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概论(0127)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特点是实践强,综合性强。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农学概论是农业推广专业的专业课和学位课程。自学者只有在掌握了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基本知识、作物的生产原理与技术、耕作制度等知识后,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作用。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掌握作物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农学概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农业推广专业应先修农学概论,后修农村社会调查、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等课程。本课程的重点是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由于农学概论的实践性很强,因此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的本质和基本环节。
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农业的组成。
掌握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1-
熟练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农业的含义
第二节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第三节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农业的含义、组成与地位和作用。
2、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3、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四)考核要求
1、领会:农业、农业生物等概念。
2、简单应用:农业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关系、农业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主要异同、植物生产的特点;动物生产的特点;微生物分解与合成的特点。
3、综合应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产的特点。
第二章作物的分类、分布和生产概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作物按用途和植物学分类系统相结合分类以及按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了解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概况。
理解作物的起源和植物学分类。
掌握作物的分布。
重点掌握作物按用途和植物学分类系统相结合分类以及按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作物的分类
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分布和生产概况
(三)考核知识点
1、作物的分类。
2、作物的起源、分布和生产概况。
(四)考核要求
1、植物学分类的七级系统;农业生产上常见的被子植物科及响应的栽培植物;各种分类方法中各类型的代表作物、起源于中国起源中心的主要作物及主要农作物
-2-
的生产概况。
2、领会:品种、双名法、喜凉作物、喜温作物、短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中性作物、限日照作物、三碳作物、四碳作物、春播作物等概念。
3、简单应用:植物学分类中的“种”与品种的区别;植物的命名法则、棉花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薯类作物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大豆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糖料作物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大豆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4、综合应用:按用途和植物学分类系统相结合进行分类的主要类别及各类别的主要作物;按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的主要类别及各类别的主要作物、粮食作物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情况;我国工业原料作物的分布情况。
第三章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其重点是气候因子和土壤有机质与作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光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基本作用。
了解土壤的形成与组成;土壤酸碱度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理解光合作用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空气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与作物生产的关系;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掌握生态因子的类型及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基本作用。
熟练掌握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温度和水分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土壤有机质量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生态因子的类型和相互关系
第二节气候因子
第三节土壤与营养
(三)考核知识点
1、生态因子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2、光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3、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水分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5、空气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6、土壤的形成与组成。
-3-
7、土壤的质地与结构。
8、土壤有机质。
9、土壤酸碱度。
10、植物营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生态因子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型中包含的生态因子、理论光能利用率的计算、我国的热量资源,主要作物的生理活动的基本温度范围、我国主要地区的降水量,主要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土壤的主要成分及比例、我国由南向北土壤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
2、领会: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环境、生态因子、生活因子、限制因子等概念、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光能利用率等概念、生命温度、生长温度、发育温度、积温、活动温度、有效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温度三基点、春化作用、冷害、冻害等概念、蒸腾系数、水分临界期、大气干旱、土壤干旱、涝害、湿害等概念、土壤、分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母质、成土过程自然土壤、农业土壤等概念、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等概念。
3、简单应用:生态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作用规律、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提高光能利用屡次的途径、变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物的光周期和春化特性性引种、栽培管理、育种等方面的意义、水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氧气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二氧化碳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作物吸收氮的只要来源;臭氧的主要作用、风化作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人类的生产劳动咗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同类型土壤的主要特性;团粒结构的主要特性、有机质的来源;有机质的组成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4、综合应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植物必需元素的基本作用。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该课程的重点之一。
种子及其萌发,根、茎、叶的生长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根、茎、叶的结构及雌雄蕊的发育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组成。
理解根、茎、叶、雌蕊、雄蕊的结构。
掌握根、茎、叶、雌蕊、雄蕊的生长发育过程;种子的概念、结构和类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