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浅谈如何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浅谈如何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目前我国的土地收购储备,主要是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机构将目前分散在各土地使用者手中的土地使用权,以收购、有偿收回或无偿收回的方式加以集中、储备后,再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开推向市场。

实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后,政府对城市土地的供应权不再分散。

理论上说,政府可以根据城市产业政策的发展和土地市场的供应情况,灵活掌握推出各类土地的时机和数量。

从实践来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至少为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但是,实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后,土地供给开始带有垄断的色彩。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住房价格持续上涨,其间原因多种多样。

但也有一些说法,将房价的居高不下归因于地价的高涨,进而归罪于土地储备制度,认为地价高是由于土地招标拍卖所致。

实际上房价上涨更主要是因为住房制度改革引致的广阔的市场需求与向上的经济周期。

没有实行面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没有因住房制度改革等造就的巨大需求,仅靠土地公开出让是无法卖出高价的。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施中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部门间的协调问题。

土地储备涉及面广,需各部门密切配合,目前主要是规划及司法部门之间的协调对土地储备影响最大。

一是许多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稳定性,给土地收购储备增加风险,也制约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而是已进入土地储备程序的土地,因原土地使用权人因债权债务等纠纷使司法部门介入处臵土地资产,导致土地储备已做的前期工作失效,甚至出现法院将土地补偿费代扣、截留用于偿还企业的债务等现象,造成原土地使用权人到期不按时交地,给政府储备土地造成困难。

二、土地使用权人引发的问题。

这是土地储备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企业使用土地的权属、界线、经营情况复杂,相关单位之间存在权属和界线争议、多种用地类型交错的现象;企业隐瞒事实,漫天要价;企业主管部门不配合问题,这些都影响土地储备进度。

另外还有土地资产违法转移,现土地使用权人不办理土地有偿使用等手续的情况下,以房屋租赁、联营联建等名义擅自转让土地或改变土地用途,在原土地上开门面设店铺,用于商业、服务业等用途,导致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土地储备法律制度分析

土地储备法律制度分析

土地储备法律制度分析土地储备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依法使用、占有及保护土地资源的特定区域或土地。

土地储备法律制度作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土地储备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意义以及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的特点1. 法律规范性强:土地储备法律制度是基于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而制定的,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通过立法程序对土地储备的范围、程序、条件、权限等进行明确规定,对于土地储备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约束和规范作用。

2. 程序规范化:土地储备法律制度依据国家政策和法律程序进行规范化操作,包括土地储备的申请流程、审批条件、用地规划等程序环节。

这有利于保障土地储备活动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减少了不正当竞争和强行占地的现象。

3. 权力分散化:土地储备法律制度规范了各级政府和土地使用主体的权力运行范围和权限,实现了土地使用权的分散和市场化,有利于推动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4. 注重公共利益:土地储备法律制度强调了土地资源的公共属性和社会效益,优先考虑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避免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环境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1.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储备法律制度规范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流程和条件,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3. 促进城市化进程:土地储备法律制度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4. 促进经济发展:土地储备法律制度有利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促进了就业。

1.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土地储备管理制度中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对于土地储备规模、用途、程序等方面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出现了一些土地储备滥用或浪费的现象。

建议加强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完善,明确土地储备的规模、范围、用途和流程等方面的要求。

浅谈土地储备制度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土地储备制度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土地储备制度中的几个问题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受城市政府委托的机构通过土地的征用、收购、置换、转制和到期回收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由城市政府统一组织进行前期开发,将“生地”变成“熟地”后,根据城市土地出让的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

传统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存在较多的缺陷,在某些方面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提高。

鉴于此,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它对于规范土地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城市的规划性、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但由于土地储备制度这一制度创新正处于不断摸索、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因而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储备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与现行的土地法律法规相矛盾。

《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的闲置时间最长不超过2年。

但在土地的储备过程中,土地的储备时间往往超过2年。

为了保证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与法律的一致性,必须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二、应该正确地给土地储备机构定位。

即土地储备机构到底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

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其初衷之一是变革以前的不合理的土地供应方式,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通过刘土地供给总量的控制,来实现城市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而在现实中,很多城市的土地储备机构的做法与此相违背。

他们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储备土地时,片面的追求高出让金,使广大开发商和居民不堪重负。

这种现象的发生,使人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土地储备机构到底是一个盈利性还是非盈利性机构,它到底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这就需要正确地给它定位。

我想,土地储备机构应该是事业单位,应该是非盈利机构。

那么,在它运行的过程中,应该从宏观层次上进行把握,既要考虑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要根据土地用途的性质,区别对待。

就土地的出让金而言,如果是商业用地,出让时可追求较高的出让金;如果是居住用地,则定价应该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协调、相适应。

储备土地管理制度范文

储备土地管理制度范文

储备土地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储备土地管理制度,并提出一份范文,以供参考。

储备土地管理制度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将一定的土地用途进行储备和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并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本文将从储备土地的定义、储备土地管理的目标、储备土地管理的原则、储备土地管理的主体和职责、储备土地的管理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储备土地的定义储备土地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将一定的土地用途进行储备和管理的土地。

它是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前提,进行合法保护和管理的土地。

三、储备土地管理的目标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保障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

3.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

四、储备土地管理的原则1. 法制原则:依法保护土地资源,依法行使储备土地管理权力。

2. 公平原则: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3. 效率原则: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 保护原则: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土地资源。

五、储备土地管理的主体和职责1. 国家和地方政府是储备土地管理的主体,负责制定和实施储备土地管理制度。

2. 储备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储备土地的审核、审批和管理工作。

3. 地方政府部门负责储备土地的出让,组织土地资源有序流转。

六、储备土地的管理程序1. 土地储备计划的编制:储备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制定土地储备计划,明确储备土地的数量和用途。

2. 储备土地的认定:储备土地管理部门对符合储备条件的土地进行认定,并做好相应的登记工作。

3. 储备土地的管理:储备土地管理部门对储备土地进行监管和管理,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维护工作。

4. 储备土地的出让:地方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对储备土地进行出让,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利用。

5. 储备土地的用途变更:在特殊情况下,储备土地的用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更,但需经过严格审核和批准。

储备土地管理制度

储备土地管理制度

储备土地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的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发展需要,同时保护农民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储备土地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土地储备规划: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确定需要储备的土地范围和数量。

这有助于统筹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土地过度开发或浪费。

2. 土地储备管理机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土地储备管理工作,包括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等。

这有助于统一管理土地征收过程,确保公平合理处理土地纠纷。

3. 土地使用权划拨:储备土地可以通过招拍挂、协议划拨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划拨给开发商、企事业单位等。

这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4. 土地管理费征收:国家或地方政府可以对储备土地征收一定的土地管理费,用于土地管理工作的资金支持。

这有助于加强土地管理力量,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5. 土地保护措施:储备土地管理制度强调对农业用地、生态功能区等特定土地进行保护,防止非法占用和破坏。

这有助于保护农民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储备土地管理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土地管理制度,通过统一管理和规划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精品】浅谈我国城市土地的储备制度

【精品】浅谈我国城市土地的储备制度

【关键字】精品浅谈我国城市土地的储备制度【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处于边探索边运作的过程,很多城市存在单纯追求土地收益,土地供应不能满足房地产市场发展需要,住宅价格上涨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因为我国在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上对其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机制也不健全造成的。

【关键词】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功能定位;运行机制土地是一种经济资源,在我国现行土地所有制下,进行土地储备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内涵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城市土地储备机构通过征用、收购、置换、转制和到期回收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并由土地储备机构统一进行土地整理,然后进行储备,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将储备的土地有计划投入市场的制度。

城市土地储备的主要环节是政府统一收购、统一整理、统一储备以及统一供应。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表现出循环性、系统性、经营性和微利性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在我国土地市场上出现了土地供应总量失控、真实价值受到抑制、土地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实施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并把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目标定位于:完善土地市场、控制土地供应、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这种制度在我国已经有70多个城市实施。

2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机制与国外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大体相同,我国土地储备机制也是由“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出让”三个部分构成。

2.1 土地收购土地收购就是根据城市政府授权或土地储备计划,土地储备机构依法或者按照有关规章,通过收购、收回、置换或征用等方式,收回或收购市区范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并进行储备的行为。

通过土地收购,实现土地使用权由农村集体或城市土地使用者手中向政府的集中。

2.2 土地储备政府购得土地后,并不是立即出让,大部分尚未详细规划好的土地要储备起来以备将来的需要,开发条件不成熟的农地更需要继续投入使用。

浅谈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浅谈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浅谈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浅谈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摘要: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通过垄断国有土地一级市场供应,提高土地宏观调控能力,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合理利用土地以及合理分配土地收益的重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因此,本文结合泽州县土地储备的发展分析了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关键词:土地储备制度;收购储备;宏观调控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通过垄断国有土地一级市场供应,提高土地宏观调控能力,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是合理利用土地和分配土地收益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现以泽州县土地收购储备的发展分析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建立与运行。

泽州县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始建于2003年,多年来共收购土地17.770公顷,办理农地转用和征收221.6924公顷,开发整理土地12.486公顷,公开出让建设用地60宗160.2654公顷,成交价款5.1562亿元,实现收益约3.6094亿元。

通过实行土地收购储备,大大增强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初步建立了规范高效的土地一级市场;通过收购、收回、置换等方式对空闲土地、低效益土地进行重新开发利用,促进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盘活了企事业单位的存量土地资产,加快了企事业单位改制;政府掌握了土地的收购权和供应权,确保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实施,增加了政府土地收益,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一、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运行现状(一)运行主体呈现“一个口子进出”2003年,泽州县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成立后,逐步尝试土地收购储备,初期运行的几年仅收购倒闭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划拨用地,规划为商业、居住性质的经营性用地进行了出让。

2007年储备机构开始工业用地招拍挂,尝试储备土地的一级开发整理、发挥收储融资平台作用。

按照土地储备实行统一储备、统一供应的原则,储备土地完成前期开发整理后,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由县国土资源局统一组织供地。

目前土地供应环节基本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制度设计与实施、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背景与意义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土地供给却相对有限。

这导致了土地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土地流转难、流转成本高等问题。

同时,由于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建立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通过储备一定规模的土地供应,可以提供给市场具备条件的开发企业,同时引导土地资源的有序开发,避免土地资源的乱开发与浪费。

其次,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保留与管理,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土地储备管理制度有助于提升土地流转效率。

通过统一的储备机制、流转渠道和流转程序,可以降低流转成本,减少流转风险,促进土地资源的流转与优化配置。

二、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制度设计与实施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从政府、企业和市场三个主体来共同参与与配合。

其中,政府应起到指导、协调和监督的作用,负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监督储备土地的使用情况。

企业则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土地规划与评估等因素,进行土地储备和开发利用。

市场则通过土地流转、交易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土地储备库。

政府可以根据土地规划和市场需求,统一划定土地储备区,并建立土地储备库。

该库存储的土地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流转或出售。

2.完善土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为保护农田资源,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土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并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农田资源的合理保留与利用。

论土地储备制度范文

论土地储备制度范文

论土地储备制度范文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将土地划定为储备用地,即暂时不用于开发建设,而进行集中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在中国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项重要土地制度安排,目的是为了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调控土地市场供求关系,推动城市化进程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储备制度的出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中国自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

而一些地方存在大规模的土地征集、沉淀的问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了乱征乱占、强拆等不合理现象。

土地储备制度通过将土地进行储备管理,一方面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大规模强拆乱占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有效调节了土地供需关系,提高了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健康有序发展。

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土地储备制度下,政府以土地储备中心的形式集中管理土地,确保农民土地被严格保护。

比如,在征地过程中,农民可以获得补偿款,并保留农田土地使用权,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同时,土地储备制度还建立了土地交易市场,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土地供应方式,有利于农民实现土地财产权的流转,增加农民土地经营的灵活性与收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土地储备制度还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实施土地储备制度,政府可以更加全面地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此外,土地储备还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项目,提高土地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土地储备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存在以土地储备为名进行炒作、囤积土地的行为,导致土地市场过热、土地资源浪费。

其次,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强大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能力,但地方政府在土地储备管理中存在权力滥用、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浅析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特点

浅析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特点

浅析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特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国有土地储备制度,将一定的土地用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统一管理和储备,以满足城市土地需求。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主导,国家统一管理。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实行政府主导、国家统一管理的原则。

政府在城市土地储备工作中起着核心作用,依法行使相关土地使用审批、拍卖、征收和规划等权益。

二、强调规划导向。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强调规划导向,储备的土地必须符合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政府根据城市规划需要,确定土地储备的规模、区域和用途,以合理布局城市发展。

三、社会化储备与市场化交易。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倡导社会化储备和市场化交易的原则。

政府通过土地拍卖、出租等方式,将储备的土地提供给市场主体,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市场调节。

四、多元化储备方式。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采取多元化的储备方式。

主要包括政府自持储备、企事业单位储备、集体经济组织储备和其他社会力量储备等。

政府根据土地需求和市场情况,选择不同的储备方式。

五、公平合理的成本补偿机制。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了公平合理的成本补偿机制。

政府在储备土地时,要根据土地市场价格、土地使用权期限和土地开发成本等因素,确定土地储备费用,并向土地权利人支付适当的补偿。

六、保障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完善。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不断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规。

政府在土地储备工作中要根据法律法规,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土地储备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最后总结,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具有政府主导、规划导向、社会化储备与市场化交易、多元化储备方式、公平合理的成本补偿机制以及完善的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规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能够有序推进,有效保障城市土地供给,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浅谈如何完善我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浅谈如何完善我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浅谈如何完善我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为了稳定土地市场,提高政府在统一供地方面的能力,土地收购储备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为了更好的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笔者对近年来我国在土地收购方面的政策和规范做了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进行了探讨。

标签土地;收购储备;完善;制度前言土地收购储备对于增强政府统一供地,稳定土地市场,调控土地供应量,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

在我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在调控土地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本文试图从加强土地储备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合理确定土地储备范围、提高土地收购储备运行效率等角度,提出克服土地收购储备缺陷和从根本上完善收购储备体制的一些建议与设想。

1 目前我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1.1 片面追求收益最大化,违背其存在的根本目的市场上可供建设的土地过多时,开展收购以减少市场中土地供应潜在数量;市场上可供建设的土地过少时,将储备的土地释放出来,缓解需求压力。

因此,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其目的是调控土地市场,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但是目前有不少地方政府轻视了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存在的根本目的,把土地收购储备当成了牟利工具。

虽然运行规则都是“低买高卖”,而且最终结果都是要赢利的,但在此情况下,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相应地演化成为一个经营土地的实体,并且不可避免带上浓厚的“企业追求收益最大化”特征。

1.2 强制收购(征收),显失公平在实际土地收购(征收)中,不少地方由于土地收购价格内涵不明确,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常常忽视原有土地使用者利用土地的合理要求,过度使用政府强制力,强迫原有土地使用者必须接受政府收购土地的行为。

收购储备机构在收购(征收)土地时,或者补偿价格不合理,或者在“定金储备”、“红线储备”、“规划储备”的名义下,以行政手段剥夺原有土地使用者开发、转让土地的法定权利,这些收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原有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有失土地市场的交易公平。

论我国现行的土地储备制度

论我国现行的土地储备制度

论我国现行的土地储备制度摘要:土地储备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它对于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盘活企业存量土地,落实城市规划,增加政府土地收益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它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此存在一些问题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土地储备创新完善中图分类号:d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我国现行的土地储备制度是为了解决存量土地供应不能垄断,造成土地供应总量失控,土地招标、拍卖制度难以推行,土地资产流失屡禁不止的状况而设立的。

它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创新,虽然它在我国建立较晚,但发展迅速,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对于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盘活企业存量土地,落实城市规划,增加政府土地收益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

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通过将分散的存量土地通过收购、置换、到期回收等方式集中到“土地储备库”,使政府手中有充足的土地,由过去的“多头供地”转变为现在的“单头供地”,从而使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的将储备土地投入到土地市场,以供应和调控土地市场。

二、有利于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将城市布局和用途不合理、闲置、低效利用的存量建设用地纳入到“土地储备库”,进行土地整理,然后以市场为导向,将储备土地重新投入到市场,重新配置土地资源,既可以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避免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又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达到集约利用土地目的,减轻了城市建设对耕地的压力。

三、有利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都是建立在城市土地基础上的,建立在政府手中有充足土地的基础上,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使原来的低效、闲置的城市存量土地集中到政府手中,这给政府进行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提供了物质基础,便于城市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以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

储备土地工作制度(3篇)

储备土地工作制度(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储备工作对于保障国家土地市场稳定、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储备土地工作制度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土地储备行为、提高土地储备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储备土地工作制度的定义、原则、程序、管理、监督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储备土地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二、储备土地工作制度的定义储备土地工作制度是指国家对土地进行储备、整理、开发和供应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的总和。

储备土地工作制度旨在通过土地储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国家土地市场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储备土地工作制度的原则1. 需求导向原则:储备土地工作应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储备土地规模、结构、布局和用途。

2. 公平公正原则:储备土地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土地储备过程中各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3. 效率优先原则:储备土地工作应注重效率,提高土地储备、整理、开发和供应的效率,降低土地储备成本。

4. 可持续发展原则:储备土地工作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 法制化原则:储备土地工作应依法进行,严格执行土地储备法律法规,确保土地储备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

四、储备土地工作制度程序1. 土地储备计划编制: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编制土地储备计划,明确储备土地规模、结构、布局和用途。

2. 土地储备范围确定:根据土地储备计划,确定储备土地范围,包括储备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等。

3. 土地储备项目立项:对储备土地项目进行立项,明确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投资估算、建设工期等。

4. 土地储备项目审批:按照土地储备项目审批权限,对储备土地项目进行审批。

5. 土地储备项目实施:按照批准的储备土地项目,开展土地储备工作,包括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整理、开发等。

6. 土地储备项目验收:对储备土地项目进行验收,确保项目符合储备土地工作制度要求。

浅谈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模式

浅谈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模式

□廉耀刚 潘 嵩工作研究GONGZUO YANJIU一、我国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背景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大城市中出现第一次房地产开发热潮,城市中大量土地闲置,资金周转不灵,耕地数量大幅度下降。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经济运行趋向平稳,1996年8月,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土地发展中心,从此拉开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实施的序幕。

2001年4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试行收购储备制度”。

自此,土地储备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各地政府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而进行的积极探索;是我国各地政府顺应土地制度改革和市场规律而进行的制度创新;是国企改革脱困的现实需要;是扩大招拍挂出让土地的现实要求。

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含义和特点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征用等方法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并进行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确保政府能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一种管理制度。

它是指由城市政府委托的机构,通过征用、收购、置换、到期回收、土地整理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将土地集中起来,并由政府或由政府委托的机构组织进行土地整治与开发,在完成了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前期开发工作后,再根据城市土地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具有如下特点:(1)土地储备的行政性及公益性。

土地储备是城市政府或受其委托的储备机构依照法律程序收回、优先购买或征用适量的土地,并加以储存,土地储备的主体与运行方式都具有行政性。

(2)土地储备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要求按“统一回收、统一供应”原则,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供水”。

(3)土地储备的增值性。

土地储备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国家按照规定的程序,将一定数量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和规划要求,集中划拨给特定的土地开发利用主体或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并管理,以实现国家与地方利益的统一。

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城市规模的合理扩大、保障国土安全、加强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和统筹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土地储备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土地储备制度有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集中掌握土地资源,可以实现土地的专业化管理和科学规划,避免土地管理过程中的散乱无序现象,确保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和高效。

此外,通过土地储备制度能够将土地开发利用与城镇建设规划相结合,同步推进,避免了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房地产泡沫以及资源浪费现象。

其次,土地储备制度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

土地储备制度可以使国家在保障国土安全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科学控制和规划,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确保土地长期可持续利用。

同时,土地储备制度能够加强对敏感、重要的土地资源的管控,防止其落入私人开发者手中被滥用或损害国家利益。

此外,土地储备制度还有利于提高土地供应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通过集中储备土地资源,可以在规划调整或新项目落地需要的情况下,快速调配土地供应,满足城市发展和土地需求的变化。

这使得土地市场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提高了土地市场的运行效率和适应能力。

最后,土地储备制度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地转型。

通过土地储备制度,可以实现城乡用地的统一管理和合理配置,避免了城市过度扩张和农地资源的无序利用。

同时,土地储备制度还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实现农地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总之,土地储备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土地管理模式,可以通过集中掌握和科学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国土安全、提高土地供应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地转型。

在实施中,需要加强对土地储备过程的监管,确保土地使用符合国家规定和利益,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土地储备相关政策及问题研究

我国土地储备相关政策及问题研究

我国土地储备相关政策及问题研究我国土地储备政策是指以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为依据,通过征用、占用或者购买等方式,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用于长期储备,以满足未来发展和建设需要。

土地储备政策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国土资源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利用性,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保障。

目前,我国土地储备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我国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划定了土地储备区,确保土地储备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2. 完善土地储备管理体制:依法设立土地储备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土地储备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3. 加强土地储备计划管理: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调查评价等,确定土地储备规模和用途,避免土地浪费和闲置。

5. 保障公众参与权益:在土地储备决策、用途调整等关键环节,加强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我国土地储备政策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 土地储备规模和用途调整不合理:有些地方在土地储备中存在过度储备和滥用储备的问题,导致土地闲置浪费。

3. 公众参与不足:在土地储备过程中,公众参与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纠纷。

4. 土地储备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土地储备管理机制还不够科学和规范,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规划和管理:明确土地储备的规划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土地储备的监督和评估,确保用地合理化和有效利用。

土地储备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土地储备政策过程中,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优化用途调整,加强公众参与,完善管理机制,以促进土地储备的合理化和有效利用。

土地储备法律制度分析

土地储备法律制度分析

土地储备法律制度分析土地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其储备和利用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土地储备法律制度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基础,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土地储备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一、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土地储备法律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对部分土地进行储备和管理的制度。

土地储备包括国家土地储备和城市土地储备两种形式。

国家土地储备是指国家为军事、国防、紧急救灾等需要储备的土地;城市土地储备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为了城市建设和公共设施需要而储备的土地。

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储备范围、土地储备管理机构、土地储备用途、土地储备补偿等方面的规定。

二、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的作用和意义1. 保障国家安全:土地储备法律制度可以为国家的军事、国防等重要领域进行土地保障,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2. 保障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土地储备可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提供保障。

3.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储备法律制度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4. 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土地储备法律制度对农民因土地被征收而受到的损失进行补偿,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土地储备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土地储备管理机构的职责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需要对土地储备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和完善。

建议:建立健全的土地储备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利,加强对土地储备的监管和管理。

2. 土地储备用途不清晰:土地储备用途未能明确规定,导致土地储备用途的滥用和不当利用。

建议:明确土地储备用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防止土地储备用途的滥用和不当利用。

3. 土地储备补偿标准不合理:目前土地储备补偿标准过低,未能真正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土地储备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土地是生产力和生活条件的重要资源,土地利用是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

为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

一、土地储备制度的涵义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国家将部分土地设置为储备,以此作为土地利用的调节手段,实施统一的土地利用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分配体制。

二、土地储备制度的主要作用(1)引导合理土地利用。

土地储备制度既可以引导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又可以指导全国的土地利用分布,实现合理的土地利用;(2)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储备制度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资源的短缺和浪费;(3)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土地储备制度可以利用储备土地支持发展落后地区,有效地分配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缓冲土地供应矛盾。

土地储备制度可以有效地缓冲土地供应矛盾,以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保护社会稳定。

三、改进土地储备制度(1)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储备体系。

土地储备制度只有在科学、合理地设置储备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科学管理,解决土地供应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

(2)完善土地储备管理制度。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应当完善,把握土地储备的流动性,充分保护土地供应,避免令国家缺乏必要的土地供应。

(3)改进土地管理机制。

土地管理机制应当改进,规范政府部门土地管理,科学评估土地需求,规范土地储备的运用和维护。

四、结语土地储备制度是国家管理土地的重要途径,也是改进土地管理机制、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储备体系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优先性之一。

国家应当健全土地储备制度,积极进行土地管理,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定位分析及其完善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定位分析及其完善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定位分析及其完善摘要: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近二十年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也存在诸多困境。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功能定位,使其成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将成为推动我国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新突破点,也是土地储备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土地储备制度;定位分析;完善策略1土地储备制度及其运作方式1.1土地储备制度的界定关于土地储备制度的界定,国内学者主要认为土地储备制度是由城市政府委托或授权的专门机构或组织通过收购、收回、优先购买、征收等方式取得土地,在完成土地整治等前期开发工作后,再根据城市土地年度供应计划将其储备的城市土地重新投入市场的制度安排。

而相关法律法规对土地储备制度也做了界定。

《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所谓土地储备是指县级(含)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依法取得土地,组织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总体来看,国内学者的观点和《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土地收储制度进行界定:一是主体;二是土地的取得方式,主要是通过依法收回、收购、优先购买和征收等方式;三是对储备的土地组织开发储备后进行供应。

1.2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方式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程序基本上由土地取得、土地前期开发和土地储存供应三个环节组成,如图1所示。

图1我国土地储备运作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主要是县级及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从分散的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手中依法取得土地的行为。

目前的土地取得主要是对集体土地的征收和对国有存量土地的收回、收购和优先购买等。

土地前期开发是对依法取得的土地进行如土地平整以及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等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储存供应是土地未供应前对储备的土地进行管护、出租和临时利用,而经过前期开发后形成的可供应的土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统一组织供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
摘要:近期,我们拆迁团队中接触到的案例经常会出现征收方是当地土地储备中心,很多被征地的当事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土地储备中心会作为征收人出现在征地拆迁的舞台上,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
近期,我们拆迁团队中接触到的案例经常会出现征收方是当地土地储备中心,很多被征地的当事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土地储备中心会作为征收人出现在征地拆迁的舞台上,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

(一)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和定位
关于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和定位,应从以下方面来认识:(1)它改变了我国土地征收和供应的结构,完善了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取得与供应的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使土地供应方式由“毛地出让”(生地出让)转向“净地出让”(熟地出让),从协议出让为主转向以招拍挂出让为主。

(2)土地储备制度使土地征收、房屋拆迁成本与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收益分离核算,可以避免协议出让中房地产商与政府在征收拆迁成本、出让金与土地规划参数间不断地讨价还价的现象。

土地储备制度割断了用地者与被征地人之间的直接利益联系,可以避免拆迁补偿费用与土地出让价格直接挂钩,有利于政府全面而有效地控制土地的利用、开发,更好地实施土地规划。

(3)土地储备制度不仅具备调控土地供给的作用,也具备调控土地需求的功能,增强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

(4)土地储备制度激活了存量土地的利用价值,对一些地段比较偏僻、开发条件不理想以及闲置的城市土地,土地储备机构统一管理,有利于政府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通过前期开发和整理,作出统一计划和整体安排,加快企业存量土地盘活进度,解决部分企业改制的燃眉之急,实现土地的再开发和再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促进土地保值、增值,加强土地资产管理。

(6)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土地储备机构的法律地位和功能
土地储备机构并非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方,类似于仓储者,它管理着已经储备的土地。

(三)储备土地的取得方式
储备土地的取得,按照《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实务中的操作,大概有土地征收、土地收回、土地购买和土地置换四种方式。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标的物
土地储备制度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标的物是“熟地”。

所谓“熟地”,是指已经完成了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项工作,土地已经达到了“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即土地的一级开发完毕,“生地”变成了“熟地”。

(五)前期开发整理储备土地的当事人及其法律关系
土地储备中心,即《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规定意义上的土地储备机构。

虽然《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规定它应对储备土地特别是依法征收后纳入储备的土地进行必要的前期开发,使之具备供应条件,但往往并不亲自实施实际的“七通一平”等具体工作,而是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授权,来委托特定的企业承做土地的一级开发,或者说从事前期开发整理储备土地。

土地储备中心和前期开发整理储备土地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属于代理人和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虽然有些市把土地储备中心作为土地征收、拆迁的主体,也有学说表示支持,但由于土地征收为行政权力的运作,属于政府机关的职能,而土地储备中心并非行政机关,而是事业单位,所以,不应将土地储备中心作为土地征收的主体。

不过,可以由政府机关授权土地储备中心,实施征收、拆迁、补偿、安置等土地一级开发的具体工作,此时,相对于被征收人来说,土地储备中心不是当事人,当事人为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