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分析—口服氟康唑致严重肝损伤病例

合集下载

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分享.

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分享.

凝血功能:
血常规:基本正常;尿常规:红细胞(+); 大便常规+OB:正常, 甲状腺功能五项:正常,TGTPO 心电图正常; 腹部B超肝区回声改变,请结合临床; 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血气分析:
日期 PH PCO2 PO2 AB SB FIO2 (mmHg)(mmHg) (mmol/dL)(mmol/dL) % 37 54 29.5 29.6 40
病例分享
李霄鹏 浙江省新华医院风湿病科
病历摘要
病史
患者,女,56岁,以“乏力、皮肤黄染2年,发现肝功能 异,10天”为主诉入院。 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乏力、皮肤黄染,时伴腹胀、纳差, 大小便正常,其他无伴随症状,当地医院查总胆红素、胆 汁酸、ALP、GGT显著升高,转氨酶轻度异常,乙肝三系: HBsAg、抗-HBe阳性,肝炎系列阴性,腹部B超:肝区 回声改变,予护肝治疗后效果不佳。后至我院查ANA、 抗SSA、AMAM2阳性,CEA、AFP肿瘤指标正常,腹部 CT、MRCP未见明显异常,乙肝DNA <1000copies/ml, 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予美卓乐片12mg qd,优 思弗胶囊250mg tid口服,肝功能恢复正常,仅胆汁酸 轻 度升高,逐渐减停激素,优思弗维持治疗。10天前当地医 院复查发现转氨酶升高,予“护肝片、易善复”口服,转 氨酶持续升高至正常7、8倍。
3.26
7.51
3.27
3.29 4.2 4.5
7.45
7.50 7.50 7.55
37
36 40 35
54
67 51 57
25.7
2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1.2 30.6
26.2
28.5 30.6 31.0

氟康唑 (Fluconazole)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

 氟康唑 (Fluconazole)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

氟康唑 (Fluconazole)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氟康唑(Fluconazole)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下面将介绍氟康唑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

一、氟康唑治疗的疾病氟康唑常被用于以下几种疾病的治疗:1. 念珠菌感染:氟康唑可用于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的酵母菌种类,从而有效抑制感染的发展。

对于阴道念珠菌感染,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氟康唑胶囊或使用氟康唑阴道片等。

2. 白色念珠菌感染:氟康唑对于白色念珠菌感染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白色念珠菌感染主要指的是皮肤、甲床、黏膜等部位的真菌感染,使用氟康唑通常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和治疗感染。

3. 念珠菌性胃肠道感染:氟康唑也可用于治疗由念珠菌引起的胃肠道感染,如食道念珠菌感染、胃溃疡等。

该药物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的增殖来缓解炎症和症状。

4. 延长生命治疗:氟康唑也被用于帮助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预防和治疗念珠菌感染。

在接受放疗、化疗或骨髓移植等治疗的癌症患者中,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感染念珠菌。

此时,氟康唑可以帮助预防感染。

二、氟康唑的副作用尽管氟康唑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1. 肝功能损伤:使用氟康唑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特别是长期使用或高剂量使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此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并且避免与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同时使用。

2. 风险增加:在特定人群中使用氟康唑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年龄较大者需慎重使用,因为这些人群可能对药物更敏感或出现不良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氟康唑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

例如,与某些降压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时,可能增加其血药浓度,导致毒性反应。

因此,在使用氟康唑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并告知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

4. 其他常见副作用:氟康唑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胃痛、头痛、皮疹等常见副作用。

一例抗生素相关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分析

一例抗生素相关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分析

一例抗生素相关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分析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目前已发现可造成肝脏不同程度损害的药物多达600余种,几乎遍及各类药物。

药物性肝病约占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的6%、占黄疸和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2%~5%、占非病毒性肝炎的20%~50%,并且是引起暴发性肝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

它还是不明原因肝损伤的常见原因,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

本案例拟通过对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药学监护,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DILD的危险因素、主要治疗措施等。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男性,78岁,体重75kg,主因“发热2天”于2011年9月18日入院。

患者于2011年9月1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反应迟钝,肢体乏力,吐词不清,无抽搐,无皮疹,轻微咳嗽,咳白色痰液,胸部CT示双肺间质纤维化;双肺陈旧性病灶;双侧胸膜增厚。

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抗感染,期间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39.1℃,给予对症治疗后,为进一步诊疗入院。

既往肺结核30余年,2008年诊断为系统性血管炎,一直口服泼尼松10mg/d,2010年诊断高血压,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控制血压(用法用量不详),血压控制尚可。

患者家属述曾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具体药物及症状不详,否认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 36℃,P 81次/分,R 20次/分,,BP 158/108mmHg。

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粗黑,无皮疹。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闻及响亮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73×109/L,N 0.926;血生化:AST 74.3U/L,ALT 42.3U/L,血肌酐105.9μmol/L,尿素6.14mmol/L。

入院诊断:①发热待诊:肺部感染;②肺间质病变;③系统性血管炎;④原发性高血压;⑤肝功能异常。

三、主要治疗经过及典型事件入院后给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抗感染;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每天2次;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口服,每天3次,保肝及祛痰等对症治疗并继续予硝苯地平缓释片(Ⅱ)、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泼尼龙片等药物治疗基础病。

伏立康唑致急性肝衰竭1例

伏立康唑致急性肝衰竭1例

伏立康唑致急性肝衰竭1例李双;李华彬;李洪磊;李丽;李云【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年(卷),期】2018(017)002【总页数】3页(P172-174)【关键词】伏立康唑;肝功能衰竭;药物不良反应【作者】李双;李华彬;李洪磊;李丽;李云【作者单位】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临沂276400;临沂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山东临沂276000;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临沂276400;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临沂276400;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临沂27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94.1伏立康唑属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较广,对假丝酵母菌包括耐氟康唑的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白假丝酵母菌耐药菌株以及曲霉菌、隐球菌等均具抗菌活性。

推荐用于治疗免疫功能减退患者进行性的、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

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视觉障碍、皮疹及肝功能检验值异常等,停药后症状消失。

伏立康唑引起急性肝衰竭的发生率较低,其肝毒性机制可能与个体特异性有关[1],也可能与慢性基础肝病史有关[2]。

2017年5月某院收治1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鼻窦、颅内曲霉菌感染过程中出现急性肝衰竭的患者,现将其治疗过程进行总结,以警示临床医务人员。

1 病历资料1.1 病史患者女性,53岁,2017年3月22日因“左侧头面部疼痛伴左眼失明1月余”入住该院神经内科。

患者1个月前出现左侧头面部疼痛,呈跳裂痛,伴眼痛及左侧颧部以上面、眼、额部皮肤麻木不适,于眼科门诊就诊,双眼彩超未见异常,头颈部脑血管磁共振成像(MRA)示双侧额叶亚急性脑梗塞、副鼻窦炎症。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8年,自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

有HBV携带史,具体不详。

无吸烟及饮酒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手术史,家族史不详。

1.2 入院后检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2 mmHg。

神志清,精神略差,言语正常,思维清晰,左侧眼球突出,右侧眼球略突出,左眼眼睑下垂,左眼结膜充血水肿、溢液,左眼视力消失,无光感,左眼瞳孔散大固定,直径约4.5 mm,对光反射(直接、间接)消失、左侧眼球固定,左侧颧部以上面、眼、额部皮肤痛觉减退,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

伏立康唑致严重药物性肝损害1例

伏立康唑致严重药物性肝损害1例

中国乡村医药学特征,每日1次(0.4g)即可使血浆和组织药物浓度达到并维持治疗效果,肺组织穿透力极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莫西沙星的抗药性发生缓慢,不需要对肾脏和肝脏的损害而调整剂量。

我们应用莫西沙星治疗HAP疗效确认,疗程短,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部感染治疗,尤其对耐药菌较高的HAP治疗效果更佳[2]。

2.2 护肝治疗 患者入院生化肝功能正常,予万古霉素后复查生化提示肝损害,判断是万古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停用万古霉素,进行护肝治疗。

常用护肝药包括解毒类、抗炎类、促进肝细胞再生类、利胆类、促进能量代谢类、降酶类和中草药。

药师建议选择抗炎类和解毒类,复方甘草酸苷80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每日1次,联合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1.2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治疗6天后,生化提示肝功能恢复正常。

2.3 抗真菌治疗 抗生素治疗14天后,阴道分泌物培养提示克柔假丝酵母和光滑假丝酵母,这两种菌亦称念珠菌,此菌正常情况下处于共生状态,不引起疾病,当某种因素破坏这种平衡状态如抗生素应用、创伤等致使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受损而导致内源性感染,菌群失调。

医生首选氟康唑150mg顿服,药师考虑患者已接受抗生素治疗时间长,建议更换为伏立康唑片0.4g,每12小时1次,待24小时后,改为0.2g,每12小时1次。

主要是考虑到伏立康唑片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有效。

医生接受建议。

临床药师会诊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的演变过程;注重药学问诊,详细了解既往用药史和疗效,分析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从“药”的角度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临床药师只有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参与,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价值,从而获得医生及患者的认可。

参 考 文 献[1]王凯,张罗献,陈献亮.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40例[J].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1):25.[2]曾雅静,马泽粦. 莫西沙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J]. 医学文选,2005,24(3):351.(收稿:2019-09-05)(发稿编辑:薛 芳)伏立康唑致严重药物性肝损害1例黄玉叶 蔡天进 胡阳敏1 病历摘要患者男,6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10余年,加重半月余”于2018年3月10日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

氟康唑引起药物性肝损伤适应性现象一例报道

氟康唑引起药物性肝损伤适应性现象一例报道

氟康唑引起药物性肝损伤适应性现象一例报道
周丽华;谢栋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1(14)18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在药物不良反应评价和药源性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引起肝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评估肝损伤与药物的相关性,并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

结果综合分析患者肝损伤的发病特点和用药过程,考虑为氟康唑所致,继续用药患者转氨酶等相关指标等逐渐恢复正常,考虑该患者对氟康唑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具有适应性现象。

结论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生明确该患者肝损伤原因,为药物性肝损伤的诊疗提供相应思路,临床药师作为临床治疗团队的成员,在药源性疾病诊治中应与临床医生形成互补,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总页数】3页(P171-172)
【作者】周丽华;谢栋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
【相关文献】
1.氟康唑注射液与华法林片合用致药物性肝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1例
2.甘草酸二铵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在肺结核抗结核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中的疗效探讨
3.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中药分类及药物性肝损伤162例临床分析
4.舒肝宁注射液对于氯丙嗪引起的新型组织工程肝构建的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
5.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物引起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康唑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氟康唑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氟康唑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氟康唑不良反应的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1999~2010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中有关氟康唑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结果氟康唑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反应等为主。

结论应重视氟康唑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general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ed by fluconazol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ational use of therapeutic drugs. Method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duced by fluconazol were collected frominternal medical journals published between Jan.1999 to Dec.2010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ADR cases induced by fluconazol were various, in which allergic response,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 disfunction, nervous system adverse reaction were predominan. Conclusion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monitoring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duced by fluconazol to ensure that the drug application is safe.【Key words】Fluconazol;Adverse drug reactions;Literature review氟康唑是具有三唑环的合成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深部真菌及浅表真菌感染均有效。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用药错误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患者或其他相关人员的疏忽、错误或犯罪行为导致的药物使用不当或错误的情况。

用药错误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害生命,因此对用药错误进行深入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用药错误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用药安全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药物过量使用导致肝功能损伤患者张某因患有慢性肝炎,长期接受肝炎治疗。

在一次就诊中,医生开具了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给张某,并告知他每日服用一次。

然而,由于张某对药物的疗效心存疑虑,他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不仅按照医嘱服用,还额外增加了一倍的剂量。

长期以来,张某的肝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了肝功能衰竭。

经过调查,发现张某是因为对药物疗效的不信任和自行增加剂量导致了药物过量使用,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药物过量使用导致的用药错误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患者因为对药物疗效的不信任而自行增加了剂量,最终导致了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时,应该充分告知患者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并对患者的疑虑进行解答和引导,以避免患者因为疑虑而自行增加剂量。

另外,患者在服用药物时也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避免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案例二: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患者王某因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

在一次就诊中,医生为王某开具了一种新的降压药,并告知他可以和其他药物一起服用。

然而,由于王某没有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导致了新开的降压药与其他药物发生了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低血压和心脏不适的不良反应。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用药错误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患者没有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导致了新开的降压药与其他药物发生了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时,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正在服用的药物,以避免新开的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左氧氟沙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病案分析

左氧氟沙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病案分析

左氧氟沙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病案分析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

左氧氟沙星也可引起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损伤、皮疹、关节痛等。

患者是一名58岁的男性,在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出现了肝损伤和皮疹。

患者之前没有肝病或其他相关疾病的病史。

在使用左氧氟沙星的第5天,患者开始感到乏力、食欲不振和腹痛。

他还出现了黄疸和腹泻的症状。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肝脏肿大,并有皮肤瘙痒和疹子。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升高,如总胆红素、AST、ALT和碱性磷酸酶。

血液和尿液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排除了感染的可能性。

患者的左氧氟沙星治疗被停止,并给予肝保护治疗,包括解毒剂和肝组织修复剂。

在停止左氧氟沙星治疗后几天,患者的乏力和食欲不振症状逐渐缓解,黄疸也减轻。

肝功能指标开始下降,并在几周后逐渐恢复正常。

患者的皮疹症状仍然存在,并伴有关节痛。

患者接受了皮肤病科的咨询和治疗,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和口服抗过敏药物。

在随访期间,患者的皮疹和关节痛症状逐渐减轻,并最终消失。

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相关症状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根据该病例的分析,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肝损伤和皮疹可能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

肝损伤可能与药物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有关,而皮疹可能是由于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引起的。

停用左氧氟沙星并给予肝保护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并缓解肝损伤的症状。

对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药物使用,并给患者合适的抗过敏药物以缓解皮疹和关节痛症状。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停用药物后逐渐缓解,但需要持续的随访和治疗以确保症状完全消失并预防复发。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及早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是至关重要的,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并避免进一步损害。

用药案例分析(1)

用药案例分析(1)
用药案例分析(1)
思考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 患者为禁食病人,那么罪魁祸首的酒精又是从 哪来的呢?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7
双硫仑 祸起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氢化可的松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乙醇。临床使 用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的辅料即为乙醇,含量 约 50%
用药案例分析(1)
பைடு நூலகம்
案例分析7
其他使用乙醇作为辅料的制剂有:硝酸甘油注 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去乙 酰毛花苷注射液、依托泊苷注射液、紫杉醇注 射液。除此之外还有:环孢素注射液、注射用 脂溶性维生素(Ⅰ)、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 提取物注射液, 酊剂、醑剂、搽剂等用规定乙醇提取或溶解而 制成的液体制剂
思考问题
患者的癫痫既往控制良好,为何出现复发情况?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2
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合用可使抗癫痫药的血药 浓度降低。 究其原因,丙戊酸钠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在肝脏 中通过葡萄苷酸化,通过肠道微生物分解代谢, 缓慢吸收。其余可在肝中水解成丙戊酸,增加 其血药浓度。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2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6
基本情况:患者老年男性 78 岁 既往病史:房颤 服用华法林治疗 2 年余 新近因感染,使用氟康唑,用药后,房颤加重, 咳血,再次到当地医院就诊。 查INR 升高
用药案例分析(1)
思考问题
患者在服用华法林的同时需要注意什么?
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6
氟康唑是肝药酶的抑制剂,而华法林主要在肝 脏代谢,并依赖肝药酶进行代谢。 二者合用,可减少华法林的代谢,导致体内华 法令的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引起抗凝作用的增 强,严重的可引起出血的不良反应。
用药案例分析(1)

药品安全性典型案例分析[1]

药品安全性典型案例分析[1]
13
范例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耳毒性
1例旅行者腹泻儿童在由烟台返京的路途中,中途下车 应用庆大霉素8万IU肌内注射,第4日出现蛋白尿、血清尿 素氮和尿肌酐升高、急性肾小管内膜损伤、并出现耳聋。 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造成耳聋 者多达30万例,占总体聋哑儿童比例高达30%~40%,而一 些发达国家仅有0.9%。 2004年春晚,在轰动全球的著名舞蹈《千首观音》 中,21位演员中有17位是由注射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 生素而致聋的。
1
汇报三个组成部分
一.有关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不良事件的 若干界定 二.温故知新,国内外典型药品安全性范 例剖析 三.近期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通报
Gp53137.jpg
2
药品的概述
凡事均具有两面性,即“福为祸所系”,药品更 是如此。药品是把双刃剑,疗效与不良反应并 存,药品除治疗作用外,也存在危害性,它能损 伤患者,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其盘根错节、利 弊相依,潜伏隐蔽,出没无常。药品和食品的安 全性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 对药品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 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大多数药品均有或多或少的 不良反应。由于基因、性别、年龄、体质、疾病 的不同,个体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表现都 不相同。因此,人们须从本质上认识药品,既不恐 惧,也不麻痹,要熟悉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时刻 保持高度警惕,细微观察,规避和减少药品对人类 的危害。 3
21
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赔偿现行法律中无依 据
需要强调的是在实践中,并非所有严重ADR和ADE的发生 都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无关!我国临床不合理用药状况不 容乐观!如在用药中,医务人员出现过错或低级错误,包括 不对症(坦洛新用于降压)、超适应证(二甲双胍用于减肥)、 错用药(肠球菌感染应用克林霉素)、使用过期药、超剂量和 疗程用药、用法错误(大观霉素静注)、有禁忌证(司来吉兰 用于尿潴留、前列腺增生者)等,或患者发生ADR后,医务人 员救治不当或抢救不及时而致患者出现严重后果的,则要承 担法律责任。这种过错行为与前面几种情况有着本质的不 同,则转变为ADE。

氟康唑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氟康唑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氟康唑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胡钟;张华;朱文莉;王利;张荣嘎;周名磊;王进【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8(027)007【摘要】目的分析氟康唑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Elsevier,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pringer Link,Ovid高影响因子核心药学电子期刊全集,收集关于氟康唑ADR 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63例ADR中,男33例,女30例;用药后发生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有皮肤及皮下组织、肝胆系统和心脏,临床表现中有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脏病等.结论临床使用氟康唑应加强监测,警惕ADR和药物相互作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总页数】4页(P79-82)【作者】胡钟;张华;朱文莉;王利;张荣嘎;周名磊;王进【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马鞍山 243000;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马鞍山 243000;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马鞍山 243000;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马鞍山 243000;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马鞍山243000;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马鞍山 243000;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马鞍山 2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78.1【相关文献】1.氟康唑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J], 庄启州2.氟康唑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J], 吴妙燕;吕迅羽;何梅凤3.阿替卡因口腔科用药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J], 夏霖;杨弘雯;王芳4.厄洛替尼致消化系统严重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J], 周冉;方玉婷;苏丹;李民;沈爱宗5.垂体后叶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J], 谢晓燕;夏旭东;杨雪;李清芳;刘翠丽;陈世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伏立康唑诱发精神异常的病例分析

一例伏立康唑诱发精神异常的病例分析

一例伏立康唑诱发精神异常的病例分析伏立康唑是新型的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2016年版《曲霉菌感染临床诊疗指南》中指出,伏立康唑是肺曲霉菌的一线治疗用药,在真菌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1],随之而来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

伏立康唑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10%)、肝功能异常(≥10%)、视觉损害(≥10%)、心率失常(10%-1%)、精神异常(10%-1%)等,其中精神系统症状以幻觉、烦躁、谵妄等为主。

本文拟通过一例伏立康唑致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的病例,从患者病理生理、联合用药及遗传基因型三个方面进行多因素分析,总结伏立康唑的用药经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主诉“间断发热20天”入院。

20天前因感冒受凉后发热,最高38.6℃,伴四肢酸痛。

血常规:WBC(白细胞计数)13 ×109/L,N%(中性粒细胞比值)86.6%,RBC(红细胞计数)3.87×109/L;CRP(C反应蛋白)213 mg/L;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气肿,左肺空洞。

近3日痰中带血;活动后气喘加重。

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治疗无效,遂转入我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0余年前曾有车祸,行“脑出血”手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饮酒史,吸烟史:30年×7300年支(已戒烟20天)。

入院查体T:36.8℃;P:78次/分;R:20次/分;BP:108/70mmHg;BMI 1.61m2;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双肺呼吸音清,左肺可闻及少许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肺部感染。

2.治疗经过入院第1天生化常规:CHE(胆碱酯酶)3039U/L,余未见明显异常;涂片找结核(-);小三阳。

暂以莫西沙星(0.4givgttqd)抗感染治疗,氨溴索化痰。

治疗期间患者咳黄脓痰,间断高热,体温最高为39.2℃,于第六日加用甲波尼龙琥珀酸钠(20mgivgttq12h)控制体温。

一例肺部肿物性质待查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分析

一例肺部肿物性质待查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分析

一例肺部肿物性质待查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分析发布时间:2021-03-26T14:35:41.35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1期作者:梁绍兰黄天文[导读]梁绍兰1 黄天文2*通讯作者(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广西玉林537000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药学科;广西南宁530000) 1.病史概要1.1现病史和既往史患者,男,65岁,因“发热、咳嗽1月、发现肺部肿物20余天”于2020.09.25 15:34 平诊步行入院。

患者及其家属诉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于2020年09月02日在防城港某医院住院治疗,完善肺部CT:左肺门肿块影,考虑中心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请结合临床。

行纤支镜下活检:慢性黏膜炎。

入院当地医院后先后予头孢地嗪、哌拉西林钠舒巴坦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止咳化痰、止痛、退热对症治疗,经过治疗患者症状较前有改善,感染指标下降。

9月15日复查肺部CT提示肺部肿物改变不大。

9月17日患者家属要求出院,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肺部肿物性质待查、痛风性关节炎”收入综合内科。

患者起病以来,四肢关节痛,双下侧踝关节以下肿痛,局部皮温不高;精神、食欲、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下降。

既往2020年6月开始出现四肢关节疼痛、双下肢肿胀,予对症处理后自觉疼痛较前稍有改善。

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吸烟30余年,平均每日1包,饮白酒30余年,平均每日4两。

无地方病、传染病流行区长期居住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无与湖北等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疫区返回人员接触史,未在有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确诊或疑似小区居住,未与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确诊或疑似人员接触史;否认境外人员接触史;余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余系统回顾未见明显异常。

1.2入院查体体温37.7℃,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9/66mmHg,,身高168cm,体重52.5k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蒙药清肝二十七味丸对氟康唑所致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蒙药清肝二十七味丸对氟康唑所致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蒙药清肝二十七味丸对氟康唑所致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乌日图那顺【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年(卷),期】2017(023)012【摘要】目的:观察蒙药清肝二十七味丸对氟康唑所致的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防作用.方法:搜集因真菌感染使用氟康唑治疗后导致肝功能损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口服蒙药清肝二十七味丸,对照组静脉输注脱氧核苷酸钠,疗程1周.与此同时搜集正在使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预防性地口服蒙药清肝二十七味丸,对照组预防性地静脉输注脱氧核苷酸钠,疗程1周.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肝功能,对照ALT、AST、r-GGT值的变化.结果:治疗性观察当中,ALT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比P<0.01,显著降低;AST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比P<0.01,显著降低;r-GGT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比P<0.01,显著降低.而在预防性用药当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ALT、AST、r-GGT发生异常的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药清肝二十七味丸对药物所致的肝损伤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和预防作用.【总页数】2页(P23-24)【作者】乌日图那顺【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1.2【相关文献】1.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J], 齐欣;李洪清2.蒙药通拉嘎-5味丸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J], 特木日巴根;图布新;秦雄;韩巴根那;白海花3.蒙药清肝二十七味丸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组织病理的影响 [J], 娜日苏;韩志强;巴图德力根4.蒙药清肝二十七味丸对氟康唑所致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J], 刘杰5.清肝二十七味丸治疗对肝损害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J], 查松其其格;阿拉坦松布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康唑注射液致肝功能异常1例

氟康唑注射液致肝功能异常1例

氟康唑注射液致肝功能异常1例李彦萍;孙洲亮;郭锦辉【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5(34)11【摘要】1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因反复头痛半个月,发热6 d,呕吐2 d 入院。

入院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既往无慢性肝脏及胆道疾病史,无其他基础疾病史。

入院时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ALT)22 U· 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11 U·L^-1。

初始给予注射用两性霉素 B 脂质体1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qd,静脉滴注;氟胞嘧啶片1 g,qid,po。

第2天加用氟康唑注射液(辉瑞投资有限公司,规格:100 mL:200 mg,批号:A434203)200 mg 静脉滴注, bid。

连用6 d 后复查肝功能,ALT 884 U·L^-1,AST 604 U·L^-1。

体检:患者无发热、腹痛、恶心等,皮肤巩膜无黄染,肝区无叩痛。

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甲肝抗体、戊肝抗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均正常,怀疑为药物性肝损害,氟康唑注射液所致可能性大。

立即停用氟康唑注射液,继续使用注射用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和氟胞嘧啶片,并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双环醇片。

入院第9天复查肝功能: ALT 447 U·L^-1,AST63 U·L^-1。

之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表1),直至出院。

【总页数】2页(P1540-1541)【作者】李彦萍;孙洲亮;郭锦辉【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厦门 361000;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厦门 3610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卫辉 4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R95【相关文献】1.氟康唑注射液致长QT间期综合征1例 [J], 李政通2.氟康唑注射液与华法林片合用致药物性肝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1例 [J], 兰安杰;丁春雷;罗静;刘丽宏3.氟康唑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J], 邓牡红;黄芳芳;陈志杰;李秀秀4.氟康唑注射液致支气管哮喘1例报告 [J], 杜永胜;徐爱群;黄永铸5.氟康唑注射液致支气管哮喘1例报告 [J], 杜永胜;徐爱群;黄永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病例分析—口服氟康唑致严重肝损伤病例病历资料01、病例简介患者,女,49岁,因“乏力、纳差、尿黄1周”入院。

患者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周身不适,伴恶心但无呕吐,尿黄,呈浓茶水色,无腹痛、腹泻,初未在意,病情逐渐加重,遂就诊于本院门诊。

肝功能检测结果:HBsAg(-),ALT 853U/L,AST 558U/L,碱性磷酸酶(ALP) 326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 233U/L,总胆红素(TBIL)57.10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6.60μmol/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1.16,前白蛋白(PA)129.40mg/L,总胆汁酸(TBA)299.52μmol/L。

离子水平无异常。

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体 11.15IU/L,乙肝e抗体 0.96 COI,乙肝核心抗体 0.01 COI,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患者既往患过“乙肝”,经治疗后,复查乙肝五项表面抗原已转阴;既往查心电图口头报告有“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未予治疗;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史,无吸烟饮酒嗜好,预防接种史不详;近两月患者因“左侧上肢剥脱性皮炎”口服氟康唑分散片近40天(50mg,一日一次)。

自发病以来,夜眠较差,其它无异常;入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巩膜轻度黄染,余无异常。

02、病例分析及临床结局患者为中年女性,急性起病,近期有服用抗真菌药物史,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检查考虑该患者肝功能异常,药物性肝损伤可能性大。

告知患者停止使用氟康唑,并给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80mg,一日一次静点),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g,一日一次静点),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0ml,一日一次静点),进行保肝降酶治疗,并完善相关检查。

入院第四天检查报告:EB病毒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阴性,甲肝、戊肝抗体阴性,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致肝损伤。

患者乏力、纳差较前好转,小便发黄。

查体:神志清、精神好,巩膜黄染较前减轻。

继续保肝降酶治疗。

入院第8天复查肝功能:ALT 214U/L,AST 93U/L,ALP 234U/L,GGT 127U/L,TBIL 22.10μmol/L,DBIL 16.80μmol/L,A/G 1.16,PA 109.90mg/L,TBA 12.41μmol/L。

患者转氨酶、胆红素明显下降,继续保肝降酶治疗。

入院第17天,患者精神饮食可,无明显乏力、纳差,夜眠可,二便正常。

复查肝功:ALT 42U/L,AST 29U/L,GGT 88U/L,TBIL16.80μmol/L,DBIL 10.80μmol/L,A/G 1.2,PA 203.00mg/L,TBA 5.61μmol/L。

患者病情好转,停止保肝降酶的静脉药物治疗,办理出院。

讨论01、判断是否为药物性肝损伤对氟康唑与该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关联性进行评价,具体分析如下:(1)时间合理: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发生在患者口服氟康唑的第40天,停药并进行降酶保肝治疗后的8天ALT、AST、ALP等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50%,这些变化与氟康唑的使用有合理的时间先后关系。

(2)《马丁代尔药物大典》明确指出:氟康唑常见不良反应为ALT 和AST升高。

(3)有类似的氟康唑致肝损伤的报道。

(4)该患者自述有乙肝病史,经治疗后,复查乙肝五项表面抗原已转阴,入院后完成相关检查,也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致肝损伤。

(5)询问患者用药史,使用氟康唑期间未联合使用其他药物。

通过以上可以判断口服氟康唑引起肝损伤成立。

02、对药物性肝损伤进行分型根据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确立的肝损伤类型的判断标准,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以下三型:(1)肝细胞损伤型:ALT>2倍正常值上限,且ALT/ALP比值≥5;(2)胆汁淤积型:ALP>2倍正常值上限,且ALT/ALP比值≤2;(3)混合型:ALT和ALP均>2倍正常值上限,且ALT/ALP比值2~5。

该患者入院时ALT 853U/L,ALP 326U/L,均>2倍正常值上限,且R 值>5,因此该病例属于肝细胞损伤型。

药物性肝损伤分型的确定有利于治疗药物的选择。

03、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版》[1],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分为0-5级:➤ 0级(无肝损伤):患者对暴露药物可耐受,无肝毒性反应。

➤ 1级(轻度肝损伤):血清ALT和/或ALP呈可恢复性升高,TBil <2.5 ULN(2.5mg/dL或42.75μmol/L),且INR<1.5。

多数患者可适应。

可有或无乏力、虚弱、恶心、厌食、右上腹痛、黄疸、瘙痒、皮疹或体质量减轻等症状。

➤ 2级(中度肝损伤):血清ALT和/或ALP升高,TBil≥2.5 ULN,或虽无TBil 升高但INR≥1.5。

上述症状可有加重。

➤ 3级(重度肝损伤):血清ALT和/或ALP升高,TBil≥5 ULN(5 mg/dL或85.5 μmol/L),伴或不伴INR≥1.5。

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需要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延长。

➤ 4级(ALF):血清ALT和/或ALP水平升高,TBil≥10 ULN(10mg/dL 或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0 mg/dL(17.1 μmol/L),INR≥2.0 或 PTA<40%,可同时出现(1)腹水或肝性脑病;或(2)与DILI相关的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 5 级(致命):因DILI死亡,或需接受肝移植才能存活。

该患者入院时ALT 853U/L,ALP 326U/L,TBIL 57.10μmol/L均升高,同时TBil≥2.5 ULN,因此该病例为2级中度肝功能损伤。

04、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DILI的基本治疗原则是:(1)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2)应充分权衡停药引起的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3)根据DILI的临床类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4)ALF/SALF等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考虑紧急肝移植。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指南》推荐重型患者可选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

NAC可清除多种自由基,临床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成人一般用法:50~150 mg/(kg·d),总疗程不低于3 d。

糖皮质激素对DILI的疗效尚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应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宜用于超敏或自身免疫征象明显、且停用肝损伤药物后生化指标改善不明显甚或继续恶化的患者,并应充分权衡治疗收益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增加急性DILI 为异甘草酸镁的治疗适应证,可用于治疗ALT明显升高的急性肝细胞型或混合型DILI。

有经验表明,对于轻至中度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DILI,炎症较重者可试用双环醇和甘草酸制剂,炎症较轻者可试用水飞蓟素。

胆汁淤积型DILI可选用熊去氧胆酸(UDCA)。

有报道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胆汁淤积型DILI有效。

该病例医生选用了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苷类抗炎药物)、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解毒抗氧化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肝细胞膜保护剂)三种保肝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根据《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指南》,目前无证据显示2种或以上抗炎保肝药物对DILI有更好的疗效,由于护肝药物主要由肝脏代谢,也有一定的肝毒性,因此尚不推荐2种或以上抗炎保肝药物联用。

提醒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引起注意,根据患者的肝损伤的分型和严重程度来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05、氟康唑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研究氟康唑是三唑类第3代抗真菌药,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约80%以原型从肾脏排泄,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因此肝毒性较小。

吴妙燕[2]等对氟康唑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氟康唑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占36.8%,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而产生肝功能损害的比例占13.2%,与肾功能损害和精神系统损害差异不大。

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发现氟康唑引起的肝损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时有发生。

徐锦龙[3]等报道,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使用氟康唑注射液抗真菌感染治疗后第3天,肝酶水平迅速上升至约正常上限值的10倍,考虑为药源性急性肝功能损伤。

停用氟康唑注射液后,肝功能逐渐降低,逐步恢复。

之后重新启用氟康唑注射液后,肝酶再次上升,停用后又有所缓解。

建议对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氟康唑时应严密监测肝功能。

患者因隐球菌性脑膜炎入院使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第7天发现重度肝功能异常,不伴胆红素升高。

停用氟康唑后继续使其他药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卞长旺等[5]报道,患者,男,因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给予氟康唑(50mg口服,qd),用药8天后出现皮肤瘙痒、低热、厌油、恶心等症状,服药10天后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腹胀,肝区疼痛,查ALT 1280U/L、尿三胆阳性,遂停药。

予保肝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

余秉翔等[6]报道,患者50岁,因右下肺感染给予氟康唑治疗(100mg bid,共8天),第9天患者出现恶心、厌油、食欲不振,查肝功能示ALT 133U/L、AST 115U/L,并逐渐加重,再查肝功能示ALT 379U/L、AST 613U/L,遂停药,予保肝对症治疗,2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该例患者因上肢剥脱性皮炎小剂量口服氟康唑治疗,引起中度肝功能损伤,需住院治疗,在原发病的基础上有增加了新的疾病,不但给患者带来身体损害还增加了经济负担。

因此广大医护人员应注意氟康唑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问题,严格掌握该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医生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和既往用药史,注意药物相关作用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特别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本品时,应嘱患者定期检测肝功能,发现肝功能异常后立即停药,及时对症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