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人民生活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尔系数分析我国人民生活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

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

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经历了“高位徘徊——波动下降——较快下降”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80%左右,之后长期在60%以上徘徊,温饱不足是那个时代我国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68%,城镇家庭约59%,平均计算超过60%,中国是贫困国家,温饱还没有解决。

当时中国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两亿四千八百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村家庭、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不断下降。

到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6%,城镇居民家庭约37%,加权平均约40%,就是说已经达到小康状态。

可以预测,中国农村、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还将不断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一种长期的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已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构成变化资料所证实。

20世纪80年以前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5%以上;1982-1993年间,尽管各年恩格尔系数有波动,但这十年间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0-55%间;1994年以来后,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0%以下。

其次,统一年份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也符合恩格尔规律,如1997年按可支配收入排队五等分,他们的恩格尔系数依次为:55.7%、51.1%、47.9%、43.6%和39.5%。

09年末统计出: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43.7%。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小康阶段,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从全国区域分析,30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间发展差距呈现了扩大趋势,这种差距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非常明显。

而从各地恩格尔系数的比较则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究其原因:
一是地区、城乡间社会保障存在的差异。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还处于不断完善中,各地发展所处的阶段还不尽一致。

在欠发达地区和一些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基础薄弱,加上近几年教育、住房、医疗费用的迅猛上涨,使居民资产积累型和储备型的预期支出的观念不断增强,在收入上涨相对缓慢的情况下,非食品支出的加大,使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随之下降。

因此,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相提并论。

略加分析也可发现,近年的恩格尔系数降低主要是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费用大幅上涨所引发的。

此时,恩格尔系数下降或上升失去其真正意义,相反部分地区恩格尔系数下降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说明居民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反之亦然。

二是各地消费环境和观念的差距。

长期以来,无论是全国还是浙江范围,消费环境和观念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经济较发达的广东,人们对吃的喜好比较突出,有“食在广东”之美誉。

因此尽管广东经济较发达,发展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人民收入水平较高,但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恩格尔系数在全国都相对处于较高水平。

2006年,城镇和农村分别高于全国水平0.4个和5.3个百分点。

另外,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较高,原因在于在经济转型时期,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开始以温饱型的生活消费向营养型、健康型的生活消费转变。

在生活支出中,用于高质量、高营养以及部分休闲食品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恩格尔系数,使恩格尔系数回落余地较小。

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村地区,住房(建房)支出占据了人们收入的大部分,勤俭持家、节衣缩食的观念根深蒂固,其结果是必然导致在消费性支出中食品支出相对偏低。

三是统计上计算恩格尔系数的不妥之处。

一方面,当前统计上对恩格尔系数中食品支出分类较粗,针对我国(或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维持生活必需的食品支出(如粮食、蔬菜等)和追求高品质、休闲营养的非必需食品(如保健品、水产品等)应该进行界定统计。

另一方面,相对于不同的区域而言,外来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的高低,对消费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在抽样调查中是否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居民生活水平的综合评价
以上种种分析表明,恩格尔系数在物质相对短缺、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消费环境观念大致相同等条件下适用于对居民生活水平的衡量。

而且恩格尔系数是一种长期趋势,时间越长趋势越明显。

同样是恩格尔系数,但在发达国家的应用中精准度则更高。

英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历练,已形成了与经济相匹配的文化体系,并且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此为前提,单纯的恩格尔系数的确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目前我国的社会文化、居民抗风险能力和社会保障体系仍难以构成以上较为完善的保障基础,因而,单纯的恩格尔系数评价则可能有失偏颇。

为此,结合我国国情,以下因素必须重点关注:近年来我国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我国国民消费也在呈现逐步萎缩态势,需求与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同时,当前居民食品消费比重下降,与住房、教育及医疗消费的大幅增加有关。

而在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下,仅仅根据一个恩格尔系数来判别某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客观地反映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因此在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时,还需要用其他的一些指标进行多因素的衡量,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按照现行的统计制度方法,居民生活水平的评价体系应该由以下11个指标构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农村)恩格尔系数,城镇(农村)文化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城镇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和农村养老覆盖率。

应用上述指标对相应的指标根据其重要程度赋予权重并用阀值法进行综合测分,以浙江部分发达县和欠发达县为例,得出浙江部分发达县和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综合排序。

恩格尔系数并非是衡量居民生活贫富和生活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对恩格尔系数在我国
的应用需理性客观看待,居民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但是也必须清楚地看到,经济指标只是居民生活的一个方面,社会保障和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是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

居民生活质量理当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统一,是多项指标的综合考量。

为此,要真正让我国百姓普遍从国家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中受益,还有待国家与政府尤其是在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上承担更多的责任,进一步增加对国民教育与医疗卫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真正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泽于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