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知识结构
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的整体性表现各要素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同地域之间相互影响。
成因: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
A. 彼此孤立存在的
B. 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
C.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
D. 彼此间杂乱无章的2.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 )
A. 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
B. 踞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C. 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
D. 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3.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使大气中增多的化学元素是( )
A. 碳
B. 氧
C. 氮
D. 氢
4.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制约关系的是( )
A. 沙漠地区的骆驼刺
B. 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C. 荷兰的围海造陆、日本的人工岛
D. 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5.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 )
A. 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 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
6.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地下水位持续上升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位下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7.四大圈层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有( )
①大气循环②水循环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④地壳的物质循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8.能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A.大气循环
B.水循环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地壳的物质循环
9.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地球上水被分解的结果
C.火山喷发的结果
D.生物呼吸作用的结果
10.从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观点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枯枝落叶就地烧掉
B.将枯枝落叶打扫干净送到垃圾站
C.将枯枝落叶埋在草地旁边
D.将枯枝落叶送到食堂做燃料
二、综合题
1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 ,B , C ______________。
(2)在图上补画出相应的箭头,图中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3)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
质运动的几种循环:___ 、
___ 、
____ 、
_____ 。
(4)假如C代表生物(植被),它一旦遭到
破坏,将会引起的变化并导致
的失调。
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调节
_,改善,保持___ ,促
使生态环境的。
(5)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试分
析各要素与整体的关系?
12.根据图中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分别代表四种植物形
态,其中反映骆驼刺特点的
是,
反映荷花特点的是__ ,反
映热带雨林特点的是______ 。
(2)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形态有_____ 和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中亚地区气候,土壤多呈___ 性反应,植物叶子_ ___ 而根系___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知识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带性分异规律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总结: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
(2)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难点突破方法: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记忆各个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类型。
2.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0N穿过的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
2.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
3.烟台威海地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
4.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5.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6.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7.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B.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
C.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
D.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
8.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高低不同
B.海陆分布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
D.大气环流不同
9.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C.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沿经线方向的分异
10.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亚热带硬叶林带
B.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广
D.热带季雨林带在中国有分布
二、综合题
11.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
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 B
C D
E 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 ;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 。
地理环境整体性答案
一、单相选择题
1.C 2.B 3.A 4.A 5.B 6.C 7.B 8.C 9.A 10.C 二、综合题
11.(1)水文气候植被(2)画图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3)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
(4)全球气候整个生态系统局部小气候水文状况水土良性发展
(5)陆地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12.(1)D A C (2)B D 干旱中性到碱小发达
地理环境差异性答案
一、单相选择题
1.B 2.D 3.C 4.C 5.A 6.B 7.A 8.C 9.B 10.B 二、综合题
11.(1)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热带雨林气候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3)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12.(1)海拔高低差异大热带雨林带
(2)亚马孙平原海拔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降水也较少
强化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选择题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
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6,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④③②
B. 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带来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读下图,回答4~5题。
4.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5.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6.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备要素的相互作用。
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②①
7.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
8.1994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调节功能
D、分解功能
读“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回答9~11题:
9.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b、c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B.b点能看到m点
C.mn为空中索道
D.a地可能形成瀑布
10.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D.常绿阔叶林
1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 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显著D.植物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下图是“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热量丰富B.降水量大
C.相对高度大D.纬度位置低
13.由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
读“地球上的雪线高度图”,完成14~16题:
14.全球雪线高度大致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其最主要的影响因 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蒸发
D .地形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北半球的雪线高度对称分布
B.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雪线比南半
球同纬度地区高
C. 赤道地区的雪线最高
D. 北极圈地区没有雪线
16.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高度是 ( )
A. 6 000米
B. 4 500米
C. 2 500米
D. 2 000米
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 ~H 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图中R 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Lr 为干燥指数(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据此回答17-18题:
17.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 →B →C →D 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 →B →C →D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 →F →G →H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D.C →F →G →H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18.图中E 自然带可能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读针叶林在不同地点分布高度表,判断19~20题。
19.②地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0.造成①②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水分
21.造成②③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D.水分
下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判断22~24题。
2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A.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
积雪冰川带
B.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
高山灌木林带
C.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
积雪冰川带
D.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
带、针叶林带
23.该山南坡比北坡垂直自然带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南坡:
A.纬度低 B.相对高度大 C.向阳坡 D.迎风坡
24.如果全球变暖,则该山上各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将: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难以确定
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答25~26题。
25.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26.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图7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
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
读图完成27~28题。
27.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①甲为荒漠②丙为热带雨林
③丁为针叶林④戊为阔叶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8.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
①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②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③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④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图2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29-30题。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B.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C.垂直自然带变化最明显的是①处
D.垂直自然带变化最明显的是⑥处
30.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
A. 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二、综合题
31.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
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
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许多开拓性的进展。
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①,②,③,④。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2)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这种特性表现在:①,②。
32、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填空回答。
(1)填空回答,图中数字处人类开发利用不当产生的问题:
①林区过度采伐森林→______ _→水土流失→____________→水害。
②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
③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_____ __→河流自我净化能力减低。
④河沙开采过量→河床堤岸__________→河岸后退→水害。
⑤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_______________→海水入侵。
⑥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________→河道变浅。
(2)以上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是。
(3)为了使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图中范围内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3.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① , ② ,
③ , ④。
(2)图1中自然带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
规律和规律。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没有分布,原因是什么?
(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符
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的名称是,原因是。
(5)自然带⑤在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地区。
34.读南美洲地形图(左图)及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右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左图中①河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回答其水文特征。
(2) 左图中②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简析其成因。
(3) 左图中③、④两地自然带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自然带分布现象体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
(4) 左图中②地区所在国家为世界重要的_____________矿产出口国,该国除采矿业外,主导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业和______________业。
(6分) (5)图中Ⅲ时期隆起的山脉名称是_____________,引起该区域Ⅰ至Ⅲ时期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性特征。
(6)实地考察发现右图中Ⅲ时期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__________(填高或低),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⑺试简要分析右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35.(09年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
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世
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
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
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
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36.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原因是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原因是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是北坡,是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专题五答案
31、(1)①—C ②—D ③—A ④—B
(2)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原来的大气环流状态,使青藏高原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
(3)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的改变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
32.解析:本题主要通过示意图对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1)①森林覆盖率降低河湖泥沙淤积②砍伐森森③减少④坍塌⑤形成地下水漏斗区⑥淤积
⑵过度砍伐,不正确的工程措施,过量开采地下水。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再加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
植树造林,保护河流源头,合理利用水资源,全流域综合治理,疏通河道,合理开采地下水等。
33、(1)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纬度地带分异垂直分异(3)南半球同纬度几乎全是海洋。
(4)③温带荒漠带非地带性因素(5)南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34.(1)亚马孙河,流量大,流量变化量小;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流域面积广;流速较慢等。
(2)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3)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非地带性。
(4)铁矿;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
(5)安第斯山;地形;整体性。
(6)低;西坡为中纬西风迎风坡,水汽充足或降水多;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少。
⑺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两岸植被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地壳运动,使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荒漠。
35.解析:第(1)题:方法①:从图中罗布泊湖岸线的变化来分析,A地为老湖岸线,当时湖泊面积比较大,其位置应该比较高,而B地位于新湖岸线上,说明它是随着湖泊的萎缩才露出湖面,因此其位置比较低。
所以自A
地至B地,地势逐渐降低。
方法②:根据干河道中所指示的水流方向(水往低处流),可以判断A所在的老湖岸线位置比较高,而B所在的新湖岸线位置比较低。
第(2)题:解答本题首先要回答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然后再用该原理分析回答问题。
该题的亮点是如何进行动态分析三角洲位置的变化,在分析这个问题前要明白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而形成的,随着湖泊的萎缩,河流入湖口的位置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初期变化是一致的,但随着河流流量的进一步减少,其搬运能力下降,带入湖泊的泥沙减少,新三角洲的位置反而出现了后退(泥沙没有到入湖口就开始堆积下来)现象。
第(3)题:干旱区的河流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流量相对比较小,自然环境较脆弱,在开发时应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回答方向主要从开源、节流(包括节约用水和开发低耗水的产业等)以及流域内部和流域与流域之间的协调利用方面来分析。
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
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
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36.(1)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
(2)高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温度高(3)B A (4)天山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