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火神派”(修改)
中医火神派:善用附子治大病
中医⽕神派:善⽤附⼦治⼤病中医⽕神派:善⽤附⼦治⼤病神黄中医智库 2017-06-25 09:55清末光绪年间,成都知府朱⼤⼈的夫⼈患吐⾎病,已⼀年多,诸医⽆效。
成都府属16个州、县纷纷推荐名医来为夫⼈治病。
他们或认为⾎热妄⾏;或认为阴虚⽕旺,逼⾎外溢。
结果愈治愈坏,⽇趋严重。
经⼈推荐,请川蜀名医郑钦安来府诊视。
当⽇郑钦安诊见夫⼈⾯容苍⽩,虽是夏⾄季节,床上还铺着⽪毡,盖着丝棉⼤被,显得⼗分怕冷。
⾆质淡红,苔⽩腻。
诊毕,郑钦安处⽅:制附⽚四两,炮姜四两,炙⽢草⼆两。
朱知府看⽅后竞瞠⽬结⾆,此⽅⼲姜附⼦都是⼤热之药,且量⼤超常,治此等吐⾎重症,焉有不惊之理。
孰料,服药后病⼈⾃觉周⾝凉爽,胸⼝舒畅,吐⾎竟然⽌住,⽽且吃了2⼩碗稀饭。
病⼊坦途,由此⽽愈。
朱知府为表谢意,特赠郑钦安⾦匾⼀块,上书“医宗仲景”四字。
上述案例知府夫⼈吐⾎年余,竟⽤⼤剂附⼦、⼲姜投治,应⼿⽽愈,实在令⼈惊叹,⼤开眼界。
主治者郑钦安就是⼗分独特的医学流派——⽕神派的开⼭宗师,本案⽣动体现了⽕神派注重阳⽓的思想和擅⽤附⼦的独特风格,使我们领略到⽕神派学术思想的核⼼精神。
⽕神派释义⽕神,喻称“善⽤热药之良医为⼀炉⽕也”,是对擅长应⽤附⼦等⾟热补⽕(阳⽓)药物医家的称谓,称某医家为“某⽕神”者,显然含有对其擅⽤附⼦等热药的推重和赞许,由于附⼦在热药中的⾸要地位和代表意义,因此,称某医家为“某附⼦”者,与“某⽕神”是等同含意。
所谓⽕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宗师,理论上推崇阳⽓,临床上强调温扶阳⽓,以擅⽤附⼦、姜(⽣姜、⼲姜、炮姜)、桂(⾁桂、桂枝)等⾟热药物著称的⼀个医学流派。
其中,尤以擅⽤附⼦为突出特点,乃⾄诸多⽕神派医家和传⼈被冠以“某⽕神”或“某附⼦”雅号,从⼀定意义上讲,不擅⽤附⼦,就不成其为⽕神派。
⽕神派诞⽣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因此有学者称之为“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个流派”。
百余年来,传其学者代有其⼈,著名的有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唐步祺、卢铸之、卢崇汉等,他们均被称为“某⽕神”或“某附⼦”,于今在医林中依然独树⼀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推崇、传承其学者可称⽅兴未艾。
中医火神派探讨(民间中医--续)
中医火神派探讨(民间中医--续)中医火神派探讨(民间中医--续)2008-03-05 15:49中医火神派探讨(民间中医--续)“万病起于一元伤损”,郑钦安推重阳气,临证时首先考虑阳气损伤情况,对阳虚阴盛亦即阴证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全面的认识。
由于阴证表现复杂多变,且常有假象,人多不识,因此郑钦安对于阴证的辨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论述方便起见,笔者按其程度由轻到重分出纯阴之象、阴盛格阳(含虚阳上浮和虚阳外越)、阳虚欲脱三种证候,郑氏对其分别作了非常详细的论述,我们将其归纳为郑氏所论“阴证三候’’或称“阴证三层次"。
尤其是由阳虚衍化而出现的种种变证,如阴盛格阳(含真气上浮和阳虚外越)、阳虚欲脱等证候的认识和论述细致人微,能勘破重重迷雾,辨伪存真,指明阴火之症,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认识,这是他学术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
成都中医学院的郭子光教授认为郑氏“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确是祖国医学中一份珍贵宝藏。
"即是指此而论。
下面分而论之。
一、详辨阴证,揭示“真机"纯阴之象为阴证第一层次,“三阳不足之症,所现纯是阴色,为其阳不足,而阴有余也。
’’哪些是判断阳虚证的“阴色"呢?在“辨认一切阳虚症法"中他指出:“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暝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
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
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
这种“阳虚的真面目’’,郑氏常常称为“阴色"、“阴象"、“寒形",是辨认阴证的主要“实据",又称为“阳虚辨诀"。
为了更有条理起见,笔者以“神色、形态、舌脉、口气、二便"各项为纲,将郑氏“阳虚辨诀’’重新归纳如下:神——目暝倦卧,无神,声低息短,少气懒言。
“火神派”到底是什么?
“火神派”到底是什么?“火神派”到底是什么?火神派其实是一门很精巧的中医治疗法则学说,基础理论是扶阳,我本人也是很崇尚扶阳理论的,临床上也是这么实践,也有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辨证论治难以取得显著疗效,就反省自己的辨证论治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就应用火神派治疗法则,用大量的附子,虽然起初是处于探索,我也有点搞得很害怕的,因为超剂量附子不但本人要在该药名下签字,有时要医院院长签字。
但冷静下来以后,从来没有怀疑过扶阳理论,弄通了运用姜附桂等临床应用技巧,以后便一直很顺利,并且大大地看到扶阳的好处,解除了很多病人顽症之痛苦。
中医讲究病症是以阴阳为基础,如果只注重扶阳,比如对同时存在阴虚的病人又如何处理?中医的精华是以病人症状为分析的依据,对症用药,如果病人阴虚再用大量的补阳药,那就等于是火上加油吗?如果中医不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精通熟读,你不能自称是一个真正的中医,是无法去利用“火神派”回天之力!这些都是很有技巧的,很需要经验的。
阴阳的问题, 最怕的就是将病症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混在一起来,“火神派”的这个“火”,指的就是“生命的源动力”,从这个角度说,那么只有“阳虚”才是对的!因为这是人体最大最根本的阴阳问题, 但如果将这个角度层次的问题附会到具体病灶的角度层次上混在一起来论述,那么势必纠缠不清,临床上治疗用药所出的问题大多就源于此了。
因此, 这个"火"是生命之火, 在生理的意义上, 它是潜藏在人的肾阳之中的, 一般是无法去激活并引导利用它的,,只能让它随着生命的轨迹一点一点消逝了,这个就是“阳虚”了。
所以“火神派”的精髓就在于用姜附去激活并利用它(命门学说) 的原理。
这个"火"怎么起? 要起到哪个程度? 起了以后怎样维持这个火量? 再者起了以后怎么引导利用这个火去攻克病灶? 这些都是很技巧很需要经验的. 否则如果只是激活的话, 控制不好,这把火就很容易伤阴,同样如果是治疗疾病的话,,控制不好这把火也就很容易引火焚身,,这个焚,焚的是患者的身体,毁的是医者的名誉。
【解密】功效神奇的中医扶阳派(火神派)
【解密】功效神奇的中医扶阳派(火神派)什么是扶阳派?扶阳派:又称火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桂等辛热药物着称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擅用附子,就不成其为火神派。
中医扶阳认为养生在于扶阳,生命是以阳气为主导的,阳气是生命之所需。
扶阳提倡“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
所以要想身体达到理想的状态,即养生的目的,平常就应该注重阳气的充足。
清末光绪年间,成都府知府朱大人的夫人患吐血病,已经一年多,医药无效,成都府属16个州、县,纷纷推荐当地名医来为夫人治病。
他们或认为夫人的病是血热妄行;或认为是阴虚火旺,逼血外溢。
结果愈治愈坏,日趋严重。
经人推荐,请名医郑钦安来府诊视。
当日郑钦安诊见夫人面容苍白,虽是夏至季节,床上还铺着皮毡,盖着丝棉大被,显得十分怕冷。
舌质淡红,苔白腻。
诊毕,郑钦安处方:制附片四两,炮干姜四两,炙甘草二两。
朱知府看方后竞瞠目结舌,且量大超常,治此等吐血重症,焉有不惊之理。
孰料,药后,病人自觉周身凉爽,胸口舒畅,吐血竟然止住,而且吃了两小碗稀饭。
病人坦途,由此而愈。
此方干姜附子都是大热之药,朱知府为表谢意,特赠郑钦安金匾一块,上书“医宗仲景”四字。
为什么艾火能壮阳气呢?古人就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
艾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连续温灸,可使艾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
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
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
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不懈的灸关元,可以打通,大补元阳。
再加上金艾扶阳素的特殊配方,使得扶阳罐艾灸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内经》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说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火神派的优缺点正视火神派的缺陷
火神派的优缺点正视火神派的缺陷欲谈火神论,必先明确何为火神派。
擅用附子并不是火神派特有的特征,而火神派擅用的是大剂量附子而非附子的各个剂量层面。
笔者总结郑钦安、卢崇汉、吴佩衡、唐步祺等公认的火神派医家的学术思想、用药经验,发现其共同规律:1、重阳,2、辨识阴证,3、擅用大剂量附桂姜,4、附子配伍独特,不与补药同用,寒凉药更所不取。
必符合此四条者方能称为火神派,否则易将擅用附子者都归于其类。
火神派自清代郑钦安始,经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重阳思想一脉相承而渐趋极致。
以当代代表人物卢崇汉先生为例,其学术思想可归纳为:重阳;阳主阴从;“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逐条分析之。
重阴重阳之争纯属无谓由于温补派、祝味菊、火神派之间的重阳观并无本质区别,本着“治学,对古人宜严,对今人宜宽”的原则,重点以张景岳、祝味菊为例来阐明观点。
关于重阴重阳的争论,自明代丹溪与景岳的滋阴、温补之争,到近代祝味菊、陈苏生的反复辨难,从未停止也从来没有过定论,并有渐至玄学的危险。
实际上,阴阳之争,犹如气血之辨,不过临床所见有异、体会不同而已。
祝味菊是近代重阳的代表医家,倡导阳气的重要性,并基于这种认识,用附子等为主治疗肠伤寒取得了显著疗效(详见《伤寒医难》)。
其间亦有失手,祝先生虽作了分析却未能提出改进之道。
差不多同时期,湖南聂云台、江西萧俊逸反其道而行之,均以大黄为主治肠伤寒,同样取得了满意疗效。
类似的还有冉雪峰用《千金方》中生地黄汁大黄方(生地汁冲服大黄粉),说明温阳法并不是治肠伤寒唯一有效方法。
再如陈苏生是祝味菊最主要的学术继承者,师徒之间就阳气阴精孰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陈苏生最终还是未接受祝氏的重阳思想,在其晚年时指出:“重阴重阳只是一种宗派观念;始终是一场糊涂官司;擅用温补者自然强调阳重,擅用滋阴者自然强调阴重”(《陈苏生医集篡要》)。
在火神派的推广者张存悌总结的发扬火神派的理由中,最主要的是由现代疾病的基本态势决定的,而未把重阳思想列入。
漫谈中医“火神派”修改
7
精品医学ppt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一
问题一: 《内经》提出的“阴平阳秘”这一阴阳平衡状态, “火神派”却独谈阳气之重要性。离经叛道?
8
精品医学ppt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一
21
精品医学ppt
《素问·调经纶》:
“火神派”争寒议则则问泣消胶题不而柱能去鼓之流之瑟三,。温
某医以热证血必不至凝结成块,断为阳虚亡血之证, 主以四逆汤。吴氏认为此乃邪热亢极灼阴之证,急宜 大剂凉下以救真阴,力主白虎加承气汤合方。生石膏 60克(碎,布包),生大黄30克(泡水兑入),枳实 20克(捣),厚朴20克,芒硝13克,知母20克,生地 黄16克,甘草6克。日夜连进,次日脉静身凉转危为安, 复与生脉散加味善后。
郑钦安的著作 《医理真传》4卷,成书于1869年(同治 八年)。 《医法圆通》4卷,成书于1874年(同治 十三年)。 《伤寒恒论》10卷,现存最早的刻本为 1875年(光绪元年)。
郑钦安(1824年- 1911年),四川邛州 人,清末著名伤寒学 家。
4
精品医学ppt
“火神派”简介
2.“火神派”的师承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一
2.《内经》中的“重阳”思想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素问·生气通天论》
11
精品医学ppt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一
3.“火神派”对“重阳”思想的阐发 《医理真传》:“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 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
王正龙对火神派的讨论(一)
一、《火神派的是是非非》1、敢用附子者,不是火神派;会用附子者,才是火神派!“敢用”与“会用”之间,虽一字之差,但其中境界相隔万里。
2、真寒易识,假热难辨。
火神派的最大优点在于擅长识别“假热”证。
而医者之误,多为假象所惑。
中医为假热所惑者犹多。
3、火神派的缺点在于:过度偏重寒热而略于虚实。
治病多直取而少迂回。
直取效捷,但其害有二:(1)囫囵吞枣:比如食竹笋得先层层削皮,吃花生则先去壳,但火神派不屑于削皮去壳,直截了当,嚼而吞之。
(2)欲速不达:以雷霆之势直奔对方主帅,简捷明了;但有时,对方主帅外围还有许多阻碍,会使你鞭长莫及。
比如:对于一位中焦湿证患者,许多中医可能先用平胃散之类化湿,舌苔浅薄后,若有寒象,再用温阳。
而火神派则可能直截用四逆汤加茯苓砂仁之类。
可能二者皆有效,有时甚至火神派效果更好一些。
但若患者湿偏重而寒热指征并不明显,妄用温阳,服药之后,会感脘腹不适,或胀,或吐,或泻。
现在一些自认为火神派的弟子治病,之所以“排病反应”特别多,特别大,根源可能在于以上二点。
如果分层次用药,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排病反应”。
4、阅无数名家医案,鲜见排病之说。
中医治病,药若对证,十之八九,症状减轻。
服药后症状反而加重者,偶尔有之,但绝不多见,此类反应以痹证稍多。
《王正龙排病反应详解》一文,其排病反应之多,之猛,之久,独成一家之说。
若为其实证经验,值得重视。
但如今,排病之说,多为用药不当,成了文过是非之语。
曾见一例网诊咳嗽患者,过用温阳,剧咳不止,医云排病反应,实则肝火犯肺,后平肝降肺,重用白芍甘草方止之。
5、个人的感觉是:排病反应,多在服药后1--2小时左右发作,数小时之后药力攻病已过,缓解即能,甚至减轻。
再服药,又可出现症状暂时加重的排病反应,同样数小时之后病情缓解。
也就是说,排病反应所产生的不适,应当是间断的,暂时的,随服药而产生的。
如果停药之后,依然持续症状不能缓解,恐怕不一定的排病反应。
6、排病反应确实存在,但如何区分何为真正的排病反应?何为病情加剧?这是一门新的课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容易沦为误人邪说。
揭秘中医“火神派”(扶阳学派)
揭秘中医“火神派”(扶阳学派)四川火神学派(又称扶阳学派) ,为晚清四川名医郑钦安所创立,因其善用干姜、附子、肉桂等热药治疗各种危证、险证,而在民间广为传颂、口碑颇高。
尽管在中医各家流派中,火神派还非常年轻,但其独特理论和卓越疗效受到众多临床医家的追捧,并诞生了诸如吴佩衡、祝味菊等近现代名医大家。
开山鼻祖:郑钦安郑钦安(1824-1911),名寿全,字钦安,晚清著名医家,四川临邛(今邛崃县固驿镇)人。
郑氏早年学医于成都儒医刘止唐,刘止唐又是什么人呢?南怀瑾说:“乾嘉间,西蜀双流有刘沅(字止唐)者出,初以博学鸿儒,不猎功名……以儒者而兼弘佛道之学,著作等身,名震当世,世称其教曰‘刘门’”。
郑氏在刘止唐的指导下,不仅熟读四书五经、深研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而且精研《内经》、《周易》、《伤寒》诸书,深谙人身阴阳合一的道理及仲景立法立方要旨,刘氏曾赞许他将来的医学造诣必将光耀师门。
郑钦安到了二十四岁时就开始在成都正式悬壶行医,并广读医书,各取所长,不断在医疗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自身的一套治病理论和方法。
中年以后,为将医术传于后代,郑氏在诊病之余开始著书带徒,其传于后世的代表著作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其门徒及学术追随者主要有卢铸之、祝味菊、卢永定、徐佩衡、李可等。
由于郑氏及其门人注重扶助和保护人体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治疗多种疑难杂证,以能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故被称为“火神派”,郑氏亦被尊为“火神派”开山鼻祖。
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郑氏医书之一的《医理真传·自序》开篇即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
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别阴阳。
”故其一生临床,均统以阴阳立门,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郑钦安的著书中也屡次批评世医一味在“五行生克上追求”,郑氏认为“逐经、逐脏、逐腑论之,旨多反晦,诚不若少之为愈也”,指出辨病只识脏腑、经络,而不辨阴阳正是舍本逐末、不明医道正理的做法。
火神派思想及总结
火神派思想及总结
火神派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是一种综合了多种思想体系和宗教信仰的思想流派。
它以“火”为象征,强调内外修炼、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等思想,是一种追求心灵修炼和身体健康的综合性信仰体系。
火神派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火神派思想强调追求心灵修炼。
它认为心灵是人的核心,而心灵的修炼是达到人生境界的关键。
火神派主张以冥想、瑜伽等方式来修炼心灵,通过打开心灵的通道,使个体与宇宙之间建立起联系,实现心灵的升华与解放。
其次,火神派思想强调身心合一。
它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只有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才能达到健康和幸福。
火神派主张通过锻炼身体、调节饮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方式来实现身心的统一,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再次,火神派思想强调天人合一。
它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共生关系。
火神派主张个体要积极适应和融入自然环境,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与他人和谐相处,实现天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最后,火神派思想强调追求真理。
它认为真理是世界的本质和目标,只有认识和追寻真理,才能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火神派主张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不断向真理靠近,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智慧,实现人生的升华和完美。
综上所述,火神派思想是一种综合了多种思想体系和宗教信仰的思想流派,强调心灵修炼、身心合一、天人合一和追求真理等核心思想。
它是一种追求内心和谐、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综合性信仰体系。
虽然火神派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但它对个体的心灵追求和自我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中医火神派探讨之二
中医火神派探讨之二第二节范中林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蜀中现代名医,曾师从潘竹均等名医。
多年来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善用经方,在掌握六经辨证规律治疗若干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深受火神派郑钦安的思想影响,对于虚寒证的疗效尤为显著。
擅用大剂附子,而有“范火神"之誉。
部分医案曾发表在《中医杂志》,后来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辨证诊疗的69个病例,其中有以麻黄汤治愈三年低热的太阳证发热案,四逆汤治愈严重前列腺炎的少阴证淋病案,理中汤治愈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案等,多属疑难病例,论治皆有新意。
范氏临床辨证以六经为法,尤以舌诊见长,用药悉本《伤寒论》,组方严谨,以药精量重为特点。
从学者甚众,成都唐步祺先生为其早期弟子。
范中林对伤寒论十分推崇,赞同“仲景约法能合万病"(《伤寒论翼》语)的观点,主张“伤寒之中有万病,仲景约法能合诸病",临床善用六经辨证处理各种病症,用药悉本《伤寒论》,其《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中69个内外妇儿科各案均用伤寒之方。
同时深受郑钦安学术思想的影响,传承了火神派注重扶阳,擅用大剂附子的独特风格,在《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中曾两次引述郑钦安著作原文,可以窥见其与火神派的传承关系。
一、病有万端,治之但扶真元范氏继承了仲景和郑钦安重视阳气的学术思想,“病有万端,亦非数十条可尽,学者即在这点元气上探求盈虚出入消息,虽千万病情,亦不能出其范围。
"“治之但扶其真元,内外两邪皆能绝灭……握要之法也”(郑钦安语)。
也就是说,并非见风祛风,见痰化痰,而是“专主先天真阳衰损,在此下手",“治之但扶其真元"。
范氏传承了这一学术思想,认为要“抓住根本,坚持回阳救逆,益火消阴,大补命门真火,峻逐脏腑沉寒",并以诸多案例实践了这一学术主张。
支气管哮喘:罗某,男,26岁,农民。
018_关于中医火神派及其现代的发展
一、“火神派”的开山之祖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
近人如重庆补小南、成都祝味菊、云南吴佩衡、华阳刘民叔几位先生都有“附子”的外号,陆铸之先生更有“火神”之称,而追溯其渊源,郑钦安先生实乃这一流派的开山之祖。
郑钦安,名寿全,钦安其字也。
四川邛崃人。
生卒年不详,查其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二书刊印的时间分别是在清同治8年和13年,即公元1869年和1874年,又据《医法圆通》书中提及“余业斯道三十余年”,可以推论出他是道光生人,其著书的年纪,大约50多至60岁左右。
据《邛崃县志》,郑钦安出成都名医刘芷塘门下,刘生平事迹不详,看来这又是一位“识用精微过其师”的了。
为什么要称“火神派”?是因为这一派不仅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还不断地发扬光大(如祝味菊用附子治高热心衰,吴佩衡用附子治麻疹险证),历百余年而不衰。
二、郑钦安治哪些病证用附子、干姜郑钦安说“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
《医法圆通》治内妇儿科杂病所列病证,就有60余种,加上伤寒温病,则远逾百种之多。
诸如咳嗽、呕吐、泄泻、腰痛、头痛、唇口红肿、齿牙肿痛、口臭、喉蛾、臂痛、筋挛、心痛、胃痛、二便不利、淋证、失眠、健忘、胀满、中风、淋浊、痿躄……门类遍及于五脏六腑、外感内伤。
其中有些病证,通常无用姜附之理,但他依然照用。
三、郑钦安提及的阴证依据综合郑氏书中阴证的依据,约有以下13点:1.少神或无神。
2.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或踡卧恶寒,两足常冷。
3.不耐劳烦,小劳则汗出。
4.咯痰清稀或呕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语声低弱。
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
8.满口津液,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即饮也只喜热饮。
9.女子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10.饮食减少,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冷物全然不受。
11.小便清长,大便通利。
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定多润滑。
13.脉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说,突出在一个“神”字,凡是“起居、动静、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即是阳气虚衰的阴证。
中医火神派的医理
中医火神派的医理黄帝有道 2018-11-09一、历史渊源附子系常用药物之一。
它作为药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6年)就已经用来治病,并指出附子是一种毒性植物药。
到了公元前220年《神农本草经》记载了附子的性能效用,并列为下品;继该书之后,历朝历代的医药学家,对附子的名称、产地、栽培、采集、炮制、成分、药理、适应症、临床应用以及毒性等诸多方面,均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我们后来者学习与应用,提供了正反两方面借鉴。
关于附子来历,曾有过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附子是山中的一种野生植物,没被人们发现它的价值。
那时候乾元山一带的人体质很差,生病的多,冬天又特别寒冷,到了冬天有不少人被冻死了。
在金光洞修炼的太乙真人很同情民间的疾苦,就提炼丹药给穷人治病。
可是生病的人多,炼的丹药往往不够用。
太乙真人发现山里长了一种野苗苗,根底长了一个圆果子,可以加工成一种乌黑发亮的片子。
太乙真人就把这种药片叫做乌药。
人吃了这种药能增强体力,冬天吃了又能起防寒的作用。
太乙真人就把这种药的加工方法教给了乾元山一带的人。
后来他又收了哪吨做徒弟,师徒俩又在原来加工乌药的基础上再创造新方法进行加工,加工出了一种药效比乌药更高的新药来。
人们误以为太乙真人和哪吨是两父子,便把这种新药称为“父子药”。
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师徒关系,于是就把“父”字改为“附”字,称这种药为“附子”。
四川江油栽种附子,始于宋代以前,历史悠久,得天独厚。
由于因土壤气候适宜种植,又有传统栽培技术和独特的加工工艺,所以江油特产的盐附子和附片可谓是道地药材。
近年来,国内外虽有很多部分地区引种附子,但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栽培技术和制作工艺各异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其质量、疗效均较江油地道附子稍有逊色。
由于其历史悠久,乃为驰名中外的地道药材。
解放前,在江油附子市街的附片局,石牌面上有一副对联写得好:“裕国通商,回阳返本”。
由此可见,附子主产于四川江油市(中坝),即道地药材川附子的产地。
漫谈中医“火神派”修改ppt课件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二
吴佩衡十六字要诀: 寒证:“身重恶寒,目瞑嗜卧, 声低息短,少气懒言。〞 热证:“身轻恶热,张目不眠, 声音洪亮,口臭气粗。〞 阴阳对举!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二
<医理真传>
“阳虚症,有面赤如硃而似实火者〔元阳外越也,定 有以上病情可凭〕……。〞
“阴虚症,有脉伏不见,或细如丝,而假设阳虚极者 〔热极那么脉伏也,定有以上病形可凭〕……。〞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二
<医理真传>辨阴阳总纲 “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 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 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光滑色,满口津液,不 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 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 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 “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 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 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 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六脉 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 益阴以破阳。〞
郑钦安:“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痛、 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 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不测,令人不解者。余 仔细揣摩,而始知其治〔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 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
医案讨论
汪某,女,57岁,2019年1月17日初诊 主诉:外感后水肿2日。 患者于两周前感冒,咳嗽,服辛凉解表中药后减轻,一周前尿量 逐渐减少,口服呋塞米无明显效果,前医于辛凉解表方中加冬瓜 皮等利水之品,仍无效。前日起全身浮肿,往某院急诊就诊,查 血常规:WBC:12.1×109/L,N%;血生化:CRE:66.6umol/L, BUN:6.21mmol/L,Glu:7.32mmol/L。加服螺内酯1片。尿量 略增,水肿无变化。现一身悉肿,晨起颜面较明显,午后双下肢 肿甚。咳嗽,喀少量白色稀痰,每凌晨2点鼻塞,自服感冒冲剂后 可略缓解。口舌反复生疮,疮色暗红。牛皮癣复发,色红凸起, 瘙痒,蜕皮。胃脘不适,畏寒肢冷,睡眠可,少尿,大便3-4日一 行,偏干。 舌淡胖,苔薄白略滑;脉结代,浮、沉取具弦紧有力。 既往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哮喘、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 炎,颈椎病、一侧肾萎缩等,皆十余年“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三
浅谈中医“火神派”
浅谈中医“火神派”李楠;万芳【摘要】“火神派”注重人体阳气,以阴阳为辨证纲领,以辨证结论为用药依据,临证善辨阳虚,用药长于温热,但绝非如许多医家所批评的那样理论偏颇,临证只见阳虚,用药惟知温热,而是在辨识寒热真假方面有独到见解,能够勘破假热,独识真寒.【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7)010【总页数】2页(P1066-1067)【关键词】火神派;阴阳;寒热【作者】李楠;万芳【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5近年来“火神派”逐渐为中医界所重视,相关书籍、文章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集中阐释“扶阳”思想,探讨姜、桂、附等温热药物的应用。
这些文章突出“火神派”学术特点,发扬其学术精髓,同时也令许多人产生误解,认为“火神派”理论偏颇,临证只见阳虚,用药惟知温热,现针对这些误解阐释如下。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强调阴阳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强调《内经》提出的“阴平阳秘”这一阴阳平衡状态,“火神派”却独谈阳气之重要性,因而许多医家认为“火神派”理论违背传统精神,具有局限性。
事实上这是对“重阳”思想的误解,也是对“阴阳平衡”理念的误解。
阳主动而阴主静,“阴阳平衡”是动态的,在这一动态平衡中,阳是推动变化的动力,阴则随阳而动,因而称为“阳主阴从”。
阴阳概念最初为“日光的向背”,日光所及为阳,所不及为阴。
将之运用于人体,则是阳气推动生命过程,阳气所到之处,生理功能正常;阳气不及之处,生理机能减退;阳气过多之处,生理机能亢进,所以各种“阴”象实质是阳气所不及的表现。
如果疾病是“乱”的状态,治疗就要拨乱反正。
在阴阳当中,显然“阳”是推动变化的力量,所以我们更有理由关注“阳”。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阳思想可以追溯到《易经》,《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卦为开端。
孔子在《彖辞》中说:“大哉乾元,万物滋始,乃统天。
[转帖]中医火神派探讨.(下)张存悌
[转帖]中医火神派探讨.(下)张存悌二、不囿市习,创立新说郑钦安是一位善于独立思考,富于创新精神的医家,在建立火神派的过程中,他以《内经》为宗,对扶阳思想、阴证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他能不囿于市习,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提出许多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其学术思想中十分宝贵的内容。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体现在对阴火的辨识上。
他说,“总之,众人皆云是火,我不敢即云是火",对传统的、市习的观点,能勘破重重阴霾,破旧立新,发掘出阴火的本质,显示了一位医学大家的创新精神。
下面就此论之。
潮热:潮热本指发热如潮而有定时之证,一般多指午后或夜间发热而言,诸书均认为阴虚所致。
郑钦安不同意此说,认为是阴盛所致。
他说:“世人以为午后发热为阴虚,是未识阴阳消长之道也。
"“人身真气从子时一阳发动,历丑寅卯辰巳,阳气旺极,至午未申酉戌亥,阳衰而下潜藏’’(《医法圆通卷三》,下同)。
也就是说,午后至夜间子时这一时段,是阴气当令,此时发病或病情加重者,是阳虚逢到阴令,雪地加霜,故而发病或病情加重。
他批驳说:今人“一见午后、夜间发热,便云阴虚,便去滋水。
推其意,以为午后属阴,即为阴虚,就不知午后、夜间正阴盛之时,并非阴虚之候。
即有发热,多属阴盛隔阳于外,阳气不得潜藏,阳浮于外,故见身热。
’’“予于此证,无论夜间、午后发热烧,或面赤,或唇赤,脉空,饮滚,无神,即以白通汤治之,屡治屡效。
’’他并且例举了自己的一个验案加以证明:“予治一易姓妇,每日午初即面赤,发热,口渴,喜热汤,至半夜即愈,诸医概以补阴不效,予以白通汤,一服而愈"(《医理真传卷二》)。
可以看出,对于潮热的认识,无论从理论还是从临床上看,郑氏所言都是言之有据,持之有故。
还有一种潮热,并非午后定时发热,而是子午二时定期而热,郑钦安称之为“子午潮热"。
此症他亦认为属于阴火。
他说:“真阳一衰,群阴蜂起,故现子午潮热。
子午二时,乃阴阳相交之时,阳不得下交于阴,则阳气浮而不藏,故潮热生;阴不得上交于阳,则阴气发腾,无阳以镇纳,则潮热亦生。
浅谈中医学术流派中的火神派
浅谈中医学术流派中的火神派
李争红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1(017)007
【摘要】火神派是中医学术流派中温病派的分支,其一代宗师和开山鼻祖是郑寿全.其弟子众多,侬传其衣钵,郑氏著作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二书.火神派的理论基础认为,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火神派核心是一种温补介入疗法,在现代医学中广泛应用.
【总页数】1页(P163)
【作者】李争红
【作者单位】726000,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张村镇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论中医学术流派中的"主心骨" [J], 余瀛鳌
2.浅谈中医“火神派” [J], 李楠;万芳
3.数据挖掘在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的应用 [J], 谭勇;吕爱平;车念聪;吕诚;蔡念宁;张广中;姜春燕
4.中华中医药学会火神派(扶阳学派)与中医各家学说学术研讨会征文及培训班报名通知 [J],
5.鄂州市中医医院“中医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火神派探讨
中医火神派探讨唐步祺唐步祺(1917~2004),四川永川县人,火神派的忠实传人。
1941年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
祖父蓉生公以医闻于世,私淑郑钦安学术。
唐氏幼承庭训,习郑氏之学,后又游学于伤寒学家吴棹仙之门,继而问难于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任应秋先生。
行医半个多世纪,精于伤寒与郑钦安学术流派,善于应用大剂附子、姜、桂,屡起沉疴,世人誉称“唐火神'。
唐氏服膺郑钦安之学,毕生研究、传承火神派学说,多年致力于郑钦安医学著作的阐释研究,曾专门几次走访郑氏嫡孙及其亲属,进一步得到一些有关他的遗闻轶事。
历时十五年将《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与《伤寒恒论》三书阐释完成,先后付梓。
后又将郑氏三书统一体例,合为一本,定名为《郑钦安医书阐释》,1996年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2004年由该社再次修订出版。
各书“深受海内外医家赞赏,不仅国内慕名者上门求教络绎不绝,还远及欧、澳二州同道三次相邀讲学授业'。
该书对郑氏原著精勘细校,订正错讹,按节进行阐释,并融人自己的心得体会,附有自己的案例约40个,在该书的序、跋文中,唐氏还对郑氏学说作了初步的归纳整理,这些都使该书成为研究、传承火神派的重要文献。
就此而论,唐氏可谓用心最专,用力最勤,成绩最著,称得上火神派最忠实的传人。
成都中医学院原副院长郭子光教授为该书作序称:唐氏“对郑氏著作研究有素,不惜数年之精力,逐条逐句,细勘点校,并附阐释,旁征博引,彰明义理,展现奥旨,又将自己实践心得融于其中,是以学知所用,确非随文释义者可比。
”此评确实公允。
该书出版后,“海内外反应强烈,谓其能自成体系,独立医林。
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
海外弟子还邀请两赴欧洲,一赴新西兰讲学授徒,其门人广布国内及欧、亚、澳洲。
'唐氏另外著有《咳嗽之辨证论治》一书,1982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
一、服膺郑氏,阐释其说唐步祺先生“无限钦佩郑氏之学验俱丰”,毕生研究、传承火神派学说,多年致力于郑钦安医学著作的阐释研究。
中医火神派几个关键性问题
中医火神派几个关键性问题编辑:养生之家小编来源:养生之家发表时间:2018-10-22 21:34:401.立论“火神派”的理论基础是重视人体的阴、阳,尤其是元阳和阳气的作用。
从生理上讲,他们认为,“阳气是人生立命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阴阳两者,缺一不可。
而阴阳之中,是以“阳为阴根”“阳主而阴从,阳统乎阴”。
可见阳对于阴有化生、主导、统领作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
从病理上讲,则强调阳气不足,人就生病,失去健康,以致失去生命。
所以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基于这些认识,“火神派”提出“万病皆损于阳气”“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并且指出,“气不足便是寒”及“阳气虚弱与否是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上海著名已故医家祝味菊曾指出:“抗病力之消长,阳气实主持之。
阳气者,抗力之枢纽也。
”当今的“火神派”传人卢崇汉等人又揭示:现代人的诸多病证,包括一些难治病证,多是阳气不足造成的。
他们认为,现代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造成阳气亏虚、万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如过度贪凉饮冷、无节制地熬夜、营养不均衡、缺少运动等,皆会导致阳气内虚。
而西药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滥用以及中医见“炎”而过用清热滋阴、泻火通便等苦寒、寒凉药物更加导致体阳不足,以致当今阳虚证候较为多见。
故此,“火神派”主张治法上应重视“扶阳”。
可见,这些都是“火神派”当今立论的重要依据。
2.辨证“火神派”在辨证上是以阴阳为纲,尤其重视阴寒证的辨识。
当今中医临床上常常接触到这“炎”那“炎”,殊不知,凡西医所谓“炎”症确有中医辨属阴寒证的。
所以,不可将“炎”症概当中医“热”论,而盲目用苦寒清热方药。
这就要求我们临证必须加以辨识阳虚阴寒证,才不至于惑乱。
就内科而言,我们不但要识别病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畏寒蜷卧、四肢厥冷、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舌淡苔润、脉微欲绝、血压显降等典型的亡阳证,更要从症状、舌、脉等方面加以辨识阳虚阴寒证。
浅谈对火神派的认识
浅谈对火神派的认识火神派是近日中医界掀起的一股新学说,其理论强调「阳主阴从、以火立极」,临床上长期及大量地使用温热性药物,尤其是对附子的应用,更是推崇备至。
本文先透过简要分析火神派的学术思想要点,以展示笔者对火神派的初浅认识,继而进一步探讨当中的问题,以及其与传统中医理论的关系。
而火神派出现之历史背景,亦或多或少与其理论的确立有所关连。
本文第二部份将尝试探讨火神派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它独有的因素。
若能对火神派历史背景及渊源有所了解,我们将能更公正及客观地对其作出评价。
本文的第三部份,则希望提出火神派学说中,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好让我们能对火神派以至传统中医,有一个更清晰及深刻的认识。
笔者认为,火神派与其它学派一样,难免有其片面不足之处。
就其「阴阳理论」、「阴火理论」、「附子用量」、「标本关系」、「对郑钦安原著的理解」以及「对《伤寒论》的理解」等几个方面,笔者将尝试提出一些疑问,藉此抛砖引玉,好让笔者能与各中医药的爱好者们共同学习及讨论。
前言自《思考中医》一书所引起的火神热潮,在民间中医及网上的中医界朋友中闹得火热。
其重视经典的理念、对今日中医界的批判,以及其背后的医学理论及所叙述的巨大疗效,再也不是正规中医教育界能继续充耳不闻、闭门造车地无视下去的。
因此,笔者以下将尝试阐述有关内容,并以《浅谈对火神派的认识》为题,以期更深入地探讨当中的问题。
虽碍于水平所限,或未能有所灼见,但也至少是作为中医院校学生,正视民间及网上中医们纳喊的一步。
1.火神派简介严格来说,火神派只是近几年来在民间及网上才受到关注的一个派别,并没有一个很清晰及严格的定义,大概由《思考中医》一书面世后,始受人们所重视。
这个派别强调「阳主阴从」,强调治病多用、常用、大剂量地使用姜、桂、附,并以宗仲景学说为宗,崇尚使用经方。
被誉为火神派开山祖师的,是四川的郑钦安,清朝道光至宣统年间人。
其著作《医理真传》及《医法圆通》亦成为了火神派最重要的代表学术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钦安(1824年- 1911年),四川邛州 人,清末著名伤寒学 家。
“火神派”简介
2.“火神派”的师承
“火神派”简介
3.“火神派”主要学术特点 阴阳为纲,重视人体阳气。 辨证论治,重视寒热真假。 擅用温药,重视姜附运用。
“火神派”争议问题探讨
1.《内经》提出的“阴平阳秘”这一阴阳平衡状态, “火神派”却独谈阳气之重要性。离经叛道?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二
《医理真传》辨阴阳总纲 “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 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 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 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 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 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 “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 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 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 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六脉 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 益阴以破阳。”
谢某之妻,患瘟疫邪伏膜原,并有化燥伤津之势,大 便不通,与达原饮加生石膏、大黄治之。病家粗通医 理,以为患者体虚不耐攻伐,私自撤去石膏、大黄, 致使燥热内结,症见舌苔转黄而燥,胃实胸满,拒按 呼痛,烦渴饮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壮热不解, 时发谵语。诊时突发鼻衄不止,血色鲜红量多,稍顷, 衄血即凝而成块。
危难之际,吴氏力主寒凉,告病家曰:“余素谙于用 姜附者,尚不敢以温热之剂妄投,当此证情,苦寒泻 下尤恐不及,倘若误服温热之剂,有如火上浇油,危 亡立至。”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三
例2:《御药院方》封髓丹 黄柏三两,缩砂仁一两半,甘草二两。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空心、食前用苁蓉半两切作片子,酒一大盏,浸一宿, 次日煎三四沸,去滓服。
坎卦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二
问题二: 有人批评“火神派”眼中只有阳虚证,临床不论症候 如何,虽舌红苔黄脉数,亦认为是阳虚。重阳废阴?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二
误解一,辨证论治不是机械的对应症状。 误解二,“火神派”是以阴阳为辨证总纲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二
辨证以阴阳为纲,“重阳”并非“废阴”
郑钦安:“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 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2.有人批评“火神派”眼中只有阳虚证,临床不论症 候如何,虽舌红苔黄脉数,亦认为是阳虚。重阳废阴?
3. “火神派”最为人诟病的便是姜附等温热药物应 用,尤其是附子,由于其毒性猛烈,临床运用较为谨 慎,而火神派医家却重用、广用附子。但知扶阳?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一
问题一: 《内经》提出的“阴平阳秘”这一阴阳平衡状态, “火神派”却独谈阳气之重要性。离经叛道?
《素问·调经纶》:
“火神派”争寒议则则问泣消胶题不而柱能去鼓之流之瑟三,。温
某医以热证血必不至凝结成块,断为阳虚亡血之证, 主以四逆汤。吴氏认为此乃邪热亢极灼阴之证,急宜 大剂凉下以救真阴,力主白虎加承气汤合方。生石膏 60克(碎,布包),生大黄30克(泡水兑入),枳实 20克(捣),厚朴20克,芒硝13克,知母20克,生地 黄16克,甘草6克。日夜连进,次日脉静身凉转危为安, 复与生脉散加味善后。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一
1.“重阳”思想的文化基础。 2.中医“重阳”思想的渊源与内涵。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一
1.“重阳”思想的文化基础 太阳在农耕文明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易经》为 “重阳”思想的开端。 《乾·彖》:“大哉乾元,万物滋始,乃统天。” 《坤·彖》:“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郑钦安:“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痛、 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 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 仔细揣摩,而始知其治(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 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
医案讨论
汪某,女,57岁,2011年1月17日初诊 主诉:外感后水肿2日。 患者于两周前感冒,咳嗽,服辛凉解表中药后减轻,一周前尿量 逐渐减少,口服呋塞米无明显效果,前医于辛凉解表方中加冬瓜 皮等利水之品,仍无效。前日起全身浮肿,往某院急诊就诊,查 血常规:WBC:12.1×109/L,N%;血生化:CRE:66.6umol/L, BUN:6.21mmol/L,Glu:7.32mmol/L。加服螺内酯1片。尿量 略增,水肿无变化。现一身悉肿,晨起颜面较明显,午后双下肢 肿甚。咳嗽,喀少量白色稀痰,每凌晨2点鼻塞,自服感冒冲剂后 可略缓解。口舌反复生疮,疮色暗红。牛皮癣复发,色红凸起, 瘙痒,蜕皮。胃脘不适,畏寒肢冷,睡眠可,少尿,大便3-4日一 行,偏干。 舌淡胖,苔薄白略滑;脉结代,浮、沉取具弦紧有力。 既往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哮喘、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 炎,颈椎病、一侧肾萎缩等,皆十余年。
漫谈中医“火神派”
学术沙龙(第一期)
2011级博士生 李楠
内容:
1.“火神派”简介 2.“火神派”争议问题探讨 3.病案讨论(一例) 4.小结
“火神派”简介
《辞海》 学派:“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 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
“火神派”简介
1.起源
郑钦安的教材 《内经》、《周易》、《伤寒论》
郑钦安的著作 《医理真传》4卷,成书于1869年(同治 八年)。 《医法圆通》4卷,成书于1874年(同治 十三年)。 《伤寒恒论》10卷,现存最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刻本为 1875年(光绪元年)。
矛盾证候的出现,是辨识寒热真假的 要点。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三
问题三: “火神派”最为人诟病的便是姜附等温热药物应用, 尤其是附子,由于其毒性猛烈,临床运用较为谨慎, 而火神派医家却重用、广用附子。但知扶阳?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三 处方寒温并用,皆以证候为据。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三
例1:吴佩衡医案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二
吴佩衡十六字要诀:
寒证:“身重恶寒,目瞑嗜卧, 声低息短,少气懒言。”
热证:“身轻恶热,张目不眠, 声音洪亮,口臭气粗。”
阴阳对举!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二
《医理真传》
“阳虚症,有面赤如硃而似实火者(元阳外越也, 定有以上病情可凭)……。”
“阴虚症,有脉伏不见,或细如丝,而若阳虚极者 (热极则脉伏也,定有以上病形可凭)……。”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一
2.《内经》中的“重阳”思想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素问·生气通天论》
“火神派”争议问题之一
3.“火神派”对“重阳”思想的阐发 《医理真传》:“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 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