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届高考复习高二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范文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人教版高二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時安排:4課時教學目的:1.舉例說出區域的特徵2.以兩個區域為例,比較分析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3.以某個區域為例,比較分析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學重點:1.比較分析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2.分析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學難點:1.區域的特徵2.以兩個區域為例,比較分析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教具準備:有關掛圖等、自製圖表等教學方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圖示法等教學過程:一、區域1.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

2.特徵:(1)區域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徵:不同的區域,自然環境有差異,人類活動也有差異。

同一區域,區域內部的特定性質相對一致,如濕潤區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隨著其他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

①有的區域的邊界是明確的,如行政區;②有的區域的邊界具有過渡性質,如幹濕地區。

(3)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如,東北平原既是東北地區的一部分,又可劃分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等。

3.劃分:由於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標和方法不同,人們劃分出的區欄位型別也不同。

二、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並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不同區域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們生產、生活特點差異區域的發展水準、發展方向等差異思考1.導致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點撥:從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佈各呈現什麼規律?形成這種分佈規律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麼?點撥:長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國降水量的普遍規律一致,原因從該地地形為平原,降水主要來自東南季風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於受東面有長白山的阻擋,降水較少,基本呈現從東向西遞減的規律。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教材剖析】1.内容综述2.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拟不同开展阶段天文环境对人类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教学内容详解:◆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能归结出区域的主要特征,并用繁复的学科迷信言语表达。

◇能举出说明该区域特征的天文事象。

◆以两个区域为例,比拟剖析天文环境差异对区域开展的影响。

◇经过比拟两个级别相当的自然区或经济区,了解由于不用区域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的差异,形成开展条件的差异,最终招致经济开展的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拟剖析区域不同开展阶段天文环境的影响。

◇以某一经济区为例,剖析在不同的开展阶段,由于区域开展条件变化,招致的区域开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差异、人地关系的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之间的联络。

◆经过两个特征差异清楚的区域比拟,说明区域联络的必要性。

4.知识结构【教学进程】〖板书〗一、什么是区域我们的生活与区域亲密相联。

例如,我们引见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景色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维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天文特征?〖板书〗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外表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天文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目的划分出来的。

〖板书〗2.〝区域〞的特征:⑴层次性。

⑵差异性。

⑶全体性。

⑷可变性。

⑴层次性。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局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西南平原既是西南地域的一局部,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又如珠海市既是广东省的一局部,又可划分为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等。

(2)差异性。

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普通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外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自身复杂,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2)掌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3)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锻炼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制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认识;(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2.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资源、灾害、生态等;4. 实际案例分析:本地区域发展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具体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实际案例分析。

1. 案例分析法:以本地区域发展为背景,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实际案例;3.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制图。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际案例资料、GIS软件;2. 教学设施: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粉笔等;3.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本地区域发展情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本地区域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讲授新课:讲解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作用;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实际案例;七、课堂练习1. 判断题:判断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正确;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3. 简答题:结合实际案例,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doc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doc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里学科综合能力。

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区域1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女口,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1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掌握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因素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四大区域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克服制约因素,促进区域发展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区域的发展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2. 分析自己家乡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家乡发展的建议。

3. 收集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方面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认识。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1 地理环境的构成1.2 区域发展的概念与特征1.3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概述第二章:地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1 地形的定义与分类2.2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2.3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4 地形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第三章:气候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1 气候的构成与分类3.2 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3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4 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第四章:水文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1 水文的定义与组成4.2 水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3 水文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4 水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五章:生物对区域发展的影响5.1 生物的定义与分类5.2 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3 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4 生物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土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1 土壤的组成与分类6.2 土壤质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3 土壤侵蚀与区域可持续发展6.4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第七章: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7.1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7.2 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7.3 水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7.4 生物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八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1 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2 人口增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8.3 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8.4 人口政策与区域发展规划第九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9.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9.2 地理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9.3 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实践9.4 案例分析:成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10.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10.2 面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发展策略10.3 地理环境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10.4 学生实践项目:设计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理环境的构成与区域发展的概念与特征难点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机制。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瞭解區域的含義。

2.學會以兩個不同區域為例,比較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3.以某區域為例,比較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4.掌握閱讀資訊複雜(包括分層設色、等值線等資訊)的區域地圖的技能。

二、過程與方法1.使學生學會將地理基礎理論應用於實踐的學習與研究方法,培養地理學科綜合能力。

2.掌握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3.培養學生從時間與空間尺度建立辯證地、動態地、聯繫地看待和分析問題的地理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對地理的興趣與信心。

2.樹立正確的人地觀與科學發展觀。

教學重點1.瞭解區域的含義。

2.以兩個不同區域為例,比較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3.以某區域為例,比較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教學難點1.以兩個不同區域為例,比較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2.以某區域為例,比較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共3課時第一課時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第二課時案例研究:地理環境與民居第三課時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課前準備學生搜集一些具有明顯地理環境差異的照片、圖片,可以是自然環境的差異,也可以是人文環境的差異,便於上課時同學們進行交流和論證自己的觀點。

導入新課師(教師運用媒體呈現如下具有顯著地理特徵差異的景觀圖片創設問題情境)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有明顯的差異,那麼請同學們推測這三幅景觀圖反映的是我國什麼地區的景觀,並且人類的活動會有什麼差異?下面就請同學們像科學家一樣進行問題探究。

課件展示:(方法引導:科學的探究過程是指類似于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過程,具體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尋找證據、證明觀點、交流觀點、形成新觀點、產生新問題。

)師(提出假設)請同學們獨立思考以上問題並提出自己的假設。

生三幅圖大致反映了我國中緯度從西向東的自然景觀,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掌握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3. 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组成2. 地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气候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水文对区域发展的影响5. 生物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 土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7.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理环境各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2. 难点: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各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区域发展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区域发展的实例,如青藏高原的地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气候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农业生产、城市化进程等。

5. 总结: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地理环境各要素对区域发展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理解,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态度、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地理教案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
(2)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呈现出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布规律,原因是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受来自东南季风的影响;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规律,原因是受东南长白山的阻挡和距海远近的影响。
回答问题,理解答案,体会如何组织问题的答案。
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空白比较表(见附件一),让学生填写,完成空白表格。
读图分析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同桌合力完成课件展示的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比较表。
培养合作探究和提取教材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明确区域发展深受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
第二环节
探究问题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成因
展示课件:教材图1.1和图1.2。向学生指明图上年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的分布状况。
2、从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对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掌握的很少,所以我在课堂中不断的渗透初中知识。
3、比较法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方法。这节知识很多可以通过比较掌握,如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形成的南、北民居的差异等。
4、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图片对比,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利用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课件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空白表(见附件二),让学生填写,完成空白表格。
看图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认真思考,填写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空白表。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地理环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通过填表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使学生掌握这个观点。
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区域概念和特征的理解;强调对中国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第六环节
知识拓展1
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教案

(地理环境对地域开展的影响)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域的含义,能够以两个不同地域为例,比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

2.通过以某个地域为例,分析地域开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对于提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保持发觉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理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比拟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地域开展的影响。

(难点)比拟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地域开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图片入法,在PPT上展示“北京四合院〞和“傣家竹楼〞两幅图片,提问学生了解上面两幅图是哪个地方的建筑吗从直观上来看,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地域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明确地域的概念:地域时地球外表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根底上,按照肯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来的地域类型也不同。

教师展示不同标准划分的地域地图,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地域的概念。

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行政区图具有过渡性质边界的地域:如干湿地区教师讲解:地域即是上一级地域的组成局部,又可进行划分为下一级地域。

例如:东北平原即是东北地区的一局部,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展示图片)过渡:由于不同地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地域的开展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接下来我们以两个地域为例,来探究地理环境差异对地域开展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地域开展的影响1.地理位置差异、气候条件差异读“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图和“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图,学生观察,说出两地地理位置的差异,思考后随机提问作答。

长江三角洲位于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都属于东部平原地区。

继续观察两幅图中等温线和降水量的分布状况,思考: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和气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后作答: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教案【教学目的】1. 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参照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3. 进一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难点】参照案例,深入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课前导学】请同学们就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省份,思考以下问题:1. 这里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有何影响?2. 这里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有何影响?3. 这里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壤、矿产等),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有何影响?【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所在城市或所在省份,结合地理环境,谈谈它的一些优点和不足之处。

Step 2:讲授(30分钟)1. 讲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地理位置方面:地理位置可以决定一个区域的交通、贸易和文化的繁荣程度。

(2)地理环境方面:如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土地肥力等,可以决定一个区域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的发展程度。

2.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不影响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避免短期的经济利益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持续发展。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请同学们就以下案例进行分析:1. 广东香港特别行政区。

2. 湖南株洲硅谷科技工业园。

3. 四川雅安芦山县重建工程。

请同学们分析,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对于区域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Step 4: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后拓展】请同学们搜索以下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1. 什么是气候变化?2.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应对措施?3. 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4. 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学习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区域发展的一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限制。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区域为对象,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运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限制。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料,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

2. 准备案例资料,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3. 制作PPT,展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new_part_id="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理环境的概念,阐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区域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如地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气候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等。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限制。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地区,分析地理环境对当地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认识。

六、教学延伸1. 探讨全球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等。

2. 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等。

3. 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提出保护地理环境的措施。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理环境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质量。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2)掌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图表、地图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社会发展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实际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3)运用地理环境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环境的作用;2. 图表、地图教学法:运用图表、地图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关系,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2)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1)分析典型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知识讲解:(1)详细讲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阐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4. 课堂练习:(1)运用图表、地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互评和讨论。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特征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4. 地理环境影响的实例分析5.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 难点:分析地理环境影响的实例,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特征,阐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3. 知识讲解:讲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4. 实例分析: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理解。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地理环境概念的理解、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掌握、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考试成绩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掌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本章是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2.以长江三角洲和送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区域比较的基本方法。

2、学会区域问题的基本分析思路。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显示设问,由学生回答。

设问: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2)掌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地理环境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的能力;(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理环境信息的查询、处理和分析;(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意识,认识到保护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3)地理环境在实际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3)地理环境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区域发展案例,分析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理环境数据的查询、处理和分析;(3)纸质地图:辅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区域发展案例,如沿海地区、青藏高原等,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等)及其相互作用,阐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

4. 实践操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进行地理环境数据的查询、处理和分析,加深对地理环境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的知识进行分析。

新人教版必修届高考复习高二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优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届高考复习高二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优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照片,或者各种图像等,在教室里展览交流。

导入新课通过对图片展览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图片显示的景观显着不同。

那么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推进新课师我们也应注意到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同的。

下面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探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科技条件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

板书:五、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师(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首先大家一起总体描述一下,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农业发展相关的自然条件如何?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沼泽广布、土质黏重、气候优越。

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自然条件对长江中下游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学生探究:同学们共同探讨)生(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总结)略。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一起来填下列表格。

(教师出示下面的空表)5~6板书: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师不仅仅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动态的影响,可以说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都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所以请大家看有关学者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论述,请同学阅读教材中的“阅读”,填写下表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填表教师评价,然后出示参考答案。

)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与强度是变化的,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也是变化的,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知识拓展】师西部开发是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借鉴区域自身发展的规律,在目前的区域发展阶段,依据我国的国情如何更好地进行西部开发。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1.西部地区的位置与范围西部地区由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和西北五省(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规划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第三模块提纲挈领的第一单元,是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论部分。

从体现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方面,涵盖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大部分,不仅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理论基础,更包含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

教材开篇就提出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阐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重要技术与方法,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球正成为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3S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模块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从教材内容选取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一,了解区域的含义,通过内容提要来阐述区域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

第二,以两个不同区域,即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材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区域对比,突出了区域对比的思维方法和区域地图的阅读技能,运用系统功能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比研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三,以某区域,即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重点在于阐述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同样的区域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其次,从教材的设计思想来看,教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分析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出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

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建构起关于区域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方法体系,培养综合的、辩证的、动态的地理思维品质。

考虑到探究性学习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探究过程,同时需要教师提供多样的探究情境、探究主题与探究素材,所以本节内容需要3个课时。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介绍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应用,以及数字地球等地理学科前沿。

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不仅地理科学的发展需要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地理信息技术本身也成为地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在区域发展研究中设置地理信息技术一节,也表明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方法应该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地理信息技术则是目前研究区域地理环境最有前景的研究方法。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3S技术和数字地球的含义,落实了新课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内容标准,由于3S技术有比较强的理论与实践要求,所以教材提供了较多的图像来说明“3S”技术,但是还需要教师补充更多信息,应用相应的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用3课时。

考虑到本章问题研究的设置,本章共安排7个课时,第一节为3课时,第二节为3课时,问题研究一课时。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容说课“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揭示了区域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着区域发展,是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节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思想,即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类应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活动应该因地制宜。

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因此“区域”是地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地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确深刻地理解“区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地关系的基础,所以了解“区域”的含义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材主要是通过“内容提要”的形式来阐释“区域”的概念与特点的,所以学生在认知上会出现感性认识不足,教师不需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多样的区域地图来帮助学生认知和分析区域的类型、区域的特点,为正确认识区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区域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四种情况:1.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如国家、行政区等;2.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或结构的一致性。

如自然条件一致的气候区、地形区,人文条件相似的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田农业区。

3.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和内在的联系,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4.区域内部具有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第二,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以依据划分的要求有大小差异和级别(如下图所示),大尺度如国家和地区,例如东亚、中东地区等;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大尺度区域则如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等,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区域,如上海浦东开发区等。

第三,一个区域的性质应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其中开放性是指区域不可能独立存在,都会与其他区域发生联系,而且区域的发展也是在与相关区域的联系中发展的。

区域的不同尺度区域对比是区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要的研究方法,区域对比最为重要的就是区域对比的主题、案例、角度、方法与内容,教材以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性为主题,选取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案例进行对比,设置了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对比角度,具体对比了这些条件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人类活动的具体差异。

教材选取这两个区域的原因在于,两个区域的等级相当,区域差异较大,能够突出对比的主题,因此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选择其他条件类似的区域进行对比,同时,教材选取的两幅区域地图还包含了等值线等较难阅读和理解的信息,这无论从地理知识、思维方法还是读图技能上对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也是学生建构区域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对比是本节的重点以及难点。

在区域对比之后,教材设置了活动探究,主要为了补充案例研究的不足,使学生进一步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来认识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多样的专题与素材,教师在教学上也可以补充其他的区域素材进行对比,使学生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从时间尺度上认识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动态关系是区域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一理论对培养学生动态的观察问题非常有帮助。

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往往很难亲身感受这个过程。

因此这也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教材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区域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区域的发展受到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区域发展的增长点也在变化,影响区域发展的主导要素也在变化。

因此区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具体来说,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主要有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衰落阶段。

教材以“阅读”的形式阐述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主要从系统功能,系统内以及与系统外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的角度来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

因此,教材进一步说明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

教材提供的案例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要素对农业的影响的发展变化,教师要选取更多的案例来说明区域发展过程中同一地理要素对区域发展的不同作用,也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揭示一些区域发展迅速的原因,探究一些区域存在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原因,对一些区域发展的方向与趋势进行预测,或者为区域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本节教材在教学维度上突出了案例分析,应用一些典型区域案例来解释原理、引导教学过程,提供了多样的空间表达方式,在相关图像后安排“思考”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设置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则为学生应用自己所学原理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空间;“阅读”扩展使教材具有层次性。

综合本节的内容特点与教材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上应突出创造性使用教材,充分使用教材为教学提供的案例、图像等相关素材,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探究案例,应用原理,解决问题,形成观念,使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本节适合运用探究式课型来研究和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其核心在于应用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探究过程来组织教学,具体过程包括:(一)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四种方式: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有关现象进行思考,自然而然提出问题;2.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3.教师直接提出问题;4.学生直接提出问题,属于灵感类问题。

(二)探究问题,力求让学生体验到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微观而且简单的过程,科学的探究过程具体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证据、证明观点、交流观点、形成新观点、产生新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课时案例研究:地理环境与民居第三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