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 用,在实践中会产生坏的结 果。
揠苗助长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关于事物的现 象。其特征是直接性和形象性。其内容是事物的表面现
象和外部联系。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理性认识的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内在本质在人的 思维中的反映。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对
事物是什么、是否有某种属性的断定。
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 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个别方面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 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是感觉的结 合。 红
甜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形式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
觉的回忆。
又甜又硬的 红苹果!
苹果(知觉)=甜+硬+红……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关于事物 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认识。 其特征是间接性和 抽象性。其内容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不同物 体的下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量的 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自由落体定律:轻重不同的 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 速度一样,同时着地。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
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实践与认识的运动过程 实践 认识 实践
认识
( 一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生产与实践的需要
“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 须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亲自参 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 深化发展认识。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 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 了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 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 学习。”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获得积 极的成果;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 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 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18世纪提高蒸汽机的热效率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热力学 原子核物理 环境科学和 生态科学
“社会一旦有技 术的需要,则这 种需要就会比十 所 大 学 更 能把 科 学推向前进。”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在给人们提出新课 题的同时,也不断提供大量 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
识工具,使人们能不断解决
这些新的认识课题,推动认 识不断向前发展。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认识能力。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正确认识
主观与客观 相符
错误认识
主观与客观 相悖
马
克
思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之
孰对孰错?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认识与实践的辩证过程
四、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性
( 一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生产与实践的需要
认识的来源、 源泉 个人获取知 识 的 途 径 唯一的,即实践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来源
需要
实践
感性认识(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高级阶段)
通过感官得到
直接性、生动性 表面的、外部的 感觉、知觉、表象
通过思维抽象得到
间接性、单纯性 内部的、本质的 概念、判断、推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来源于
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到 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觉 这花是黄的 判断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感性认识
第一次飞跃
理性认识
第二次飞跃
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性是认识运动的根本规律。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是“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
穷。”
(《毛泽东选集》第1卷)
请先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分析句子 运用了哪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 关原理? 1、吃一堑, 长一智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近水识鱼性, 近山知鸟音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 用,在实践中会产生坏的结 果。
揠苗助长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关于事物的现 象。其特征是直接性和形象性。其内容是事物的表面现
象和外部联系。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理性认识的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内在本质在人的 思维中的反映。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对
事物是什么、是否有某种属性的断定。
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 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个别方面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 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是感觉的结 合。 红
甜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形式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
觉的回忆。
又甜又硬的 红苹果!
苹果(知觉)=甜+硬+红……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关于事物 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认识。 其特征是间接性和 抽象性。其内容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不同物 体的下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量的 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自由落体定律:轻重不同的 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 速度一样,同时着地。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
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实践与认识的运动过程 实践 认识 实践
认识
( 一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生产与实践的需要
“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 须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亲自参 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 深化发展认识。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 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 了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 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 学习。”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获得积 极的成果;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 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 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18世纪提高蒸汽机的热效率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热力学 原子核物理 环境科学和 生态科学
“社会一旦有技 术的需要,则这 种需要就会比十 所 大 学 更 能把 科 学推向前进。”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在给人们提出新课 题的同时,也不断提供大量 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
识工具,使人们能不断解决
这些新的认识课题,推动认 识不断向前发展。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认识能力。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正确认识
主观与客观 相符
错误认识
主观与客观 相悖
马
克
思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之
孰对孰错?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认识与实践的辩证过程
四、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性
( 一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生产与实践的需要
认识的来源、 源泉 个人获取知 识 的 途 径 唯一的,即实践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来源
需要
实践
感性认识(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高级阶段)
通过感官得到
直接性、生动性 表面的、外部的 感觉、知觉、表象
通过思维抽象得到
间接性、单纯性 内部的、本质的 概念、判断、推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来源于
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到 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觉 这花是黄的 判断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感性认识
第一次飞跃
理性认识
第二次飞跃
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性是认识运动的根本规律。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是“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
穷。”
(《毛泽东选集》第1卷)
请先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分析句子 运用了哪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 关原理? 1、吃一堑, 长一智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近水识鱼性, 近山知鸟音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