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操作告知书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第一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艾条灸艾条灸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袪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疗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显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及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附:艾条灸操作流程图二、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中医医院医疗护理操作规程
中医医院医疗护理操作规程1. 引言中医医院医疗护理操作规程是为了标准化医疗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
2. 安全操作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和严格遵守中医医疗护理操作的规范和准则,确保病人的安全。
•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前,应先核实病人的身份,并了解其病情和过敏史。
•在使用医疗设备前,医务人员应仔细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工作状态。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修或更换设备。
3. 传染病防控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护士应严格按照手卫生操作规程,洗手液应放于固定位置,并定期更换。
•所有医疗废弃物应正确分类和妥善处理,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置。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4. 各项医疗护理操作流程4.1 体格检查•医务人员应在患者隐私得到尊重的前提下,进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听诊、叩诊、触诊等操作,医务人员应熟悉各项检查技术,并准确记录检查结果。
4.2 导尿操作•导尿操作前,医务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洗手和佩戴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导尿管应采用一次性器械,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污染。
•导尿操作完成后,应及时记录导尿量以及尿液情况,并对导尿管进行妥善处理。
4.3 静脉输液操作•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程序常规消毒和穿刺,使用一次性针头和输液管。
•检查输液瓶的液体状态和有效期,并将其悬挂到输液架上。
•输液操作完成后,医务人员应及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和输液情况,并记录相关信息。
4.4 伤口处理•医务人员在处理伤口前,应按照规定程序佩戴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伤口处理包括清创、消毒、填塞等操作,医务人员应熟悉各项处理技术,并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处理完伤口后,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并嘱咐病人注意伤口的护理。
4.5 医疗器械操作•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前,应先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向病人进行相应的解释和操作指导。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总则1.为了加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性,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中医医院内各个科室的护理操作人员,包括护士、护理员等。
3.护理操作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获得相关证书。
二、操作规程1.患者接触1.1护理操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应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职位,并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1.2护理操作人员要注意仪容仪表,保持清洁衣着,佩戴相应的工作证。
1.3护理操作人员的手部必须保持清洁,需进行常规的手部消毒。
2.患者体格检查2.1护理操作人员在进行患者体格检查时,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遵守医疗保密法规定,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保密。
2.2护理操作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记录相应的体征数据,并及时报告医生。
3.输液操作3.1护理操作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前,需确认患者的输液医嘱,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输液液体。
3.2护理操作人员在输液操作过程中,需按照常规操作程序进行,如消毒针头、挂瓶等,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性。
3.3输液操作完成后,护理操作人员需及时记录输液量和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4.注射操作4.1护理操作人员在进行注射操作时,需核对患者的身份和注射药物,如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
4.2护理操作人员需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如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针头深度和注射速度。
4.3注射操作完成后,护理操作人员需及时记录注射药物的剂量和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5.中医疗法操作5.1护理操作人员在进行中医疗法操作前,需获得相应的中医学或中医护理技术培训证书。
5.2护理操作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中医疗法操作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煎服等。
5.3中医疗法操作过程中,护理操作人员需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操作,并报告医生。
三、安全措施1.操作前,护理操作人员需了解操作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做好相应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一、患者接待与评估
1. 患者接待:诊所接待人员应礼貌、热情地接待患者,指引患者到指定区域候诊。
2. 患者评估: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等信息,进行初步评估。
二、中医护理常规操作
1. 脉诊:护士应掌握良好的脉诊技术,准确把握患者的脉搏情况。
2. 舌诊:护士应详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舌形等情况,并作出相应记录。
3. 中药熬制:护士应掌握中药熬制的技术,遵守熬制规程,保证药材煎煮的质量。
4. 推拿理疗:护士应掌握推拿技术,对需要推拿治疗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操作。
5. 针灸操作:护士应具备基本的针灸知识和技能,进行正确的针灸操作。
三、护理记录与卫生管理
1. 护理记录:护士应对患者的脉诊、舌诊、用药、病情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2. 病区卫生:护士应定期对病房进行卫生清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3. 消毒操作: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对器械、设备进行定
期消毒,保证使用安全。
四、医患沟通与心理护理
1. 患者教育: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讲解,引导患者正确对待治疗。
2. 患者安慰:护士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以上即是《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士在中医护理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疗法的辅助手段,以中医学的理论为依据,通过特定的操作方法,以促进病人恢复健康为目的的一种非药物治疗。
下面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准备1. 清洁和消毒:操作前应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操作台、器具、药品等。
2. 操作环境:操作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充足的光线和空气流通。
3. 仪器准备:依据操作所需,准备好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药品准备:依据操作所需,准备好所需的药品,按照要求准备数量和浓度。
二、操作技术要求1. 操作手法:操作时应掌握正确的手法,遵循中医的理论和原则,比如按揉、推拿、捏揉、拨叩等,力度适中,避免过于用力或过轻。
2. 位置选择: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操作,确保病人舒适和方便操作。
3. 仪器操作:对于需要使用仪器和设备的操作,应熟悉其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保证安全和有效性。
4. 防护操作:对于需要保护医护人员或病人的操作,如接触传染病患者时,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5. 注意事项:对于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如避免操作部位的污染、避免造成身体不适等,应特别注意并遵守。
三、操作步骤1. 操作前准备:根据操作所需准备好仪器和药品,清洁和消毒操作场所。
2. 仔细询问:询问病人详细的病史和症状,并做好记录。
3. 望诊:运用中医望诊方法,观察病人面色、舌苔、脉象等,了解病情。
4. 摸诊:运用中医摸诊方法,检查病人相关部位的肿块、湿疹、疼痛等情况。
5. 闻诊:运用中医闻诊方法,辨别病人的脱落细胞、口臭等情况。
6. 询问:对病人进行详细询问,了解病情和病史。
7. 辨证论治:依据中医四诊法对病情进行辨证,确定治疗方法和技术。
8. 操作治疗: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针灸、推拿、艾灸等。
9. 治疗后观察:对治疗后的病人进行观察,如症状改善情况、舌色变化等。
10. 做好记录:及时记录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便于跟踪和评估治疗效果。
中医热力操作告知书
中医热力操作告知书(原创版)目录1.中医热力操作的概念与原理2.中医热力操作的种类与具体方法3.中医热力操作的注意事项4.中医热力操作的优点与应用范围5.中医热力操作的安全性与合法性正文中医热力操作告知书尊敬的患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中医治疗服务,我们将为您介绍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热力操作。
希望通过本告知书的说明,使您更加了解此项治疗,以便在实际操作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中医热力操作的概念与原理中医热力操作是指通过热量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或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其原理在于利用热量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二、中医热力操作的种类与具体方法1.艾灸: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热量作用于穴位或部位。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症、气血不足等病证。
2.拔罐:利用火罐产生负压,使局部皮肤充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拔罐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肌肉酸痛、风湿痹症等病证。
3.刮痧:利用刮痧板在体表皮肤上进行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发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刮痧具有解表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头痛等病证。
4.火疗:通过在局部涂抹油膏,再以火柴点燃,产生热量作用于皮肤。
火疗具有温通经络、祛风除湿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酸痛等病证。
三、中医热力操作的注意事项1.进行热力操作前,请确保患者无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以免发生意外。
2.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避免烫伤。
如出现不适,请立即停止操作。
3.操作后,请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孕妇、儿童、体弱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热力操作。
四、中医热力操作的优点与应用范围中医热力操作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如疼痛、痹症、感冒、消化不良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热力操作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评估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之前,护士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心理状态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二、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技术中,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穴位按摩操作时,护士应当准确找准穴位,掌握按摩力度和频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中草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缓解疼痛、舒缓疲劳。
护士在进行中草药熏洗操作时,应当注意药物浓度、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四、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排毒、调理气血的作用。
护士在进行拔罐操作时,应当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造成皮肤烫伤或其他损伤。
五、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各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护士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应当注重穴位选择、针刺技巧和消毒防感染措施,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六、药膳烹饪药膳烹饪是中医养生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食疗调理身体。
护士在进行药膳烹饪操作时,应当注意药食搭配、烹饪技巧,确保药膳的疗效和安全性。
七、理疗按摩理疗按摩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护士在进行理疗按摩操作时,应当注意手法的轻重、速度和部位,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
以上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护士在实践中应当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传统医学宝贵的遗产,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愿每一位护士都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操作规程为了确保中医护理工作的安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制定本中医护理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中医护理的操作依据,包括中医护理的目的、操作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操作结束后的处理等内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一、目的中医护理操作的目的主要有:促进气血流通,调和阴阳,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缓解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
二、操作准备1.环境准备:保持操作环境整洁、安静。
确保操作室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无异味。
操作床、器械和用品齐全、整洁。
2.操作前准备:洗手,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无菌手套。
核对患者的病历和医嘱,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3.操作前询问: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病情、过敏史、禁忌症等重要信息。
告知患者中医护理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三、操作步骤1.常规操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宜的操作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
根据医嘱和护理计划进行操作。
2.操作注意事项:遵循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定位,操作手法要准确、轻柔而有力,避免伤及患者。
操作时要维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给予患者充分的安慰和支持。
3.操作结束后的处理: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整理操作床和器械,清洁操作室。
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操作效果和患者的感受。
记录操作过程和效果,及时向医生汇报。
四、注意事项1.操作者要具备中医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方法,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2.在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如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剧烈疼痛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医生。
3.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操作或操作不足。
4.操作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理解其需求和感受,根据患者的反馈调整操作方法和力度。
五、操作结束后的处理操作结束后,及时整理操作床和器械,清洁操作室。
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操作效果和患者的感受。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
一、引言
中医护理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医学科学,其治疗方法和护理操作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为了规范中医护理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了一部《中医护理操作规程》。
二、一般操作规程
1. 入院前患者评估:患者入院前应接受一系列的中医辨证检查和评估,明确患者病情的特点和脏腑经络的状况。
2. 护理操作流程:在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确保每一步操作的准确和有序。
3. 中药制剂使用:在使用中药制剂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严格按照医嘱和中药处方进行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4. 医疗器械操作: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做到消毒无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 患者安全和护理: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做到体贴、细心,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
三、特殊操作规程
1. 针灸操作: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应注意穴位的准确性和操作的温和,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推拿按摩操作: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手法和力度,温和舒缓。
3. 艾灸操作:在进行艾灸操作时,应注意疗程和温度的控制,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4. 刮痧操作:在进行刮痧操作时,应尽量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过大的刺激和损伤。
四、总结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是中医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它规范了中医护理操作的流程和方法,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在实践中,中医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规程,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操作告知制度(精选5篇)
护理操作告知制度(精选5篇)第一篇:护理操作告知制度护理操作告知制度一、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讲解操作目的和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二、操作前向病人讲解该项护理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使病人了解由此带来的不便。
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三、严格遵守、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的程序,注意语言、行为文明规范。
四、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不训斥、命令病人。
五、护士应熟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尽可能减轻由此给病人带来的不适。
六、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及时向病人道歉,取得病人谅解。
第二篇:护理工作中告知制度护理工作中病人告知制度1、病人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绝治疗。
2、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病人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3、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病人能够明白的语言向病人(家属)交代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病人使用的是方言,应配以适宜的语言翻译人员,对语言表达不佳者宜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对聋哑病人应配以会手语的人员,应使用规范的方式。
4、告知要在病人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病人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录于病历之中。
5、当病人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病人和/或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应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6、病人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外出时,应告知病人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理解,并办理好相关手续。
7、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如中心静脉插管、插胃管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等)时,应首先告知病人或家属,经病人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8、病人入院后应对病人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安全使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防跌倒警示等。
中医医院护理安全告知书
中医医院护理安全告知书尊敬的患者及家属,您好:感谢您选择来我院就医,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为保障您在住院期间的安全,使您的治疗能够顺利进行,请您理解并自觉遵守,配合我们做好以下工作:1、为保障您住院期间的安全,保证您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请您在住院期间不得离院外出,若患者及家属自行离院,患者在离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不良后果由患者及家属自行承担。
2、请您在住院期间24小时留家属陪护(疫情期间只保留一名),陪护者应给予患者日常生活照顾,负责患者安全,不得擅自离开患者。
尤其对于年幼、高龄、行动不便、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和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病史、跌倒史及特殊疾病患者(监护室除外),陪护者应注意各种警示标识,加强陪护。
3、为保证您的财产安全,住院期间尽量不要携带贵重物品,以防丢失;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请勿在医院内吸烟;为防止烫伤,请将热水瓶放置在指定位置;为预防火灾的发生,请勿私自使用电器,手机充电器用后及时取下;为了您和他人有良好的就医环境,请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安静、不得饮酒、高声交谈,不得乱扔垃圾,疫情期间不得探视。
4、您入院后,护理人员将给您佩戴腕带,以便在诊疗操作过程中正确识别您的身份,请勿擅自摘除。
请您(患者或家属)如实告知患者的既往病史,尤其是精神病史,传染病史、糖尿病史、自杀史、跌倒史、药物过敏史和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等,以便您的疾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疗。
5、请您严格根据医嘱进食,凡是需要禁食的患者,切勿经口进水和进食其他任何食物,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如需空腹进行特殊检查,医护人员将会提前通知您,请您配合。
6、静脉输液、输血期间,护理人员会按病情需要或医嘱调节滴速,请勿擅自调节,如滴速出现异常或者其他不适,请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请勿擅自处理;请不要随意使用热水袋等给病人或热敷点滴药物,以免引起烫伤及影响药物效果。
7、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有助于病情观察和各种治疗的顺利进行,请勿擅自调节或摘除;为保证用氧安全,请不要随意调节氧流量,严禁吸烟、使用明火。
中医科护士诊疗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概述中医科护士诊疗操作规程是中医科护士在进行诊疗操作过程中,为确保医疗安全和护理质量,遵循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规范诊疗行为的具体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中医科所有护士。
二、基本要求1. 中医科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熟悉中医诊疗原则,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法。
2. 中医科护士应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诊疗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中医科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关爱患者,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三、诊疗操作规程1. 入院评估(1)对新入院患者,护士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2)观察患者面色、舌象、脉象等,了解患者的体质、证候特点。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
2. 诊疗操作(1)根据医嘱,进行中药煎煮、分发、喂服等工作。
(2)针灸操作: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具,掌握针刺深度、角度、留针时间等。
(3)拔罐操作:选择合适的罐具,掌握拔罐时间、频率等。
(4)推拿操作:根据患者病情,掌握推拿手法、力度、时间等。
(5)敷贴操作: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药物、敷贴方法,掌握敷贴时间、更换频率等。
3. 诊疗记录(1)认真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措施、用药情况等。
(2)及时与医生沟通,反馈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4.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了解病情变化。
(3)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确保患者舒适、安全。
5. 出院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用药、生活起居等。
(2)告知患者复诊时间、联系方式,确保患者及时复诊。
四、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 在诊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3. 加强与医生的沟通,确保诊疗方案的准确性。
4.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质量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概述中医护理质量操作规程是指在中医护理工作中,为保障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效果,确保患者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护理操作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
二、中医护理质量操作规程内容1. 人员配备(1)中医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中医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中医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 环境与设施(1)中医病房应保持整洁、舒适、安静,光线充足。
(2)病房内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中医诊疗床、针灸床、拔罐床等。
3. 护理评估(1)中医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生活习惯等,进行中医辨证施护。
(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与疏导。
4. 护理措施(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① 刮痧技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刮痧部位、手法和力度。
② 拔罐技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拔罐部位、手法和时长。
③ 灸法技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灸法、艾条和艾炷。
④ 中药外治技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穴位和疗法。
⑤ 针法技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针具和手法。
⑥ 推拿技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力度。
(2)其他护理措施①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② 休息护理: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③ 情志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与疏导。
④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5. 护理记录(1)中医护理人员应准确、及时地记录患者的病情、护理措施、治疗效果等。
(2)护理记录应规范、完整、清晰,便于查阅。
6. 质量控制(1)中医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护理质量。
三、执行与监督1. 中医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程。
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中医护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护理质量。
中医护理操作注意事项
中医护理操作考前须知一、耳针法(耳穴埋豆)(一)、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病症。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到达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三)护理及考前须知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二、艾条灸法(一)、目标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病症。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到达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考前须知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枯燥,防止感染。
三、拔火罐法(一)、目标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病症。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考前须知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1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 如永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知情告知书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诊断:住院号:操作项目:中药熏蒸1.熏蒸时间约20~30分钟。
2.熏蒸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熏蒸前要饮淡盐水或温开水200ml,避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
餐前餐后30分钟内,不宜熏蒸。
4.熏蒸完毕,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
5.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禁用。
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水肿患者、体质虚弱者及老年患者慎用。
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慎用。
6.意识不清或使用部位感觉障碍者、10岁以下患者使用时,应有家属陪同。
7.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为个体差异可能会对皮肤造成烫伤。
8.治疗部位皮肤有水泡、疤痕、破溃、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皮肤对中药过敏者及婴幼儿慎用。
局部有金属内置物患者慎用,以免烫伤。
9.皮肤感知觉迟钝者,请在治疗前告知护士。
请认真阅读上述相关内容,充分理解医疗风险,同意实行该项操作。
患者/家属签名:执行护士签字:年月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知情告知书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诊断:住院号:操作项目:中药涂药1.涂药后如出现痛、痒、胀等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勿擅自触碰或抓挠局部皮肤。
2.涂药后若敷料脱落或包扎松紧不适宜,应及时告知护士。
3.涂药后可能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的情况。
4.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5.婴幼儿颜面部、过敏体质者及妊娠患者禁用。
6.治疗部位皮肤有水泡、疤痕、破溃、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皮肤对中药过敏者禁用请认真阅读上述相关内容,充分理解医疗风险,同意实行该项操作。
患者/家属签名:执行护士签字:年月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知情告知书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诊断:住院号:操作项目:刮痧技术1.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2.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3.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4.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5.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疾病、感染性疾病、极度虚弱、皮肤疖肿包块、皮肤过敏者、醉酒、精神分裂症、抽搐者、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术。
6.空腹及饱食后不宜进行刮痧术。
急性扭挫伤、皮肤出现肿胀破溃者不宜进行刮痧术。
7.刮痧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昏扑倒等晕刮现象,应立即停止刮痧,取平卧位,立刻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请认真阅读上述相关内容,充分理解医疗风险,同意实行该项操作。
患者/家属签名:执行护士签字:年月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知情告知书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诊断:住院号:操作项目:拔火罐技术1.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
2.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4.凝血机制障碍、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严重消瘦、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严重水肿禁用。
面部、儿童、年老体弱者拔罐的吸附力不宜过大。
5.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为个体差异可能会对皮肤造成烫伤。
6.起罐后,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7.嘱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拔罐过程中注意防火。
请认真阅读上述相关内容,充分理解医疗风险,同意实行该项操作。
患者/家属签名:执行护士签字:年月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知情告知书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诊断:住院号:操作项目:悬灸技术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艾灸部位可能出现水泡。
3.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4.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糖尿病、肢体麻木及感觉迟钝的患者慎用。
5.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为个体差异可能会对皮肤造成烫伤,尤应注意防止烫伤。
6.如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收;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液,用无菌纱布覆盖。
7.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施灸。
请认真阅读上述相关内容,充分理解医疗风险,同意实行该项操作。
患者/家属签名:执行护士签字:年月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知情告知书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诊断:住院号:操作项目:耳穴埋豆1.耳穴埋豆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埋豆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4.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5.耳穴埋豆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
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6.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7.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请认真阅读上述相关内容,充分理解医疗风险,同意实行该项操作。
患者/家属签名:执行护士签字:年月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知情告知书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诊断:住院号:操作项目:TDP神灯治疗仪1.高热、恶性肿瘤、皮肤过敏、开放性肺结核、严重动脉硬化、出血性疾病及高血压患者的头部禁用。
2.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为个体差异可能会对皮肤造成烫伤。
3.避免眼睛直射光源,以免发生灼伤。
4.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能随意调节仪器的时间及高度,否则出现一切后果自负。
5.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能随意移动体位,以免发生烫伤,如有灼热感及其他不适时,请及时告知护士。
6.治疗后,局部皮肤发红,属正常现象,可自行消失。
多疗程治疗结束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地图样改变。
请认真阅读上述相关内容,充分理解医疗风险,同意实行该项操作。
患者/家属签名:执行护士签字:年月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知情告知书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诊断:住院号:操作项目:中药熏洗1、熏洗时间为20分钟。
2、熏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熏洗前要饮淡盐水或温开水200毫升,避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
餐前餐后20分钟内,不宜熏蒸(洗)。
4、药液温度降至37-40℃,方可泡洗,以防烫伤。
5、熏洗完毕,休息30分钟方可外出,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外感。
6、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禁用。
心、肺、脑病患者,水肿患者,体质虚弱及老年患者慎用。
严重出血倾向者的患者禁用。
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慎用。
7、意识不清或使用部位感觉障碍者、10岁以下患者使用时,应有家属陪同。
8、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为个体差异可能会对皮肤造成烫伤。
9、治疗部位皮肤有水泡、疤痕、破溃、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皮肤对中药过敏者及婴幼儿慎用。
局部有金属内置物患者慎用,以免烫伤。
10、皮肤感知觉迟钝者,请在治疗前告知护士。
请认真阅读上述相关内容,充分理解医疗风险,同意实行该项操作。
患者/家属签名:执行护士签字:年月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知情告知书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诊断:住院号:操作项目:中药湿热敷技术1、湿热敷时间20-30分钟。
2、如皮肤感觉不适,过热、瘙痒等,及时告知护士。
3、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4、外伤后患处有伤口、皮肤急性传染病等忌用中药湿热敷技术。
5、湿敷液应现用现配,注意药液温度38-43℃,防止烫伤。
6、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
7、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保暖。
请认真阅读上述相关内容,充分理解医疗风险,同意实行该项操作。
患者/家属签名:执行护士签字:年月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知情告知书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诊断:住院号:操作项目:穴位敷贴技术1、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等,应立即告知护士。
2、穴位敷贴时间一般为6-8小时。
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3、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4、局部贴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5、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都不宜敷贴,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6、药物应均匀涂抹于绵纸中央,厚薄一般以0.2~0.5cm为宣,覆盖敷料大小适宜。
7、敷贴部位应交替使用,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
8、除拔毒膏外,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敷贴药物,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9、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
10、使用敷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请认真阅读上述相关内容,充分理解医疗风险,同意实行该项操作。
患者/家属签名:执行护士签字: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