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理念解读.

合集下载

浅谈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理念

浅谈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理念

浅谈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理念作者:刘建坤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46期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和教育理念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地理,本就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高中的地理也应该将地理与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导学生不断的去探索,并运用科学的手段,去理解教材上的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之下,教材的改革,也将意味着教学内容的改变,从而带动了教学模式的改变。

一、鲁教版高中地理1、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教材编写上,更注重时代发展与自然发展之间的关联与结合。

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生活。

探讨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反过来分析了自然环境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2、在高中,地理被认为是在语文、数学以及外语三大主课之外的副科,并没有收到太多的重视。

而传统理念上的教学方式太过于单一,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过于枯燥,造成离开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上兴趣的缺失。

然而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将人们的生活與自然环境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教师在根据教材来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将会更加的生动有趣,可以最大程度上活跃课堂的氛围,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旦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也将最大程度上带动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地理的课堂上,更加用于的参与进教室的授课内容之中。

3、在知识层面上,鲁教版高中地理的教材中,知识点十分的充足,更加关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样一种优秀教材的帮助下,教师也可以更加容寻找出好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在教材的辅助下,了解高中学生的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帮助他们构建清晰的知识架构,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传统教学的不足1、高中地理不容易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甚至于一些地理教师都不够重视自己所教授的学科。

在高中生面对紧张的高考,学业繁重的情况下,地理教师只是单一的进行授课,而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进行学习,这让本就不被重视的地理学科,更加的处于一种让人沮丧的境地。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作为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指导思想。

我们就针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进行一次简单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一)地理素养构成要素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

而其中又主要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

1. 地理科学素养①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知识指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内容。

②地理科学能力:针对地理问题的相关流程:提出→收集→整理→分析→回答a.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b.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c.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d.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e.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③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方法中包含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但在地理科学素养的养成中,更要侧重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地考察或野外调查、区域综合分析、区位比较、地理实验等方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四条: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它们分别从课程价值、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四个维度表述,每一条理念均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体现了地理课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纲的思路。

第一条理念:“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它体现了地理课程的价值所在。

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了“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在这条统领性的理念中,或显或隐地关照着这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明示了人地协调观索养;“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暗示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品格”可以解释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地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具备这些素养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即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这一条理念落脚到“观念”“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关键词上,并结合地理课程内容,进一步将“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作为这些关键词的具体内涵,体现了地理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性。

第二条理念:“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解读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解读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

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应理解、履行任务和完成角色的结合体,形成了普通高中地理教育意义面上的一致性和基本导向。

这种理念极大地拓宽了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覆盖范围,有力推动了地理课程改革的实施。

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把地理课程教育的宗旨定位为了培养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构建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它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实践能力、多元文化⼦缆、健康⼦活、经济创新和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系统等多重能力。

有效地将这些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把握自身发展的趋势。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勇于用和谐的思维去破解地理问题,用眼睛和思考去观察客观事物,提升自身知识认知水平,不断发现自身新的可能性。

此外,地理课程标准还强调以实践驱动学习的重要性,要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注重教师引导和评价学生自主探究和具体实践的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

课堂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要反映现实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学会如何实现问题的有效研究,让它们熟悉和理解社会现实,建立对世界、社会有正确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视环境教育则是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一点,增强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认识,让学生对自然环境情况有客观的认识,以及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人类活动的复杂性。

环境教育要坚持整体性,结合实际,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交叉渗透,融合学理论以及实际应用,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不仅拓宽了对学生培养的内容范围,倡导教师以学生为核心,重视学生全面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倡导科学、实践、实践驱动的教学,还重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和理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课程。

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提高生命品质为目的,他首次将生命的感受、生命的品位、精神境界作为教育的目标,是地理教育人性化的回归。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与03版课程标准相比,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理念的变化: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地理课程结构;并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纲更新了教学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倡导培育和创新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同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均做了调整。

二、地理核心素养1、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三个维度来表述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同一学习目标,同一学习个体从不同维度的测量标准,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要求和测量,培养人,培养有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最终目标,所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三维目标的升华和概括。

2.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那什么应该成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呢?回归地理学科本身来看:地理学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综合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点,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的特色。

所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课程目标中的共同素养、关键少数素养和高级素养。

也成为在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内,需要最重要进行培养的素养。

3.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乘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引言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指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通过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启发性和趣味性,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多个途径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丰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

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传授知识点,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2.考试导向: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考试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复习,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学科注重对实践的应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介绍一些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

1. 以问题为导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地理学科中的一些复杂和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举个例子,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有哪些?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多个角度去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展示地理知识和实例。

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现象和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 实地考察和实验地理学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

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理念不要标题
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其教学理念应当始终贯彻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目标。

具体而言,高中地理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注重启发式教学: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地考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强调跨学科融合:地理学科本身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同时也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经济、政治等学科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3. 引导实践与应用:地理教学应注重实践与应用,通过实地考察、地理实习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 促进地球意识的培养: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球意识,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整体,人类与地球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5. 强调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其明白资源有限、人口增长、环境破坏等问题的严峻性,并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地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

通过启发式教学、跨学科融合、实践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环境责任感。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
和谐 学 习环境 。 在 实践教 学过 程 中让 我 懂得 ,鼓励和 诱 导相结 合 ,排 除学 生学 习 中各 种心 理 障碍 ,克 服学 生的抵 触情 绪 ,创设 和 谐 的学习 环境 ,是保 持 学生 学 习情 趣 的最佳 手段 。 在 分组 的基 础上 ,让 几位 先 掌握 的 同学 当” 小 老师 ” ,把 他们 分到 各 组 去辅 导 ,这 样 即减轻 教师 逐个 辅导 学生 的负担 ,也使 l I , J 、 老师 l I 1 门 得 到 锻炼 , 使他 们 分析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得到 提高 , 同时还 克服 了 部分学 生惧 怕老 师 现象 。从而 使所 有 学生不 会 的问题 得到 解决 。在 这种 分组 教 学的情 况 下 , 教 师 的作用 并没 有 失去 ,正 好可 以集 中精 力去 辅导 个别 “ 特 凼生” ,使他 们 以最快 的速 度提 高操 作水 平 。同 时 ,在 同学 互相 辅 导学 习中增 进 了友情 , 了解到 合作 的重 要性 ,创造 出合 作学 习的 和谐 氛围 。 总之 ,只要我们 在平常 的教学过 稃 中,处处 留心 ,时时注 意 ,根据 不 同 的教学对 象,灵活 运J } = } j 教学 方法 ,激 发学 生学习的 主动性 、积极性 ,让 些 枯燥 乏味 的知识变 得有趣 、生动 ,使我们 的学牛能在 轻松 的氛围 中学到更 多 的知 识,提高他们 驾驭 计算 机的 能力 ,为他们今 后 的发展打 F坚实的基 础 。
有 个别 学 生的演 示 ,又有 全 体学 生 的参与 ,使 学生 充分 掌握 各个 要点 ,做 到 学而 会用 。 2 . 2教 师需 要精 心设 计每 ‘ 堂课 的 教学 内容 。 首 先确 立本 次课 的教 学 目标 。 教 学 目标应 建立 在教 学 目的的基 础 上. 用 具 体 的、可操作 的 语言来 加 以表述 ,使 教学 目标 具体 化 、有序 化和 明确化 。 其 次 、确 定本 次课 的教 学 内容 。教学 内容 是教 学设 计 的核心 ,教 师要 抓 纲 务本 , 因材施 教 ,紧扣 目标 , 突出重 点 。 由于 学 生计算 机 知识水 平 参 差不 齐 .如果 用老 办法 教学 , 、 可 能使 部分 学 生满足 现状 ,失去 学习 兴趣 。 为 了适应 各层 次 学生 的学 习需求 ,教师要 提升 教 学 内容层 次 .激发他 们 的 学习 兴趣 。在 教学 过程加 入 新鲜元 素 ,比如 什么 是新 型标准 接 口 uS B。什 么是 闪存 盘 . 以及 移动 存储 器 的使 方法 与特 点 。诸 如这 些新 技术 、新 知 识 ,是教 材 中没 有的 内容 .教师 通 过组织 扩 充 内容 。把 目前微 机最 新 的技 术展 现给 大家 .能 很好 地激 发学 生的学 习兴 趣 。 2 . 3 强 化阶 段 目标 教学 内容 设计 ,计算 机应 用基 础 是 门实践 性很 强 的课 程 。教师 在 课堂 上 既不能 连续 讲解 理论 知识 ,又 不 能放任 不管 , 让学 生 自由操 作 。在 教学 过程 中 ,我们 首先 要有 计划 地制 订阶 段 教学 目标 。每 节课 都 要有 讲练 结合 的重 点 内 .每 章要 设定 若干 个上 机操 作 实验进 行 练 习、巩 固,对 r ‘ 些 既实 用又 不熟 悉 的高级 功能 与使用 技 巧,也 要有 计划 、 分 阶段 进行 讲解 、演 练 ,激发 学 牛的学 习热 情 ,使每 个层 次 的学 生都 有不 断取 得 成功 的喜悦 。 如在 讲 wo r d文字处 理应 用软 件 时,火家 较熟 悉 的常用 功能以 卜 机 实验 课为主 .对 Wo r d 提供 的非 常实用 的 邮件合 并功 能进 行重 点 讲解 。通 过各 阶段 的 操作 、演 练 ,不 同层次 的学 生会 有不 同 的收获 和感 受 。其 次 ,制订 阶段 目标时还 要 注意合 理 分配 讲课 与操 作 的时 间段 .如 在 讲P o we r P o i n t 时教师 可采 用精 讲 多练的 方法 。 由于该 应用软 件理 论知 识比 较 简单 ,讲 课 时重 点强 调文档 的结构 形式 、超 级链 接技 术 、幻灯 片版 面 设 计 、 多媒体 技术 的应 用等 。 2 . 4 强化 教学 内容分 层 设计 ,在 教学 过程 中 ,教 师应 根据 本 课程 的 教 学 对象 、教学 目标 、教 学 内容 、教 学资源 和 条件 .充 分利用 多 媒体 的集 成

基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几点有效探究

基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几点有效探究

基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几点有效探究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基于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境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自主学习。

那么,基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究竟有哪些有效的探究方式呢?本文将从地理情境教学的理念、有效的探究方式以及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情境教学的理念1.1 以问题为导向基于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有深度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注重实践情境教学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和实验来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在学习地理气候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实地观测,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1.3 培养合作精神情境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有效的探究方式2.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情境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有效探究方式。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走出教室,走进现实的地理环境,通过实地观察、体验和调研,深入了解地理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原始状态,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知识。

2.2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的有效探究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地理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通过调研、采访、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可以让学生选择某一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统计等方式,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教育理念与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教育理念与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教育理念与方法地理教育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地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地理教育的理念主要包括综合性、实践性和问题性。

综合性要求地理教育要关注地球系统的整体性,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相互关联性。

实践性要求地理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问题性要求地理教育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实现地理教育的理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地球板块构造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地震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板块的运动和地震的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资源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授地理信息系统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数据处理和空间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和解决地理问题。

例如,在教授气候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气候调查和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理念初探

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理念初探

摘要: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地理学科的课程改革始终坚持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核心,关注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提高。

以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为基础,基于深度教学理念,从内涵诠释、意义与作用、策略优化三个环节探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以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深度理念教学策略随着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关注,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怎样的指导,是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指导;怎样的教学,是关注学生学情、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教学,这是叩问每一位地理教师的重要问题,也是地理教学中需要切实关注和思考的重点与难点。

我以郭元祥教授的“深度教学理念”为依据,思考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深度教学理念的内涵诠释深度教学理念是由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提出的。

面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宏大教育背景,郭教授提出了深度理论,主张教师要克服表层教学的局限性,完成教师教学观和学生学习观的双重转变。

深度理论涵盖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两个方面。

就学生而言,深度学习是指学生主动追求知识,并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特定的教材进行批判与互动,从而探索知识本质的逻辑性。

可以说,深度学习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的被动学习,是学习者内心对知识的向往与追求。

深度学习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场深度教学。

就地理学科而言,教师要自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与影响,以务实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高中地理是一个内容丰富、思维性强的学科。

在具体教学要求上,深度教学反对表演式的浮夸和简单粗暴的翻转分配,学习是一个获得识、建立思想、发展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学不是简机械重复;也不是枯燥的知识填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以积极的兴趣理解知识,知识带来的快乐。

二、地理深度教学的意义与作用地理学科是一门融合性较强的学科。

一方面,自然学科的理性与思辨;另一方面,它又兼具人文的情怀和感知。

但在传统的地理学科教学中,机械识记与背诵已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学“宇宙地球”便背诵“天体系统级别”,学“荒漠化的防治”诵“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方式”。

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理念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地理教学理念”为核心,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的本质,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握地理学科的发展脉络,理解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学科有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激发他们对地理教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育工作者。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2)掌握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地理研究能力。

(4)培养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5)具备一定的地理教学实践能力,能够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地理教学活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教学理念。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4)注重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对地理教学充满热情,形成积极的学科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高中地理新型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新型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新型教学理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高中地理教学理念也在逐步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关于高中地理新型教学理念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培养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地理思维、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等方面的素养。

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践与探究学习实践与探究学习是高中地理新型教学理念的重要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探究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跨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是高中地理新型教学理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许多其他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跨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可以将地理学与历史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学科进行整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内容。

四、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是高中地理新型教学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地理知识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技术辅助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有力工具。

通过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地图、遥感图像等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共有5条,这些基本理念和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6条基本理念相比较,有些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有些则有性质上或者程度上的不同。

高中地理课程的5条基本理念可以概括成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以上两条理念是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并力图将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设计、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课程最核心的理念。

而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上。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高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而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能力,包括地理学基本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是每位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教学理念地理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地理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获得的与地理相关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理念方面,地理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问应用能力。

在实践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地理科普讲座、地理实验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地理素养。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开展问题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从地理学科中获得知识,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地理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地方特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和综合能力。

注重地理素养的贯穿性,将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方法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教学方式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应当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在教学方式方面,地理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地理模型、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评价应当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中学地理新课标解读新课程标准的产生是贯彻素养教化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结果,即贯彻了旧教材人地关系的主题,又体现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突出和强化了人地关系为原则选择内容,形成一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区域发展的主线,充分体现了素养教化的方向性。

课程内容设置更加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好用性和发展性。

注意学科基本实力的培育,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以地理学科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达到增加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材不是教学依据,更不是考试与评价的依据,而真正的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

因此,从这个意义动身,我们要实现由“教材本位”向“标准本位”的转型。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须要,教材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学问,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实力和生存实力,引导学生正确相识人地关系,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以“科学原理与方法——相识与分析问题——自己的行动与情感看法”为主线,围绕学习主题组织学问;注意汲取新技术和新成果,不过分追求学科学问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多种地理活动,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厚爱好。

教材应当摆脱“学问本位”的传统模式,反对四平八稳,突出重点内容,敏捷支配程序,细心设计课程的结构、体例和个案,更新教材的表达方式。

要瞄准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和常见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发展须要,体现时代特色。

努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精神。

注意实践与运用的环节。

重点包括阅读、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学会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与如何获得地理信息。

必修教材强调学问的基础性、连续性和相对完整性,注意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综合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状况。

◆《地理Ⅰ》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紧扣了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在突出自然地理内容时,又注意自然和人文的联系与融合。

◆《地理Ⅱ》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与人地关系内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摘要:新课程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就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高中地理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教学;能力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使我们不得不再次正视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

为适应这种新形式,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用新课程理念引导现代高中地理教学。

一、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

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而,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并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教师应帮助学生增加成功与获得喜悦的机会。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当然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的努力。

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与和蔼的教学态度都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学生也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当然也就容易创设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二、用新课程理念引导现代地理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途径是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来落实。

新课程在内容上力求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需要,不再将教材视为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强调教材的“范例性”,将其作为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的一种文本或中介,并以文本的开放性、创造性、生成性给教学以多样的诠释角度。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倡导实施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流程为: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寻求结论—实践应用。

情境的创设应尽可能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境展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实践问题。

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点拨和解疑,但更多应是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高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研究

高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研究

高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研究一、生活化教学理论概述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自主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合作、全面发展。

生活化教学理论强调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论的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地理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教学方法的设计: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中。

3. 教学资源的利用:生活化教学注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教师可通过利用身边的自然环境、地理资料、地图、模型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1. 通过实地考察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或者城市郊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地貌特征,增加对地理知识的亲身体验和感知。

比如在学习地形地貌时,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山区、河流、湖泊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特征。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的地理环境认知能力和地理事实理解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地理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了解背后的地理原理和影响因素。

在学习气候变化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某个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当地的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引发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思考,从而使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高中地理教学理念解读.共31页PPT

高中地理教学理念解读.共31页PPT
高中地理教学理念解读.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 学习地理的兴趣、自信心,对周围环境 乃至地球上各种不同自然与人文特征的 兴趣与审美能力。 • 具有热爱祖国的情感、全球意识及正确 的地理观念(人地观、环境观、资源观、 因地制宜观念、区位意识等)。 • 认识地球上的不同人种与社会,能鉴赏 人类丰富的文化。
地球道德意识的发展
一、教育理念的概念与内容
• 什么是理念
• 什么是教育理念
什么是理念
• 《辞海》对理念的解释是:理念是哲学 名词,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 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 观念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有时也译作 理念。《新现代汉语词典》把“理念” 注释为“观念”;《汉语大词典》则把 “理念” 直解为“理性概念”。
• “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
• “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 识。 • “人口道德”意识。
• “环境道德”意识。
• “资源道德”意识。
“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
• 使学生知道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建设 “一个宽敞的地球、一个干净的地球、 一个富裕的地球、一个安全的地球”的 崇高道德责任,任何与此相悖的行为都
怀疑精神 批判精神 创造精神
对地理学的认识
• 体会地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 密切关系; • 认识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 作用; • 初步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能感受地理学的美。
地理思维的发展
• 对空间格局有敏锐的觉察力; • 能够以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等 方法进行正确的思考与推理; • 能够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以及 进行实地观察、观测,调查访问等形式 去获得信息、整理与分析资料并得出结 论; • 能进行合理的推测、大胆地猜测,并加 以检验。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
•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 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 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 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 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 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体现新教学理念的地理教与学
• 对地理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 • 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对地理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
地理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应 强调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改变 过分注重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倾向, 把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 习方式。 具体要求:
——改变“师讲生授”的传统方法,倡导 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 各种讨论 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 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地理课程 教学应遵循的主导理念
• 促进学生发展,要注意地理科学素养与 人文精神两者的融合 • 促进学生发展,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 信息能力 • 促进学生发展,要处理好存量知识与创 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系 • 促进学生发展,要处理好共同发展与个 性发展的关系
地理事物 经验知识 地理科学知识 地理现象
——改变单一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 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 位置。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传播、思辨、实践等技能 去探究现实世界的地理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通过直觉领悟 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养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 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将导致不 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积极探索 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鼓励尝试个体教学模式部分替代班级授课的 途径。加强对学生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 实践活动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旨在锻 炼地理技能的机会。
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 “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 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能力。 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 说法,因材而施教。
地理概念 理论知识 地理规律
观察、野外调查、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 提出问题,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 逻辑思维:比较、分类、归纳、演绎 地理思维 空间思维:空间的定位、联系与结构分析 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地理志趣
地 理 科 学 素 质
地理方法 地理科学能力 地理技能
地理志趣和科学 精神 科学精神
对地理活动的兴趣 实证精神
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观念,将注意 力更多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上,而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结论。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组织学生搜集、获取案例进行研讨与交流,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教育理念的界定
• 定义一: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 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 定义二: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 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 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 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 • 定义之三: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 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
“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 处”的意识
• 要使学生懂得,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 人必须尊重自然,不损害自然必须的进 程;人既不能屈从于自然,受自然支配, 做自然的奴隶,同时也不要凌驾于自然 之上,无休止地掠夺和破坏自然;人只 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持续生存下去, 否则会遭到自然的严厉惩罚。
“人口道德”意识
——地理教学要注重渗透现代地理 科学观念,讲清知识的应用。
地理教学应把渗透现代地理科学观念、 形成学生的地理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 目标。 注意围绕地理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 提高精选与组织教学内容。 密切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在现实中 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 地理学习兴趣。
• 使学生意识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 巨大压力,认识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 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 长、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了解和承担 个人应担负的责任。
Hale Waihona Puke “环境道德”意识• 保证学生“注意到个人和社会行为所产 生的影响,以及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技能 使他们能就环境问题作出正确的决定和 建立一套环境道德规范,作为行动的指 南”
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地理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演绎与归纳 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 一;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创造 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 信息并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同时获得 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 具体建议: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意识
“资源道德”意识
• 要使学生懂得: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物质基础,在一定的空间、一定时间、一定地域、 一定周期内,资源几乎都是有限的。②应当限制 非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费,注意节约和开展综合 利用;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不断更新生长或循环 再现,也应该加强抚育,保护和合理利用,这是 当代公民对后代幸福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③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的开发利用甚至挥霍浪费, 必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反抗,并威胁人类的持续 生存,每个公民都负有阻止滥采滥用自然资源错 误行为的道德责任。
运用地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 能运用地理知识、方法和技能解释研究 不同尺度地理区域的一些地理现象。 • 初步学会借助地图、图表、模型以及实 际观察、调查的资料探究地理问题和作 出表达、判断、评价与决策。 • 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 种方法,并初步学会评价不同方法之间 的差异。 • 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三、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
•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 杨振宁:中国的教学太注重演绎,这样 培养出来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 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吴传钧院士:过去,中学地理教育存在不少 问题,主要是学生不知道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教科书编得也不理想,知识零敲碎打,没有 用地理学的观点和学说把有关知识串起来, 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考完试全忘掉了。 • 其他科学家: 1. 我国的科学教育是有很大的缺憾的,造成这 一缺憾的最大原因恐怕是我们鼓励人们的自 由思考、独立探索精神还很不够,忽视了理 性精神,特别是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培养, 忽视了对受教育者哲学气质的熏陶。
——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 既要重视发挥现有各种教学手段的优 势,更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教 育带来的潜在影响。 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呈现教学内 容和问题,进行师生的对话、讨论与 释疑。 发展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 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 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与众不同的 见解,而是让学生遵循常规,以免考试 时丢分。 3. 很少做实验或根本不做实验,使有关结 论的得出缺乏事实依据。有的在黑板上 “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来应付 考试中的实验题。 4. 较少向学生全面介绍科学的社会影响,特 别是较少注意引导学生把科学的应用与 道德伦理等因素结合起来思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