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活动启动仪式
01 启动时间
活动于春节前一个月举行启动仪 式,正式宣布活动的开始。
03
02
活动内容
参与人员
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参 加。
发布活动规则、奖励机制和时间 安排等。
04 效果评估
通过宣传和讲解,使参与者充分了 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提高参与度。
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活动内容设计
时间安排
组织形式
活动意义分析
1. 增强文化自 信
通过参与活动,青少年 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 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 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 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锻炼实践能 力
活动要求参与者通过动 手、动脑、动口等方式 ,全方位地了解和体验 春节的各项习俗和活动 ,从而锻炼他们的实践 能力。
3. 培养团队协 作…
满意度调查
对参与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了解他们对活动的认可度和 建议。
反馈意见收集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 参与者对活动的反馈意见, 了解活动的优缺点。
成果展示效果评估
对成果展示的效果进行评估 ,了解展示效果和观众反馈 。
活动效果评估结果及分析
参与人数众多
活动参与人数众多,显示出活动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 力。
列出各项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形式和流程等。
人员分工
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活动资源筹备
01
物资准备
列出活动所需物资和设备清单,如场地、音响、灯光、道具等。
02
场地租赁
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与卫生,满足活动需求。
03
餐饮安排
考虑参与人员的餐饮需求,做好餐饮安排。
03
活动实施过程
春节实践报告 (细选3篇)
春节实践报告(细选3篇)春节实践报告1一、实践目的:为了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我们组成员于20xx年1月15日至20xx年2月6日期间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在辽宁朝阳,盘锦等地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春节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了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化娱乐及传统活动。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的文化习俗时,通过在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进行。
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在此期间我们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春节是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有贴春联、贴挂钱儿、放鞭炮、守岁、吃饺子、给压岁钱、跑黄河、闹花灯等等。
有民谣道出了过年的习俗:,送灶王;,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但是不同的地区过年的习俗也不同。
(1)小年祭灶:在辽宁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在腊月这天过小年要祭灶。
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这样做就是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很粘牙。
(2)扫尘:在腊月这天,人们会将房间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3)春节前的准备:置办年货:在农村,人们会热热闹闹的赶大集,采购春节用品,会在集市上给孩子买新衣服,买鞭炮,买菜等。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卖猪肉之说。
春节民俗研究报告(通用9篇)
春节民俗研究报告春节民俗研究报告(通用9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民俗研究报告(通用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民俗研究报告1调查时间:20XX年春节调查目的:通过观察家人、朋友的过节方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调查地点:我家调查方法:向长辈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浏览书籍调查成果: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春节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些甚至沿用至今。
一)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古时候人们以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如今,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2024年走进春节活动心得体会例文(五篇)
2024年走进春节活动心得体会例文在____年____月____日,我国某知名院校的一行师生共计____人,跨越漫长旅途,经过七个小时的舟车劳顿,抵达石屏目的地,参加了来自____、____两省的四位教育专家的授课活动,聆听了他们的精彩讲座。
本次活动,师生们有幸观摩了盛新凤、张学伟、虞大明、许习白等著名教师的课堂教学,领略了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受益良多。
在他们的课堂上,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得以充分体现,和谐的氛围弥漫其中。
一、富有感染力的和美语文教学在活动的第一天,我们就领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和美语文教学。
盛老师以幽默风趣的个性魅力,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
她教授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
课程设计巧妙,通过“说、读、写”三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居里夫人的三个不同侧面。
盛老师的课堂上,始终贯穿着“和”的理念,并在课后进一步阐述了她的“和美语文”教学理论。
三个多小时的公开课和讲座,现场一千多名听众全神贯注,足以见得盛老师课堂的吸引力。
二、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张学伟老师倡导的课堂新理念是:“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启发力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他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课堂氛围民主而融洽,师生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
张老师的课堂活力源自教师的亲和力、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教学设计的独到见解。
三、独具魅力的教学艺术虞大明老师的课堂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种魅力源于他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和高超的教学水平。
虞老师的课堂上,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
他的课堂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如痴如醉,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四、开创性的古诗教学许习白老师对《寻隐者不遇》一诗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模式,以读、写、说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整节课围绕贾岛与童子的对话展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诗意,体验古诗的魅力。
走进春节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为了深入了解春节的习俗、文化内涵和当代意义,我们团队在春节期间开展了一次走进春节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春节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2. 探究春节的习俗、传统和民间故事。
3. 体验春节的氛围,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4. 分析春节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三、实践内容1. 走访民俗专家,了解春节的起源和发展在春节期间,我们团队走访了多位民俗专家,通过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了春节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据专家介绍,春节起源于古代的“岁首”祭祀活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春节习俗。
2. 调查春节习俗,感受民间风情我们团队深入农村、城市,调查了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民间风情。
3. 采访社区居民,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在春节期间,我们团队采访了多位社区居民,了解他们对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他们纷纷表示,春节是家人团聚、传承文化的时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4. 参与社区活动,体验春节氛围我们团队积极参与了社区组织的春节活动,如舞龙舞狮、戏曲表演、民间艺术展示等。
在活动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加深了对春节文化的理解。
5. 分析春节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分析了春节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春节不仅是一种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繁荣的象征。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春节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四、实践成果1. 形成了一篇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
2. 收集了大量的春节民俗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3. 拍摄了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记录了春节期间的精彩瞬间。
4. 提升了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践体会1.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社会实践春节实践报告
一、前言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为了更好地了解春节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于春节期间参与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践背景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到来,象征着团圆、喜庆和新的开始。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庆祝,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等。
为了深入了解春节文化,我决定在春节期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参观民俗博物馆春节期间,我参观了当地的一家民俗博物馆。
博物馆里陈列着丰富的民俗文物,如剪纸、刺绣、年画等。
通过参观,我了解了春节的起源、习俗以及各地不同的庆祝方式。
这些民俗文物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春节期间,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义务理发、写春联、送福字等服务。
在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
3. 家乡民俗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春节文化,我进行了家乡民俗调查。
我采访了村里的老人,了解了他们童年时期的春节习俗。
同时,我还记录下了家乡的特色美食、传统手工艺等。
这次调查让我对家乡的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春节期间,我还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展览展示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瞬间,如昆曲、京剧、刺绣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四、实践体会1. 传承春节文化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春节文化的重要性。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春节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节日。
2. 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春节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共5篇)
春节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共5篇)第1篇:春节社会实践活动报告春节社会实践活动报告春节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4000统佳节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年历史了。
而平时的假期短而分散,因此,春节是旅游旺季。
在此春节期间,我班调查小组针对春节出行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分析数据并总结出旅游的规律,作为春节出行参考。
你春节是否出行?你春节出行地点是哪里?你是以什么方式出游?你会给亲戚朋友带一些礼品吗?你出行前会看一些相关攻略吗?你是自己独自出行还是和家人一同出行?以上是我们的调查问题。
我们利用网络以及亲朋好友,共发出270张调查问卷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被调查人中出行的人约占: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在春节出行。
从选择的地点方面看:一半以上的人都喜欢去南方。
最热门的地方是杭州,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杭州距离我县较近,且交通方便。
上海位列第二,我们认为其热门原因与杭州相同。
另外,许多人选择去海南,厦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说明许多人都喜欢去温暖的地方。
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有少部分人已经开始选择春节出国,这也体现了春节出行已经越来越多样化。
但也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出行。
从交通方式的选择上看:一般离我县近的地方,多数人选择自驾,而少数选择飞机和动车火车的,主要由于他们选择这些地方为旅行的中转点或终点。
而北方的地区,大部分人选择了飞机和动车火车。
因为他们认为自驾游时间很宽裕,而且条件也都会比旅行团好。
这点说明现在自驾游已经占了旅游方式的主要部分,当然,也有一少部分的人选择了旅行团出游,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比较省力,而且还可以有讲解。
我们觉得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可以互补。
在调查时,我们也询问了购票的方式,主要有两类。
一类跟随旅游团,不需要自行购票;另一类自助游,需要自行购票。
由于网上购票快捷方便且价格便宜,所以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在网上购票,这一购票方式,已经越来越普及,渐渐取代了传统的购票方式。
春节习俗实践调查报告(3篇)
春节习俗实践调查报告(3篇)春节习俗实践调查报告(精选3篇)春节习俗实践调查报告篇1调查背景和目的春节,俗称中国新年,是中华民族最庄严的传统节日。
一般来说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然而,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祭在第二个月的第八天或第二个月的第二十三或第二十四天,直到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以除夕和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末年的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活动。
春节期间,中国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
这些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祭祀神佛、祭祖、移旧造新、迎禧接福、祈求好年景。
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分为东、西、北、南。
中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每个地区在春节习俗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观点。
调查对象1.区域本次调查区域为重庆市东北部山区,重点是万州和云阳的城乡。
2.人群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春节习俗。
调查人口为当地居民,人口年龄不细分。
调查过程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走访万州和云阳的城乡,观察当地居民春节期间的行为,询问他们具体的习俗。
调查的第一站是万州区皮派坪一条街的居民秦伯佳,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也就是除夕的前三天。
秦伯家刚搬新家,正在招待客人庆祝。
当地人称之为“快乐屋”。
据秦波口中所说,随着春节临近,腊月很多人都是喜庆的日子,摆酒席的人也很多,所以餐厅至少要提前一个月预定。
此外,在万州王家坡地区,调查人员走访了几家大型商场和超市,发现拥挤不堪,生意非常火爆。
我一发现,大家都忙着买年货。
给自己和家人买新衣服,给家里买一些繁华的装饰品,买一些糖果、瓜子、饮料等。
第二站是王婆老公家,万州区郭村镇居民。
时间是腊月二十九,也就是20__年的最后一天。
王平时和妻子住在家里,她的儿孙在外地工作和生活。
今年春节,儿孙们从外地回来和老两口一起过春节,老两口高兴得合不上嘴。
王一家四代同堂,全家人忙着吃年夜饭,有说有笑。
第三站是农历新年第二天张女士在云阳县滨江路的家。
张女士的家人要出去看望她的祖父母。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二、活动时长及活动方法:
1、活动时长:5周
2、活动方法:上网查资料、采访、查阅书籍、摘抄、图片、照片
三、活动准备:
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首先选出小组长,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各小组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讨论制定出初步的活动方案。
四、活动过程:
阶段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我们各个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以下三个主题:
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报告艰辛的社会实践又告一段落了,大家这段时间一定收获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实践报告怎么能落下。
那么实践报告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篇1一、课题引入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据资料介绍,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而民间在此期间的各种习俗,可以说由大年初一直到初七都会有要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对于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盛大的节日,让我们来深入体验了解一下吧。
二、研究方法1)查阅资料对于春节有很多美丽古老的传说,在各种书上都有记载。
我们利用身边的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搜索查阅。
对于大江南北的炎黄子孙,过春节的方式也丰富多彩,我们通过网络提问等方式还原过春节最真实的一面。
2)访问亲友今年春节回家过年,利用此机会我们可以走亲访友,我们通过亲友之口了解春节的各种习俗与美好寓意,并询问家中老人对于春节的祝愿。
3)调查实录我们对春节期间的家乡状况进行了拍摄,得到了一些照片。
一家人喜气洋洋地贴春联。
以前贴时习惯贴一个倒的“福”,寓意“福到(倒)”,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喜欢正过来贴上“福”。
火红底色的春联,预示着来年生活的红红火火,表达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的期待。
三、研究成果Ⅰ、春节由来的传说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6篇
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6篇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1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佳节,我国地域辽阔,千百年来形成的关于春节的习俗礼仪有许多。
今年春节,按照学校团委的要求,我通过网上查阅资料、阅读报刊、和长辈聊天、亲自参与等方式,对春节的习俗进行了解和实践,现将本次实践情况报告如下:一、打扫卫生清扫家庭卫生也是人们迎接新年的一种方式,我想这就是所谓的“除旧迎新”。
这项工作基本上都会在除夕之前完成。
许多家庭进入腊月后,就陆续开始了擦窗户、洗窗帘、擦洗油烟机等清洁工作。
今年,我也参与到其中,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更换纱窗,并能独立完成,和爸爸一起帮助奶奶把家里的旧纱窗全部更换。
二、购买年货购买年货也是过年的一项准备工作。
我在胜利电视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说以前物资匮乏时,人们从中秋节过后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
可是现在不用了,节日的市场可谓是繁荣热闹。
放假后,我跟随姥姥去过孤岛农贸市场,和奶奶去过仙河镇幸福村市场,发现都比平时要拥挤很多,到处是摆摊的小商贩和前来采购年货的人们。
采购的东西大多都是瓜子、糖果、春联、富贵竹等物品。
三、祭拜先人祭拜先人,也是春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人们通过这种方式缅怀自己的祖先,祈求先辈保佑家人。
这项习俗一般在腊月29或30进行。
姥姥家和奶奶家祭拜的方式是一样的:买上许多叠黄纸把它叠成一定的`形状,并带上酒和炸的食品,到十字路口和野外把纸烧掉。
四、贴春联贴春联也是过年的一个习俗。
一般都是在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门口都会贴上红色的春联。
但是家里有老人去世的,家里一般不贴春联。
我姥姥家是鲁西南的,那儿的风俗是家里如有老人过世,可以贴蓝色的对联。
五、年夜饭年夜饭,指的是除夕晚上这顿饭。
有的资料上介绍说,年夜饭是家人团圆饭,这天是忌讳外人去家里吃饭的。
但现在生活方式变了,这项禁忌逐渐在被打破。
年夜饭的餐桌要比平时丰盛。
今年在叔叔的提议下,我们的年夜饭是火锅,希望今年生活工作红红火火。
吃饭前,奶奶还给我和妹妹发了压岁钱。
春节社会实践活动结果(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春节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校于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以“传承民俗,共度佳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节日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美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4. 促进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家庭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活动内容1. 传统文化知识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美食;2. 亲子实践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传统美食、剪纸、对联等;3.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春节祝福,传播传统文化;4. 亲子游活动: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参观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景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过程1. 传统文化知识学习阶段: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了春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美食。
在课堂上,老师还向学生介绍了春节的相关传说和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节日。
2. 亲子实践活动阶段: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制作传统美食、剪纸、对联等活动。
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亲子关系。
学生通过亲手制作,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社区服务活动阶段:学生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春节祝福,送上自制的剪纸、对联等礼物。
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主动地与居民交流,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4. 亲子游活动阶段:学生与家长共同参观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景点,如庙会、古街等。
在游玩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五、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2. 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提升;3. 家长们对学校组织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活动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传承传统文化;4. 社区居民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学生们传播了传统文化,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风采。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实践活动课题名称:走进春节组长:时间:201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指导教师:小组成员:(4-6人为宜) 一、活动背景分析: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
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节习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忘,为了迎接崭新的一年,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我决定让孩子们利用假期围绕“走进春节”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长及活动方法:1、活动时长:5周2、活动方法:上网查资料、采访、查阅书籍、摘抄、图片、照片三、活动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首先选出小组长,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各小组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讨论制定出初步的活动方案。
四、活动过程: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完成任务,各个小组又进行了任阶段二:走出课堂,落实任务1、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2、在活动中及时给予老师可通过电话给学生进行指导或疑难问题解决。
阶段三:成果展示与交流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春节的由来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2024年春节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调查心得:
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 。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1、腊月二十三—“送灶爷”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下午,家里的妇人,尤其是经常在家做饭的女人会准备好“献饭”(是一种由小碗盛装的、用土豆丝,粉条,炸豆腐片,炸鸡蛋等做出来的色香味美的饭菜),通常家里厨艺好的妇女会将它做的色香味俱全,而且食材更多。不过,妇女们将会使出自己的最好的厨艺献给“灶爷”。让他上天言好事。女人把厨房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在灶前放一碗水、一把草、一把五谷,这是给灶神坐骑的草料。然后拿来献饭供奉在锅灶的正中心,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烧香画马,磕头作揖打发灶神上天汇报主家一年的善恶好坏。在烧香化马时,念念有词,最为普遍的颂词“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颂灶神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供的糖果甜又甜,见到玉皇说好话,回到家里降平安”然后放炮以示欢送。之后每天早晚要烧香磕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说说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依法休息、正值年初的黄金期。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实践和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艺术,感受到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首先,学生们参观了博物馆和历史文化街区,了解了春节的源起和演变。
他们仔细观看了春节文化的展览,了解了由来已久的传统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祭祀和放鞭炮等。
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与春节相关的传统艺术,如剪纸、丝织、糖画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还融入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其次,学生们参加了春节民俗体验活动,了解了中国人庆祝春节的传统方式和习俗。
他们学习了如何制作传统的春联、灯笼和剪纸等,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学习了鞭炮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并且亲自点燃了鞭炮,体验了热闹喜庆的过年氛围。
此外,学生们还参加了春节文化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音乐舞蹈,如古筝、二胡、舞剑等。
他们参与了舞龙舞狮和舞狮表演,体验了传统舞蹈的奥妙和节奏感。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我们组织了春节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外国友人一起庆祝春节,由学生向他们介绍春节的习俗和传统艺术。
这次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外友谊,还增进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春节的传统文化,还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他们通过学习和体验,了解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发展和融合。
此外,他们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传统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更加熟悉了春节的起源和习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关于过年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为了深入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我决定利用寒假时间进行一次过年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春节的起源和意义;2. 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3. 体验亲情的温暖;4.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实践过程1. 调查了解在实践开始之前,我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对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进行了初步了解。
据史料记载,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最初是为了祭祀祖先和神灵,后来逐渐演变成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节日。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拜年、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 实践活动(1)贴春联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春联,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我跟随家人一起,购买了一副寓意吉祥的春联,并亲手贴在门上。
在贴春联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2)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寓意着驱邪避灾、迎祥纳福。
我和家人一起购买了一些鞭炮,在除夕夜放起了烟花。
烟花绽放的瞬间,五彩斑斓,美丽极了。
(3)包饺子包饺子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包饺子的技巧。
包饺子时,我和家人一起聊天、分享快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4)拜年大年初一,我跟随家人给亲戚朋友拜年。
在拜年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表达祝福,也感受到了长辈们的关爱。
3. 总结感悟通过这次过年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不仅让我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还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践成果1. 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2. 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3. 学会了包饺子、贴春联等传统技艺;4. 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一、引言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春节文化,许多学校和社区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春节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春节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作用。
二、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通常组织各种春节综合实践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传统手工制作、新春文艺汇演等。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
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如给社区老人包饺子、走访贫困家庭等。
三、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1.传统文化传承: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春节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包括文化体验,还涉及到组织策划、创意设计、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还能够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春节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包括一些志愿服务环节,如走访贫困家庭、给社区老人包饺子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问题,培养关爱他人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测评为了评估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参与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有很高的满意度,他们认为通过活动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春节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个案研究的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参与活动的学生在沟通协作、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此外,他们也表现出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春节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2篇)
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一)研究目的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腊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2.年二十四谢灶: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3.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4.年三十晚上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
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
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春节综合性社会实践(2篇)
第1篇一、前言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欢乐和幸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校组织开展了春节综合性社会实践。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二、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节日逐渐被淡化,年轻人对春节的了解也越来越少。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内涵,学校决定开展春节综合性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活动内容1.春节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参赛选手通过抢答、必答等形式,回答关于春节文化的问题。
比赛旨在提高学生对春节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制作春节装饰品学生们分组制作春联、窗花、灯笼等传统装饰品。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学习、交流,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
3.包饺子大赛各小组选派代表参加包饺子大赛。
比赛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学会包饺子,还要了解饺子的寓意。
通过比赛,学生们感受到了团圆、幸福的氛围。
4.祭祖活动组织学生们参观当地祭祖场所,了解祭祖的意义和习俗。
在祭祖过程中,学生们向祖先表达敬意,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写春联、送祝福学生们分组撰写春联,将祝福送给亲朋好友。
在写春联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了春联的起源和寓意。
6.举办春节文艺晚会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春节文艺晚会,展示自己的才艺。
晚会内容丰富,包括歌曲、舞蹈、小品等,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四、活动成果1.提高了学生对春节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总结春节综合性社会实践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实践活动课题名称:走进春节
组长:时间:201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
指导教师:小组成员:(4-6人为宜) 一、活动背景分析: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
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节习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忘,为了迎接崭新的一年,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我决定让孩子们利用假期围绕“走进春节”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完成任务,各个小组又进行了任
阶段二:走出课堂,落实任务
1、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2、在活动中及时给予老师可通过电话给学生进行指导或疑难问题解决。
阶段三:成果展示与交流
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
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第二小组收集的资料: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
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
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
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
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10、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
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附相关春节习俗图片:
第三小组收集的资料:关于春节的诗歌、对联(一)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对联:
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横批:欢度佳节佳节迎春春生笑脸丰收报喜喜上眉梢横批:喜笑颜开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附相关对联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