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是哪些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803d15a02020740be1e9b78.png)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1、嗜酸性粒偏高的原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内CFU-s经过单向嗜酸性祖细胞(CFU-EO)阶段在有关生成素诱导下逐步分化成熟为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少见仅为0.5-5%嗜酸性粒细胞有微弱的吞噬作用,但基本是无杀菌力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嗜石破天惊生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发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
此外实验症明它还参加与对嚅虫的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至少有六大来源:①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而来的组胺(histamine);②由补体而来的C3AC5A、C567其中以C5a最为重要;③从致敏淋巴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④从寄生虫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⑤从某些细菌而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⑥从肿瘤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上务因素均可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百分率很低故经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换算而来的绝对值误差较大因此在临床上需在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时应采用直接计数法[原理]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它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中类繁多虽想方不同但作用大同小异分为保护嗜酸性粒细胞而破坏其它细胞的物质和着染嗜酸性粒细胞的物质(如溴甲酚紫、伊红、石楠红等)可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选择配制[参考值](0.05-0.5)×109/L[临床意义] 2、生理变化在劳动、寒冷、饥锇、精神刺激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通。
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原因初探
![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原因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7006833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4.png)
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原因初探岳磊;王静;翟凯齐【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8)21【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原因,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儿的临床特征。
方法应用SYSMEXXT-4000i血细胞分析仪对4369例新生儿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统计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值。
结果4369样本中,912例嗜酸粒细胞比值增高,占20.87%,其中702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值增高,占16.07%。
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新生儿期较为普遍,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neonatal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of children with increased eosinophils. Methods SYSMEXXT-4000i hematology analyzer for 4 369 cases of neonatal blood samples for testing, WBC count, eosinophil count and percentage value. Results 4 369 pieces of samples, 912 cases of eosinophils ratio increased, accounting for 20.87%, of which 702 cases counted value increased eosinophils, accounting for 16.07%. Conclusion Eosinophils increased in the neonatal period is more common, the reason for further study.【总页数】2页(P38-39)【作者】岳磊;王静;翟凯齐【作者单位】开封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河南开封475000;开封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河南开封475000;开封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河南开封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相关文献】1.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功能及影像学特征 [J], 魏霞; 郭佑民; 李洁; 丁琦; 许淑娣; 米九运; 任京婷; 李瑞丽; 姚静; 金晨望2.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疗效观察[J], 刘玉英3.新瑞白注射后引起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假性增高2例 [J], 朱婕;谢春霞;牟晓峰;王爱玲4.5例嗜酸性粒细胞假性增高原因分析 [J], 边春红;郭胜香;徐丽娟;何逸林;郑文伟;王荣祺5.经方序贯疗法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外寒内饮证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对炎症指标和凝血指标的影响 [J], 刘宏祥;赵永辰;周胜男;孙艳敏;张彦广;高宏伟;史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ttps://img.taocdn.com/s3/m/4df2e1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d.png)
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方案取决于其病因和病情。治疗原发性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放疗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干扰素和化疗药物等。放疗主要用于治疗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的肿瘤。
合并症和预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以合并其他病症,例如心 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器官受损。 合并症的预后取决于病情及治疗方法。尽早治疗和规范管理可改善预后。
结论和展望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复杂且多样的疾病。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病因和机制, 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我们将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 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以及异常的骨髓造血。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 分类和诊断标准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慢性型常伴有血液 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异常增多,而急性型症状严重且进展较快。
诊断依据包括血液检查,骨髓穿刺以及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 定义和表现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嗜酸性粒 细胞无明确原因而持续增多。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典型表现包括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持续增 高,可能伴随贫血、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和机 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过敏反应、感染、免疫性疾病、 肿瘤以及某些药物等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 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是指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 征是嗜酸性粒细胞无明显明确的原因而持续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5881fe59be23482fb4da4c59.png)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提出根据病人的Ec增多 的程度和临床表现而予阶梯治疗:没有进行性的器官系统 损害的病人并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随访监测;对那些损 害仅限于皮肤的轻症病人,应对症治疗并应密切随访;生 命器官受累的病人则需要更进一步的治疗”1。长期维持 治疗被推荐为防止终末器官损害发展的更有效的方法。7。。 5.1糖皮质激素
用IFNcc治疗HES可产生临床、生物学、细胞遗传学 的缓解¨。。适用剂量可有较大范围,100—300万U/d,皮 下注射,长期使用,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也可减少外周血 Ec数,而且效应持久(可达5年)¨1’”o。一名有FIPlLl一 PDGFRA融合基因的病人用IFNcL治疗数年后获得完全缓 解,融合基因消失。1“。目前,IFNoc被认为是对激素不敏 感的HES病人的一个治疗选择。
万方数据
271
进入某些组织,主要是胃肠道。在鼠类中通过转基因的方 法产生过多的IL一5,可导致大量EC产生;IL一5基因的 缺失可导致变应原刺激后在外周血、肺和胃肠道的EC明 显减少。
HES的确切病因尚未知,可能有IL一3、IL一5和/或 GM—CSF失调的因素存在旧’“,这些细胞因子的一种或几 种增多刺激骨髓生成EC从而导致外周血和组织的EC增 多。IL一5对嗜酸或嗜碱细胞谱系的作用有高度的特异 性,IL一3和GM—CSF则尚可作用于其他造血谱系哺1。 有证据表明IL一5是HES和其他EC相关疾病主要牵涉 到的细胞因子∞’7’…。尽管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和EC都可 产生IL一5,T淋巴细胞却是IL一5的最主要来源。这些T 淋巴细胞通常为Th2细胞,可使免疫系统易于产生异位 性/过敏性免疫反应,这些反应以IgE和某些IgG亚类的 产生伴以EC活化为特征。有趣的是,IL一5在鼠类和人 类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并不同。在鼠类系统,淋巴细胞表达 IL一5受体,IL一5作为B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因子起作用; 在人类,IL一5受体仅在EC和嗜碱细胞表达。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高有哪些原因【医学养生常识】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高有哪些原因【医学养生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1b9af8a8d0d233d4b14e692b.png)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高有哪些原因
文章导读
如果在检查当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升高的情况,这多因为一些疾病的原因
造成的,导致这种现象的疾病比较多,比如说一些皮肤疾病,比较常见的有湿疹,银屑病
等等,另外一些过敏性的疾病也常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比如说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
管神经性水肿等,另外一些肿瘤疾病,血液疾病,都可能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升高。
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
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0%或更多。
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倒置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90%以上为嗜酸
性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
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
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
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白细胞 嗜碱细胞偏高的原因
![白细胞 嗜碱细胞偏高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67ecd0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7.png)
白细胞嗜碱细胞偏高的原因英文回答:Eosinophils are a type of white blood cell that is part of the immune system.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fighting off infections and allergies. Eosinophils are typically foundin the blood and bone marrow, but they can also be found in other tissues, such as the lungs,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skin.Eosinophilia is a condition in which the number of eosinophils in the blood is elevated. This can b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Allergies.Asthma.Eczema.Food allergies.Drug reactions.Parasitic infections.Certain types of cancer.Eosinophilia can also be a sign of a more serious condition, such as: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a.Eosinophilic leukemia.The symptoms of eosinophilia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underlying cause. However, common symptoms include:Fatigue.Weakness.Weight loss.Swollen lymph nodes.Rash.Itching.Shortness of breath.Wheezing.If you are experiencing any of these symptoms, it is important to see your doctor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your eosinophilia. Treatment for eosinophilia will depend on the underlying cause.中文回答:嗜碱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是怎么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是怎么回](https://img.taocdn.com/s3/m/bfd5aa11af45b307e87197eb.png)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是怎么回*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的病理病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病因
*一、发病原因
研究发现L-色氨酸中含有微量色氨酸二聚物,这种化学物质是否就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的致病因子或者还有另一种尚未识别的物质在起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1990年L-色氨酸产品被取消销售。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病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ttps://img.taocdn.com/s3/m/897715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7.png)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是指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白细胞,其细胞质含有颜色鲜明的大颗粒,这些颗粒富含阳性染色物质,使得它们在染色后显得呈酸性(eosinophilic)。
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所占的白细胞比例很小,通常不超过5%。
当外周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超过相应的正常范围时,就被认为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在成年人中,一般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0.5×109/L定义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的产生和释放主要受到一些特定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例如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5(IL-5)和肥大细胞生长因子(MGF)。
这些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对抗寄生虫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机体感染寄生虫时,嗜酸性粒细胞会迁移到感染部位,并释放出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肥大细胞碱性蛋白(MBP),通过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来消灭寄生虫。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不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它可能与其他病理状态相关。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
原发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没有明显的病因可发现的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一般来说,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属于良性疾病,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在一般血液检查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
继发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其他疾病的结果,如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
如果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
这些检查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根据不同的病因,相应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原发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只需要定期随访即可。
对于继发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需要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总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理状态,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54a440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7.png)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我们经常会关注到嗜酸性粒细胞这一指标。
当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担忧,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那么,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它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在血液中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其数量可能会增加。
过敏反应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某些食物等,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对抗过敏原。
这种情况下,除了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患者往往还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
寄生虫感染也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见的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绦虫等,在人体寄生时,会刺激免疫系统,促使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以帮助清除寄生虫。
如果怀疑是寄生虫感染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偏高,通常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粪便检查等相关检测来明确诊断。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高。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在这些疾病中,免疫系统异常活跃,可能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也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改变。
当皮肤出现炎症反应时,嗜酸性粒细胞会参与其中,导致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
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高。
这类疾病往往还会伴有其他血液指标的异常以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另外,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等,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的情况。
药物反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不良反应。
除了上述疾病因素外,一些生理情况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暂时偏高。
比如,在剧烈运动后、怀孕后期等,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且不会伴随其他明显的不适症状。
嗜碱细胞相对值偏高的原因
![嗜碱细胞相对值偏高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4ea7cb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6.png)
嗜碱细胞相对值偏高的原因一、嗜碱细胞的概念和功能嗜碱细胞是一种白细胞,也称为嗜碱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捕捉和消灭异物,如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以及清除过多或死亡的组织细胞。
二、嗜碱细胞相对值偏高的原因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导致嗜碱细胞相对值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人体暴露于某些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的组胺和其他化学物质来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会刺激骨髓中嗜碱细胞的产生,并导致它们进入血液循环中。
2. 感染感染也是导致嗜碱细胞相对值升高的一个常见原因。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白细胞来对抗病原体。
其中包括嗜碱细胞。
如果感染比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嗜碱细胞的数量可能会增加。
3. 肿瘤某些类型的肿瘤也可能导致嗜碱细胞相对值升高。
例如,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形式,其特征是骨髓中出现大量嗜碱细胞。
此外,恶性组织细胞病和霍奇金淋巴瘤等其他类型的癌症也可能导致嗜碱细胞相对值升高。
4.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的情况。
这些异常反应可能会导致嗜碱细胞相对值升高。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与高嗜碱细胞计数有关。
5.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嗜碱细胞相对值升高。
例如,一些抗生素、利福平和克拉霉素等药物可能导致嗜碱细胞数量增加。
三、如何处理高嗜碱细胞计数如果嗜碱细胞相对值偏高,需要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具体措施取决于高嗜碱细胞计数的原因。
例如,如果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则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和其他适当的治疗方法来减轻症状。
如果是由感染引起的,则需要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或其他治疗方法来消除感染。
对于某些慢性疾病(如CML),可能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
在任何情况下,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并按其指示进行治疗。
四、结论总之,嗜碱细胞相对值偏高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哪些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哪些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5e28f13998fcc22bdd10dbc.png)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哪些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
其在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对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性,尤其是对速发性过敏反应和蠕虫感染的免疫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物质。
其临床意义如下。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①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
②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银屑病、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
③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后。
④用药。
应用罗沙替丁乙酸酯、咪达普利、氨苯砜、乙胺嘧啶、青霉素或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等抗生素。
(2)酸性粒细胞减少
①疾病或创伤。
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②用药。
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坎地沙坦西酯、甲基多巴等。
中老年人常见的嗜酸细胞增多症状分析
![中老年人常见的嗜酸细胞增多症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d8cf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4.png)
中老年人常见的嗜酸细胞增多症状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嗜酸细胞增多症状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特别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本文将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嗜酸细胞增多症状进行分析,以增加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嗜酸细胞增多症状是一种血液系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液中嗜酸细胞数量的异常增多。
嗜酸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抵抗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嗜酸细胞的数量应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在某些情况下,中老年人的嗜酸细胞数量会异常增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首先,中老年人常见的嗜酸细胞增多症状之一是皮肤瘙痒。
由于嗜酸细胞的增多,体内产生的组胺等物质也会增多,导致皮肤发生过敏反应,出现瘙痒的感觉。
这种瘙痒可能会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尤其是手臂、腿部和躯干等暴露部位。
患者常常不由自主地去抓挠,导致皮肤损伤和感染。
其次,嗜酸细胞增多症状还可能引起消化系统问题。
嗜酸细胞的增多会导致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给中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
除了皮肤和消化系统问题,嗜酸细胞增多症状还可能影响呼吸系统。
由于嗜酸细胞的增多,呼吸道黏膜也会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加重夜间,影响中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此外,嗜酸细胞增多症状还可能引起全身乏力和体力下降。
嗜酸细胞的增多会消耗体内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导致中老年人出现乏力、无力和体力下降的症状。
患者可能感到疲倦和无精打采,日常活动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对于中老年人常见的嗜酸细胞增多症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中老年人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确定嗜酸细胞的数量是否异常增多,进而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其次,中老年人应该注意自身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减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PPT课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13ae8a6bec0975f465e275.png)
>5.0×10*9/L。如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17
诊断程序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增高即可诊断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关键
在于病因诊断。必须详细询问病史、查体以及
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原发病,并评价可能
的相关器官受损或功能异常。
18
1.询问有无过敏性疾病、皮疹、淋巴结肿大、心肺、
性细胞因子前体等。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主要驻留于组织中,特别是 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和深层组织之
间,在组织内其生存时间可达数周。
14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 根据病变部位及浸润程度不同而各异
15
HE相关器官受损
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广泛沉积且至少有以下1 条:1纤维化(肺、心脏、消化道、皮肤等)2血栓 形成伴或不伴栓塞3皮肤红斑、水肿、溃疡、湿疹4
原因:
(1)考虑过敏原因:血清IgE、变应原特异IgE,特异过敏 症的皮肤针刺实验 (2)非过敏性皮肤原因:皮肤活检 (3)感染原因:大便寄生虫和虫卵镜检,可以寄生虫的血 清学检查,HIV、HTLV-1
20
(4)胃肠道原因:消化道内镜、血清淀粉酶,乳
糜泻作相关抗体的血清学检查
(5)结缔组织病:ANA、dsDNA、CCP (6)血管炎:ANCA、HBV、HCV、HIV、 CMV、B19微小病毒血清学检查 (7)呼吸系统:影像学、支气管镜
21
5.无明确继发原因且嗜酸性粒细胞≥1.5*10^9/L, 应考虑血液系统肿瘤伴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作下列检查: 骨髓涂片、骨髓活检、FISH或多重PCR检 测FIP1L1-PDGFRA、染色体、T细胞免疫表型 +-TCR重排、血清肥大细胞胰蛋白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例报告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e32447fe4733687f21aa00.png)
应蛋 白 1. m / , 5 1 gL 血沉 4 m h 肝 肾功能、 1m / , 补体 C / 4 R 、 G M A未见异常; 3C 、FI / / g 心肌酶 L H64U D / 6
LC 、KM ,K C .B正常; 肥达试验( , 一)三溶试验(一 , D A 一 。胸片提示“ ) N ( ) 右下肺近隔面处可见条片状
部、 双下肢可见片状红色皮疹 , 两侧颈前、 右侧腋窝 顶部、 两侧腹股沟区均可触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 , 轻 压痛 ,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活动度可 , 咽无充血 , 心、
物, 进行性增大 , 伴疼痛 , 全身皮肤瘙痒 , 伴少许咳
嗽, 咳黄色痰。既往史 :0 3 20 年有脑血管意外及高 血压病 , 0 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人院查 2 3 0
( ) 大便找虫卵( ; 一 ; 一) 结肠镜无异常, c 肺 T无异 常, 骨髓检查“ 增生活跃 ” 。最后行腹股沟淋巴结活 检, 病理报告淋巴结副皮质层扩张 , 巴窦扩张, 淋 窦
例 1 患者女性 , 岁 , 反复皮疹、 l 8 因“ 发热 4 个 月, 腹痛 3 个月” 人住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 4 个月 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皮肤瘙痒 , 出现局部红色 并
失, 淋巴结缩小或消失 , 复查血常规 白细胞及嗜酸性 粒细胞恢复正常。 例 2 患 者女 性 ,2岁 , 发 现颈部肿 物 1 5 因“ 周” 入院。患者人院前 l 周无意中发现双侧 颈部肿
伴腹痛 , 在外院诊断 “ 急性荨麻疹 ( 腹型 ) , ” 胃镜检
查提示慢性浅表性 胃窦炎 , 检查 H 2gL 并 同时 B8 , /
抗人球蛋白试验( )血红蛋 白电泳无异常 ; 、 一, 乙肝
阴影 , 拟为右下肺盘状肺炎” 腹部 B超提示“ ; 腹腔 考 ; 骨 免疫三项正常,P PD抗 体 ( ;N 、s N 、N 多发低 回声结节 , 虑淋 巴结肿大” 骨髓检查: 一)A A d— A E A D 成熟嗜酸性粒细胞 比例增高。右 ( ) 心电图、 一 ; 腹部 B超 、 胸片均未见明显异常。人 髓增生明显活跃 , 院诊治经过 : 消化内科给予抗过敏等治疗 , 患者仍反 侧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免疫组化及形态学符 结合临床诊断 复发热, 3. — O℃, 体温 65 4 复查血 WB . × 0/ 合血管免疫母细胞性 T细胞淋巴瘤 , C1 1 1 7
15例样本嗜酸性粒细胞假性增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思考
![15例样本嗜酸性粒细胞假性增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051d0a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2.png)
15例样本嗜酸性粒细胞假性增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思考李文静;梁万蒙;马森【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年(卷),期】2024(40)8【摘要】目的:分析15例样本嗜酸性粒细胞假性增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方法:采用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对于仪器报警散点图异常样本延长放置时间复查,复测仍报警样本进行血涂片瑞姬染色人工镜检分类。
结果:15例报警散点图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样本中9例延长放置30 min后复测仪器报警消除,6例延长放置30 min后复测仪器仍然报警。
延长放置30 min后复测仪器报警消除样本各类白细胞群散点图分布正常,界限清晰,无融合。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降至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放置30 min后复测仪器仍然报警样本白细胞分类散点图,红色的嗜酸性粒细胞群与蓝色的中性粒细胞群区域之间出现粘连融合,呈现灰色散点分布。
结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原理保证了仪器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但仪器出现特殊报警,仍然需要人工镜检,同时出现异常白细胞散点图时,在排除疾病影响的情况下,还应考虑仪器的原因。
【总页数】3页(P88-90)【作者】李文静;梁万蒙;马森【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相关文献】1.Sysmex SE-9000中性粒细胞分类结果假性增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2.X E-2100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增高原因分析3.XS-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末梢血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增高94例原因分析4.5例嗜酸性粒细胞假性增高原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ttps://img.taocdn.com/s3/m/a4cf94ffd15abe23482f4d73.png)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简介嗜酸性细胞增多的发生具有免疫反应的特征:使用旋毛(线)虫初次刺激可引起一个初级的且相当低水平的反应;然而重复刺激导致一扩增的或继发的嗜酸性细胞增多的反应。
概念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4~0.45)×109/L(400~450/mm3)。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根据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分为轻度:嗜酸粒细胞(0.4~1.5)×109/L;中度:嗜酸粒细胞(1.5~5)×109/L;重度:嗜酸粒细胞>5×109/L。
临床上常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
病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1.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或药物过敏、花粉症(枯草热)等都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般为轻或中度增多。
2.寄生虫病为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原虫(疟原虫、弓形虫、肺囊虫)、蠕虫(蛲虫蛔虫、钩虫、旋毛虫丝虫、肝毛细线虫)、吸虫(血吸虫、肺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绦虫以及疥虫和穿皮潜蚤的感染均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一般说来,肠道中成虫并不引起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蚴虫移行时侵入各脏器,或肠道成虫破坏肠黏膜时或寄生于肠道外组织的成虫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所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大便中不一定能找到虫卵。
3.药物一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对氨水杨酸、磺胺、苯妥英钠、氯丙嗪、肝精(肝浸膏)碘剂、金剂、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可引起中度甚至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上可无药物过敏的其他症状。
4.感染某些感染如结核特别是淋巴结干酪样结核、猫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猩红热、多形性红斑的急性期、艾滋病、念珠菌感染等都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有的于感染极期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而于恢复期暂时增多称为感染后反跳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疱疹样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红糠疹、鱼鳞癣等嗜酸性粒细胞可中度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https://img.taocdn.com/s3/m/0a3a125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6.png)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知识。
嗜酸性粒细胞,也称为嗜酸细胞,是一种白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血液和骨髓中。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寄生虫感染和调节过敏反应。
当遇到寄生虫感染或过敏刺激时,嗜酸性粒细胞会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比如组胺和白介素,以帮助机体应对这些刺激。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在血液中很低,百分比通常只占总白细胞的1-3%。
然而,如果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通常会是一种异常的生理状态,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过敏反应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我们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食物或药物时,免疫系统会产生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会大量释放组胺等物质,引发炎症反应。
这时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就会上升。
其次,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
一些寄生虫感染,如蠕虫感染,会刺激免疫系统释放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这是机体抵抗寄生虫感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此外,其他疾病和炎症病变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例如,哮喘、支气管炎和湿疹等疾病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
一些肿瘤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加,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最后,请注意,上述原因仅供参考。
如果您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超过正常范围,应及时就诊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医生会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和检查结果,对病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总之,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炎症病变等情况有关。
了解百分比异常的原因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有类似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寻求合适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是哪些原因
如果进行医学检查的过程当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出现比例偏高的情况,这往往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过敏性疾病,这类的疾病比较多,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都可能会引起这种现象,另外寄生虫病,皮肤疾病,以及血液性疾病都可能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偏高。
★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0%或更多。
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倒置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6、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减少,但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二、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1.5×109/L,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出现临床症状后,于6个月内死亡。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发热、皮疹、乏力、咳嗽、气短、肌肉酸痛,或腹泻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内啰音、腹部压痛或神经系统异常等。
2、未发现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
3、有器官受累的症状或体征,如肺内阴影、心脏超声异常等。
看了以上的讲解,现在你知道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是怎么回事了吧。
如有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要尽早检查,确诊病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