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卡农的艺术魅力
仿照月光曲第九自然段仿写由卡农引发的联想
关于由卡农引发的联想1. 起因于巴赫的卡农在西方音乐史上,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卡农》(Canon in D)是一首无法忽视的经典作品。
这首音乐作品以其精妙的构思和曲调优美的旋律,深受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2. 卡农的魅力卡农是一种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复调结构。
在《卡农》中,巴赫以四声部交错重叠的方式,展现了音乐的层次感和和谐美。
这种独特的构思方式,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音乐的迷人世界,沉浸在悠扬的旋律中。
3. 触发联想的力量当人们聆听《卡农》时,往往会被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所感染,联想起各种美好的事物。
有时,它让人回忆起昔日的美好时光,如悠扬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有时,它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如音乐中的和谐与统一勾勒出一幅美好的愿景。
4. 卡农与人们的心灵共鸣《卡农》的美妙旋律往往能够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有人将之视作心灵的抚摸,有人将之视作情感的寄托。
不论是在静谧的夜晚,还是在繁忙的白昼,这首音乐作品总能够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5. 对联想的启发根据巴赫《卡农》所引发的联想,人们可以联想到音乐的无穷魅力与力量。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情感表达方式。
它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6. 结语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巴赫《卡农》所引发的联想,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停下脚步,静心聆听,并从中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与治愈。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卡农》将继续引发人们无尽的联想,留下来永不磨灭的美好印记。
7. 卡农的启发巴赫的《卡农》不仅给人们带来美妙的音乐享受,更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象力。
它如同一束明亮的光芒,照亮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这首乐曲引发的联想,让人们对生活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观点。
8. 生活中的卡农生活中的卡农并不局限于音乐,它也可以出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音乐鉴赏卡农
音乐鉴赏卡农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
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
作者是德国人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师。
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贝尔, 1653-1706)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
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
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灵感。
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
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侬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卡农的影响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的著名作品《恶俗》把这部作品列入了恶俗音乐的行列,如果现在我在这里讨论它,想必至少说明了我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是很平庸得近乎与俗了。
帕赫贝尔卡农似乎是从被选入由罗伯特.雷德福主演的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开始,始为大众惊艳,由古典落入通俗,然后各种版本相继出现,有以Sanctus《圣哉经》形式吟诵的卡农,也有被英美摇滚乐团以金属形式唱出的Glay,更被许多电影争相引用。
音乐演讲主题PPT-卡农
团结与协作
卡农是众多声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产物。它启示我们 要注重团队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实现目标。
卡农对生活的意义
抚慰心灵
卡农的旋律优美,能够安抚人的 情绪,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和疲惫。
在繁忙的生活中,它是我们心灵 的避风港。
启发众多作曲家
卡农的创作手法对后世作曲家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许多作曲家在创作过程 中借鉴了卡农的元素。
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流行音乐的灵感来源
许多流行音乐作品受到卡农的启发和影响,将其作为创作中的重 要元素。
音乐制作技术的创新
随着音乐制作技术的发展,卡农被重新演绎和改编,通过现代制作 手法和技术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和效果。
古典乐团的演绎版本通常具有较长的篇幅和复杂度,能够让听众深入感受到卡农的 旋律和情感。
现代乐队的演绎
现代乐队通常使用电子乐器和合成器等现代乐器来演绎卡农。这种演绎 版本通常具有现代感和电子音乐的特色,能够展现出卡农的现代感。
现代乐队的演绎版本通常注重节奏和音色的变化,通过电子合成器和音 效的处理,来创造出独特的音色和节奏感。
演奏的表现力
卡农在演奏的表现力上要求也非常高,要求演奏者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曲目的情感内涵和音乐风格,使听众能够深 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03 卡农在音乐史上的影响
对古典音乐的影响
成为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
重要的音乐理论教材
卡农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和声结构,成 为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演 奏和传承。
卡农被广泛用于音乐理论教材中,成 为学习和研究音乐和声与对位法的典 范。
广告与宣传的常用配乐
卡农赏析
农一词,英文是Cannon ,这个词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
简单说,卡农是一种微复调音乐创作技法,运用对位法则,使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模仿“轮唱”,而使得整首乐曲富有层次感、立体感。
用这种手法创作的乐曲就被称为卡农曲。
---------------------------------------------------------------------卡农曲,这种13、14世纪就已确立的体裁,经过新艺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到了巴洛克时期已经相当成熟,西欧的许多作曲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着卡农手法,也尽享卡农的乐趣,甚至写作卡农曲成了主流社会的一种新风尚。
---------------------------------------------------------------------《卡农》也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28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音乐响起的地方就是语言停止的地方,完美得令人窒息的《D 大调卡农》, 这种稀贵的经典,不论放在任何时代下都有力量从喧嚣的包围下脱颖而出。
同一支曲子被不同的演奏风格演绎,古典到流行到摇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风格。
在反复延绵的旋律中,人的心得到宁静,灵魂也渐渐平和下来。
像是天籁之音萦绕在耳畔。
卡提起“帕赫贝尔”对于许多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对于熟悉西方古典音乐的人来说,这却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
音乐鉴赏 卡农
总之,卡农可雅可俗,要怎么欣赏,全看听者的你们了。但不管雅也好俗也好,我们都将迷失在螺旋的阶梯上,拥抱那渗入骨子中的美。
帕赫贝尔卡农美到骨子里的艺术价值
卡农,特别是帕赫贝尔卡农的“顽固音型主题”长达二十八次,八分钟加长版更是达到了空前的四十六次,主句和答句丝丝入扣,严密细致,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烦腻。如此御简如繁,可见此曲的艺术价值。同时,此曲注重对位、编排,如同自然、数学公式般以演绎的方式,纺织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给人以宁静、平和和鼓舞,被称为“人类理性在音乐上的代表作”。在编曲形式上,主句和答句相互攀援而上,交替轮错,暗合人体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如无尽的阶梯,通向感性美的殿堂,而这一美的骨子里的古典音乐形式,适合不同层面爱好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以不同形式聆听。忧郁的,你可欣赏长笛版的;平和的,你可欣赏竖琴版的;浪漫的,有乔治·温斯顿的钢琴;轻快的有尼科拉斯的吉它;自然的,我们可以坐在家里听海洋混音版的卡农;狂野的,有金属卡农让你嘶吼;古典的,不妨在家庭聚会上听卡农的原汁原味;通俗的,你可以将卡农痛快的唱出来;宏大的,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幽微的,全智贤MM可一随手一曲就能俘虏人心。喜欢Cannon的人知道,现在网络上有上百种卡农的版本,包含有各种乐器演奏的版本和各种曲风。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乐器演奏起来却有不同的韵味,这体现了卡农严格的曲风中蕴含的随意性,我想这也是Canon这首曲子的魅力所在。
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灵感。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侬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卡农的影响
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的著名作品《恶俗》把这部作品列入了恶俗音乐的行列,如果现在我在这里讨论它,想必至少说明了我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是很平庸得近乎与俗了。
赏析《D大调卡农》
赏析《D大调卡农》作者姓名:危文君专业:财务管理学号:09101625【摘要】音乐响起的地方就是语言停止的地方,完美得令人窒息的《D大调卡农》,这种稀贵的经典,不论放在任何时代下都有力量从喧嚣的包围下脱颖而出。
同一支曲子被不同的演奏风格演绎,古典到流行到摇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风格。
在反复延绵的旋律中,人的心得到宁静,灵魂也渐渐平和下来。
像是天籁之音萦绕在耳畔。
【关键词】卡农;D大调卡农;帕赫贝尔;音乐响起的地方就是语言停止的地方,完美得令人窒息的《D大调卡农》,这种稀贵的经典,不论放在任何时代下都有力量从喧嚣的包围下脱颖而出。
同一支曲子被不同的演奏风格演绎,古典到流行到摇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风格。
在反复延绵的旋律中,人的心得到宁静,灵魂也渐渐平和下来。
像是天籁之音萦绕在耳畔。
1.卡农卡农一词,英文是Cannon,这个词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
简单说,卡农是一种微复调音乐创作技法,运用对位法则,使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模仿“轮唱”,而使得整首乐曲富有层次感、立体感。
用这种手法创作的乐曲就被称为卡农曲。
卡农曲,这种13、14世纪就已确立的体裁,经过新艺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到了巴洛克时期已经相当成熟,西欧的许多作曲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着卡农手法,也尽享卡农的乐趣,甚至写作卡农曲成了主流社会的一种新风尚。
《卡农》也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28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2.帕赫贝尔与他的《D大调卡农》提起“帕赫贝尔”对于许多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对于熟悉西方古典音乐的人来说,这却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
d大调卡农
d大调卡农D大调卡农:一个经典的音乐作品概述:D大调卡农是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由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创作于18世纪初。
这首卡农以其华丽的旋律和复杂的和声结构而闻名于世。
它是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卡农之一,被广泛用于教学、演奏和录音。
起源:D大调卡农最早出现在巴赫的音乐集《音乐的艺术》(The Musical Offering)中。
这个音乐集是巴赫的学生约翰·戴斯勒(Johann David Heinichen)向他提出的一项挑战:即允许他在一首音乐作品中采用一种简单的主题并将其进行复杂的变奏。
音乐结构:D大调卡农的主题简单而明显,由8个小节组成。
它的基本形式是一个双声部的卡农,即一个声部跟着另一个声部延迟出现并重复演奏同样的旋律。
主题在不同的声部之间以逐渐增加的时间间隔进行复制,产生了迷人的层叠效果。
卡农的发展:卡农是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最初出现在中世纪的宗教音乐中,后来逐渐进入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中。
巴赫在D大调卡农中将卡农这一传统形式发展到了极致。
音乐特点:D大调卡农以其高度规则且复杂的和声结构而闻名。
巴赫采用了多种音乐技巧,如对位、逆行、旋转和镜像等,使得这首卡农在结构上严谨而富有变化。
它的旋律优美而引人入胜,充满了巴赫特有的表达力和情感。
影响和传承:D大调卡农成为了巴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并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作曲家和音乐家都受到了D大调卡农的启发,创作出了许多类似的音乐作品。
它也成为了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素材,用于训练学生的和声技巧和音乐感知能力。
演奏和录音:D大调卡农广泛被演奏和录音。
无论是钢琴、小提琴、大提琴还是管弦乐队,都有大量的演奏版本可供选择。
这首卡农也成为了许多钢琴家和音乐家展示他们技巧和表现力的经典曲目之一。
结论:D大调卡农是一首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它展示了巴赫作为一位伟大音乐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对卡农的理解
对卡农的理解
卡农是一种音乐形式,它在音乐中重复使用同一个主题或旋律。
这个主题会被不同的声部或乐器交替演奏,创造出一种循环和重复的效果。
卡农最早出现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最为著名。
卡农的核心在于重复和变化。
它通过不同的声部或乐器来演奏同一个旋律,每次演奏时会稍微有所改变,以呈现出多样化的音乐效果。
卡农的演奏方式可以是同时进行的,也可以是交叉进行的。
不论是哪种方式,都会给人一种循环和回旋的感觉。
卡农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和复杂的同时存在。
它的主题通常很简单,由几个音符组成,但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和声部的组合,可以产生出非常复杂的音乐效果。
这种简单和复杂的结合,给卡农带来了无穷的魅力。
卡农也常常被用于音乐教学中。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演奏方式,卡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奏技巧。
通过学习和演奏卡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结构和形式。
此外,卡农经常被用作音乐创作的基础。
许多作曲家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卡农的形式和技巧,以增加音乐的层次和深度。
卡农不仅可以
用来创作古典音乐,也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如爵士乐、流行音乐等。
总的来说,卡农是一种独特而魅力十足的音乐形式。
它通过简单的旋律和复杂的变化,创造出循环和回旋的效果,给人一种无穷的魅力和韵律感。
无论是作为音乐教学的工具还是音乐创作的灵感,卡农都在音乐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卡农的音乐鉴赏
对卡农的音乐鉴赏
卡农,又称为卡农·格鲁夫,是一首音乐作品,其独特的构成和旋律使其成为了经典的音乐作品之一。
该曲是由巴赫创作的,通常描述为一种对位音乐的形式。
首先,卡农的音乐结构是十分独特的。
它由一个主题开始,但这个主题会在不同的声部重复而不断变换,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旋律和和弦,创造出了旋律丰富、节奏精准的效果。
该曲的音乐构象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因为这一构象难以在其他音乐中重现。
卡农的旋律是非常优美的。
其和谐美妙的旋律是该曲的精髓之一。
它的旋律是由一个基本主题衍生出来的,不同的声部绕着这个主题展开,并不断地变换着,却不会影响到音乐的和谐美感。
卡农的旋律十分细腻,它的音符走向优美悠扬,传达了一种令人陶醉的美感。
另外,卡农的节奏感也非常强。
这首曲子采用了不同的声部和弦,有时会出现强烈的节奏变化,但仍然能保持着音乐的和谐感和流畅度。
这种有规律性的节奏,让人一场不间断地享受到旋律和节奏的感受。
卡农的效果是异常饱满的。
该曲将多个乐器(通常为单簧管、小提琴、低音提琴),在不同的声部和旋律中发挥出了各自的效果,使得音乐效果更加丰富、复杂,使人无法抗拒地陶醉其中。
综上所述,卡农是一首充满魅力的音乐作品。
其独特的构成和旋律是其精髓所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该曲的音乐构象非常完美,又在旋律和节奏感上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首曲子通常被认为是乐曲中最优美的之一,是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卡农音乐赏析
卡农音乐赏析当我们谈到音乐世界中的经典之作,卡农(Canon)必然是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卡农并非特指某一首曲子,而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其特点是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给人以绵延不断的音乐感受。
卡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其起源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最初,这种音乐形式在欧洲的教堂和宫廷中流传,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无数音乐家的传承与创新,逐渐发展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模样。
在众多以卡农技法创作的作品中,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 大调卡农》堪称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以其简单而优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
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聆听这首《D 大调卡农》。
开头的几个音符,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温暖而宁静。
随后,各个声部依次加入,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彼此呼应,和谐有序。
旋律不断重复,但每次重复都带着微妙的变化,仿佛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却又始终围绕着同一个主题。
卡农的魅力之一在于它的节奏。
其节奏稳定而富有韵律,如同人的心跳,给人一种安定和踏实的感觉。
这种稳定的节奏,使得听众很容易跟随音乐的流淌,进入一个放松而专注的状态。
从旋律的角度来看,卡农的旋律往往简单而优美。
没有复杂的音符组合,没有炫技式的高音跳跃,却能以最纯粹的方式触动人心。
它就像一首朴素的诗歌,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情感。
再深入探究卡农的和声,其和声编排巧妙而精致。
各个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和谐统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共同营造出丰富而饱满的音乐色彩。
卡农的情感表达也是其备受喜爱的重要原因。
它可以是欢快的,充满着喜悦和活力,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也可以是忧伤的,如泣如诉,触动内心深处的柔软;还可以是宁静的,仿佛将人带入一个远离喧嚣的世界,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
卡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电影、电视剧中,常常能听到卡农的旋律,它为影视作品增添了动人的情感色彩。
《卡农》音乐鉴赏
《卡农》音乐鉴赏《卡农》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复杂的和声和精密的结构而广受欢迎。
它的创作年代大约在18世纪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然而,它依然是一首受人喜爱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的名字“卡农”源自意大利语中的“canone”,意为“规律、法则”,这个词也可以翻译为“连续不断的声响”。
曲子的构成就是基于这一概念,通过交替运用两个声部的旋律,不断地呈现出连续不断的音乐旋律,呈现出一种听觉上的连贯性。
曲子的起始部分就是这样,首先是一个简单而美丽的主旋律,然后是一个跟随着主旋律并重复其内容的副旋律。
这两个旋律在不同的时间和位置上出现,彼此穿插,形成了一种复杂而优美的和声。
整个曲子由这两个旋律不断重复、交替,呈现出一种循环、逐渐加强的效果。
除了这两个声部的交替,曲子还运用了许多其他的音乐手法。
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旋律的反复和变奏。
在曲子的不同部分中,旋律被重复使用,有时会以不同的节奏、音高、乐器等形式出现。
这些反复和变奏使得整个曲子呈现出一种复杂而有层次的结构,同时也增强了其表现力和魅力。
另外,曲子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部分,就是在曲子的最后一段,出现了一个非常长的“卡农回旋曲”。
这段回旋曲中,旋律的反复和变奏非常频繁,使得整个曲子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和特征。
这段回旋曲的出现,不仅增强了整个曲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得曲子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卡农》也是一首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曲子。
它作为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那个时期音乐的高度发展和成熟。
同时,这首曲子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音乐中,不仅有很多人对其进行了各种样式和版本的改编,而且还被许多歌手和乐队用作演出的伴奏。
总之,《卡农》是一首极富表现力和魅力的音乐作品,它展现了巴赫高超的音乐构造和表现力,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和声和旋律的独特见解和处理。
曲子中的音乐手法和技巧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不断地想要重复聆听。
卡农音乐赏析
卡农音乐赏析卡农,这一首经久不衰的音乐,就像是音乐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不管时光怎么流转,它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我还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夏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的课桌上。
那时候我还是一名音乐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一堂关于经典音乐的课。
当我播放起卡农的旋律时,原本有些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孩子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沉醉,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卡农的魔力。
卡农这首曲子,它的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尽的美妙。
它采用了一种叫做“轮唱”的手法,就像是一群人在接力赛跑,一个接着一个,不断重复却又不断变化,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富有层次感的音乐效果。
你听,那最初的旋律缓缓响起,轻柔而温暖,仿佛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抚摸着大地。
然后,其他的声部依次加入,如同是春天里一朵朵绽放的花朵,各自美丽却又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每个音符都像是一个小精灵,在空气中跳跃、飞舞,钻进你的耳朵,触动你的心灵。
卡农的旋律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它可以被各种乐器演奏,无论是钢琴的清脆优雅,小提琴的悠扬缠绵,还是吉他的随性自由,都能赋予卡农全新的生命。
想象一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坐在窗前,耳边传来钢琴版的卡农,那清脆的琴音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带你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又或者在一个热闹的音乐会上,一支交响乐团演奏起卡农,那磅礴的气势仿佛能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沉醉。
而且,卡农在不同的场景中能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
当它出现在电影里,可能是男女主角深情相拥时的背景音乐,让那份爱情显得更加刻骨铭心;当它在婚礼上响起,新人们在这浪漫的旋律中许下永恒的誓言,幸福的感觉弥漫在整个空间;当你在学习或工作时听着卡农,它又能像一位贴心的朋友,默默地陪伴着你,给你带来平静和专注。
卡农之所以能如此受欢迎,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能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无论你是快乐的、悲伤的、疲惫的还是充满希望的,当卡农的音乐响起,总能找到一种与你当下心情相契合的感觉,就好像它懂得你的每一份心思。
交响曲论文--卡农
卡农----古典音乐现代演绎的经典范例个人对卡农的理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有着不可化解的文化传承情缘。
古典音乐的现代化演绎,使古典音乐越来越为现代人所接受。
乔治·温斯顿利用现代爵士音乐演绎古典复调音乐作品《卡农变奏曲》,使其成为最受现代人喜欢的流行古典钢琴曲,为古典音乐的现代化演绎提供了经典的范例。
在现代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如何让现代人能更好的接受古典音乐,是每一位音乐专业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必须正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被誉为美国最好的新世纪艺人、现代的钢琴魔手乔治·温斯顿,用现代爵士钢琴艺术对古典复调音乐《卡农变奏曲》独具匠心的演绎,把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使三百多年前的古典音乐杰作在现代重新焕发出的活力,借助现代爵士音乐,赋予了古典音乐精华更具持久的生命力,为古典音乐的现代演绎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我相信看过风靡一时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的朋友应该会对女主角全智贤在女子大学的阶梯教室舞台上弹奏的那首钢琴曲意象深刻,这首乐曲清新典雅、优美深情、灵动而和谐,把女主人公清丽脱俗又纯真率性的形象衬托得淋漓尽致。
这首似曾相识的作品,便是乔治·温斯顿用现代爵士音乐手法演绎的《卡农变奏曲》。
经过乔治·温斯顿的重新演绎,这首曲子更增添了时代的内涵,更加浪漫迷人、充满诗情画意,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素养、不同音乐爱好、不同环境中的聆听者。
它一度称霸美国告示牌流行音乐排行榜畅达百周以上,还几度刷新流行音乐披头士“冲榜”的速度。
如今在广告、广播、电视、婚庆甚至是手机铃声中,都经常听卡农曲的旋律。
乔治·温斯顿演绎的《卡农变奏曲》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魔力,把无数流行音乐的爱好者诱入那古典音乐的长河,就在于他为这首严谨、庄重、规则、充满理性光芒的古典复调音乐作品注入了现代音乐所特有的时代活力。
卡农音乐的集大成者、《卡农变奏曲》的原创作者是德国17世纪巴洛克时代的作曲家帕赫贝尔。
卡农是什么意思
卡农是什么意思卡农(Canon),源自意大利语的“富有”,是一种音乐术语,指的是一种特定的音乐形式或创作技巧。
卡农被广泛用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爵士乐等各类音乐流派中。
卡农最早起源于西方古典音乐,具体可追溯至14世纪中叶。
它在音乐史上被广泛运用,并为不同音乐家和作曲家所喜爱和采用。
在卡农中,不同声部(包括人声和乐器)以相同或不同的时间差异重复演奏同样的音乐主题,创造出音乐层次和和声效果。
卡农的核心思想是音乐主题的重复,并通过不同的声部推迟或重叠演奏,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尽管卡农的基本形式是重复,但它仍然允许作曲家在其中加入一些创造性的变化。
卡农通过巧妙的和声和节奏手法,创造出动听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变化。
卡农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循环性。
在卡农中,主题经常以环形结构演奏,重复运用于整个作品中,通过声部之间的对答和交替,创造出循环的和声效果。
这种循环性不仅可以增强音乐的连贯性,也使得卡农具有独特而令人难忘的魅力。
卡农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古典音乐领域,它也被广泛用于流行音乐和爵士乐中。
在流行音乐中,卡农经常被用作创作和编曲的工具。
许多经典的流行歌曲中都可以找到卡农的痕迹,如比利·乔尔的《乡村路》(The Longest Time)、伦纳德·科恩的《Hallelujah》等。
卡农的运用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也为作品增加了独特的魅力。
除了音乐中的卡农之外,卡农也有其他的含义。
在摄影术中,卡农是指通过在同一位置拍摄多张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叠加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延续时间和空间的效果。
这种技术经常用于捕捉移动的物体或景象,以展示连续的动作或变化。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卡农也有一种特定的意义,即指一种算法或数据结构中的迭代循环。
这种循环通常用于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如搜索、排序和迭代计算等。
卡农算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图像处理、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无论在音乐、摄影还是计算机科学领域,卡农都代表着一种创造性的重复和延伸。
钢琴曲《卡农》音乐鉴赏
钢琴曲《卡农》音乐鉴赏《卡农》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经典作品之一,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管弦乐曲之一。
下面是一份详细的《卡农》音乐介绍:1.曲目结构《卡农》由两个不同的乐段组成,通常由一个主题段和一个变奏段构成。
这个主题段是一个简单而又优美的小提琴卡农(canon),而变奏段则是基于这个主题进行的一系列变奏。
2.曲目特点《卡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构造,巴赫巧妙地将主题段分成两个不同的声部,然后将这两个声部以逆向的方式进行叠加和呈现。
也就是说,当第一个声部开始演奏时,第二个声部则会以相同的旋律和和声在其后面演奏,但是它比第一个声部晚几个节拍。
这种演奏方式被称为“卡农”。
3.曲目表现力《卡农》的演奏方式使得它拥有了一种非常独特和特殊的表现力,因为整个曲子都是基于主题的不断变奏和扩展而构成的。
这种构造方式充分展示了巴赫的创作才华和对音乐结构的掌控能力。
此外,这种构造方式还让《卡农》在音乐节奏和节拍方面具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给人一种完美无瑕的感觉。
4.曲目历史《卡农》是巴赫于18世纪早期创作的,最初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视为巴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今天,这首曲子被广泛用于各种音乐表演和场合中,包括电影、广告、音乐会等等,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管弦乐曲之一。
5.曲目意义《卡农》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构造和表现力,更在于它所代表的音乐文化和历史意义。
这首曲子被视为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它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和特征,如精确的节奏、复杂的和声和富于装饰性的旋律等。
此外,它还代表了巴赫个人的音乐创作风格和才华,展示了他对音乐结构和形式的深刻理解和掌控能力。
6.曲目演奏《卡农》是一首常见的管弦乐曲,可以由各种乐器演奏,如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吉他等。
通常情况下,曲目的演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因为它要求演奏者准确掌握节奏和和声,以确保整个曲子的完美呈现。
双人舞编舞技法卡农心得体会
双人舞编舞技法卡农心得体会双人舞主动与被动中“力”的逻辑关系是双人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坏节。
在双人舞的编创过程中,有助于运动轨迹的合理化运行,是双人接触中重要的处理手段和规则,关系着整个舞蹈作品的发展,也深层次地体现出双人舞技术层面的艺术魅力。
双人舞中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这一呼一应的关系体现着双人舞中的美,并通过“力”的巧妙运用,呈现出“力”所带来的独特视觉感受,也正所谓双人舞的独特之美。
双人舞的概念:双人舞是由两位演员合作表演,互为对照物、结构完整、有独立思想内容、有鲜明主题的舞蹈作品。
在双人舞构思中,需要把人物的深厚情感和生动形象与演员的丰富想象力和精湛的技术技巧结合统一,才能塑造出更具生命力与美感的舞蹈形象。
默契:科学家说,默契是一种感应,是两个生命互和撞击时闪烁出的瑰丽火花,是自然界中最神奇、最美妙的现象。
心理学家说,默契是内心深处一种最好的约定,不必用言语传递就能够表达心迹,不需要用心来指引也能够相互会意。
诗人说,默契本身是一种美丽,自然的默契展示了形式美的无穷无尽,夫妻的默契昭示了人性美的无比绚丽,而朋友的默契却是人类最美好情感的一个延伸。
”双人舞默契主要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表达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交流方面,舞者在有默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完成作品。
要运用双人舞编导技法(撞击法、透视动作运动轨迹、缠绕、影子等)去检验动作的合理性,探索双人动作在特定形式中运动的轨迹,挖掘双人动作在空间发挥的可能性、造型设计的可视性。
同时按照舞蹈情节的发展,利用双人舞编导技法去提炼和加工舞蹈动作,使感情更加的丰富,能够更好的突出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从双人舞的角度来讲,默契是在舞台上的两个舞蹈演员所表现给观众的--种状态,他们呈现出一个统一体,互相连接,彼此的心灵和动作都是融洽的。
舞者用流畅、巧妙的动作,造型与技巧连接等肢体形态,加之内心的情感展现着双人舞的魅力所在。
形容卡农的意境
形容卡农的意境
形容卡农的意境
卡农是一种音乐形式,其特点是由两个或多个音乐线索在不同的时间起始并逐渐进行重复,从而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音乐效果。
卡农的意境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循环、重复、渐进、和谐。
首先,卡农的意境在于循环。
卡农的音乐线索会不断地循环演奏,这种循环的效果使人产生一种时间的停滞感。
听众仿佛置身于时间的漩涡中,被音乐的律动循环环绕,无法自拔。
这种循环感给人一种欣赏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错觉。
其次,卡农的意境还在于重复。
重复是卡农的核心,它通过不同的音乐线索的逐渐重复,使音乐的效果更加突出。
重复使听众在音乐中找到些许熟悉感,也让他们对音乐的变化保持敏感。
音乐的重复往往使人产生一种深度体验,使人的思绪在音符间游走,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同时,卡农的意境还体现在渐进上。
卡农的音乐线索一般是逐步引入,渐渐建立和发展的。
这种渐进的过程使音乐的变化更加平缓,音乐的效果更加自然流畅。
在渐进的过程中,听众愈发容易融入音乐的氛围,也更容易体验到音乐所传递出来的情感。
最后,卡农的意境在于和谐。
卡农的音乐线索相互交织、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
无论是两个线索、三个线索,还是更多的线索,它们通过不同的时间间隔和音高的变化,合成一首动听的音乐作品。
和谐的音乐使人愉悦,使人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
总之,卡农的意境是循环、重复、渐进和和谐的综合效果。
这种音乐形式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停滞与律动,给人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
无论是演奏者还是听众,都可以在卡农的意境中沉浸,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好和情感。
音乐欣赏论文——D大调卡农赏析(最终版)
音乐欣赏论文——D大调卡农赏析(最终版)第一篇:音乐欣赏论文——D大调卡农赏析(最终版)D大调卡农赏析“卡农”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字面意思为“典范”、“规律”等,也指古希腊的一弦琴,或指基督教弥撒中的一部分。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13世纪的民间音乐(如轮唱曲)就是以卡农的形式出现的。
完整的卡农于15世纪出现,并受到一些乐派作曲家的钟爱。
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个段落,出现在独立的交响作品中。
《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为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所作,是世界上最为悦耳动听的古典金曲之一。
《D大调卡农》是原作《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的前半部分。
它作为奥斯卡获奖影片《凡夫俗子》的配乐而广为人知,此后被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改编成无数版本,也曾在许多经典的电影和广告中出现。
作者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是德国著名巴洛克时期作曲家。
他先后在许多教堂担任管风琴乐师的职位,也曾经担任过JS Bach兄长的音乐教师。
信奉当时新兴路德教派的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教会音乐。
他的《众赞歌前奏曲》融合了北德音乐的宗教性和南德音乐的抒情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当然,他流传最广的作品还是青年时代创作的《D大调卡农》(1680-1690)。
此曲以大提琴启奏,每隔八拍,加入一把小提琴拉奏。
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
大提琴只有两小节八个音,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
几个声部的安排极为严谨,却没有给人单调赘余之感,它们此消彼长,回环往复,反而为曲子增添了哲学和艺术的光辉。
本文分别从节奏、旋律、和声、曲式几个方面对此曲进行分析。
《D大调卡农》创作于巴洛克时期,它本身带有巴洛克音乐的许多节奏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科学繁荣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对艺术的审美造成了影响。
浅谈卡农的艺术魅力
浅谈卡农的艺术魅力[摘要]:卡农作为古典音乐重要的复调作曲技法之一,在接触之初便给予了我非常大的震撼。
本文通过对卡农经典作品帕赫贝尔创作的《D大调卡农》为代表进行分析,浅谈卡农曲所蕴含的直击人内心深处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卡农、《D大调卡农》、艺术魅力第一次接触卡农,是在高一的地理课上,老师在闲暇之余给我们放了个他很喜欢的励志视频。
一个聋哑人小女孩在历经了许多嘲笑考验后,在古典音乐大赛上用粘好的小提琴拉出了一段扣人心弦的乐章。
后来几经寻找,我才知道那个视频是潘婷在泰国拍的励志宣传广告,曲子则简单的知道是卡农。
视频虽短,却很震撼人心,也从此为我打开了一扇古典音乐的大门,我开始发现原来纯音乐也可以这么美。
这次,有幸能选到老师的《中外经典器乐作品鉴赏》,也想就着这次机会深入的了解下当初深刻影响我的卡农音乐。
卡农(canon)一词源于希腊文,有两种含义:一个是直线、线条;另一个是规则、标准、模式。
与我最初理解的不同的是,卡农并不是一个曲名,而是一种复调作曲技法。
既已连续传导性模仿技术为基础,往往模仿的声部还未结束时,在另一个声部上的模仿即以开始。
1与后期的浪漫主义流派作品相比,卡农曲作品不如这类作曲高潮迭起,但它看似平常的旋律相互追逐、缠绕,却能交织出多种音响效果,简单的音符跳动蕴藏着变化万千的生命活力。
因此,卡农曲非常适合表现绵长悠远的意境,烘托浪漫的氛围。
同时,声部模仿的特性使得卡农曲能被不同的乐器演绎从而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比如,钢琴演奏的卡农曲带给人以浪漫;小提琴演奏的卡农曲,柔美中带着一丝惆怅;长笛演奏的卡农曲,则迸发出一种喜悦的心情,极具体感.我个人很喜欢的是小提琴演奏的版本,音色很清脆,来回反复的旋律,会让人心神一震,沉醉其中.2最早的卡农曲能追溯到英国十三世纪的罗塔舞曲、狩猎曲等民间音乐体裁,《夏日的卡农》是其中的著名作品。
到了15世纪,卡农曲逐渐发展成熟。
文艺1易为. 音乐小百科之卡农曲. 音乐课堂2013年04期(64-65)2徐伟钢琴曲卡农的艺术魅力文艺研究2014年14期(241-242)复兴时期,许多尼德兰乐派的作曲家都写有卡农曲,同时,这个时候的卡农曲对后来的赋格体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卡农》赏析
《卡农》赏析外语系 09级对外汉语班马金连 20091032144摘要:卡农曲式经久不衰,其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通过对古典卡农曲《D大调卡农》的赏析,结合此曲所呈现的画面,应用作品情感上的流露与表现方式,从而展现出卡农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卡农简介赏析感受一、卡农简介“卡农(Canon)”这个词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
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
我们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
卡农有许多类型,主要有:①正格卡农。
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
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
②变格卡农。
答句是主句的变形。
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农,如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
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
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
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二、卡农分析《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卡农的艺术魅力
[摘要]:卡农作为古典音乐重要的复调作曲技法之一,在接触之初便给予了我非常大的震撼。
本文通过对卡农经典作品帕赫贝尔创作的《D大调卡农》为代表进行分析,浅谈卡农曲所蕴含的直击人内心深处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卡农、《D大调卡农》、艺术魅力
第一次接触卡农,是在高一的地理课上,老师在闲暇之余给我们放了个他很喜欢的励志视频。
一个聋哑人小女孩在历经了许多嘲笑考验后,在古典音乐大赛上用粘好的小提琴拉出了一段扣人心弦的乐章。
后来几经寻找,我才知道那个视频是潘婷在泰国拍的励志宣传广告,曲子则简单的知道是卡农。
视频虽短,却很震撼人心,也从此为我打开了一扇古典音乐的大门,我开始发现原来纯音乐也可以这么美。
这次,有幸能选到老师的《中外经典器乐作品鉴赏》,也想就着这次机会深入的了解下当初深刻影响我的卡农音乐。
卡农(canon)一词源于希腊文,有两种含义:一个是直线、线条;另一个是规则、标准、模式。
与我最初理解的不同的是,卡农并不是一个曲名,而是一种复调作曲技法。
既已连续传导性模仿技术为基础,往往模仿的声部还未结束时,在另一个声部上的模仿即以开始。
1
与后期的浪漫主义流派作品相比,卡农曲作品不如这类作曲高潮迭起,但它看似平常的旋律相互追逐、缠绕,却能交织出多种音响效果,简单的音符跳动蕴藏着变化万千的生命活力。
因此,卡农曲非常适合表现绵长悠远的意境,烘托浪漫的氛围。
同时,声部模仿的特性使得卡农曲能被不同的乐器演绎从而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比如,钢琴演奏的卡农曲带给人以浪漫;小提琴演奏的卡农曲,柔美中带着一丝惆怅;长笛演奏的卡农曲,则迸发出一种喜悦的心情,极具体感。
我个人很喜欢的是小提琴演奏的版本,音色很清脆,来回反复的旋律,会让人心神一震,沉醉其中。
2
最早的卡农曲能追溯到英国十三世纪的罗塔舞曲、狩猎曲等民间音乐体裁,《夏日的卡农》是其中的著名作品。
到了15世纪,卡农曲逐渐发展成熟。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尼德兰乐派的作曲家都写有卡农曲,同时,这个时候的卡农曲对后来的赋格体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后的作曲家常常把富有特点的曲调作为卡农曲的主题来进行创作,比如17世纪的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八世纪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
而为我们所广为流传,甚至近乎成为卡农曲代表的,便是1680年巴罗克时期
1易为. 音乐小百科之卡农曲. 音乐课堂2013年04期(64-65)
2徐伟钢琴曲卡农的艺术魅力文艺研究2014年14期(241-242)
著名的作曲家帕赫贝尔所创作《D大调卡农》(全称《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
我最初在潘婷广告中听到的曲子也正是这首。
作曲者帕赫贝尔是当时德国的宫廷管风琴师,在音乐的演奏和创作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对当时的作曲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他还是著名音乐家巴赫哥哥的老师。
他的曲作许多都失传了,尚存于世并极具代表性的便是这首《D大调卡农曲》。
相传这首《D大调卡农》是帕赫贝尔在痛失妻儿后创作的,是通篇由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乐器演奏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中的一首变奏曲。
整个曲子注重对位和编排,帕赫贝尔用公式般的演绎方式,让音符在规定的旋律上跳动,忧伤却不凄然,曲调婉转,犹如清澈湖面倒映出的湛蓝天空下,一位少女哀伤的在向远方凝望。
也正是这种宁静中带着些许忧伤的感觉,才最是让人心伤,世间大哀莫过于此。
本曲为D大调,四分之四拍。
乐曲开头处以大提琴演奏通奏低音的部分,以每两小节为单位的和声进行,并不断循环了28次。
之后,上方的三把小提琴由上到下每隔两小节相继进人。
小提琴全部演奏相同的旋律,以两小节的时间距离进行模仿。
旋律的变化主要以音符的时值变化引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再到跳进的四分音符与休止构成了第一段旋律。
3这段如歌的旋律主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祥和的气氛。
下一段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条旋律,也是许多现代流行音乐都会借鉴采用的配乐。
这个部分,节奏速度变快,整个曲调充满着甜蜜、幻想的情绪。
旋律极富演奏性,主要以三十二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组合,级进过程中穿插大跳而构成。
第三段旋律实际是对第一段旋律的再现所发展出来的,旋律依然以第一段的旋律为主体。
这样看来本曲近似于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但在调式与和声上未出现转调与和声的变换,和声依然是如上文所说每两小节的循环。
这是作曲家极为巧妙地设计,本曲中上方旋律以不断变化的发展手法配合通奏低音部分严格的和声进行(循环反复了28次之多),虽然旋律回旋往复,但并未给人以单调的感觉,反而纯净悦耳。
可以说,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因其简单明朗、轻快悦耳的旋律而被普遍应用。
其改编的曲目被应用在了许多知名影视和流行音乐作品中,并由此进入了当代流行文化和大众视野。
乔治·温斯顿就曾经用爵士音乐的手法将这首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并取得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其不仅展现出了原有音乐中的情调,更通过对爵士音乐的利用展现出了原作中没有的清新和淡雅。
这种对流行和古典的综合运用让作品能够深入聆听者的内心,与聆听者产生共鸣。
4因此,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D大调卡农》曾经一度排在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的首位,
3王索尼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赏析各抒己见2013年06期
4陈燕.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完美交融的范例—乔治·温斯顿的《卡农变奏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1)
并居于榜首达数百周之久,一度刷新了披头士在榜单上的记录。
即使今天,在很多场合依然能够听到《D大调卡农》优美的旋律,可见其产生的影响之大。
我一直窃以为,真正的好音乐,无论是古典也好,流行也罢,都是要能直抵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发人灵魂共鸣的。
毫无疑问,帕赫贝尔的卡农就在此之列。
直到今天,只要又遇上那些个愁闷难眠的夜晚,我都会找到这首歌,让自己在缠绵悠远的旋律中沉淀下来,看看来时走过的路,回到那内心最温暖的地方。
我想这便是音乐最大的魅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