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海娟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复习导入
二、探究文本,难点突破
(一)探究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1、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化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琅琊→酿泉→醉翁亭。
(4)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5)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领略文中的人欢。
本文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1)朗读第三段,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何处?
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热闹非凡;
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山肴野蔌;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无拘无束;
太守醉,酒不醉人而人自醉。
(2)讨论:如何理解太守的醉呢?
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
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4.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
明确: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
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
小结: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醉”是表象,“乐”才是实质,从而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分析写作特色
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归纳: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本文写景上有何特色?
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四、当堂背诵
梳理文章脉络,抓住关键字记忆背诵。
亭所在:亭之环境→亭的由来
山中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游宴乐: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太守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五、课堂检测
1、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填空: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之“乐”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作者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他的“”思想,和范仲淹的“,
”的思想是不谋而合
六、课后作业:完成相关课后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山水相映之美
景美朝暮变化之美
四季变幻之美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情美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