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之:所有制 (社会主义所有制)(用)20100406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重点内容讲解(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基本内涵(1)所有制与所有制结构的内涵。
所有制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反映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以及由这种占有关系所决定的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了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收益等经济关系。
其中,所有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核心,占有可以利用和使用生产资料,支配是一种对生产资料管理和使用的权利,收益则是对以上权利的回报。
所有制结构指不同经济成分,例如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所占的比重。
所有制结构理论将不同的所有制放在一个整体框架下,研究不同生产力水平所需要的合理的所有制结构,研究不同所有制各自的表现形式,揭示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2)生产力状况决定所有制结构。
生产资料所有制既不是生产关系的简单等价,也不是生产关系的直接加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要求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通过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决定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的地位,继而决定劳动者在分配、交换和消费诸环节的关系。
第二,具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划分。
第三,一旦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改变,社会的生产关系也一定会发生改变,前者对后者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同时,生产关系也对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反作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中劳动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可以促进或是阻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发展。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结构与其相适应。
第一,脱离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结构会阻碍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适应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结构则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的所有制结构有可能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一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出现,必将表现出蓬勃的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经济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经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建立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经济。
这种经济体制在过去几十年中,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经济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体制下,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充分发挥国家的调控作用。
这种体制结合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特点,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保持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公有制经济的特点和作用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有制经济中,国家和集体所有制在重要领域和关键产业中起着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有制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全体人民的福利需求,保障基本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两个重要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的发展环境,使得公有制经济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同时,公有制经济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保证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市场经济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就,大规模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同时也坚持和发展了公有制经济。
这一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和挑战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经济具有许多优势,如充分调动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PPT课件
按照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中国采取了渐 进式改革模式。
渐进式改革模式可以避免社会震动过大,从而可以较好地处理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实现平稳的经济转轨。有人认为,这是中 国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精选ppt
6
“休克疗法”的要义是一步到位,迅速转轨,在短期
变集体统一组织劳动和集中管理,为由农户分别承担
不同地块的劳动和管理。但整个生产的经济核算和收
益分配仍然由集体组织统一进行。农户必须使自己承
包的土地的产出达到承包合同所规定的数量,并将这
些产出物交给集体组织,才能从集体组织那里分配到
自己的收入;当农户承包土地上的产出高于合同的规
精选ppt
12
▪ 先在一段时期内实行价格“双轨制”,逐步并轨后实 行市场价格
--中国的价格改革采取了“调放结合、先调后放、逐步放开”的方式,经历了一个 由“双轨”到“单轨”的过程。
--1978年以前,中国的商品和劳务价格几乎全部由政府决定。 --从1981年起,在调整部分工业品价格的同时,政府开始在局部的经济增量范围 内引入市场价格机制。 --1985年开始,价格改革基本转向价格放开。由此形成了计划内价格与计划外价 格并行的“价格双轨制”。 --1992年下半年,原国家物价局通过修订和颁布新的《价格管理目录》,大范围 解除了价格管制。中央直接管制的商品,由737种减为89种。 目前,市场调节价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已达90%以上,在生产资料 销售收入总额和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占80%左右。
中国经济改革、实行计划经济的历史原因
➢ 意识形态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 历史条件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经济基础知识是中级经济师考试的重点考试科目之一,而在经济基础知识中,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含义、类型、特点及现实意义四个方面来论述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含义社会主义所有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全民或者集体作为主体的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再分配的所有制形式。
该所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
二、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类型从所有者来分,可将社会主义所有制分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
(一)全民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是指由全体公民共同所有的所有制形式。
全民所有制的实质在于,国家代表全民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对自然资源、生产资料和社会生产资料实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实现社会劳动成果的全社会再分配,确保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
全民所有制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大型企业、重要行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二)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是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城市居民、企事业单位等集体组织共同所有的所有制形式。
其实质在于,集体主体实施企业的内部治理,自治、独立核算并实现内部再分配,享有企业所得和负担企业风险。
集体所有制广泛应用于农村和小型企业等领域。
三、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特点(一)全面的公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是全民和集体的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代表。
公有制的优越性在于,它有助于避免个别人的私利和过度剥削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
另外,公有制还进一步扩大了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有利于财富的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社会主义所有制体现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由于社会主义企业的主导作用,整个国民经济能够在国家统一指导下协调发展。
同时,全国人民可以依靠他们的劳动创造更多的财富以及提高他们个人的生活和人类的福祉。
(三)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社会主义企业作为社会实体,在所有社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面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任务。
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改革和发展经济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筹划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重要领域以及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筹划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和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经济制度改革是经济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经济制度是指导和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机制。
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经济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这需要通过放开市场准入、加强产权保护、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等措施,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次,要优化资源配置机制。
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优化配置。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推动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率。
三、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保障。
首先,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引导和支持,提高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建设水平。
其次,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和支持,通过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最后,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四、坚持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循环。
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
其次,要加大对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
最后,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2、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有的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关系,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的关系;4、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一个社会中各种不同所有制的构成状况、地位、比重所起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⑴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⑵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6、为什么要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保证其他所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⑷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要贯彻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7、公有制经济的作用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⑶是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物质条件;8、怎样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⑴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⑵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二、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阶段,从范围上讲,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1、国有经济(1)国有经济是我国的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是我国公有制的重要形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3)地位及作用:国有经济拥有现代化的大工业、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控制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主要方面,对社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所有制
16
生产资料的非公有制形式
•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外资经济
私人所有制 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
17
混合所有制 • 含义:指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的资本联合或相互参股形成 的经济(广义和狭义) • 形成机理:市场化改革产生不同所有制经济寻求联合的要 求。生产要素流动的本性冲击所有制界限,混合所有制在 各所有制追求优势互补的动机下形成。 • 形成途径:组建跨所有制的、由多元投资主体形成的公司 和企业集团;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公有制企业出售 部分股权或吸收职工入股等。 • 性质:基本性质由其控股主体的所有制形式来决定,不能 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从资产运营角度,混合所有制 已突破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界限。
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 济中的国有成 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12
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
•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具体体现在两个 方面: • 第一、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量和质两个方面); •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 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保持国有经济的控 制力)。
时期
时间段
第一阶段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3
第二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 大跃进、人民公社 和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
1953—1956
第三阶段
1958—1978
第四阶段
1978至今
8
三 、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 • • •
1、所有制结构的内涵阐述 2、现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3、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4、生产资料非公有制形式 5、混合所有制
13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经济范畴,其实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只有通过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才能实现。
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资料的归属或狭义的所有问题,而是经济主体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或生产客观条件的所有关系体系,它包括经济主体对生产资料的归属或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经济关系。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包含的归属、占有、支配和使用等诸方面的经济关系中,归属关系或所有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规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因此,不同的生产方式总是有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形式与之相联系。
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联系在一起的,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经济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产生以后,必然在法律关系上表现出来。
财产所有权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基本表现。
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所有关系体系一样,财产所有权也不单纯是一个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而是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即是说,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财产所有权所包含的四项权能既可以集中于同一经济主体,也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分离。
正是由于所有权各项权能的统一与分解,才有可能使同一性质的所有制形式或经济形式出现不同的存在形态。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财产所有者的组成关系划分,所有制可以分为私有制、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三种最基本的财产所有权形式。
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私人所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和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个体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进行生产和经营,生产的产品和收入归劳动者个人所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所有制改革我国自1979年以来的经济体改革,涵盖经济体制的各个领域,而所有制改革是其中最为深层次、基础性的改革。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所有制改革已经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经济体制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综合。
机制是以一定的运行方式把事物各部分联系起来,使他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
著名经济学教授刘国光把经济机制分为五大要素:①所有制结构②经济决策结构和经济决策体系③经济利益或经济动力体系④经济调节体系⑤经济组织体系按照刘国光教授的观点,经济经济体制的改革就应该从它的五大要素中去改革,显然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必然结果。
本文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所有制改革作粗浅的讨论。
何为所有制?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经济关系。
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的地位、作用、所占比重及相互关系。
而我国对所有制改革主要是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也就是改变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在我们社会现阶段的地位、作用、所占比重及相互关系。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个阶段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片面追求“一大二公”,认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越纯越好;第二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之前,在这一阶段,强调以公有制为主题,个体、私营、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第三阶段是当十五大召开之后,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框架。
92年党的十四大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使中国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明确起来,也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框架,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所有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所有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所有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性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活力,更与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紧密相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为主体,意味着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要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种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如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
国有企业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例如,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的项目,如高铁、桥梁、电网等,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发挥着引领作用,推动了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集体经济在农村和城镇经济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
在城镇,一些集体企业通过改革和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做出了贡献。
除了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经济以其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私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私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外资经济的引入,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国际经济合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
第一节所有制与产权一、所有制所有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所有制主要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指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生产资料归个人、某个阶级、社会集团或整个社会所有的不同形式。
从形式上看,所有制是人与物的关系,但其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们在占有物质资料方面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所有制最初是以法权的形式即所有权提出来的。
所谓所有权,就其一般规定来说,是指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垄断占有某物,从而对它可以按照自己的个人意志自由处理。
从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看,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
所有制的性质、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决定了所有权的性质、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二、产权关于产权的定义,西方学者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刘伟教授曾在其著作《产权通论》中将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概括为以下六种:1.认为产权即财产所有权,它进而被解释为包含多方面权能的权利束。
持这一观点并在理论上进行详述的代表性人物是配杰·威齐。
他认为,所有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和交易权。
作为这四种权利统一的所有权就是产权。
2.认为产权是一个比所有权更为宽泛,包含一切关于财产权能在内的范畴。
P·阿贝尔是较有代表性的。
他认为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分享残余收益或承担负债的权利、对资本的权利、安全的权利、转让权、重新获得的权利及其他权利。
3.认为产权是由法律或国家强制规定的人对物的权利。
这一观点在法兰西民法和《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均可以找到,也反映了相当一批法学家、法经济学家的观点。
4.认为产权是远较人对物的权利更为宽泛的人的各类权利的综合,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这种定义的特点是使产权的对象性更加泛化,极大地扩张了产权概念的外延,把物权、知识产权、劳动力所有权、市场投票权、行政权及各类法权统统包含进来,换句法说它包括了人的一切权利,权利便是财产。
相当数量的经济学家不赞同把产权归结为人对物的权利,而是把产权归结为由于物而发生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市场调节,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立逐渐完善。
1992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概念,并将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此后,中国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逐步完善了市场化的经济体系。
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得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9%,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国经济的规模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数千亿美元增长到了超过14万亿美元,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推动了城乡就业的增长。
中国政府通过创新政策措施,促进创业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就业率,为国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再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资源得到了更加有效的配置,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三、未来发展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上,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推进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以加大监管力度,重塑市场秩序,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制和监管机制,保证市场公平竞争,防止市场垄断,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所有制ppt课件
5、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平等
6、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 地位平等
(纠错心得:一方面,二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公有 制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二 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都要受国家法律的 保护和约束,都在市场中公平竞争。)
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地位的体现: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优化结构、增强活力。 如何增强 主体地位:集体企业:推进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国有(含义、地位、作用)
内容
集体(含义、地位、作用) 混合(含义、地位、作用)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 济
区 地位
主体地位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别
作用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 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上。集体经济有利于缓解就 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 家税收,实现共同富裕
在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方便 人民群众生活,吸纳私人资金, 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 面发挥重要作用
区 别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
政策
制经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联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 系 竞争、互相促进的新格局
二、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为主体 地位: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
3、怎么办 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所有制变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所有制变革作者:中央党校教授肖勤福所有制对人类社会与生俱来,并且在深层次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演变。
不同时代人类社会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乃至阶级斗争,都是由所有制决定的。
我国3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史,实质就是35年的所有制的变革史,所有制是既抽象,但又是非常具体的。
抽象是我们平常很少去捉摸它,也比较难以捉摸。
但是很具体,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文化论坛讲文化发展,文化发展离不开所有制的变革,它也是以所有制为基础。
一、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所有制变革所有制变革不仅仅决定市场经济的建立,也决定市场经济如何发展。
今天我们讲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
那么所有制及其演变的状态,就决定经济体制的演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与所有制变革。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从历史里面,我们得出一些结论: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
你拿一个产品,我拿一个产品,我们彼此交换。
表面上看是产品和商品的交换,但实质是利益的交换。
所以我们讲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利益经济,是利益交换经济。
那么这个利益,是分属于不同的市场主体的。
不同的市场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有不同的利益边界,才会有交换的发生,市场主体才愿意去付出代价,甘冒风险去开展这种活动。
因此,市场经济不仅仅是利益经济,它又是利益差别经济。
利益差别、利益落差驱动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那么,这个利益差别怎么来确定呢?就是靠产权、靠所有制。
改革这么多年,我们很清楚,有一句话耳熟能详,叫:产权清晰。
为什么一定要做到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所有制确定,意味着你这个市场主体在市场上的利益是清晰的,利益的边界是能够确定的,你如果是模糊的,是交叉的,这个交换行为很难发生。
所以,我们讲产权和所有制,决定市场主体的利益边界,决定推动市场交换、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历史上,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前身是“小商品经济”,这个小商品经济,它附着在自然经济这个本体上,当时的所有制主要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定的经济运行形式及经济体制,总是依托一定的所有制结构而存在。
市场经济的不同社会形式,是由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必然依托一定的所有制结构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构成状态,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的水平和结构决定的。
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应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来决定,凡是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所有制形式都应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关键。
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构建,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运行的效率和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如下:1、它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我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处于基本的和主要的地位,从而为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因而,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另一方面,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物质基础,保证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保证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在经济领域实现了巨大的转变,使中国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背景和动机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动机是为了应对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体制面临着许多问题,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农村贫困严重,经济增长乏力。
改革开放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吸收外国投资来改善中国的经济状况。
二、市场经济改革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
中国开始放开了对私人企业的限制,并允许私人企业家参与经济活动。
同时,中国逐渐减少了对国有企业的干预,鼓励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增强竞争力。
这些改革措施促使中国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
三、外商投资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政策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中国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
外商投资的大量涌入,为中国经济提供了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工业化和城市化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开始加大对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提高了中国的制造业水平。
同时,改革开放也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五、改革的挑战和问题尽管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经济不平衡和区域差距扩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农村地区的贫困和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贸易摩擦等问题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措施以解决。
六、未来展望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仍然在继续。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等,以应对新的经济挑战。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一直以农业立国,但在20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本文将探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背景介绍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提出并实施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这一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改革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经济体制束缚,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并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二、改革开放的经济重点1.农村经济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经济是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改革政策包括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和农业技术进步等。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农村农民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村贫困程度得到显著减轻。
2.城市经济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经济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城市工业部门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逐渐形成了以市场驱动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外资的引入和国内市场的开放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3.外贸经济改革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的外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自由化政策。
外贸经济的改革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4.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开放还对中国的金融体制进行了重要改革。
中国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推行市场化利率和汇率改革,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投资。
金融体制改革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金融资源,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
三、经济发展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经济发展还改善了社会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第八章所有制、分配制
党的十六大指出: ● 党的十六大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 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 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 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 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 两者对立起来。 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 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充分表明了中 央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央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对统 一人们的认识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人们的认识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需要在公有制为 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非公有制经济,而不 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非公有制经济, 能离开生产力水平搞单一公有制。 能离开生产力水平搞单一公有制。
1、 一方面 , 马克思主义认为 , 社会主义要消灭私有制 , 包 、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要消灭私有制, 括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人私有制, 括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人私有制, 但这需要生产力高度发达和平 衡发展,需要人们劳动目的的根本转变, 衡发展, 需要人们劳动目的的根本转变, 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 要实现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 因此, 阶段,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因此,要实现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 就要采取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手段大力发展生产力, 就要采取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 的手段大力发展生产力 ,就应 允许各种同生产力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 允许各种同生产力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 ,以促进社 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 为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另一方 马克思主义又认为,所有制形式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面, 马克思主义又认为 ,所有制形式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现在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 现在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还不发达 ,而且发展 水平很不平衡,这种总体落后 多层次、参差不齐的生产力发展 总体落后、 水平很不平衡, 这种 总体落后 、多层次、 参差不齐的生产力发展 状况,决定了发展多种经济的必要性。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状况 ,决定了发展多种经济的必要性。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都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只能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 都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 只能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 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适应不同生产力水平的要求, 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适应不同生产力水平的要求 ,把国 集体、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展生产力。 家、集体、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展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建立公有制为主的所有制结构 的思想
列宁根据俄国生产力落后、社会经济成份 复杂的具体国情,在晚年提出了建立多种 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的设想。 (1)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力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列宁认为,在一个农民的国度里,必须利 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的 大厦。
4.所有、占有、支配、使用这四种权益关系可 以分离和组合的思想。
四权可以分离的思想,马克思在研究历史上的地产 关系时就有明确的论述,例如地主在保持对土地所 有权的情况下,把土地使用权出租给农民耕种,自己 只获得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甚至提出名义 所有权和实际所有权等的区别。后来他在研究资本 主义经济关系时,把这种关系运用于土地所有者和 经营资本家之间,认为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资本家 获得利润,都是四权可以分离使用的例证。在《资 本论》中,他运用这个原理来分析资本的所有这把 对企业的指挥、监督权让渡给管理人行使。
(三)列宁的所有制理论
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列宁最早把马克 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列宁 对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的探索大体上经 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
政策‛两个不同的时期。在此期间,列
宁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对社会主义
社会所有制的认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1.剥夺剥夺者,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有制的理论
3.区分现实经济关系上的所有制与法律形 态上的所有制的思想。 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不是把财产关系的 总和从它们的法律表现上即作为意志关系 包括起来,而是从它们的现实形态即作为生 产关系包括起来。‛④研究所有制,首先要 研究现实形态上的所有制关系,客观存在的 财产关系,而不是法律形态上的确认,或它 的法权形式。当然法律表述和法权形式也 是重要的,但它不能成为出发点。因为现实 形态是第一性的,法律形态是第二性的,法 律形态的所有制要反映现实形态的所有制。
列宁认为:‚生产社会化不能不导致生产资料转 变为社会所有,导致剥夺剥夺者。‛[1]剥夺剥夺 者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建立国家的辛迪加, 全民都是这个辛迪加的职员;国家所有制就是要 强调集中性,‚……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 的生产和分配中最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 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 [1] (《卡尔•马克思》,《列宁全集》第2卷, 第599页。)
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允许对国家所有 制企业进行‚两权分离‛。在国家保留对 企业所有权的前提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 自主权,积极尝试推行了租赁制。将国家 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电气等部 门的产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或由国家企 业与外国资本家一起合营;将部分国有中 小企业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股份 公司经营。 列宁还阐述了资本主义优越于小商品生产 的思想。
(4)国家应该从财政上和组织上广泛帮助 农民的合作组织,吸引农民参加合作社。 (5)严格遵守自愿原则,必须采取说服、 教育和示范的方法,必须以同农民个人利 益的结合为基础。[1](6)实现合作化, ‚使全体居民个个参加合作社,还须经过 整整一个历史时代,在最好的情况下,我 们度过这个时代也要一二十年。‛[2]
(2)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合作制‛思想
列宁从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 著名的‚合作制计划‛。
内容为: (1)合作社既能保证农民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又 能同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他是农 民容易接受的过渡到新制度的方法。 (2)首先从流通领域把农民组织起来,根据需要 而采取各种各样的经营方式,使农民由自然经济半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分 工的发展。 (3)开展文化工作,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以便经营好合作社。同时,要拥有相当发达的生产 工具,为农业技术改造提供物质保证。
在其思想的指导下,苏联从20年代末开始排挤和取缔 私有经济。1936 年前后,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 集体化的完成,苏联基本形成了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所有制模式。其特征是: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 体经济) 垄断了几乎全部国民经济,仅在集体农庄中 存留了少数个人副业;在国有制内部实行部门管理; 在集体所有制内部和两种公有制之间存在商品货币关 系,国营经济内部则不存在这种关系;消费资料是商 品,受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不受价值 规律影响;经济决策权限高度集中化,包括宏观经济 和企业日常经营在内的全部经济活动都由国家实行直 接指令性的、以物资平衡为中心的计划管理,基本不 存在企业独立的经营自主权。
其主要论点有:
(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以社会的名
义,占有从资产阶级那里剥夺而来的资产,
因此国有制是必然要采取的形式;
(2)但国有制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因
为其他社会制度下也有国有制;
(3)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有制只是一种过渡 形式,因为国家本身最终也是要消亡的,或 如恩格斯自己所说,“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 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 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 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①。国有经济就 是权力经济,它不是最好的所有制形式,而 是有一部分经济必须要采取的形式,即由国 家来掌握。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剥夺大 地主的地产、厂主的工厂、银行家 的货币资本,消灭他们的私有财产 而转交给全国劳动人民。‛[1]([1]
《给农村贫民》,《列宁全集》第6卷,第338页。
)
但是,在建立公有制的方式上,列宁认为,要分别对 待不同的资本家,使用‚无情惩治‛和‚赎买‛两种 不同的办法。他指出:‚在我国,既没有高度的文化 水平,也没有妥协的习惯。如果能考虑一下这些具体 条件,那末就会知道,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做到把 两种办法结合起来,就是说,一方面对不文明的资本 家,即对那些既不肯接受‘国家资本主义’也不想实 行任何妥协而继续以投机、收买贫民等方法来破坏苏 维埃措施的资本家加以无情惩处;另一方面与文明的 资本家,给与那些肯接受‘国家资本主义’,能实施 ‘国家资本主义’,能聪明练达地组织真正用产品供 应千百万人民的极大的企业而对无产阶级友谊的资本 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向他们赎买, 这种思想是完全可以容许的。‛[2]( 2] 《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
[
2.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理论
列宁在国家资本主义理论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国家资本主义,即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条 件下,把一部分国有资产租让或租赁给国内外资 本家经营,实行联合、合作和联营。列宁把凡是 接受和执行国家政策、法令的私人资本主义,也 都视为国家资本主义。他认为‚国家资本主义, 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 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 而国家就是工人,就是工人的先进部分,就是先 锋队,就是我们。‛(《俄共(布)中央委员会 的政治报告》,《列宁选集》,第4卷,第627 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具有 重要的作用。
(2)允许多种所有制成分存在,以便利
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商品市场。
(3)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对资本主
义性质的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有一定限
制。
(四)斯大林的所有制理论
在斯大林时期,确立了单一社会主义公有 制的所有制模式,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列宁逝世以后,布尔什维克党内围绕是否 还要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的问题展开了争论。新经济政策经过 短暂时期的被肯定后,于1929 年底被斯大 林终止。他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公 有和私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基础上, 社会主义要求必须彻底铲除私有制。
社会主义的
所有制改革与发展
河北师大商学院 林广瑞
社会主义的所有制改革与发展
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社会生产资料 所有制的设想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所有 制的理论 三、建国以后30年中国的所有制经济的矛 盾
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社会主义所
(二)恩格斯在所有制理论上的贡献
前述的马克思的许多理论观点,有一些是同 恩格斯共同提出的。因为有的著作是这两 位大师共同署名的,例如对股份制和合作制 的看法,对‚消灭私有制‛的论述,等等。 除此之外,有的观点和思想是恩格斯独自提 出的。这里我指出的,主要是恩格斯在《反 杜林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 展》中关于国家所有制的论述。
(一)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
在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中,以下几个思
想观点最为重要: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
于生产力的唯物主义观点。 换句话说,生产力状况和水平决定所有制形 式,所有制形式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2.所有制是生产关系总和的思想。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在每个历史 时代中所有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 同的社会关系下面发展着。因此,给资产阶 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 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②又说,“私有 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也不是什么抽象概 念或原理,而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总和。” ③
(六)生产社会化、产权社会化及私 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私有制内部会 不会产生公有因素?)
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社 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设想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 主义所有制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萌芽于19世纪40年 代初,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如《黑格尔哲 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 《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进行了较为 系统的探讨,最终完成于《政治经济学批 判》和《资本论》。
有制理论的突破和发展
六、几个应该思考的理论问题 (一)私有制、公有制内涵的界定
(二)私有制、公有制与剥削(私有制也可以没
有剥削——个体私有;公有制也可以有剥削——南街村的集体所有制。)
(三)所有制(公有制)是手段还是 目的
(四)公有制的形式(怎样认识股份 制、股份合作制的公有性) (五)公有制(国有制)产生的原因、 途径,其功能和作用、分布领域、应 该占有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