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典中心主义与我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
中国民法典体系
中国民法典体系今天我们十分荣幸的请到了民法典起草小组成员王利明教授,请他谈一下民法典的体系问题。
王利明教授刚刚赴德国和意大利与梅迪库斯等著名学者就民法典问题进行了交流。
相信今天王老师的演讲对我们理解民法典、理解民法的体系会有很大帮助。
王利明:第一个问题:体系化的必要性1、体系化有助于贯彻体现于将民法的价值观念贯彻于整个法律体系中,同时有助于消除防止整个法典价值观念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比如说,现代民法不同于古代民法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仅仅注重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同时也注重对交易安全的维护。
当对交易安全的维护和对所有权的保护发生冲突的时候,现代民法它体现一种对价值的选择,这种选择就是应当优先保护交易的安全。
这样一种优先保护交易安全的理念,它又分别的体现在民法典的各个部分,不仅仅的总则,还包括分则。
比如说在总则里面涉及到代理,有关表见代理的规定,就是这样一种价值选择的结果。
物权法里面也有关于公信、善意取得等等,这样一种价值的确定,只有通过法典化才能够使它始终的贯彻如一。
而单行法律,很难完全的、全面的来体现这样一种价值理念。
2、体系化有助于消除现行民事法律制度的混乱与冲突,将各项法律制度整合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我国民事法律的统一,建立起内在和谐一致的民事规范体系。
我们要特别考虑到,不仅仅是有助于消除各项民事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甚至在用语方面都能够通过体系化来保持用语的统一性。
在各个民事单行法律里面又很多关于民事行为类似这样的表述,民事行为、民事活动、民事法律行为等等,这些用语和概念究竟哪一个是上位的,哪一个是下位的,有时候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什么叫民事行为,民事行为和民事活动是不是一个概念,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是不是一个概念;民事违法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是不是一个概念,这些用语常常给我们带来很多地思考上的混乱,适用法律的混乱,不仅仅是法律规则统一,而且使这些用语统一,只有通过一种体系化的工程才能完成。
民法典的立法体例问题
民法典的立法体例问题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谈一谈中国民法的现代化问题,一个是民法典的立法体例问题,一个是民法典现代化的判断标准及条件。
所以,这里是在形式意义上使用民法这个概念,即形式意义的民法。
首先是民法典立法体例的现代化问题,这也是民法现代化的判断标准问题。
大陆法系崇尚法典法,此一传统肇始于罗马法。
而大陆法系国家编民法典都有一模式或范本选择问题,特别是自从有了第一个较完备的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此后各国的民法典编纂似乎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有关的论争也由此开始。
当初德国民法典制定、日本民法典制定都如此。
到底需不需要制定统一的民法典。
从各国的论争情况来看,首先遇到的并不是采取哪一范本或模式,好范本的孰优孰劣问题,而是到底要不要制定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制定时,蒂堡与萨维尼之间的论战主要就是要不要在德国制定统一民法典,蒂堡力主制定民法典,并极力推崇法国民法典,而萨维尼反对制定民法典,强调私法是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反映,不能凝固于机械的法条之上;纽约民法典制定时,菲尔德与肯德之间也引发了类似的论战。
当然萨维尼并不是反对私法法典化的,他主要是强调当时德国尚不具备起草和制定统一私法典的条件,法学家尚担当不起这一历史重任。
日本民法典制定时也产生过论争,但焦点主要是法典的施行时间,由此产生了延期派与施行派之争,当然根源还是对法典体例与内容的不同看法导致的,特别是涉及到亲属法和继承法部分。
90年代很多国家修订或制定民法典时同样遇到了模式选择问题,像荷兰民法典、俄罗斯民法典、越南民法典。
我们现在的情况与上述论争有些类似,所以徐国栋教授把它称为世界民法典编纂史上的第四大论战。
我们的论战中同样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制定民法典。
现在给人的感觉好象是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学者已经达成了共识,现在争论的只是采取哪种模式的问题,是罗马式还是潘德克吞式,其实不然,至少从梁慧星教授所披露的情况来看,有的学者主张松散式或邦联式,在我看来就是不主张制定民法典的,是反对私法法典化的,充其量是法律汇编,而不是法典编纂。
中国特色民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民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民法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民法体系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指导下形成的一套以民法典为核心的民事法律制度体系,其主要特点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以保护个人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宗旨,实现了国家法治体系的全面建设。
中国特色民法体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对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制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由于长期受限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法律观念的差异,中国当时并没有完整的民法体系。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民法理论和制度,对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进行改革。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体系。
这一体系以民法典为核心,包括了婚姻家庭法、继承法、不动产法以及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各类民法法律制度。
这些法律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社会需求和法律问题,逐步制定和修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民法体系。
中国特色民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大改革时期,当时我国开始放宽个人自由,逐渐形成了一套以保护人身、财产权益为核心的民事法律制度。
通过制定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为市场化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这一阶段,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21世纪初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深化改革,加强依法治国,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治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我国开始大力推进立法工作,加强了对民事法律制度的体系建设和完善。
此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法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中国特色民法体系逐渐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色和理论,如重视民事权利保护、注重平衡公平与效率等。
第三个阶段是近年来的民法典立法阶段。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民法典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全国乙卷)(考试版)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全国乙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24.下表是与儒家天命观相关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荀子·王制》人“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
《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言论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
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
A.天命观成为儒家核心思想 B.儒家强调凸显人类的主宰地位C.渔猎仍是主要的经济活动 D.儒家主张天人和谐的生态伦理25.秦都咸阳宫殿建筑区有较为完善的陶水管道、排水池以及散水等遗物遗迹;汉代长安城内的宫殿、官署、邸第、里居等有众多井台,普遍饮用井水;秦汉时期的厕所有“厕”、“囿”、“涵”、“清、”“轩”、“更衣之室”等众多名称。
这反映秦汉时期()A.国家组织能力增强 B.城市的生活服务设施丰富C.居民卫生意识提高 D.政府重视民众的日常生活26.下图为《唐代小麦分布图》由图可知()A.唐代经济重心仍然停留在北方 B.山东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程度不均衡C.小麦成为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 D.南方经济开发相对北方而言稍缓慢27.据记载,明代钦差并非都是钦差大臣,也包括低级官员、宦官及固定差遣者。
钦差的选派也要经过官僚体系的运作,是皇帝与官员共同合作的结果;其派遣区域以皇帝为中心,既包括地方,也包括京城;其身份凭证除了敕书之外,有的也有关防,甚或印信。
材料反映出明代的“钦差”()A.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 B.弥补了前代监察体制的弊端C.适应了专制统治需要 D.使选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28.甲午战争期间,面对清军的失败,伦敦《经济学家》杂志发出警告:“在日本获得完全胜利的时候,中国的未来将产生最值得担心的后果”,英国随即向德法俄美等国提议联合劝告中日和平解决:俄国《公民报》也说“当日本获得全胜而缔结和平条约时,不能不使日本懂得有它所不能要求的东西”。
论民法法典化模式的选择
论民法法典化模式的选择关键词: 民法法典化/法典化模式/选择因素/单行法/完整民法典内容提要: 民法法典化就意味着必须面对是否制定民法典和制定何种类型民法典的争议,祖国大陆在这方面的争论十分激烈。
法典化只是手段,我们必须明确法典作为法律的意义、法典的应有功能和价值要求,而这也是选择法典化模式的指导思想。
在选择法典化模式时应斟酌民法的继受性、国内研究水平、立法者与法官的素质等因素。
具体而言,民法的法典化模式共有四种可供选择的立法方案,每种都各有其优缺点。
目前制定民法典的时机并不成熟。
就现状所表露出来的立法方向而言,立法者采纳了体系化单行立法模式,并以制定松散式完整民法典为目标。
这种趋向值得肯定。
民法是规范人民一般社会生活的法律,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规范之一。
为使人民能够明了民法立法者的规范内容并加以遵守,就有必要以简单的文字叙述这些规范内容,而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规范的内容以法典的形式呈现出来,即将民法法典化。
一般情形,民法典一词都是指称包括大部分民法规范内容的完整民法典,因而民法法典化在狭义上仅指制定完整民法典。
然而依文义,民法法典化一词并不等于制定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将民法成文法化,也在民法法典化的文义范围内。
因此,制定各种单行法也是法典化的一种选择,这也可以称为广义的民法法典化。
本文题目的“民法法典化”一词即采后者。
必须强调的是,民法的有无与有无民法典无关,因为法典只是法律的一种形式,没有民法典并不表示就无民法的存在;民法典的有无也与一国民法学的研究水平无直接关联。
祖国大陆在经历几十年的民法典起草波折和准备后,在2002年12月提交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以下简称“官方草案”),是祖国大陆在1949年后的第四次民法起草,而且是1979年改革开放后许多民事单行法②的施行经验、法院的判决、学者的见解的结晶。
民商法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法制建设的基础,重要性可想而知。
浅析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体系的现状及其完善
浅析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体系的现状及其完善洪贺【摘要】With the global legislation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the legislation of Chinese private interna- tional law has developed rapidly. However, the existing provisions in the legislation regardless of form or con- tent,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Law of Application of Foreign Civil Rela- tions has been a qualitative leap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our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legislation.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fects and the codification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China.%在世界各国国际私法立法改革的影响下,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有了很大发展。
尤其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实施更标志着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然而现有的立法体系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笔者就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现状、缺陷和法典化等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
【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134-136)【关键词】国际私法;立法;法典化【作者】洪贺【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97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外国的各种民商事交往日益频繁,由此产生的各种民商事关系日益复杂,极易诱发复杂的法律冲突。
论中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
论中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作者:苏凯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8年第01期摘要:《中国民法典》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以确保立法质量。
《中国民法典》基本结构的设计是要能容纳全部《民法》内容的,严格来说这不是一种设计,而是一种发现,即从现有《民法》规范内容中去发现《民法典》的基本结构。
关键词:中国民法典;体例;结构《中国民法典》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以确保立法质量。
《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目前考虑分为合同编、物权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组成。
编篡工作拟按照“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第一步,编篡《民法典》总则编(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将于2017年3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争取通过;第二步,编篡《民法典》各分编,拟于2018年上半年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争取于2020年3月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一、《民法典》的体例概述基于学理视角,体例是遵循某种逻辑及顺序规则而形成的系统。
它表示着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在诸多领域中均得到了体现。
国内学者王利明通过研究得出:体例在《民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构成,按照《民法》特定的逻辑规范,实现《民法》的逻辑化、标注化及系统化,进而使得《民法》在宏观上形成一种结构化的体制安排。
二、面向大陆法系的民法体例的确定目前,大陆法律体系是由涉及各领域的多套法典共同组合而成。
而针对于体例在《民法》中的运用研究,需要以大陆法系为切入点,充分考虑其运用背景,着重研究体例在《民法典》中的运用。
三、关于《民法典》编篡的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经济社会活动越来越广泛深入,迫切需要一部全面系统规范民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
论中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
论中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中国民法典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它是用于调整和规范人民在民商事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法典。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的民法典,中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在其编纂过程中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讨论,旨在为社会提供稳定、公正和可预测的法律环境。
本文将论述中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以及其在保护公民权益、规范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总则、人、物权。
总则部分包括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法律关系主体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人部分涵盖了个人权益的保护,包括自然人的人格权、名誉权、生命权、健康权等,同时还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权益保护。
物权部分则规定了财产权的保护和交易的规范。
总则部分是中国民法典法律体系的核心,它为整个民法典的实施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指导。
总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平等自由、公平正义、合同自由、责任追究等原则,这些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维护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总则部分还明确规定了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国际民商事规则以及军事、行政等特殊领域法律的关系。
人部分是中国民法典的重点,它关注的是对个人主体的权益保护。
其中包括自然人的人格权,即民权中最为重要的权益之一。
人格权包括了人身自由、姓名权、肖像权等,这一部分的出现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基本人权,保障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尊严和自由。
此外,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权益也在人部分得到了保护。
物权部分是中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保护财产权益的规范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物权部分规定了财产权的保护和交易的规范,涉及的内容包括房地产物权、动产物权、知识产权等方面。
通过对物权的保护和规范,中国民法典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既重视了保护公民权益,也关注了市场经济的规范。
它通过对不同层次内容的划分,确保了法律的条理性和系统性。
中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还体现了民法典的现代性和法治性,旨在为全社会提供公平、公正、可预测的法律环境。
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论文
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论文1804年公布施行的《法国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近代民法典,是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和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
它在1804年(甲子年)公布时的名称是《法兰西人的民法典》。
1807年9月3日法律赋予它《拿破仑法典》(Code Napoléon)的尊称3。
该法典有1804年、1807年、1816年3次的官方版本,特别以1816年的王政复古版留传下来。
所以我国商务印书馆的译本中保留着"国王"和"王国"字样。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全文如下:一、《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17世纪末至18世纪,法国受英美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也爆发了工业革命,快速发展了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到18世纪中期,法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远远超过荷兰、德国,成为欧洲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但自由贸易和经济发展受到原有的封建制度极大的阻碍。
各个地方频繁设立关卡征税,征税体系混乱,人民受难深重;全国法律体系及法律制度极不统一,相互矛盾冲突的法例、法令较多;缺乏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安全极易受到侵害。
这引起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法律制度并建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新型法律制度。
《法国民法典》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
(一)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民法的三大立法原则《法国民法典》的立法原则可以被概括为:所有权原则、契约自治原则、自由和平等原则。
1、所有权原则。
法典第544-546条给与动产和不动产所有人以充分广泛的权利和保障。
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以给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件。
所有权的定义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
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展开讨论,包括其立法原则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
探讨了《法国民法典》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强调了加强立法原则的明确性和完善体系的完整性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借鉴《法国民法典》经验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建议。
通过对《法国民法典》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国民法典制定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我国民法典的更加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法国民法典、立法特点、我国民法典、借鉴意义、立法原则、体系完整性、经验借鉴、完善制定。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法国民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法典之一,于1804年颁布实施,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全球的法律体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法典的制定也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研究《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指导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和完善,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分析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为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立法原则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方面的表现,从而提炼出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比较两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可以为我国在民法典制定过程中更好地把握立法原则、完善立法体系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民法典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一、历史沿革:《法国民法典》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统一的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
它不仅承载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还融合了罗马法、君主法和普通法等不同民法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法律体系。
二、法典结构:《法国民法典》共分为总则、物权、契约、继承和民事责任等五编,每编又细分为若干章节,构成了严密的体系结构。
民法的体系结构与民法的法典化
2.德国民法典结构 2.德国民法典结构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编 债的关系法 第三编 物权法 第四编 家庭法 第五编 继承法
3.瑞士民法典结构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第四编 人法 亲属法 继承法 物权法
4.荷兰民法典结构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第四编 第五编 第六编 第七编 第八编 第九编 第十编 自然人法和家庭法 法人 财产法总则 继承法 物和物权 债法总则 特殊合同 运输法 智力成果法(后来由于技术原因被取消) 国际私法
(二)简单评析及思考 1.坚持民商合一 2.是否应单独规定人格权 3.侵权法的相对独立性 4.关于亲属法 5.关于继承法
6.关于知识产权法 (1)将知识产权整体纳入民法典将造成民法典 内容过于庞杂 (2)将知识产权整体纳入民法典将损害知识产 权的开放式体系。 (3)将知识产权整体纳入民法典将会妨害民法 典内容的和谐 7.关于国际私法
(二)制定民法典的条件已经具备 1.经济状况 2.法制状况 3.理论准备 4.法律意识
四、构建我国民法典体系的原则 (一)民法典体系构建应当从我国实际出发 1.认真总结我国民事立法的经验 2.认真总结司法审判经验和生活习惯 3.注重吸收民法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二)借鉴两大法系特别是大陆法系的先进经验 1.历史的原因 2.法律技术上的原因 3.法律适用的需要
六、我国民法典草案及其评述 (一)我国现行民法典草案内容简介 1.梁慧星稿 1.梁慧星稿 梁稿七编制: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编 物权 第三编 债权总则 第四编 合同 第五编 侵权行为 第六编 亲属法 第七编 继承法
2.王利明稿 2.王利明稿 王稿九编制: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编 人格权 第三编 亲属权 第四编 继承权 第五编 物权 第六编 债权 第七编 合同 第八编 知识产权的一般规定 第九编 侵权责任法
论我国民法典编纂对代理立法例及体系的重构
2020年第2期学术'it讹论我国民法典编纂对代理立法例及体系的重构郭富青[摘要]我国以往对代理实行多头分散立法,代理制度仍然规范零乱、重复交叉,缺乏系统性。
《民法总则》仅仅规定了显名代理,并未革新代理规范体系。
民法典分编编纂仍应坚持对两大法系理论的融合吸收,接受英美法具有包容性的代理概念,其外延除显名代理外还包容隐名代理、不披露被代理人身份的代理及其他代理;代理规范的结构安排则应以大陆法系民商合一的法典为鉴。
按照民法典+特别单行法并存的体例,民法典规定民商共同适用的代理规范与商事代理的一般规范,单行法则规定特殊行业或职业的代理规范,形成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的代理法律体系。
于民法典内,该体系能实现逻辑自洽;于民法典外,则与特殊的代理规范遥相呼应,互相配套,发挥有效的协同调整功能。
[关键词]民法典;代理;立法例;体系;重构[作者简介]郭富青,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西安710063[中图分类号]D92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20)02-0001-11我国正在编纂民法典,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已于2017年3月15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民法典各分编编纂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编纂民法典既是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科学化的整理,修改过时规定,亦是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出新规定,这必然会引致我国既有的民商事法律规范体系之重构。
其中最突出的是,《民法总则》采取“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创新性地规定了商法的适用、营利法人、决议等大量涉及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该法第七章“代理”,用一整章的篇幅在吸收《民法通则》原有规定的基础上,对直接显名代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①,完善了代理的一般规则及委托代理制度。
然而仅有直接显名代理的规范,尚难以满足代理在民商事领域广泛而多样化的运用,在委托合同、商业使用人和其他专业等领域所涉及的代理,均需要民法典下一步的编纂工作作出回应和合理的安排。
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思路和立法体例
2016年第3期法治研究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思路和立法体例于海涌* 摘 要: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已经提上日程,笔者认为采用九编制的立法体例比较符合当下的国情。
在编纂过程中,要尊重法律共同体已经达成的广泛共识;对于民事单行法,如果实施中发现明显错误和矛盾的,及时删除、修订、增补;对司法解释要进行甄别,选取闪光点。
要坚持“先人身、后财产”、“先权利、后救济”等原则。
关键词:民法典 编纂 思路 体例*作者简介:于海涌,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目前已经提上了日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国民法典的编纂纳入第一类立法项目,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毫无疑问,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民法典编纂将成为我国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备受关注的重大立法活动。
民法典的编纂既是国家立法中前沿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又是战略性的重大现实问题。
中国民法典是否可以展示中国的立法水平,固然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问题,更是对法学理论、民法制度和立法方法进行创新的发展问题。
以下是笔者对中国民法典编纂中关于基本思路和立法体例的思考。
一、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思路(一)关于《民法通则》和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安排《民法通则》颁布于1986年,全文只有156条,在司法适用中常常让人感觉捉襟见肘、挂一漏万,但这30年来《民法通则》在我国一直处于民事基本法的重要地位,立法者、法官、民法学者在这30年的时间里已经在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中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因此应当充分尊重法律共同体已经形成的私法文化传统。
2002年全国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出台比较仓促,其立法体例、制度安排甚至语言风格确实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一直以来也饱受学术界的尖锐批评,但笔者认为这个民法典草案毕竟是我国第一部正式的立法草案,其中仍有不少有益的成果可以在民法典编纂时予以借鉴。
简言之,中国民法典应当借鉴《民法通则》和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有益成果,尊重法律共同体已经达成的广泛共识。
论《民法典》实施中的思维转化从单行法思维到法典化思维
论《民法典》实施中的思维转化从单行法思维到法典化思维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正式实施,中国法律体系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发展。
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不仅意味着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更代表着从单行法思维向法典化思维的转变。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转变过程中的思维转化,分析单行法思维与法典化思维的差异,以及如何在民法典的实施中有效运用法典化思维,推动民事法律实践的发展。
本文将回顾单行法思维的特点及其在民事法律实践中的应用,指出其局限性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接着,本文将阐述法典化思维的核心要义及其在民法典中的体现,包括体系化、逻辑化、规范化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将揭示从单行法思维到法典化思维的转变对于民事法律实践的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民法典的实施中推动思维转化,包括加强法典化思维的培养、完善民事法律体系的建设、提高法律适用的准确性等方面。
本文还将分析这一转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将总结从单行法思维到法典化思维的转变对于民事法律实践的长远影响,强调这一转变对于中国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论述,旨在为民事法律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推动民事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二、《民法典》实施前单行法思维的特征在《民法典》实施之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以单行法的形式存在大量的民事法律规范。
单行法思维,即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法律思维方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单行法思维具有局限性。
单行法往往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制定,其调整范围有限,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因此,单行法思维往往局限于某一具体领域,难以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和适用法律。
单行法思维注重法律条文的字面解释。
由于单行法的制定往往针对特定问题,其文字表述相对明确、具体。
因此,单行法思维倾向于严格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和适用,较少考虑法律条文背后的立法精神和目的。
论述民法典的体系及其特点
论述民法典的体系及其特点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各类民事事务的法律框架、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民法典的体系及其特点进行论述。
一、民法典的体系。
民法典构成:1、通则部分:包括《婚姻家庭篇》、《继承篇》等。
2、物权部分:包括《担保物权篇》、《用益物权篇》等。
3、合同部分:包括《买卖合同篇》、《租赁合同篇》等。
4、侵权责任部分:包括《侵权责任篇》、《产品责任篇》等。
民法典的特点:1、理性化、系统化、规范化: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内容主要依靠学者、法官和律师等多方面的权威人士进行总结和把握,全面系统地理性化、规范化地对民事事务进行阐述和规范,增强了民事法律的可操作性和管控性。
2、基于人权的保障:民法典的整体框架和各分部分所关注的问题,都与人权的保障有关,目的在于实现公民自由、平等和尊重人的人格尊严等基本权利。
3、注重市场经济和私人自治原则:民法典的各篇章中关于交易、契约等经济活动的明确规定,特别注重私人自治原则,即合同自由、价格自由等,使法治体系更加市场化,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4、中国特色:民法典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方面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法律文化传统,强化属地自治、各种多元化民事主体的权利保护等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民法典的特点。
1、法律统一性。
民法典对于民事关系的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其规定适用于全国所有的民事主体,增强了法律的统一性。
同时,民法典还规定了民事关系中的许多基本原则和规则,其针对的对象不仅是生活中的个人和家庭,也包括了商业经济活动中的各方当事人,同时又对人际关系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社会公正的维护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法治与社会公正性的统一。
民法典的出台,是为了保障公民、企业的利益,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增强经济活力和社会公正性。
同时,由于民法典的规定是以管制法律为前提的,因此也能充分地促进司法公正,确保法律的适用和实施正确性和公正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论述民法典的体系
论述民法典的体系民法典作为我国民法的总纲,规定了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规范。
对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来说,民法典的体系非常重要,它影响着整个法律体系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我们将从民法典的体系结构、内容组织和相关参考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民法典的体系结构是其构建的基础。
民法典体系一般由总则和分则构成。
总则部分主要规定了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规范,是整个民法典的灵魂所在。
分则部分根据不同的民事关系,将各类具体的法律规范进行系统并有机地组织起来,确保民法典的条文能够较为全面地覆盖民事关系的各个方面。
民法典的内容组织主要包括一般规定、物权、债权、合同、婚姻家庭、继承等六个部分。
一般规定主要包括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行为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为分则部分的具体规范提供了适用的基础。
物权部分规定了公民和法人对某种物质对象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对不动产和动产的权利,为我国民法的产权制度提供了基本框架。
债权部分规定了民事主体之间因合同、侵权或其他法律事实而产生的债权关系,为我国民事债权制度提供了基本原则和规范。
合同部分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是民法典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部分之一。
婚姻家庭部分规定了婚姻关系的成立、解除和继承等法律规范,是规范我国民事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律。
继承部分规定了公民的继承权利和继承相对人的继承义务,是保障公民继承权益的基本法律。
在编写和修改民法典时,参考其他国家民法典是必不可少的。
有许多国家的民法典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的民法典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例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民法典都有较为完备和系统的法律体系,对我国制定民法典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同时,我国还可以参考其他国家在民法典编写中的特殊规定和立法思路,以适应我国实际情况和法律需求。
此外,我国还应该注重借鉴国内各省市的地方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
各省市的地方法规和司法解释有着针对性较强的规定,可以对我国民法典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进行补充和完善。
浅议《法国民法典》对我国民法法典化的启示
浅议《法国民法典》对我国民法法典化的启示作者:贾娜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09期摘要《法国民法典》是西方民法史上的功绩卓绝的“骄子”它以其先进的思想和立法成果对近代各国民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对我国当下正在讨论的民法典的制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国民法典内容特点民法法典化作者简介:贾娜,郑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史。
中图分类号:D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013-02拿破仑在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的时候,曾经这样的评论过自己:“我的光荣,并不在于赢得了40次的战役,因为滑铁卢一役便使这些胜利都黯然失色了。
但是我的民法典并不会被遗忘,它将永世长存。
”的确,《法国民法典》确实永世长存了,《法国民法典》颁布于1804年,在法兰西这片充满了浪漫理想与理性激情的国土上,历经了两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依然沿用至今,时间充分证明了飞《法国民法典》适应时代发展的顽强的生命力量。
历史的发展也正好印证了拿破仑说的话。
《法国民法典》是西方民法史上功绩卓绝的“骄子”。
从中国民法的现状来看,不难发现,现在我国的民法立法与理论的发展是相当快的,不仅制定了大量的民事法律,而且也及时的修改了不适合当下经济环境发展需要的民事法律,同时最高院也出台了不少的司法解释。
但是市民社会所要求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诚信等等理念支撑下的运行机制,必须有民法典将之具体化、系统化,并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为实现”法治社会”,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没有市民法典的法治是不可想象的,而没有法治,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建立一部体系科学、完整、内容健全、缜密的民法典,将是中国目前和今后法制建设的重要的内容。
一、法国民法典概述(一)还原其法国民法典的历史背景《法国民法典》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制定出来的,任何的事物都有其产生的环境,产生的过程,《法国民法典》的历史背景是很复杂,纵深的,其中有政治、文化、经济、思想观念的重大的变革。
论述民法典的体系
论述民法典的体系民法典是国家民事法律的总称,它的主要功能是规范人民之间的各种民事关系,保障公民的法律权益。
民法典分为总则和各分则两部分,其体系结构具有完备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民法典的体系结构:一、总则和分则的关系总则是民法典的最高法律规范,它以规范其他各分则的宗旨,囊括了民法典的所有基本原则和共同规定。
分则则是根据各自领域的特点和需要而分别制定的。
总则以它的笼统性统领分则的具体规定,两者相辅相成。
总则和分则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总则起到纲领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分则则注重案例和细节的解决与规范。
二、各分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民法典各分则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存在着内在联系。
不同分则都需要基于总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它们之间也会相互涉及和交织。
例如,在相邻分则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联系,例如物权法与合同法、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等等,有些分则还有相互影响的情况,这就需要各个分则之间有一定的串联和衔接,以便确保各分则之间的协调性和合理性。
三、民法典整体的完备性民法典的完备性是指它囊括了规范民事关系的全部基本内容和应有的要求,并且覆盖范围广泛。
它与其他法律法规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的内容非常全面、系统。
民法典确立了多个分则,涉及到人身权利、物权、合同、侵权、婚姻家庭等相当广泛的领域;第二,它体现了更高层次的法治理念。
民法典倡导契约精神、自由竞争、平等保护等一系列基本原则,为公民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保护;第三,它强调了法律制度的实效性。
民法典规定了更加明确、稳定的法律责任,对于推动法律实施和司法执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民法典具有完备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通过总则、分则之间的互为支撑与衔接,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合理的法律体系。
民法典在规范各种民事关系、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论法典中心主义与我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关键词: 法典中心主义/民法典/单行法/体系化/去法典化内容提要: 民事领域的法典中心主义,是指在民事法律部门的全部渊源体系中,民法典处于核心的地位。
法典中心主义有助于保障私法规则的统一性、实现民法渊源的体系化和确立民法基本价值的中心地位。
民法典应当对单行法起着法律创制上的指导作用和法律适用上的统率作用;同时单行法对民法典也起着细化补充、辅助、维持民法典体系性以及发展和实验等作用。
因此在民法典制定时必须处理好民法典和单行法的关系,在坚持民法典为中心的同时,做好立法的规划和统筹,增强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体系性。
在我国目前的立法状况下,谈论去法典化为时尚早。
我国应当尽快制定民法典,同时也要关注去法典化的现象,注重协调民法典与单行法的关系,避免单行法自成体系。
“不管在哪里,民法典都往往被当作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
” [1]艾伦·沃森的这一名言描绘了民法典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民事立法进入了关键时期。
是否应当制定民法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典,走法典化道路,学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我国应当坚持法典中心主义,从而真正实现民事立法的体系化。
法典中心主义主要解决民法典制定的理论基础,以及民法典与民事单行法关系的问题。
一、法典中心主义的历史发展就民事立法的体系而言,民法典是处于中心地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典中心主义。
所谓法典中心主义,在成文法国家,法典是成文法的最高形式和最终成就,由法典统领其他形式的民事规范。
本书所指的法典中心主义,仅限于民事领域,即在民法典所涉及的民事法律部门的全部渊源体系中,民法典处于核心的地位。
艾伦·沃森曾言:“一部法典最令人瞩目的特征是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开端。
在大多数国家里,一个基本观念是,随着一部法典的问世,先前的一切法律都被废除了;人们不能脱离法典,回溯到历史上解释其条文。
” [2]法典所具有的内容的完备性、体系的完整性、调整范围的宽泛性、价值的指导性等等,都决定了它必然在民事法律渊源体系中具有中心地位。
在我国,从立法的角度来看,在民法典颁布之后,即使民法典不是单行法的上位法,但相对于单行法而言,法典应当处于更高的效力层级。
一方面,民法典是最基本的概括和总结,它规范的是最基本的民事制度,所以它必然处于更高的效力层次;另一方面,民法典是规定基本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它对于所有单行法具有指导作用。
所以,在法律体系中,民法典通常对单行法起着一种统辖的作用。
单行法与民法典构成特别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它不应该游离于民法典的体系外,形成自身的独立的微系统。
法典中心主义的思想起源于罗马法。
法典中心主义的思想起源于罗马法。
在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彭波尼(公元2世纪)以及帕比尼安(公元3世纪)所阐述的产生罗马法的法源体系中,法律被视为所有法源中的首要法源,并且被当作其他法源(裁判官告示除外)的衡量标准。
[3]盖尤斯将法律定义为由人民作出的规定与命令,因此它也是人民的“权力”(potestas)的表现。
因此,法律在法源体系中的首要地位不容置疑。
[4]在当时并不存在着严格意义上的法典,这里表现的是所谓的“成文法中心主义”。
在法典出现之后,成文法中心主义就演变成为法典中心主义。
所以,法典中心主义是在成文法以后才出现的概念。
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之后,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都处于领土分裂、法制分散的状况。
直到19世纪现代法典的时代到来之前,仍然并存着为数众多的其他法律渊源。
[5]这个时期,法典被看作现代民族国家的工具和标志。
结束中世纪法制度与罗马共同法并存的时代,去除中世纪法制度最后的残余,并且扫除法的特殊主义而将需要适用的法加以统一。
[6]在最初的意义上,法典化是要结束法律渊源多元和混乱的局面,从普鲁士、法国和奥地利等国家的法典化经验来看,都在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于使法典成为法律渊源的中心。
[7]例如,《法国民法典》制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结束成文法和习惯法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并尽可能结束习惯法各不相同的混乱状态。
所以,《法国民法典》在颁布时就宣告:“自新法生效时起,罗马法、教令、普遍性或者地方性习俗、成文法、条例等,如涉及组成本法典的法律所调整的事项,均不得发生效力。
” [8]在19世纪的法典化运动中,法典中心主义被推向了极致。
在当时,法典曾经被奉为法律的唯一渊源。
制定民法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促进法律规则的统一,尽可能通过民法典形成法律渊源的排他性(exclusiveness)。
所谓排他性,是指就其所涉事项而言,法典是唯一的渊源,应排除其他渊源尤其是习惯法的适用;法典的实施旨在排除其他的法律渊源。
减少其他法律渊源的数量,是历史上绝大多数法典的目标。
[9]这一时期实际上过度强调了法典中心主义,例如,“在19世纪,民法典在法国一直被视为核心,法律的真正心脏” [10],而对单行法的制定持否定态度。
法典中心主义不仅仅是法制统一和法律体系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是法律渊源排他性的需要。
此外,民法典所具有的形式效力,也决定了它必然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从法律渊源的角度看,一部法律采用了法典的形式,就具有比一般法律更高的价值和效力,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因为形式本身就可以赋予文本以特殊的效力,这也是一些社会学者(如布迪厄)所称的“形式效力” [11]法国学者卡尔波尼埃认为,某一条文如果被纳入法典之中,将比纳入普通法律之中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12]自20世纪以来,法典中心主义现象已经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缓和。
工业社会的急剧发展,市场经济日新月异,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现象和复杂的问题,需要法律对其及时作出应对,而法典中心要求排除其它的法律渊源,显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排他性的规则逐渐被放弃。
因此,在许多国家,在法典之外制定了大量的单行法,判例法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大量单行法的出现削弱了法典的中心地位,司法造法的现象日益明显、一些示范法、国际条约等的作用突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典的中心地位。
例如,“在法国,《拿破仑法典》仍然有效,但《侵权行为法》却几乎完全是根据法典中的几条概括规定而发展起来的司法判例” [13]。
自上世纪末和本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去法典化和反法典化思潮开始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法典中心主义。
法典中心主义是大陆法系特有的现象,代表了大陆法系法典化运动时代的特有规律。
以民法典为民事立法的核心,也推动了大陆法系国家民事立法的体系化。
但是,民法典与所有的成文法一样,必然具有其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演进,民法典本身也需要适应社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也有必要向其他渊源开放,充分发挥单行法、习惯法、判例法等法律渊源的作用。
法典的开放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法典内容的灵活性和延展性,以及面向其他渊源的开放性。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现在出现了反法典化和去法典化思潮,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法典中心主义。
二、我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应坚持法典中心主义法典化不仅仅是要满足形式合理性的要求,也不完全是通过体系化使民法各个部分按编章结构有顺序的排列。
通过法典化来实现民法典的体系化,就是要在宪法的指导下,确立民法典在民事立法体系的中心地位。
法典是制度文明的显赫篇章,是法的形式的最高阶段。
[14]我们所说的法典中心主义,绝不是说要否定宪法的根本法地位,而是指在民事立法内部,应当突出民法典的中心地位。
在整个民事立法中,应当以民法典为中心来完善整个民事立法体系,确立民法典在民事立法体系中的优越地位。
[15]我们之所以提倡法典中心主义,是因为法典化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构建以民法典为中心的民事立法体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民法典是完善我国民事立法的基本步骤。
在我国,法典中心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界的有识之士便开始呼吁制定民法典。
50年来我国民事立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统一《合同法》制定以后,《物权法》也于2007年顺利出台,民法典的制定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
然而对于民法典制定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的必要性,民法典与其他法律渊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仍然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
讨论民法典体系,必须要坚持法典中心主义。
这是因为以民法典为中心构建我国民事立法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法典中心主义旨在确立民法典作为民事基本法律制度的地位。
确立民法典在民事立法中的中心地位,首先要确立其规范民事基本制度的地位。
我国《立法法》规定,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应当由法律规定。
但是,究竟什么是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对此,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民事基本法律制度从广义上理解,既包括实体法的基本性的民事制度,也包括程序法中涉及民事关系的基本制度;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民事基本法律制度是指民事实体法所规定的基础性的制度。
一般而言,民法典中所确立的各项基本制度就是民事基本制度,这些制度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
民事基本制度的特点在于: (1)确定了基本的交易关系和生活关系的规则。
这些规则的确定,实际上奠定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地位。
例如,物权法对于所有权的规定,合同法关于合同自由的规则,民法总则关于民事主体平等地位的规则,这些都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
大量单行法对于这些交易规则的规定,可以看作是民法典的特别法。
按照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规则,单行的民事法律与民法典可能构成特别法和一般法的关系,应当优先适用。
(2)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所确定的权利,只能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通过法律来限制或剥夺。
(3)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所确定的价值,应当指导所有的单行法。
尽管单行法的规定可以与民法典不一致,但是,其所包含的价值和原则应当是一致的。
(4)基本的民事制度只能由民法典规定,只有在不宜由民法典来规定时,才可以通过特别法或者法官自由裁量来解决。
[16]第二,法典中心主义有助于保障私法规则的统一性。
我国确立民法典为中心的私法体系,有助于保证我国法律的统一。
以法典为中心的民法法律体系强调民事基本规则与基本制度应当由民法典加以规定,这些规则与制度将成为单行的民事立法包括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依据,不能随意修改、变动。
在我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应当从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出发,尽量统一各种市场规则,以防止规则不统一而造成的市场混乱。
[17]我国民法典应当尽可能地追求私法规则的统一性,建立较为完备的市场经济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