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指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初中毕业,连续九年接受统一的教育。
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校管理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中,首先应重视学校办学宗旨的明确和执行。
学校的办学宗旨应该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
但在实际教育管理中,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为了应对高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需要强调学校的办学宗旨,引导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学生的关爱程度,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保障。
现实中一些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年龄层次悬殊,导致教师之间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需要注重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当前一些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单一和僵化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
学校课程设置的单一和僵化,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需要重视学校课程建设,设计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在总结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面临着种种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指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连续就读九年,直到初中毕业,不需要参加中考,直接升入高中阶段。
这种教育制度在国际上非常普遍,被广泛使用。
在中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模式已经被探索和实践多年。
这篇文章将分析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
一、教学模式的变革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教学模式的转变。
九年一贯制学校相较于传统的小学和初中,更注重整个九年的学习质量与效果,其中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传统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往往讲授知识为主,而九年一贯制学校则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自主性与探究性。
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要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
因此,教师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得知识,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创新。
此外,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因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及能力培养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校会采用多种方式,如开展项目研究、实验探究、社会实践、课外拓展等活动,全面评价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这种变化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实践中,教师的角色也产生了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一方面的宣讲者,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拒斥、恐惧和生疏的对象,教育的形式比较僵化。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智力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引领者。
教师不再只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逐渐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学校要将教师培养为集教育设计、教育实施、教育评价、教育调整于一体的教育工作者。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姚千九年一贯制学校赵波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域广阔的情况下,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十分必要。
一是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布局分散,教育水平不均衡的现状;二是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有效的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但是,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存在很多难题。
例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年龄跨度长,设定统一的管理目标有困难;中小学教学差异大,学生适应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不可避免的制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
思考一: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的原因在于是教师队伍建设。
温家宝总理2007年在北师大与师生座谈时语重心长地指出:“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
那么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师资水平相对城市而言非常薄弱。
许多学校教师超编,但是能胜任一线教学工作的,又严重不足。
特别是学科分配上表现出不均匀。
普遍缺少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音乐、美术等学科特性强的专业教师。
像我们学校初中部,数学和外语基本上没有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
而小学部,40岁以下的教师还不到我校小学编制教师的四分之一。
老教师有一大半属于民师转正,缺乏专业的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多年来,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训,而这些培训往往是由上级教育部门和教研部门组织的,但是,每所学校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历史传承、师资水平各不相同,实施“大一统”的培训往往解决不了学校的实际问题;以学校为主阵地的校本培训,尽管或多或少的能够弥补这个空缺,而学校本身的力量还不能够承担起这个重担。
比如说,缺美术教师,学校本身能培训出个美术教师?即便是找个所谓“有点艺术灵气”的人上课,也只能是上课而已,学科设计的意图,却是无法来实现。
九年一贯制办学的探索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办学的探索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办学是指将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服务集成到一个完整的学校系统中,可以让学生在其中学习9年。
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首先,九年一贯制办学可以减少儿童的学习压力。
当儿童进入小学时,他们不必担心将来要考出怎样的理想成绩再申请好的高中。
同时,九年一贯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够放松地去探索未来发展方向;体会教师对其教导的重要性:促进儿童多样化开发能力:了解不同专业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影响。
此外,九年一贯制办学也有助于实施“新课程”。
这套课程将传统和常用课程与当代文化、信息技术、新闻传播、国际交流、生态文明相结合,既注重传承优秀传统,又落实新课标要求,使孩子能够适应当代新校园, 既保留“三位一体” 学习体验, 又能实行四大特征.
此外,九年一贯制办学能为教师注入新的气味。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作出相应适当安排;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教师聘用机制; 进一步实行教师生员工独立考核; 加强考勤巡店; 时不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及时敲打船夫, 使船舵在正确方向上前行!
总之,九年一贯制教育是一条开拓进步之道。
它可以减少少兒上學壓力且便于实施新课标要求;对于升學考试及部门之间的协作都有很大益处。
但是个人性格、志愿选择、课外生涯扮装及适应能力依然是决定高中生未来成就的重要因素。
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实践与思考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
它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体现了教育的一体化和规模集聚效应。
教育一体化体现在学制设置上,把教育的功能主要定位在发展而不在选拔,这符合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教育规模集聚体现在资源重组上,把教育资源组合成一个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联系密切的集聚体,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这符合义务教育的办学宗旨。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有条件实施九年一贯制的地方一定会越来越多。
下面是笔者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主要特点一是与国家所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一致。
在九年义务教育年限中,连续而均衡地施行基础教育中的小学与初中阶段教育。
二是小学与初中连缀为一体。
学生从一年级至九年级,相继完成小学至初中教育,其间不间断、不选拔,一贯制地接受九年学校教育。
三是就近入学、取消招生考试。
小学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完成小学阶段教育直接升入中学阶段,不组织毕业、升学或招生考试。
四是实行统一的学校行政、教育、教学管理,保证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要素在各个层级、组织、机构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九年一贯制办学的优势1.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弥补了分散办学的不足,可以集中某个地区的办学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如教师可以中小学互补调剂、运动场地中小学可以共用,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多媒体等设施都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
同时,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集中资金投入,添置教学设施,提高学校办学层次,使经费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因此,许多地方如上海、湖南、辽宁等地正在有计划、有规模地推广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
2.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一是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
【9A文】基于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衔接新常态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衔接新常态的思考与实践李建华沈治仁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也明确“要因地制宜,按照地理位置行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将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提倡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
”“九年一贯”在义务教育阶段,将会成为实现教育规律需求和群众教育需求的“双赢”的重要举措,对推进教育资源整合、解决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办学水平,具有天然的优势。
20RR年9月,随着南京市河西新城区的发展,教育重新规划、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促使原来城效结合部的三所相对薄弱的学校——双闸中学、沙洲中学和双闸小学整合为莲花实验学校,这是南京河西新城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学校现有初中学生700多名、小学生800多名,来自全国19个省市,外来务工子女占80%,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因为随父母漂泊,如“候鸟”一般迁移,他们身上具有明显的文明、守纪、朴素、勤俭、吃苦等品质,相对而言,文化基础薄弱,家庭支撑较少,学习力不强,导致这些他们存在“三弱三缺”的的不足,即“阅读能力弱”、“数学学科弱”、“英语学科弱”,“缺爱”、“缺见识”、“缺自信”。
他们在升学时,尽管有同城待遇等政策上的保证,但是因为没有固定的学区,依然是中学“并不待见”的人,“难入学”现状依然存在。
如今,三校整合以后,九年一贯制,中小一体化,家长无择校之困,教育少脱节之忧,中小直升,教育衔接,随之成为可能。
探索中、小学衔接的教育规律,找准从小学到初中阶段过渡的教育“衔接区”,加速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直通,既“瞻前”,又“顾后”,帮助起始年级学生完全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从而实现他们的可持续生长。
一、文化先行,聚合“九年一贯”的学校内核当下背景下新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绝大部分是各地资源重组、学校整合的产物,旧的学校文化已被打破,新的学校文化尚未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的心无处安放,恋旧乃人之常情,时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之感。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的分析,探讨了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实践的教育管理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了一些具体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在强调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指出,加强教育管理实践对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教育管理策略、案例分析、对策建议、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作为教育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一直备受关注。
九年一贯制教育管理是指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教育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实践的教育管理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对策建议,总结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分析和对策建议的探讨,进一步加深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管理实践的创新和转型,提升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建设现代化教育体制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而努力。
1.3 研究意义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议题,对于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了解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教育管理策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
蔡官学校九年一贯制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最新)
蔡官学校九年一贯制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我校是05年12月组建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市局的直接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四年的风雨历程,一路走来,我们对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体制不断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首肯。
组建初,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上级政府的决策,以饱满的热情开展工作。
首先,领导班子统一认识,然后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把大家思想集中到优化办学生态、谋求长足发展这一硬道理上来。
应该说,在农村生源日益萎缩,区域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给我们当地教育带来了生存发展的新机遇。
它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连贯实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学校初中部生源的稳定;有利于中小学硬件资源的互补共享,机遇与挑战同在。
在唱赞歌的同时,我们也毫不避讳组建带来的矛盾与问题,商定解决对策。
当时大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作息时间不一致的矛盾。
同在一幢楼上课,小学每节上课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初中每节四十五分钟,时间不统一,给课时及课程安排带来矛盾。
(2)由于操场和音响的限制,所做课间操不同,给大课间活动安排带来矛盾。
(3)中小学部教师上下班时间不同步的矛盾。
(4)中小学教师待遇的矛盾。
费的差异,考核奖金的差异。
(5)干群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与融合的问题。
校长是原中学部的,不少小学教师担心校长会偏心,在他们看来,干部的任用、教师的待遇会都会向中学部倾斜;中小学干部之间工作协调的矛盾;小学部中层干部过多的问题;中小学教师之间融合的问题,当时政治学习和食堂就餐时,都是中小学各一堆,界限分明。
(6)各种方案、制度在组织小组讨论时,不少教师不能换位思考,本位主义严重,所提意见尖锐,很难形成统一意见。
面对矛盾和问题,我们不回避、不退缩。
一方面,我们借鉴他山之石,向其他九年一贯制学校取经;一方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让少数人夸夸其谈,更不让校长一人发号施令,二是依靠群众实施民主管理。
谈关于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谈关于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体制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农村中小学校生源逐渐减少,师资流失严重,是现在农村教育最为紧迫的两件大事。
本文对关于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展开探究,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九年一贯制;教学;管理在农村地区,有很多原因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都不理想,教师老旧的教学理念,家长缺少对教育的意识,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因为是留守儿童,无人管导致中途辍学[1-2]。
这些种种问题都是学校发展的阻力,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管理,使学生能顺利的完成义务教育。
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管理的问题分析1、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因为在农村学校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有限,使许多的年轻老师不愿意留下来,就算是一些特岗老师,也会在服务到期后想办法离开这里,调到城镇学校,虽然随着现在农村教师待遇的提高,这种现象已经有所好转,但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还是比较缺乏。
另一方面,学校的学生越少,学校发展受到的影响就会越大,慢慢就会出现一种不良循环的状态,而这种情况,对年轻教师的个人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甚至,连晋升职称都会是困难的,因为学校根本分不到指标,所以,很多年轻老师根本就不想留在这里,他们觉得这里不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
2、教师素质和能力滞后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师资水平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很多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无法适应当前现代教学的需要,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观念陈旧,方法简单,落伍于教育发展。
3、管理理念滞后在教学上,对学生的成绩学校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养成方面的培养,农村学生本生接受的家庭教育就非常的少,所以学生非常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出现问题。
浅谈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思考
浅谈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思考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电站移民后,几所学校重新组建的学校,今年是实施九年一贯制的第一学年,实施过程中,我发现管理上有诸多问题,现在就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意识难以转变。
中小学之间还有一条无形的沟。
中小学合并之后,学生的适应性较强,很快融为一体,而管理干部和教师确很少交流、沟通,因此管理出现空白区域,教学研究互不发言。
二是学生年龄相差大,思想工作更难做好,大大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校的学生小的才六、七岁,大的有十五、六岁,因此容易出现以大欺小、敲窄勒索的现象,平时教学也会相互影响。
又如作息时间的不统一问题、学生就餐、就寝问题,以及财产保护问题等都是学校的难以抓好的。
三是作息时间问题。
作息时间问题。
大家知道,初中每一节课的上课时间为45分钟,小学每一节课的上课时间为为40分钟,为了达到统一管理,我校初中和小学每一节课的上课时间都为40分钟,且早中晚全部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基本上是同步的,这样,对初中是适合了,但长期下去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同时,小学生只上两节晚自习就睡觉,初中上三个晚自习,寝室不能分开,小学生刚刚睡下,初中学生下自习后,进入宿舍后,有打扰小学生休息,使小学生出现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四是教职工的管理难以尽人意。
中小学存在很多不可比因素,教师工作难以量化。
如虽中小学班级人数相差不大,但都同是一节课,其备课、上课、改卷的难易相差甚远;同是一个班主任,中学班主任与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难度也不同。
其次是教学常规管理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效益报酬等的量化标准难以统一。
五是大课间活动和两操不能统一标准问题。
课间时在同一个操场上作操,初中、小学体操标准不同,不能完全统一,我们只能是按一套体操标准作,体育运动会也难以规范进行,这与国家体育课程标准有差距,学生的体能达标存在问题。
二、针对问题的管理措施1、领导观念要全局、统筹。
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未来发展的思考
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未来发展的思考【摘要】随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普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已深入展开。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看到了其存在的价值与优势;同时一些源自其自身的与外在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并且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笔者在简单地陈述了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令人欣喜的一面后,着重把个人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
诸如:安全隐患、学生的作息时间不科学、家长经济负担过重、学生宿舍利用率低、拜金主义泛滥、教师队伍结构老化素质偏低、教师工资不尽合理等。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例如:校长的职责及作用;上级领导部门及学校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的思想教育;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政府部门支持等。
这是一个基层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参与者的“喜”与“忧”,这是一个教育者实践中的亲力亲为与切身体验,这是一个笔者的心声。
【关键词】农村学校发展思考“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1]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党和各级政府下大力气,花费巨额资金,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辽宁省农村乡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雨后春笋般的相继涌现。
这本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但是它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喜忧俱存。
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出于对党和国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现将本人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见闻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思考作如下客观表述,并期得到方家的指教。
1.九年一贯学校的现状1.1 有利的条件1.1.1 高楼耸立,环境优美。
各个学校大都建成了四、五层的教学楼,学生的宿舍楼,松柏常青,鲜花斗艳。
1.1.2 师资得以整合。
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有利于教学和教改。
1.1.3 教学设备、设施得以完善。
多数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各类实验室等应有尽有。
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1.1.4 七年级学生比以前好管理。
九年一贯制办学的探索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办学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整”指办学目标、教育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方面,包括学校的各种活动,都是整体规划,整体贯彻,有统一要求,如考虑到教育教学业务情况,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差别,为达到管理得法、管理到位的目的,学校分成小学部和中学部这两大块,由两位副校长实行教育教学管理,具体落实学校的管理目标,既要完善制度,依法治校,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又要以人为本,灵活处理,讲究管理的艺术,努力实现全面、科学、合理、高效的学校管理我校是在几所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初试九年一贯制办学由于我们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由几个中小学合并而成的,原有几个学校在管理制度、工作习惯、运作思路等方面不尽相同,所以,合并初期,我校的一贯制办学经历了相当长时间艰难的磨合和探索。
初期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管理机构及管理条线究竟怎样设置更为科学合理,行政分工是按原来的划块管理还是按垂直的条线管理比较恰当。
2.对教师教育成绩的评价方面,中小学在学生管理、教学难度和强度上存在差异,岗位可比性差,这就使学校在制订工作量考核、奖金分配、晋级评优等方案时遇到了难题,难于形成全校统一的、公认的方案。
3.学生的身心发育差异明显,中小学在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时,由于层次的不同,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国旗下讲话内容的针对性,一到九年级差别较大,课间操中小学完全不同,学生在校时间和每节课的时间和长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4.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有“小——中”过渡的教师队伍,而原来的中小学教师各属不同的教师资格范畴,缺少这样一支能适应“小——中”教育的师资队伍。
另外,中小学教师在面对工作时间长短、工作难度的大小、工作量的轻重、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同、奖金分配差距等诸多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时,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而这些偏差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教师之间的融洽,增加了学校领导在管理上的压力和难度。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是指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教育过程中,学校对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办学模式。
下面,我将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进行分析。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升级。
传统的初中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而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拓宽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使学生在九年学校教育过程中获得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改进。
九年教育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制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小组合作、课外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在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注重探索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注重个性化教育。
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选择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能。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通过个别辅导、特殊教育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注重家校合作,形成了多方面、多层次共同育人的合力。
学校和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形成家校协作的良好氛围。
学校还注重家长的参与和支持,通过家长会、义务劳动等形式,促进家长积极投入学生教育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管理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程建设下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实践探索
课程建设下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实践探索现有形势下,教师应该积极参与“九年一贯制”学习理念的实践,创新教育方法。
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小学相关基础课程,提高中小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如何完善“九年一贯制”教育过程是教师一直都在关注的话题,它对于学生参与中小学课程教育过程来说具有指导作用。
现代学校要想实现“九年一贯制”教育制度的完善,就必须不断地创新课堂教育方式方法,重视素质教育。
因此,基于课程建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实践探索对学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现状基于课程建设的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实践探索中,离不开过去积累的优秀教育经验和教训。
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推进九年一贯制的前提下,做好教育制度活动的整理和创新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基于课程建设的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实践探索中的效果水平赶上总体教育水平。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胜任工作,必须有较强的控制效果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从基于课程建设的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实践探索原点出发,到融入教育制度体系,参与具体的课程建设中,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课程建设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意义,会影响学生思维和身体素质的形成。
教师更应该用理论武装思想,切实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考虑,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传统的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实践探索方案,不符合现有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
所以我们应该就具体课程建设进行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现在的课程建设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实践方面的问题。
比如说在许多教育场合,比较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本学科的教育,而忽视了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现象就导致学生的主科考试分数偏高,但是综合素质不高。
比如学生不能够在体育课中正常参与锻炼,就会导致身体素质普遍不高,从而影响了终身发展。
另外,课程管理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对学生艺术方面的教学引导,将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因此,我们应该就课程建设的具体过程做进一步的研究。
“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麦正照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第03期摘要: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而“九年一贯制”办学也是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形式,可以使我国义务教育水平稳步递增。
本文对“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相对应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策略与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实践;思考;发展策略引言:近几年来,很多地区为了教育的稳步发展以及拓展教育资源而建造了多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去挖掘新的教育领域以及新的办学机制。
就目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走向而言,不久的将来,“九年一贯制”定会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模式。
一、“九年一贯制”的重要特点“九年一贯制”办学是当前炙手可热的一种模式,很多地区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开始实施这种新型办学模式,因为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九年一贯制”的一贯性首先是学生入学具有一贯性。
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中,一般是一年级到九年级进行年级的编排,小学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在本校升初中,不用考试或者选择其他学校。
再者是学校管理过程中也具有一贯性,一个班级,同一个管理宗旨、规章制度、培养目标等都是九年一贯制学校通用的学校管理模式,这也保持了教育的统一性与连贯性。
2.“九年一贯制”的集聚性集聚性也就是教育资源的集聚性。
首先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总共编排了九个年级,学生人数也比较多;其次九个年级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广泛的教资资源,如教学楼、运动场、校园面积、食堂等场地。
集聚性虽然为九年一贯制的规模带来了正向效应,但是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与阻碍。
3.“九年一贯制”的发展性九年一贯制的学校的管理方式不再局限于学段及学制之间,而是突破这些进行统一的内部管理。
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不再遵循着各个年级的培养目标,而是统一遵循一个总体培养目标,每个年级在总体培养目标之下再根据年段制订相对应的目标,而每个年级设立的目标应当是连贯的、发展的以及层层递进的,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以及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于发展桃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粗浅思考
关于发展桃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粗浅思考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教育改革在新一轮历史时期的产物,有它出现、存在、发展、演变的必然因素,是目前区域教育布局优化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多样化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在桃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较短,对这个教育新生事物的思考和分析自然也不多。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怀着对教育的诚心和对教改的热心,谈谈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利弊,意图为领导者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产生和发展的缘由九年一贯制学校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桃江近五年渐及高峰。
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形成缘由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建型,一类是组建型。
前者基本集中在城市,数量少,其特点是超前规划,一步到位;后者也称“合并型”,基本集中在农村,数量大,其特点是形势使然,“并”中求进。
目前桃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基本属于后者。
由于学生的急剧减少,许多偏僻山区的学校已经只剩下几十名甚至几名学生。
如果让一名教师去教这些学生,势必由于其知识的局限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如果派出多名教师去教这些学生就必然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目前我县师资资源也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却愈来愈迫切。
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就适应了充分整合学校物质及师资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教育的形势需求。
二、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积极意义1.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小学教育”和“初级中学”教育的整合和衔接基础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在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背景下,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肩负着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为孩子终身奠基、为民族素质奠基的重任,面临着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直面这个历史使命进行深深地思考。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发展的内涵是“基础教育”,这样,我们可以通过1~9个年级的层层链接,探索教育的切入点、融合点、转折点,整体规划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
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与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九年⼀贯制学校初中与⼩学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9-10-18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与发展的决定》指出,2005年基本完成向“六三”学制过渡。
有条件的地⽅可以实⾏九年⼀贯制。
教育部《基础教育⼯作分类推进与评估指导意见》提出,2005年前,义务教育阶段仍实⾏“五三”学制的地区基本完成向“六三”学制过渡,逐步推⾏九年⼀贯制,带动中⼩学建设的整体和均衡发展。
为了适应区划调整、优化教育资源、改造薄弱学校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于2006年建⽴了南京市第⼀所由五所中⼩学合并⽽成的九年⼀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为了充分发挥九年⼀贯制学校的优势,体现其⽰范作⽤的超前性、实效性,开展九年⼀贯制办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已成为学校教育改⾰中⼀个极具现实性和紧迫性的研究课题。
⼀、整体管理,发挥优势九年⼀贯制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索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种运⾏机制,⼀种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办学模式,它重点要回答和解决如何充分发挥九年⼀贯教育教学的优势,让所有学⽣获得最快最佳的发展,并为他们终⽣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问题。
进⾏九年⼀贯制办学管理模式的研究,涉及和要解决的问题诸多,如在九年⼀贯制学校管理研究上,突出学校管理体制与管理⽹络和学校⾏政管理两个问题的研究;九年⼀贯制学校的德育⼯作的研究侧重学校德育⽬标与任务,学校德育原则和学校德育的实施三⽅⾯内容的研究。
进⾏九年⼀贯制学校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可从以下⼏个⽅⾯理解。
1.从社会学上看,九年⼀贯制学校满⾜了我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义务教育法》规定:“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为:地⽅⼈民政府设置或批准设置的全⽇制⼩学;全⽇制普通中学,九年⼀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学校。
”可见,九年⼀贯制学校在实现国家社会所要求的九年义务教育任务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如果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家与社会的要求,九年⼀贯就失去了社会基础,九年⼀贯制学校⾃然也就缺乏社会制约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为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衔接好“小升初”,近年来,各地不断整合学校资源,纷纷成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
满洲里市第六学校就是2013年10月由片区内的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合并成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九年一贯,周期长,学段多,教育对象的年龄结构和生理心理上有较大的差异,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学初中合并的问题。
理性地提出“九年一贯发展性教育一体化行动研究”,重新架构符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组织管理体系,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架构与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性教育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机架构与九年一贯发展性教育相适应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实行“统一领导、分部负责、完善制度、人文管理”的系列化运行机制,做到横向协调、纵向畅通、互相衔接、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合力。
中小学在管理上原本有较大的区别,合二为一后,需要探索种新型的九年一贯制管理体系。
学校的做法是:将原教务处、德育处整合为课程管理部,主要职能是组织实施核心课程和校本课程,负责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工作; 将原教科室改为课程研发部,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教育科研和核心课程的拓展研发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将后勤、电教整合为课程服务部,主要职能是为课程实施、课程研发以及师生、学校财产提供后勤安全保障与服务; 将校务办公室改为课程协调办公室,主要职能是代表校长办公会负责各部的组织协调工作。
此外,成立有别于年级组”的课程学段部,将九个年级划分为低、中、高学段部。
学校聘任学段主任,学段主任聘任班主任,由班主任、学段主任聘任教师,并整合教师资源,中小学教师不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要做适当流动,让“死水”变“活水”,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每一学段实施全方位管理。
这样,既保持了管理的整体统一,又根据不同年级学段的特点进行了区别化管理。
实施扁平化管理,试行部主任负责制、全员合同聘任制、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制、安全事故问责制、绩效考核奖惩制,调动广大教职工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积极性。
根据九年一贯制学生年龄跨度大的特点,建立升段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平稳健康地过渡。
建立健全学生全程成长记录袋,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发的专业成长档案,让广大教师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施展才华,专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展的轨迹,以便使学生在各个阶段得到全面培养。
建立健全教师二、架构与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性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运行机1.教学管理全程化课程管理部抓常规工作的检查、指导、分析、总结和评价,做好低中高学段的互相沟通、衔接,保证质量,平稳过渡。
对每位教师建立“教学常规档案”。
拟订升段验收标准,按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严格把关,认真评估,每一位任课教师熟悉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做好低中高互相渗透的衔接过渡工作,教师相互流动,低一个学段为高一个学段打好前期基础,高一个学段为低一个学段做好服务、提供信息,这是发展性教学管理研究的关键性环节。
2.教学研究科学化以元认知理论为基础,探索培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及相应元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从理论到操作进行深入实践。
过去,不少学校总是不把活动、自然、手工、社会等作为课程看待。
其实,这些课程恰恰适应了社会变革和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发展性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课程观念与教和学的观念,改变师生关系与教学过程和结果关系。
加强综合学科教研组的建设,不以为综合学科教研组是小学科的拼盘,而是进行整体改革,有组织、有建设,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使校本教研有实效、上层次。
课程综合化的改革是顺应国际化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也是反思学科体系、突破传统的一种尝试。
3.教学过程素质化抓住九年一贯周期长的优势,从低年级抓起,着重开展好以下教育活动:1)全力开发拓展课程。
学校开设了绘画、表演、礼仪、朗诵、管弦乐、小号、航模、车模、交通、瑜伽、十字绣、机器人、科技模型、手工制作、篮足排及乒乓球等二十余种拓展课程。
2)体育从夯实基础抓起,让师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和各专业队训练、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和各专项体育社团来强化体质。
积极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尝试分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3)以美育为纽带,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地美化学校环境,让美育渗透到各个领域。
学校设计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英语节、教学节等。
教室里的书柜、板报也要有美感,让学生不仅通过“节”的形式受到教育,而且从中受到爱美情操的熏陶,形成一个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美育整体。
4)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美育构建音乐、美术的教学。
学校以加强艺术教育为抓手,进行美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艺术课不仅在课内加强艺术审美欣赏能力的培养,把绘画、欣赏、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向课外延伸,开好拓展课,让学生的作品遍布校园,还积极参与市、盟、区及国家组织的展演活动。
4.教学手段现代化在课程服务部设立课件制作中心,为新课程改革提供良好条件。
鼓励教师录制微课、开设博客,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做好教学资源的服务。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外语情景教学和阅读指导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创设环境使学生更主动参与,特别是低年级的情景教学,寓教于生动、有趣的游戏之中,使学生自由愉快、轻松活泼地学习,培养浓厚的兴趣。
5. 教育活动课程化根据学校的师资、设施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学校教育特色。
1)学校努力探索九年一贯外语系列教学的模式。
深入研究一、二年级的外语课程的开设问题,向“一标多本”自编教材的方向发展。
以情景教学、口语训练为主,采用双向立体教学,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充当主角,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愉快地学习外语。
满洲里市毗邻俄罗斯又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城市,对外开放十几年来,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友好往来和教育交流,借助地缘优势和满洲里市与俄罗斯的赤塔、红石、乌兰乌德等城市教育交流的平台,开发俄语校本课程。
2)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舞蹈、书法、绘画特色课程,排入课表,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组建舞蹈队、合唱团、管弦乐队、腰鼓队等。
这不仅是简单地掌握一门技艺,而且通过技能知识的学习,还能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除了田径运动队外,学校还成立了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篮球、足球及象棋、围棋等社团。
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1 2 项体育技能,而且有助于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
4)借助“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规划设计了科技类拓展课程,建好了科技实验楼, 装备了各专用教室, 配齐配好科技、 实验设备。
为普及科普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科学精神搭 建了平台。
5)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在教学楼大厅、走廊开放处建了“开放式图书馆”,每班设书柜,建立“图书 角”,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制订不同年级阅读内容和 目标,每年举办“读书节”活动,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形成学 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风气,实现课外阅读的规范 化、系统化、专题化。
三、架构与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性教育相适应的教师培训机 1.发挥自培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帮助,建立以新教师带教制、 骨干教师导师制、 特长教师培训制为主体的青年教师阶梯式培养机制。
把教师基本功系列竞赛和评比活动作为常规工作来抓, 把 微课评比、 教师沙龙等安排在每年的教学节中, 以推动教师教育 教学能力的迅速提高。
加强原两校中小学教师的沟通, 消除隔阂, 加快培养既能适 应小学教学又能适应中学教学的教师,让中小学教师做适当流 动,互相听课议课,共同展开教研活动。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优 演讲比赛、 征文比赛、 三笔字比赛以及备课、 田 匚」田 田说课、 上课、 议化中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开展公开性的研讨课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课(同课异构),多给中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促进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2. 建立师德建设管理机制把“培养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作为师德建设的根本宗旨,开展“爱业、爱校、爱生”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制定了《满洲里市第六学校岗位设置方案》、里市第六学校满洲教师工作要求》、《满洲里市第六学校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把师德要求与教职工的岗位职责有机结合起来。
把师德建设作为文明组室评比的硬性指标,实行文明组室评比一票否决制,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岗位聘任、晋级、年度考核挂钩,努力构建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
四、架构与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性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教育评价是教育及其研究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有什么样的评价机制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在进行“九年一贯制发展性教育一体化行动研究”的同时,进行发展性教育的评价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发展性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成绩考查评定,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发展性教育的有效性依据资料,并为此项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提供充分的反馈信息。
我们也一直在寻找符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针对性较强、比较成熟和全面的评价标准,如评价的整体性、规范性和评价的最优化、多元化等。
因为,发展性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不同于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注重诊断、激励和发展。
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得到更和谐、更自主、更优化的发展。
只有实现评价的目的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充分一致,评价的效能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此,我们将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