多,生产过程单一的企业,更加适用于这种企业。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那些大型多元化的企业,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生产过程单一,产品种类简单的企业。

3. 复杂度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来说,比较复杂。

首先是在成本分类和分配方面的复杂度,其次是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压力。

这里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协调才能确保数据准确。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只需要较好的识别主成本,很多信息就可以普通化,但由于生产过程复杂,可能会忽视了一些细节。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上以及成本分类这些方面工作更繁琐,复杂度更高。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实验环节 其他环节
作业中心 标准化 研发设计 基础研究 原料检验 数控加工 磨床加工 热表处理 去毛刺 精研作业 装配作业 检验作业 理化实验 环境实验 性能实验 物资供应 行政作业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作业动因 工时 工作量 工时 检验批次数量 机器工时 机器工时 处理批次数量 人工工时 机器工时 装配工时 检验批次数量 理化批次数量 实验时长 实验批次数量 采购批次数量 人数 销售业绩额 人数
二、传统成本法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
的费用,一般分为三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再根据直接费用直接 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的原则,对所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到相应 的成本对象中去。传统成本核算法主要分为三类: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
体会
通过实训,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学 习过程中,小组同学们也发现了自己学习上 的不足,但是在完成实训的过程 中小组同学们都认真学习,翻阅书本,和同 学们互相交流,积极学习,巩固了小组成员 在两种成本法之间的学习和了解
PROJECTS SHOW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2 02 3
PROJECT SUMMARY

PA R T 0 4
总结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不同点 1. 成本计算的对象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企业被认为是成本的计算对象。进行产品的成本核 算,产品的成本并不是唯一的要素,同时也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原因,其 形成的全过程。因此,这也就引发了成本计算对象的多维度,使它分为: 最终产品、资源、运营、工作中心。 2. 成本计算的目的不同 传统成本方法计算成本本身以及对成本的目的进行计算。而作业成本法 计算是由生产过程中操作引起的,并且应该确定该操作是否跟产品的生产 活动有关。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都是企业核算成本的方法,但是两种方法的核算方式存在一
定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是以生产过程为主要核算对象,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以每个作业为主
要核算对象。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异如下:
1.核算对象
传统成本法以生产过程为核算对象,即将所有生产成本按不同部门、不同工序的生产
计划进行分配;而作业成本法以每个作业为核算对象,即将所有生产成本按不同作业的生
产计划进行分配。

2.成本计算
传统成本法是将所有成本分配到制成品中,以计算每个单位的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分
摊到每个单位的销售价格中;而作业成本法则是将作业成本直接分配到制成品中,以计算
每个制成品的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分摊到每个单位的销售价格中。

传统成本法是按照生产成本的实际发生额来进行成本核算的,即按照生产过程中所有
的工序、部门和物料进行核算,相对较为复杂;而作业成本法是按照每个作业实际的成本
来进行成本核算的,相对单一和简单。

4.核算结果
传统成本法得出的计算结果比较精确,但由于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多个工序和多种物
料的分配,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而作业成本法计算结果相对单一,但是计算过程较为简单,可以更快速地得出计算结果。

总的来说,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虽然都是用于核算成本的方法,但是两者的核算
对象、成本计算、成本核算和计算结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分析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分析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分析比较张焱赵小娟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成本库;成本核算一、关于传统成本法的相关概念(一)传统成本法的概念(二)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将其基本原理理解为:计算基于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并且把其分为三个类别,直接材料、人工以及制造成本,然后直接根据直接成本计算,间接成本分配的原理,以及所发生的制造费用是根据一定的分配原则分配给相应成本对象。

(三)传统成本法的由来成本管理理论的基础是成本核算,它出现在十五世纪中期,但却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才日趋成熟。

它的产生来自于人们对销售利润和损失的渴求。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技术不成熟,导致市场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卖方处于有利地位。

因此,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产品,没有太多选择。

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难题,成本核算只是一个附加功能。

当时,生产者只在产品售出后使用库存方法,并推出销售成本以计算销售损益。

由于产品销售后的成本必须计算,反向轧制方法的缺点在于通常无法满足产品定价的需要,也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公司的有关损益情况。

(四)传统成本法的缺点1.影响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在传统成本法下,高品质、低复杂度的产品成本总是比其实际成本高,其毛利率往往被低估;低质量、高复杂性的产品的成本总是比其实际成本较低,其毛利率往往被高估。

因此,错误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能导致产品毛利率信息失真,从而导致公司做出不适当的业务决策。

2.对产品的控制力不足传统成本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综合信息的提供方面,将导致在使用时出现一些问题,不利于我们发现成本改善的方法,残缺的成本信息为成本控制提供了错误的方向,从而导致成本改进和成本控制无效。

3.信息相关性较弱传统成本法不能核算无关的成本信息,并致使我们做出错误决定,出现一些与成本无关的产品成本,这会使相关性减弱。

二、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它能为我们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可以让管理者做出更加明确的决策,它起源于西方国家,这种核算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传统成本法指企业制造费用分摊的方法,所谓制造费用指支持产品或服务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费用。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一般分为三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再根据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人的原则,对所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中去。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实际成本法)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等资料。

(1)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

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a 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

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

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

b 混淆不同产品成本。

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

(2)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

审查注意下列问题:a 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b 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c 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

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

⒉直接人工成本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

②选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

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

⒊制造费用成本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

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

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

传统成本的局限1.产品成本是真。

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人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不断下降。

同时,制造费用剧增并呈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简单的人工小时、机器小时已经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负功能行为。

传统成本会计中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成本与预算成本相比较。

但在新的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负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未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纳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造成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在ABC下,作业成本可分为四个层次的产品单位成本。

即①与生产单位产品有关的直接耗费,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

该层次的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

②生产批次成本。

即与生产批别和包装批别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生产某批次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成本、清洁成本、质量成本等。

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生产批次的多少。

③产品维持成本。

即与产品种类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获得某种产品的生产许可、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成本。

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产品的范围及复杂程度。

④ 工厂级成本。

即与维持作业生产能力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折旧、安全检查成本、保险等。

该层次的 作业成本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结构。

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企业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求、实现投资者报酬价值最大化而运行的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作业集合体,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而资源消耗的同时又是价值的积累过程,最终商品 或劳务既是全部作业的集合,也是全部价值的集合。

作业链同时又表现为价值链。

ABC 涉及两阶段的制造费用分配过程;第一阶段,把有关生产或服务的制造费用 归集互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第二阶段,通过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去,最终得到产出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流程。

①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成本。

将能够直观地确定为某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资源成本划为直接成本,直接计人该特定产品或服务成本,其余部分则列为作业成本。

②确认和计量耗用资源的作业。

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如订单处理、产品设计、员工培训、材料处理、机器调试、质量检查、包装、销售、一般管理等。

③ 计量作业成本。

根据资源耗用方式的不同将间接资源成本分配给相关作业,计算出各项作业的成本,即作业成本。

④选择成本动因,即选择驱动成本发生的因素。

一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往往不只一个,应选择与实耗资源相关程度罗高且易于量化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作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有如: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机器准备次数、产品批数、收料次数、物料搬运量、订单份数、检验次数、流程改变次数等。

⑤汇集成本库。

即将相同成本动因的有关作业成本合并汇入“同质成本库”,如动力与维护费用可归入一个成本库。

⑥作业成本分配。

其计算公式为:分摊成本:某作业成本分配率*被某产品耗用成本动因数量。

⑦计算产品成本。

将分配某产品的各作业成本(库)分摊成本和直接成本值接人工及直接材料)合并汇总,计算该产品的总成本,再将总成本与产品数量相比,计算该产品的单位成本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1.间接费用界限的差异。

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指制造成本,就经济内容来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

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应计人生产成本。

它强调的是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直接、间接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无效的支出。

2.成本核算对象不同。

传统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作业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作业。

(2)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所有成本都分配到产品中去3.信息准确性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辅助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以一种平均线性方式的分配到各产品,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是一种“不准确”的信息。

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视为一种相对准确的信息。

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

在分配间接费用时,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如果把产品的成本视为靶心,作业成本法虽然不能每次都击中这靶心,但是却能始终如一地击中靶的外环和中环。

4.成本核算范围不同。

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成本的核算范围是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核算范围有所拓宽,建立了三维成本模式:第一维是产品成本;第二维是作业成本;第三维是动因成本。

作业成本产出的这三维成本信息,不仅消除了传统成本核算制度扭曲的成本信息缺陷,而且信息本身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改变作业和经营过程5.传统成本法主要采用单一的人工工时等财务变量为分配基准,而忽略了一套良好的非财务变量,因而丧失了一些改善公司管理的有利机会。

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是多元的,不但强调如人工工时、机械工时、生产批量、产品的零部件数量等财务变量,也强调如工艺变更指令、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等非财务变量。

采用多元分配基准,提高了产品与其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使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

6.适用条件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一、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且其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实上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