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地铁车站

合集下载

庞德《在地铁车站》赏析

庞德《在地铁车站》赏析

庞德《在地铁车站》赏析
《在地铁车站》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诗人理查德·鲍德(RichardPound)的著名诗篇。

这首朗朗上口的诗,充满了哲理,为
大家展现了流行文化的真谛。

诗中鲍德用一个地铁车站的景象,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观点,
深入探讨了人生的路途,强调了把握自己走出来的每一刻精彩生活的
重要性。

他写道:“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的地铁站里,有自己不变的列车,并且可以自行独自前行。

通过这首诗,鲍德突出了在当下把握自己走出来的每一刻精彩生
活的重要性。

为了不耽误每一个可获取的精彩,他动情地呼唤:“快点
上车,动身去冒险吧!”在鲍德的这首诗里,激励我们立足当下,乘坐
自己走出来的每一刻精彩火车,勇敢地冒险,尽情享受孤独的自由与
旅行的乐趣,创造出一段独一无二的旅程。

在当下,这首《在地铁车站》中的激励,无疑是一颗宏大的赞美诗。

它温柔地唤起我们,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一个丰盛而有
意义的人生。

由《在一个地铁车站》谈朦胧诗、兼谈中国白话新诗

由《在一个地铁车站》谈朦胧诗、兼谈中国白话新诗

由《在一个地铁车站》谈朦胧诗、兼谈中国白话新诗庞德的诗《在一个地铁车站》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句: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的许多花瓣不用怎样去界定,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首标准的朦胧诗。

因为这首诗有着朦胧诗所具备的特质:朦胧、隐喻。

仔细推敲,假若没有让你看诗题,单凭这两句诗,根本是不知道作者的所以云来。

因为这两句诗内在并没有存在逻辑,而仅仅是意象的重叠。

“人群”、“面孔”、“枝条”和“花瓣”这四个意象组成了一组重叠的意象。

究竟诗人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可否说这四个意象就是诗人的所要表达的东西呢?然而我想,这其中肯定有些东西是很奇妙的,因为我们根本很难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要表达的东西太隐晦了。

我以为,这首诗的意象是不确定的,是凝练在诗人笔下的虚景。

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

这正是朦胧诗的核心。

用不能确定的意象构现“非我”外的意蕴,用这些超越了纯客观的意象表达着某种更深沉的普遍的哲理、意蕴和主观情感是朦胧诗的特点。

然而,朦胧诗的这种艺术手法是离不开诗歌所运用的语言技巧的。

可以这么说,诗歌的语言是诗歌成败的关键,尤其是朦胧诗,要求更高。

庞德的在《在一个地铁车站》中所运用的形容词有“幽灵般”,“湿漉漉”,“黑色”,使得这首诗歌笼罩着一层黑纱,迷茫、飘渺,让人觉得有种神秘感。

朦胧诗运用的是一种抗拒性的语言,追求凝练,以达到或沉重或迷惘或神秘或灵动或跳跃的效果。

诗歌这种语言的巧妙的运用使得诗歌有异于其他的文学样式,因为小说、散文、戏剧的语言远远不及诗歌的语言那么凝练。

以最少的文字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是一切诗歌所追求的。

无独有偶,中国的朦胧诗要求更严谨,常常匠心独运,以异于平常的语言方式来制造种种虚实相生的意象,以寄托诗人的情感。

在中国出现朦胧诗之前,有更早的白话诗如创造社的浪漫主义诗歌,“新月派”、“湖畔派”、“现代派”等诗派的诗歌无不都运用这种手法。

诗歌的存在,必然存在某些共同的特质。

中西诗歌意象比较:以《天净沙.秋思》和《在一个地铁车站为例》

中西诗歌意象比较:以《天净沙.秋思》和《在一个地铁车站为例》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西诗歌意象比较:以《天净沙.秋思》和《在一个地铁车站》为例学生姓名:彭玉学生学号: 200910201089院(系):外国语学院年级专业: 2009级英语本科4班指导教师:李丽琴副教授二〇一三年五月The Comparision betwenn Chinese andEnglish Poetic Images: Thoughts on Autumn—to the Tune of Sky Scouring and In a Station of MetroPengYuUnder the Supervision ofLi Liqi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Panzhihua UniversityMay 2013ContentsAbstract (I)Key Words (I)摘要 (Ⅱ)关键词 (Ⅱ)Introduction (1)I.The Differences in Image (3)A. Diffrent Painting Style (3)1. Wash Painting F eatures (3)2. Oil Painting C haracteristics (3)B.The I mage‟s Combination Modes (4)1.Juxtaposition (4)2.S uperposition (5)C. The Images with Emotion Color (5)1. Sadness and Loneness (8)2.Depression and Frustration ....... . (9)D.The Cultural Difference (10)II.Similarity of I mages (11)A.Metaphorical I mages (12)C. Combination of Dynamic and S tatic (13)III. Chinese Ancient Poetic Feature in the P ound‟s Poems (14)A Simple and Profound Context (15)B. The Aesthetic Picture (16)C onclusion (17)Bibliography (18)Acknowledgements (19)Abstract“Thoughts on Autmn—to the Tune of Sky Scouring”wrote by Ma Zhiyu an and “In a Station of Metro”composed by Pound are masterpices of imagist poetry.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visual images between this two poem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etry appreciation proposed by Gu Zhengkun. By analysis of the images which generated by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expression in emotion, painting and other aspects, this paper explore the Chinese ancient poetic features in Pound‟s poems and experience the charming of imagist poetry.Key WordsImages; painting; emotion; Chinese poetic elements摘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埃兹拉.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是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

《在一个地铁车站》的“意象”内涵剖析

《在一个地铁车站》的“意象”内涵剖析

背景 之 下, 创 了现 代 诗 歌运 动 的潮 流。 意象 派 诗 歌 的理 论 渊 开
源大 致 可 分为 法 国 象 征 主 义 、 中国古 典 诗 词 与 1本 的 和 歌俳 3 句, 还有 唯心 主 义哲 学 柏格 森 的直 觉 主 义 , 其 准确 、 炼 、 以 凝 自 由、 意象 的特 点 给 予后 来 的诗 歌 发 展起 了巨大 的影 响作 用 。 但 是 由于 意 象派 诗 歌 自身超 现 实 和 唯美 主义 的倾 向 ,它 注 定成 为 诗 坛 的匆 匆 过客 。 [ ”1 最 早 提 出 了“ 象派 ” 个 词 , 3 庞德 意 这 首先 用 它 做 了该 派 诗 人 的 标签 ,并 亲 自确 立 了该 派 诗 歌 创 作 的原 则 和 宗 旨 , 以鲜 明 、 确 、 即 准 高度 凝练 的 意 象 去 直 接来 表 达 外
解 了各 国 的风 土 人情 并 结 识 了各 国 的文 坛 泰 斗 。同时 , 德 又 庞
《 一个 地 铁 车 站 》 庞德 最 早 的 也 是最 出色 的 一 首意 象 在 是 诗 。所 谓 “ 意象 ” 通 俗地 讲 ,就 是诗 人 感 觉 中 的具 体 对 象 , , “ 但 又 不 是 纯粹 的 客观 对 象 , 是 ‘ 性 与 感 情 的 结 合 体 ”I “ 而 理 l 是 l ; ( ) 与 ( ) 的结 合 。广 义上 说 , 指 诗歌 和其 他 文学 作 品 物 象 情 意 它 所 包 孕 的一 切 知觉 心 象 的 总 和 ; 狭义 上 说 , 指 创 作 主体 的 主 它 观心 象 和 客观 事 物在 语 言 中 的融会 与具 现 。” 谓 “ 象 ” , 晰 意 诗 “ 是东 西文 化 融 合 的杰 作,诞 生于 本 世 纪初 欧 洲 动荡 的社会 它

庞德 在一个地铁车站 读后感

庞德 在一个地铁车站 读后感

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简介《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是一部由作者庞德创作的小说,该小说以一个地铁车站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在车站上的经历,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人生意义等思考。

内容概述主人公的经历主人公在一个地铁车站偶然遇到了一位陌生女子,并与她展开了一段奇特的对话。

在对话的过程中,主人公通过与陌生女子的深入交流,逐渐感受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他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对过去的选择和未来的走向产生了疑问。

对话的启示通过对话,主人公逐渐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

他们在车站上相遇,彼此成为了对方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又注定只是短暂的相遇。

这让主人公感受到了无尽的可能性和逝去的时光的凄美。

爱情与人生意义的思考在与陌生女子的对话中,主人公引发了对爱情和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

他开始反思自己对待感情和生活的态度是否正确,是否值得为一段爱情付出。

他思考着爱与被爱的意义,以及人生中的选择与取舍。

这些思考让主人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并决定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个人感悟《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主人公与陌生女子的对话,小说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我深刻感受到,在这个喧嚣世界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追求,他们或许只是短暂地相遇,但却能对彼此的生命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小说中,主人公对爱情和人生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我也因此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观和对待感情的态度。

小说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不要因为短暂而轻视,也不要因为等待而错过,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部小说也让我认识到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按照预期的轨迹发展,而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生活的变化,接受不确定性,并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意义。

总的来说,读完《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深邃和奥妙。

这本小说引发了我对于爱情、人生意义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宽广的视野。

【高中语文:《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教学案例】回旋舞

【高中语文:《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教学案例】回旋舞

【高中语文:《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教学案例】回旋舞【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了解一些中国新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3、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及其联系。

【教学重点】1、鉴赏诗歌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

2、体味诗歌中蕴涵的哲理。

3、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就自己的理解展开充分的讨论,感悟诗歌中蕴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展开想象和联想,初步体会诗歌中蕴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二.体味诗歌中的意象,讨论并归纳总结:1、你对《短章》的主旨如何理解?2、《风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错误》中的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为什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4、《回旋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5、你怎样理解《在一个地铁车站》?三.认识作者和流派1、卞之琳☆☆☆个人简历: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

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现仍任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

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解放后多次下乡生活与协助农村工作。

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

2、郑愁予(1933-),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

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中外短诗五首《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站》 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

中外短诗五首《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站》  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

4中外短诗五首从容说课这些小诗都具有较朦胧的特征,在理解上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因此,本课的教学采用开放的形式,不作逐首诗的讲析,而侧重于学生的独立的、个性化的阅读与鉴赏。

在前面已经有了四首新诗的鉴赏学习的基础,本课由学生独立完成既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也符合略读课的教学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的鉴赏应允许百家争鸣,应尽可能予以学生肯定和赞赏。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回顾和总结现代新诗的鉴赏方法。

学生在本课五首诗中任选一首诗,写一篇鉴赏性的评论,并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先是小组讨论,接着是全班交流鉴赏文章,师生共同点评。

再自选一首小诗,当堂完成背诵。

教学重点独立的鉴赏活动。

教学难点在鉴赏成果的交流过程中拓宽思路,提高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1.在总结鉴赏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鉴赏的能力。

2.揣摩语言,分析意象,品味感情,独立完成对一首诗的鉴赏过程。

3.独立的鉴赏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鉴赏诗歌。

4.合作交流活动,通过互相交流彼此的鉴赏成果,共同提高鉴赏水平。

5.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形成鉴赏美的习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欣赏了四首新诗,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在欣赏这些诗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从哪些角度展开鉴赏的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并整理板书在黑板上】板书: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入手,从诗歌的语言特点入手,从诗歌的内容角度入手,从诗歌的意境角度入手。

推进新课师今天我们将尝试运用我们这个单元学到的鉴赏方法,从不同角度去鉴赏诗作。

【学生齐读五首小诗】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风雨芦荻风中/大地卷来雨中/大地卷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在/大地的海上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回旋舞保尔•福尔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

短诗三首赏读

短诗三首赏读

短诗三首赏读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这里选择三首短诗加以赏析,希望能为大家学习本单元带来帮助。

回旋舞保尔·福尔假如全世界的女孩都肯携起手来,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

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

那时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

保尔·福尔(1872~1960),法国诗人、剧作家,被称为“象征派诗王”。

他的诗集共有32卷之多,有名的《法兰西短歌集》便是包含了他全部作品的总集。

保尔·福尔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写作“巴拉德” (Ballades,民歌形式的短歌),这是他毕生诗歌创作的固定形式。

保尔·福尔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技法对我国诗人李金发、戴望舒等都曾产生过影响。

戴望舒称他为“法国后期象征派中的最淳朴、最光耀、最富于诗情的诗人”。

保尔·福尔的这首《回旋舞》会让人不禁想到他的同胞马蒂斯的名画《舞蹈》。

《舞蹈》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的舞蹈着的人体,朴实而具有幻想深度。

这幅画没有具体的情节,描绘了一种轻松、欢快而又充满力量的场面。

这幅画是马蒂斯1909年到1910年在地中海岸边创作的。

不知道马蒂斯创作《舞蹈》时,是否受到了保尔·福尔的这首著名的小诗的影响,或者相反,保尔·福尔受了马蒂斯的启发。

戴望舒译的这首《回旋舞》是一首观念的诗歌——是给予关于和平、沟通、爱和友谊等美好观念以一个形象化的表达,或一种想象的表达的诗歌。

第一节:“假如全世界的女孩都肯携起手来,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

”这里以大胆的想象开篇,呈现了一幅壮阔的胜景——全世界的女孩手牵手围绕着浩渺无垠的海洋跳欢快的回旋舞。

“女孩”通常是和平与爱的象征,而“大海”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阻隔人们交往的力量,回旋舞是一种法国民间舞蹈形式,需要手牵手围成一个圆圈,那么全世界的女孩“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就表达了和平、友爱、欢快的主题。

《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闪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意象—意境形象化景物—蕴含人的情感的月-—-思乡怀人忧愁三大段落定性—--这是一首····(主题:怀古、赠别、咏物··)诗(四句话—绝句;八句话-律诗)、词(单调—双调),描绘了·····(人季节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场景、图,表达了···之情.上阕(片),下阕这是一首···诗、词,交代写作的背景。

核心段-10分逐句赏析—-—大意简单的串讲+“解释关键词语"+写作手法(视觉、听觉,触觉,远景,近景;整体-个体,对比,烘托;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总结——-全诗、词、曲、(角度---语言,内容层次,手法,主题;挑选名句重点赏析,引用诗话、评价来分析)语言书面语、简练、双引号,250—-300字背景:20世纪初的意象派主将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在1916年回忆他写《地铁车站》的情形时说:三年前从巴黎协和广场走出地铁车站,突见一美丽面孔,接着又是一个,又一个。

...。

然后是一个儿童的脸庞,跟着又是一个美丽女人的脸庞。

....。

于是想写诗表达此中感受而久觅未获,后来写了一首30行的诗,半年后改写成15行诗,旋又毁弃,因作者认为皆属”次等强烈"之作。

过了一年庞德才改写成这首两行诗: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赏析:这是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人走出地铁车站触景而感,看见拥挤的人群中一张张美丽的面庞,表达了对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这一主题的思考.(定性-—-诗,意象派,内容,主题)全诗两句话,第一节真实地再现了地铁车站里人多且来往速度匆匆,“幽灵"形象化地烘托了车站环境的嘈杂。

《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理解

《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理解

诗歌《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理解断章【卞之琳】1935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点评】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笔名季陵。

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徐的赏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卞之琳还担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中国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

2000年12月2日去世。

主要作品:《汉园集》、《雕虫纪历》、《十年诗草》、《人与诗:忆旧说新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等。

《断章》: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像,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像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宣泄。

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是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让人遐思无限。

《风雨》芦荻风中大地卷来雨中大地卷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在大地的海上芦荻(原名陈培迪)的创作高峰期是1935年至1940年左右,后来主要编刊物。

所以我认为这首诗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庞德 在一个地铁车站 读后感

庞德 在一个地铁车站 读后感

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某一个午后,我在一个熙熙攘攘的地铁车站等待我的朋友。

人群来来往往,我静静地站在角落,拿出了一本书。

这本书是庞德的《地铁》。

庞德这个名字,我早有所闻。

他是法国文学界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探讨人性、城市和科技的关系为核心。

《地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一个地铁车站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困境和迷茫。

他的文字平实而深沉,仿佛是涓涓细流,从那个地铁车站的深处渗出,穿过每一个人的心灵。

他以一个普通的地铁乘客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这个车站是一个繁忙的节点,每天都有千万人潮涌动。

庞德通过描写人们的行为和对话,勾勒出了一幅城市的社会画卷。

在这个忙碌而冷漠的环境中,人们彼此匆匆而过,结识的机会微乎其微。

然而,庞德并不满足于这种表面的描写,他更想要对人的内心进行探索。

通过描写车站墙壁上的宣传广告和人们的思绪交织,他透露出了城市的病态和人们的困惑。

在这个车站里,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孤独。

那些白天和晚上在车站度过的人,他们或许寻找着某种慰藉,或许只是出于无奈需要等待。

他们一直在这个车站里,穿越着时间的长河,却无法摆脱自己内心的空虚和无力感。

同时,庞德也从科技的角度入手,对城市的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揭示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科技的高速发展似乎给人类带来了更为便利的生活方式,但也在不自觉间逼迫人们脱离真实,变得冷漠而自私。

在这个地铁车站里,是一个人们长期停留的地方,他们在熙攘的人群中相互接触,又在恍惚的等待中相互疏离。

这种矛盾和张力,让人无法忽视城市生活中的不可逾越的缺憾。

庞德的《地铁》深刻描绘了一个城市人的心灵独白,他通过这个地铁车站,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沉思和反思的境地。

站在那个地铁车站里,我仿佛置身于庞德的故事之中。

我感受到了庞德对城市生活的深入思考,也感受到了他对人性的关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整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的人和事,引发了我对城市生活的思考。

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初读这首诗,会产生语感的“眩晕”:仅有的两诗句,不甚关联,或许中间该用“如”“像”“好似”之类的词作为“焊接”以使语意连贯、“语际”无痕?我特意查了英文资料,转录原诗如下:Theapparitionoffacesinthecrowd,Petalsonawet,blackbough.原诗作只有两个独立的词组,并无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中间用了一个分号区别开来,根本用不上什么连接词或转接词。

这种各自独立的造句,形成语言的跳跃、诗意的跳跃,造成鉴赏思维的跳跃。

这里的跳跃所产生的“眩晕”,实际上是常人的常人思维对诗人思维的不适应,心理图式遭遇陌生化挑战所形成的“内在动荡”。

常人思维总是线性的,循序渐进的;诗人思维则是诡形异迹的,无序无法的,来无踪去无影的,其中跳跃性是诗人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有四种功能:感受(由外转内接受信息)—→贮存(对感觉整理)—→判断(甄别、分析、评价信息)—→想像(将原信息按新方式创造)。

常人思维即为四个过程的完整表达;而诗人思维呢,略去中间的过程,仅取首尾两头,形成思维的跳跃。

当然,这里的思维跳跃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即以《在一个地铁车站》为例,我认为包含形象性、模糊性和情意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国*学*参*考一、始于意象而终于意象庞德是西方现代意象派诗人的代表,他的意象性在这首诗中非常突出,具体表现为意象单纯性与意象丰富性的结合。

先说意象的单纯性。

面孔、黑色枝条、花瓣,仅此而已。

不像其他诗人那样描绘密集的意象群,给人“扑面而来”的全是意象的感觉。

再说意象的丰富性。

其一是感觉意象化,或意象感觉化。

试看这几个意象,有诉诸视觉的,如人群中的面孔、枝条上的花瓣,都是眼目所见;也有诉诸触觉的,“湿漉漉的黑色枝条”就是在视觉之外隐隐地透出触觉,那是一种特殊的怪异的感觉。

其二是让意象流变,由现实意象转换生成臆想意象,“人群中这些面孔”是现实意象,“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是臆想意象,前一个意象是现成的,撷取的,后一个意象是虚无的,创造的,后一个意象以前一个意象为依托。

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

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

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在地铁车站读后感。

地铁车站,是城市的脉搏,是城市的心脏。

每天,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来来往往,匆匆忙忙,奔波忙碌。

在这个繁忙的地方,我有幸拿出一本书,坐在一个角落,静静地阅读。

这本书,让我感悟颇深,让我在这个喧嚣的地方找到了一丝宁静。

书名叫做《活着》,作者余华。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农民的一生,他经历了家人的死亡、社会的变迁、人生的起伏。

在这个地铁车站,我仿佛看到了小说中的人物,他们在生活的洪流中挣扎,却依然坚韧地活着。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在地铁车站,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

有匆匆忙忙的上班族,有悠闲自在的游客,有孩子的嬉笑声,也有老人的沧桑面孔。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在这个城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地铁车站,时间仿佛静止了。

人们匆匆忙忙地走过,车辆来来往往,却少有人停下来静静地感受这个瞬息万变的城市。

而我,却在这里找到了一丝宁静。

书中的故事让我沉思良久,让我更加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在这个繁忙的地方,我仿佛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一个可以让我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地方。

在地铁车站,我看到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也看到了人们的忙碌和奔波。

这个城市,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充满了希望和困难。

而我,也是这个城市中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我要在这里努力奋斗,追逐自己的梦想。

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了自己要走的路,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在地铁车站,我读完了这本书,却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这个地方,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是人们生活的缩影。

在这里,我看到了人们的奋斗和坚韧,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悟颇深,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城市,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在地铁车站,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

这个城市,充满了无数的故事和传奇,每一个人都在这里演绎着自己的人生。

而我,也要在这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也要在这里追寻自己的梦想。

简论《在一个地铁车站》的意象并置手法——兼与中国古典诗歌比较

简论《在一个地铁车站》的意象并置手法——兼与中国古典诗歌比较
来 的批 评 恶 习的 影 响 ,求 新求 异 , 不 加扬 弃 地 对 两方 女 性主 将会形成 一 种全新 的契合中国实际的女性诗学。 当然还应注意一种倾向, 虽然新时期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义理论进行鼓吹,有意无意地忽略巾 女性文学发生发展的
特殊性 ,使批评进入 了形而 l的怪 圈 : 在着矫枉过u的倾向 对性 别差异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对普 三 性。在实践中,更出现 了以女性标准确 批评准则的倾 向,
维普资讯
谵 《 在一介炮锬牟 》
蒂量孕湛
兼与中国古典诗歌比较
。崔 玉香

英美意象派创始人、美 著名诗人埃兹拉 ・ 庞德的 《 在 风尘的磨洗至今仍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和迷人 的光彩 这首诗纯 个开放性的意义卒问,给人们以解 个地铁 车站》 ( 义译 《 地铁 年血 》或 《 占 巴黎 某地铁车站 以意象并置的手法营造了 一
起到 的或许还是一种扫肓或启蒙作用 ,接 下来 的任务要艰 巨 识的女性 的吉说,作为特殊的精神产 品, 自有它特殊的规律 得多。可惜 的是最初 的女性主义理论介纠者却没能沿着正确 和价值,之前 的西方女性理论的引进 ,以及对中国女性 文学 的方 向走 F 去,正如 “ 。 些批评者所指出的:受到九 卜 年代 以 传统的清理都应 该服务于对女性文本 的解读,在这个过程 中
上》)是 - 酋只有短短两行的现代诗歌,但它不仪当时在世界 读和阐释的多重可能性,并且在人们的阅读中不断实现其意义
增殖 ”,这无疑也是一首具有经典晶格 的诗。 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赞誉和阅读认同,而且历经近一个世纪岁月 的“ 索》 《 I历史地表》 《 出男权传统的藩篱》等 批著作 的和世界接轨的先进的女性 主义批评视 角和指导思想 。这表 浮 I j 止 _

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

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

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在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庞德的这首《在一个地铁车站》,初读时只觉简短而朦胧,可当我细细品味,反复琢磨,竟从中咂摸出了好些滋味。

诗是这样的:“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就这两句,却仿佛有着无尽的魔力,把我拉进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想起有一次,我自己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傍晚坐地铁回家。

那天,地铁站里人来人往,每个人都行色匆匆。

我站在站台上,看着轨道里的灯光闪烁,听着列车呼啸而来又疾驰而去的声音。

周围的人们,有的低头看着手机,有的三两成群在低声交谈,还有的一脸疲惫,靠在柱子上闭目养神。

我注意到一个穿着职业装的女士,她的高跟鞋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一只手紧紧地抓着公文包,另一只手不停地捋着头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也许是在担心工作上未完成的任务,又或许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加班而烦恼。

还有一个小男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手里拿着一本漫画书。

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完全沉浸在漫画的世界里,仿佛周围的嘈杂都与他无关。

他时而咧嘴笑,时而皱起眉头,那丰富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这时,地铁进站了,门缓缓打开,人们像潮水一般涌了进去。

我被挤在了一个角落里,身边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

他微微驼着背,手里提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一些蔬菜。

他脸上的皱纹就像一道道沟壑,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他的眼神却很平和,看着车厢里的人们,嘴角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家里等待他的亲人。

在这拥挤的车厢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面孔。

有年轻漂亮的姑娘画着精致的妆容,却掩盖不住眼底的疲惫;有中年大叔满脸胡茬,目光呆滞地望着前方;还有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嬉笑打闹着,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这些面孔在我的眼前不断闪过,就像庞德诗中所写的“幽灵一般显现”。

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目的地。

而在这短暂的地铁旅程中,我们的轨迹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庞德用如此美妙的意象来形容这些面孔。

在一个地铁车站

在一个地铁车站

在一个地铁车站原文"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Ezra Pound)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译文1这些脸在人潮中明灭朵朵花瓣落在湿润的黑粗树枝上(史轶君译〈在一个地铁车站〉)译文2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郑敏译〈巴黎某地铁站上〉)译文3人丛中这些幽灵似的人脸,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辜正坤译〈在地铁车站〉)这首短仅两行的小诗作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之一。

诗的上下两行,分别呈现了两组互相对应的意象。

一是地铁车站的人群中,幽灵般显现的面孔;二是湿漉漉的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这两行诗句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喻关系,而是两组意象之间的相互叠加的关系。

把这两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力量,是诗人的直觉,它使两组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状态下迸溅出诗的火花,产生深刻的意味。

庞德自己说它是“一刹那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

这首诗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诗歌从19世纪陈旧的写作手法和抒情习惯中摆脱出来,给现代文学带来了启示。

埃兹拉·庞德后来也成为意象派诗人的领袖。

庞德在讲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时说:"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地铁车厢,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的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

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的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像那种突发情感那么可爱的文字……"可见,是具体生活中的感受触发了诗人的诗兴,以后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寻找表达这种感受的"可爱的文字"。

整一年,诗人先后写出了两首与此内容有关的较长的诗,都被他毁掉了,最后写定这首小诗。

也有人认为是删定后只留下这两行。

《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庞德自己曾在1916年写道:“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厢。

突然间,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的儿童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

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像那种突发情感那么可爱的文字。

那个晚上……我还在继续努力寻找的时候,忽然我找到了达方式。

并不是说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

……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小斑点。

……这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

我发现这对我了摆脱那次在地铁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

我写了一首30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个月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庞德阴暗而潮湿的地铁车站,浮现着的一张张脸庞,重重叠叠。

淹没在黑压压的人群中,看不见自己行走的身躯,只有一个个陌生的头颅在眼前交叠,摇晃,随处都是拥挤,嘈杂,明亮的阳光下,残留的空隙竟无法容纳属于自己的影子。

作者一瞬间的捕捉,浓缩了整个世界。

在大千世界里挣扎的人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依附自己而存在。

近乎相同的表情让他们拥有了一样的面孔,一成不变的坚守着固有的生存原则,躲在伪装的外壳里,如幽灵般虚无的灵魂在坚强、冷漠、自私与无奈中堕落、沉沦。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意味着什么?残酷的现实抑或是颓败的生活?经过风雨肆虐后的花瓣,零落,散乱,残忍的残缺,却是一种凄美绝伦的娇艳。

他所透露的,是一股力量,不似飞蛾扑火般决绝,不如凤凰涅磐般壮烈,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他是长期的,坚韧的,他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耐力,需要更多的付出与承受,却更加坚不可摧。

一样的面孔,零落的花瓣,诗人原本想表达的,或许是一种明媚的东西,然而,字里行间沉积的太多的黑色素,却让我感到一种真切的沉重,并怀有深深的恐惧。

年轻的我们只能停留在生活的表层,肤浅的感知这个世界,交织着美丽与丑恶,交织着纯净与污浊。

意象派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借鉴——以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为例

意象派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借鉴——以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为例

要 旨 ,甚 至 终 极 目的 。庞 德 因此 不 无 极 端 地 认 为 ,诗 人 与 其 卷 帙 浩 繁 、著 作 等 身 ,不 如 一 生 中只 创 造 一 个 “ 意象 ” 。 _ 4 J ( 嘣 正是 出 于 对 “ 意 象 ” 的 极 度 推 崇 与 高 度 重 视 ,他 本 人 在 创 作 实 践 中也 努 力 追 寻 着 意 象 ,其 广 为 人 知 的 《 在 一 个 地 铁 车 站 》 就 是 一 个 著 名 的例 子 。
国诗 集 《 神州集》 ( C a t h a y ) , ①领 悟 到 了 意 象 在 中 国诗 歌 中 的重 要 性 ,认 为 中 国古 典 诗 歌 整 个 儿 泡在 意 象 之 中 ,是 意 象 派 学 习 的 典 范 。 以庞 德 为 代 表 的意 象 派 是 如 何 理 解 “ 意 象 ” 的 呢? 他 们 认 为 ,意 象 是 “ 一种 在 一 刹 那 间 表 现 出来 的理 性 和 感 情 的集 合 体 ” ,“ 意 象 在 任 何 情 况 下 都 不 只 是一 个 思 想 ,它 是 一 团 、或 一 堆 相 交 融 的思 想 ,具 有 活 力 ” ;而 “ 准 确 的 意 象 ” 能 使 情 绪 找 到它的 “ 对等物” 。 _ 2 J ( ” 庞德在 《 关 于 意象 主义 》 中将 意象 分 为 两 种 :相 对 主观 的— — “ 它 们
度 上 又会 影 响 到诗 作 的深 度 和境 界 。
关 键 词 :意象 派 ;意 象 ;意 境 ;《 在 一 个 地 铁 车 站 》; 中 国古 典 诗 歌
中 图 分 类 号 :I 2 0 7 . 2 2 文 章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7 4 0 6( 2 0 1 4 )0 2 —0 0 4 8 —0 5

高中语文《在一个地铁车站》-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在一个地铁车站》-新人教版必修1

3
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两个可见意象并列在 一起,借以启发和引起别的感受。休姆说: “两个可见意象的组合,可以称为一个视 觉的和弦。它们的联合使人获得了一个与 两者都不同的意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庞德(1885—1972), 美国诗人、评论家。1885年 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16岁在宾 西法尼亚大学。1903年入哈密尔顿大学 。1908年 离美赴欧, 在伦敦加入了以诗人叶芝为中心的一批 作家、诗人的小圈子, 他把自己和这些友人称为意 象派诗人。1914年编成《意象派诗选》第一辑。
他翻译了工程浩大的《大学》、《中庸》和《论语》以及孔子 亲定《诗经》, 创造地翻译了遐尔闻名的中国古典歌集《华夏集》 (《神州集》), 他倾尽全部心血的鸿集巨制《诗章》是一部深沉 宏博的诗篇, 建筑在他对儒学的独特理解之上。描写了繁荣昌盛的 古代中国, 宣扬了孔子的伦理哲学, 旨在反对基督教。庞德对中国 文化和中国诗学锲而不舍地努力理解并全力推介, 美国作家很少不 通过庞德的译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庞德 的中国情结凝聚着浓郁的中国儒家文化的神韵。他于古老的东方文 化中重塑了美国作家的中国形象。




庞德
车铁

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地铁感情的复合体”。
一瞬间的视觉印象, 一瞬间的内心感受
这首短仅两行的小诗作于20世纪初, 是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之一。
作为西方“意象派”的主要代表人 物, 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 》 是公认的意象派诗歌的压卷之作, 里程碑式的作品。
庞德是有意地寻找一种新的“诗歌方式”,或者说 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为 找到一个巧妙的诗 歌小想法。 庞德发现了“许多颜色小斑点”,发现了 “一个意象的 ”,从而开创了一个诗歌流派,开创了

【诗歌鉴赏】在一个地铁车站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在一个地铁车站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在一个地铁车站_诗歌鉴赏在一个地铁车站[美国]庞德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杜运燮译)【赏析】关于这首诗,庞德1916年在《高狄埃布热泽斯卡:回忆录》中说:“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站,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的感受的文字,那个晚上……我还在努力寻找的时候,忽然我找到了表达方式。

并不是说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

……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小斑点。

……这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

我发现这对我为了摆脱那次在地铁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

我写了一首三十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个月以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一半的诗,一年后我写了(这)日本和歌式的诗句。

”从《在一个地铁车站》的成诗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庞德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把他在一个特定环境下突然间看到的事物和产生的感受写下来。

庞德的诗歌创作受中国诗歌形式和理论的影响很深。

他倡导的意象派运动从中国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中汲取了很多养分。

中国诗歌中的形象往往含有无穷的意味,并不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描述。

而且中国诗歌经常在前后两句诗句中并置两个表面上看来并无直接联系的形象,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吐丝的春蚕和淌烛泪的蜡烛,表面上看来并无多少相干之处,但是上升为意象之后,这两者都意味着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至死不变的执著精神,从而使两者前后呼应,传达出含有哲理意义的思考和深如大海的情怀。

这也就是庞德在回答意象是什么时所说的“在一刹那时间里理智和情感的复合”。

就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庞德得到了美国诗人、东方学家费诺罗萨跟随日本学者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所做的笔记。

这些笔记包括150首汉诗,每首诗都有汉语原文、日文读音、每个汉字的译义和串解。

庞德凭着他的诗歌天赋,并借助于费诺罗萨的注解,很快就从这些汉诗中感受到中国诗歌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释义
这首仅两行的小诗作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之一。庞德自 己说它是“一刹那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
这首诗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诗歌从19世纪陈旧的 写作手法和抒情习惯中摆脱出来,给现代文学带来了启示。埃兹拉· 庞德后来成了为意象派诗人的领袖。
这里"人群中这些面孔"是现实意象,"人群"是"面孔"的背景;"黑色枝 条上的许多花瓣"是想象意象,"枝条"成为"花瓣"的背景。前一个意象 是现实的,后一个意象是虚无的,创造的。前后两句是比喻关系,后 一句前可以加"像""犹如"一类的词语。第二句是来诠释第一句的,即 把人群暗喻为湿漉漉的枝条,把这些面孔喻为花瓣。
此而言,庞德也是一个有成就的翻译家。
创作背景
庞德本人在《高狄埃——布热泽斯卡:回忆录》中讲到这首诗 的创作经过时说:‘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 厢,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又 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 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的感受的文字,我找不 出我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 ,象那种突发情感那么可爱的文 字……”具体生活中的感受触发了庞德的诗兴,以后一段时间, 他一直寻找表达这种感受的“可爱的文字”。整整一年,诗人在 寻找表达,先后写出有关的两首较长的诗,都被他销毁了,最 后才写定这首和歌式的小诗。谁知这首只有两行的诗,却成了 意象派的扛鼎之作。
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主要作品有《面具》、《反击》、《献祭》 、《休·西尔文·毛伯莱》和《诗章》等。
庞德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他在长诗《诗章》中阐 述孔子学说,在1915年出版的《中国》中收集并翻译了十几首中国古 诗。庞德不太懂中文,他的译作是由日译本转译的。庞德还曾译过《 大学》、《中庸》、《论语》等。在翻译过程中庞德得到了华盛顿一 些专家学者的帮助,克服了各种困难。尽管人们可以对译文进行各种 指摘,但庞德毕竟作了前所未有的尝试。除了翻译中国作品外,庞德 也译过包括日本、希腊、意大利文学等多种语言的外国文学作品。就
(陈彧慜译〈在一个地铁车站〉)
❖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郑敏译〈巴黎某地铁站上〉)
❖ 人丛中这些幽灵似的面庞,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辜正坤译〈在地铁车站〉)
❖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杜运燮译 <在一个地铁车站>)
作者介绍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美国著名诗人。 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 。在去欧洲以前,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学, 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 文学。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学习, 1906年获硕士学位。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以 后于1902年,1906年及1908年先后共四次去 欧洲。1908年定居伦敦,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 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一个地铁车站》
——埃兹拉·庞德
诗歌原文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汉语译文
❖ 这些脸在人潮中明灭 朵朵花瓣落在 湿润的 黑粗树枝上
诗歌鉴赏
为感受找到恰当简明的表达意象,这是意象派诗歌创作的基本 原则。《在一个地铁车站》包含两个复叠对比的意象:人群中 隐现的面孔与黑树干上的花瓣。从语言结构上看,两行诗间没 有明确的语法关系,我们只有通过阅读的想象,才能复现诗中 故意抽去的譬喻性的联系环节:象或犹如。全写出的诗应为: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就象或犹如‘湿漉漉的黑 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在一个地铁车站》的意象鲜明简练,具体可感,堪称意象派
诗歌的代表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象叠加
将有相同本质涵义的意象,巧妙的叠合在一起,意象与意 象之间构成修饰、限定、比喻等关系。
它实质上是一种隐喻,由于喻体与本体之间省去了联系词, 故而两个具体意象就叠加在一起了。读者必须摆脱常规的思维 进行跳跃式联想、想象,才能找到意象间的微妙联系。
少女
树长进我的手心, 树叶升上我的手臂, 树在我的前胸 朝下长, 树枝像手臂从我身上长出。 你是树, 你是青苔, 你是轻风吹拂的紫罗兰, 你是个孩子——这么高, 这一切,世人都看作愚行。
(赵毅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