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高一物理《追寻守恒量——能量》精品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寻守恒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一节安排了题为“追寻守恒量”的内容;从内容性质来看,本节内容侧重于两点,其一,对学生观念性的教育,即让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加强对守恒规律的认识,其二,对学生方法的教育,即希望学生通过追寻能量守恒的过程,学习用这种观点认识和处理其他的守恒关系。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追寻守恒量”之前,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知道能量有各种形式,也初步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这为本节相关问题的探究时直接引用动能、势能概念奠定了基础;然而,经过高中前六章物理内容的学习,学生目前对自然界中所蕴含“因果规律”比较熟悉,而对自然界中的“守恒规律”较为陌生。

【教学设计思想】

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设计思想:首先介绍能量守恒规律被发现的物理学史,其次对追寻守恒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最后是举例分析追寻守恒量中的相应操作要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守恒定律被发现的物理学历史;2.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3.知道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追寻能量守恒的案例,掌握追寻守恒量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树立变中有恒、恒中有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体验科学家在探究能量守恒过程中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精神。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追寻守恒量的重要性;体会追寻守恒量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教学难点:在追寻守恒量中发现“此消彼长”的现象,进而揭示不变量。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投影牛顿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图片,教师总结牛顿的工作,并引用蒲柏的诗句,赞颂牛顿的伟大贡献。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

教师引用牛顿的名言,提醒学生注意,科学的海洋是没有边界的,介绍自然界中除了“因果规律”外还存在“守恒规律”。

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真理的汪洋大海,我还一无所知。

教师引导:守恒定律这块色彩斑斓的贝壳被牛顿给遗忘了,而是时隔100多年以后,被后期的物理学家发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体验守恒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习第一节内

容:追寻守恒量—能量。(板书:追寻守恒量—能量课题)

环节二 追寻守恒量

过渡语:在整个物理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关于守恒量的追寻经历了三个阶段。

1.守恒思想的萌芽阶段

(1)教师展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提出守恒思想最早萌芽于哲学观点之中。

运动只会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转移,但绝不会消灭。

(2)教师继续展示伽利略的单摆实验(如图),通过描述单摆运动过程中的等高性,指出伽利略时期,守恒思想就已经在力学领域有所体

现。

(3)教师展示荷兰物理学家斯蒂芬的永动机图片

(如图),并通过介绍永动机的失败,反面揭示守恒规律的存在。

教师:守恒规律正是从这样的科学背景和哲学思想下开始萌芽的,然而时间一直持续到19世纪30年代,守恒定律都没有被明确的提出来,因为它在等待一个时机,这个时机就是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的思考。

2.时机—工业革命带来的思考

教师:工业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提高蒸汽机的效率,加速了守恒定律的发现。并引入恩格斯的名言说明社会需要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3.能量守恒定律的诞生

教师介绍两位科学家的工作,即迈尔和焦耳的研究工作。

环节三 追寻守恒量的必要性

教师提问:追寻守恒量有没有必要?

教师将“因果规律”和“守恒规律”进行对比,以求在形式上反映守恒规律更加简洁。并引入劳厄的名言,指出“守恒规律”的重要性。

物理学的任务就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个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环节四 追寻守恒量的案例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步骤入手

1.对运动过程的描述

2.对运动过程的研究

3.将不同的量进行转化

要点1:在第一个阶段中,对运动的描述要尽量的精确;

要点2:研究过程中应该发现此消彼长的规律;

要点3:对消和长进行量化的比较,找住守恒量。

教师提问:小球运动中,能量守恒吗?

学生思考并作出回答。(要点: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所以不守恒)

教师总结:在追寻守恒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条件。

教师提问:除了已知的守恒外是否存在另一种守恒量?希望同学们以后去追寻。【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