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田阳光全脑教育课程设置及效果

七田阳光全脑教育课程设置及效果
七田阳光全脑教育课程设置及效果

七田阳光全脑教育课程设置:

☆0-3岁超能早期宝贝课程

☆3-7岁儿童全脑能力训练课程

☆7-18岁学生学习能力训练课程

通过七田阳光全脑教育,可以提高以下能力:

1. 图形认知能力:准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不同图形,提高图形认知能力。

2. 形态认知能力:通过认识事物的外在形状或模样,提高形态认知能力。

3. 对称认知能力:认识和理解点,线,面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图形被反射,或者以对称轴为中心旋转后所得的图形,可以与原来的图形重叠的原理,提高对称认知能力。

4. 位置判断能力:通过理解和区分事物上下,前后,左右之间的位置关系,提高位置判断能力。

5. 空间知觉能力: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移动以及空间的上下,左右,内外,前后,提高空间知觉能力。

6. 规律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数字,图形,语言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提高规律分析能力。

7. 演绎能力:按照一定规律重现缺损事物的全貌,提高演绎能力。

8. 通过部分认知整体的能力:通过比较部分和整体,集合各部分组成整体的练习,提高通过部分认知整体的能力。

9. 思维转换能力:用象征性的符号对事物进行置换,提高思维转换能力。

10. 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事物的表现或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11. 辨别能力: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中找出不同点,提高辨别能力。

12. 组合能力:通过将多个要素或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提高组合能力。

13. 协调能力:通过手工和绘画练习,培养制作能力和知觉协调能力。

14. 推断能力:给出不同的条件,根据情况的变化,要求推断不同的结果,提高推断能力。

15. 创意性表现能力:通过提出自己的创意性见解,培养创意性表现能力。

16. 创意性解决能力:通过有创意性地,独创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意性解决能力。

17. 个性思维能力: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培养具有个性的思维能力。

18. 融会贯通能力:不局限于一种方法,灵活地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融会贯通能力。

19. 换位思考能力:通过分析他人的观点解决问题,或者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认识,提高换位思考能力。

20. 集中注意力:通过专心地听内容,看图形,思考解决方法,帮助集中注意力。

21. 流畅性:通过在无拘束的创作空间中进行创作,培养思维和行为的流畅性。

22. 视觉记忆力:通过视觉观察,记忆图形或物体,提高视觉记忆力。

孩子经过全脑教育后的表现:

父母在家教东西学的快。

在幼儿园常常受到表扬。

报考重点小学成绩突出。

上学成绩优秀家长省心。

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认为学习不是负担而是快乐的事。

有自信,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

有爱心,乐于帮助别人。

藏汉双语培训计划

藏汉双语培训计划 篇一: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xx年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班所有学员表达本次培 训的心得体会。 xx年11月10日,我有幸和六大地区基层法院的参加了国家法官学院西藏分院举行的第一届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培训为期两个月,开设了三十二个课程,从法官思想心理到业务知识,从法官礼仪到廉政教育,从模拟开庭到裁判文书的制作,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是本次培训增加了藏语课程,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受益匪浅,此外学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使封闭式的培训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表达我和全体学员的心声: 首先,学员安排了为期三天的军训,三天的军训端正了我们的思 想态度,更新了我们的精神面貌,加强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我们以饱满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进入到培训学习阶段。

其次,培训学习课程包括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实务案例分析到理论讲解,从模拟开庭到裁判文书的制作,从法官道德礼仪到司法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我们预备法官们将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提高了我们预备法官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了法律信仰,强化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理念,再次强化了我们所掌握的法学专业知识,并对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了答案同时心中开始了思考,使我们从本质上充分认识到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认识到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在身边悄然发生,对我们预备法官来讲,司法体制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肩上的胆子更重相应地我们要学到的东西越多,才能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学院与时俱进,给我们提供了贴近司法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使本人受益匪浅的开设了藏语文基础(正字法)、藏语法律术语、藏语法律基础知识、藏文裁判文书制作和藏文写作等藏语文相关法律课程,这对一名藏语基础不好的基层法官如在沙漠里找到了水一样,让我兴奋和激动,我认真听讲每一堂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司考,同时我也了解到学员们的心情跟我一样,都举得老师们教的非常有用非常实务也是我们每一名基层预备法官所欠缺的,大家都非常用心地学习,真正实现了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回想在培训之前,我们向藏族当事人翻译检察院的起诉书都有困难更不用说用藏语流畅地宣读 __等裁判文书,而经过背刺培训,我们不仅能修改准上网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

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表1为义务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表2为对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的要求,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

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

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 全球化与一体化作为一种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已迅速渗透到世 界的每一个角落,世界将面临着一个超越国界的全球性时代。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在国内既要鼓励多元文化的发展, 又担心会导致国家分裂的两难选择。国家一体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矛盾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挑战,语言教育成为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必须面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双语教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多民族、多语种和文化的多样性是我国的国情之一,我国同样面临着既要维护国家统一,又要促使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的问题。在教育上就是使少数民族一方面通过学习国家族际共同语以达到顺利进入主 流文化的现代化社会,同时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与文化从而较好地保留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双语教育既是解决国家统一和民族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各民族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客观需要。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之缘,东连汉地,西接藏区,具有“汉藏走廊”之称,费孝通先生称之为“藏族现代化的跳板”,此处历史上就是一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藏汉双语现象早已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藏汉双语 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随着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地处边陲的甘南藏区社会文化发生着急剧的变迁,广大藏区农牧民处于在力图融入主流社会,分享 现代化社会文明成果的同时又担心失去本民族的传统语言与文化的 两难境地,因而藏汉双语教育发展将面临的许多新问题也亟待探索研究。本研究遵循历史学和解释人类学的理论范式,并辅之以文化唯物

论的主客位研究方法,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对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的 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在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文化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和政策学的有关理论,将文化研究与历史研 究相结合,着重探讨了甘南藏汉双语教育个案的社会意义,并从人类 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的视域对藏汉双语教育发展在全球化时代的社 会文化变迁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历史与现 状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其发展趋势,前瞻性地提出了藏汉双语教育未 来发展的理论探讨和策略思考。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 共一章,着重论述了本研究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阐述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采用的理论范式和具体方法以及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为历史演变,包括第二、第三两章,以历史文献分析方法梳理、再现了甘南藏区民族教育和藏汉双语教育的嬗变发展历程。第二章:简要交代了甘南少数民族教育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阐述了甘南藏区自 明清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并论述了其不同发展阶 段的主要特点。第三章:上溯至先秦,从历史上先秦至明清甘南藏族 先民羌、氐、吐谷浑、吐蕃等古代部族先后与汉族或历代中原王朝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廓描出甘南藏汉双语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貌,并分阶段阐述了明清以来甘南学校藏汉双语教育演变发展的历史 过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特点。第三部分是主位观点,共一章,即第四章。第四章:采用文化人类学的主位文化研究方法,利用甘南州六所中小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 新教基…2011?7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局,各地、州、市教育局: (新教基…2007?《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50号)实施以来,对加强双语教育管理、规范双语教育行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各地和学校在试行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要求,我厅对《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进行了完善,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已经2011年自治区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双语教育、进行双语教育评估的基本依据,各地和学校要认真执行。 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做好模式选择工作。 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课程,教师应当主要使用汉语讲授;个别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地方,可以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解释。 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新教基…2007?50号)同时废止。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汉语和母语水平;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民汉兼通”的一代新人。 二、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 模式1: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模式1课程设置方案见附件1。 模式2: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模式2课程设置方案见附件2。 三、课程设置说明 (一)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4〕52号)、《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京教基二〔2014〕22号)精神,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各区县和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特制定《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 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要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区县和学校要认真按照《课程计划》,逐级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不得随意增加或削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各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和学时要求,确定整体课程安排。在保证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开展课程整合实验,提升课程质量。 二、课程结构 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全年39周的教学时间包括上课35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游学等)。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学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每学时平均为45分钟。进一步下放课程自主权到学校,鼓励学校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周总学时时长不得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学时总量。如:一年级不得超过1170分钟(26学时×45分钟)。 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时上可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使用,也可以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由区县、学校具体统筹安排,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一至六年级课程原则上分类集中安排,如:语文、数学、外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科等课程可集中安排在上午进行,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晨会、班队会、少先队活动等,由学校在学校自主学时内安排。 一至六年级要在课内留有作业时间,低年级作业要在课内完成,不得布置课外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形式课外作业一周布置一次,教师应全批全改。实践类课程中,鼓励小学各年级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 三、综合性课程的开设及选择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课程为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小学阶段的科学均为必修课程。历史与社会、初中阶段的科学、艺术为选择性课程。学生可以在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及分科的历史、地理之间选择,在综合性的科学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之间选择,在综合性的艺术及分科的音乐、美术之间选择。 选学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内容。选学历史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则应参照地理课程标

藏汉双语教育

【摘要】藏汉双语教师正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逐渐的推进和深入的开展,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双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文章对学者们在藏汉双语教师素质的研究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综述和简要的点评,以期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师素质;双语教学 目前,在青海藏汉双语教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学校都把藏汉双语教学作为办学特色,民族学生的范围也从最初的民族班发展为民族学校,但在几乎所有学校在藏汉双语教学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藏汉双语师资的匮乏问题及藏汉双语教师素质问题。藏汉双语教学的关键是藏汉双语教师素质,没有合格的双语教师,是不可能完成双语教学任务。因此,只有对藏汉双语教师提出更完善全面的素质要求,才能实施高素质的藏汉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育的定义与概念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 学者们有不同的的解释,但是其本质都是相同的。朱浦认为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去不同而存在差异(朱浦,2003)。钟启泉认为双语教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最广义的层面指作为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所驱使的“双语教育”。第二,广义的层面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

学。我国的“双语教学”通常是指汉语为第一语言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组合,旨在帮助学生“习得双语能力,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全球意识”,第三,狭义的层面是指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本身(钟启泉,2003)。《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定义为“双语教学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换言之,使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 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阶段若干的训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平。”综上所述,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中,能够应用藏语、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部分非语言学科如科学、数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性科目的学科,目的是为了提高藏族同学的汉语应用能力,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双语学习气氛,是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两种语言与多元文化环境的熏陶。最终能够掌握两种语言,习得用双语进行思维与学习能力;逐渐成为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际、学习与生活的双语双元文化人才。 (二)双语教师的概念 关于双语教师的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所谓双语教师,通常是之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一种外语教授一门非语言课程的教师。’’另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双语教学的任务要通过双语教师来实现。双语教师承担着双重任务:第一向学生传授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学科内容;第二,提高学生第二语言或外语。双语教师不仅必须精通学科内容,而且必

藏汉双语教育培训方案

藏汉双语教育培训方案 篇一:藏汉双语教育 【摘要】藏汉双语教师正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逐渐的推进和 深入的开展,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双语教师应具备的素 质,文章对学者们在藏汉双语教师素质的研究进行了相关的 文献综述和简要的点评,以期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 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师素质;双语教学 目前,在青海藏汉双语教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 多学校都把藏汉双语教学作为办学特色,民族学生的范围也 从最初的民族班发展为民族学校,但在几乎所有学校在藏汉 双语教学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藏汉双语师 资的匮乏问题及藏汉双语教师素质问题。藏汉双语教学

的关 键是藏汉双语教师素质,没有合格的双语教师,是不可能完 成双语教学任务。因此,只有对藏汉双语教师提出更完善全 面的素质要求,才能实施高素质的藏汉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育的定义与概念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 学者们有不同的的解释,但是其本质都是相同的。朱 浦认为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 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去不同而存在差异(朱浦, 2003)。钟启泉认为双语教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最广义的层面指作为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所驱使的“双语教 育”。第二,广义的层面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 学。我国的“双语教学”通常是指汉语为第一语言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组合,旨在帮助学生“习得双语能力,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全球意识”,第三,狭义的层面是指外

语教学(英语教学)本身(钟启泉,2003)。《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定义为“双语教学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换言之,使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 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阶段若干的训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平。”综上所述,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中,能够应用藏语、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部分非语言学科如科学、数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性科目的学科,目的是为了提高藏族同学的汉语应用能力,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双语学习气氛,是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两种语言与多元文化环境的熏陶。最终能够掌握两种语言,习得用双语进行思维与学习能力;逐渐成为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际、学习与生活的双语双元文化人才。 (二)双语教师的概念 关于双语教师的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所谓双语教师,通常是之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一种外语教授一门非语言课程的教师。’’另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双语教学的任务要通 过双语教师来实现。双语教师承担着双重任务:第一向学生传授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学科内容;第二,提高学生第二语言或外语。双语教师不仅必须精通学科内容,而且必

双语教育规划2015-2020

赛力乡中心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学年) 赛力乡中心小学 2015年3月

赛力乡中心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2015—2020学年) 为科学、稳妥、有效地推进我校双语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快我校“双语”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新政发[2011]3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校双语教学现状 我校有双语班12个,占总班级数的43%,双语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6%以上。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目前双语班主要采用模式二教学法。双语班开设初期,全校仅有几名双语教师,通过各级培训培养和招考等方式如今已有双语教师六十几名,基本保证了双语教学的开展。近年来,我校双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基础性人才。但是,我校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科目师资力量不足。汉语文双语教师数量缺乏,且整体汉语水平和教学水平偏低,影响并制约着双语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二,生源汉语基础参差不齐。从以往的双语教育实践发现,由于农牧区缺少汉语言环境,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差,个别学生甚至不会用汉语正确书写自己的,而县城区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好,很多学生能用汉语言自如地交流,从而造成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平衡。第三、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不尽合理。多年来,我校一直沿用模式一与模式二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的汉语文双语教师很少,而且没有这些学科的教学经验。双语教育使用的教材是汉语学校教材,容难度较大,不适应少数民族双语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适合学生应试的教辅用书也相对

四川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标准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性原则 根据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及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 (二)综合性原则

藏汉双语培训心得

藏汉双语培训心得 南木林县第二中学 开展藏汉“双语”学习培训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老师的“双语”水平,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易于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 __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__”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易于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学校的最大力量。 二、组织机构 组长:顿珠次仁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索朗次旦副校长 索朗次仁副校长 三、培训安排 (一)培训内容。以藏语基础知识“30”个字母为培训 主要内容,突出日常藏语会话教学,同时了解藏族风俗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训形式。开设藏语初级班和汉语班,以集中学 习教育和自学相结合,利用每周星期二第三节进行学习。

1、藏语初级班 培训人员:全体汉族老师 授课人:藏文教研组另行安排 培训目的:使不懂藏语的汉族老师能够掌握基本的日常 用语,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易于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2、汉语应用文班 培训人员:全体教师 授课人:汉语教研组另行安排 培训目的:使汉语基础相对较差的藏族老师能够掌握汉 文的应用文,提高全体教师的公文知识,提高应用文写作水

平,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三)培训时间。 xx年5月20日至xx年8月20日 四、培训具体工作 (一)开设业余学习班。学校利用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三 节课,进行讲解藏语基础知识和汉语应用文讲解,培训必须要双向负责,互相学习,提高汉藏老师的藏语和汉语表达能力及书写能力。 (二)结对帮学。准确掌握每名教师的“双语”水平, 按照熟练、一般、较差等水平,建立结对帮扶册。汉藏教师之间结成一对一帮学对子,双向负责,互相学习;多对一帮

双语教育模式1-2课程设置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新教基〔2011〕7号 《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新教基〔2007〕50号)实施以来,对加强双语教育管理、规范双语教育行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各地和学校在试行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要求,我厅对《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进行了完善,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已经2011年自治区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双语教育、进行双语教育评估的基本依据,各地和学校要认真执行。 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做好模式选择工作。 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课程,教师应当主要使用汉语讲授;个别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地方,可以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解释。 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新教基〔2007〕50号)同时废止。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汉语和母语水平;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民汉兼通”的一代新人。 二、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 模式1: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模式1课程设置方案见附件1。 模式2: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模式2课程设置方案见附件2。 三、课程设置说明 (一)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0修订)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的有关说明 一、1至8年级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九年级第二学期上课减少2周,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上课按33周时间计算。 二、“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部分内容由于课程名称较长,不便于在课表上体现全称,所以,以下课程名称在相关年级课表上体现简称: 1. “劳动技术与技术教育”简称为“劳技”(3-9年级); 2.“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简称为“研学”(3-9年级); 3. “专题教育及地方、学校课程”简称为“专题”(1-9年级); 4. “班团、文体活动”简称为“班队”(1-6年级)和“班团”(7-9年级); 三、“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部分课程包含内容: 1.“专题教育及地方、学校课程”包含写字书法(3-6年级每周1课时) 2.“班团、文体活动”包含环境教育(1至9年级每学期6课时)、健康教育(小学1-9年级每学期6课时,包含卫生保健、垃圾分类、艾滋病预防<7-9年级>每学期3课时、青春期教育含性健康教育<5-9年级>)、禁毒教育(5-9年级每学期2课时)等,课程表上须备注说明上述课程开设的相关要求。 四、小学1-6年级体育课每周4课时,包含常规体育课、足球课(1-6年级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课(1-6年级间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为便于区分授课内容,排课时须在课程表上根据体育课授课内容。如标注为体育1:即常规体育课;体育2:即足球课。同时在课程表上备注说明体育1、体育2的具体内容,并注明心理健康课放在双周体育1(即常规体育课)的第几节。 初中“体育与健康”每周3课时,包含常规体育课、足球课(7-9年级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课(7-9年级间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为便于区分授课内容,排课时须在课程表上添加备注,说明每周每一节体育课授课内容,如单周“体育与健康”第1节、第3节为常规体育课,第2节为足球课,双周“体育与健康”第1节为常规体育课,第2节为足球课,第3节为心理健康课。 五、为使小学阶段品德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1至6年级道德与法治2节用于教学,1节放在班团、文体活动课中,结合学生特点、时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 、课间(课外)活动包括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含大课间、第3套系列广播体操和学校安排的跳绳、啦啦操、校园足球、校园篮球等体育活动)主要用于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七、晨(夕)会每天20分钟,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可以安排晨(夕)会,也可以不安排晨(夕)会,严禁将晨(夕)会上成早自习(早读)。 八、中小学校每周按5天时间安排课程。每节课时,一至六年级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为45分钟。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从本校实际出发,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探索、试验长短课结合或适当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需要长短课结合或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的学校必须报当区教育局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需要长短课结合或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的学校不得增加课时的总时间或改变各门课程时间的基本比例。 九、文件依据:黔教基发〔2009〕62号 《遵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贵州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

幼儿英语教学三大课程设置

幼儿英语教学三大课程设置 双语教学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被包围在双语的教学氛围中,国内双语教学领导机构的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在幼儿双语教育方面积累了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展现国际化的教育水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精心创设的英语教学三大课程,以语音课程为基础,成为众多中国儿童英语学习的首要课程选择。 语音教学课程 语音学习是幼儿英语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采用自然拼读法帮助幼儿建立最初的语音概念,从而为培养日后独立的拼读学习奠定基础,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课堂以外无教师陪同的实际生活中。而非母语儿童如果能过顺利地走过英语单词发音阶段,那么对他接下来的阅读、拼写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幼儿在英语学习上的自信心也日益剧增。 伊顿幼儿园的《Early Readers》是由专业的学前教育开发团队自主研发的一套语音教程,该教程被用在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的教学中,整套教材包括10本课本以及配套的DVD视频,让幼儿在有趣的图画和动画故事中学习阅读和标准的发音。教材中的故事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还包含旋律轻快的歌曲,因此孩子们学习的内容可以在日常活动中练习和使用,从而加以巩固。 讲故事课程 讲故事是幼儿英语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讲故事,可以训练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孩子尽情发挥想象力,学习单词、词句的使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建立起英语语感。 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的外籍英语教学专家,通过使用包含引导性问题以及表达性语言手势的故事讲述技巧,将这些故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孩子面前。通常,讲故事的部分会先于艺术/手工和戏剧表演活动,这两种活动都基于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词汇,课程,以及小组阅读的叙述。 下午浸泡式学习课程 伊顿独创的下午浸泡式学习为孩子们开设各种主题课堂,让孩子们浸泡在全英文的环境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下午浸泡式学习课程的主题核心课堂包括艺术、厨艺、瑜伽、科学、戏剧表演等。这些独具特色的课堂,将为孩子们提供愉悦的英语学习体验。 除上述提到的英语课程外,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还设计很多丰富多样的教学课程,结合音乐、绘画、品格等艺术教育课程,让英语课程不仅仅是学习英语,而是让幼儿的德、智、体与语言同步发展,在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构建的幼儿教育城堡中,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探析提高林芝地区藏汉双语教学有效性措施-2019年教育文档

探析提高xx藏汉双语教学有效性措施 一、林芝地区双语教学情况分析就语言、文字的社会实用性而言,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也同样是教育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载体。因此,学习语言文字是教育的基础,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交际的社会实际功能。 西藏自治区主要是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模式为主,中小学统一执行国家教委转发的相关文件与政策。在这种实际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林芝地区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复杂。 在林芝地区,汉族学生语文高考进行全国统一考试;藏族学生,高考时不仅考汉语文,还要加试藏文。而在小学阶段,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则较为单一:在农牧区,主要是使用藏文教材、采用藏文授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数使用藏语。在初中阶段,教师在解决疑难问题、解答学生问题、维持教学秩序时,常常使用藏语;无论是在城区或是在广大农牧区,高中阶段全部使用汉语文教材,使用汉语授课。 执行藏汉双语学习政策,则要求学校在每周固定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藏族班学生还要增加藏语文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其它学科课程的学时,加授一门藏语文课程,变相地意味着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要多花费时间在一门新的课程上。 二、xx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认识的偏差性 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研究人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教师等各级人员由于对“双语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的有所偏差,因而导致了他们在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上也会显示出显著差异性,进而教学用语的选择范围与确定以及相关语言政策的制定,影响到双语教学模式章程的制定,最终导致了制定的藏汉双语的语言政策在地区上学校的实际教学中难以贯彻的局面。 由此可见,对双语教学概念的明确界定,既有利于林芝地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出更加切合林芝地区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与各项具体的语言政策;也

三年制双语班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三年制双语班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Ⅰ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2、课程适用专业:中职学前教育 3、课程适用层次:三年制中专双语班 4、学时:72课时(第二学年,分两个学期,一学期36课时) 5、选用教材:杭梅主编《幼儿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Ⅱ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并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本课程教学两条线并举,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Ⅲ本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1、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献身幼教事业的理想和精神,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了解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了解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了解本课程的研究方向、任务和体系,掌握幼儿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形成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形成科学的教师观、儿童发展观、教育观、环境观、课程观、教育评价观。 3、能初步学会运用现代幼儿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探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一般规律、方法。 4、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育教学行为;具有在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等各种情境中观察分析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技能; 5、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设置相关活动的环境;初步具备幼儿园教学、游戏、生活、娱乐、节日等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能力。 6、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初步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和课程计划;能够根据幼儿园教育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课程双语教学与国际化-最新教育文档

职业教育课程双语教学与国际化 一、职业院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扩大教育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我国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在发展方向、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学生交流、教学成果等方面都趋于国际化。因而师资、课程和学生的国际化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三个基本方向。其中,师资国际化是基本,师资国际化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带动下,高职院校也开展了双语教学。然而,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不同于本科院校,更侧重于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在双语教学上仍处于实验阶段,同时面临着缺乏有效的方法、学生的外语基础较弱、经验不足等情况,而这些都增加了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难度。 二、职业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要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必须紧抓教师队伍素质,狠抓教师国际化认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经济全球化需要国际化人才,学校有义务培养国际化人才。因此,需要教师拥有教育国际化的视野,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素质。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机会 2016年天津多所高职院校与泰国建立的“鲁班工坊”正式建设完工,这标志着正式把自己的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并搭建起我国职业教育与世界对话、交流的实体桥梁。 鲁班工坊的课程教学课程,围绕着机械和电气工程,尤其是自动化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都是当地急需发展的技术,可以服务于各个行业,因此对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量。“鲁班工坊”这样的教育教学国际合作既是机,也是挑战。我国职业教育既在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中展示了自己,又打开了视野,学习了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同时也要求参与国际合作的职业院校教师具备英语授课、交流的能力,所以双语教学的开展已势在必行。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2011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实验方案》得课程计划(修订)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4〕52号)、《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京教基二〔2014〕22号)精神,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得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各区县与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特制定《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得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 一、课程设置 第一条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第二条要关注课程得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得联系与整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开发与实施,大力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条各区县与学校要认真按照《课程计划》,逐级制定相应得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不得随意增加或削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得周学时数与学科总学时数. 第四条各区县与学校要严格执行调整后得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各类课程得开设与学时要求,确定整体课程安

排。在保证课程标准要求得基础上,科学开展课程整合实验,提升课程质量。 二、课程结构 第五条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全年39周得教学时间包括上课35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游学等). 第六条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学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每学时平均为45分钟。进一步下放课程自主权到学校,鼓励学校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得课程实验,周总学时时长不得超过相应年级规定得学时总量。如:一年级不得超过1170分钟(26学时×45分钟)。 第七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得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时上可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使用,也可以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由区县、学校具体统筹安排,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第八条一至六年级课程原则上分类集中安排,如:语文、数学、外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科等课程可集中安排在上午进行,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得时间与空间.晨会、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