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中国历代佛造像欣赏
第6课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 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 所以这时期的佛雕像也追求秀骨清 像式的艺术风格,造像大多趋向活 泼、清秀、温和。
佛像(泥塑) 麦积山石窟147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唐代)
造型丰满,端庄典雅,面容神情祥和,是 唐代石窟雕像的典型代表
宗教雕塑特点 朝代不同,风格不同
敦煌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 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
敦煌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 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 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 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 地。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 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后加麦 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菩萨像(彩塑) 敦煌莫高窟45窟
主尊佛像 庄重大度的仪态上,鲜明地体现了 佛陀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
的百戏节目
三彩骆驼载乐俑 (彩釉陶)唐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 陕西西安市于庭诲墓出土
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二、宗教雕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雲曜五窟 第20窟
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 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 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皇室出资开凿,依山而建
282窟飞天
257窟九色鹿
220窟胡旋舞
249窟雷公
一、陵墓雕塑 事死如事生
二、宗教雕塑 虔诚的宗教信仰
同学们 再见
迦叶像 西壁龛内北侧 佛左侧为老弟子迦叶,内着锦 襦,双眼下视,是一派老成持 重的高僧神态,颇具长者风 范。
欣赏15座中国古代雕塑,每一座都是传统文化雕刻技术的传承!
欣赏15座中国古代雕塑,每一座都是传统文化雕刻技术的传承!展开全文中国一直承载的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古代石雕,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现都集聚在中国古代博物馆,这里展现的古代石雕上起战国、下至明代,每一个石雕作品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从北魏佛像的飘逸俊秀,到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从形态丰满、姿态优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
每一座石雕精品都是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1、陶俑(西汉)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
它们是将泥捏成的人体然后放入炉中与陶器一起烧制。
上图中的陶俑雕塑身材修长、垂目俯首,神态安详而恭谨,是为两个典型的西汉侍女形象。
陶俑宽大的衣袖与瘦窄的喇叭形衣裙相配合,构成优美的曲线,简洁而又韵味。
2、陶狗(东汉)这只陶狗昂头而立,两耳高竖,双目炯炯,嘴大鄂长,身躯肥硕,四肢粗壮。
尾巴上卷。
颈与前腹紧束套戴,头身分塑,套合成形。
这只陶狗整体雕塑生动,刻画传神,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神态。
3、抚琴佣(东汉)这座佣为汉墓出土,是一座艺术性很高的东汉音乐佣,整体造型概括洗练,表情生动自然,尤其是那眉飞眼笑的形态,把陶醉在乐曲声中而自得其乐的古乐演奏者,刻画得惟妙惟俏,极其传神。
4、佛石像(北齐)这是一件极具特色的北齐佛石像。
佛陀的端庄肃穆,胁侍的虔诚宁静,以及众多供养人像的整齐排列,使整个作品充满着神圣的佛国气氛。
作品雕刻精美,雕刻刀法娴熟细腻,布局对称,人物形态富于变化。
5、刘氏家族造思惟菩萨白石像(北齐)1954年曲阳修得寺遗址出土,故宫博物院借展。
此像底座内容最为繁复,基座为长方形,四面浮雕图案,满刻佛像、伎乐、神王、供养人、化生童子等。
正面图案分为三层:上层雕力士像,浅刻飞天、化生童子和莲花博山香炉;中层中间雕有两力士托座,两侧有三组施舍图案;下层雕护法双狮,相向而立,左前肢向前伸出。
中国宗教雕塑艺术
晋祠圣母殿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彩塑仕女群像是全国著名 的宋代彩塑,是我国古代雕塑遗产中赋予现实主 义精神的优秀作品。 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 神龛内,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 奉,为宫廷生活写照。它是按照封建社会的宫廷 制排列的,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塑像共44 尊,是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个 个眉目传神,形态潇洒,栩栩如生。是国内规模 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
艺术特点
精湛的雕刻技 艺和丰富多彩 的内容,大小 塑像形态、神 采动人。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凿于北魏至北周,造像以泥彩塑为主,。 被誉为“中国彩塑博物馆” 。 两大特色:一是其地势险峻,在中国现 存石窟中绝无仅有;二是其泥塑艺术出 类拔萃。
艺术特点
塑绘结合呈现 “秀骨清像” 风格
卢舍那大佛,姿态安详可亲
艺术特点
人物造型敦厚, 艺术风格进一步 本土化,生活气 息逐渐变浓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造型众多,其中北魏孝文帝时期凿的 “昙曜五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 峰时期的杰作,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 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 年的历史。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 1 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 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 雕刻精细著称于世。
卢舍那大佛姿态安详可亲艺术特点人物造型敦厚艺术风格进一步本土化生活气息逐渐变浓造型众多其中北魏孝文帝时期凿的昙曜五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杰作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宗教 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艺术
短暂的王朝,不朽的艺术——北齐佛像欣赏
短暂的王朝,不朽的艺术——北齐佛像欣赏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化的自觉时代,也是人性的自觉时代。
我国的雕塑艺术在南北朝时期迎来第一次高峰。
这个时期,人性觉醒、个性张扬,纵然是佛陀世界,也融入了飘逸自得、神情泰然。
▲北齐供养菩萨立像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藏北朝,从公元386年北魏建立,继而分裂、更替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到公元581年北周被隋取代,共持续近两百年的时间。
这期间,雕塑艺术完成了从模仿到全面本土化的演进历程。
▲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像北齐白石彩绘克利夫兰美术馆藏▲菩萨坐像北齐河北省峰峰矿区北响堂山石窟北窟弗瑞尔美术馆藏西魏和北周所存佛像不多,除去不论,就北魏、东魏、北齐三朝而言,北齐的造像尤为受人喜爱。
北齐(550-577)就是高欢、高洋父子创立的王朝,高欢本是汉族人,但是已经完全鲜卑化了。
东魏高欢为丞相,其长子高澄秘谋取代东魏未遂,被群臣所杀,高欢次子高洋终于在公元550年受禅称帝,史称北齐。
▲佛头北齐武平元年(570)河北省北响堂山石窟南窟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彩绘贴金释迦坐像北齐太原华塔村出土山西省博物院藏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28年,公元577年被北周宇文邕所灭。
北齐持国二十八年,共六帝,除文宣帝高洋最初几年尚有功绩外,其余各帝都昏聩淫乱,统治黑暗,素有禽兽王朝之称。
▲贴金石佛头像北齐青州市博物馆藏,仔细注视着这尊佛像的时候,会有一种自己仿佛突然失聪,周围变得异常安静,内心顿时透亮许多之感。
▲迦叶尊者立像北齐天保元年(550)河北省南响堂山石窟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就统治的疆域而言,北齐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
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
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南梁、南陈等。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青骓》
《飒露紫》
《 拳 毛 騧 》
《立狮》
佛教雕刻
在我国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作品中,最主要的最多的 是佛教造像,而佛教造像最主要的就是石窟艺术。
1 . 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 2 .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 . 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4 .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石窟 (泥塑) (石刻)
代表性的石窟:
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 西郊武周山南 麋,开凿于北 魏时期,现存 主要洞窟53个, 造像5.1万个。 代表作《云岗 石刻大佛(释 迦佛)》位于 第20窟。
龙门石窟
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 石窟,现存洞窟1300余个, 大小佛像10万余尊。代表 作《龙门奉先寺卢舍那 佛》。
补充说明:四川大足石刻
3 . 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与之相适应 的作品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 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奇,富于 审美想象,是中国古代雕刻作品突出的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你知道这座佛像吗?
乐山大佛的简介
世界著名的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汇流 处,为石刻弥勒坐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 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式,筹集人力、物力雕凿的 ,用了90年时 间(公元713年--公元803年),建凿完工的。1996年12月6日, “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严肃,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 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 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 围坐百人以上,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为 世界第一大佛。 前些年,有游客发现“乐山大佛”后面的山,像“睡佛” ,“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
新乡市博物馆藏古代精品佛造像
□秦欣欣新乡市博物馆中的藏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河南省地市级博物馆中均位居前列。
该馆收藏的佛造像有近千件,主要集中在南北朝、隋唐、明清时期。
本文从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佛造像中选出部分精品,试作赏鉴,以飨读者,也为学界研究佛造像提供一些实物资料。
1.交脚弥勒石刻造像。
北朝时期,通高52厘米,宽50厘米,以深浮雕手法雕于石上。
弥勒肉髻大耳,目微闭,着交叉式披肩,左手下垂扶膝,右手残,双脚相交而坐。
自坐处向两侧各延长一水平线,线上各阴刻一尊佛像,均为立式,身后有背光。
右侧佛像上部,阴刻坐佛和飞天各一,形似听法。
左侧佛像上部残缺,只可见有阴刻遗痕。
(图1)交脚弥勒是早期的弥勒菩萨造像,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后来的大肚弥勒佛形象完全不同,在造像艺术风格上保留了比较多的印度及西域特色。
本座造像呈思维状,从背景上的飞天等装饰看,应和敦煌石窟处于同一时代,是思维菩萨的一种造像形式。
2.太子半跏思维白石造像。
南北朝时期,通高17厘米。
此像,头背光,戴宝冠,左脚下垂于地,右脚横叠在左膝上,左手自然下垂,置于右脚踝上,右手支撑在右颊下,呈在菩提树下思维之状。
两侧有两立胁侍。
底座正面图案中间为宝莲,两侧各有一卧狮。
(图2)思维相,是指造像中呈现以手支颐或触额、头略低垂作思维状、面部表情或沉思或微笑的形象,表达造像正处于思考状态,这种思维手势和支颐姿态是思维菩萨的独特造型。
半跏思维菩萨相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其清净、洒脱、沉静的“觉者之相”,反映了在那个社会动荡,战乱连绵的时代,人们对于思维悟道的追求。
3.镏金释迦铜造像。
南北朝时期,通高21厘米。
此像通体镏金,大背光,肉髻大耳,双目微闭,身披大氅,施禅定印,结跏趺坐。
(图3)佛造像,有高古佛造像和明清佛造像之分。
高古佛造像,是指明清之前的佛造像,也称汉传佛造像,内涵新乡市博物馆藏古代精品佛造像图3镏金释迦铜造像图2太子半跏思维白石造像图1交脚弥勒石刻造像丰富、制作精美,历史价值高,艺术性强。
中国历代佛像珍品欣赏
中国历代佛像珍品欣赏商朝前1600-1046西周前1046-771东周前770-256 (春秋前770-476 战国前475-221 )秦朝前221-206西汉前202-公元8年新朝 8-23东汉 25-220三国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9-280西晋 265-316东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420-581隋朝 581-618唐朝 618-907五代十国 907-960北宋 960-1127南宋 1127-1279 辽朝 916-1125 西夏 1038-1227 金朝 1115-1234元朝 1271-1368明朝 1368-1644清朝 1644-1911 佛教创立之初,佛教徒们认为佛陀是大智大觉、完美无缺的圣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怎能同普通人一样随便塑造形象,有着“佛像不可显现”的传统思想。
在早期佛教艺术作品中,佛教艺术家们一般用佛的脚印、莲花座、菩提树等表示佛的存在。
在公元1世纪前后,由于大乘佛教思想的形式,佛像才慢慢地大量出现,这一时期出现许多大乘佛教经典,经中都极力赞颂造佛像具有巨大的功德,可以得到无穷的福报等等。
受大乘佛教影响,艺术家们意识到造佛像和供奉佛像会产生和积累很多功德,都是最好的修行。
大乘佛教徒们开始根据佛经里所讲到的各种各样的佛、菩萨像标准像进行佛教造像,佛教造像形式与佛教一起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互为融合,佛教的雕塑、铸造以及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创造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深远。
佛像形象而直观,成为佛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
塑造这些佛、菩萨像,是解释佛经弘扬佛教教义,也是便于佛教徒宗教修行实践的需要。
此件佛像为昭通发现的东汉时期灰陶佛像,残高约 20厘米,下部略残,头顶有槌状物(不像肉髻),螺发,面庞丰润,双眼微合,高鼻且大,身穿通肩大衣,向下形成五重长长的U形衣纹,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握衣角,V形衣领,衣袖有较宽且深的纹路,大衣背面从上到下形成七层略呈平行的圆弧形衣纹,似结跏座。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第6课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课件(共30张PPT)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 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 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 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皆仿 真人、真马制成。 陶俑身高1.75米—1.95米, 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 体格魁伟,体态匀称。
从功能上看,秦始皇陵兵马俑属于陵墓雕塑。俑的产生和使用是中 国古代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取代了奴隶制社会用活人殉葬的陋俗。 为了获得更加逼真的效果,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体量接近于真人尺寸, 五官、胡须、发饰、铠甲等细节,甚至扣接革带的带钩和鞋底上的 针眼都刻画得细致人微。兵马俑的着色也非常讲究,工匠们事先在 陶俑上涂一层基底,然后再施以五彩,因而神情栩栩如生。
云冈石窟是由北魏皇室开凿的第一座大型石窟。 云冈石窟第20窟
盛唐时,中国佛教艺术世 俗化的倾向愈加明显,工 匠们开始淡化佛像的外来 特征,使得造像更加接近 中国人的形象。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 佛造型丰满,端庄典雅, 面容神情恬静祥和,具有 明显的女性特征,是唐代 石窟造像的典型代表。
卢舍那大佛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5窟
莫高窟阿难像
莫高窟迦叶像
莫高窟菩萨像
重庆大足石刻
山西太原晋祠 圣母殿 侍女像
小结
中国传统雕塑是中国古代风俗与宗教观念的反映,雕塑 的布局、造型与色彩折射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 因此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功能、观念、环境、造 型、色彩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多角度的观看与分析。
课 后 作 业
❶ 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并围 绕功能与观念、风格特征、造型特点、色彩与材质、 环境与场域等几个方面分析鉴赏。 ❷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 从中能看出中国传统雕塑有哪些特点?
❸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谢谢 观看
北魏时期佛教雕塑造像赏析
北魏时期佛教雕塑造像赏析作者:简晓东博⽂中展⽰的是北魏时期的“佛教雕塑造像”。
北魏(386年~557年)是北朝时代位于今⽇华北地区的第⼀个王朝。
⼜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拓跋鲜卑⽒建⽴,建都平城(今⼭西省⼤同市)。
439年,统⼀北⽅。
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东魏武定⼋年(550年),⾼洋废孝静帝,代东魏⾃⽴,建⽴北齐。
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北魏佛教雕塑造像是中国雕刻艺术的典范。
北魏佛像的⼀个典型特征就是微笑,佛的微笑给⼈⼀种深邃之感,于宁静中透出百般的慈爱,平静中带有种种的关爱和⼈性美。
同后来的佛像相⽐,也正是由于北魏佛像除了宗教的圣洁之外还具备了这种当时社会⼈性化的美,所以,他更贴近现实社会,更容易博得⼤众的喜爱,因⽽更具有了艺术的感染⼒和⽣命⼒。
为历代佛教徒和佛教艺术研究者所仰慕。
从北魏建朝到534年灭亡时,北魏在中国境内开凿了⽆数佛像,其艺术造诣也都⾮常的深。
其中中国“四⼤⽯窟”中的⼭西云冈⽯窟就是北魏的开国帝王拓跋珪⼏百后燕太⼦慕容宝在398年定都平城后开始修建的,其造像粗犷、威严、雄壮。
同样是“四⼤⽯窟”之⼀的河南洛阳的龙门⽯窟是在孝⽂帝迁都洛阳后开始修建的,北魏时期⼈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这时期的佛雕像也追求秀⾻清像式的艺术风格,造像⼤多趋向活泼、清秀、温和。
北魏⽯佛像(西安博物院藏)北魏⽯佛像(西安博物院藏)北魏⽯佛像(西安博物院藏)北魏⼤昌元年造像碑(西安博物院藏)北魏四⾯造像碑(西安博物院藏)北魏四⾯造像碑(西安博物院藏)北魏亭阁式造像塔(西安博物院藏)北魏⼤统三年造像碑(西安博物院藏)北魏背屏式弥勒菩萨造像(西安博物院藏)北魏⼀佛⼆菩萨造像碑(西安博物院藏)北魏始光五年背屏式弥勒菩萨造像(西安博物院藏)北魏景明四年杜供仁造像碑(西安博物院藏)北魏⼀佛⼆菩萨造像(西安博物院藏)北魏⼀佛⼆菩萨造像(西安博物院藏)北魏清信⼠郭⼝造像碑(西安博物院藏)北魏永兴三年造像碑(西安博物院藏)北魏永兴三年背屏式造像(西安博物院藏)北魏佛教残躯(西安博物院藏)。
历代弥勒造像珍藏集
历代弥勒造像珍藏集本期,我们共同欣赏弥勒造像敦煌莫高窟第275窟西壁彩塑交脚弥勒菩萨像,北凉敦煌莫高窟第275窟西壁彩塑,交脚弥勒菩萨像,纵580厘米、横340厘米、高365厘米。
弥勒是佛教的“未来佛”,是“兜率天宫”的主宰,交脚坐菩萨与阙形龛,象征弥勒菩萨高居“兜率天宫”。
思惟菩萨与双树龛,象征树下思惟。
塑像造型雄健,面相丰圆,神情庄静,高髻宝冠,发披两肩,上身半裸,肩挂披巾,腰束羊肠裙,造型与衣饰可以看出中原传统雕塑艺术与西域佛教艺术的融合。
弥勒菩萨精致的面部刻画,收敛下视的目光,外展的嘴角,都使微笑的表情得以突出,外披天衣的滚边和花纹形成的两道直线,与视线交汇于口鼻部位,又使微笑的表情得以强调。
弥勒菩萨,又称慈氏菩萨,名阿逸多,受释尊的教化出家修行,并获授记将来必定成佛。
根据经典描述,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内院修行,为诸天人说法,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
释尊入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自兜率天下生人间,出家学道,于翅头城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等正觉,前后分三次说法。
昔时于释迦佛的教法下未曾得道者,至此会时,以上中下根之别,悉可得道。
弥勒菩萨像印度古石雕兜率,意为知足喜悦。
兜率天分为内院与外院,外院是有福报的天人享乐的天界,内院是弥勒菩萨成佛前修行说法的地方。
兜率内院说法的弥勒菩萨雍容尊贵、相好庄严。
信众系念弥勒形象,称弥勒名号,受八关斋戒,修诸清净善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即得往生兜率陀天。
阿尔奇弥勒菩萨像约1200年泥塑彩绘高4.64公尺佛塔三尊像佛高3.3公尺,左右为弥勒菩萨和观音菩萨立像佛说法图3-4世纪片岩高59厘米宽49厘米巴基斯坦白沙瓦博物馆藏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
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
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
因此,作为释尊授记的继任者,弥勒菩萨现未成佛的婆罗门形象,结发髻,手持水瓶。
河南博物院院藏北朝佛教造像
AppreciatION 鉴赏·悟佛图1AppreciatION 鉴赏·悟佛北朝佛教造像上承魏晋,下启隋唐,在中国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河南博物院藏有北魏、东魏、北齐佛教造像,这些造像形象丰富饱满,线条细腻生动,多为北朝佛教造像精品。
本文选取几件代表作,以飨读者。
1.北魏田延和造像(图1、图2) 。
此碑出土于淇县,高96厘米,横43.5厘米,厚15 厘米,缺座,正背二面造像。
碑阳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造像。
阿弥陀佛束螺髻,身着通肩大衣,左手作施与愿印,右手作施无畏印,跣足立于如意座上,后有圆形忍冬纹项光和桃形火焰纹背光。
二菩萨侍立两旁,立于小莲花座上。
碑阴上部线刻本尊佛,本尊佛两侧各刻一侍立佛弟子,其正刻有五层三十四个供养人像,每人身侧皆有题名。
石像背光右侧磕损一块,佛像鼻部有磕损,左右手指有缺损,背阴有磕损多处,但整体上保存尚好。
此碑艺术风格比较鲜明,佛与菩萨的面庞都很清瘦,是典型的北魏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
印度犍陀罗艺术对之影响不明显,说明此时佛教造像已开始中国化。
造像用直平刀法、漫圆刀法、阴线刻及浅线刻四种技法雕刻而成。
造像构图简洁大方,主次分明,匠心独具,人物形角栩栩如生。
碑中的题名为典型的魏碑体,字体苍劲,坚挺有力,方笔最有特色。
该造像碑对于研究北魏佛像艺术及书法艺术均有很重要的价值。
河南博物院院藏北朝佛教造像袁鹏博 张子伟图2编辑|朱慧敏1976481234@AppreciatION 鉴赏·悟佛2.北魏德何造像碑(图3)。
此造像碑高71 厘米,宽47厘米,厚12厘米。
正面浮雕波浪纹,浪中簇拥出并蒂莲五枝,莲上各有造像一尊,释迦牟尼居中,高肉髻,珠形宝缯束发,头后有圆形项光,其上饰莲瓣和火焰纹。
束带于胸前作结,外穿通肩大衣。
右手上举,手持花朵,左手向下提带。
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弟子,双手合十于胸前。
释迦牟尼与弟子中间上部雕二菩萨侍立。
深度分析历朝历代佛造像样式及特点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年代,依史料记载,一般认为为汉明帝时期,「汉明感梦,初传其道」的说法最为有名,证据更充分,三国以来即被流传。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
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永平求法样”。
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而千姿百态。
尽管同样是表现佛、菩萨等宗教形象,但人文内容却并不相同。
不但题材、主题不同,而且面貌、风度也有所差异。
魏晋以来,时局纷扰,传统儒学名教解体,名士避世弃儒,趋附老庄「以无为本」思想而蔚为风气,因其立意渺玄,故称「玄学」或「清谈」。
当时佛教般若「性空」之学甚契此派「贵无」思想,又有学通儒道,博学多识的道安大师及弟子慧远等,有系统的融和、开展,故玄谈名士莫不以「般若性空」充实其学,或增清谈之资,佛教於焉深入士大夫阶层而迅速传播。
魏晋南北时期佛教造像的宗教气氛非常浓郁,但其造型的基础就是现实的人,写实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
这个时期的佛教造像显示的是宁静、洒脱、飘逸和充满智慧的神态,实际上是集中地寄托了当时人们的美好希望和理想,是魏晋以来这个阶段所追求和向往的美的标准。
这一时期遗留至今的多为金铜佛像,且大多是青铜佛像。
从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其特点有四个方面:1、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且有分组状发纹。
面相方圆,略瘦,额头较宽;衣着多为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
2、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西晋末年)或是莲瓣形(北魏时期)3、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
• 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传说 为题材的雕塑.中国古代以佛教雕塑艺 术成就最高,现存佛教雕塑艺术以石窟 雕塑为代表,其中甘肃敦煌石窟,甘肃 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由为著名.
敦煌莫高窟外景
•敦煌石 窟
盛 唐 菩 萨
敦煌莫高
窟是一处由建筑、 绘画、雕塑组成 的博大精深的综 合艺术殿堂 , 被 誉为“东方艺术 明珠”。
不相同,栩栩如生,有 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是我国富于现代主义的 优秀作品。
山 西 太 原 晋 祠 侍 女
东马 汉踏 飞 燕
唐 三 彩
侍 女 彩 塑 宋 代
敦煌石窟菩萨像
彩塑
彩塑为敦煌艺术 的主体,彩塑形式丰
富多采,有圆塑、浮
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 高 34 . 5 米 , 最 小 仅2厘米右,堪称佛 教 彩 塑 博 物 馆 。
敦煌石窟菩萨坐像
云冈石窟外景
云冈石窟释迦坐像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奉先寺力士像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 25公里处伊河两岸的龙 门山(又名伊阙),开凿于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 八年间数代营造,遗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
这座卢舍那 大佛是龙门石窟 中艺术水平最高、 整体设计最严密、 规模最大的一处。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麦积。建在离
地面 50 米以上的峭
壁上,是我国典型
的汉式崖阁建筑。
麦积山石窟立佛像
宋代彩塑
殿内有宋代彩塑四
十三尊,人物内心的思
想活动、形态、服饰各
震撼!古代佛造像雕塑精品欣赏(一)附文字说明
震撼!古代佛造像雕塑精品欣赏(一)附文字说明先发一个超级链接古代佛造像雕塑艺术宝库!大同华严寺!高清图片!值得收藏古代佛造像雕塑艺术宝库!山西善化寺!高清图片古代佛造像雕塑艺术宝库--杭州飞来峰文物流失血泪史!1840年后中国历代雕塑外流大事记!资料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如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等。
中国古代雕塑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认真追究起来,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的。
它不习惯于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细部,更喜欢那种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觉、意境,引发出一连串遐想的空间,把人们引向一个艺术世界。
山西太原关帝庙,现藏故宫博物院,关羽(太原关帝庙),明代,高168厘米,泥塑释迦牟尼佛及胁侍像(晋城古青莲寺). 唐代释迦牟尼佛(晋城古青莲寺)唐代文殊菩萨(晋城青莲寺)宋代普贤菩萨(晋城青莲寺)宋代文殊菩萨(洪洞广胜寺)明代,通高165厘米,座高50厘米,木雕、彩塑文殊菩萨(五台山殊像寺),明代,通高900厘米,彩塑释迦牟尼像(洪洞广胜寺)明代,通高256厘米,座高70厘米,木雕供养妇人像(五台山圆照寺)明代,通高330厘米,座高35厘米,彩塑胁侍菩萨半身像(隰县小西天)明代,通高310厘米,彩绘悬塑胁侍菩萨群像(隰县小西天)明代,通高212厘米,彩绘悬塑天台醉菩提济颠和尚(长清灵岩寺)明代,高155厘米,泥塑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承德普宁寺),清代,木雕彩漆,高22.28米观音菩萨(拉萨布达拉宫)清代弥勒佛(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清代,高267厘米,铜鎏金无量寿佛(承德溥仁寺),清代,河北承德溥仁寺宝相长新殿,高190厘米,座高150厘米张三丰像(武当山),明代,湖北武当山文物保管会,高141.5厘米,铜真武大帝像(武当山金顶殿),明代,湖北武当山金顶殿,高186厘米,铜。
《中国古代雕塑》PPT课件
伫立千年的美女——晋祠彩塑侍女群(宋)
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5公里处的晋祠,始建于北魏,是为纪念周武王次 子姬虞而建。其中尤以圣母殿中42个侍女像而闻名于世。侍女们有的捧着 奁盒,有的拈着供花, 有的在俯首浅笑中玩 弄着手帕……她们含 情欲语的神态和秀外 慧中的气质表现得淋 漓尽致,富有浓厚的 生活气息。
1、敦煌石窟
这里保存着从十六国到元代900多年间的佛教石窟艺术珍品,其中有 塑像2415躯。如此众多的稀世奇葩,使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作品赏析:
45号窟盛唐菩萨
她优美地站立着,头部 斜侧微仰,身体作 S型,凤 眼半闭,唇角带着微笑,好 像在倾听人们的祈求。菩萨 的女性化,显然迎合了唐代 世俗化的倾向。
活动:视频赏析
阶段小结:
宋代雕塑者把这些出身社会底层的人物活生生地 塑造出来,这样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只有通过对生 活的深刻观察和体会才能获得。
课堂小结: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1、中国远古时期尊鬼神,在礼器、冥器上以装饰性雕刻表达思想情感。 2、注重轮廓线的节奏和韵律,这与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变化
活动:将电影《英雄》片段与秦俑相比较,感受秦俑的恢宏气势。
2:06
总结
秦俑以静态的艺术语言,象征着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秦俑艺术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它采取了高度写实的风格,力 求逼真地表现对象形体,并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例 如,将军俑是手持宝剑凝视远方,显得刚毅沉着;射手俑握 弓搭箭,有跪有立,目光炯炯有神,显得机警灵活;驭手俑 手握缰绳,精神抖擞。
中国雕塑之所以能一枝独秀地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在 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世界所承认和尊 重的。当许多中国人奔赴西方学习雕塑时,西方雕塑家也来 中国借鉴中国古代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中国历代佛造像欣赏
宋代佛像
元代佛像的特点
元代地域辽阔,佛 像深受印度及藏传佛 教的影响:菩萨袒露 上身,胸佩璎珞,璎 珞的颗粒较大;下身 着裙,纹络简洁。 佛 像面部为倒置的梯形, 五官紧凑;菩萨蜂腰 长身,姿态妩媚,高 乳丰臀,具有印度巴 拉王朝造像风格。
明代佛像的特点
这一时期佛像又回到传统审美中:面相丰润, 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 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 佛造像的身材比较匀称 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 折自若。 其最大的特征是:宝冠叶片呈镂空状, 正中叶片呈弯月形;台座为束腰仰俯莲座,莲 瓣宽肥;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腿部装饰略 呈椭圆形群褶;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这 些都是明代佛造像独有的特征。
天王像
• 天王像:佛教传说中,须弥山的山腰有一座名叫 犍陀罗的山,山上有四峰,每峰上有一王居住, 护一天下,称为四大天王。这四大天王是:东方 持国天王,身为白色,手抱琵琶;南方增长天王, 身为青身,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 手上绕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手中托 塔。在莫高窟彩塑中,中唐以后多有表现,也常 常和力士并列出现;归义军时期的洞窟中多于窟 顶四角画四大天王,表示护持四方之意。
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佛像特点
• 十六国(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 • 这一时期遗留至今的多为金铜佛像,且大多是青铜佛 像。 • 其特点有四: • 一、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 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且有分组状 发纹。 • 二、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 三、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 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 • 四、佛像台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 束腰须弥座。
弟子像
• 弟子像:按字面的意思讲,跟从师父接受教导的人都可以 称为弟子。这里的弟子指佛教中那些通过听从佛的教导, 进而自我修行,最终达到自我觉悟,解脱生死轮回的修行 者。与菩萨不同的是,弟子不能超度他人,只能解脱自己, 其最高果位是罗汉。就塑像而论,弟子多以比丘(即和尚) 的形象出现。在莫高窟,释迦佛左右作为侍者出现的比丘 都是迦叶和阿难两弟子。敦煌的弟子画像出现的很早,十 六国时期的第272窟就有,但北魏时期无此题材,北周又 重新出现了塑、画的弟子像。隋唐多绘塑结合进行表现, 以表现十大弟子为主,多是塑二而绘八。五代以后的洞窟 则是将弟子都付诸绘画,并有榜题保存至今。
中国古代雕塑------中国历代佛造像欣赏共40页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高窟第194窟 西壁 龛内南侧 南方天王 (局部) 盛唐
• 第194窟南方天王 塑造于盛唐,位于 主室正龛内的南侧。该塑像身躯略微 向内有所倾斜,体格极为健壮,身穿 绢布质地的铠甲,头部朝向外侧,左 臂向上抬起,右臂和右腿向外伸展, 足下踏着山石,挺胸分腿而立。此像 突破了天王像的凶神恶煞的单一程式, 注意着力刻划天王言笑的面目表情, 使得这一尊天王的面部肌肉显得格外 饱满。其头挽高髻,面部丰润,浓眉 飞扬,双眼略眯,启唇露齿,笑容可 掬,把赳赳武夫英武豪爽而又憨厚善 良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别有一番 情趣在其中。此天王在上色方面,铠 甲上以石绿、石青绘上石榴卷草纹样, 爽亮富丽,对人物性格的表现起到了 辅助作用;白色的面部又以赭色绘胡 须,使其质感细软、蓬松、飘动。总 体上,人物内心世界与整体的动态和 色彩极为和谐,形神均饱满凝练。
中国历代佛教造像
导言
•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 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 多,他的姓是乔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 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教广泛流传于亚洲的 许多国家。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 佛像。自原始佛教至部派佛教时期,由于戒律中(沙弥十 戒)有‘远离观听歌舞’之明文规定,故未能建立艺术发 展之基础,而仅限于佛足、金刚座、菩提树等之雕画,以 为佛陀之象征。约至纪元前后,大乘佛教兴起之时,雕刻、 建筑、绘画、工艺等艺术活动始随印度都市工商业与部分 进步派僧侣之革新精神而兴起,打破以往小乘时代不敢模 拟佛像之观念,而普遍塑造佛像供养礼拜,佛教艺术乃藉 造像而大兴。
天王像
• 天王像:佛教传说中,须弥山的山腰有一座名叫 犍陀罗的山,山上有四峰,每峰上有一王居住, 护一天下,称为四大天王。这四大天王是:东方 持国天王,身为白色,手抱琵琶;南方增长天王, 身为青身,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 手上绕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手中托 塔。在莫高窟彩塑中,中唐以后多有表现,也常 常和力士并列出现;归义军时期的洞窟中多于窟 顶四角画四大天王,表示护持四方之意。
莫高窟第 259窟 北壁 下层 坐佛 (北魏) 东方蒙娜丽 莎的微笑
北齐佛像特点
这一时期的佛造像越来越“胖” 了,五官线条日渐柔和,头部肉髻 出现了浅雕式的螺型发纹。虽然脸 部越来越胖,但是佛像身材还是非 常修长的,肩宽腰细,但绝不是现 代人喜欢的“倒三角”体型,而是 整体看起来呈圆筒型,因为造像上 身敷搭双间式外衣,下身着裙,衣 服轻薄贴肉,衣纹线条简洁。从侧 面看,造像的腹部略向前凸起。
佛教传入中国
• 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 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大圣人, 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 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 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 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 称做白马寺。于是摄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 《四十二章经》。这几乎是汉地佛教初传的普遍 说法,也为我国历史教科书所采用。
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佛像特点
• 十六国(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 • 这一时期遗留至今的多为金铜佛像,且大多是青铜佛 像。 • 其特点有四: • 一、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 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且有分组状 发纹。 • 二、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 三、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 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 • 四、佛像台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 束腰须弥座。
清代佛像特点
• 清 • 清代的佛造像,工艺已经登峰造极, 五官、身材比例、衣着、衣纹、饰品,就 讲究一个“精致”。 其特点在于:佛造像 多穿汉服;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 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其冠叶呈平板状, 不镂空。
菩萨像
•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略称,意为“觉 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以解脱众 生苦难为己任、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觉 悟),在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都可以被称为菩 萨。鉴于菩萨以普渡众生为修行的最终目的,莫 高窟中的菩萨往往是神态安详、肌肤丰润、衣着 飘逸、超凡脱俗的形象。大多数的菩萨本为男性, 但为了表现菩萨以慈悲为怀,彩塑的菩萨多以女 性的阿娜多姿与温柔善良来表现。从十六国到蒙 元,彩塑菩萨似乎也经历了年龄的变化,十六国 菩萨多为十一、二岁的少女形象,到了北周就发 展成十五、六岁年轻女子的形象,再到唐代变成 风韵成熟的贵妇形象。
莫高窟第290窟 中心柱 南向龛西侧 胁侍菩萨 北周
塑像头上戴花蔓宝冠,冠帻长至 披肩,身上饰有长带,肩上披着 质地厚重的大巾,一手贴在胸前; 面貌清秀,皮肤白皙,双眼微微 眯缝,鼻子小巧的耸起,嘴角略 上翘含着笑意,仿佛一个纯洁、 天真、带着几分稚气的少女。其 身后青色的头光与肩上红色的披 巾将脸庞烘托的更为温柔可爱, 是北周彩塑的一身精品。
弟子像
• 弟子像:按字面的意思讲,跟从师父接受教导的人都可以 称为弟子。这里的弟子指佛教中那些通过听从佛的教导, 进而自我修行,最终达到自我觉悟,解脱生死轮回的修行 者。与菩萨不同的是,弟子不能超度他人,只能解脱自己, 其最高果位是罗汉。就塑像而论,弟子多以比丘(即和尚) 的形象出现。在莫高窟,释迦佛左右作为侍者出现的比丘 都是迦叶和阿难两弟子。敦煌的弟子画像出现的很早,十 六国时期的第272窟就有,但北魏时期无此题材,北周又 重新出现了塑、画的弟子像。隋唐多绘塑结合进行表现, 以表现十大弟子为主,多是塑二而绘八。五代以后的洞窟 则是将弟子都付诸绘画,并有榜题保存至今。
麦积山石窟佛像
宋代佛像的特点
• 因为理学的兴起,人们印象中宋代是一个古板的朝代, 实际上,宋代是富于个性的时代,这在造像上反映明显。 宋代佛造像面庞丰润,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但 头顶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更加明显。 其人物形体刻画完美,姿态随意活泼。 • 辽金 此时,北方辽金的佛造像与宋有所不同,表现为: 两肩宽厚,体态丰满厚实,上身偏长,下身略短。 菩萨 像多头戴高冠或三叶形宝冠,两眼似闭未闭,鼻挺唇薄; 上身袒露,项挂璎珞,帔帛绕肘;下身着裙,线条流畅, 衣饰飘洒自然。 北方佛造像莲座盛行束腰大仰莲(莲口 向上),莲瓣肥硕,尖端略向外翘起,下层多为三层台阶 状或是俯莲(莲口向下);这时的佛像台座则开始流行方 形。 金代佛像身躯更壮,肩宽胸阔,施彩敷色讲究华丽 繁缛。来自 宋代佛像元代佛像的特点
元代地域辽阔,佛 像深受印度及藏传佛 教的影响:菩萨袒露 上身,胸佩璎珞,璎 珞的颗粒较大;下身 着裙,纹络简洁。 佛 像面部为倒置的梯形, 五官紧凑;菩萨蜂腰 长身,姿态妩媚,高 乳丰臀,具有印度巴 拉王朝造像风格。
明代佛像的特点
这一时期佛像又回到传统审美中:面相丰润, 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 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 佛造像的身材比较匀称 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 折自若。 其最大的特征是:宝冠叶片呈镂空状, 正中叶片呈弯月形;台座为束腰仰俯莲座,莲 瓣宽肥;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腿部装饰略 呈椭圆形群褶;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这 些都是明代佛造像独有的特征。
唐代佛像的特点
这是佛造像水平最完美的时期,洛阳人对此 应该印象深刻,因为卢舍那大佛就是其最杰出 的代表作。 此时的佛造像,面相丰满,发型除 了螺纹式,又发展出水波式,大耳下垂,神情 庄重而又不失慈祥。 造像的身材比例匀称,结 卢舍那大佛 构合理,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有起伏变 化,写实性较强,而且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 强的动感。 佛像的衣饰也越来越多样化,有通 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带式,更多的是方领 下垂式,衣料质感柔和轻薄,衣纹流畅,下身 衣褶悬搭于座前,就像台布一样。 佛像的台座 多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圆形或花口形底 边。 这一时期的佛造像如果鎏金,则鎏金泛红, 这也是当时特有的。
多佛塑像群
• 在莫高窟除了单体的佛像之外,彩塑多是 以主尊佛为中心的多个彩塑结合的塑像群 来表现的。简单来说,可以按主尊佛的数 量来划分成一佛并随从、二佛、三佛、七 佛等多种组合形式。
力士像
• 力士像:力士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多指对 称守护于两侧的佛教护法二天神,也就是 俗称的“哼哈二将”。莫高窟的此类塑像 多是长发绾髻、袒裸上身、筋骨暴起、腰 系战裙的凶狠形象。
莫 高 窟 力 第 士 ( 盛窟 唐西 )壁 南 侧 194
两身塑像均头束发髻,上身赤膊而立, 腰上围有短裙,脚下踏着金刚山。站 在南侧者昂首挺胸,横眉怒目,紧闭 嘴唇,举臂抬肘,肌肤呈红色,显现 出颇为凶猛蛮横的性情;北侧的力士 正挥舞拳头,推动手掌,竖立眉毛, 瞪大双眼,张嘴似乎想要怒吼,却似 怒又笑,其肌肤呈白色,威武豪迈之 性格自然流露。在人物的造型上,塑 造者注意了头、胸、下肢三段动作的 变化,以肌肉和筋脉的突起和紧张来 表现力士正向外迸发的无尽力量。整 体形象上有一种强烈的韵律和节奏, 把力士力大无穷、气拔山河的精神风 貌刻画的淋漓尽致。此外在上色时还 运用了晕染的技法,随人体结构的起 伏,以略深的颜色染凹陷处,突击肌 肉的阴阳明暗,以增强其立体感和真 实感。
莫高窟第45 窟 西壁龛内 南侧 阿难 (局部) 盛唐
• 十大弟子 佛祖释迦牟尼的门徒中最有成就 的有十人,被称为十大弟子,即摩诃迦叶 (简称迦叶,头陀第一)、舍利弗(智慧 第一)、目犍连(简称目连,神通第一)、 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说法第 一)、摩诃迦旃延(简称迦旃延,论议第 一)、阿那律(亦称阿尼律陀,天眼第 一)、优波离(持律第一)、阿难陀(简 称阿难,多闻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 等十位学有所长的人。
佛教造像的演变
• 任何事情在流传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变化的。佛像也是如此。 • 佛教艺术当中以佛像最广为流传。早期的寺院和石雕都是 印度西域风格,面相丰盈,肢体肥壮,表现庄严。 • 自东晋以来,中国式的佛像才出现雏形。 • 南北朝初期,得到了魏孝文帝支持,中国造像到了隆盛时 期。佛像风格渐转向“秀骨清像”的风格,充满飘逸高迈 的艺术效果。 • 隋唐时期,佛像变得雄健饱满,雍容华丽。 • 五代两宋在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中,探索现实人的形象, 从超凡脱俗走向慈祥关怀,佛像更走向人间化、世俗化。 比唐代更为写实逼真。 • 元明清时期,佛像艺术进一步走近生活,进入了装饰工艺 与民间戏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