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 打印版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1)为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校园绿化建设与管理的总体水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的规划:一、指导思想本着学校美化、绿化与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来落实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努力构建绿色优美的学校生态环境、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
二、规划原则我校在绿化美化工作上要整体规划,向景区化、园林化发展,突出本校特色,按本校校园地形地貌来开展工作,突出学校文化教育氛围,提高校园绿化美化的品味和质量,做到整体性、艺术性、层次性的完美统一,力争使校园达到绿化、美化、香化,把校园建设成绿草成荫、花香四溢的乐园。
三、规划内容(一)、室外⒈将校园外南围墙用教育标志性语言进行装点;⒉校门外西侧种植三瓣草,校门外东侧种植草本花;3、校门内西侧设计一个风景区:中心设一固定小品,四周种三瓣草,宿舍北墙做板画装饰;4、宿舍前二花池各栽种__株女贞树,树下种三瓣草;5、食堂挡水墙台阶摆放__盆花,台阶下立体设计花草;6、校园东侧粮库墙下插栽爬山虎,树下种三瓣草;7、教学楼台阶立体摆放花盆,两侧花池子各栽八棵球形松柏树,树下种三瓣草;8、锅炉房前栽果树,铺甬道;9、教学楼南面围墙下插栽爬山虎,绿地种植三瓣草;11、校园大花池内种花;(二)、室内各班级、教室、办公室要种植__盆以上花。
四、具体措施⒈根据学校整体格局,认真制定学校校园绿化美化的长远规划。
绿化美化是校园建设的蓝图,应包括绿化美化的平面布局、树木花草配置、花坛的设置和安排、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等。
⒉根据规划,按不同绿化区域的条件、类型、作用以及植物不同生长习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搞好校园花木的有机配植。
⒊树木配植要做到五结合:⑴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以常青树为主。
⑵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以乔木为主。
⑶观赏树与经济树相结合,以观赏树为主。
⑷木本与草本相结合,以木本为主。
南方某大学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
学校设计_某大学总体规划方案CAD图
学校校区规划设计
学校校区规划设计一、校区规划的重要性学校校区规划设计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使学校校区更加有序、美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校区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学校的整体布局、建筑设施的合理安排以及功能区的设置。
二、学校校区规划的原则1. 空间规划原则:校区应该具有明确的界限和合理的布局,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应有适当的空间距离,以便于学生和教师的活动。
2. 绿化规划原则:学校校区应该注重绿化,增加绿地面积,种植各种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休闲和活动的场所。
3. 教学设施规划原则: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来规划各种教学设施,以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的布局应合理,满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4. 学生活动规划原则: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场所,如体育场、多功能活动室等,以满足学生的课余活动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校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1. 校园景观设计:通过精心的景观设计,突出学校的特色,增添校园的美感。
可以采取合理的绿化措施、景观雕塑等来打造具有艺术感的校园。
2. 教学楼的布局设计: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楼的布局。
可以采用多层建筑、错落有致的设计,以利用空间,并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
3. 学生宿舍的规划设计:学生宿舍的布局应该符合人性化原则,给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可以设置公共休闲区和学习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布局设计:图书馆和实验室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和学习场所。
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并考虑到通风、采光、安全等因素。
5. 运动场和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设施,包括运动场、篮球场、游泳池等,以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
四、学校校区规划设计案例以某大学的校区规划设计为例,该校校区占地1000亩,拥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运动场等。
1. 教学楼的布局合理,根据学科分区,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
河西学院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2000年,河西学院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河西学院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规划提出:学院近期(2005年前)发展规模为在 校本科生5000人,校舍面积18万平方米;远期 (2010年前后)学院办学规模为在校本科生8000-10000人,校舍面积达37万平方米。河西学院经过 1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生和教师的规模都超出了
线)直接贯通,校园南北向景观轴不明显。
(2)校园中区土地闲置过多,土地利用率低。 (3)校园缺少体育运动设施。 (4)校园没有中心,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中
心,。
(5)校园北侧和东侧缺少与规划城市道路连接的 出入口。
(6)教学楼过于分散且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 (7)部分市政设施不合理、不完善。
规划中提出的规模,原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学院建
设发展的需要,为了整合校园土地资源,更好地 指导学院的建设,为此,河西学院在2009年10月
委托张掖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和张掖市科兴规划 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此规划。
(一)学校概况
河西学院始建于1958年,1978年经国务 院批准恢复成立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 更名为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经教 育部批准改制为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河西 走廊中部的张掖市,是甘肃西部和千里河 西走廊唯一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 普通本科院校,担负着为河西乃至全省培 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新校园的建设,必然给原生的生态环境带 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 然环境亦对校园的空间环境产生强烈的作 用。在充分尊重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 建筑采用散点式自由灵活式布置。
第三章 用地布局
一、用地布局原则 1、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随着大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规划设计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个好的校园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示例:我们的大学校园位于郊区,占地面积约为1000亩。
整个校园将被划分为学习区、生活区和休闲区三个主要部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需求。
学习区将占据校园的中心地带,包括主教学楼、专业教学楼和图书馆。
主教学楼将设计为多层建筑,设有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等各种教学设施。
专业教学楼则将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相应的教室和实验室,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图书馆将设有大量的书籍和学术期刊,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生活区将位于校园的南部,包括学生宿舍、餐厅和商店。
宿舍将设计为多层楼房,每个房间都将设有基本的生活设施,如床、书桌、椅子和衣柜,并配备独立卫生间和洗漱区。
餐厅将提供各种口味的美食,满足学生的饮食需求。
商店将设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小吃等商品,方便学生的日常购物。
休闲区将位于校园的西部,包括运动场、健身房和景观花园。
运动场将设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多个体育设施,供学生进行各类运动活动。
健身房将配备各种健身器材,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
景观花园将布置各种植物和休闲设施,提供一个宜人的环境,供学生休息和放松。
此外,校园还将拥有齐全的基础设施,如停车场、医务室和校园安全系统。
停车场将设有大量的停车位,方便学生和教职工的交通需求。
医务室将设有医生和护士,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急救救治。
校园安全系统将包括监控摄像头和警报器等设备,确保校园的安全。
综上所述,我们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提供完善的教育、生活和娱乐设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希望我们的校园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理想场所。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郑州市财税学校扩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由业主提供的本工程招标文件2. 国家相关规范与规定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8.《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10.《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二、总体规划设计1、项目概况:区域位置:该项目位于郑州市金岱路以南,岗南路以北,尚庄路东西两侧区域。
总征地面积67540平方米(合101.3亩)其中城市道路面积17540平方米(合26.3亩),建设用地面积50000平方米(合75亩)。
建设规模:本次主要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53810平方米,包括行政办公楼7946平方米(地上6176平方米,地下1800平方米),学生宿舍19500平方米,学生食堂783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0684平方米(地上9184平方米,地下1500平方米),体育馆5930平方米,体育看台1800平方米,锅炉房120平方米。
2、规划原则与设计理念:规划原则:1)分析周边环境,延续校园原有的肌理,做好扩建的衔接与发展。
2)提倡一种弹性规划思想,弹性的规划结构是一种规划的宏观结构和发展方向。
一方面,这种规划具有开放性,尽量包含今后的发展可能。
另一方面,规划结构具有清晰的空间逻辑,使空间在不断的发展中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考虑校园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种分步骤,有弹性的空间需求。
3)合理分区,合理布局,集约用地。
4)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强调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度的空间:如各种形式的庭院、入口灰空间、休息连廊、共享空间等,“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既有空间的围合感又具有层次丰富的室内外空间。
学校设计规范
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合理规划功能区域,避免空间浪费
注重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考虑未来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空间
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预留教学设施升级的空间
考虑未来学校规模的变化
考虑未来教育模式的变革
确保学校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汇报人:博
感谢观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采光与通风:采用自然光和通风设计,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教室空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色彩搭配:选择舒适、柔和的色彩搭配,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家具与设施:根据学生年龄和身高特点,选择合适的家具和设施,确保学生安全舒适
办公室设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
考虑未来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适应未来教育需求:学校设计应考虑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满足不同学科和教学模式的需求。
未来扩展性:学校设计应具备未来扩展性,为学校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智能化设计:融入智能化设计元素,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安全设施:设置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等,确保学生安全
公共设施规划:设置公共活动室、洗衣房、卫生间等,方便学生使用
宿舍楼布局:每栋楼应有一定间距,保证通风和采光
活动区布局与规划
确定活动区的功能和规模
合理规划活动区的空间布局
确保活动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考虑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
大学校园规范
第二章大学、专门学院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节选)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八条大学、专门学院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包括下列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一、每所学校都必须配备的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住宅、教工宿舍、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共十三项。
二、学校根据需要可以配备的有专职科研机构用房、夜大学函授部用房、研究生用房、进修生及干训生用房、留学生用房、外籍教师用房共六项。
本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中未包括下列八项用房。
学校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报请主管部门另行审批:(一)、工科院校的生产性工厂及其附属用房,农林院校的生产性农场、牧场、林场及其附属用房,医学院校及个别体育院校的临床实习医院,师范院校的附中、附小、附属幼儿园,各类学校附设的子弟中小学。
(二)、已离休、退休、调出教职工及已故教职工遗属所使用的教工住宅、食堂、浴室、医务所、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福利附属设施。
(三)、生产性工厂、农场、牧场、林场职工所需的住宅、宿舍、食堂、浴室、医务所、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福利附属设施。
(四)、个别学校的函授部因校外辅导站不足,必须在校内对部分学员进行集中辅导,需要增加建设的少量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教室。
(五)、地方政府另有规定的住宅小区公共配套设施。
(六)、采暖地区的供暖锅炉房。
(七)、设防地区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八)、自行车棚。
第九条大学、专门学院各项校舍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应采用不同的基本参数。
本指标中每校都必须配备的十三项校舍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等十一项校舍均应采用以学生人数计的学校规模为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的基本参数,但有的采用自然规模,有的采用折算规划。
教工住宅、教工宿舍两项校舍应采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全校教职工人员编制总数为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的基本参数。
校园建筑单体规划方案范本
校园建筑单体规划方案范本校园建筑单体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校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为了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各类需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校园建筑单体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规划设计必须注重提供舒适、安静的教室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保障学生安全: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场所,规划需要考虑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 融入环境:规划设计需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4. 体现文化特色:规划设计应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和布局要符合学校的特点和定位。
三、规划原则1. 教学区规划要讲究功能分区:根据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功能需求,划分各功能区域。
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等分区布局合理,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活动。
2. 生活区规划要考虑其便利性和宜居性:宿舍、食堂、体育馆等生活设施应便利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要注重环境美观与卫生条件。
3. 绿化和景观要充分考虑:学校是学生生活的场所,绿化和景观的规划可以为学生提供美丽的学习环境和休闲场所。
4. 健康和安全要得到保障: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校园中的建筑规划要符合相关标准,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需要齐全。
四、具体规划方案1. 教学区规划:教学区域将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主教学楼将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包括教室、演讲厅、多媒体教室等。
实验楼将设有各类实验室和研究机构,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图书馆将被规划在教学区的中心位置,方便学生的借阅和学习。
2. 生活区规划:学生宿舍将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单人间、双人间和四人间等,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预算选择。
食堂将提供健康的饮食,同时要符合学校的文化特色。
同时,还将规划运动场所,包括体育馆和运动场地,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机会。
3. 绿化和景观规划:校园内将设置不同的绿化带和花坛,增加校园的美观度,并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供学生放松和休闲。
校园规划结构布局
园规划结构布局摘要:大学校园要充分体现自身文化特征和发展实力,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及地域文化特点,建筑设计要体现出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
关键字:校园基础规划、结构布局、绿化与美化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本文为建设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品位、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生态校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本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与原则1. 校园建设规划目标把校区建成具有生态园林城市风采、体现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利于多学科交叉渗透、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校园;据此,提出以下建设任务:(1)建设数字化校园。
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可视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建设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数字化校园。
(2)建设文化型校园。
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能要求,在物质环境处理上强调对文化的暗示、隐喻和诠释,力求使传道者和求知者在此环境中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激发对文化的探索与研究欲望。
根据学科特点,设计风格多样的建筑群,建设建筑艺术与校园文化融合统一的校园;通过绿地、水体、步行道的连接,形成校园的公共交流空间组织体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
(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校园内的建筑、环境和配套设施,要设计超前、功能先进、使用灵活、扩展方便,适应未来高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方法、科研手段的更新。
2. 校园建设规划基本原则大学校园要充分体现自身文化特征和发展实力,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及地域文化特点,建筑设计要体现出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
因此,海南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要紧密结合上述规划理念,合理确定规划原则,建设人文校园和生态校园,打造具有特色的舒适、文明、优美的校园环境。
(1)整体性和空间共享原则。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课件
空间布局类型及特点
集中式布局
以中心区域为核心,其他区域围 绕其布局,具有紧凑、高效的特
点。
分散式布局
各功能区域相对独立,通过交通轴 线连接,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混合式布局
结合集中式和分散式的优点,既有 中心区域,又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区 域。
功能分区与布局策略
教学科研区
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应设置在校园静谧区域,方
谢谢聆听
某大学古典建筑风格与园林景观的融合。
某大学现代建筑风格与抽象艺术的结合。
案例三
总结
某大学后现代建筑风格与环境艺术的创新 。
美丽校园建筑风格与景观需要综合考虑多 方面因素,注重创新与协调,打造出具有 独特魅力的校园环境。
04 校园交通规划与停车设施设计
交通规划原则及实施策略
人车分流原则 确保行人与车辆的安全,减少交 通事故风险。
公共设施类型及配置标准
公共设施类型
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 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行政 办公楼等。
配置标准
根据学校规模、学科特色、师生 需求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公 共设施配置标准,如人均建筑面 积、座位数、设备配置等。
服务配套需求预测和布局优化
需求预测
通过对学校发展规划、师生数量变化、 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分析,预测未 来服务配套需求的变化趋势。
案例二
某大学水体景观改造。该校对原有水体进行改造,增加了水生植物和观赏鱼类,构建了生态驳岸和亲水平台,为师生 提供了宜人的休闲场所。
案例三
某大学生态建筑实践。该校新建的生态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等环保技术,实现了能 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绿色校园建设树立了典范。
整理大学校园建筑设计规范参考
植物群落,每 100 种类型植物。乔、灌、 种。
㎡绿地上不少于 3 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 每 100 ㎡绿地上不少于 3 株乔木
株乔木。
物群落。得分则判定该
(3)
项达标。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节 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地面建筑面积之比大于等于
4.1.17 合 理 开 发 地的主要手段。住区建 35%。
15
利用地下空间
资源
安全保障措施,且 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采取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措施。
利用
不对人体健康与
—
周围环境产生不
良影响。
4.3.7 绿化用水、 对于缺水地区的项目,此项为参 绿化
9
一般 洗 车 用 水 等 非饮 评项。
洗车、道路冲洗
4
用 用 水 采 用 再生 非传统水源用于: 项
垃圾间冲洗
水和(或)雨水等 得 9 分以上则判定该项达标。
再生水厂时,通过 用。 技术经济比较,合 得分则判定该项达标。 理选择其他再生 水水源和处理技
自设建筑中水 污泥系统。
设施时
建筑内污水处理选用经
济、适用的成熟工艺及安
全可靠的消毒技术。
(9)
术。
4.3.10 降 雨 量 大 得分则判定该项达标。
收集利用屋面、道路、绿地雨水
15
的缺水地区,通过
收集利用屋面雨水
原则上,平均每 100m2 绿地面 积不少于 3 株乔木,则判定该 项达标。 按照建筑区位、场地条件、建 筑结构类型、建筑功能四方面 的因素,由专家判断是否合理 有效利用地下空间。
下。此项为无条件参评 合理有效利用地下空间。
项。得分则判定该项达
(3)
标。
节能
校园规划设计方案图纸要求
校园绿化及景观规划
绿化设计
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提高绿 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水景设计
设置水景,如喷泉、人工湖等, 增强校园的美观度和生态环境。
景观小品
设置景观小品,如雕塑、建筑小 品等,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
校园公共设施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如超市、图书馆、医务室等,方便师生 使用。
设施配备
配备齐全的运动设施,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
通风与采光
保证场馆通风良好、采光充足,提供舒适的锻炼环境。
消防安全
按照消防规范设计,确保场馆内的消防安全。同时需考虑 应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设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 快速疏散人群。
PART 04
景观及绿化设计
景观设计要求
整体性
01
校园景观设计应与校园整体规划相协调,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
校园景观规划
注重绿化景观的营造,提 高校园的美观度和生态效 益。
校园用地拓展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 地下停车场、商场等,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
主干道规划
确保主干道通行顺畅,满足校园 内及校园与外部的交通需求。
步行道规划
设置步行道,连接教学楼、宿舍、 食堂等各个区域,方便学生行走。
车行道规划
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减少噪 音干扰,保证教学秩序。
消防安全
按照消防规范设计要求
宿舍布局
合理安排宿舍房间数量和布局,满足学生的 住宿需求。
卫生设施
配备齐全的卫生设施,方便学生日常生活。
舒适度
保证宿舍内舒适、温馨,提供良好的休息环 境。
安全防范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_打印版
(完整版)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_打印版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一)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内部发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的科学管理,改善教学工作条件,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适应普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划指标。
第二条本规划指标是编制、评估、审批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规划指标中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新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
重点普通高等学校、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两地办学的普通高等学校及有特殊需要的普通高等学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酌情提高某些教学和生活用房的规划指标。
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勤俭办学,切实提高教学科研用房的利用率,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
第五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
各项公用和生活福利设施应尽量利用当地提供的社会协作条件。
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改建、扩建学校的规划建设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
第七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除执行本规划指标外,尚应符合第二章大学、专门学院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节选)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八条大学、专门学院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包括下列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一、每所学校都必须配备的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住宅、教工宿舍、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共十三项。
二、学校根据需要可以配备的有专职科研机构用房、夜大学函授部用房、研究生用房、进修生及干训生用房、留学生用房、外籍教师用房共六项。
本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中未包括下列八项用房。
大学校园建筑设计规范参考
学校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建筑专业”设计规范有:《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2008版(第三章及条文说明) ——92版同时进行参考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教育部——2012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可参考中学部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新防火规范2015-5-1实施《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 50189-200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
《建筑工程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分册》所在地区的节能设计标准,各制图规范(略)
如果有图书馆,需遵循《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99》
如果有宿舍,需遵循《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如果有食堂,需遵循《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如果有地下室,需遵循《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如果有地下车库,需遵循《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如果有人防,需遵循《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 (2)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1. 引言大学校园环境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舒适、美观、功能合理的校园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份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2. 设计理念该方案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通过创造一个和谐、开放、创新的校园环境,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休闲、交流和社交需求。
3. 设计要素3.1 绿化环境绿化环境是校园环境设计的基础要素之一。
我们将在校园中增加更多的绿植,包括树木、花草和草坪,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新、宜人的学习和休闲场所。
同时,我们还将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来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3.2 建筑设计校园建筑的设计应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建筑物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同时,我们还将设计多功能的建筑空间,满足学生各种不同的学习和活动需求。
3.3 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我们将提供宽敞舒适的休息区域和多样化的座椅设施,方便学生进行休息和社交。
此外,我们还将设置创意和艺术装置,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创意的平台。
3.4 交通设计交通设计是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统筹规划校园道路和人行道,合理安排交通线路。
为了方便学生的出行,我们将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路径,并提供充足的自行车停车位。
4. 实施计划4.1 阶段一在第一阶段,我们将进行校园绿化工作。
包括在主干道两侧种植树木,并在教学楼和宿舍区域增加花坛和草坪。
同时,我们还将对现有的植物进行修剪和整理,以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4.2 阶段二在第二阶段,我们将进行建筑设计和改造。
根据学生的需要,我们将设计并建造多功能的学习空间和社交区域。
这些空间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并提供舒适和便捷的设施和服务。
4.3 阶段三在第三阶段,我们将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和装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打印版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一)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内部发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的科学管理,改善教学工作条件,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适应普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划指标。
第二条本规划指标是编制、评估、审批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规划指标中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新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
重点普通高等学校、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两地办学的普通高等学校及有特殊需要的普通高等学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酌情提高某些教学和生活用房的规划指标。
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勤俭办学,切实提高教学科研用房的利用率,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
第五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
各项公用和生活福利设施应尽量利用当地提供的社会协作条件。
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改建、扩建学校的规划建设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
大学、专门学院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节选) 第七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除执行本规划指标外,尚应符合第二章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八条大学、专门学院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包括下列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一、每所学校都必须配备的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住宅、教工宿舍、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共十三项。
二、学校根据需要可以配备的有专职科研机构用房、夜大学函授部用房、研究生用房、进修生及干训生用房、留学生用房、外籍教师用房共六项。
本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中未包括下列八项用房。
学校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报请主管部门另行审批:(一)、工科院校的生产性工厂及其附属用房,农林院校的生产性农场、牧场、林场及其附属用房,医学院校及个别体育院校的临床实习医院,师范院校的附中、附小、附属幼儿园,各类学校附设的子弟中小学。
(二)、已离休、退休、调出教职工及已故教职工遗属所使用的教工住宅、食堂、浴室、医务所、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福利附属设施。
(三)、生产性工厂、农场、牧场、林场职工所需的住宅、宿舍、食堂、浴室、医务所、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福利附属设施。
(四)、个别学校的函授部因校外辅导站不足,必须在校内对部分学员进行集中辅导,需要增加建设的少量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教室。
(五)、地方政府另有规定的住宅小区公共配套设施。
(六)、采暖地区的供暖锅炉房。
(七)、设防地区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八)、自行车棚。
第九条大学、专门学院各项校舍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应采用不同的基本参数。
本指标中每校都必须配备的十三项校舍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等十一项校舍均应采用以学生人数计的学校规模为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的基本参数,但有的采用自然规模,有的采用折算规划。
教工住宅、教工宿舍两项校舍应采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全校教职工人员编制总数为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的基本参数。
学校根据需要可以配备的六项校舍应分别采用专职科研人员数、夜大学函授部工作人员数、研究生数、进修生及干训生数、留学生数、外籍教师数为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的基本参数。
第十条各类大学、专门学院的学校规模宜按表1的规定执行。
本规划指标中的各项指标均按表1中所列的规模分别制定。
如学校的实际规模小于或大于表中的最小规模或最大规模时,其规划指标应分别采用表中最小规模或最大规模时的指标值;学校规模介于表列规模之间时,可用插入法取值。
表1所列的学校规模可规定为自然规模,也可规定为折算规模,其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学校的自然规模系将大学、专门学院的留学生、学位研究生、研究生班学生、进修生、干训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类别及层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的自然人数相加所得的学生总人数(不包括夜大学、函授部的学生人数,后表同)。
大学、专门学院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生活福利与其他附属用房的大部分均应采用自然规模计算其规划建筑面积。
表1各类大学、专门学院的学校规模表2 计算折算规模时采用的折算比例学校类学校规模学校规模学生类别及层次每生折合学校类别别 (学生数) (学生数) 本科生数2000 2000本科生 1.0综合大工、农林、医、 3000 工科院校 3000 0.9 学体育专科生5000 5000师范、政法、 2000 2000 0.85 财经专科生师范院政法、财3000 3000 校经院校5000 3000 进修生、干训生 1.51000 1000 医学院2000 外语院校 2000 研究生班学生 1.5 校 3000 3000 学位研究生 2.02000 500 农林院3000 1000 留学生 3.0 体育院校校 5000 2000二、学校的折算规模系将大学、专门学院不同类别及层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数按表2规定的折算比例分别折算为本科生人数后的总和(后表同)。
大学、专门学院的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教工食堂、生活福利与其他附属用房中的托儿所幼儿园、医务所、教工及离退休人员活动用房、教工浴室等均应采用折算规模计算其规划建筑面积。
第十一条大学、专门学院的科类结构应由学校根据本校的现状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
本规划指标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现状及今后的人才需求情况,预测了表3所列的各类大学、专门学院的科类结构,并据以确定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的按学校类别分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
执行本规划指标时,如学校预测的科类结构与表3出入较大,可据实对上述三项规划建筑面积指标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大学、专门院校各项校舍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均按非采暖地区、外墙厚度240mm的多层或低层建筑计算。
采暖地区学校的各项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可在本规划指标的基础上增加4,—6,。
个别学校的个别建筑因受土地面积的制约必须建高层建筑时,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也可相应增加。
表3 各类大学、专门学院的科类结构预测值学校类别科类结构学校类别科类结构理科 35% 95% 工科文科 28% 文、法综合大学工科院校 3.5% 财经政法财经 24%工科 13% 理科 1.5%55% 理科 45% 林科林业院校文科 45% 工科 45% 师范院校体育 6% 医学院校医科 100%艺术 4% 政法院校政法 100%农科 70% 财经院校财经 100%农业院校工科 25% 外语院校外语 100%财经 5% 体育院校体育 100%2表4,1十一项校舍的规划建筑面积总指标(m,生)十一项校舍总指标十一项校舍总指标学校学校学校学校用自然规用折算规用自然规用折算规类别规模类别规模总计总计模计算模计算模计算模计算2000 23.98 3.69 27.67 30.06 4..31 34.37 1000 综合医学 3000 22.57 3.45 26.02 2000 25.80 3.71 29.51 大学院校 5000 21.01 3.22 24.23 3000 24.18 3.46 27.642000 27.49 3.69 31.18 2000 17.63 3.68 21.31 工科政法 3000 25.84 3.45 29.29 3000 16.70 3.42 20.12 院校院校 5000 24.07 3.22 27.29 5000 15.77 3.18 18.952000 23.92 3.69 27.61 2000 17.63 3.68 21.31 师范财经 3000 22.61 3.45 26.06 3000 16.70 3.42 20.12 院校院校 5000 21.06 3.20 24.26 5000 15.77 3.18 18.953.69 30.98 1000 21.194.35 25.54 2000 27.29 农业外语院校院校 3000 25.51 3.45 28.96 2000 18.53 3.78 22.315000 23.63 3.22 26.85 3000 17.64 3.50 21.1428.06 3.69 31.75 30.41 5.59 36.00 2000 500 林业体育 3000 26.45 3.4529.90 1000 36.05 4.35 40.40 院校院校 5000 24.35 3.22 27.57 2000 30.27 3.75 34.022 表4-2两项校舍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m,人)校舍名称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教工住宅 34.14教工宿舍 2.33第十三条大学、专门学院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执行:一、以学校规模为基本参数的十一项校舍的规划建筑面积总指标不得超过表4,1的规定。
二、以主管部门批准的全校教职工人员编制总数为基本参数的两项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不得超过表4,2的规定(各类学校的指标相同)。
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指标的规定。
第二节教室第十四条教室包括各种普通教室(小班及辅导教室、合班教室、阶梯教室)、制图教室、课程设计教室、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教室、语言教室、电教教室及其附属用房等。
第十五条按科类分的教室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不得超过表5的规定。
2表5 按科类分的教室规划建筑面积指标(m,生)科别教室指标科别教室指标工科 3.60 医科 2.28(建筑学专业) (6.38) 政法、财经 2.28理科 2.21 外语 3.37文科 2.60 艺术 3.37农林科 2.14 体育 1.35注:(1)医科指标中已包括后期临床教学所需的教室。
(2)外语科指标中未包括语言实验室。
(3)师范院校艺术科指标中未包括各种琴房、演奏厅、各种画室、展览厅等专业用房。
第十六条按学校类别分的教室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不得超过表6的规定。
2表6 按学校类别分的教室规划建筑面积指标(m,生)学校类别教室指标学校类别教室指标综合大学 2.52 医学院校 2.28工科院校 3.53 政法院校 2.28师范院校 2.38 财经院校 2.28农业院校 2.51 外语院校 3.37林业院校 2.80 体育院校 1.35第三节图书馆第十七条图书馆包括各种阅览室、书库、目录厅、出纳厅、内部业务用房(采编室、装订室、业务咨询辅导室、业务资料编辑室、美工室等)、技术设备用房(微机室、缩微照像室、暗室、图书消毒室、声像控制室、复印室……)、办公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读者衣物寄存处、饮水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