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管理的过程与策略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二)印象管理的策略
1. 保持形象的一致性
(1)“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 (2)“门面”效应(如果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接受的要求,接着向他 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 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这种现象被称为“面子”效应)
2.讨好(是一种使别人喜欢自己的策略)
进行判断,易产生偏差.
2.获得性启发 人们根据某些信息容易在心里想起来的程度来进行判断的方法. 第一,某些事件的信息很生动、显著,人们印象深刻,很容易提取
;否则,反之. 第二,某些事情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具体的事例,而某些事物不 容
易使人产生联想,便认为前者发生的频率更高.
3.调整性启发 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锚定点(参照系或自我)开始,然后
1.个体比较容易控制的表现(语言、仪表等); 2.个体不太留意或未加以控制的流露(某些身体姿态、眼神等 ). 当这两个部分表现不一致或相矛盾时,人们往往以后者为标准去 作判断.
五、对行为与事件的推断:归因
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相断的过程 . (一)何时归因
1.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 人们通常都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预测力,这样人们才会 感到安全 .
2.知觉他人的内涵 (1)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2)对他人人格的判断
(二)自我知觉
1.对自我知觉的理解
自我知觉是个体与他人互动及其角色扮演中形成的。(米德于1934 )
“镜像自我”(库利,1956):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个 体想象他人对自己形象的评价,两者结合便产生自我感受或自我知觉。
2.自我知觉的信息来源
他人反馈、反射性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印象管理是指通过行为,言论和打扮来影响他人认知和观点的策略,从而有效
完成沟通及达到自身期望的过程。

随着社会现代化越来越发达,印象管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第一,关注自身形象管理,也就是说要求自身的形象和外表,保持一致的标准,把握住有利于自身的形象:选择合适的服饰,注重体格保养,经常参加健身活动,同时调整自己的举止,保持良好的礼仪。

第二,尊重他人,通过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想法,通过密切沟通来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的客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第三,做好情绪控制,拥有良好的社交情商,学会正式正面的把握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无论任何机会都可以胸有成竹的面对复杂的情况。

第四,学习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学习成果,丰多认知,获得
自信,进而运用印象管理来满足工作和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几种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希望通过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
大家维持良好的印象,达到有效的沟通,达到自我价值。

印 象 管 理

印 象 管 理
是自发的印象管理习惯。比如说见到朋友要打 招呼并且微笑,上司讲话时表示自己正在仔细 聆听等,总之印象管理行为是常常发生的。什 么样的印象管理是成功的呢?简单地说,印象 管理应该适宜环境的要求。比如到农村去调查 农民生活,如果调查者西装革履,谈吐高深莫 测,那么即使调查者对自己的形象非常注意, 并且花了一番心血,他也难给别人留下较好的 印象,调查可能也收不到好的效果。
(二)印象管理的分类
1.获得性印象管理
所谓获得性印象管理,就是试图使别人更 积极地看待自己,努力树立和完善在他人心目 中的完美形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好评 和赞许。通常情况,人们会选择以下的手段来 进行获得性印象管理:意见遵从 、热情相助、 抬举他人、自我抬高、自我宣传和以身作则。
(1)意见遵从。即附和他人意见。为了避 免“应声虫”的骂名,他们在表现意见遵从时 一般不会一味地表示赞同,而常常是在一些无 关紧要的事情上表示不同意见,而在重大问题 上则意见一致,或在开始时发表不同意见,而 后逐渐趋同,制造出一种虽然被说服但自己却 很有主见的假象。
其次,过分的重视印象管理也很可能无法 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因为你把自己包装得过 于严密,别人根本无法了解你究竟是什么样的 人,因此也无法信任你。
最后要特别提到的是,如出于不良的动机, 为了庸俗的目的,印象管理就会恶化社会风气, 但这应该不是印象管理本身的问题,而是动机、 目的的问题。
印象管理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小
2.保护性印象管理 所谓保护性印象管理,是人们尽可能地弱
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免 于形象受损的一种努力,其目的是在于避免惩 罚和责备。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以下手段进 行保护性印象管理。
(1)借口。即承认行为本身有错,却否认 自己应该对行为负责,于是把过错归于偶然因 素、不了解情况、生理驱动力,甚至推诿他人。 例如,迟到的员工可能借口路上堵车、昨夜失 眠等。借口若有效必须充分、正规、真诚和易 于被人接受。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的结构

印象管理的结构:
印象动机: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愿望或动机
印象建构:个体决定给他人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并如何产生这种
印象
(1)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越是与个人目 标相关密切的印象,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 机就越强烈。 (2)这些目标的价值。越是有价值的目标,个 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 (3)一个人期望留给他人的印象与他认为自己 已经留给他人的印象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 越大,个体的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
谢谢大家

内部变量:分别是自我概念、欲求身份。 人际变量:角色限制、目标靶价值观和个体当前
或潜在的社会形象。

印象管理的策略
含义:行为主体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有意或无意地控制他
人对自己的印象的方法称为印象管理策略。 1、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 努力的措施 1)讨好 2)自我宣传 3)恳求 4)威慑 2、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 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 1)辩解和借口 2)道歉 3)揭示困难 4) 事先声 明和自我设障
[点评] 显然,程练为了保持大家对她的超好印象,竭 尽全力维持自己“能干”“优秀”的形象,不敢有 所放纵。久而久之,身心俱疲,便在行为上走向反 面。其实,谁都只是人而不是神,过分的印象管理 很容易给自己套上枷锁;适当展示真实的自我,才 可能有心灵的自由。
参考文献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印象管理的研究综述⒇》 孟野(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 心理科学进展 《印象管理及其相关研究述评》 刘娟娟(西安理工大学学生处, 西安 710048)2006,14(2):309~314 财经管理《印象管理研究综述》金春美 王 蕊(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辽 宁· 沈阳 110034)2009年9月上旬刊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印象管理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王丽佩,李永鑫(河南大学心理 学系,河南开封475001) 2007年第六期 社会心理科学 《印象管理综述》房玲(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 2005年 第三期

人际交往印象管理的看法和认识

人际交往印象管理的看法和认识

人际交往印象管理的看法和认识1. 人际交往印象管理的概念人际交往印象管理,简称印象管理,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自我介绍、仪表、言谈举止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印象的过程。

这个概念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戈夫曼提出,并在现代社交媒体的普及下变得更加重要。

2. 印象管理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通过第一印象来评价他人,因此良好的印象管理能够给他人留下积极的、有利的印象,对于职场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印象管理也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个人对印象管理的认识对于个人来说,印象管理意味着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言行举止,要有礼貌、自信、真诚等。

印象管理也包括了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呈现自己,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等方面。

4. 印象管理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在印象管理的过程中,个人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比如他人的偏见观念、自我认知的局限等。

针对这些挑战,个人可以通过学习、思考、积极反馈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印象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5. 总结与展望人际交往印象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影响个人的社交生活和职业发展,还能够反映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印象管理,不断提升自己的印象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人际交往印象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个人形象的重要性,良好的印象管理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展现自我,提升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会继续关注和学习印象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印象管理能力。

人际交往印象管理是一个涉及到个人形象、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的复杂过程。

它不仅仅是通过仪表和言行来展现自己,更是需要在心态、行为和沟通上都能够保持一致和积极。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个人形象管理变得愈发重要,对印象管理的重视和学习也成为当下非常必要的能力。

印象管理的五种模式

印象管理的五种模式

印象管理的五种模式印象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来管理自身形象和他人对自身的印象。

在现代社会中,印象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影响一个人或组织在职场、社交和公众舆论中的形象和声誉。

下面将介绍印象管理的五种模式。

1. 自我表现模式自我表现模式是指个人通过言行举止、仪态仪表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形象。

在职场中,一个人的自我表现往往是他人对他印象的首要来源。

因此,个人在职场中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保持专业、自信和亲和力等积极的形象特质。

同时,还应该注意细节,比如穿着得体、言辞得当等,以提升自己的形象。

2. 信息管理模式信息管理模式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传递和控制信息来管理自身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非常广泛,因此个人或组织需要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来传递正面的信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

这包括在媒体上发布正面的新闻、通过社交媒体展示积极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等。

同时,也需要注意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以避免误导他人或破坏自身形象。

3. 社交关系管理模式社交关系管理模式是指个人通过维护和发展社交关系来管理自身形象。

在社交活动中,个人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往往是他人对他印象的重要因素。

因此,个人在社交活动中应该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同时,还应该注意在社交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以增加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赞赏。

4. 品牌形象管理模式品牌形象管理模式是指组织通过产品、服务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来管理自身形象。

在商业领域中,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往往是其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因此,企业需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也需要注意与消费者和社会的沟通和互动,以增强品牌形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5. 纠错和修复模式纠错和修复模式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形象受损或出现问题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修复和恢复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或组织难免会遇到形象受损的情况,比如产品质量问题、领导失误等。

第一印象管理中良好的印象发展史

第一印象管理中良好的印象发展史

第一印象管理中良好的印象发展史摘要:近年来,关于印象管理的研究在社会学、心理学、组织学、管理学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文章就印象管理的概念和其发展过程作了回顾,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印象管理的理论成果,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的研究。

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人们大都期望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并进而能够控制、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印象管理正是基于在解释这种人际互动中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而提出的。

自我呈现等理论模型的建构,为进一步研究印象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和测量手段。

印象管理从最初20世纪50年代提出时的边缘化概念,到80年代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人际行为的核心概念,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广泛的社会现象领域。

一、印象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回顾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是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知觉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试图尽力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社会所期望的一面,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帮助我们成功地与人交往。

比如,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和社交场合中的形象,这种形象包括语言、仪态、穿着、动作等。

目前,在求职面试中,印象管理被广泛地应用。

求职者通过策略性地呈现形象、语言和行为等,从而帮助求职者在短期内在他人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事实上,印象管理是一种塑造、控制并维护自身形象的带有功利色彩的实用工具。

关于印象管理这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里(Machiavelli,1469—1527)。

他在《君主论》中提到,“一位君主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

他的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machiavellianism),推崇权术和谋略。

这一思想反映了“马基雅维里对如何控制人类行为的理解。

对现代社会心理学中有关‘印象管理’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真正对印象管理这一概念和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首推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于1959年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一书中提出了这一理论。

印象管理的策略

印象管理的策略

印象管理的策略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它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包括了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是自我认知观点的核心和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看待。

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的策略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比如人们认为外表能反应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最容易被人察觉。

所以个体往往注意修饰外表,尤其在异性面前更是如此。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有时候,个体的真实自我也许不受他人和公众的欢迎,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会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好比戴上了“面具”。

同时,也会通过自我抬高的方法,让他人觉得自己总的方面或者某一方面很优秀,进而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是指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大家对其社会角色的期待。

比如,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行为举止要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要求(有知识、有涵养、有责任心等),这样就会给别人留下“好老师”的印象。

4、投其所好
有时候,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会采取符和(认同别人的意见)、施惠(给别人一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好处”)等方法,去支持别人的自我价值感。

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

论述印象管理的策略

论述印象管理的策略

(一)保持形象的一致性我们都希望与自己交往的人比较稳定一致。

反复无常的人会让人捉摸不定,无法控制与他交往,因此,保持一致的形象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前提。

1、“登门槛”效应当个体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2、“门面”效应如果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的要求,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大的多,这种现象被称为“门面”效应。

(二)讨好与自我提升1、讨好讨好是一种是别人喜欢自己的策略。

保罗·罗森菲尔德在《组织中的印象管理》一书中,把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概括为以下类别:讨好(包括意见遵从、热情相助、抬举他人、自我抬高),自我宣传,以身作则,威慑,恳求,声明以及其他的一些间接的和非言语的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

了解讨好的策略并不是鼓励人们为达到私立的目的去采取虚情假意的手法,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社会上种种怀有不良图谋者的讨好手段,以防陷入圈套。

2、自我提升自我提升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或讲述自己的积极事件来使别人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策略。

国内几乎没有专门对自我提升印象管理策略做出的研究,已有的这方面极少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国外:God区分了自我提升和逢迎两种印象管理策略,认为逢迎者的目的是被喜欢,而自我提升者的目的是看上去更有能力,逢迎者使用互动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而自我提升者采用主动的行为,事先的准备对逢迎和自我提升策略很少或几乎没有影响,因为两者都存在着过分学习技能,不成功的策略者要么做得太过,要么做得不够。

这说明了包括自我提升在内的印象管理策略在使用时都有一个合适的度,如何去把握这个合适的度是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恰当的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的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思想。

论述印象管理的策略一、非言语反应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印象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一种是个体比较容易控制的表现,如语言、礼仪等,另一种是人们不太留意或未加以控制的流露,如某些身体姿态、眼神等。

面试印象管理策略

面试印象管理策略

面试印象管理策略摘要]应聘者印象管理是在求职面试中一种普遍现象,目的在于影响考官的评价。

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包括有三类策略:获得性策略、保护性策略及非言语策略。

应聘者印象管理对面试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吸引、动机水平和个体差异,对于面试结果会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应聘者印象管理;面试;印象管理策略一、引言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简称IM),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欧文·戈夫(Erving Goffman)通过系统地观察和分析于1959年提出的理论。

随后,印象管理的相关研究及其理论得到了蓬勃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招聘甄选、离职面谈、职业生涯、绩效评估、员工培训与激励等无不涉及印象管理的使用,其中,印象管理被广泛地应用于求职面试中。

面试是一种广为使用的人才测评方法。

面试的目的就是为岗位选择合适的人,重点考核应聘者是否有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

面试情景和时间的局限性常常使面试考官无法准确判断应聘者的素质特征,这就给应聘者运用各种印象管理的策略来讨好考官创造了机会。

随着结构化面试研究的深入,面试的信度和效度得到了肯定,面试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人才评价工具。

面试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应聘者为了获取应聘的职位,力图通过各种印象管理策略来给考官留下美好印象,从而影响考官的判断,提高面试绩效。

应聘者的印象管理行为,是面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有助于应聘者在短时间内树立良好的形象。

应聘者在面试中的印象管理对面试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面试考官究竟该如何看待应聘者的印象管理行为?为了挑选真正有能力的应聘者,面试考官该如何有效鉴别应聘者的各种印象管理策略和行为等等,这些问题引发了研究者们的浓厚兴趣。

二、概念的界定印象管理在社会人际交往活动中普遍存在,它是一种试图控制他人所获得信息、影响他人对自己产生某种印象的行为活动[1]。

目前,学术界有以下主流观点:(1)应聘者印象管理是指应聘者改变并且管理行为的一些方面为了留给考官积极印象的过程;(2)应聘者印象管理是一种认知信息的双向加工过程,并且是一种具有合法权利的人事选拔与应聘技术;(3)应聘者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通过使用一定的策略与技术,应聘者与招聘者双方进入一种相互的印象管理状态。

简述印象管理过程

简述印象管理过程

简述印象管理过程印象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自我表达、形象设计和传播策略等手段,塑造和维护良好的形象,以达到提高信任度、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目的。

印象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印象管理的基础,只有清楚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形象塑造。

自我认知可以通过自我评估、360度反馈等方式进行。

二、目标设定在了解自己之后,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目标可以是提高专业能力、改善沟通技巧、增强领导力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三、形象设计形象设计是印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

外在形象主要指着装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内在品质则包括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合理搭配和精心设计,可以打造出符合自身特点和目标需求的形象。

四、传播策略传播策略是指将所塑造出来的形象传达给他人的方式。

包括口碑传播、网络传播、媒体宣传等多种手段。

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媒介的特点进行选择和组合。

五、反馈与修正印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修正。

通过观察他人的反应和效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六、维护形象形象维护是印象管理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

只有不断地保持好的形象,才能使印象管理成果得以巩固和持久化。

维护形象需要注意日常言行举止,及时处理负面信息等方面。

七、案例分析成功的印象管理案例有很多,例如乔布斯、马云等成功企业家都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和品牌影响力。

他们通过自我认知、目标设定、形象设计等方式塑造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并通过媒介宣传和口碑传播等方式将其推向了高潮。

另外还有一些失败案例,例如某明星因为涉毒被捕而导致其良好形象瞬间崩塌。

这说明在印象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不仅要塑造好形象,还需要注意日常行为和言行举止,避免因为一时的错误而导致形象受损。

八、总结印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和修正。

只有通过合理的自我认知、目标设定、形象设计等方式,才能塑造出符合自身特点和目标需求的形象,并通过传播策略将其推向成功。

印象管理ppt课件

印象管理ppt课件

2、自我推销(self-promotion)
①往自己脸上贴金(entitlements)。如在面试中,应试者试着去 强化一个正向的事件,并最大化自己与此事件的关联。比如公司 需要具有良好外语水平、善于团队合作、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 员工,那么可以观察到,许多应试者会声称自己具有公司需要的 才能。 ②自我提升(enhancement):指的是除了最大化自己与正向事物 的关联外,还会让他人认为他做的比别人认为的还要多更多。 ③克服障碍(overcoming obstacles):在面试中,应试者会特别 强调在向目标迈进时,问题与障碍是如何妨碍他,以提升他完成 该事件的价值。
印象管理• • • • •来自对印象管理的理解 印象管理的过程 印象管理的策略 印象管理的识别 结束
(一)对印象管理的理解
•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提出“戏剧论”,又称 为印象管理.他认为社会交往就是戏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某种角 色,演出一定的节目.当个人出现在别人面前时,他总是企图控制别 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及交往的性质。面子功夫即印象管理的策略. • 亚力山大等:20世纪70年代提出情境同一性理论也认为印象管理是社 会互动的一个根本方面. • Schlenker(1981)对印象管理的定义为:表演者对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信 息进行操控,也就是表演者(actor)试图影响目标观众(target)对表演 者本身的知觉。 • 而Jones(1982)也提出把策略性的自我表现定义为:受到权力增长动机 影响的,被个体设计来去引发他人对自己的特质进行归因的行为特点。
(三)印象管理的策略
Jones和Pittman(1982)对印象管理的分类有逢迎、自我推销 、模范、恳求和威慑五项。 1、逢迎(ingratiation) ①强化他人(complimentary other-enhancement),这种行为 通常是特意去夸大他人正面的地方、而刻意忽视负面的地 方。 ②同意他人意见、判断与行为(conformity in opinion,judgement and behavior),表演者表现出自己和 目标观众有许多共同点 ,这种假设是基于人们都喜欢和与 自己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人相处。 ③自我呈现(self-presentation),即是对目标观众表现出自 己拥有、而且他也喜欢的特质。 ④略施小惠(rendering favors)而不怀抱着任何回报的心理 也会是非常成功的一种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印象管理的策略探寻

课堂教学中教师印象管理的策略探寻

课堂教学中教师印象管理的策略探寻【摘要】文章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运用一定的策略对自我印象进行管理,有利于规范教师的言行以符合对其角色的期待,使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有效、顺畅地进行,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对教师的观察和模仿中完成自我化形象的建构。

【关键词】教师印象;印象管理;课堂教学XX一、教师印象管理的概念界定XX对于印象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基雅维利里在《君主论》里有关如何控制人类行为的见解,但真正对印象管理有较深入研究并对印象管理研究有过较大影响的还要算是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

在其享誉世界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一书中,戈夫曼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交往的需要,我们常常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恰当的印象,这种有意影响别人对自己符合自己期望的某种印象的过程就叫做印象管理.它既是人际交往顺利进行的必要策略,也是人类互动良性的重要保证,更是人类化程度较高的一个重要标志.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印象管理是指教师凭借其在学校中承担的角色,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育生活中,通过自我形象的塑造向学生投射某些信息,希望在学生心目中符合自己期望的某种印象.但它与其它人际互动中的印象管理不同的一点在于,它的最终目的在于试图以此来有意识地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发生某种期望的确认和转变,这种行为就是教师的印象管理。

XX二、实行教师印象管理的意义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有自我印象管理的意识和技巧,一方面能有效地使教师自觉约束与调节自己的言行,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从而保证在教学中呈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是否成功地给对方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是由交往的对象来作的,因此这也会迫使教师不再只专注于自己的表现,而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生的需求和反映上,有利于师生间真正的交流与互动。

XX2。

毫无疑问,教师的交往对象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感染、模仿、暗示等途径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格层次都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艺术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成绩;教师的专业修养、对学生的期望,也影响着学生的个人抱负、升学计划以及今后的专业取向.从教师那里,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榜样和示范的观察和习得,来为自己的个体生命注入知识、思维、能力和人格等精神能量.这就意味着,教师通过对自我印象的管理可以使学生在对教师的观察和模仿中完成自我化形象的建构。

企业印象管理策略研究

企业印象管理策略研究

企业印象管理策略研究企业对于自身形象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学界和业界的热门话题。

当今时代,企业需要创造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企业印象管理策略,通过对企业形象的全方面把控,使得企业品牌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塑造。

本文就企业印象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一、企业印象管理的意义1.1 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一个好的形象管理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而扩大企业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个好的企业形象不仅仅是一个标志,更是体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企业能够正确定位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受众,并通过不同渠道传达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1.2 塑造企业品牌价值在商业竞争中,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一个有价值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带来重要的商业利益。

随着消费者的对品牌的需求和关注度的提高,企业品牌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

因此,企业需要在品牌管理方面注重形象的塑造,才能够增加品牌的可见度和价值。

1.3 提高企业形象的公信力和信任度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需要在各方面彰显其诚信和负责任的形象。

企业印象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公信力,同时也可以建立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

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影响力强,对企业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都会起到一定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上,一个负责任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也会为企业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认可。

二、企业印象管理的实现方法2.1 建立统一的企业形象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在企业形象的传达上具备统一性。

只有将企业文化和品牌理念凝聚成一个可识别和可感知的形象,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企业形象的统一性可以从诸多层面进行构建,包括企业标志、企业口号、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形象等等。

2.2 多元化的形象构建企业印象管理不仅仅靠企业标志或口号等单一元素的塑造,还需要将企业文化经营融合在各个环节中。

印象管理策略 量表

印象管理策略 量表

印象管理策略量表印象管理策略是指个人通过各种方式来管理和塑造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不同的社交场合和人际关系,因此印象管理对于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印象管理策略,并探讨其有效性。

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和才能是一种常见的印象管理策略。

当人们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认知,他们会更自信和魅力,从而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比如,在工作场合中,一个员工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赢得同事和上司的认可。

真诚和友善也是一种有效的印象管理策略。

一个亲切友善的人会给他人留下亲近和信任的印象。

在社交场合中,善于倾听并关心他人的人往往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此同时,真诚的笑容和友好的姿态也能够让他人感到舒适和愉快。

外表形象的管理也是一种重要的印象管理策略。

人们通常会根据对方的外表来判断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一个整洁干净的形象会给他人留下一种有条理和专业的印象。

同时,适当的着装和仪态也是形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在商务场合中,穿着得体和仪态端庄的人往往能够给人以专业和可靠的印象。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印象管理策略。

通过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人们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结识更多的人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同时,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也能够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和声誉。

总结来说,印象管理策略对于个人的成功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积极展示自己的优点和才能、保持真诚友善的态度、管理外表形象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可以塑造自己的积极形象,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印象管理并不意味着伪装和虚假,而是要求个人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管理和塑造,以展现最好的一面。

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研究方法及过程

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研究方法及过程

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研究方法及过程第一节问卷的测试与分析一、研究目的从具体的策略层面了解大学生印象管理行为有助于真正了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印象管理的具体作用。

本文章对印象管理策略的探讨研究正是根据大学生这一群体一般性印象管理策略角度而言,另外,也希望可以为这个研究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的运用提供一些数据作为参考。

(一)使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的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问卷,利用此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使用现状(二)观察印象管理策略使用情况在性别、年级、学科等方面的差异。

二、研究对象随机从某大学的不同院系、年级、性别的本科生中抽取为研究对象。

共调查420份,回收415份,有效问卷409份,有效回收率为0.97%。

其中男生184人,女生225人,大一83人,大二108人,大三113人,大四105人。

理科196人,文科213人。

表2.1 被试构成三、研究工具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量表:朱蓉编制,出自《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量表的编制及应用研究》共28题。

采用里克特(Likert)5点量表计分法。

从“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次记为5分、4分、3分、2分、1分,最后所得分数越高,代表这种策略越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四、施测程序(一) 对随机抽取的被试正式进行问卷测试,时间为2015年3月到4月。

(二) 数据的有效性识别与处理:1.漏答或多答等于或超过5条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不计入统计;2.做答有明显倾向,如全部回答同一选项的问卷,视为问卷作废,数据不计入统计;3.没有做出选择的题目,在统计中作为缺失值处理;4.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五、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一)研究假设1.大学生一般性印象管理策略具有多维度的结构。

2.大学生一般性印象管理策略存在着性别、学科、年级上的差异。

(二)维度假设:本问卷28道题目中共含有6种常见的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分别为讨好迎合、非语言行为、自我展示、解释道歉、示弱恳求、合理化理由:1.投其所好:迎合目标对象的喜好,影响对方对个体自身印象的看法;2.非语言行为:个体利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语言行为影响对方对自己的看法;3.自我展示:个体向目标对象展示自己的才能、优势,影响对方对自己产生积极印象;4.解释道歉:个体承认自己的所犯过错与应付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和感到悔恨,并向对方道歉以维护自身受损的形象;5.示弱恳求:通过给他人传达一种自己很无助、需要对他人依赖的形象来寻求他人的帮助;6.合理化事由:指个体通过语言表达对消极事件进行修复性解释,通过阐述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强调该消极事件发生的合理性,以此来努力减少该消极事件对个体产生的不好的影响。

印象管理的过程与策略

印象管理的过程与策略

印象管理的过程与策略什么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也叫自我呈现(Self Presentation)是心理学家欧文·戈夫(Erving Goffman)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于1959年提出的理论。

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

目前,印象管理被广泛地应用于求职面试中。

应聘者的印象管理包括语言的呈现和策略性行为, 有助于应聘者在短期内树立良好的形象。

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根本方面。

每种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该情境的同一性,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创造最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创造出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将有助于我们成功地与人交往。

印象管理的过程印象管理的过程通过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形成印象管理的动机,二是进行印象建构。

1、印象管理的动机印象管理的动机是指人们想操纵和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意愿程度。

个体印象管理的动机水平将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

越是与个人目标相关密切的印象,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

在组织中,个体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形象,与个体的目标关系密切,(2)这些目标的价值。

越是有价值的目标,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

例如,提升对个体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目标,而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的印象,则直接影响个体的提升,因此,个体会非常在意使上级和同事形成有关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的好印象。

(3)一个人期望留给他人的印象与他认为自己已经留给他人的印象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越大,个体的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

例如,某人希望上级赏识自己的能力,下级认可自己的工作方式,当认为上级过去已形成有关自己能力的不良印象,或者下级已形成有关自己工作方式的不良印象时,个体改变这种印象,对自我印象进行管理的愿望就会更强烈。

图书馆印象管理策略

图书馆印象管理策略

阅览 、 下载 、 文传递等方式 获取 不同类 型、 同使用方式 的 原 不 文献 , 可通过输入借 阅证信息登录总馆 的数字化服务平 台获
取数字资源 , 过登录 “ 的图书馆 ” 通 我 获取 个人借 阅信息 , 还 可通过书 目检索查阅全省各级各类分馆的馆藏书 目信息 。
26 创 新 服 务 形 式 , 伸 服 务 领 域 . 延
蔡艳青
女 ,9 8 16 年生。 信息咨询部 副主任 , 副研究馆 员,
发表论文 2 0多篇 。
( 收稿 日期 :0 1 0— 3 责编 : 2 1- 5 1 ; 张欣。 )
图书馆学刊 21年第 ”期 01
TU SH U G U A N X U E KA N 0 . 2 N 1 1, 0l1
图书馆学刊
2 1年第 1期 01 1
TU SH U G U A NX U E K A N No . 11, 011 2
图书馆 印象管理策略
姚 江萍
( 门峡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 三 河南 - 1峡 4 2 0 ) " 7 7 0 0
【 摘 要】 印象管理是一种积极 的行 为 , 图书馆通过一定 的方式对 自我形 象进行控制 , 是 促使读者对 图书馆形成 良
完成 的。
书馆建筑样式。口 图书馆不再只是单纯的“ 藏书楼” 而是文化 , 艺术 的象征 , 是一个地 区、 一个时代文明的标 志 , 体现 当今 人 们 的审美情趣 , 并与周 围的历史文化环境相协调 。现代 图书 馆形象使读者感到亲切而又神圣 , 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室外环 境应根据 图书馆 的规模和 空间大小 精心设计 和 实施 , 应与防止大气 污染和观赏美化功能结合起来 , 使整个 图

企业印象管理策略

企业印象管理策略

企业印象管理策略企业印象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策略和行动来塑造和维护自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

一个良好的企业印象可以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本文将从策略制定、传播渠道、品牌形象和危机管理等方面探讨企业印象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企业印象管理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

策略的制定应该基于市场研究和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企业可以通过定位分析、竞争对手研究等方式来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并将其与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匹配。

此外,企业还需要制定明确的品牌定位和传播目标,以确保传达出准确的信息和价值观。

传播渠道的选择和管理也是企业印象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传播自身的形象和价值观,如广告、公关活动、社交媒体等。

在选择渠道时,企业需要考虑目标消费者的特点和行为习惯,选择最适合的传播方式。

此外,企业还需要对传播渠道进行有效管理,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第三,企业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印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品牌形象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在消费者心中的具体表现。

企业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包装、广告和营销等手段来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此外,企业还需要注重品牌传递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建立起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同。

危机管理是企业印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企业随时面临着各种危机和挑战。

在危机发生时,企业需要及时、准确地应对,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危机公关和形象修复。

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及时回应和真诚沟通,以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企业印象管理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制定合适的策略、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有效应对危机,企业可以塑造积极正面的形象,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企业印象管理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印象管理,加强对印象管理策略的研究和实施。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印象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管理的过程与策略什么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也叫自我呈现(Self Presentation)是心理学家欧文·戈夫(Erving Goffman)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于1959年提出的理论。

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

目前,印象管理被广泛地应用于求职面试中。

应聘者的印象管理包括语言的呈现和策略性行为, 有助于应聘者在短期内树立良好的形象。

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根本方面。

每种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该情境的同一性,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创造最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创造出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将有助于我们成功地与人交往。

印象管理的过程印象管理的过程通过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形成印象管理的动机,二是进行印象建构。

1、印象管理的动机印象管理的动机是指人们想操纵和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意愿程度。

个体印象管理的动机水平将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

越是与个人目标相关密切的印象,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

在组织中,个体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形象,与个体的目标关系密切,(2)这些目标的价值。

越是有价值的目标,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

例如,提升对个体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目标,而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的印象,则直接影响个体的提升,因此,个体会非常在意使上级和同事形成有关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的好印象。

(3)一个人期望留给他人的印象与他认为自己已经留给他人的印象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越大,个体的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

例如,某人希望上级赏识自己的能力,下级认可自己的工作方式,当认为上级过去已形成有关自己能力的不良印象,或者下级已形成有关自己工作方式的不良印象时,个体改变这种印象,对自我印象进行管理的愿望就会更强烈。

2、印象建构印象建构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并决定如何去做的过程。

印象建构又包含两个过程,即:(1)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2)决定如何去做。

要传达的印象类型不仅包括个人的人格特征,也包括态度、兴趣、价值观或物理特征等。

研究发现,有五个因素影响到我们选择试图要传达的印象类型,这五个因素是:(1)自我概念;(2)期望或不期望的同一性形象;(3)角色限制;(4)目标价值;(5)现有社会形象。

当人们选择了要传达的印象类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决定如何去传达这一印象。

但很少有研究探讨人们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影响他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

例如:是以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有能力,还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传达自己有能力,哪种方式更好?不同的人进行印象建构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比别人更善于建构自我形象。

例如,研究发现:高度自我监控的管理者对协调其自我表现或印象更加敏感,反应更强。

而这些高度自我监控的人也被认为更有可能获得提升,也更有可能流动。

印象管理的策略在组织中,人们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种:1、降级防御策略。

当个体试图使自己为某消极事件承担最小责任或想摆脱麻烦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策略。

这类策略包括:(1)解释:试图做出解释或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例如,自己身体不适,或感觉不好,或者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而影响了这件任务的完成等;(2)道歉:当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时,就为这一消极事件向老板道歉。

这样的道歉不仅可以让人感到他的确有悔恨之意,而且,也会让人觉得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

例如,确实是上班迟到了,或者的确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这时如果先解释原因,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如果能先表示歉意,再做出适当的解释,就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不至于影响自我的形象;(3)置身事外:当个体与进展不顺利的某事不直接相关时,他们可以私下告知上司自己与某事无直接关系。

使用这种方法,常常能使自己少受不好的事情的牵连。

例如,当小组工作进展不顺利时,如果自己与这件事关系不大,就可以私下告诉老板,自己曾经反对这一计划,但被否决了。

2、促进提升策略。

当个体试图使自己对某一积极结果的责任最大化,或者想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出色时,会使用这类策略。

常常使用的这类策略有:(1)争取名分:当人们认为自己应该为所做出的积极成果得到应有的认可时,通常会采用这种策略。

如通过正式的渠道让人了解自己的贡献,或者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告诉关键人物自己所取得的成果;(2)宣扬:当个体已受到赞扬,但还想让别人了解自己比原先所认为的做得更多,影响更大时,常常会采用这种策略。

例如,自己在小组工作上的改革,不仅使小组现在的业绩提高了,而且还将使小组的竞争力增强。

(3)揭示困难:让人们了解自己尽管存在个人或组织方面的困难与障碍,但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样就会使人对自己有更好的评价。

例如,告诉别人,今年的成绩是在克服非典干扰的情况下取得,别人会更加高估今年所取得的成绩。

(4)联合:确保在适当的时间被看见与适当的人在一起,以让人们了解自己与成功项目的密切关系。

例如,当上级来视察时,组长总是与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这常常会使上级觉得,小组所取得的成绩与组长关系密切。

应该在何时使用何种策略,这取决于个体所面对的情境。

印象管理与求职面试美国著名形象设计师莫利先生曾对美国100位CEO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93%的人相信在首次面试中,求职者会由于不合适的穿着和举止而遭到拒绝。

而有相当多的求职者会在面试之前预备将出现的问题的答案,然后对着镜子精心“演练”自己的一言一行……这各式各样的努力,都是为了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这种让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在心理学中称为印象管理。

影响考官的印象管理招聘面试的目的就是为岗位选择合适的人,重点考核应聘者是否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

但是,面试情景和时间的局限性常常使面试考官无法准确判断应聘者的素质特征,这也就是给应聘者的“自我抬高”或讨好行为创造了机会。

应聘者常常直接运用获得性印象管理让自己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使用这种印象管理策略的目的是,找出目标对象对哪些特征最感兴趣,然后声称自己具备这些特征。

卡克玛尔等学者在1992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在使用印象管理技术的求职者中,关注自身优点 (自我抬高)的求职者得到的评价高于那些关注面试考官(抬举他人)的求职者。

例如:一个很想谋得销售部门职位的求职者,如果面试时强调他如何擅长与人打交道,与人交流时如何具有说服力,较之现场恭维考官效果更好。

即凸显自己优势的这种做法(自我抬高)可以比抬举考官更有成效。

适度是最好的策略印象管理行为本无好坏,与求职者的实际素质信息相比,印象管理的有效运用可以很好地影响面试考官的决定,而过度使用则会适得其反。

心理学家巴朗作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他分别请一些男女大学生对一名女性求职者(实际上是由巴朗的助手扮演的)进行面试,这位女性应聘的是一个初级工作岗位。

在所有的面试程序中,她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语言信息,但在非语言信息的使用上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大量使用积极的身体语言,如面带微笑、点头、身体前倾、认真注视考官等;另一种情况则不使用任何积极的身体语言。

另外,她身上还有另一项自变量的变化,即擦香水和不擦香水。

结果发现,如果这位女性求职者只使用积极的身体语言或只是擦香水,男性面试考官对她的评价相比不使用任何身体语言要高。

但是,如果她既使用积极的身体语言又擦香水,男性面试考官就会降低对她的评价;而在女性面试考官身上却没有发现这种差异。

巴朗的研究表明,印象管理在面试过程中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过犹不及,重要的是恰如其分。

心理学家琼斯和皮特曼的研究表明:印象管理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激励因素、认知因素和道德因素。

激励因素也称诱因价值,它指的是被目标对象所喜爱对应聘者来说有多重要。

诱因价值随着个体和目标对象之间的权力差距的增大而增加。

例如,应聘者和面试考官之间信息是不对称、地位是不平等的。

这正是应聘者实施印象管理、试图赢得考官认同和喜欢的动机所在。

认知因素也称主观可能性,它指的是个体认为努力实施印象管理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总体来讲,一个人主观认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他就越可能试图讨好目标对象。

琼斯和皮特曼指出,一个试图讨好老师的学生可能夸赞自负的管理学老师课讲得好,而不大可能恭维挑剔的商业统计教授。

因为,这位自负的管理学老师更可能接受这些恭维之词,可能会增添对此学生的喜爱。

而那位挑剔的统计学教授则更可能将恭维之词视作别有用心,并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

相比来说,讨好管理学老师比讨好统计学教授的成功概率更大,因此“主观可能性”也就更高。

从激励因素与认知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看到实施讨好行为面对的两难困境。

个体对目标对象越依赖,则讨好目标对象的动机就越强烈。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依赖性,使得讨好意图更为明显(更容易被人察觉到)。

所以,在面试过程中一旦印象管理策略实施不恰当,考官意识到一些应聘者使用了虚假的印象管理手段,往往会使结果适得其反。

这时候,应聘者更应该考虑在特定情境中实施讨好行为的道德因素,即在讨好行为的恰当程度。

例如,信徒不会去讨好他的牧师或教士,患者也不会去讨好他的心理医生——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实施这种讨好行为,而是因为这些行为不被认为是恰当的行为。

在这些情境中,讨好极易破坏以诚相待的原则,而被视为别有用心。

在另一些情境下则不然。

琼斯和皮特曼曾精辟地指出:“在职场上,个人主义的社会规范普遍认可自我推销和自我宣传,所以适当的讨好行为更可能被看成是恰当合理的。

”有心理学家指出,存在权力差距的情况下,较为成功的印象管理方式是模糊战略。

应聘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谦虚,甚至自嘲自己“非常一般”。

事实上是在无足轻重的小事上表明自己的平庸,而在关键事件上自我赞美、自我抬高。

这种模糊战略的目的是利用谦虚和自嘲来增强自我抬高的可信度。

例如,在应聘销售经理职位时,应聘者告诉考官自己在上一份工作之中如何克服了重重困难、卓有成效地工作,同时,以半开玩笑的口吻称,他之所以需要换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是因为超速行驶而被多次罚款。

通过承认自己在与工作无关的特征上的不足(驾驶技术),他实际上强化了与工作相关行为的效度:“我想我是一个很糟糕的司机,但却是一个优秀的销售经理。

”尽管权力差距直接导致印象管理行为,但印象管理策略最好是在权力差距不很显著时实施。

例如,在公司每年的假日聚会上恭维老板的家庭多么美满,要比在进行绩效评估的前一天说同样的话效果更好;在求职面试中告诉面试考官她的着装很有品位也会使效果适得其反,但是在商场购物中巧遇面试考官时说同样的话,就会被认为是真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