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程序的探讨

合集下载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探讨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给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灿烂的繁荣,同时也造就了城市灾害的大肆破坏。

而城市防灾公园,凭借其完善的防灾减灾机能,在对抗城市灾害的灾前防御、灾时避难疏散以及灾后恢复重建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公园类型,城市防灾公园无论是从城市防灾的角度,还是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都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它的规划建设将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安全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城市管理向科学化、人性化发展的象征。

1 防灾公园的定义及功能1.1 防灾公园的定义"防灾公园" 一词源于日本,日本是较早重视应急避难场所研究和设计的国家,它将防灾公园看作为一个体系,《防灾公园规划、设计指南》及《防灾公园技术遍览》中将" 防灾公园" 定义为:" 在由地震引起的、发生街道火灾等二次灾害时,为了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城市防灾构造而建设的,具有作为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所、避难通道等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

在我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BG 50413 一2007)中将" 防灾公园"定义为:城市中满足避震疏散要求的,可有效保证疏散人员安全的公园。

除了满足平时休闲娱乐游憩等方面的需求外,防灾公园在灾害发生时还具有防灾减灾的多种功能。

1.2 防灾公园的功能防灾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供避难者避难及对避难者进行紧急救援。

具体包括:防止火灾发生和延缓火势蔓延,减轻或防止因爆炸而产生的损害,成为临时避难场所(紧急避难场所、发生大火时的暂时集合场所、避难中转点等)及最终避难场所、避难通道、急救场所、灾民临时生活的场所、救灾物资的集散地、救灾人员的驻扎地、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等,中心防灾公园还可作救援直升机的起降场地,平时则作为学习有关防灾知识的场所。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规划策略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规划策略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规划策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灾害的有效预防和减灾。

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具有丰富的功能,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来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在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城市公园的功能1. 自然生态功能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通过保留原有的植被、湿地和水体,城市公园能帮助调节气候,减少城市的温度、噪音和空气污染。

同时,公园内的植物和动物生态系统可提供吸收雨水、减缓洪水和土壤侵蚀的功能,有效保护城市环境。

2. 社会功能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缓解压力和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城市公园可承担临时避难的功能,提供安全的空间供灾民避难。

公园内的步道和运动设施也可作为疏散人员的通道使用,将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区。

3. 水资源调节功能城市公园通过构建湖泊、蓄水池和雨水花园等设施,发挥着调节城市水资源的重要功能。

在防洪减灾方面,公园内的蓄水设施可有效减缓降雨引起的洪水,并使降雨渗入土壤,维护城市的水资源平衡。

二、城市公园的规划策略1. 多样化的绿地布局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应注重绿地的多样性和布局的合理性。

合理设置公园的位置和面积,确保城市各个区域都能方便地享受到公园的服务。

同时,公园应该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水生态系统,提高公园的生态适应性。

2. 强化绿地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连接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的防灾减灾功能,应将公园与城市的基础设施紧密连接起来。

在城市规划中,公园的位置应与道路、桥梁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相协调,以便于人员疏散和物资运输。

此外,公园内的绿地可以用于构建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运用于冲洗和环境绿化中,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 完善公园的应急管理措施为了保障城市公园在自然灾害中的应急响应能力,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措施。

城市公园防灾避险方案

城市公园防灾避险方案

城市公园防灾避险方案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和休闲娱乐场所,一方面是城市居民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气候调节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城市的灾害风险日益增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防灾避险方案,以保障公园内的人员和设施安全。

首先,要加强公园内的防灾设施建设。

公园应配备灾害预警系统,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多方面的预警设备。

预警系统应覆盖整个公园,并能及时发出警示,提醒公园内的人员采取应对措施。

此外,公园内还应设置报警器、灭火器等基本的防灾设施,以便在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进行及时报警和灭火。

其次,要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对公园内的潜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比如,对公园内的建筑物、景观设施、游乐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公园内的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也需要经常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通过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公园内的潜在安全隐患,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要加强人员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培训。

公园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开展防灾及安全教育培训,向公园内的游客介绍常见灾害的预防和自救知识,提升游客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公园管理部门还可以组织模拟演练,让游客了解和熟悉应急逃生通道和设施的使用方法,提高其应对灾害的能力。

最后,要加强公园的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

绿化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特色,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生态修复,可以减少洪涝、滑坡等灾害的风险。

在公园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如山体、河流等,避免在潜在灾害危险区域进行建设。

此外,公园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公园内的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的防灾避险方案包括加强防灾设施建设,进行灾害风险评估,提升人员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以及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

只有全面考虑公园内的安全因素,做好灾害防范和应对措施,才能够保障公园内的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让公园成为城市居民的安全避难所。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建设论文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建设论文

浅谈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摘要:城市防灾公园是重要的避难场所,其具有供居民避难以及确保避难人员基本生活条件、防灾减灾、情报收集与传递、医疗与救护、运输基地等功能。

规划建设防灾公园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本文以南宁市南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为实例,介绍了防灾公园的作用与功能,提出其规划时应注意的内容。

关键词:防灾公园、减灾功能、避难场所前言近年来我国频发发生的地震灾害让很多人意识到,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场所,也是灾难来临时保障安全的应急避难场所。

当灾难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避难所设置得当与否,对居民安全避难、震后有效救援以及城市恢复重建都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国家建设部要求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因此,强化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难职能,已被国内不少城市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1 防灾公园的定义及体系构成1.1 防灾公园的定义防灾公园是由于地震灾害引发市区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时,为了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地域等城市的防灾结构而建设的,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和避难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

1.2 防灾公园的体系构成由避难通道紧密联系的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和紧急防灾公园形成防灾公园体系,通常主要依避难人员停留时间与需求来进行合理规划配置。

1.2.1 中心防灾公园具有中心避难疏散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即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大规模公园,为多个居住区的受灾市民服务,可用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医疗抢救中心、抢险救灾部队的营地、外援人员休息地等。

主要是提供大面积的开放空间,作为安全生活的场所,提供灾后城市复建完成前进行避难生活所需的设施,也是当地避难人员获得情报信息的场所。

因此,必须拥有较完善的设施及可供庇护的场所。

1.2.2 固定防灾公园具有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即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主要公园,用作灾害时人们较长时间避难和进行集中救援的重要场所。

公园规划和防灾减灾

公园规划和防灾减灾

公园规划和防灾减灾第一篇:公园规划和防灾减灾1、公园规划设计综合性公园的分类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综合公园(G11)分为:全市性公园(Gl11)、区域性公园(G112)两类,由于各城市的性质、规模、用地条件、历史沿革等具体情况不同,综合公园的规模和分布差异较大。

综合性公园活动内容多,各种设施会占去较大的园地面积,为确保公园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绿化景观,公园规模一般不宜小于10hm2。

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的市级公共绿地。

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的绿地。

其用地面积随全市居民总数的多少而不同,一般在100hm2。

在中、小城市设1~2处。

其服务半径约2~3km,步行约30~50分钟可达,乘公共汽车约10~20分钟可达。

区域性公园在大城市中,为一个行政区的居民服务。

其用地属全市性公共绿地的一部分,其面积依据行政区的居民的人数而定,园内有较丰富的内容的设施。

一般在区内可设1~2处。

服务半径约1~1.5km。

步行约15~25分钟可达,乘公共汽车约10~15分钟。

2、昆明城市绿地规划要在居住区相对集体的区域设置居住公园及小游园,结合水系。

河道及重要景观廊道设置带状公园,并按照“步行五分钟,500米达绿地”的原则布置小游园和街旁绿地。

新建居住区应严格按规范控制绿化指标,绿地率不低于45%,小区及游园人均1平米,服务半径200米的标准安排。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以凸显地方特色景观。

在环滇边通过恢复天然湿地,建设人工湿地,营造人工防护林带建设湖滨生态湿地地区,形成中心城中药的景观绿地。

3.公共厕所的相间距离或服务范围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为宜;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宜建在本区商业网点附近)。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规划策略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规划策略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规划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城市防灾减灾成为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可在城市防灾减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需要科学规划和有效的策略。

一、城市公园在防灾减灾中的功能1. 自然灾害缓冲功能城市公园的绿地可以缓冲降雨造成的洪水,并降低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通过良好的地形设计和植被的选择,城市公园可以有效地吸收雨水,减少水流的速度和冲击力,从而减轻洪水造成的灾害。

2. 空气净化和调节功能城市公园内的植被可以吸收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同时,树木和植物还能够调节城市的气温和湿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城市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

3. 身心健康促进功能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进行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的场所,有助于减轻居民的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使人们更具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城市公园在防灾减灾中的规划策略1. 多功能规划设计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多种功能,包括休闲娱乐、游憩健身、自然保护等,同时也应考虑到防灾减灾的需要。

规划时要兼顾各种植被的布局,高低起伏的地形设计,以形成自然的缓冲和吸收能力,确保公园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

2. 强化公园绿化城市公园的植被绿化是提升其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手段。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并注重植物的密度和多样性,以增加植被的防风、防尘、防洪和固土保水功能。

3. 建立灾害应急设施在城市公园内建立灾害应急设施,如避难点、救援设备和紧急通道等,能够提供给受灾居民避险场所和便捷的疏散通道。

这不仅能够增大城市公园的防灾减灾能力,还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安全感。

4.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城市公园应当开展针对自然灾害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概述: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中,针对城市内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发生而进行的绿地规划。

该系统的建设旨在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并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

本文将从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和操作性。

系统规划: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首先,应对城市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评估,包括地震、洪水、风暴、土地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人为灾害。

其次,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灾避险目标和指标,确定规划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最后,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绿地的类型、布局、功能和建设标准等。

绿地规划: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核心要素,具有吸水、固土、调节气候、减轻灾害损失等功能。

在规划中,应确定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湿地、护林带等,并根据灾害类型和规划范围确定其分布和布局。

在布局上,应考虑到绿地与周边建筑的融合,形成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此外,绿地的功能也应多样化,既可以作为城市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防灾避险的场所,提供紧急避难和救援的功能。

防灾避险措施:除了绿地规划外,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还应包括其他防灾避险措施的规划。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筑物的加固和防护、地下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的建立等。

例如,在地震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加固建筑物和规划安全疏散通道等措施减少伤亡;在洪水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绿地的修建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来调节水流,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

重要性: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抵御能力。

此外,绿地系统规划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结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的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摘要:近年来,灾害的发生愈演愈烈,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其中防灾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灾害隔离带,防灾公园规划与防灾体系建设仍存在极大不足。

本文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长春市城市防灾公园体系的应用方向及防灾公园的具体设计方法与配置要求。

总结相关防灾设施的配置要求,并针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防灾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防灾避险;居民意识;管理系统;长春市1.引言诗经中曾描绘地震的可怕:“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不时遭受严重地震震害的国家之一。

有资料表明,我国占全球 7 级以上地震约 1/3,我国有 40%以上地区属于7度地震烈度区,且有70%的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处于地震区[1]。

虽然我国城市发展进程加快与高精端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城市的整体防灾减灾功能一直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

由于近年来城市灾害频发,城市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应对灾害与风险,为市民创造安全的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内可供市民活动的大型室外活动场地,同时也承担着城市防灾减灾的主要空间载体的功能。

防灾公园是指以地震为起因,发生街道火灾等二次灾害时,为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规划建设的避震疏散功能比较完善的城市公园。

应当指出的是,防灾公园虽然是以防止地震灾害为主要目的,但也具有防止其他城市灾害的能力[2]。

在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防灾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避险和候援的重要场所[3]。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调查研究,针对性分析长春市防灾规划的缺失与不足,总结并归纳出基于中国国情发展、适应性强的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安全规划提供借鉴。

2.南湖公园防灾建设现状分析2.1场地整体及周边调研分析2.1.1场地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规模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占地面积约238.6公顷,大约能容纳10万人避难。

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初探的开题报告

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初探的开题报告

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初探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起到减轻城市灾害风险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我国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中,对于如何将其建设为避灾救灾的重要场所,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因此,本文拟对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进行初探,以期为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价值1. 加强城市公园的避灾救灾功能,提高公园的综合利用价值;2. 促进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3. 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讨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的相关问题,具体内容包括:1. 探讨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设施和场所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方案;2. 分析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和预案;3. 研究城市公园与社区、医疗机构、救援队伍等其他应急资源的联动机制。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分析、实验模拟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综合评估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四、预期成果1. 提出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案;2. 分析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设施和场所的避灾效果和社会效益;3. 探讨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与城市应急管理的关系,为城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五、研究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期(2周):收集文献资料,拟定研究方案;2. 实地调研及数据收集期(6周):对城市公园、社区、医疗机构、救援队伍等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资料;3. 前期分析及方案设计期(4周):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制定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的方案设计;4. 实验及结果分析期(6周):通过实验模拟和数据分析,对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的效果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5. 成果撰写及汇报期(2周):对研究结果进行撰写和总结,并进行汇报。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承担起社区居民和城市居民防灾避险的功能。

为了确保公园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我们需要在公园设计中融入防灾避险的考虑。

首先,公园设计需要合理规划疏散通道。

灾害发生时,疏散通道是确保人员安全撤离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公园设计中,应预留足够宽敞的疏散通道,同时要考虑到不同灾害类型可能对通道的影响,如地震时可能导致建筑物垮塌,需要设立疏散通道穿越建筑物的设计。

此外,还可以设置指示标识和紧急避难点,方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避难地点。

其次,公园设计需要考虑防灾设施的设置。

防灾设施包括避难场所、避雷设施等,能够提供人们在灾害发生时的临时庇护和保护。

在公园设计中,可以设置避难场所,如建筑物或地下室,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此外,可以考虑引入避雷设施,如避雷针和避雷网等,减少雷击灾害的危害。

再次,公园设计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灾害的发生往往与环境破坏有关,因此,在公园设计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可以采用生态景观设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

同时,可以考虑采用生态工程措施,如植被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等,减少水患和土地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最后,公园设计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

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是防灾工作的重要一环。

在公园设计中,可以设置防灾教育基地或展示馆,向公众普及防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可以开展防灾演习和培训活动,让公众了解防灾措施的实施方法和应急处置的程序。

总之,公园设计中融入防灾避险的考虑,可以提高公园的功能和价值,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公园设计中,要合理规划疏散通道、设置防灾设施、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等方面下功夫,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防灾避险场所。

同时,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完善公园防灾避险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提高公园的防灾避险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初探

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初探

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规划初探城市公园是城市应急避灾场所不可或缺的一种类型,城市公园避灾救灾体系是城市应急避灾场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灾时,城市公园成为市民的避难场所,是医疗救援、物资中转与发放的基地,有效的减少二次灾害的发生。

有序规划的城市公园内避灾救灾体系可以减少灾时避难者混乱的使用,减少公园避灾空间的浪费,减少对公园的损害。

研究城市公园的避灾救灾体系规划是为了能够使城市公园在灾时能恰如其分的充分发挥其避灾、救灾的功能,平时则是市民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不影响城市公园其他功能的发挥。

本文通过对城市灾害类型和特点、重大灾害中城市公园发挥的避灾救灾作用的分析,总结出城市公园避灾救灾的功能。

从城市公园的避灾救灾功能出发,探讨构建城市公园避灾救灾体系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另外,结合国内外城市公园避灾救灾建设的实践和相关规范条例文件,从园林设计的角度,对城市公园的避灾场所体系、疏散道路体系、应急基础设施体系、宣传教育和管理体系进行了规划对策讨论。

重点讨论了城市公园内避灾场所的选址、布局、场所面积、营造模式:疏散道路的宽度、避灾救灾路线规划等问题。

最后,结合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公园应急避灾场所的规划实践。

阐述了重庆市城市公园内避灾场所的空间营造模式、疏散道路的布局与构成特点、应急设施的布局与配置手法、宣传教育与管理特点。

分析了重庆市城市公园在避灾救灾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改善意见,从而对重庆市城市公园的避灾救灾建设进行理论思考和研究探索。

本文讨论的城市公园的避灾救灾功能,是对城市公园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四大功能的补充。

增加了对城市公园避灾防灾避灾能力的认识,提出了城市公园生态、景观、游憩、文化、避灾救灾五大功能。

同主题文章[1].李琳. 浅谈城市公园管理体制改革' [J]. 广西林业科学. 2003.(01)[2].张志恩. 上海城市公园与都市旅游' [J]. 中国园林. 1998.(04)[3].路易斯·卡布拉尔,露西尔·迪布罗卡,江权. 贝雅城市公园,贝雅,葡萄牙' [J]. 世界建筑. 2006.(01)[4].王都伟,沈方. 城市公园的功能及发展方向' [J]. 北京园林.1998.(04)[5].郑丽蓉,汤晓敏,车生泉. 现代城市公园发展的困境及策略探讨——以上海为例'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S1)[6].王绍增. 本期主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J]. 中国园林. 2007.(02)[7].张婷. 阿尔巴库尔城市公园,塞图巴尔,葡萄牙' [J]. 世界建筑. 2006.(01)[8].ONG. 绿色之眼购物中心的城市公园' [J]. 城市环境设计. 2009.(04)[9].付美云,聂绍芳. 城市公园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10].热烈祝贺宝安平峦山和铁仔山城市公园对外开放' [J]. 南方论刊. 2009.(10)【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城市公园; 避灾救灾; 避灾场所; 疏散道路; 体系【作者相关信息搜索】:西南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秦华;何为;。

公园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

公园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

公园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

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色休闲空间,承载着人们的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等多种功能,然而在自然灾害面前,公园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保障公园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风险评估。

在公园防灾减灾工作实施前,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针对公园所处地域的自然灾害特点,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洪水、风暴等,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确定公园所面临的潜在灾害风险。

同时,还需要对公园内的建筑、设施、绿化等进行评估,确定其抗灾能力,为后续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公园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园内的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设置避难场所、加固建筑物、设置疏散通道、配备灭火器材等。

同时,还应加强对公园内的水利设施、排水系统等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在发生洪涝灾害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排水,减少灾害损失。

四、应急预案制定。

公园管理部门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洪水、风暴等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灾害发生时的处置流程、责任分工、人员疏散等内容。

同时,还应加强对公园内人员的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提高公园内人员自救互救的能力。

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公园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获取自然灾害的监测信息,提前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灾害监测、气象灾害监测等系统的建设,确保在灾害发生前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六、协同联动机制建立。

公园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建立起完善的应急救援机制。

包括但不限于与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七、总结。

公园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公园内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公园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加强对公园防灾减灾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城市防灾公园的功能、规划设计原则与程序

城市防灾公园的功能、规划设计原则与程序

城市防灾公园的功能、规划设计原则与程序摘要:防灾公园是城市重要防灾避难场所。

规划设计防灾公园的基本宗旨是通过城市公园原有的和另外附加的防灾设施赋予防灾公园各种防灾功能。

规划设计防灾公园遵循系统规划、有效利用开放空间和绿地、平灾结合保障安全等原则。

规划设计程序依据充分、突出防灾以及防灾功能的灾时转换等规划设计思想。

防灾设施、开放空间和绿地是形成防灾公园防灾功能的基础条件和基本保障。

关键词: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程序;防灾功能;防灾设施1防灾公园及其防灾功能防灾公园是“因地震引发城市火灾等次生灾害时,为了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地域内的防灾结构而设置的,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所、避难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

”2003年,我国规划建设了第一个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北京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此后,北京、昆明、太原、广州、天津等城市规划建设的城市防灾避难场所也大多是防灾公园。

例如:北京市的海淀公园、玉蜓公园等20多处防灾公园,昆明市的宝海公园,太原市的迎泽公园,广州市的晓港公园、东风公园,天津市的长虹公园等。

我国台湾省台北等城市也规划建设了防灾公园。

规划设计防灾公园的基本宗旨是利用城市公园原有的和另外附加的防灾设施赋予防灾公园各种防灾功能。

主要防灾功能包括灾时为居民提供避难场所(包括棚宿),饮用水和食品,基本生活用品,安全的基本生活环境、卫生防疫环境以及伤病员救治的医疗条件;救援物资的储备、聚集、分类、配送和临时保管;为支援灾区的救援人员、消防队和部队提供临时活动场所(宿营、炊事、停车场等);设置救灾指挥中心以及恢复重建活动基地等。

开放空间、绿地和防灾设施是形成防灾公园防灾功能的基础条件和基本保障,是规划设计城市防灾公园的基本要素。

2规划设计基本原则2.1统筹规划设计学校、公园、广场、停车场、体育场馆、市场、公共建筑设施等各种类型的避难场所构成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系统,统筹规划设计原则就是完成这种系统的规划设计。

城市防灾规划方案设计研究

城市防灾规划方案设计研究

城市防灾规划方案设计研究引言城市防灾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防灾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防灾规划方案的设计研究,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灾害风险评估在制定城市防灾规划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灾害风险评估。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了解城市所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灾害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历史灾害数据等多个因素。

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概率和强度进行评估,从而为制定防灾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二、多层次的防灾措施城市防灾规划方案应该采取多层次的防灾措施,以应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

例如,在地震防灾方面,可以通过建设抗震设施、加固建筑物等措施来减少地震对城市的破坏。

在洪水防灾方面,可以通过修建防洪堤坝、改善排水系统等措施来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灾措施,因此制定城市防灾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全面的防灾需求。

三、社区参与和教育城市防灾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社区居民是自然灾害的直接受害者,他们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灾害风险,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因此,在制定城市防灾规划方案时,应该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鼓励他们参与到防灾工作中来。

此外,城市防灾规划还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宣传活动、组织模拟演练等方式,可以提高居民的应急反应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技术创新与信息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防灾规划方案可以借助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城市的地理环境进行精确测绘,从而更好地了解灾害风险。

同时,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时监测城市的灾害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技术创新和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城市防灾的效果,还可以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提高城市的整体抗灾能力。

城市公园的平灾结合改造思路探讨

城市公园的平灾结合改造思路探讨

城市公园的平灾结合改造思路探讨作者:任君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任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450015)摘要:以郑州市为例,分析了郑州市主要公园的现状及在应急避难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在城市防灾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在平灾结合需求下城市公园的改造与利用。

关键词:城市公园;改造利用;防灾减灾;郑州市中图分类号:TU985.12+1;TU984.1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5-0959-03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ed Disaster Prevention Reconstruction of City Parks RENJun(ZhengzhouInstituteofAeronauticalIndustryManagement,Zhengzhou450015,China)Abstract: TakingZhengzhoucityasanexample,thestatusofthemajorparksandthepracticalproblemsinemergencyshelterswereanalyzed.Combinedwiththedisasterpreventionparkplanninganddesignprinciple,undertheguidanceofurbandisasterprevention,ecology,urbanplanningandlandscapedesigntheory,thetransformationandutilizationof city parks integrating theneedofdisasterpreventionwereexplored.Keywords:citypark; mod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disaster preventionandmitigation;Zhengzhoucity收稿日期:2011-08-12基金项目:2011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11-430)作者简介:任君(1981-),女,江西南昌人,讲师,硕士,从事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教学与研究,(电话)13938492247(电子信箱)luoyao810@163.com。

公园防灾系统规划建设及景观设计要点的探讨

公园防灾系统规划建设及景观设计要点的探讨

公园防灾系统规划建设及景观设计要点的探讨近年来的四川汶川地震、雅安市芦山县地震、江苏省暴雨等灾害频发,随着城市化日程日趋加快,人类科技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的过渡开发和不合理运用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发生,造成了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性命攸关的严重威胁。

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一大突出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作用,同时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其自有的开阔空间、绿化、交通、集散等功能可以同时兼具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部分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规范化管理,可以在灾时起到防灾据点、避难场地和疏散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化系统可以为防灾、减灾起到有效的作用。

1、国内、外防灾公园系统建设经验国外防灾公园起步最早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欧洲有许多建于地震区的城市,为了防灾减灾需要,有的在灾后重建规划中改变了原有城市形态使之成为相对完善的防灾、避灾、救灾体系;有的开始了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欧洲主要在城市与建筑形态上,采取了拓宽城市交通干线以防止在地震时容易被坍塌的废墟堵住通道;建設特大型广场以保证灾时民众有疏散避难的开阔场地。

美国主要通过将公园绿地与公园路的系统链接,以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系统,诱导城市开放向良性发展,增强城市舒适性目的。

2 、国内防灾公园的发展《管子》中“因天才就地利”的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体现着城市综合防灾的思想。

我国古建筑的主要采用木结构体系,但木结构也有缺点就是易引起火灾。

到了近代,2003年10月,北京建成了国内第一所防灾公园——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具备了比较完整的防灾公园形象。

3、广州市防灾公园建设——以其中六个防灾公园为例广州的公园建设和公园管理曾一度处于全国绝对领先的状态,六个基本完成建设和改造的公园分别是晓岗公园、东风公园、陈家祠广场、番禺南区公园、增城广场,黄埔体育中心六个场所大约可容纳24万人食宿生活。

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在防灾避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为城市提供避险场所、缓解城市灾害风险、调节城市环境等。

因此,对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进行评价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储备区和能源基地,同时也是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但由于德州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其面临的灾害风险较高。

因此,德州市公园绿地在防灾避险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价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以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综合评价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包括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设置、绿化植被、设备设施等方面;2. 制定德州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包括场所设置、设备设施配备、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3. 推动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工作的发展,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避灾场所。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 综合评价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德州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绿化植被、设备设施等进行评价,分析其在防灾避险中的作用。

2. 制定德州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基于评价结果,制定德州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包括场所设置、设备设施配备、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

3. 推广应用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工作的发展,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避灾场所。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综合评价报告:通过对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进行评价,形成具有德州特色的评价报告。

市区公园综合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市区公园综合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市区公园综合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然而,突发灾害的发生可能给公园内的人员和设施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提高市区公园的安全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一份综合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以市区公园综合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为主题,探讨预案的制定原则、应急组织与分工、应急装备与设施、应急演练与培训等内容。

一、预案的制定原则1.安全优先原则在制定预案时,公园管理部门应将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市区公园在突发灾害面前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

2.综合性原则考虑到公园内存在的各类风险与灾害类型,应急预案需要综合考虑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确保全面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3.灵活性原则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公园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应急组织与分工公园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任务,以便在突发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

1.公园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公园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协调、指导各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对灾害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信息报告。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园内的安全检查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消防救援队伍负责公园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工作。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并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器械。

4.医疗救护队伍负责公园内发生人员伤害的救护工作。

配备移动医疗设施和急救药品,及时进行紧急救治。

5.公安部门负责公园内治安维护和秩序管理工作。

在突发事件中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确保公园内人员的安全。

三、应急装备与设施1.监测预警设备在公园内设置灾害监测预警装置,如地震监测仪、气象监测仪等,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应急通信设备建立完善的通讯网络系统,包括无线电对讲机、应急电话等,确保各部门之间和内外部的联络畅通。

3.紧急疏散设施根据公园的地理环境,设置明确的疏散通道和疏散标识,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离开灾害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综合防灾能力较强且与 自身防灾功 能相称 的防灾公 园。 城市 防灾避难场所 也大 多是防灾公 园l 。我 国 台湾省 台北 等 地域 , 8 。 公 园绿地 有重 要 的防灾 功能 。不仅 能延 缓 、 止火焰 的燃 阻 城市也规划建设了防灾公 园 1 。防灾公 园的主要 防灾 功能是灾 时为居民提供 避难场 所 ( 包括棚 宿 )饮 用水 和食品 , , 基本 生活用 条件 ; 救援物资的储备 、 聚集 、 分类 、 配送和临时 保管 ; 为支 援灾区 烧, 规划设计为棚宿区 , 还能设置防灾标识设施等 防灾设施。
宿营地设 置在地势较高 , 场地平坦 、 统, 防灾 避难 场 所 数 量 少 , 基 本 上 是 城 市 公 园 , 类 学 校 特 别 是 的地 域。防灾公 园的棚宿 区、 且 各 开阔的地带 , 并远离 危 险品生产 厂和仓库 、 高压输 电线 路 以及 其 小学校 的防灾避难功能基本上没有开发 利用 , 其他 类型 的防灾避 难场所也存 在很 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
环境 、 规模 、 综合 防灾设施 与措施 、 防火性 能与消防能力 、 避难人 员基本生活保障 、 医疗与 防疫 条件 、 灾后 救援活 动功能 以及避难
避难 生活 的安全 隐患等 。进行地质环境 、 自然环境 、 人工环 定 了城 市 防灾 避 难 场 所 规 划 。据 2 0 0 8年 的 统 计 , 京 市 规 划 设 行动 、 北 境评估以及规模 安全 、 设施安 全和避难 道路 安全评价 , 确保 居 民 计 了 3 防灾避难场所 , 市公园 2 2个 城 9个 , 场 2 , 学 1 ; 广 个 小 所 天 避 难 安 全 【 -] 11 。防 灾 公 园 应 避 开地 震 活 断 层 、 溶 塌 陷 区 、 山 69 岩 矿 津市 规 划 设 计 了 的 2 8个 防 灾 避 难 场 所 , 市 公 园 2 城 2个 , 场 广 山体滑坡 、 海啸 、 洪水等严重灾害威胁 6个 。 显 然 , 些 城 市 的 规 划 设 计 尚 未 构 成 城 市 防 灾 避 难 场 所 系 采空区以及可能受泥石流 、 这
疏 散 的实 际 需 求 , 划 设 计 防灾 公 园 的类 型 ( 规 中心 避 难 场所 、 固定 民的生命 、 财产 , 强化大城市地域 内的防灾结构 而设置 的, 起广域 。各类防灾公 园宜构成城市防灾避难 防灾 据 点 、 场 所 、 难 道 路 作 用 的城 市公 园 和 缓 冲绿 地 l2, 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难场所) 避难 避 】 』。 T’ 场所系统的子系统—— 城市防灾公 园系统 , 充分发挥各 类防灾公 2 纪 9 0世 0年 代 初 , 日本 在 城 市 公 园 的 法 规 中界 定 了 防 灾 公 园 。 园 的综 合 防 灾 功 能 。 目前 , 日本的许 多城 市规划 建设 了防 灾公 园l 。2 0 5 , 0 3年 , 国 我 区划各个防灾公 园的开放 空间,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防灾资 规划建设 了第 一个 城市 防灾避难场 所——北京 市元大 都城垣 遗 规划设计避难道路 、 避难棚宿区以及设置各种防灾设施 的相应 址公 园 l 。此 后 , 7 J 北京 、 明 、 原 、 州 、 昆 太 广 天津 等 城 市 规 划 建 设 的 源 ,
第3 6卷 第 2 0期

2 ・ 6
20 10 年 7月
山 西 建 筑
Vo J 6 No. 0 I3 2
J1 2 1 u. 0 0
文章 编 号 :0 96 2 f0 0 2 —0 60 10 .8 52 1 )00 2 —2
2 规 划基本原 则
2 1 统 筹 规 划 .
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系统是强化城市 防灾结 构 , 增强城市 总体 防灾能力的重要举 措; 也是合理 开发利 用城 市避难 防灾资源 , 充 分发挥各类 防灾 避难场所综合 防灾功能 , 扩大城市 防灾避难场地 规模和人均有效避难面积 的有效途径。 我国大中城 市规 划设计防灾避难场所 已经起步 , 一些城市制
城 市 防 灾 公 园 规 划 程 序 的 探 讨
许琳琳 周 立 民
摘 要 : 要 介 绍 了防 灾 公 园 的定 义 和 防 灾功 能 , 点探 讨 了防 灾公 园规 划 的 基 本 原 则 , 括 统 筹 规 划 设 计 、 效 利用 开 简 重 包 有
放空间和绿地 、 平灾结合及 安全保 障四个方面 , 并阐述 了规 划设计程序要点 , 以期指导 防灾公 园的规划设 计和建设。
成灾时功能后 , 原有功能消失或削弱。
具有 平 灾 两 种 功 能 且 严 重 灾 害 发 生 后 能 及 时 实 现 平 灾 功 能 的 有效 转 换 是 规 划 设 计 防 灾 公 园 的 重 要 课 题 。 2. 安 全 保 障 4
规划设计防灾公 园必须充 分研究 既有 的或 新建城 市公 园的
3 品 , 全 的 基 本 生 活 环 境 、 生 防 疫 环 境 以及 伤 病 员 救 治 的 医 疗 2. 平 灾 结 合 安 卫 平灾结合原则的理论 基础 是城市综 合防灾 的经济性 和平灾
3 J 而防灾 的救援人员 、 消防队和部 队提供 临时活 动场所 ; 设置救 灾指 挥 中 两种功能的相容性l 。平时功能是城市公园 的原有功 能, 功能主要是通过规划设计 附加 的防灾 避难功 能。平 时功 能转换 心以及恢复重建活动基地等。
关键词 : 防灾 公 园 , 防灾 功 能 , 划 原 则 , 划 设 计 程 序 规 规 中 图分 类 号 : U9 6 T 8 文献标识码 : A
1 防灾 公 园及 其 防灾 功能
防灾公园是“ 因地震引发城市火灾等次生灾害时, 为了保护居
城市公 园的开放空间是居 民游憩 、 休闲 、 健身 、 防灾等活 动而 无任何 障碍 阻挡 的可及空 问。依据开 放空 间的规模大 小和避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