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石钟山记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合集下载

《石钟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石钟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石钟山记》教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石钟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2、理解线索与结构;3、学习叙议结合,借记游说理的写法;4、理解主旨,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5、背诵第二段中的“舟泊绝壁”部分。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2、学习叙议结合,借记游说理的写法;3、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

教学难点本文是一篇带有考察性质的游记,具有驳论文的特点,二者的有机结合及其叙议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比较阅读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2、背诵第二段中的“舟泊绝壁”部分。

教学程序一、导入石钟山简介:学生读文注,教师播放图片:此山位于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南边的叫上钟山,北边叫下钟山。

千百年来,关于名山的来历众说纷纭(风水声如钟;石声如钟;山形如钟)。

二、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

“三苏”:苏洵(父)、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其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其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一生仕途不顺,道路坎坷,但他胸怀宽广,爱国爱民。

本文是他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览石钟山后写的。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多媒体);2、正音正字蠡(lǐ)郦(lì)罄(qìng)桴(fú)铿(kēng)硿(kōng)莫夜(mù)栖鹘(hú)磔(zhé)鹳鹤(guàn)噌吰(cēnɡhónɡ)穴罅(xià)窾坎镗鞳(kuǎn kǎn tāng tà)汝识之乎(zhì)无射(yì)3、练读四、翻译第一段:重点词语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焉,于是,在那里。

石钟山记高二语文教案

石钟山记高二语文教案

石钟山记高二语文教案1、了解苏轼其人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翻译全文。

4、学习不轻信前人学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时间、反对主观臆断的看法。

教学重点:1、了解与苏轼相关的文学常识。

2、读准句读。

3、翻译全文教学难点:1、读出语气2、翻译全文课时支配:3教学方法:自学、诵读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苏轼其人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要来读一篇苏轼的游记散文——《石钟山记》。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1、了解苏轼其人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三、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豪级的作家,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苏轼其人。

1、苏轼简介:〔阅读《创新课时训练》①第143页的'内容,边读边完成如下摘记:①苏轼的基本资料;②苏轼文学成就的详细表现。

读完进行沟通、明确〕①基本资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苏东坡集》和《东坡乐府》传世。

②文学成就:散文——“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诗歌——开宋代诗歌新风,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豪放词派创始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本文是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移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送他的长子苏迈赴任经过九江湖口,巡游石钟山后写的一篇游记。

四、指导同学自读课文〔一读〕1、提出要求:⑴借助书下解释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遇到疑问可同座沟通、商量。

⑵轻声朗读课文,留意句内停顿。

2、齐声朗读课文。

检查自读状况,准时正音、指导句内停顿。

以下句中的停顿必需留意:⑴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⑵然/是说也⑶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⑷舟回/至两山间五、再读课文〔二读〕1、提出要求:⑴结合“课文思路剖析”②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石钟山记教案

石钟山记教案

石钟山记教案《石钟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体验热爱祖国、珍惜和保护山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石头、木棍、弹弓等;3.实验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用图片介绍《石钟山记》的背景,并询问学生对山的态度和感受。

2.呈现:播放PPT,让学生全面了解石钟山的地貌和山脉的形成过程。

3.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石钟山记》,并分组讨论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探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石头和木棍制作出自己的石钟。

学生可以用弹弓和碎石进行试验,找出合适的石头和角度使石钟发出最佳的音响效果。

5.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探讨如何保护山脉的方法。

6.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并表达对石钟山的热爱。

7.拓展:学生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探险活动,亲身体验山脉的魅力,并采集一些有特色的石头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创作。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践能力;2.听取学生对石钟山的认识和观点;3.观察学生在自己创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板书设计:《石钟山记》教案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践能力;2.听取学生对石钟山的认识和观点;3.观察学生在自己创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自己创作的石钟的实验报告;2.收集一些有特色的山石,并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3.制作一份海报,以石钟山为主题,展示自己对山的热爱和保护的态度。

《石钟山记》教案教学设计

《石钟山记》教案教学设计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说课)一、说教材《石钟山记》是《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它与本单元的前 5 篇文章构成古代散文学习单元。

这一单元所选文章有的以情见长,至情至性,感人肺腑;有的以理取胜,理趣盎然,发人深思。

学习本单元,不仅能使学生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能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高二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他们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够看懂文章大意,但对于文章所体现的哲理,学生难以把握,这需要老师及时点拨。

教师要以学定教,通过设计恰当的课堂活动,打破时空界限,让学生靠近古人、走入经典,以提升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鉴赏。

三、说教学目标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为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查阅、诵读,掌握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思考、探究,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了解其因事说理,前后照应的写法;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比较、鉴赏,了解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养成大胆质疑,敢于创新的良好品质;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学习、巩固,理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注重调查、反对臆断的治学精神。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盘活知识储备,读懂文章;二是指导学生通过鉴赏、比较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了解其因事说理,前后照应的写法特色;三是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感悟,体会文章揭示的哲理。

由于高二学生涉世不深,所学知识,尤其是古文知识有所欠缺,因此,如何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领会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领会文章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就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明确教学之重点难点,设法突破,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石钟山记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石钟山记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石钟山记教案人教版【教学目的】:1、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辨析特殊句式的现象并掌握其规律。

3、学习苏轼大胆质疑,重视实践的做法。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大意,辨析词类活用现象及一些特殊句式。

2、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存疑必察的求实精神。

【教学设想】:运用朗读、提问及讨论等方式让学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利用所学的文言知识解决词类活用现象及特殊句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善学善问的能力,力争达到师生互动。

【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得出文章结构:质疑—————探疑—————结论(针对此结构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论证了一个道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中心句)二、分析第一段(学生朗读并提出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1、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状语后置;承接连词)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定语后置;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3、文章一开始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出焉’”。

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讲出来,而要引用《水经》中的话?是不是多余?(讨论后回答)明确:作者引用书中的话比自己的话有力,同时说明石钟出确有其山;通过《水经》提出郦道元的观点,后面提出李渤的观点,两种观点提出来,有了比较,就为作者的质疑提供了基础,也为下文作者实地去考察提供了依据。

(大家各抒已见,从各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思维很活跃,讨论也很热烈,很好!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疑)三、分析第二、三段(指名朗读)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

(名词活用作状语,从旁边)2、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宏如钟鼓不绝。

(状语后置)3、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

(当:在某处,中流:河流的中央;古今词义辨析,中间是空的)4、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像李渤那样不肯实地考察的人,养尊处优)5、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宏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款坎镗溻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石钟山记》是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之一,故事背景相信同学们都很熟悉,是孙悟空踏过石桥,被石猴所谓“大哥”的情节后,遇到了石钟山的故事。

2. 教材特点这个故事以叙事为主,语言简洁优美,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同时也展现了明代小说家对社会风气、人性等方面的深刻观察和描述,对学生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教学目标1. 思想品德目标通过学习《石钟山记》,学生应当具备以下思想品德方面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石钟山对孙悟空无私帮助之后,孙悟空对石钟山的感恩,引导学生明白感恩之情。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通过对石钟山将岳母送给孙悟空这段故事分析,培养学生发现人物性格特点、品德观念以及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 语言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石钟山记》,学生应该掌握:•阅读丰富的语言进行思考和对话的能力。

•了解古代小说描述人物、人物矛盾、故事情节的技巧。

•学生应该能够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并能够朗读。

三、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通过学生对《西游记》的内容回顾,引出《石钟山记》故事的背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故事中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2. 情节分析对故事中三位主要人物的性格、言行、心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石猴:自信、傲慢,直到石钟山的到来才明白自己的愚昧。

•石钟山:仁爱、谆谆教诲,引导石猴成长。

•孙悟空:机灵、聪明,但有时也会淘气捣蛋。

3. 思考题目简要讲述石钟山的性格特点并举例他对石猴如何进行教育;解释孙悟空知道石钟山要将岳母千里送到东海,他立即表示要跟石钟山一起去的原因。

4. 总结让同学们就上面问题逐一讲解,回答出自己在这个课程内学到的和遇到的难点,并指出如何解决难点。

同时,再次强调该章节的重点问题和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并通过问题产生学生思考,做到知识的全面发掘。

2.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石钟山记》语文教案

《石钟山记》语文教案

《石钟山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石钟山记》这篇语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理解《石钟山记》中的情节和主题;•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石钟山记》中的情节和主题;•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课文《石钟山记》复印件•多媒体课件•音频或视频素材•课堂小组活动材料•学生文具教学过程导入与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石钟山记》。

2.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频或视频素材,介绍《石钟山记》的背景和作者。

可以包括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以及创作动机等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石钟山记》中所描绘的自然风景对人们的情感和态度有何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是否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然环境?阅读与理解(30分钟)1.教师分发课文《石钟山记》的复印件,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的内容。

2.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课文的情节,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思想。

3.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作者通过描写自然风景,想要表达什么情感?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描述一下你的感觉。

课文语言表达(20分钟)1.教师选取《石钟山记》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其意思。

2.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互相讨论和交流,然后展示出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课外活动延伸(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分析并比较《石钟山记》中的自然景物与周围环境中的自然景物之间的异同。

2.学生可以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了解和观察自然景物,然后撰写一篇关于自然景物的观察报告。

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2.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反思性问题,例如:你通过学习《石钟山记》有哪些收获?你如何改变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作业布置1.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然景物的观察报告,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景物,并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字数不少于500字);2.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前阅读材料。

石 钟 山 记 教案教学设计

石 钟 山 记 教案教学设计

《石钟山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石钟山记》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理解石钟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2)学会如何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石钟山记》全文;(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3)了解石钟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石钟山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石钟山的传说故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2)分享查阅到的资料,丰富课堂内容。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生僻词语的含义;(2)分析文章的结构,阐述作者的观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2)选取课后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鼓励课后自主学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石钟山记》全文;2. 完成课后习题;3. 结合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石钟山的历史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长期积累:关注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石钟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石钟山的美丽风光;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4. 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导游,介绍石钟山的景点和传说故事。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课时数: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石钟山记》中蕴含的自然之美的主题。

2. 掌握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石钟山记》的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2. 读文初探: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主题和基本内容。

3. 详细解读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分析其在整篇文章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意义。

4. 阅读扩展:引导学生通过相关阅读材料,进一步理解和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和启示。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整理教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 提前准备一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一:引入话题,激发兴趣(15分钟)1. 利用引人入胜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带领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你心目中的美丽自然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自然之美?2. 引导学生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词汇,如山川、湖泊、花草、昆虫等,并请学生用这些词汇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理想自然环境。

步骤二:文本阅读与分析(3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石钟山记》的背景与作者简介。

2. 总览全文,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3. 小组合作阅读与讨论:学生分小组阅读文章,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有何特点和意义?b. 文中的人物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他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c. 文中透露了怎样的自然之美?这种美对人们有何启示?步骤三:深入解读(4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详细解读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人物。

2.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教师提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美如何与人的情感和心灵产生共鸣?人们如何在自然中找到舒缓与愉悦?步骤四:阅读扩展(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如诗歌、散文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和启示。

2.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材料,进行个人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石钟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石钟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石钟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者:张含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借记游说理的写法。

3.积累文言常用词语,了解文中词类活用等现象。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现象,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全文因事说理,由思而行,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写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介绍相关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初理课文思路,以文理来带动学生对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关于作者。

根据对苏轼的了解,以“东坡印象”为话题,请学生简单谈一谈(不可畅谈)。

提示:可从某首诗词或诗风谈起,亦可对其人生抒发感慨,对其品质做一阐述。

补充:北宋文学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和称为“苏辛”;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

书画亦是大家。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2、关于背景。

学生看课文注释。

3、抽取学生读课文,除注意以下读音外,注意断句的情况。

彭蠡(lǐ)郦(lì)元钟磬(qìng)李渤(bó)扣而聆(líng)之函(hán)胡桴(fú)止响腾铿(kēng)然硿硿(kōng)焉无射(yì)栖鹘(hú)磔磔(zhé)鹳(guàn)鹤噌(chēng)吰(hóng)石穴罅(xià)涵(hán)淡窾(kuǎn)坎(kǎn)鞳(tà)臆(yì)断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学生自主阅读。

要求:初步概括此文与一般游记的不同点。

明确:写作目的--借游释疑,探索石钟山的得名原因;贯穿线索--以“疑”为线索,而不是游踪;写作方法--以议论为主,理为主,游为宾。

四、学生再读,简要说明文章内容,理出各段大意。

《石钟山记》(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

《石钟山记》(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

《石钟山记》(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石钟山记》(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1《石钟山记》(详案)《石钟山记》是一部以林语堂的个人经历为主线,记录了他在寻访母亲故乡——福建南靖石钟山时,所见所闻所感的游记。

本文旨在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有效地教授这部经典游记。

一、教学目标1.了解《石钟山记》的文学价值及作者林语堂的生平背景和写作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性认知,从自然山水中领略诗意、意境和哲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激发学生对福建文化和传统养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1.导入环节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了解林语堂的生平背景、主要作品及其贡献。

2.阅读理解首先,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述《石钟山记》的内容和主旨,以推测游记文本结构。

其次,引领学生逐段理解文本,关注文本的写作技巧和林语堂的语言风格。

鼓励学生阅读、分析、解释、评价并拓展文本潜在意义,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意义和文化价值。

3.文学鉴赏通过教师演示+课堂互动的方式,分析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和象征性语言的作用及情感效果,并探究它们在文本中的功能和贡献。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理论,对《石钟山记》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4.文化探讨学生应该了解福建文化和福建养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探讨《石钟山记》中所涉及的福建文化和福建养生文化的内涵及其对林语堂的影响。

5.写作指导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指导。

通过示范、批改、讨论等形式,指导学生撰写出自己的文章或小论文,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游记文本的写作技巧和文化背景,并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和实际情境,进行适当的批判、探讨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整合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读、写、说、思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其中,活动和讨论是比较重要的方法,提供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场所,使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教案主题:《石钟山记》阅读与感悟教学目标:1. 了解《石钟山记》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2. 阅读理解《石钟山记》的内容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石钟山记》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2. 阅读理解《石钟山记》的内容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阅读理解《石钟山记》的内容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石钟山记》;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课前阅读和准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引入《石钟山记》的背景和作者信息,提出导入问题:“你听说过《石钟山记》吗?它讲述了什么内容?它的作者是谁?”Step 2 阅读课文(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石钟山记》,注意理解文中的事情、人物和意义;2. 教师给予仔细阅读的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问。

Step 3 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与组员一起讨论课文的内容和意义;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3.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提炼关键信息。

Step 4 全班分享(10分钟)1. 邀请学生上前分享自己对《石钟山记》的理解和感悟;2. 教师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Step 5 深化学习(15分钟)1. 教师给予学生更多关于《石钟山记》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Step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和作业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或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作品展开更深入的阅读和比较研究;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本分享和读书会活动,促进更广泛的阅读与交流。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下册《石钟山记》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下册《石钟山记》教案、教学设计
2.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苏轼身处逆境,依然坚定信念的精神,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设计:
1.导入:以石钟山的历史传说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课堂讲解:详细介绍苏轼及其文学成就,分析《石钟山记》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和艺术价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学会运用合作、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
(二)教学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文章中部分生僻词汇、复杂句式的理解和运用;深入挖掘文章主题思想,把握作者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文章,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石钟山的历史传说,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首先,向学生介绍石钟山的地理位置和传说背景,让学生对这座神秘的山峰产生好奇心。接着,通过展示石钟山的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石钟山的壮丽景色。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苏轼会在这座山上写下《石钟山记》?这篇文章又有何独特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欲望。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石钟山记》作为高二语文下册的一篇经典文言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但考虑到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苏轼独特的文学风格,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把握作者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在此基础上,学情分析如下:
1.知识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储备,但文章中部分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仍需教师引导和讲解。

高中语文《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2019人教版将其编排至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石钟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其人,理解其求实探究精神,体会作品创作的背景;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之美;3、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借记游说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1、了解与苏轼生平、思想,学习其不轻信前人学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借记游说理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走近苏东坡,跟随他姿态横生的笔触,去领悟游览名山大川引发的人生思考。

这类富含生活哲理的思考和感悟,在苏轼的诗歌中也有表现,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生齐声背诵《题西林壁》,并引出有关文史知识:苏轼“两起三落,再三遭贬”的坎坷人生。

以此调动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深刻理解课文的丰富哲理做铺垫。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读一篇苏轼的游记散文——《石钟山记》。

(板书课题)二、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豪级的作家,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苏轼其人。

1、苏轼简介:(阅读PPT资料)①基本资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苏东坡集》和《东坡乐府》传世。

②文学成就:散文——“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诗歌——开宋代诗歌新风,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豪放词派创始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苏轼平生最讲究求实,早年他针对北宋危机的形势,上书仁宗皇帝,要求革新弊政。

神宗时代,他认为熙宁新法有些激进,便站在保守派一边反对,等到哲宗亲政,旧党上台要彻底废除新法时,他却又“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而倒行逆施,竭力主张保留新法的合理内容。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一、教学目标1.理解《石钟山记》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领悟作者通过游历石钟山所抒发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和文言文句式的理解。

2.文章中哲理的领悟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苏轼作品,如《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石钟山记》,注意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如总分总、前后呼应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象征、借景抒情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做好课堂笔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句式。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句式,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断句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哲理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人生哲理,联系实际生活。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美学价值。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的美学价值,如山水风光、人物形象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欣赏文章中的美学元素。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美学元素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评价文章。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绘制一张关于《石钟山记》的山水画,并附上简要解析。

石钟山记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石钟山记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石钟山记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石钟山记》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石钟山记》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情感态度。

2.文本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介绍苏轼及《石钟山记》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态度。

2.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2)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技巧。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2)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拓展延伸(1)讨论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2)分享生活中的感悟,与课文进行关联。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3.成果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2)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综合练习(1)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2.深入分析《石钟山记》中的写作技巧,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高二语文《石钟山记》教案

高二语文《石钟山记》教案

高二语文《石钟山记》教案目标:1. 了解《石钟山记》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文中描绘的石钟山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对山的独特感受;3. 学习文中的一些语言和修辞手法;4. 通过文中的描写和思考,培养对自然的赏识和感悟力。

活动分解:活动一:背景介绍(15分钟)1. 引导学生查找《石钟山记》的背景资料,了解该篇课文所属的文学流派、作者的生平背景等。

提问:该文属于哪个文学流派?作者是谁?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并向全班汇报。

活动二:整体阅读(2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石钟山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文章主要描绘的是什么?作者对山的感受是怎样的?活动三:详细阅读(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文中的重要句子或段落,并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3.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汇报自己的总结。

活动四:思考与讨论(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作者对石钟山情有独钟?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令我们心生敬畏和温暖的事物?请举例说明。

2.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历。

活动五:写作训练(25分钟)1. 要求学生以《石钟山记》为题,写一篇自己对于某个事物或场景的感受和思考。

可以参考《石钟山记》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2.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最后向全班展示。

活动六: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珍惜和感受自然和人生的美好。

2.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解答和回应。

石钟山记——高二语文教案

石钟山记——高二语文教案

石钟山记——高二语文教案导言本教案是为高二语文教师准备的,主要以《石钟山记》为教学主题,旨在通过读后感、文本解读等形式,深入挖掘小说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审美价值。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石钟山记》的背景和作者•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了解小说《石钟山记》的背景和作者2.精读小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本解读和情感传达3.搜集相关资料并准备教学用具(如回忆贴纸、思维导图、PPT等)第一课时:背景与人物形象1.导入:通过回忆贴纸等形式,引导学生复习上一次的阅读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2.分析小说背景:教师简要介绍《石钟山记》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并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与作家创作动机。

3.人物形象分析:从文本出发,探究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命运轨迹和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探究人物形象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情节与主题1.导入:通过让学生想象自己经历了某个人物所遭受的事件后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情境。

2.情节剖析:由学生自主组织,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情节的前后顺序以及情节间的联系,从而理解整个小说的总体结构。

3.主题探讨:通过小组讨论和PPT展示等形式,挖掘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让学生深入探究小说中的人生哲理、文化思想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以讲授的形式介绍小说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由教师掌控课堂进度。

•群体讨论法:教师以问题或主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独立自主学习法: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自主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提问、回答等方面。

•书面作业评价:根据课后布置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