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
【精品文档】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范文模板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篇一:用要素禀赋论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用要素禀赋论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资本、劳动力与资源这三大要素禀赋的提升对经济的增长最重要。
只要要素禀赋提升上去了,技术、产业等会自然而然与发达国家一样。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生产禀赋论实际上是三要素说,即将资本与利息,劳动与工资,土地与地租联系一起论述,并不涉及经济关系的讨论。
所以对生产禀赋论先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的观点。
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最近10多年来,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起,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力量。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X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1X年增长4.6万亿美元,占同期世界经济总值增量的14.7%。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值的比重增加至9.3%。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1X年至201X年,中国出口量和进口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和15%,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总量3%的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趋稳,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201X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稳定进出口规模。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是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它将会专门生产和出口使用这些要素更为密集的产品,而从其他国家进口使用这些要素较为稀缺的产品。
这种特殊化的贸易模式被称为要素禀赋相对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论的核心论点是,因为不同国家在生产要素禀赋上存在差异,所以贸易的主要驱动力是生产要素的不同活跃度。
要素禀赋论主要有两个基本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和Stolper-Samuelson模型。
Heckscher–Ohlin模型是要素禀赋论的最早和最著名的模型之一、该模型假设一个国家相对较丰富的生产要素将会专门生产和出口使用该要素密集的产品,而另一个国家则会出口使用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的产品。
Stolper-Samuelson模型扩展了Heckscher–Ohlin模型,考虑了工人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差距。
该模型认为,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丰富时,国内工人的工资将会上升,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将会下降。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稀缺时,国内工人的工资将会下降,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将会上升。
要素禀赋论的理论贡献是提供了解释国际贸易的一种新的视角。
它认为,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而不仅仅是产品价格或企业竞争力。
这种观点对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国际贸易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素禀赋论也受到一些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要素禀赋论过于简化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忽略了其他影响贸易模式的因素,比如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
此外,要素禀赋论没有考虑到贸易对经济中各个阶层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平等的分配结果。
总之,要素禀赋论是解释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分析
要素禀赋
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得数量比例, 与拥有得绝对量无关。
要素禀赋论
贸易产生:要素禀赋不同→要素价格不同→商品价格不同→国
际贸易
贸易结构:出口较密集使用其较丰裕得生产要素得产品,进口较
密集使用其稀缺得生产要素得产品
贸易结果: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得条件下,一国将生产与出
口较密集使用其较丰裕得生产要素得产品,进口较密集使用其稀缺 得生产要素得产品。最终以国际商品贸易可代替要素流动,解决要 素国际间分配不均,导致商品、要素价格(包括工资)趋于均等化。
中、美货物贸易结构比较。美国贸易结构水平属典型得水平分工 型,这种结构得基本特征就是由于国际分工高度化与跨国公司生产 国际化,制成品在出口与进口中均占很大比重。与美国相比,我国得 商品贸易结构水平非常低,属中级垂直分工。
•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得比较优势产品就是应出口得产
品,就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得生 产要素生产得产品,而进口得产品就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 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得生产要素生产得产品。简言 之,劳动丰富得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 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得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 动密集型商品。
•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坚持奉行以低劳动力成本为 基础得战略,这一战略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得发展。
• 美国就是一个资本丰富,劳动力相对缺乏得国家,在高新技术开发方 面走在世界得前列。
•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
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得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得程度不同, 处于优势得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得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得 国家在劣势较轻得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得国家在 在优势较大得产品生产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 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得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得程度不 同,处于优势得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得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 得国家在劣势较轻得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得国家 则在优势较大得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 化生产与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得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 益。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服务贸易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而深入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对于把握这一领域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关键意义。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发展是在传统货物贸易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
传统的货物贸易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为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缺乏生产率,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反,生产和进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大”的产品。
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服务贸易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各国在服务生产上的相对优势决定了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模式。
例如,某些国家在金融服务方面具有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因此在金融服务的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可能在旅游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景观,从而在旅游服务出口上更具竞争力。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对于服务贸易而言,要素不仅包括物质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还包括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新的要素。
比如,在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拥有丰富高素质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国家往往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大量出口相关服务。
然而,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使得传统贸易理论在解释服务贸易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储存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等特点,使得服务贸易的成本结构、市场结构和贸易模式与货物贸易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地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现象,一些新的理论应运而生。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会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服务贸易中,一些大型的跨国服务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
国际贸易要素秉赋理论
比较优势决定贸易模式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决定了其贸易模式,即 该国主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
贸易带来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使得各国能够根据其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交 换,从而带来经济利益和福利提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市场竞争 的加剧,要素禀赋理论在当代国际贸 易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 价值。
03
要素秉赋理论在国际贸易 中的应用
基于要素秉赋理论的国际贸易模式
要素秉赋理论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基础,根据该理论,国家间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是资源禀赋的 差异。
在国际贸易模式中,基于要素秉赋理论的实践表现为:国家会出口本国要素禀赋较为丰富的产品,进 口本国要素禀赋较为稀缺的产品。
其次,要素禀赋理论对于一些 微观层面的因素关注不足,例 如企业的异质性、市场结构等 。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 拓展要素禀赋理论的应用范围 ,并考虑更多的微观因素来解 释国际贸易的流量和模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结果表明,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是解 释国际贸易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要素禀赋 的差异也决定了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研究启示
要素秉赋理论对于理解国际贸易 的动因和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 用,它表明了国家之间由于资源 禀赋和生产要素的差异而产生的 比较优势。
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了解并利 用各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可以制 定出更为有效的国际贸易政策, 以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03
要素禀赋结构升级 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要素禀赋 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给各国产 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资源禀赋与国际贸易优势的研究
资源禀赋与国际贸易优势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资源禀赋则成为影响国际贸易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资源禀赋的概念、资源禀赋理论以及资源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深入研究资源禀赋与国际贸易优势的关系。
资源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资源类型、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条件。
资源禀赋理论认为,资源禀赋的不平等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不同国家或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这将直接影响到它们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资源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应该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互补。
资源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一种货物或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资源禀赋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产业中的比较优势,从而能够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更多的利益。
然而,比较优势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竞争优势的支持。
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产业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者更加成功地拓展市场份额并保持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资源禀赋、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市场规模和政府支持等。
资源禀赋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那些资源密集型产业来说。
资源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过度依赖某种资源禀赋可能会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市场上过于脆弱,一旦该资源供应出现问题,将极大地影响到其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因此,资源禀赋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是保持国际贸易优势的重要条件。
资源禀赋与国际贸易优势的研究不仅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的因素。
资源禀赋不仅仅是指自然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
例如,一些国家或地区凭借其特有的文化禀赋,能够在国际贸易中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以中国为例,中国作为一个资源禀赋相对匮乏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成功实现了从低端产业到中高端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从要素禀赋理论分析(较简单)
• 要摆脱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实现服务易结构的 优化。 • 首先要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国内服务业的发 展是服务贸易的基础,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 反映出国内服务业在结构的劣势。 • 注重人力资本等稀缺要素的积累,发展高附加值 服务行业的贸易。 • 健全和完善与服务贸易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 • 在充分利用GATS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服务贸 易、促进本国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等 照顾性的规定的基础上,尽快完成与服务贸易相关 又符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立法,建立公平、 竞争、高效的市场体系, 形成统一完善的服务贸 易市场,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上表,就是我国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TC 指数(即贸易竞争力指数)。 其中在 2000~2005 年 TC 指数中可以发现, 均大于零的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 而被认为 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的比较优势指数也呈负数状 态。 而在金融、保险、专利、咨询等现代生产性服 务贸易领域,TC 指数在最近 4 年都是负数, 我国在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贸易领域则明显处 于劣势的现状 。
财经闲评
• 要素禀赋理论是解释商品贸易的 传统分工理论。 • 本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尝试将该理论 应用与国际服务贸易,结合已有的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得出要素禀赋 理论适用的依据。最后在有关要素 禀赋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分析结 果提出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 议。
近年来,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服务贸易 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 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 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得 到改善,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服务贸 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重 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 要体现。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面对新 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对此,‘财经闲评’专门有请了胡教授为大家详细 解析。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影响到国际贸易模式、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本章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假设和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具体地说,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组合不同,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也不同,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并通过贸易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是固定的,不会因为贸易而发生变化。
这主要基于两个假设。
一是要素禀赋具有惯性,即要素的组合方式在短期内相对稳定。
二是要素禀赋差异不受贸易限制的影响,即国际贸易可以自由进行,不会受到保护主义措施和关税壁垒的限制。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引发不同的国际贸易模式。
具体而言,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会倾向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商品,而土地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更倾向于出口土地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则更可能由资本禀赋丰富的国家出口。
此外,要素禀赋理论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
根据理论的观点,国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不同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而资本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则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收入的增长。
总的来说,要素禀赋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比较优势的产生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的政治和制度因素等。
因此,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这一理论框架。
要素禀赋论分析中国为例子
要素禀赋论分析中国为例子一、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理论认为,一国从贸易中获利的条件是贸易条件与该国自给自足条件下国内相对价格水平有差异。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贸易基础是商品相对价格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于两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数量不同。
这种理论就是H-0理论,该理论强调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总资源中所占比例与生产要素在不同商品生产投入中所占比例的相互作用,我们又称其为“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富裕度反映一国要素禀赋特征,是一个相对概念。
若A国可用劳动与可用资本绝对数量均少于B国,只要A国可用劳动和可用资本的比值大于B国,A 国就是资本富裕国。
如我国相对发国家,属劳动富裕国,相对贫困国家,属资本富裕国。
商品要素密集度可反映商品生产的要素投入特征,若只有两种商品(A 和B)和两种要素(L和K),生产A的资本和劳动之比(K/L)大于生产B的,则A是资本密集型产品,B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因此要素密集度也是一个相对概念。
至此,H-0理论得出结论: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资源密集型产品。
二、中国对外贸易中与商品要素有笑的特征(1)进出口总额扩大,对外依存度增加。
外贸依存度指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占该国或地区GDP比重。
它反映该国或地区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及对外依存度。
外贸增长体现经济竞争力,对推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有利。
从外贸总额看,中国是外贸大国,进出口总额占(3P的比例接近70%,对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而外贸依存度过高意味着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外需,外需的不确定性会对经济安全埋下隐患。
另外,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我国出口一支独大,对经济贡献率远超消费和投资。
但消费才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力,我国消费处于弱势,也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2)外汇储备增加。
我国外汇储备逐年递增,这是常年贸易顺差的结果,而贸易顺差不利于中国经济长远发而现实是,我们出口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品换来的外汇储备往往还买不到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或高科技产品,而仅是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从而促进了美国国内消费。
要素禀赋理论
摘要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有数据实证分析说明,中国当前的贸易产品结构中显示出了与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相一致的比较优势,从而验证了中国经济增长受益于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因此,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仍然应该建立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调整贸易发展模式,是我国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一、要素禀赋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实践中的适应性(一)要素禀赋理论对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适用性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发以后,中国享有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人均GDP翻番所用的时间之少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中国在1978-1987年期间,只用了九年,就实现了人均收入的翻番,紧接着又在1987-1996年期间的九年中再次翻番.中国因而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能创造如此奇迹?由于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发展战略目标是政府采取人为扭曲资金价格的方式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从而就抑制了比较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战略开始逐步尝试后,受压抑部门即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大力发展,逼近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从而达到矫正扭曲的产业结构的目的,而且更加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
(二) 要素禀赋理论的比较优势理论对改善我国农村经济现状的适用性自1978年至今,中国农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改革,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不到世界总面积7%的耕地,基本满足了占世界人口2%的中国人民的温饱。
因而,了解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所在,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评价不同农业政策的可能效果,而且也有助于把握中国农业应该遵循的发展模式。
首先,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处于较低的水平,人均耕地也不过0。
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次,中国后备耕地资源也很有限。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一、导言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分支,而其中的要素禀赋理论更是该领域的核心理论之一。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要素禀赋理论,探讨其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原理要素禀赋理论,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于1961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的存在。
1. 要素禀赋要素禀赋是指不同国家在生产要素方面的差异。
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
不同国家对这些要素的获取和运用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和贸易模式的差异。
2.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各国之间会因为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形成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某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在某个要素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绝对优势则是指某一国在所有要素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
3.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比较优势使各国能够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同时,绝对优势也使某些国家能够以较低成本生产和出口特定产品,从而形成国际分工和贸易差异。
三、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践应用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全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全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考虑到各国在多个要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该理论通过比较国家在各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提出了资源配置的改进和贸易模式的优化建议。
2. 要素禀赋差异与贸易政策要素禀赋差异对于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对内政策方面,各国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产业升级等手段提高本国要素禀赋水平;在对外政策方面,可以通过贸易保护、减税和关税调整等措施,优化国际贸易格局。
3. 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要素禀赋理论对于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决策也有一定的影响。
用要素禀赋论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用要素禀赋论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资本、劳动力与资源这三大要素禀赋的提升对经济的增长最重要。
只要要素禀赋提升上去了,技术、产业等会自然而然与发达国家一样。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生产禀赋论实际上是三要素说,即将资本与利息,劳动与工资,土地与地租联系一起论述,并不涉及经济关系的讨论。
所以对生产禀赋论先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的观点。
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最近10多年来,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起,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力量。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1年增长4.6万亿美元,占同期世界经济总值增量的14.7%。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值的比重增加至9.3%。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9年,中国出口量和进口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和15%,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总量3%的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趋稳,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稳定进出口规模。
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量下降12.8%,中国进口量增长2.9%,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增长的国家。
中国因素支撑了许多受危机冲击国家的出口,刺激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提振了人们的信心,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起到巨大拉动作用。
现代与当代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精讲
O
附:厂商均衡状态
K
Q C/R E
O
C/W
L
5.2 H-O模型证明
4 H-O模型的勒纳图证明(技术系数不同) 假定:X劳动密集,Y资本密集
A国L丰裕,B国K丰裕
两国技术系数不同
5.2 H-O模型证明
K b a′ a
YY
XX
N1 N M1
O
M Pb
Pa′ Pa
L
5.2 H-O模型证明
(1)XX、YY为单位产量的等产量曲线;Pa(Pa′)为 A国要素相对价格;Pb为B国价格,Pa斜率小于Pb (2)均衡点:M、N与M1、N1。OM与ON的斜率小于 OM1与ON1 (3)以资本计算,则A国成本为a与a′,B国成本 均为b,故A国X相对价格更低
KY/LY>KX/LX,即:SY>SX
故:PAX/PAY-PBX/PBY>0,即:PAX/PAY>PBX/PBY
5.2 H-O模型证明
由:PAX/PAY>PBX/PBY
即:资本丰裕国(A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Y商品) 相对价格更低;劳动丰裕国(B国)的劳动密集型产 品(X商品)相对价格更低
所以:H-O模型得证
产品沿OY生产
因为:kOX<kOY 所以有:X劳动密
集,Y资本密集
O
L
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2 要素丰裕度 (1)含义:即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
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针对国家而言
附: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2)要素丰裕度与要素丰裕国
A 实物单位
若A、B国资本、劳动总量为ATK、ATL、BTK、BTL
5.1 H-O模型基本内容
2 H-O模型的假设前提
国贸-从生产要素禀赋论的角度浅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势1
2、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浅析
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纺织业、玩具业的萎缩是最典型的 表现,蔬菜、住宅价格失调为主因的生活成本上涨使得中国 劳动力的廉价优势不断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国向南亚、 东南亚转移的步伐加快。 房地产的长期繁荣以及国家投资偏向于基础设施建设,挤占 大量社会资本,间接导致金融业、高科技制造业得不到充分 的发展,配套的技术人才和科研能力得不到提升。 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受限,世界各国针对中国的贸易 壁垒有增无减,中国传统制造业出口受阻,新兴产业出口被 打压。 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减缓,与其说是“社会转型期引起的震 荡”,不如说是“传统优势产业萎缩,新兴产业得不到有力 发展,无物可出”。
三、生产要素禀赋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2、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浅析 3、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内 部优化
1、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以大规模引进外 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主导一切的时期,劳动力、 资源要素禀赋占有极大优势。 第二阶段,90年代末至2008年前后,这一时期劳动 力依然较为廉价,资源优势则出现了较大的丧失, 资本、技术要素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2008年前后至今,以致今后较长一段时 期 ,传统产业的优势不断丧失,新兴产业发展不力。
劳动力和技术方面供求失衡
1、粮食的价格偏低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青壮年不愿从事 粮食生产,虽然粮食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但是农村劳动力需求得不 到满足,总产量很有可能下降,这必然导致粮食供给不足,城乡劳 动力供求失衡,这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安全性和主动权也十分不利。 2、低水平劳动力的廉价优势随着生活成本上涨而不断丧失,但是这部分劳 动力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一方面基础加工业萎 缩,廉价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高技术劳 动力供给不足,这形成了产业之间劳动力的供求失衡。 3、高等教育空心化。目前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技术型学院和职业学校,对 学生专业技能不够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劳动 力培养和经济发展需求失衡。这对于人口的整体素质提升十分不利, 而且这一现象是连锁和连续的,长久的恶性循环会加剧劳动力的供 求失衡状况。
论要素禀赋理论...
论要素禀赋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其主要特征是全球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经济的日益融合和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自由流动,如此各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的变动日益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贸易与投资日益一体化。
自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同时,更要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融合是我国对外贸易策略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要素禀赋,发展战略,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部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形式,也是20世纪上半叶以来西方主流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从要素分析起源于本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在他1919年发表的《实力的作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自由贸易使要素收益平均化的趋势假设。
1933年,赫氏的学生俄林出版了他的名著《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在赫克歇尔所提出的要素分析原理基础上,探讨了生产要素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
这就是后人所称之为“H—O理论”的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可歇尔俄林定理。
这个定理可以简述为:一国出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从我国的对外贸易看,我国的劳动力相对丰裕,在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我们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因此,我国对外贸易生产和出口较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更多进口的是我国稀缺的国外有竞争和成本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一般均衡性框架。
生产要素所有者得收入分配和社会消费偏好共同决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决定最终产品的价格,不同国家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决定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
我国的劳动力要素价格低以及生产技术水平低的特性决定了我国的商品价格,从而决定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生产劳动密集型对外贸易商品的对外贸易模式。
第三章国际贸易现代理论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讲义
Eil Heckscher,1879-1952
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 名的《区域贸易与国 际贸易》一书,书中 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 清晰而全面的解释, 由于其贡献,俄林与 詹姆斯· 米德分享了 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 济学奖。
Bertil Ohlin ,1899-1979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
(三)A、B国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 贸易三角ΔQAOACA 和ΔQBOBCB
开放后,A国将出 口X,进口Y,B国 则相反。因此,A国 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 ,B国X的相对价格 将下降,最终两国 价格趋于一致,即 两国面对相同的国 际均衡价格。 消费点提高,两国 福利水平提高。
图 3-7
案例: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中美贸易
• H-O定理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 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 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H-O模型的推导例子说明
单位要素的价格 劳动 资本 1人民币 4人民币 2美元 1美元
中国
美国
钢材 布
单位产品要素的投入 劳动 资本 1 5 10 1
提问: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 国和美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要素禀赋 劳动 资本
A国 12 48
B国 30 60
判断: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要素禀赋图示
图中,EA、EB分别 表示A、B两国的生 产要素总量组合。
ρA>ρB ,故A国为
资本丰富的国家,B 国则为劳动丰富的 国家。
要素禀赋的实际衡量
要素禀赋:通过人均资本存量来衡量。
中美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均衡 • 中美两国在没有贸易时分别选择A 点和B点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 假定中国生产38单位X和42单位Y, 美国生产25单位X和35单位Y,各 国都只消费本国生产的产品。X产 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 本密集型产品。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朱凯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江苏南京(211189)E-mail:zhukai5@摘要:要素禀赋理论是解释商品贸易的传统分工理论,本文通过尝试将该理论应用与国际服务贸易,结合已有的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得出要素禀赋理论适用的依据。
在有关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之上,参照萨格瑞模型中对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的原理,设定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模型,并结合国内现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制约因素分析,使该模型得到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要素禀赋;技术差异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步进展,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掌控一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优势发挥,对于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整体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服务贸易的这种作用会随着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更加彰显其重要性。
自加入WTO 以来,由于国内服务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并逐步规范国内服务业市场,另一方面在相关法律法规上要与国际服务贸易准则接轨并适应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和发展趋势。
面临如此迫切的任务,正确认识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现状,把握好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对于增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也就逐渐成了学者们所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是传统的解释国际贸易分工的两大理论,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不断拓展,这两种理论也逐渐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
目前,鉴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现状以及现实存在的问题,有关这方面的分析也主要是围绕这两种理论展开。
本文比较赞同在解释国际贸易的格局中比较优势强调的是比较成本差异这个表象造成的国际贸易的格局,而要素禀赋理论则更强调探究比较成本差异的来源这种观点,认为要素禀赋理论是为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提供了依据,在解决国际贸易问题时更具有说服力3。
从要素禀赋理论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从要素禀赋理论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摘要: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指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方向,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经济理论之一。
在环境规则影响日益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其对外贸易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种种限制,我国所受到的损失逐年递增,同时对外贸易额高速增长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急需解决。
关键词: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产业结构全球一体化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如果某种要素供给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那么该种要素相对价格就应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人均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
劳动力就业压力形成了以消耗资源为基础的低层次、低盈利的产业竞争,形成粗放式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物质资源要素制约。
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要素禀赋丰裕程度的差异性决定了该要素市场价格的高低。
相对稀缺的要素其价格则相对高昂,相对丰裕的要素其价格则相对低廉。
要素禀赋的丰裕程度会在其使用过程中发生质与量的变化,导致其市场价格的相应变化,从而影响着经济体中要素禀赋的结构变动。
如果一个经济体相对于其它经济体而言使用了自身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无疑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增长,反之则相反。
因此,要素禀赋理论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对我国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依托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巨大优势,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同时也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朱凯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江苏南京(211189)E-mail:zhukai5@摘要:要素禀赋理论是解释商品贸易的传统分工理论,本文通过尝试将该理论应用与国际服务贸易,结合已有的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得出要素禀赋理论适用的依据。
在有关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之上,参照萨格瑞模型中对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的原理,设定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模型,并结合国内现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制约因素分析,使该模型得到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要素禀赋;技术差异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步进展,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掌控一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优势发挥,对于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整体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服务贸易的这种作用会随着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更加彰显其重要性。
自加入WTO 以来,由于国内服务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并逐步规范国内服务业市场,另一方面在相关法律法规上要与国际服务贸易准则接轨并适应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和发展趋势。
面临如此迫切的任务,正确认识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现状,把握好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对于增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也就逐渐成了学者们所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是传统的解释国际贸易分工的两大理论,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不断拓展,这两种理论也逐渐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
目前,鉴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现状以及现实存在的问题,有关这方面的分析也主要是围绕这两种理论展开。
本文比较赞同在解释国际贸易的格局中比较优势强调的是比较成本差异这个表象造成的国际贸易的格局,而要素禀赋理论则更强调探究比较成本差异的来源这种观点,认为要素禀赋理论是为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提供了依据,在解决国际贸易问题时更具有说服力3。
同时考虑到目前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新发展是为了解决原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无法解释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上升,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等国际现象提出的,而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内部结构与这些国际现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也甚少,因此,在将其适用于我国服务贸易的时候还缺乏一定的现实意义,而用要素禀赋理论来对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进行分析,与之相比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1 朱凯:男,河北衡水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2比如技术要素说、人力资本说、信息要素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
3目前有些学者认为比较优势的形成还会受到知识、人力资本、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但本文认为由于新要素理论扩展了要素禀赋中要素的种类和范围,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因素仍然可以被理解为要素禀赋理论的范畴。
2. 相关理论综述20世纪2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cher,B)与俄林(Ohlin,B)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他们指出:由于各国不同生产要素的相对存量存在差别,而且不同的要素供给又会影响到特定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每个国家都会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
后来,萨缪尔森(1949)又进一步将该理论的表达规范化和精确化,之后,里昂惕夫(Leontief,W.W.,1953年)试图通过建立美国的投入产出表对该理论进行验证,结果得到相反的结论。
尽管如此,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却提供了一种解释国际贸易状况的思路,围绕这一现象西方学者提出了要素密集度逆转论、要素非同质论、贸易壁垒论、需求偏向论、自然资源论等一系列解释,继而发展为后来的新要素论,它在原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引进了知识要素(W.Corden)[1]、人力资本、自然资源(J.Vanek)[2]等要素,可以说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要素禀赋理论。
而不断完善的要素禀赋理论使得其在解释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有了更好的适用性,实际意义也得到增强。
但是,由于当时的要素禀赋理论主要是用来解释国际商品贸易,其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巴斯夏、萨伊和马歇尔提出了商品和服务的效用等价的见解,而Sampson and Snape(1985),Grubel(1987),G.Feketekuty(1998)认为由于对要素不流动等假设的存在使得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的应用方面缺乏根据,列蒙从赫-俄模型缺乏对服务本身的动态性的考虑方面对其进行了否定,希尔认为比较优势在应用于服务贸易的时候存在度量方面的问题,从而也对要素禀赋理论通过比较优势在解释服务贸易方面的可操作性提出了挑战。
迪尔道夫则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从要素价格出发,成功运用了“2*2*2”H-O模型来分析一国比较优势的来源,琼斯和鲁安因用一个特定要素模型来说明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在影响贸易收益时的重要性,伯格斯和萨格瑞分别针对国际服务贸易建立了要素禀赋分析模型。
国内的学者对于要素禀赋理论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也有不少分歧和质疑,韶泽(1996)对该方面的有关理论体系进行过比较系统的阐述[3],汪尧田、李力(1997)也对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的应用性理论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述[4],但他们都为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陈宪、程大中(2003)则在其基础上尝试对该问题做出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理论分析的框架。
于永达(2007)等在分析服务贸易现状时曾提出过要素禀赋理论可以为比较优势提供一定的解释基础的见解[5]。
冼国明(2003)[6]、李辉文(2004)和江小娟(2007)[7]在研究贸易带来的要素禀赋变化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运用要素禀赋理论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之后,江小娟(2008)在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中又对用要素禀赋理论解释国际服务贸易作了更深层次的论证[8]。
本文通过尝试将要素禀赋理论应用于国际服务贸易,结合已有的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得出要素禀赋理论适用的依据,再参照萨格瑞的分析模型设定解释服务贸易的模型,并结合国内现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制约因素分析,找出适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要素禀赋模型,并对回归结果做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视角。
3. 模型的建立对于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分析,伯格斯曾设定过模型,他对标准的H-O 模型做了简单的修正,并指出修正后的模型是适用于描述服务贸易的。
他的H-O-S 理论证明在要素价格均等化、各国投入产出模型相同条件下,要素禀赋与贸易的关系可表达为:)(1i i i EW E A T −=− (I )A 表示投入矩阵,E i 表示i 国要素禀赋的n*1个向量,∑=i i E E ;W i =(Y i -B i )/Y ;Y i 表示i 国的GNP ;B i 表示i 国的商品和贸易差额,∑=i i Y Y 。
由于伯格斯的分析忽略了技术差异和劳动熟练程度等因素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在解释要素禀赋理论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差异方面出现了许多不足。
萨格瑞将技术差异引入了H-O-S 模型,他认为,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不仅存在,而且技术转移日益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
为此,他以金融业为例进行实证检验,同时在模型中他还增添了一个国家每种产品的投入产出系数是参照国的倍数。
即:A i =A 1D (II )其中,A i 为要素投人矩阵。
所得模型如下:i n i ni n i B G d E G TF 0)(]/[+=∑ (III )其中,G n 是与一国生产函数和消费函数相关的系数,在原假设下各国是相等的,但G 0不等, d (i )代表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影响系数。
他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77年世界44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一步证明了技术差异和熟练劳动是各国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这一命题[9]。
萨格瑞模型证实了要素禀赋和国际收支会对一国的服务贸易产生影响这一结论。
但由于模型中消费、产出和贸易的关系为:i i i C Q T −= (IV )在(IV )的关系中的三个变量在模型回归时的数据口径上存在些许不一致4,所以在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现状时我们可以引入萨格瑞模型中的解释变量,然后以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为被解释变量对要素禀赋理论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
故根据文章第一部分中的解释,并结合萨格瑞模型,这里设定如下模型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即:0112213324455//Y a a X a X d a X d a X a X µ=++++++ (V )其中Y 代表服务贸易的出口额,X 1 代表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收支状况;X 2代表资本;X 3代表劳动;X 4代表人力资本;d i 代表技术进步对传统的投入要素的影响;X 5表示城市化水平。
以上所设(V )模型中涉及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10]这四个要素,同时还将商品和货物的进出口差额以及城市化水平纳入考虑之中。
这里未将人力资本除以技术进步系数是由于人力资本不同于传统的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引入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影响是针对 4 式中Ti 用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差额表示,Qi 用投入产出系数与国内要素禀赋状况的乘积表示,Ci 则是用()1[]/i i i i iA E YB Y −−∑来表示的,Qi 中忽略了进口的商品和服务量。
于原有的生产要素不能有效解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比如里昂惕夫之谜),故将人力资本单独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列出。
而城市化水平这一解释变量反映了一个国家城市化过程的进展程度,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一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5,但由于其是否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影响一国服务贸易的解释变量尚存在争议[11] ,故暂且将其设定在模型之中,以备下面实证检验中优化模型的一个参考。
对于模型中的线性关系是否成立,以及所添加的解释变量是否能够通过回归验证,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4. 模型的实证检验分析根据以上模型,结合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实证检验,X 1用货物和资本的净出口额表示;X 2用人均GDP 表示;X 3用平均工资表示[12];X 4用受教育年限表示6;d i 用国家科研经费与GDP 的比值表示;X 5用城市化水平表示。
在解释变量中,X 2 、X 3 、X 4、d i 分别代表资本、劳动、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这四个生产要素,由于这四个要素在要素禀赋理论中都曾有过说明,故在验证所引入的解释变量是否正确时我们可以对如下三个方程进行回归,并进行比较:0112213324455//Y a a X a X d a X d a X a X µ=++++++ ①01122133244//Y a a X a X d a X d a X µ=+++++ ②022133244//Y a a X d a X d a X µ=++++ ③由于本文主要是针对服务业这个整体进行回归分析,而且事实上难以获得我国不同年份的各部门因为技术进步造成的单位产品生产所耗费的人劳动和资本的减少,所以在进行实证检验时增加了约束条件,即假设各部门因技术差异所带来的对劳动和资本的影响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