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声甘州》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八声甘州》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八声甘州》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八声甘州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针对《八声甘州》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品公开课进行教学设计和教案安排。
通过本公开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八声甘州》这一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八声甘州》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分析《八声甘州》的主题和意义- 研究经典诗歌的鉴赏技巧和方法- 进行朗诵和演讲练,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教学内容1. 《八声甘州》概述- 介绍《八声甘州》的作者和诗歌背景- 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韵律特点2. 诗歌主题与意义- 解读《八声甘州》中的主题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3. 诗歌鉴赏与表达- 引导学生研究如何鉴赏一首诗歌-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进行诗歌的朗诵和演讲练4. 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培养- 提供课堂讨论和写作题目,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八声甘州》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向学生介绍《八声甘州》的背景和重要性(10分钟)-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思考和讨论2. 正文教学:- 第一部分:《八声甘州》概述,介绍作者和背景,分析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20分钟)- 第二部分:诗歌主题与意义,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20分钟)- 第三部分:诗歌鉴赏与表达,研究鉴赏技巧,进行朗诵和演讲练(30分钟)- 第四部分: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进行课堂讨论和写作指导(30分钟)3.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回顾(10分钟)教学评价与作业-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和交流-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 书面作业: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对《八声甘州》进行深入分析教学资源准备- 《八声甘州》原文及注释-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经典文学鉴赏资料- 课堂讨论题目和写作指导以上是《八声甘州》精品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安排,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八声甘州》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①对于“渐”字你如何理解?
明确:表达了时间的过渡和空间上的改变。
②句中凄惨、冷落、残照给人以什么感觉?
明确:苍凉。
③三句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景象?
明确:苍茫浩阔、清寂高远。
④所谓“唐人高处”即指情景交融,这句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情?
(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提问:大自然界中的物华“休”,仅仅指自然界的兴衰吗?
明确:还指人,本句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①提问:古诗句中常用水喻什么
明确:以水喻愁。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以水来比方愁情的汹涌与绵长。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让学生比照注解自由诵读疏通该词
2、提问:假如给该词配背景音乐,选什么风格的音乐?为什么?
明确:选凄惋愁闷、舒缓消沉的音乐,这与该词的意境相符。
3、老师配乐朗读,背景音乐为中国民乐箫吹奏的《忆故人》
4、老师出示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多媒体投影):
写什么
}思想内容——意境
②提问:假如详细联络到作者的身平及创作此词的心路历程,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首先愁时间消逝年华虚度,其次江水也因时间而感伤。这一句说明作者对常年漂泊一事无成的感慨,对年华易逝,人生如寄的忧愁感伤。
3、提问:上片假如给你读该怎样去读?请详细到词句。
师生共同探讨,然后小结:上片的感情基调是凄清、冷寂、孤独。详细到词句,则是:“洒江天”要读出广远的气概出来,“一番洗清秋”要声音渐低,收回。“渐……当楼”要读得凄凉悲壮。“是处……休”中,“衰”“减”是景语,美景逝去,更是诗人客居在外的感受,特殊要读出感伤情调,语速要沉缓,“衰”“减”可以读得伸展,绵长,后文“苒苒”与之照应,表现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物华休”,“休”要收束稍有力,更是感慨大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行抗拒。最终一句中的“无语”要读得消沉。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设计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设计一、导入:师: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那么什么是词呢?师: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等。
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闺情离绪,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
代表作: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陆游、欧阳修等。
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扩大了词的题材,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
代表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词的类别: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的段落叫:“片”或“阙”。
2、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3、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今天,我们走进宋词中脍炙人口的名作--柳永的《八声甘州》。
那么谁能介绍一下柳永?二、介绍作者: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妓填词作曲,人视风流浪子,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八声甘州(教案)[5页]
《八声甘州》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的常识2.掌握《八声甘州》的主旨(二)能力目标1.能捕捉《八声甘州》的意象,分析意境(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对词的审美情趣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八声甘州》的主旨(二)教学难点1.《八声甘州》中的意象的使用与意境的形成四、教学内容(一)词的常识词的起源:词这一文学形式,起于唐代,在宋代迎来了它的全盛期。
词的发生与唐代的新音乐有密切关系。
由于唐代对外交流频繁,原产于西域的“胡乐”尤其是龟兹乐大量传入中土,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
唐人崔令钦的《教坊记》所载教坊曲有三百二十四种,这些燕乐曲调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作“曲子词”。
后来,词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是广义上诗歌的一种。
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之所以称为“牌”,由演唱时要挂牌的做法而来。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法不同罢了。
有的词牌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有的摘取名作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但因白居易有“能不忆江南”的名句,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酹江月》,是因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和“一樽还酹江月”的句子而来。
有的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更漏子》咏的是夜。
(完整版)八声甘州 精品教案
(完整版)八声甘州 精品教案1《八声甘州》教案教学目标:1、 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及“对写法”的抒情方法;2、 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归之情;3、 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 体味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的词句及“对写法"的抒情角度;2、 虚实相生的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2、 词人表达感情的手法。
一、作者简介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二、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三、赏析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
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
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
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
“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
“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
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惨,关何冷落,残照妆楼。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一、教学目的1、了解柳永慢词的特点和风格2、学习本词情景交融和白描的手法二、学习要点:本词的艺术技巧三、教学安排:1、词的简介词:随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乐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
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联系。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最长的不超过二百四十字,如《莺啼序》,有人按字数多少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曲)或一片,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
如《西湖》、《卜算子》等。
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如《清平乐》、《沁园春》等。
凡是下片开头的字数平仄,句式与上片有不同的,叫“换头”,换头与不换头都是曲,乐曲的节奏变化决定的。
词从片数来分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几种。
单调不分片,多为小令,双调分二片,三叠分三片,四叠分四片。
从乐曲性质分,词调有令、引、慢、等,舒缓的乐曲叫“慢词”依慢词填的词叫慢词。
有的词调名下加慢“慢”字,如《木兰花慢》是由小令演化成的慢词。
柳永是慢词的奠基人,他开创了词的新局面,宋以前的词,主要是小令,柳永依慢词填词后,慢词才得发展。
柳永对词的贡献不反在于创意,而且在于创调。
他通晓音律。
(见作者介绍后部分)1、题解:《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原为唐代边塞曲,后用为词调。
《词谱》说:“此调前后八韵,故名‘八声’,上下阙,九十七字,是慢词,上下个四平韵。
这首词写的是游子失意苦闷和思念家乡的心情。
(羁游行役之苦)2、作者及背景介绍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柳永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祖两代都中举作官,在京城开封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养成了一种放荡的性格,整日与伶工歌妓为伍,写过一些风月歌词,自道是“白衣卿相”,据说柳永科场失意的主要原因是他生活浪费,不像一个正流文人。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语文版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二、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教学重点:一、感受形象,领会意境二、在朗读中体味词情,赏析作品语言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教法和学法:赏读感悟意境,多媒体教学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宋代的科举考试中,有位考生两次都没中,于是他悲观丧气的写了一首词《鹤冲天》来表现自己苦闷和激愤的心情:“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到来年的时候,他第三次参加考试,考中了,但可巧的是,就在快要放榜的时候他写的这首词被皇上看见了,皇帝很不高兴,于是便在他的词边写了一句话,便说他:“此人既好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真的把他的名字给消除了。
后来这位倒霉的词人流落民间,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
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他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
这位词人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后来京城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
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
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这位词人的死,虽没有人说他重如泰山,却是难得的幸福和温馨。
风流才子,生生死死都风流。
那么这位人生极富有戏剧性的词人是谁呢?这位词人就是——柳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词——《八声甘州》,柳永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婉约派代表的人物,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
当时在北宋民间曾流传了这样一句话“凡有井水处,能歌柳词”,可见其词多么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八声甘州柳永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1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要求1. 学生能够理解该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该诗的主题和篇章结构。
3. 学生能够掌握该诗的词语和句式。
4. 学生能够阅读和欣赏该诗,并能够准确地诵读、抒情。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八声甘州诗的背景,让学生理解柳永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也让学生熟悉了解唐诗宋词,了解文学的历史发展。
2. 词语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诗中难懂的词汇,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在文化背景中的含义。
例如:“甘州”是指陇西地区;“鴈門”是指今天的山西运城。
3. 篇章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了解诗的主题和篇章结构,同时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词语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到该诗是描绘了柳永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离愁别绪,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抒情艺术特点。
4. 诵读和欣赏教师指导学生规范地诵读诗歌,熟悉每一句词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欣赏诗歌,深刻地感受到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出中国文人内心的情感疏导。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诗歌解读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该诗的阅读方法,如分析诗词的韵律和意蕴,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柳永的意境和情感。
2. 词语解析教师可以通过词语的解析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该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让学生研究“下龙飞”、“马蹄声碎”、“谁怜”等词,了解它们隐含的含义。
3. 生动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或图片等方式来讲解本诗,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柳永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4. 诗歌赏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名家诵读或直接诵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情感特点,并对古代文人抒情艺术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听讲和演示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该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之后可以通过自己的演讲和解析,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传达给学生。
2. 互动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诗歌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特点和表现情感的方式,甚至可以让学生讲解诗歌的主题和篇章结构。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设计
八声甘州教学目标:1、理解词人产生愁情的原因,因文读人。
2、赏读诗文语言,品味情与景的妙处。
教学重点:1、感受形象,品味意境。
2、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诵读传情达意。
教学难点:柳永愁情的具体内涵。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中国文人中,柳永无疑是个独特的存在,一个有经仕致用之志的文人,只因《鹤冲天》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便让他硬生生被人从榜单中删除,从此流连歌楼妓馆,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得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高度评价。
他更在四次落榜之后,也就是公元1024年愤而离开京师,开始了浪迹天涯的人生岁月。
公元1032年左右,已近不惑之年的柳永,流浪至渭南,在渭河边上,填写了这首《八声甘州》,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首词,走进词人的内心。
板书:八声甘州柳永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教师配乐范读2、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投影):(1)词中最凝练传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字是_____明确:愁(2)引发词人这种情感的原因是 _____明确:登高临远——景思乡、思亲——情三、鉴赏上片词人登高临远,举目纵望,景色尽收眼底。
上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请找到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鉴赏,并说明理由。
明确:(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①本句如何断句,“对”起什么作用?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对”是领字,本首词中的领字还有:渐、是处、惟有、不忍、叹、想、争。
这些领字,会带出一个段落。
一段段向前铺展,使作品很有层次。
此处的“对”要读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之感。
②对眼前的这场雨,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⒈交代了时令:秋季,傍晚时分。
秋天的背景引发人的离愁别绪,傍晚的景色变化很快,在光影明暗的对比中更加鲜明,易让人产生人生短暂的感慨。
哪些字写出了雨的特点?2、“潇潇”是拟声词,和“萧萧”形容落叶声,马的嘶鸣声不同之处在于,它写出了雨声的狂猛急骤。
3、“洒”写出了水落江面,形成了雨幕,描绘出铺天漫地的雨势。
人民大道小学(八声甘州)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教案教研组语文课程名称语文授课教师周冠祥章节名称八声甘州授课班级14208、14420、14421、14422、14423授课时间本教案课时 4上课时间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第 6 周1、知识与技能教学三维目标2、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感受形象,以声传情。
2、赏析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词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体味形象,领会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朗读这首词学情分析这首词对职校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通过讲授译文, 帮助学生学习.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多媒体主要学法与教法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翻开芬芳的唐诗宋词,目光抚摸着这些多情的文字,不禁思接千载,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次第浮现。
这时一个漂泊孤独的身影从历史的深巷中踽踽而出,他就是柳永。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八声甘州》和他进行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约会。
二、解题1、(多媒体投影)柳永简介,指一生朗读: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辞海》1989 年版)2、柳永创作《八声甘州》的心路历程是什么?让学生默读(多媒体投影):柳永,与整个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其他文人一样,内心世界都有着许多的缠绵不展的愁情与羁旅的沉重足迹、曲折婉延的心灵之旅⋯⋯当他还没有入世扬名之时,词人不得不告别自己的亲人,踏上漫漫的求宦之路,在转徙于各地的漂泊生活中,似蓬草一般的听凭命运的拨弄。
千山万水间,印下了他许多疲惫不堪的足迹,同时也留下了他无数沉重的诗行。
《八声甘州》教案(精选6篇)
《八声甘州》教案(精选6篇)《八声甘州》篇1教学目标:1、了解的发展概况。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体味词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鉴赏《八声甘州》。
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讲解宋词的有关知识1、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宋词有关知识的情况。
2、根据提问情况,教师对宋词知识加以补充订正。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
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音乐有关。
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字表现上与传统五七齐言的诗不同,其实词句子的长短参差,还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
词依音乐体段和节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别。
令,也叫“小令”。
慢词,古人从字数着眼,也称为“长调”。
词的分段叫“分片”,除单调外,一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四片者。
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
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
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并峙的另一个高峰。
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
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
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
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柳永词的写作手法与总体风格;2、掌握领字在词中的作用;3、了解古诗词中常见借代手法的运用;4、掌握“从对面落笔”的创作方法。
重点难点:1、掌握并辨析“从对面落笔”的创作方法;2、具备一定的复杂结构诗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价值:1、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2、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设计学时:1课时导入同学们以前学过很多羁旅思乡诗,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王维的《九月九日》)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一阙羁旅思乡词——《八声甘州》。
1、翻开课本25页,齐读全词。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看来课下预习下了功夫,不过有两个地方我觉得应该注意一下:一是“思读四”。
二是在朗读的节奏上我觉得还可以再改进一下。
展示PPT2。
请大家按照老师划分的节奏再次齐诵全词。
这次要好很多,可是有几个地方的朗诵处理,和老师的理解不太一样,展示PPT3。
请同学们听我读,并找出不同之处。
3、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2,说说我在朗读时为什么对红字做停顿处理。
“逗”意味着朗读时要停顿。
请同学们再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4、柳永善用一字逗,比如这首给他带来巨大声名的——展示PPT4《雨霖铃》。
请同学按照一字逗的读法来齐读一遍。
从《雨霖铃》来看,一字逗仅限于一个字吗?明确:有两个字甚至三个字的。
所以有一字逗,也有二字逗、三字逗。
更专业、更被大家所接受的叫法是——领字。
板书领字从领字的发音来看,有什么特点?(领字一般都发去声。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声和四声。
朗读的时候要顿一下,意思上领起下文,有1、2、3字。
)自柳永之后,很多词人都对领字善加运用。
5、展示PPT5。
请同学朗诵一人一阙。
对领字有感受了吧?以后读词的时候要注意体会。
6、展示PPT6。
下面,来疏通上阕的大意。
“是处”,课下注释是处处,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理解?这处,这里,我这里。
可不可以?(那处在哪里?——下阙家乡)7、两个问题:①“红衰翠减”,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第一篇:柳永八声甘州教案八声甘州[语文常识] 一柳永,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二其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下层市民生活,尤其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以铺叙见长,善用通俗语言传情状物。
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分析] 一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清冷凄凉的悲秋,为铺叙景物抒发情思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2.接着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秋风横扫关河,夕阳蚕残照小楼的悲凉3.跌到眼前物华衰飒的近景:花叶凋零、众芳摇落4.再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江远景:江水无语东流,喻愁绪深远。
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雨是暮雨,风是霜风,日是残照,再加上关河冷落,红衰翠减,一派凄凉;眼前景物层层铺叙,游子羁旅他乡,失意惆怅的情感亦步步加深,秋景烘托着离愁,隐蓄着凄清落寞,万端感伤。
(思考题一、二)二下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1.“不忍”二字领起,直写思乡之情,是全篇的主旨所在。
2.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3.转换角度,推己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4.再归结到自己,以“倚阑干”遥应开头,以一个“愁”字倒贯全篇,打通情景。
[思考题] 一、二、上片写望中所见,融情入景,下片写望中所思,既景抒情。
在词的上片,词人以苍茫的暮色、萧萧的秋雨、凄紧的霜风、冷落的关河、西沉的落日、无语的流水、辽阔的江天等景色,为我们构成了一幅旷远、阴沉、凄寒、寂寥的图景,它寓含着主人公的愁思。
也增添着主人公的愁思。
特别是“无语东流”的长江水,它是萧瑟秋景中唯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但江水东流,游子却不能东归。
江水似也有情,为淹留异乡的游子黯然神伤,为秋天秋景、秋风秋雨的“无情”而默默无语。
表现了词人浓重的感伤情结。
三这是写景的句子,但“无语”二字又言外有意,景中寓情。
古人每用流水来比喻时间的流失,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江水本不能语,词人却故意责以“无语”,意思是时间悠悠,年华流逝,江水应为此而“语”,而感伤,如今却只是无语东流。
八声甘州教学案
《八声甘州》教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把握柳永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学前尝试:(一)知识链接1.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晚年作过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诗仅存数首,有《乐章集》。
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2.背景与体裁柳永仕途坎坷,四处漂泊,饱尝羁旅的滋味,因此在词中往往把山水风物、恋情相思与身世感叹交织在一起,这首《八声甘州》即是羁旅行役之作。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本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的一个名字,后作为词调,因有八韵,故又称“八声甘州”。
3.解答表达技巧题的常用方法:①整体感知法(把握全诗情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②知人论世法(根据诗人的身世、性格及所处时代特点等,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
③具体分析法(回答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概括)。
④抓主舍次法(抓住主要的手法进行分析)。
⑤设身处地法(联想、想象法)。
⑥理解记忆法(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在记忆基础上灵活迁移运用)。
高二语文(八声甘州)教案
四、鉴赏下片:
1、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
思乡怀人情
2、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
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课题
八声甘州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形象,领会意境
2、在朗读中体味词情,赏析作品语言
教学参考
网络教案
授课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赏读感悟意境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专用教室
√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一、知人论世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从哪里看出来?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2、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愁”
三、鉴赏上片:
1、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雨—潇潇 秋—清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
(日)照—残 红翠—衰减 物华—休 长江水—无语
2、“一番洗清秋” 赏析“洗”字妙在何处。
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课外作业
背诵课文
教学小 结
6、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八声甘州》教案[5篇材料]
《八声甘州》教案[5篇材料]第一篇:《八声甘州》教案《八声甘州》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柳永的文学常识。
二、赏析诗词,掌握本词的思想内容。
三、通过赏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鉴赏诗词内容,把握本词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通过赏析本词,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词人简介: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
有《乐章集》。
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三、分析词句1.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1)描写了哪些意象?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小结: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4《八声甘州》精品教案
《八声甘州》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
2.诵读并疏通这首词的文意,体味词中词人的思想感情3.掌握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并了解柳永词的风格和特点一导入: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介绍作者: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
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
创作慢词较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三、分析词句: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1.描写了哪些意象?暮雨、江天、秋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天气、人物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导入: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1.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更加凄冷。
2.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
高中语文语文版精品教案《八声甘州》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学设计石嘴山市第一中学余江教学目标:1、感受柳永词的写作手法与总体风格;2、掌握领字在词中的作用;3、了解古诗词中常见借代手法的运用;4、掌握“从对面落笔”的创作方法。
重点难点:1、掌握并辨析“从对面落笔”的创作方法;2、具备一定的复杂结构诗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价值:1、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2、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设计学时:1课时导入同学们以前学过很多羁旅思乡诗,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王维的《九月九日》)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一阙羁旅思乡词——《八声甘州》。
1、翻开课本25页,齐读全词。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看来课下预习下了功夫,不过有两个地方我觉得应该注意一下:一是“思读四”。
二是在朗读的节奏上我觉得还可以再改进一下。
展示i还是想象imagine?作者想象妻子在妆楼上痴痴地望着远处的归帆,几次三番的误认为这条船上就载着她从远方归家的丈夫。
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回家是通过什么交通工具——船。
说明他们家在哪里?(江边)那大家现在说说作者希不希望长江水说话?希望它说什么?(告诉妻子他的思念、给妻子报平安-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家中的妻子苦苦盼归,可是柳永在哪里呢?在做什么呢?此时此刻,作者在做什么?“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我正凭栏远眺,思念她呢!“争知我”,(你)怎么知道我。
言下之意——你以为我不想你吗?“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实写想佳人以下几句的写法我们通常叫做(虚实结合)有个问题:“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作者想表达的真的只是妻子在思念自己吗?(要表达的是作者思念妻子)那柳永为什么不直接表达思念,却绕着说呢?(更委婉曲折、更新奇、精巧别致、含蓄)10、这种创作方法在古典诗词中还有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组
语文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教师
周冠祥
章节名称
八声甘州
授课班级
14208、14420、14421、14422、14423
授课时间
本教案课时
4
上课时间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6周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感受形象,以声传情。
2、赏析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词情。
2、柳永创作《八声甘州》的心路历程是什么?让学生默读(多媒体投影):
柳永,与整个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其他文人一样,内心世界都有着许多的缠绵不展的愁情与羁旅的沉重足迹、曲折婉延的心灵之旅……当他还没有入世扬名之时,词人不得不告别自己的亲人,踏上漫漫的求宦之路,在转徙于各地的漂泊生活中,似蓬草一般的听凭命运的拨弄。千山万水间,印下了他许多疲惫不堪的足迹,同时也留下了他无数沉重的诗行。羁旅行役,是人生的一部大书,它给人以磨难与痛苦,也给人以阅历和深沉。在漫漫的旅途中,悠悠的乡梦中,在沉沉的压抑中,才会有《八声甘州》,也才会有《八声甘州》的寥廓冷落与凄美怅惘。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体味形象,领会意境。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朗读这首词
学情分析
这首词对职校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讲授译文,帮助学生学习.
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
多媒体
主要学法与教法
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翻开芬芳的唐诗宋词,目光抚摸着这些多情的文字,不禁思接千载,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次第浮现。这时一个漂泊孤独的身影从历史的深巷中踽踽而出,他就是柳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八声甘州》和他进行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约会。
提问:一个“渐”字,领起三句十二字,便被苏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你怎么理解他的赞语?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①对于“渐”字你如何理解?
明确:体现了时间的过渡和空间上的变化。
②句中凄惨、冷落、残照给人以什么感觉?
明确:苍凉。
③三句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景象?
明确:苍茫浩阔、清寂高远。
④所谓“唐人高处”即指情景交融,这句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情?
4、师指名一学生有感情地配音朗诵上片。
师小结上片:别林斯基说过:诗人是画家,而不是哲学家。诗词往往强调它的形象性,来抒发感情,而词作上片写登临所见到的残秋景色,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下面我们来学习词的下片。
五、研读下片。
1、让学生自由朗诵下片,并思考:
下片抒发什么感情?为了抒发这种情感,写了“我”与“佳人”的心理活动,请把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找出来。
“耆卿词系密而妥贴,明白而家常,善于蓄势,有过前人。” ——清•刘熙载《艺概》
“脱去了轻薄的调子,俚俗的词句,而以美丽而深刻的感情、严肃的人生观,衬托了一个在天涯流浪者的影子与心境。”——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达史》
七、(多媒体投影)播放满文军的《望乡》,共同体会他是如何演绎这绵绵不绝的乡愁的,进一步强化对本词的感受。
②“潇潇”写出了雨的什么?“洒江天”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潇潇”写出了秋雨之声,“洒江天”给人以空阔无垠的感受
③“洗清秋”中的“洗”好在哪里?
明确:清秋本来给人以凉的感受,再经过雨“洗”,就更显得清凄冷了,而秋树等经过雨洗,江天会显得更寥阔。
④这一句给全文营造了什么气氛?
明确:凄凉萧条
(2)“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2、提问:上片写景的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在回答中视具体情况作适当引导: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①这一句提供了什么信息?
明确:日暮、清秋是表时间性的词语。秋乃日之暮也,暮乃日之秋也。日暮是中国古代文人最敏感的时辰,清秋是中国古代文人最伤情的季节。再有雨,是的,飘雨的日子更是凭吊心情的日子。
教师稍作引申:起于暮雨,落于凝愁,愁者何也?命运、时事、遭际、仕途、潦倒……一个落魄文人的复杂心绪,尽在其中。其实“怎一个愁字了得”!
7、提问:如何朗读下片?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的想法。
师生共同总结:词的下片感情真挚强烈而又转折跌客,读时要充溢着浓重的感伤情调,其中读“不忍”时要传达出情不能堪的感受,读“叹……淹留”一句要读出历经沧桑的深深无奈感,读“想佳人……归舟”要读出那种幸福的激流涌过之后的深深的失落感及对作者迟迟不归的心生怨恨。最后一句要读出作者的失意、失神、辛酸的百般滋味出来。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6、提问:如联系前面介绍过柳永创作《八声甘州》的心路历程,词的结尾“正凝愁”中的“愁”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即为何而愁?
著名学者叶嘉莹认为:“紧”比“惨”字好。因为柳永在这里是把悲慨结合在景象之中,并没正面写感情。不同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是把深剧的感情,融在所写的景物里。“惨”字是写感情的字词,而且太重,用在这里情调不调合。“紧”是写风,指强劲的风,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雨雨风风的交相侵袭。
②提问:如果具体联系到作者的身平及创作此词的心路历程,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首先愁时光流逝年华虚度,其次江水也因时光而感伤。这一句表明作者对长年漂泊一事无成的感叹,对年华易逝,人生如寄的忧愁感伤。
3、提问:上片如果给你读该怎样去读?请具体到词句。
师生共同讨论,然后小结:上片的感情基调是凄清、冷寂、孤独。具体到词句,则是:“洒江天”要读出广远的气势出来,“一番洗清秋”要声音渐低,收回。“渐……当楼”要读得凄凉悲壮。“是处……休”中,“衰”“减”是景语,美景逝去,更是诗人客居在外的感受,特别要读出感伤情调,语速要沉缓,“衰”“减”可以读得舒展,绵长,后文“苒苒”与之照应,表现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物华休”,“休”要收束稍有力,更是感叹大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最后一句中的“无语”要读得低沉。
二、解题
1、(多媒体投影)柳永简介,指一生朗读: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辞海》1989年版)
明确:愁。
四、师引导:一个“愁”字笼罩全篇,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词是如何营造这份愁绪的。先研读上片写景,我们要通过外在景物还原作者的内在情感。
1、让学生自由朗读上片,并思考: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明确:雨—潇潇 江天—洒 秋—清 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 当楼—残照 红翠—衰减 物华—休 长江水—无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让学生对照注解自由诵读疏通该词
2、提问:如果给该词配背景音乐,选什么风格的音乐?为什么?
明确:选凄惋忧郁、舒缓低沉的音乐,这与该词的意境相符。
3、教师配乐朗诵,背景音乐为中国民乐箫吹奏的《忆故人》
4、教师出示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多媒体投影):
写什么
}思想内容——意境八Fra bibliotek全文小结有一种颜色叫回忆,有一种成长叫别离,有一种美丽叫乡愁,有一种思念,它叫永久。是的,时光悠悠,岁月匆匆,历史的车轮已驶至现在,如果你的心中还点燃一盏古典的灯火,在这怀人念远的秋天,柳永的词句也许会不请自来地造访你的眉上和心头。
板书设计
见课件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1)(2)(3)
教后反思
得
失
改进想法
学生思考并讨论
明确(多媒体投影):想着自己漂零多年,时至今日依然不知明日将要何去何从;更不知道,在流变天涯之时,还会有多少沦落不遇的悲凉在等待着他。伤心人做伤心语,作为下层士人的柳永,多年在外,却功名未就。时光已经流逝、青春渐致凋零,而他依然前路茫茫、孑然他乡。失意、失神的词人,哪能不伤怀,哪能不辛酸,哪能不倚栏而愁呢?
(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提问:大自然界中的物华“休”,仅仅指自然界的兴衰吗?
明确:还指人,本句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①提问:古诗句中常用水喻什么
明确:以水喻愁。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以水来比喻愁情的汹涌与绵长。
为什么写
语言特色
怎样写——艺术特色{
艺术技巧
5、让学生自由朗诵这首词,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投影):
(1)词的上片,下片各写了什么,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景、情。
(2)词中打通上片、下片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不忍登高临远。
(3)词中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4)词中能揭示全旨感情的一个字是哪个字?
明确:柔肠百转的心态,痛苦矛盾的心情。“何事”可指为了生活,茫然四处奔波。
4、作者归思心切很自然地联想到他的爱人,写他的爱人是实写还是虚写?从哪个字可看出来?
明确:虚写。从“想佳人”中的“想”可看出来。
5、教师点拔:本是自己望乡、小石人、思归,却从对面写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栏杆而愁,却从对面写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这种写法叫对写或对想,以杜甫的《月夜》为著名(多媒体投影):“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教师对其创作背景作简扼提示,可顺势提问:哪一句是虚写其妻子的?(明确:是诗的第三联)。此外,“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句与台湾作家郑愁予的《错误》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明确:“我达达的马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多媒体投影郑愁予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