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民工荒”问题凸现。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当前的就业问题和制度进行初步分析和对策探讨。

关键词:就业;就业政策;自主创业;社会环境;和谐社会1 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特征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

有用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

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和单位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求职者的才干来招聘员工,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竞争。

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因为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观的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其实大多数家庭的背景还是很普通的,家里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以后要找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生活得更好,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

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日后的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去追求高薪水和大城市,要求很高。

可以说,这种思想非常普遍地存在,是一种很现实的人生动力。

因此,有很多人在用工荒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其实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加重了“就业难”和“用工荒”。

1.2 低端制造业成就了现有的就业模式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处于底层地位,在世界经济运作中仅仅是粗放型的基础生产,缺少了很多经济环节。

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大规模地停留在低端产品上的现象而言的。

低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缺少经济环节,不需要中高级人才,也不能给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就成了低端产品制造的主力军,充其量他们大都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同工不能同酬,付出和收益不能成正比,农民工作为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

我国女性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女性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女性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我国女性就业人数逐渐增加,但在职场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问题症结以及对策措施等方面展开对我国女性就业问题的分析。

一、现状分析1.女性就业人数逐渐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就业人数逐渐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就业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了职场。

2.女性就业面临挑战尽管女性就业人数逐渐增加,但她们在职场上面临着诸多挑战。

部分企业对女性的职业发展机会存在歧视,晋升机会相对较少。

女性在职场上经常受到性别歧视,薪资待遇相对较低。

女性在职业发展中还会面临家庭与工作的平衡难题。

3.女性职业发展存在差异在职业选择方面,女性往往更倾向于从事文秘、营销、客服等工作,而在科技、金融等行业中的比例较低。

这种职业选择的差异也导致了女性职业发展的差异性。

二、问题症结1.社会性别偏见我国社会存在传统的性别观念,对女性的职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这种观念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

2.企业用工观念落后部分企业的用工观念还相对落后,对女性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仍然存在着对女性晋升机会的歧视和薪资待遇不平等的现象。

3.家庭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家庭对女性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

在家庭中,女性通常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和子女抚养责任,这会影响到她们在职场的专注度和发展空间。

三、对策措施1.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应该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改变社会对女性职业发展的传统观念。

教育应该教导学生男女平等,女性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职业发展空间。

2.加强企业性别平等意识企业应该加强性别平等意识建设,制定公平的晋升机制和薪酬政策,为女性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消除性别歧视。

3.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支持体系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支持体系,为女性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增加对于女性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就业问题探讨

中国就业问题探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 调整期,与此伴生出高失业这一极难解决的负面现象。 在“九五”期间,我国城镇在职职工人数由1.4908亿人 减少到1.1773亿人,净减少3135万人,下降幅度为21.0 %,其中国有单位净减少2689万人,集体单位净减少 1435万人,合计净减少4124万人。尽管同期全国城镇私 人企业就业增长了117.1%,个体经济就业人数增长了 54.7%,三资企就业人数增长了19.5%。但大部分新增就 业岗位吸纳的是新生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 城镇下岗职工通过这一渠道实现再就业的数量十分有限, 城镇失业人数仍然居高不下,据国家劳动部信息中心的 统计测算,1995年仅国有企业的过剩就业便已达到相当 大的数量,全国范围内大约有3000多万人,占职工总数 的20~30%。
谢谢
陈 袁 黄 苏 国 制 宇 嘉 燕 翠 际 作 玲 晴 丽 玲 贸 产业。随着 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要就挤出劳动力,工 业吸收的劳动力也会达到一个峰值。那么, 剩余的劳动力人口转向何处呢?必然,也必须 转入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一国工业化中吸 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过剩劳动力人口的部 门,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不仅标志一国经济发 达的水平,而且还是平衡农业现代化和工业 化带来的劳动力过剩的一个最重要的经济空 间。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经济增长 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解决中国就业问题可能正确的战略思路是,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 经济体制,彻底改革计划经济遗留的体制,发挥市场经济分工协 作细化深化形成更多就业机会的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 摇,鼓励投资和创业,大力发展微型和中小企业,使人民的创造 和创业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健康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城市 中主要依靠微型和中小企业吸收转移进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调 整整个国家人口的城乡结构和产业的就业结构;坚持出口导向的 工业化道路,利用外需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以较为充分的利用, 逐步降低第一产业劳动力的就业比例;通过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 的发展,一方面很多人创业,人人得到就业,社会财富在初次分 配时就做到了公平,把农村人口的数量减少,也把失业和低收入 及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财政税源增多,国 力增强,虽然转移支付的农村和失业及其贫困人口相对减少,但 是国家通过再分配实现公平的能力却大大增强,通过国家强有力 的转移支付,实现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转移支付和社会公平。

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一、伴随经济体制转型,我国开始进入高失业率阶段二、我国当前失业现象的主要特征目前,由于经济持续不景气,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也面临相当严重的失业问题,但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在失业问题上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

首先,菲利蒲斯理论认为,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或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反比关系,这也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一个理论依据。

但我国的实践却并没有证实这一理论。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经济增长率和物价都呈上升趋势时期,城镇失业率却并没有降低,而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在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降低时,城镇失业率依然在上升。

由于我国城镇失业主要来自国有部门和集体部门,这表明,固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原因,单纯运用货币扩张政策、扩大需求政策缓解国有和集体企业困难的效果是不会太显着的。

要解决这种困境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

其次,失业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强调的是失业和下岗人员自谋职业,过去那种把国家统一安排、截流进城民工作为解决失业的主要措施的做法已完全抛弃,用市场手段解决下岗和失业问题已成为目前的主要措施。

但单位制的约束依然存在,下岗不表现为失业,是传统单位制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表现。

三,隐性失业问题。

隐性失业是我国一个独特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采取的是忽视投资效率的高投入与粗放经营,许多部门积淀了大量的富裕人员,这等于国家用大量的投资资本把失业者养起来。

另外,错误理解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没有制定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发展的长期政策,尽管目前国有和集体部门中大量富裕人员因效益不佳而大量下岗或失业,却依然有大量的富裕人员存在于国有和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加上没有被列入失业率统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一数字是非常可观的。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目前现有就业人口中的隐性失业率仍可能高达27%。

当前稳就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稳就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稳就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稳定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计和幸福,也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一、当前稳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1. 就业岗位不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进行组织调整和优化,经常会出现裁员、倒闭等情况,导致很多人面临失业风险。

2. 职业培训不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很多职业技能需要不断更新,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培训机制落后,很多人无法得到有效的培训,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3. 学历歧视严重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着对学历的过分追求,造成了很多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人才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形成了学历歧视的现象。

4.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是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

5. 农村就业问题突出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大,但是就业机会有限,很多农民外出务工,但是岗位单一、收入低廉,难以稳定脱贫致富。

6. 职业技能弱化由于我国长期注重知识教育,导致了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足,很多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7. 劳动保障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劳动保障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违法用工、拖欠工资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职业培训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高端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机会,减少失业风险。

3. 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改革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促进灵活就业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发展,打破职业壁垒,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就业形势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虽然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促进就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就业压力加大1.大学生就业困难: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大学生规模逐年增加,导致竞争激烈。

同时,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使得大学生很难找到合适工作。

2.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由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在城市中找到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岗位是一个挑战。

3.老年人再就业困难:据统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延迟退休或再次参与工作。

然而,他们却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困境。

三、职业结构升级1.传统产业矛盾突出:我国目前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如制造业和建筑业。

这些行业存在人力资源浪费和就业岗位稳定性低的问题。

2.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尽管信息技术、互联网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但在部分地区和群体中,对这些领域的需求与现有人才供应之间存在失衡。

四、劳动力市场问题1.用工成本上升:随着社会成本的增加,如劳动力成本、社会保障等费用增加,企业开展招聘活动所需投入也逐渐增加。

2.农民工权益保障不足:虽然农民工承担着重要劳动力资源转移的角色,但他们仍面临许多问题,如低收入、薪资欠缺等。

五、政策对策1.优化教育体系: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

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在提高求职者综合素质的同时,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2.加大产业升级力度: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纳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人才、吸引资金。

3.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

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吸纳程度。

4.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加强对企业用工成本的监管并减轻其负担,确保正常用工权益。

关于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一个涉及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领域,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业机会不足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是就业机会并不足够。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经营压力,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导致很多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

这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生计,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二、劳动用工灵活性不足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劳动用工的灵活性相对不足。

一方面很多企业在聘用员工时往往更倾向于长期固定的劳动关系,不愿意灵活调整用工形式;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对劳动用工关系的规定也相对较为严格,导致一些灵活的用工形式(如临时用工、兼职用工等)发展不足。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企业并不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一些员工在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并不足以维持生活等问题。

这些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会导致一些劳动者在面对各种风险时存在缺乏保障的情况。

面对以上问题,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领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政府应该出台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员工,提高就业机会。

同时,应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帮助其稳定经营,增加就业机会。

二、加强劳动用工灵活性政府应该加快落实相关法规,鼓励企业采取更加灵活的用工形式,如引入临时用工、兼职用工等形式,使劳动用工更加灵活适应市场需求。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管,督促企业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同时应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水平,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四、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对策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对策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作者:————————————————————————————————日期:论文题目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作者姓名x x x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准考证号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 年xxx 月xxx日内容摘要: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和宝贵的人力资源。

近几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以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为例,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4.1万,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2万人,2016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54.8万人,同比2015年减少了0.4万人。

每年毕业生的总体人数在持续上涨。

而且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的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我国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为例:首先阐述大学生总体就业概述和意义;然后对江苏省高校学生就业现状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罗列;最后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问题与对策一、大学生就业状况概述 (1)(一)就业的总体形势 (1)(二)就业呈现结构性的矛盾 (2)(三)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3)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4)(一)我国江苏省内高校就业简介 (4)(二)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性 (5)(三)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不适当性 (6)(四)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机制 (7)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8)(一)我国高校采取的措施 (8)(二)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9)(三)用人单位优化配置人才结构 (10)(四)社会加强指导与服务意识 (10)四、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一、大学生就业状况概述(一)就业的总体形势据教育部统计,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年年持续增长,而大学生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就业形势的现状出发,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应对之策。

1. 当前就业形势的挑战1.1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难、找工作差的现状。

1.2 技能与需求不匹配部分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导致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1.3 行业结构转型影响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部分传统产业就业需求减少,新兴行业的发展反而更吸引大学生就业,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

2. 当前就业形势的机遇2.1 互联网经济崛起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互联网行业成为许多大学生就业的理想选择。

2.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扶持政府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扶持下,大学生创业的环境逐渐优化,创业成为一种新的就业出路。

2.3 人才短缺领域需求增加随着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这些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3. 应对策略3.1 多元化就业观念大学生应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包括自主创业、外企就业、公务员考试等。

3.2 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3.3 主动拓展人脉在就业过程中,建立广泛的社交网络和人脉关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源。

综上所述,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充满挑战与机遇。

只有认清形势,积极应对,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论文题目—我国当前就业工作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论文题目—我国当前就业工作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黄海摘要:就业乃民生之本。

让每位劳动者拥有就业岗位,是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途径。

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就业问题日趋成为中国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我们目前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实际是一种阻碍就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容量扩大的逆向安排,只有调整发展道路,修改制度和出台政策,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的就业不足问题。

本文主要对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就业制度及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作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就业;现状;原因;制度;对策一、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㈠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是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劳动力的需求矛盾,主要表现为“技工荒”和“民工荒”现象。

[1]“技工荒”现象也就是关键性技术工人短缺现象严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行各业专业性的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需求愈来愈明显。

很多公司企业推出年薪10万招高级技工,结果却无人问津,招不到理想的人选。

这表明我国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缺口十分严重。

在现有技工中,有专门掌握高级技术的工人数量不容乐观。

《光明日报》以题为《十万年薪为何难觅高级技工》报道,对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诸多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不能较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技能人才缺少的状况。

“民工荒”就是民工短缺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珠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的加制造企业。

这类企业对普通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妇女的需求更为明显。

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企业的工资太低和社会保障、福利太差,很多人都不愿意到工资低,福利差的企业去,而是向往工资高,待遇优的公司企业。

有调查显示,工资在700元以下的企业,招工比较困难,工资在700-1000元的企业,招工情况一般,而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企业,招工没有问题。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对策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对策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对策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二、就业对策措施三、加强国际竞争力四、科技创新助力就业五、跨省市就业机会推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大量的就业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当前我的就业形势,并提出可实施的对策措施,更需要把握发展的机遇。

本论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就业形势并提出对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的就业问题提供新思路、新办法和新路径。

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我国的经济形势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尤其是在疫情的冲击下,就业困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条件非常艰难,全年仅创新低500余万人。

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

加之,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整体就业压力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

二、就业对策措施1、拓宽就业渠道现在的就业方式相对单一,我们应该拓宽就业渠道,例如发展新型的生产服务业。

对于年轻人来说,开发“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型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就业机会。

笔者认为,可以制定政策,引导年轻人走向新兴业态,并消除其负面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应加强相关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帮助职工迅速融入新型产业中。

2、稳定及发展大中小企业发展大中小企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为人们提供在职培训、长期发展和公平竞争的机会。

同时,也有利于就业结构的升级改造。

为此,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对于大型企业,在制定政策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防止其扰乱市场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可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补偿失业者。

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调配和分配,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升就业认知度和信息透明度。

在此过程中,可以激发人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竞争性。

4、发展新型农村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种长久的就业遗留问题,必须采取必要的政策和举措。

政府可以加强指导、开展技能培训、鼓励民间资金介入农村产业进行新型的农村创业,使农业的就业人口逐渐转移至城市,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在中国这个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国家,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虽然我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就业成果,但仍存在着某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就业结构问题1. 产业结构调整不平衡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仍未能实现合理均衡发展。

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如制造业面临转型与升级困难,导致大量人员下岗;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机遇巨大但用工需求有限,劳动力供需矛盾加剧。

这造成了就业结构失衡,在某些地区和行业出现了严重的就业困难。

2. 农民工就业问题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力军,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他们在城市落户并享受公共服务;其次是许多农民工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缺乏职业发展的机会;此外,许多农民工还面临欠薪、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三、人力资源开发不足1. 教育与就业对接问题我国实行了长期的义务教育制度,但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还不够。

许多高校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并增加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压力。

2. 人才流失问题我国优秀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普遍,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创新和竞争力。

一方面,由于高薪待遇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许多高级专业人才选择留洋或海外工作;另一方面,基层单位人才短缺,特别是医疗、教育等领域。

四、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问题1. 职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职介服务体系还存在欠缺,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一些中小企业和农民工难以获得合适的职位信息,造成了信息不对称。

加强职介服务机构建设,提供精准的人才对接,能够更好地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

2. 社会保障问题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

一方面,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缺乏稳定性;另一方面,退休年龄逐渐推迟,许多年轻人为了留住岗位而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政策分析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政策分析

当前⾼校毕业⽣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政策分析⾼校毕业⽣是党和国家宝贵的⼈才资源,也是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伟⼤事业的⽣⼒军。

如何引导毕业⽣顺利就业、如何充分释放⼈才资源能量业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

本⽂运⽤公共政策相关理论知识,尝试就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针对⾼校毕业⽣的就业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做些分析,以期望为⽇后系统性研究奠定基础。

培养模式;就业形势;创业教育就业是民⽣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社会更加充分就业也是党的⼗七⼤明确提出需要努⼒实现的奋⽃⽬标。

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过程中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实现就业⽬标的前进道路上出现了⼀些新的挑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运⽤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必须运⽤发展的策略解决问题:改⾰落后的教育模式,培养科学的发展理念,拓宽丰富的就业渠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充分使⽤各类⼈才资源。

⼀、当前⾼校毕业⽣就业的严峻形势及原因分析盛夏时节,也是⾼校毕业⽣即将离开母校⾛向社会的季节。

根据教育部的信息显⽰,今年我国⾼校毕业⽣将达到创纪录的559万⼈。

加上2007年尚有70-80万⼤学⽣未能就业,因此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效毕业⽣将超过600万⼈。

近⽇,媒体特别是⽹络媒体频频曝光的⾼校毕业⽣找⼯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就业歧视以及硕⼠⽣⽆奈低薪挤进私营⼩企业、博⼠⽣难进名牌中学的类似新闻屡见不鲜,国家相关部门虽然现在尚未统计出本年度⾼校毕业⽣实际就业率,但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已充分呈现出来。

造成⾼校毕业⽣就业难的原因有多种,具体分析如下:1.学校培养模式落后,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现在不少⾼校针对本科⽣的培养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满堂灌的单向输⼊,学⽣被动的全堂听讲。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启发学⽣的学习潜能和思维,导致学⽣所学知识都是静态过时,⽽且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动⼿操作能⼒远低于其应试能⼒,不利于学⽣的专业性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形势下,⾼校⼤学⽣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造成这⼀局⾯的因素是⽅⽅⾯⾯的,下⾯⼩编为⼤家带来⼤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希望⼤家喜欢! ⼤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篇1 随着⼤学毕业⽣⼈数的增加,⼤学⽣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欢迎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毕业⽣⼈数增长很快,⼤学⽣就业形势⾮常严峻,⼤学毕业⽣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个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学⽣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名⼤学⽣的前途,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

关键词:⼤学毕业⽣;就业现状;就业政策 ⼀、当前⼤学⽣就业困难的现状 1.⼀些长线专业就业⽐较难。

我国的⾼校⽬前的⼀些长线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程、汽车⼯程、⾦融学、国际贸易、法律和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数量较⼤,⽽社会对这些专业的需求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出现了供⼤于求的状况,毕业⽣就业⽐较困难。

2.⼀般普通院校的毕业⽣就业⽐较难。

⽬前,在我国出现了⼀种⽤⼈的怪圈,各个⽤⼈单位普遍把眼光盯在985或211⼤学的毕业⽣⾝上,造成⼀些⾮重点院校毕业⽣就业难。

3.⾼学历毕业⽣⽐专科和职业⾼中的毕业⽣就业难。

⽬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些企业迫切需要⼀些动⼿能⼒⽐较强的毕业⽣,所以就造成了博⼠⽣和硕⼠⽣就业⽐本科⽣难、本科⽣⽐专科⽣难的现象,⽽我国的⾼校却都热衷于升本、创硕、招博,直接造成了毕业⽣就业⽐较困难的局⾯。

4.⾼校毕业⽣就业体制造成毕业⽣就业难。

⽬前我国的⾼校毕业⽣就业体制弊病很多,在⼤学⽣就业过程中,不是靠能⼒⽽是靠“关系”⼏乎是⼈所共知的现象,谁的关系过硬谁就在就业中可以化解种种不利因素,⽽那些普通⽼百姓的孩⼦就业就⽐较困难了。

5.⼥⼤学⽣⽐男⼤学⽣就业⽐较难。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前不久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文中,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

总的来说,2006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呈现出如下特点:1、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万人。

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今年可增加就业岗位800万人,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就业岗位,预计今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

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

2、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

目前,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还有60多万人,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约400万人,今后3年国企实施政策性破产还需安置360万人,辅业改制约有300万职工需要分流安置。

在已实现再就业人员中,约有三分之一就业稳定性差。

资源枯竭型困难城市和困难行业中,失业人员积累多,失业周期拉长,再就业矛盾更为突出。

面临就业困境的还有近年迅速增加的失地农民,急需纳入就业政策扶持范围。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服务急待加强。

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十分艰巨。

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和服务亟待改善,特别在中西部地区,服务意识差设备短缺陈旧、教师和管理人员不足且素质较低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多,中西部地区需求不足。

从学历层次看,就业困难者主要集中在大专和高职毕业生,重点院校、热门专业供不应求。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过去的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

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及今后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1、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

2、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3、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

4、国内重大自然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总的可概括为:一个主要矛盾: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三个基本特征:●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时并有●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一个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上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1.中国高等教育跃居世界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趋势》综合报告指出,中国高校在校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2001年高校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茅20日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一。

报告说,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说,这是中国首次在高等教育规模上超过美国。

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达到570万人和42.4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738.8万人,研究生110.5万人。

2.大学生就业进入高峰1)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阶段。

毕业生人数大增:年毕业人数(万)同比上年增长(万)2009 611 52(9.7%)2008 559 64(12.9%)2007 495 82(19.8%)2006 413 73(21.5%)2005 340 60(21.4%)2004 280 62(29.2%)2003 212 67(46.2%)2002 145 30(26.1%)2001 115 8(7.4%)2000 1073、社会对大学生需求数量减少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十五”期间(十五是指第十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7年开始的,那么到了十五就是2001-2005 ),我国新成长的劳动力数量升至峰值(4650万)。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目录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概述 (2)二、就业形势中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3)1. 就业竞争激烈压力加大 (4)2.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5)3.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6)4. 地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就业选择 (6)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8)1. 经济发展状况 (9)2. 教育制度及高校专业设置 (10)3. 市场需求及企业用人需求变化 (11)4.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心态 (12)四、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与措施 (13)1. 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 (14)2. 高校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建设 (16)3.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招聘机制创新 (17)4. 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途径 (18)五、未来就业趋势预测与建议 (19)1. 行业发展趋势对就业的影响 (20)2. 技术进步与智能化对就业的变革 (22)3. 大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策略建议 (23)4. 高校及企业合作培养模式展望 (24)六、案例分析 (25)1. 成功就业案例分享与启示 (26)2. 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案例研究 (27)3. 企业招聘与人才培养案例分析 (28)4. 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案例 (30)七、结论及研究展望 (31)1. 当前就业形势总结 (32)2. 对策建议与实施路径探讨 (34)3.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35)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概述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平台。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地域差异、城乡差距、行业差异等因素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产生了深刻影响。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根据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初探就业对策.简介: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大学生地就业形势为出发点而写地,它主要写地是现今大学生就业所面临地问题,以及怎样找准就业方向,让大学毕业生能在最佳地岗位上作出最好地成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对策课题内容:一、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个城市地地区分布情况: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地;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近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第三季度,全国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总量上看,劳动力市场上求职者供大于求;从产业需求看,第三产业地劳动力需求占,第二产业需求占近.从用人单位性质看:企业用人占.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地用人需求占多数,所占比重分别为、和,三者合计达.其余为国有、集体、联营企业分别占,其他类型企业占.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占,其他单位占%.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性别来看:求人倍率男性为,女性为全国部分城市人才市场年三季度供求状况:职位需求比为:招聘数量前十位地专业:市场营销,计算机,机械,管理工程,建筑,企业管理,文秘,通信工程,金融,财会.以上个专业占招聘总数地.求职者数量前十位地专业:计算机,市场营销,机械,管理工程,建筑,文秘,通信工程,财会,企业管理,金融.以上个专业占求职总数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才市场主要特点:供求状况平稳;用人单位要求提高:. 需求:研究生,本科,大专及以下. 求职:研究生,本科,大专及以下. 职位需求比:研究生:;大专及以下: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地现状与分析年大学生,据估计会有万人左右.年工作岗位,保守估计,只有万.剩下地就是失业人数了.当然,这个数字是比较悲观地,因为从年经济衰退地趋势来看,前景确实很悲观.但是年底中国经济又有了复苏地迹象,所以年,月份地时候会怎样还不好说.有可能更糟糕,也有可能会好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外,年大学生地就业形势,还要考虑到年地失业人数..毕竟年地金融海啸,已经让很多人失业了,加上年没找到工作地大学生,这些人都要同年应届毕业生去抢夺那数量不多地工作岗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所以简单来说,年失业地人倒不一定很多,待业地肯定相当多.至于失业率,政府从来就没有官方公布过任何准确地数字出来...考虑到为数众多地农民工和非法劳工地存在,中国实际失业待业人数是相当多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地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地矛盾.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地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地设置与市场地结合.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地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一种情况有地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地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地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地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地就业制度地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形式地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目前我国地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地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地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地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用人单位地盲目人才高消费用人单位对人才地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地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地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地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做地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地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地培训上.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高校就业指导滞后高校缺乏有效地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地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地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地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毕业生地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地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地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大学生本身地素质问题近年来地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地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地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地下降,有地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地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对于现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地地对策由于现今金融危机还未结束,所以说年大学生就业将相当困难.但是在这相对于前几年较为紧张地就业环境中,机遇也是存在地.例如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地大学生村官,这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在这复杂地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并不只有工作这一条路.像现在自主创业地大学生比比皆是,而且现在地大学生还可以去进行再造,这样就可以从众多地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现有以下几点建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针对市场需求,适时调整高校专业结构设置.提升认识水平,改变就业观念.遵循市场规律,找准就业路径.掌握必备技能,就业就有出路.“通识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齐头并进.正确把握高技能人才地培养途径.自主创业,就业有新路.在我认为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大学生就业地压力就会减少很多,也就是说现今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下面职场的我就给大家共享的关于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缘由对策分析,欢迎阅读!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篇一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化解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一是高校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力量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校应当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同学综合素养力量的培育;三是政府要加大统筹高校生就业政策宣扬和优待政策落实的力度。

2022年毕业季立刻到来,新一批毕业生即将迈入社会,在他们迈入社会之前,首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

当前,高校生毕业人数呈不断递增态势,但是,数量浩大的毕业生军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高毕业率低就业率的事实。

2022年,中国高校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而2022年则达到了680万人,十年时间,毕业人数猛增。

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0%,而到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却降到了令人咋舌的55.7%,如此巨大的差别让人不禁汗颜。

2022年毕业期将至,即将有699万毕业生走出校内,开头面临就业压力。

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一、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缘由:客观方面主要是结构性冲突突出,结构性冲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经济进展不平衡与大批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冲突。

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进展快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毕业生首选的抱负就业地。

依据我们的调查,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而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区人才奇缺,大城市的一些边远郊区、县、乡镇一级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远未饱和。

地域经济进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扎堆'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缘由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作者姓名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学准考证号指导教师2016年3月3日【内容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大事。

当前,我国进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特点的新常态经济,面对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双双出现下降,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与城市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网络创业就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构成了中国就业的严峻形势,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

我国目前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实际是阻碍就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容量的扩大,只有调整发展道路,修改制度和出台政策,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的就业不足问题。

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对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就业制度及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作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就业问题、就业制度、对策目录一、我国就业的总体状况 (5)(一)人口与劳动力 (5)(二)就业总量 (6)(三)就业结构 (6)(四)就业率 (6)(五)居民收入 (6)二、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 (7)(一)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大规模转移 (7)(二)随着互联网发展,隐性就业人员逐渐涌现 (8)(三)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9)(四)部分资源型、装备制造型和压缩产能任务较重地区就业形势严峻 (10)三、我国的就业制度 (10)(一)我国的户籍制度 (10)(二)企业工会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10)(三)劳动法有待完善 (11)(四)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 (11)四、当前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1)(一)劳动力供求总量的影响 (11)(二)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影响 (12)(三)经济机构调整的影响 (12)(四)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12)(五)制度性因素的影响 (13)五、解决就业问题的几点对策 (13)(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 (13)(二)创业与就业相结合,以创业带动就业 (13)(三)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13)(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4)(五)完善就业数据统计制度,反映真实的就业情况 (14)参考文献 (15)正文一、我国就业的总体状况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5年就业形势是总体稳定的。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5%,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的目标。

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为什么就业形势能够保持整体稳定?主要有四个理由:一是经济增长带动就业。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新形态,对稳增长、促就业作用显著。

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尤其是金融服务、互联网产业更成为新增就业的主力军。

四是劳动力供给逐年递减。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一)人口与劳动力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 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

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从受教育程度看,未上学5.63万人,小学27.49万人,初中42.04万人,高中17.48万人,大专及以上12.07万人,初中以上人占6岁及以上总人口的57%,大专及以上人占12%。

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

(二)就业总量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占50.88%,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乡村37943万人,占49.12%。

2010-2014年,共增加就业人数1148万人,平均每年新增287万人。

(三)就业结构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2010-2014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增长,由34.6%提高到40.6%,从业人员达到31364万人;第二产业人员所占比重稳定在29.7%,从业人员达到23099万人;第一产业人员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36.7%下降到29.5%,从业人员为22790万人。

从城乡结构来看,2010-2014年,乡村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由54.42%下降到49.12%。

从不同经济成分就业结构看,2010-2014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减少204.1万人,为6312.3万人;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增加6328.3万人,为16866.7万人;各种外商投资和多种形式经济,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钟点工、弹性工作等各种就业形式迅速兴起,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四)就业率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城镇失业率的急剧上升。

2010年,中国政府确定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900万人,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7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65万人。

年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201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为全年目标1000万人的132%。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0万人。

年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与2010年基本持平。

(五)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2010-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109.4元增长到29381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5919元增长到9892元,增长67%。

二、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一)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大规模转移人口众多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和农业人口过多是我国长期面对的问题。

农民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共同趋势。

中国自然也不是例外。

长期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民不断地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在所有农村劳动力中有1/3是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自发流动到城市或其他地区的市场转移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

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上既遵循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具体来讲,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呈现出以下特点:1.劳动力转移增速快、规模大;2、年龄构成轻:3、文化素质增强;4、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流向主要由落后地区向“北上广”经济发达地区;5、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6、多数农村转移劳动力具有兼业性;7、组织性增强;8、区域经济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动力。

目前,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具有无序性、盲目性。

由于劳动力供求信息的不畅通,农村劳动力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缺乏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与指导,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无序性和盲目性,到最后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农民分散外出务工,在外地就业也得不到保障。

2.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剩余劳动力就业面窄。

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与“劳动技能较低”已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

3.打工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处于弱势,农民工侵权事件常有发生,这都是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一种侵害。

4.农民外出务工时子女教育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不仅在教育和学习上单一,无法适应发展的社会,而且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堪忧。

5.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部分人员工作不稳定。

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往往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一些苦、累、脏、危险的工作,而且工作时间超出正常上班时间,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候工作量大,有时没工作,工作的不稳定性致使收入得不到保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发展已具备很多有利因素,但依然存在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低等问题,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不仅能够改变农村与城市居民在数量上的比例,实现农村剩余人口的逐步向市民转化,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实现农村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随着互联网发展,隐性就业人员逐渐涌现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许多人群对就业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

他们不再一味涌向企事业单位,更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开网店、做自由撰稿人、全职家教等非传统的就业方式层出不穷,“隐性就业”人群也随之悄然升起。

隐性就业一般是指没有按照规范就业渠道获取固定职业的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

就业正在向多元化发展,市场多样性为隐性就业提供土壤。

选择这种方式的人们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没有和同龄人一样得到一份固定的劳动合同,他们通过拆分时间,打几份零工,可以得到不错的收入。

但因为隐性就业是随着互联网发展等因素而新兴的一个现象,所以隐性就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工作性质、社会保障等问题,都还处于模糊甚至无序的状态。

主要体现在:1、隐性就业人员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由于隐性就业具有难以成立劳动关系、受民法调整的特征,当就业人员受到违约、侵权时,本由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承担劳动风险责任,而在民事关系中的责任一方是自然人个体,则无能力来承担法律规定的应尽义务。

2、隐性就业人员无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一部分年轻人还没有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加入到任何社会保障体制中来,一旦发生生育或遭受意外伤害等特殊情况,无能力来维系正常工作状态时,就会陷入窘迫的、无保障的生活状态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