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新媒体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一、新媒体的作用1、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纸质书刊、课堂讲解、辅导班等形式传播,而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更广的传播方式,如微信、微博、网络课堂等。
这些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拥有更加细致和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通过新媒体渠道,思政教育也可以跨越时间、地域的限制,大大加强了教育的普及度和覆盖面。
2、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以信息丰富、交互性强、灵活性高等特点,不仅可以为思政教育注入更多新思想、新理念,而且还可以组织和展示大量的文化、历史、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形成更加全面和独特的知识体系。
3、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和生动性新媒体平台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活泼的教育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点、体验和问题来参与到讨论中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多方交流和互动,从而让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1、冲击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要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语言解说、应付考试的复习和听课、看书为主,而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到的外界信息显得越来越多元化、丰富化。
这即会使得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逐渐失去吸引力,也迫使思政教育者对教育模式进行更新和改革,将思政教育向数字化、多元化发展。
2、改变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方式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主要集中在教室内,讲课时间长,一次性吸收大量信息,学生容易产生问题疲惫、学习压力大、思维难度高、知识接受少等多个问题。
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了解更多实际案例,抓住学习的机会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知识呈现直观化,接受效果更为明显。
1、传承优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当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及思政工作新思路论文

浅析当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及思政工作新思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影响其心理成长的重要因素。
虚拟的社会、繁杂的网络信息给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若不能正确地辨别、利用,就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要搞好大学生思政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认识和重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一、网络文化的形成自从计算机网络出现,网络文化即开始出现。
最初的网络文化还有较多的人类社会文化的特征以及计算机文化的特征。
网络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传播网络外的其他文化,网络没有创造任何文化。
网络文化已经发展为一种重要的亚文化形式,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1]。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一)网络文化是一种高时效的文化,当代大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就能获取外界大量的信息。
(二)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
(三) 网络文化是一种便捷性的文化。
(四) 网络文化是一种交互性的文化。
(五) 网络文化是一种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文化。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文化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许多大学生以上网冲浪为乐事,以成为网络高手为一种荣耀。
进而在网络文化形成的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做现实世界中一切不便作和不能作的事情。
青少年的叛逆精神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大有用武之地,网恋、黑客等成为这些人自我表现的首选方式。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2.网络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自信。
3.网络文化有利于形成和发挥创造力,培养自身主观能动性。
4.网络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有利于思政辅导老师发现大学生思想领域的危机和问题,并及时进行教育。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科技时代的重要产物,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网络作为高校学生学习、科研、社会交流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世界观、生活习惯、身心健康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在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行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就网络时代思想政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信息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网络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产物,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的出现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人才的思想关系到其发展的程度和贡献度。
网络时期由于信息传播的快速、复杂化,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网络各种产物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的研究,就能够有效的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1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分析1.1 网络信息的开放特点给思政教育提供了空间网络文化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内容,其巨大的容量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快捷的传输速度,使得大学生在学习和接受的过程中,能够全方位的实现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但是在网络成为技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之后,其根本性的跨越,使得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也搀和进来。
因此,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的时候,也要重视资源的选用和筛控。
1.2 网络文化的可复制性,改变了思政工作的基本模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座谈、讨论等。
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模式,需要时代形象的树立,健康的思想教育使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塑造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思政教育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在一次性投入后,可以得到无数次重复使用。
在网络文化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大大增加,舞台大为扩展,方式更为丰富,时空得以充分延伸。
利用网络环境促进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进高职院校网络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 调指 出: “ 加强 网络文化 建设 和管
理 ,营造 良好 网络 环境 。 网 络作 为 一种 文化 正 在 崛起 , ” 越来越受到大学生 的青 睐。随着 网络技术 的进 步和表 现形 式的不断更新 ,它对大学生思想 观念和行为 方式产生着 潜 移默化的影响 。如何利用 良好 的网络环境 ,对 大学生 开展
对大学生的影 响及 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 问题 ,提 出一 系列适合于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的新
对策 ,以提高高职 院校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质 。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
[ 中图分类号]G 7 1 1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32 ( 08 2— 00— 3 6 1 22 2 0 )0 04 0 有 4 . %的学生经常保持 与 1—5个 网友联 系 ;有 7 .% 44 02
第 2期
20 0 8年 1 2月
厦 门广 播 电视 大学学 报
J un l f a n R do T lv inUnv ri o r a me a i ee io i st o Xi s e y
No 2 . De . 0 c 2 o8
利 用 网络 环境 促 进 高职 院校 思政 工作
1 .适应社会能力有所 退化萎缩。从调查情况看 ,一方
会通宵上网 ,由此可见 ,学生每周上 网的时限都不少。
3 .上网的 目的。从调查情况看 ,学 生上 网的 目的主要
是聊天交友 、看 电影 、听歌 、玩 游戏 、查 询资料 、浏 览新 闻与评论 、下载各类资源。有 7. % 的学生是通 过 网络 了 34 解外界信息 ;有 6 . % 的学生 上 网聊天是 为 了放松 自我 ; 21 [ 收稿 日期 ]20 0 8—1 1 0— 5
校园网络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利用,它已经开始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活动范围开始从实际领域向虚拟空间扩展,原本在地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更多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人类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信息全球化带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 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育部2002 年对全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表明,有62%的大学生以网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40%的学生把BS”和“聊天室”作为校园里发表言论的最主要渠道。
重视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运用网络技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难得机遇1、网络的开放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破时空局限,增强影响力。
以往,思想政治工作时常以一对一的形式开展,通过促膝谈心,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的思想问题。
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产生影响。
为了扩大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者采用作报告、印材料等形式,但这些手段因为要受制于场地和时间等因素,其覆盖面也是有限的。
网络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的发挥,同时又增加了“广泛”的特点。
许多程序性的工作只需在网络上通过发电子邮件、写公告板等方式可以及时快捷的到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此外,由于网络传播的广泛,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包括可以上网的其他人,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这样,正面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这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面较小的弱点。
[1]2、网络的互动性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网络作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削减了通讯的成本,信息传递迅速、高效。
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为了一件事“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如今,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学生的意见不能及时向上反映,学校的意见也难以及时让所有的学生了解。
浅谈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维普资讯
约 采力 。
所 谓 “网 络 文 化 ”, 以 网 络 技 术 广 泛 应 用 为 主 是 要标 志 的信息 时代 文 化 , 建立 在 信 息技 术基 础 之 是
上 的 以互 联 网 为 载 体 的新 的 人 类 生 存 方 式 , 指 一 泛
切 由网络派 生 出来 的文 化 形态 和 文化 产 品 , 电子 如 邮 件 、 子 商 务 、 程 教 育 等 。 也 可 理 解 为 , 以互 电 远 是
联 网为 载 体 , 一 机 信 息 互 动 为 沟 通 半 径 , 人 以个 性 化 的 选 择 偏 好 为 基 础 的 价 值 — — 行 为 世 界 的 构 建 方
式 。 网 络 文 化 可 以 分 为 物 质 文 化 、 神 文 化 和 制 度 精 文 化 三 个 要 素 。 物 质 文 化 是 指 以 计 算 机 、 络 、 拟 网 虚 现 实 等 构 成 的 网 络 环 境 ; 神 文 化 主 要 包 括 网 络 内 精 容 及 其 影 响 下 的人 们 的价 值 取 向 、 维 方 式 等 , 范 思 其 围较 为广泛 ; 度 文 化包 括 与 网络有 关 的各 种 规章 制 制度 、 织方 式等 。网络 文 化 所包 含 的 这些 要 素不 组 是孤立 存在 的 。 是 相 互 制约 、 互影 响 、 互 转换 而 相 相
化 。
网络 的 虚 拟 性 , 人 们 更 容 易 在 网 络 的 虚 拟 世 使
界 里 寻 求 在 现 实 社 会 中难 以获 得 的 自我 肯 定 和 自我 安 慰 , 人 们逐渐 失去对 现实 生活 的热情 , 远 现实 使 疏 生 活 中 与他 人 的 情 感 交 流 , 致 人 际 关 系 的 淡 漠 和 导
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扮演

关 键 词 : 网络 文 化 ;大 学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德 育
中图分类号 :G 4 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0 — 1 6( 0 0 3( ) 0 8 — 2 0 9 9 6 2 1 )0 2C 一 0 5 0
网 络 时 代 的 来 临 为 大 学 生 构 筑 了一 个 小 屏 幕 里 的 大 世 界 。这 里 成 为 了 大 学 生 学 习 、 交流 、休 闲 和 探 索 的重要平 台 ,并在 大学生 的生活 中占有 举足轻 重的地 位 。 因此 ,探 讨 网络 文 化 的 各 种 裨 益 对 促 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具 有 重要 的意 义 。 网络 文化的概 念及 其特 征 网 络 文 化 是 以 网 络 技 术 为 手 段 ,以 数 字 形 式 为 载 体 ,以 网络 资 源 为 依托 ,在 从 事 网 络 活 动 时 所 创 造 的 种 全 新 形 式 的 文 化 。 具 体 来 说 ,它 包 括 资 源 系 统 、 信息技术等物 质层面 的内容 ,又包括 网络活动 的价 值 取向 、社会规 范 、审美情趣 、道德观念 、社会心 理等 精 神 层面 的 内容 。网 络文 化 作为 一 种崭 新 的文 化 形 式 ,具有如下特征 。 ( ) 网络 文 化 的 多样 性 一 因 为互 联 网 的存 在 ,整 个 世界 变 成 了一 个 村 庄 。 信 息 在 互 联 网上 自 由传 播 ,跨 越 了 国 界 、跨 越 了种 族 。 来 自于 不 同地 域 的 文 化 形 态 、思 想 观 念 、意 识 形 态 等 在这 里冲突并且 共存 。网络彰显 了一种 自由 、平等 、 开放的精神 ,使得形成 了网络文化的多样性 。
教育探讨
微博文化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

微博文化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载体,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文章深入分析了微博文化的利弊,挖掘出微博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几点有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利用微博文化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几项具体措施。
[关键词]微博文化思政教育网络文化教学方法微博和思政,一个是新兴的网络文化形态,一个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似毫无关联,却因为共同的受众——大学生,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思政教育工作因为教学内容刻板、教学方法单一,一直很难真正地被大学生们接受和喜爱。
微博操作简单又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谈天说地,出现伊始就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广泛青睐。
但微博交流中一些语言比较粗俗,无疑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宗旨背道而驰。
辩证分析、合理利用微博,使之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微博文化概述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构成体系。
目前,网络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整个人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计算机网络出现后,先后出现了BBS、MSN、OICQ、网络社区、博客、微博等网络文化载体,其中某些网络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当前,最为流行的网络文化,非微博莫属。
所谓微博,是相对博客空间而言的。
博客是一种能发表大量信息的相对静态的网络文化形式。
微博与博客相比,它所能发布的信息量小一些。
正因为微博短小方便,所以才取得了比博客更大的成功,赢得了亿万人的青睐,这源于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微博文化的可接受范围广。
微博讨论的主题内容可以随心所欲,遣词用句也不必雕琢,有时出现错别字和病句也无所谓。
这就使得微博可以在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中广为流传,无论是腹内草莽,还是满腹经纶,在微博世界里,大家可以平起平坐,畅所欲言。
第二,微博文化的发布终端多。
博客由于信息量大,一般只能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才能发布。
试谈优秀网络视频文化对思政工作的积极影响

试谈优秀网络视频文化对思政工作的积极影响优秀的网络视频文化对思政工作的积极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视频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网络视频不仅是娱乐和消遣的方式,更成为了宣传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优秀的网络视频文化通过传播正能量、引导正确思想和价值观念,对思政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试谈优秀网络视频文化对思政工作的积极影响。
优秀的网络视频文化能够加强思政工作的触达范围。
传统的思政工作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受众范围有限,表达形式单一。
而网络视频文化具有横跨地域、快速传播的特点,可以让思政工作更好地触及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通过网络视频,可以将思政工作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这样一来,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引导和影响社会风气。
优秀的网络视频文化能够促进思政工作的内容创新。
传统的思政工作形式往往比较呆板和枯燥,内容大同小异,难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兴趣。
而通过网络视频,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思政工作的主题和内容,提高了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微电影、纪录片等,更能用鲜活的故事和形象的艺术手法将思政工作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受众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这种新颖的宣传形式和创新的内容呈现方式,使思政工作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优秀的网络视频文化能够促进思政工作与时俱进。
网络视频具有快速传播和更新的特点,可以更及时地宣传和传播最新的思政工作内容和成果。
通过网络视频,可以把一些新鲜、有趣,又具有思想内涵的素材及时传递给受众,引发观众思考和反思。
网络视频也可以使思政工作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关注和回应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
这种时效性和新颖性使思政工作更贴近人民生活和社会实践,更有利于引导受众进行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提升。
优秀的网络视频文化还能够促进思政工作与受众群体的互动。
传统的思政工作往往是“上位者”向“下位者”灌输思想观念,形式上较为单一,缺乏与受众的互动与沟通。
网络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意识 . 立 网络 文化 下主体 意 识教 育 的教 育新 理 念 , 养 大学 生 网络道 德人 格 以及 信 息素 养 , 高其 网上 自 及 确 培 提 律
免疫力. 构建 高校 网络 文化 下 思想政 治 工作 主阵 地 , 是摆 在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工作 者面前 的 一个 重要 课 题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网络深刻地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 、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 把 人类文 明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 它反映着当前各种社会现象 , 体现
络为媒介 , 以文字为载体的间接交往 , 人们感受不到对方作 为一
个活生生 的人的反应 ,也没有面对面的交往而获得更 多信息的 机会 。 与此 同时 , 网络交往不需要知道对方的身份便可轻易建立
互联 网的迅猛发展 、 全球范 围内宽带接入技术 的普及 , 极大 地影响了人类社会活动 ,使得人 们的社会生活和活动方式发生 了深刻变化。网络凭借着开放 、 交互 、 即时 、 全球化 、 多元 化等传
统媒体不具备 的优点 , 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 对 已经成
式。网购既是一种方便 的消费方式 , 也是一种时尚潮流 。 他们 的
2 1 年 4期 02
S a n i i y ・ ajo h a x J o u G oa a i
教 3 教 学探 索  ̄ r
网络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沈 秀 芳
[ 摘 要】 网络 文化 在 为大 学生提 供丰 富的信 息资 源的 同时 , 价值 取 向、 在 道德 观 、 情感 交流 以及 心理 健康 等 方 面也 对 大学 生存在 不利 影响 , 高校 思 想政 治 工作 带来 了挑 战和 机遇 。 高校 如何 强化 网络思 想政 治教 育 阵地 给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文章简要地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就如何解决这些不利影响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网络时代网络文化高校思政教育策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网络文化越来越多的冲击,只有采取加强校园网络硬件建设和管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才能适应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保障网络文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1.网络文化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威力网络时代,教师不再是最主要的知识源,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内容选择自主性的特点,决定了过去那种教育者支配受教育者的界限不存在了,即网络条件下的教育者的权威和作用不再建立在受教育者的被动或无知的基础之上,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控制性变弱。
网络环境下,教育者主要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但不是教育者建立了网站,受教育者就必须浏览;不是教育者进行了教育,受教育者就一定接受了,哪怕他点击了你的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无从评估和检验。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只具备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备素质还不行,还必须学习、运用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技术;善于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引导;对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心理有研究等。
2.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校园网络文化的盛行,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改变和赋予新的内容,否则会失去吸引力。
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的理论教育法,目前还是“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课堂教育,“听报告、开大会、读报纸”的方式,受教育者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环境接受“灌输”,而教育者拥有信息资源的局限性,表达手段的单一性,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而网络的信息丰富,表达手段多样,表现形象直观快捷,又不受时空限制,是对传统手段的否定。
3.混淆大学生价值观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各类价值取向、道德取向、政治取向杂糅,个人身处网络海量信息之中,不易辨清各类思想意识的善恶,更容易被网络中反传统、反主流、反伦理的观念所吸引,造成行为的失范。
浅谈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关键 词: 网络 文 化 ; 学校 思 想政 治 工作 教育 的培 养 目标 .这 种 导 向是 一 元 的 但 是 , 于 网络 时代 下 , 由 现代 社 会 信 息 传播 途径 多样 化 . 想 影 响 思
源 非 常广 泛 . 因此 , 少 年 的 价值 取 向在 网 络信 息 传 播 下存 在 着 青 多 元化 的客 观情 况 . 师 的价 值 导 向 目标 可能 不 为青 少 年 接受 教
政 治 教 育 的效 果 3 网络 文 化 冲 击 着 学 校 思想 政治 教 育 的 目标 .
培养“ 理想 、 道德 、 文化 、 纪律” 有 有 有 有 的社 会 主 义 “ 四有 ”
的 内容 等 措 施 来应 对 网络 时代 的挑 战 . 学校 培 养具 有社 会 主 为
义 思 想 觉 悟 的 高素 质 人 才 服 务
I 与理 教 管 育
凌 字 ( 家庄 学 院 , 石 河北 石家 庄
2年7(1 ) 0 第 总 5 1 期 第3 2 期
0 03 ) 505
浅 谈 网络 文 化 影 响 下 的 学 校 思 想政 治 工作 的创 新
摘要 : 网络 文 化 对 当代 学 生 的人 生 观 、 值 观 及 思 想 行 为 价 方 式 等 产 生重 大 影 响 .对 传 统 的 学 校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提 出 了挑 的 网上 完 成 ,不 再 依 赖 教 师 .我 们 的德 育 教 育 围 墙 被 网 络 打 破 。 络 使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环 境 虚 拟 化 . 生 网 民 身份 的 虚 假 性 网 学 让 他 们 可 以 大 胆 地 发 表 各 种 思 想 观 点 、情 感 ,而 不 用 承 担 责 任 。 之 . 络 教 育 环 境 的 开 放性 和 虚 拟 性 使 教 育 者 的 权 威 遭 总 网
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及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随着网络知识在新世纪的普及,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和行为越来越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同时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许多不容小觑的影响。
对如何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成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以至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并逐渐孕育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网络文化,它是一种蕴含了特殊内容与表现形式的新文化形态,网络通过网络传播人们所需的各种信息,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提供了新的途径,尽管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但总体上表现出利大于弊的趋势,当前网络虚拟社会存在的种种道德失范,外来腐朽思想及生活方式,网络色情与暴力,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等等问题。
大部分的学生因生活阅历不足,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兴趣,使一些没有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保障的大学生深受其害。
大学生仅凭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觉悟很难抵御来自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因此高校思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了解和正视网络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冲击的现状,积极勇敢的面对并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为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不断推进,人类进行一个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手机已成为当前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它们成为大学生认知、了解社会并向社会传达个人思想意识的新载体。
这些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影响1.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积极影响网络不仅具有海量的信息,信息的传播也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和平等性,这一切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基础,扩大了范围,也创新了教育方式,同时有助于增加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
首先是网络的互动性。
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网络完美地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单一的主客体关系演化成关系并存,进一步发挥了学生向善向上的思想道德觉悟。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作者:司开林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3年第11期【内容提要】网络舆情交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时代中国的整体转型引发的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嬗变皆聚焦于“网域”之乾坤。
必须加快构建政府—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学生“六位一体”的协同管治模式,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能量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完善大学生的“虚拟人格”。
【关键词】网络负面影响“六位一体”【基金项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2教改课题“高职院校…两课‟优质化课堂的探究式研究”(课题编号:12JY050)的部分成果;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3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3025)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司开林,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法学硕士。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1-0016-03一、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1. 信息爆炸导引“生活模糊”。
网络是信息的大爆场,每日汇集了成千上万条的信息。
网络高节奏的流变营造的是一个个“模糊者”,而不是“安居士”。
这种模糊不仅表现在生活目的性的迷茫和“碎片化”、学业进取心的衰退,而且表征为学生日益丧失其主体性,越来越“被生活”。
据调查,51%的学生认为“其实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模糊者”,26%的学生认为“整日无所事事”。
2. “欧风美雨”衍生“花果飘零”。
凭借欧美工业生产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强势话语霸权,中国传统文化日益“花果飘零”。
大学生对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经典著作渐次疏远,对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精神更是知之甚少,而对欧美的大片、人物、品牌、赛事、选举、节日等文化符号认同较高。
据调查,72%的学生认为“对中华文化的具体内容不了解”,83%的学生认为“西方文化才是主流文化”。
3. 色情暴力潜伏精神低俗。
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究摘要: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阵地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课堂,还需要守好网络阵地。
守好网络阵地离不开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网络亚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因其自身相对独立性、反叛性、创造性、开放性等特征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本文通过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冲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网络亚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作为一种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网络文化形式,网络亚文化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而存在的文化形式,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由于网络空间的相对隐匿性,很多大学生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中发泄负面情绪,从中寻求所谓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导致他们疏离现实生活的情感交流,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心理精神疾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必须高度重视、高度警惕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网络亚文化的概念与特征1.1网络亚文化的概念“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的一个概念。
“亚文化”一词最早见于Milton·M·Gordon《亚文化概念及其应用》,将“亚文化”表述为:“亚文化是一种基于种族、经济、宗教和地区等不同社会要素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文化。
”胡疆锋在《亚文化读本》中提出,亚文化是通过风格化方式挑战主导文化权威而产生的一种附属性文化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建立自身认同的文化。
因此,可以认为,亚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为形成社会认同而形成的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的且具有颠覆性边缘性的文化。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影响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积极影响 一
1 网络 文化 有助 于拓 宽学 生 的学 习方式 和 范围 。传 统 . 的教学 活动 中,学 生只能通过教师课本和 实验几种方式 获得 知识 。但 在网络世 界中, 学生可 以迅速 查到 自己需要 的、感 兴趣 的知识 内容 ,网络 成为一种上知天 文下知地理 的博 学工 具 。另外 ,通过 网络 ,大学生可 以突破 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 进 行技术和 学习方面 的交 流;可 以 自主地选择 自己喜欢 的学习 内容 、进 度和教师等 ,从而改变 了以往 “ 鸭式 ”的学习方 填 式 ,拓 宽 了学 习的手段 和渠道 。教师更 多的是帮助学 生掌握 信息 的获取选择评价和 加工的方法 ,引导学生的学 习以及 修 正学生学 习过程 中的错误 。 2 网 络 文 化 拓 宽 了 大 学 生 的 交 往 空 间 , 增 强 了 自主 意 . 识 。在 网络虚拟社会 中,学生可 以 自主选择 合适 的人交谈 成 为朋友 。你可 以结识成功 人士 ,获取他们成 长道路 中值得 借 鉴 的地方 。学生也可 以帮助别人来解决 生活中出现 的困难 。 因此 ,我 们说 ,网络 既是一个提升 自己素养 的地方 ,也 是一 个帮助别 人的平 台。网络的间接性 、虚拟性 等特点为性格 内 向、不善 言谈 、社交 能力弱的大学生 的人 际交往提供 了有 利 条件 ,拓宽 了他 们 的交往 空 间,使 他们 的人 际交 往心 理 距 离大大缩 短。他们可 以说出 自己的心声 ,不会担心 因为年 纪 小 、阅历 浅而被嘲笑 。 目前 ,随着Q 、M N I Q Q S 、O C 、论坛 、 博客等聊 天工具 的盛行 ,学生可 以在很短 的时间 内,结交 到 志趣相投 的朋友 ,并且有共 同的爱好和话题 。同时 ,网络 交 往 的 自由随 意性 和平 等性 ,使 大 学生交 往突 破 了时 间、 空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

网络具有包容性的特点 ,它的包容性既让所有参 与者能够 快 速表达 自己的意志 ,也可 以将 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在整个信息世界 循环流传 。网络使单个人 的影Ⅱ 力得到了无限扩张 ,个人在网络 向 中的言论似乎是 “ 绝对 自由”的。因此 ,高校要结合各 自的特点 , 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对网络行 为的监控 、管理和 指导。一要协调有关行业部 门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采用最 新的技术手段 ,对信息源和信息束及时跟踪、监视和破译 。要对 信 息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既加强信息审查 ,提升网络信 息安全 A 网络文化为德育教育创造 r . 一个全新的环境 当代 大 学 生 对 网络 文 化 的重 视 远 远超 过 他 们 的学 长 ,在 网络 技术水平 ,为思想教育工作 的开展建立安全健康 的屏障 :二要建 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们 更能;确地理解 “ 隹 地球村”的概念 , 更 立网络信息管理 的常设机构 ,各系部成立相应机构 ,学生也成立 能清楚地 了解国际竞争的激烈 ,这无疑会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的 相应的组织或社 团。弘扬正气 ,注重思想教育的系统性 ,合理 引 生存能力。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德育教育 的实施创造了全新的环境 , 导网络参与者与使用者的思想和行为 ,以保持社会心态稳定和保 障政治安全 ;三制定 网络行为准则 ,通过审查、监控等方式来规 提供 了优越的条件。 B 网络的开放 性 、隐蔽性和 交互性有利于及时全 面地了解学生的 范 大学 生 的 网络 行 为 。 .
大学生都有了解他人、推销 自我的渴望 ,他们希望别人尊重 治 工 作 创造 良好 的物质 基 础 。 同 时学 校 对 于青 年 学 生也 应 加 强 管 自己的人格 , 倾听自己的心声, 同自己的观点, 认 而网络文化正是 理和教育,保证学生白天正 常上课,晚上按时归宿。对网上反动 、 黄色等不健康 的内容要进行清理 ,通过分析监控 ,及时发现大学 实现 这种 愿 望 的有效 手 段 。 过 网络 交流 , 的学 生可 以加 深 自我 通 有 防微 认识 , 出更成熟的 自我评价 , 作 进一步明确 自己的人生坐标和价值 生中存在的思想 问题 ,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做 到 “ ,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 的、祛恶扶正 取 向; 有的学生如果平时缺 乏自信 , 则可以从网上交流中发现 自身 杜渐” 的优势和潜能 ,增强生活的信心 ;有的学生假如在现实 中受到挫 的 网络 氛 围 。 C 要加强思想政 治工作进 网络 的研究 . 折,则可 以通过 网上谈心 ,使精神得到慰籍 ,提高克服 困难的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必须抓住 气。这一切对于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机遇 ,抢 占网络 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 ,积极建设思想政治 D 网络文化的异质性容易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 工 作 网站 ,发挥 网络 作 用 ,丰 富 教 育 内容 ,拓 展信 息 渠 道 ,改进 网络 文化 在 带来 先进 的科 学技 术 和 思想 观 念 的 同 时 ,也 不 可 教育手段 ,创建优 良的网络育人环境。处理好德育教育与素质教 避 免 带来 了与 社 会 文 明进 步相 违 背 的异质 文 化 。 同 时 由于 网 络具 育 的 关 系。 在 网络 环 境 下 ,学 生 经 常作 为一 个 相对 独 立 的 主体 面 有鲜 明的无规范性、虚拟隐匿性 、泛滥性及成瘾性 ,因此网络文 对整个网络世界 ,整个活动是知识、情感 、意志和技能相统 一的 化对 大学 生 人格 发 展会 产 生 一定 的 负面 影 响 。 过程 ,网上活动的水平、 目的和效果取决于 已有的整体素质 与网 E 网络的虚拟化特征, . 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 , 沉迷网络社会 络空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必须树立 “ 大德育”观 ,不仅要在德育 网络文化不仅会影响着大学生如何看待社会 ,而且影响着如 课 上 对 学生 进 行 教育 工 作 ,而 且 要 积 极开 展 网络德 育 工 作 ,要把 何看待 自己、他人及其相互关系,影响着他们 的身心健康 、人际 德育的 目标和宗 旨全 方位地贯穿到素质教育 中去 ,通过 网络渠道 交流和社会沟通。面 对那些 目不暇接 的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 ,有 使知识、技能、道德修养、审美境界的提高在人才培养过程 中有 些学生往往不能正确 处理上 网漫游与学 习、工作 、人际交往 的关 机统一起来 ,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系,而是沉湎 网络而不能自拔 ,影响学业的完成和 良好的生活 习 面对 网络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 的机遇与负面影 惯 的养成。另一 方面 ,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大学生缺 乏直接的面 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干部应 当主动迎战 ,努力占领网络思 想政 对面 的人际互动。人格和交往情境双重分裂 的环境和氛围 ,容 易 治教育 的新阵地 。首先 ,要建好用好 自己的网站。根据上级有关 使大学生放任 自己不再关心现 实世界 ,而且一旦回到现实就会产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进 网络的要求 ,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集中 使 如 生一种孤独感 ,从而使他们脱离群体 ,集体意识薄弱 ,不利于他 力量办好一批绿色网站 , 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 建立高校党团网站 ,开展网上党团组织活动。其次,要创设高校 们承担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网上不 良的信 息使得一些约束力差 的大学生人格滑坡、道德沦丧 ,传统美德在这些人身上受到严重 自己的主流文化 ,占领信息传 播的主阵地。面对多元思 想观念和 的冲击和弱化 。网络在 给大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 了伦 道德规范并存 的网络环境 ,如果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 ,便会违背 理道德上的困惑。 2 .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几点参考性建议
浅议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

21 立 完 善 高 校信 息 网 络 ,创 设 立 体 型 .建
教育情境。鉴于 当代社会高度信 息化 的发展趋 势和大学生对信息的强烈要求 , 高校应建立具 有吸引力 、 说服力的高校信息网络 , 通过技术手 段把不健康信息过滤掉 ,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 判 中选择并吸收具有积极意义的信息 。在教育 理念上 , 彻底改变学校地域上的封闭性 , 借助 网 络平台 , 引导青年学生走人社会 自主地去识别 、
发生。很多学生 长期将大量时间、 精力 、 金钱投 入到虚拟的网络 中, 容易造成只要 有了网络 , 便 拥有一切的错觉 。 日沉迷 于网络天地 , 终 陷入一 个无法摆脱的没有人际接触的虚拟世界 ,加剧 了学生的 自我封 闭。容易造成孤独症并 使人情 操低落 , 产生焦虑 、 自卑和抵触 心理。 2 网络 时代加强 高校思想 政治教 育的对
参 考文 献
力 颠覆我 们的 国家政权 提供 了一个 理想 的条 件。 他们通过互联网进行煽 动性的政治宣传 , 散
布反社会主义的言论 ,传播西方人生观 巾的拜 金 主义 、 极端个人 主义、 享乐主义等腐败思想 。 大学 生好奇心强 、 知欲旺 , 求 接受新事物快 , 如 果 }期捂触一些互联网上 的反动 言论和腐败思 ∈ 想 ,很容易被其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 上 的混乱和迷惑 , 从而造 成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 渣观取向 的偏移和扭曲。
一
2 — 34
斛 谖蠢
科 教 文化 1 治教 育带 来的 影 响及其对策
窦 苏 明
( 州工 程职 业技 术 学 院 , 常 江苏 常 州 2 3 6 ) 1 14
摘 要: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高校 大学生的学 习、 生活和思维方式 , 影响着其世界观 、 人生观、 价值观。网络是 一把双 刃剑 , 它 使 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机 遇与挑 战并存 , 高校要与时俱进 , 深入贯彻科 学发展观 , 把网络环境 下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 络 ; 校: 网 高 思想 政 治 教 育 胡锦涛 总书记指 出 : 加强 网络文化建设 “ 和管理 ,充分发挥互联 网在我 国社会 主义文化 建 设中的重要 作用 ,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 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 。据 中国互联网信 息 ” 中心 20 年 l 08 2月 3 1日发布的第 2 3次互联 网 报告显示 , 截至 2 0 年 l 月 , 08 2 我国网民数 已达 到 29 .8亿人 。中国网 民结构呈年纪轻 、 学历 高 的特点 , 大专及 以上学历网 民超过三成。 在高校 大学生中 , 过手机 、 通 个人电脑或图书馆 电子信 息服务 , 本实现人人能上网 , 来越多 的高校 基 越 大学生通过 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网络媒体 已 全面渗透到其生 活 、 工作 、 习等方方 面面 , 学 网 络媒体对 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 、 值观念 、 价 政 治信仰 、 身心健康 、 道德法制观念等都产生 了越 来 越深刻 的影响 。 . 1网络文 化对高 校思想 政治教育 带来 的 影 响 网络文化 对高校思 想政治 教育有 着积极 的影 响。 首先 , 网络资源共享性丰富了思想政治 教育的内容 , 克服传统的教育方式如读报纸 、 听 报告, 信息量少的约束。其次 , 网络资源 的开放 性拓展 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信息网络使得 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问、地点、方式不再受到限 制。 次, 再 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 育 的活力 ; 网络的快捷性缩小 了时空 的距离 ; 网 络 的平等性淡化了人与人 之间的差距 ;网络的 虚拟性消 除了心与心之间的防范 和顾虑 。 但是 ,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在带给我们发展机遇 的同时 , 网络信息以其鱼龙混杂 、 良莠不齐也给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带来 了严 峻挑 战 。具 体 表现为以下儿方面 : 1 . 络 中西 方 意 识 形 态 的入 侵 ,对 大 学 1网 生 的“ 三观 ” 产生误导。 网络使世界变成 了“ 地球 村 ”各种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 台迅速对外 , 扩散 。高校大学生可以通 过网络更直接的接触 社会 ,他们所受到的潜 移默化不再只是家长的 唠 叨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熏陶,而是受到整个 社会 的影响 。 特别是网络没有 统一 的管理者 , 也 没有 国界 ,不存在哪个 国家能够有效地控制的 问题 。 这一特点客观上为国内外 、 内外敌对势 境 1 . 2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学 习 目的不明确 和学 习动力不足。 网络以其 色彩缤纷的资源 , 让 很 多学 生 流 连 忘 返 。据 调查 大 部 分 学 生 上 网 的 主要 目的是观看电影 电视、交友聊天 、玩游戏 等 ,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的学生 不到 2 %, 0 这 说 明网络 的娱乐功能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宝贵时 间, 多学生因迷恋上 网而将功课弃置一旁 , 许 导 致成绩下滑 , 甚至降级 、 退学 。 另外 , 网上还出现 了有偿做论文、 做作业 的新行当 , 一些学生为了 应付老师布置 的作业 ,直接从网上下载文章交 给老师 ,这大大削弱 了学生创新思维 和文字表
论高校网络文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那么 ,网络文化环境下将如何加 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复杂 的环境 ,网络文化环境是更为复杂 的环境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 的思想政治教 育传播策略 , 来加
境到文化环境都处在不断发展 的变化之中 ,所以 ,思想政治 教育也应该把握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新特点 , 创新教育模式和育人环境 , 从而改进和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 以达到教育人的 】 国权 .思 想政 治教 育 环 境 论 【] 1沈 J .上 海 : 复旦 大 学 出版 社 ,02 ( ) 2 0 ,7 . 【 ] 正 国 .思 想政 治教 育 环 境 论 【】 2姜 J .湖 南 : 南 师 范 湖 大 学 出版 社 ,99 ( ) 19 ,4 . 【 】超 越 思政 .网络 文化 环 境 下 的 大 受教 育 者 思 想政 治 3
论 高校 网络 文化 环境 下的 思想政 治教 育蠢
较单一 。网络对政治信息的无选 择性 、无限制性使得很多人 产生 了好奇、 不解 、 至是怀疑 , 甚 这对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有着
很大的挑战。
效。教育者一定要掌握 网络技术 , 进入 网络使用者的思想世
界 , 对 新 形势 下 的新 情 况 、 问 题 , 积 极探 索 , 新 思 想 面 新 应 创
教 育 【B O 】h p / w w cay cm/x 5 6 . tl2 0 E / L .t : / w .ho.o z/ 4 6 hm ,0 5 t
一
O —2 . 8 5
[ 任编辑 : 官涛 ] 责 上
1 2
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 了解 发现并帮助他们 解决思想 问题 。 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 )网络 文 化产 生 的背景 及其 特 点 一
网 络 文 化 的形 成 ,是 信 息 时 代 、 科 技 发 展 的 必 然 结 果 。 近 年 来 , 随 着 互 联 网 的迅 猛 发 展 , 高 校 网络 已成 为 学 生 的 第 二课 堂 。我 们 应 该 清 醒 地 看 到 ,网 络 文 化 带 来 的影 响 ,对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素 质 、 道 德 品质 、 政 治 立 场 ,将 会 产 生不 可 估 量 的作 用 。
21 0 0年 第 7期 ( 总第 1 1期 ) 3
DA大 众 科 ZHoNG 技 KE J
.
NO. 2 1 7。 0 0
( muai l N .3 ) Cu l v y o1 1 te
网络 化对 高校思 教 育工作 的影 响 文 政
帆 ( 门理 工学院 ,福 建 厦 门 3 12 厦 6 04)
【 摘 要 】文章从 网络 文化产生的背号分析 了现 阶段 大学校 园网络文化 带来的正面和 负面的影响。认为应该构建适应 网络 化 时代的教 育的新模 式和 管理 体制 ,对 网络进行 法制化 管理 ,为青年 大学生提供一 个 良好健 康和有序的 网络环境 。尽可能避免 网络给 大学 生带 来的 负面影响 。 【 关键词 】网络 文化 ;思政教 育 ;不可控性 ;教 育模 式 【 中图分类号 】G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 1 12 1)7 09 — 2 0 8 15 (0 00 — 1 1 0
( ) 二 网络 文化 给新 时期 大 学生 学 习生 活带 来 的 巨大 变迁
1 网络 文化 的形成 ,使大学 生的思想触角伸 出 了校 园, . 引入 了广泛 的社会空 间,弥补 了原 有校园文化覆 盖面不广 的 缺 陷。 网络 文 化 为 更 大 范 围 内开 展 学 生 思 想 教 育 工 作 提 供 了广 阔 的 空 间 , 也 为 高校 开 拓 学 生 思想 教 育 工 作 社 会 化 提 供 了有 利 条 件 。 网 络 文 化 打 破 了 原 有 的地 域 界 限 ,吸 引 了 一 大 批 学
生 参 与 网络 文 化 建 设 。 网 络 自诞 生 之 日起 , 网络 建 设 就 具 有
( ) 三 网络 文化 给高的普 及 和 对 校 园 文 化 的 渗 透 , 其 快 速 便 捷 的 信 息 、无 可 比拟 的信 息 容量 及 丰 富 充 实 的 文 化 内 容 , 给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者 带 来 了诸 多 的机 遇 。 但 是 网 络 文 化 犹 如 一 把 “ 刃 剑 ” , 网络 文 化 并 非 都 是积 极 向 上 的 , 文 化 垃 圾 随 时 双 可见 。对青年大学生 的思想产 生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 工 作 提 出 了挑 战 。 1 网络文化 带来 的强烈冲击 ,深刻地改变 了高校思想政 . 治工作 的育人环境 ,直接 影响到传统德育 的主导地位 。 互 联 网进 入 校 园 形 成 网 络 文 化 后 , 学 生 们 可 以更 直 接 地 接 触 社 会 。 他 们 所 受 到 的潜 移 默 化 不 再 只 是 家 长 的唠 叨和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者 、德 育 工作 者 的 熏 陶 ,而 是 受 到 来 自整 个 世 界 、 社 会 的影 响 。 正 因 此 我 们 总 感 到 现 在 的 学 生 思 想 状 况 要 比 我 们 以前 复 杂 得 多 ,传 统 的 工 作 方 式 总 不 那 么 奏 效 ,甚 至 会 导 致 逆 反 心 理 。 其 根 本 原 因就 在 于 我 们 和 学 生 间 缺 少 平 等 的 、 真诚 的心理交 流而 惯用那种 居高 临下 的 单 向直达 式的教育 方式 。这种 方式, 已经适应 不 了接受 多方 位网络文化熏 陶的 学生的选择 ,达不到 内化 的功效 。网络道 德更是一种 自律 , 并 且 更 不 易 被 人 察 觉 和 监 督 , 失 去 了外 在 舆 论 和 传 统 习惯 的 制 约 ,仅 靠 个 人 内心 信 念 维 系 。 其 结 果 是 , 一 方 面 网 民们 在 网 上 游 戏 人 生 , 跟 着 感 觉 走 , 无 聊 、消 沉 、 冷 漠 ,另 一 方 面 又 拒 斥 现 实 社会 , 依 赖 于 “ 机 交 往 ” ,进 而 影 响 其 人 与人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