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类书、丛书和辑佚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部 44类 66属
(1)经部
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 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 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 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 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 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 书、韵书3属。
(2)史部
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 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 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 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 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 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 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 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 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 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 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用木活字 印成的。它包括《四库全书》中138种 “ 应刻”之书。该丛书在刻印4种之后, 主持人金简通过比较,认为木活字花钱 少,实用价值高,改为木活字印刷出版。 金简把木活字印刷过程写成《钦定武英 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并收入《四库全 书》,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 已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布世界。
(三)丛书的种类
按内容分,可分为综合性丛 书(如《儒学警悟》《四库全书》 等)和专门性的(如《地理书》 《二十五史》等)两类。
五、丛书的数量与地位
(一)数量:
清代顾修编的《汇刻书目》,收丛书二百六十 二种,乃丛书专目的第一部工具书。 清代李之鼎编的《增订丛书举要》,收丛书一 千六百零五种。 沈乾一编的《增订丛书举要》,收丛书二千六 百零五种。 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丛书综录》三大 册。
6、编纂者:
皇六子永瑢领衔,军机大臣刘统勋、
于敏中任总裁,纪昀、陆锡熊、孙 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chí]为总校官。 戴震主持经书,邵晋涵主持史书, 周永年主持子书,纪昀主持文集。 大批著名学者参与其中。
7、编纂过程: 第一步:征集图书 第二步:整理图书 第三步:抄写底本 第四步:校订
(4)集部
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 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 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 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 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 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 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 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 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10、《四库全书》的不足:
北四阁 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 抄完第二、三、四部, 分贮文渊阁、文溯阁、 文源阁、文津阁珍藏, 这就是所谓“北四阁”。
南三阁
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 (1787年)又抄了三部, 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 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 谓“南三阁”。
藏书印
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 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 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 “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概念上对照:
类书是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分门别类整理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工
具书。
丛书是将单本流行的书籍,汇集在一
个总名之下而编成的图书馆式的大型 工具书。
区别的要点
类书——切割原书、剪辑、百科全书式、
词典式
丛书——保存原书、汇编、图书馆式、档
案式
四、丛书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丛书的历史 专类丛书: 1 、先秦时期的“六经”已是事实上的 丛书。历史悠久。 2、《隋书· 经籍志》著录了一百六十家 《地理书》。 3 、唐宋以来对道教、佛教典籍的汇编, 如《道藏》、《大藏经》,元代《十七 史》等。
4、《丛书集成初编》
商务印书馆张元济提议,王云五主编《丛书集 成初编》,预计4107种,四千册,于1935年至 1937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影印。该丛书系择宋代 至清代重要丛书100部,以实用与罕见为标准, 去其重复,重新分类编排而成。因抗战爆发,只 出版了3467册,533册未出。 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用商务本影印,出齐 了4000册。此系特大丛书,较常用。唯断句、排 校不无讹误。近有上海书店编《丛书集成续编》 影印本。 除初编外,现已出版二编、三编、新编、续 编。
(3)《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 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 不列存目书,只列《四库全书》收 录的图书,每种书的提要也写得比 较简单。
(4)《四库全书考证》
《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 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 字句的记录汇编,该书对于校订 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5)《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5
第二节 丛书
一、丛书的概念
将原来单本流行的书籍,汇编成 为一部大书,并用一个总名来概括,以 达到成套保存古籍,或供人们检阅的大 型工具书。 其收录标准和排列顺序根据编者的 宗旨各不相同,不像类书那么讲究。
二、丛书的特点

总名为纲,单本为目。 全盘照搬,不加剪辑。 保存文献,供人检阅。


三、类书与丛书的区别
11、《四库全书》的副产品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 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 《四库 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简明目 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 殿聚珍版丛书》等。
( 1)《四库全书荟要》简介: 《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 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 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 相同。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 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chī 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 园内的味腴书屋。 乾隆欣喜若狂,题诗一首:全 书收四库,荟要粹其精。
中国文献学
第五章
第五章 类书、丛书和辑佚书
2015-7-5
2
教学目标
1
了解类书、丛书和辑佚书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类书、丛书和辑佚书的产生及其 发展过程 认识类书、丛书辑佚书的学术地位 及代表性丛书
3
2
3
2015-7-5
第一节 类书
一、类书的定义
二、1、类书与丛书、百科全书、辞书的异同
2、好的类书的标准
三、类书的起源
——魏 缪袭、王象之《皇览》
原因:
2015-7-5
1、炫博 2、文学创作
4
四、类书的功用
1、查找史料 2、查找辞藻 3、校勘、考订古书 4、辑佚
五、类书举要
1、唐 2、唐 3、宋 4、明 5、清
2015-7-5
虞世南 撰《北堂书钞》 欧阳询 等编《艺文类聚》 王钦若 等编《册府元龟》 解缙 等编《永乐大典》 陈梦雷 等编《古今图书集成》
《续修四库全书》还首次把曾备受鄙视
的小说、戏曲收录进来,两类著述共有 40册。 百姓熟悉的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 《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 《红楼梦》均被收入。 既有清代中期以纪昀、戴震、翁方纲等 人为代表乾嘉学派的著作,也有清代后 期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为代 表的“新学”著作。可谓 “功在当代, 泽及后世” 。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 《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
底本来源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内府藏书;
清廷官修书; 从各地征集的图书; 从《水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
8、收藏情况: 全书共抄成7部:
北京紫禁城皇宫文渊阁 京郊圆明园文源阁 奉天故宫(今沈阳)文溯阁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 镇江金山寺文宗阁 扬州大观堂文汇阁 杭州西湖行宫孤山圣因寺文澜阁

(二)《中国丛书综录》简介
第一册 总目 汇集全国四十一个图书馆所
藏丛书二千七百九十七种,分类编排; 第二册 子目分类索引,将总目著录各丛 书的子目七万多条,按经史子集四部所 属各类排列; 第三册 子目书名索引及著作索引,将第 一册总目著录丛书中的各子目书名与著 作,按四角号码编排,以便检阅。
《中国丛书综录》
(三)丛书的缺点与不足
真伪不分,雅俗不辨; 删削原著,校对不精; 虚张篇目,改换卷目。
六、丛书举要及《四库全书》 (一)丛书举要

《四书》 《五经》


《十三经》
《二十五史》


《大藏经》
《道藏》
(二)丛书介绍
1、《四部丛刊》
近人张元济主编,分初编、续编、 三编,共收书504四种。我国古代主 要经史著作、诸子百家代表作、历 朝著名学者文人的别集,大都辑入。 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 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3)子部
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 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 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 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 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 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 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 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 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 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 琐语3属。
综合性丛书:
南宋开始大量出现,如:
4 、南宋 俞鼎孙、俞经编的《儒 学警悟》,开创了综合性丛书的 体例。 5、明代程荣《汉魏丛书》是名实 相符的丛书,后来,丛书就成为 文献汇编中的一个专用名称。
2015-7-5 11
(二)“丛书”名称的正式出现
1、“丛书”二字最早见于唐韩愈诗:“门以 两版,丛书其间。”此“丛”乃堆积之义。 2、以“丛书“为书名始于唐末,唐末文学家 陆龟蒙《笠泽丛书》的个人小品文集,是 细碎的意思。 3、丛书始于宋,宋俞鼎孙《儒学警悟》,虽 无丛书之名,却有丛书之实。 4、明代程荣的《汉魏丛书》,名实相符,丛 书自此成为文献汇编中的一个专用名称。 “丛”是总括、聚集与众多的意思。
四库全书荟要
(2)《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 录。二百卷。 该目录前有“凡例”,经史子集四 部之首冠以总序,大类之前又有小序, 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 本源流等考证文字。 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昀、戴震、 姚鼐、邵晋涵等著名学者之手,因而具 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 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 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 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 “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 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 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挖改。
四 库 全 书 写 本


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 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 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 澜阁本传世至今。 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 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 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 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 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9、内容分类:
《四部丛刊》
2、《四部备要》 中华书局自1924年起辑印,前 后共出5集,收书336种,11305卷。 选书以研究古籍常备、常见和带注 的为主,有的采用清代学者整理过 的本子。 该书较《四部丛刊》实用,两 书可互为补充。
《四部备要》
3、《续修四库全书》
《续修四库全书》沿袭《四库全 书》的体例,仍然按经、史、子、 集四部分类,全部共1800册。它与 《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 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将中国古 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基本上收 录进去。
(三)《四库全书》
1、性质: 中国古代最大的 一部官修书,也是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 部丛书。
2、数量: 该书共收录古籍3461种、79309 卷(有时统计有出入)。
3、“四库” “全书”名称的来源: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 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 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 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 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 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12、编纂《四库全书》的隐蔽的目的:
4、编纂起因: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 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 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 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 书》的社会基础。
5、直接动因: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 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 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 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 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 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 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 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