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城市化》教学设计_5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说课稿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说课稿教学设计

城市化说课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城市化是城市篇中的最后一个专题,也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城市的概念及构成有一定的了解。

不过过多的关注书本的知识,与现实联系的比较少,而城市化是现代社会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教材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以及城市问题。

所以关于这些内容的学习还是要更多的联系实际,避免学生掌握上出现难度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概括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

2、能够说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能够理解逆郊区化和城市化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表格数据让学生分析概括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指标。

2、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城市问题的探究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上海城市问题具体案例的探究,使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化与城市化引起的问题,树立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中对于图表阅读能力、并从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的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地理思维,树立地理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具备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生活在上海这样一座大城市中,对于身边城市的变化感受较深。

用上海作为一个案例来讲解,体现了课程理念强调的关注身边的地理这一理念。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标志2、城市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1、城市化的标志2、郊区化、逆城市化[教具准备] PowerPoint 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流程:播放世博视频宣传片提问: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打出问题: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呢?我们将在这节课中了解到。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着手,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中,引起学生兴趣。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学设计
-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献计献策。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请学生简要描述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引出城市化的概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调查报告:请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城市,调查其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问题,如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交通拥堵等,撰写一份调查报告。要求报告中包含以下内容:
-问题的背景和现状描述;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影响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3.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介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交通拥堵等,并分析其原因。
4.我国城市化发展:讲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趋势及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战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城市化问题进行讨论。
2.主题: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交通拥堵等。
2.图片展示:展示一组城市新旧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3.案例引入:介绍一个典型的城市化案例,如深圳特区的发展,引发学生对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城市化概念:讲解城市化的定义、类型及其演变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城市化影响因素:分析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人口迁移等。
-设计地图制作、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如城市化率、城市化速度等。

(2)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3)学生能够分析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关心城市发展的态度。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城市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城市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城市化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新课:(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城市化的课文,了解大意。

(2)教师讲解:针对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方面,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城市化的知识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城市化。

3. 深入探讨:(1)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创造等。

(2)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影响。

(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4)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城市化的看法和建议。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2.3《城市化》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2.3《城市化》课程教学设计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地理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地理志趣、习惯、地理能力、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随着广州的快速发展,作为广州人的学生们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教学过程着重体现地理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教学过程注重贴近生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志趣。

【学情分析】高一4班大部分为广州市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大城市,而近年广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学生能很好地体会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解这一课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影子,所以,讲解本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影响系统的思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许多例子发生在学生周围,因此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会体现出特别感兴趣,回答问题也较为主动。

由于高一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不足,需要教师适时给予正确的点拨引导和恰当的语言总结。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内容是《第三节城市化》的第二课时,是对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材中完整地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2、难点:联系实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能够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通过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分析,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分为三大主要内容,一是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式;二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知识结构3.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与本章前两节的内容联系密切,城市化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也是城市等级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同时本节课与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也有着联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城市化的一方面的表现。

二、学生情况分析1.认知基础本节课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知并联系必修一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气候等知识内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有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引导。

2.能力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已经接触和一定程度上学习了地理的读图分析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进行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地理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污染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适当的读图分析的学法指导。

3.情感倾向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景观图片对其的吸引力比较大,本节课通过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教学案例分析结合乡土地理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学生学习兴趣大。

三、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本条课标要求课堂授课要通过有关资料的理解分析进而获得知识内容的学习,这里的资料包括了相关城市的数据统计资料和图文资料,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能通过直接讲授法讲解知识,而是要采用读图分析分法,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的方式获得知识,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总结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掌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观看珠江新城10年景观大变化感受广州的城市化过程,理解城市化定义;读广州建成区面积、城乡人口比例、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数据变化,探讨理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程图知道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一事实;读英国和中国城市化水平曲线图,理解英国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并结合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理解城市化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程图并结合英国、中国城市化发展案例,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读广州城市污染案例,理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的影响;读《广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解生态城市的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教学难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3.学习突破通过结合中国、英国和广州的城市发展案例,让教学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点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一、人教版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

教材首先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

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最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活动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

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和意义;2.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和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热爱自然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五、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请欣赏图片资料,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你记事到现在,或从你来到泸州市到现在,你看到或感受到了泸州的哪些变化,请将关键词记录下来。

看完资料后各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请一位代表来给大家分享你们小组的答案。

投影泸州几个地方的变化景观图和人口变化表。

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回答。

教师引入: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看出,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而且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贵阳的变化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建筑物的变化,交通的变化,城市规模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3.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城市化的内涵、进程、特点及其环境问题。
2.学生归纳: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课堂所学,加深对城市化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如分析某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和环境问题。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提交时间和质量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完成。
3.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案例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设计了城市化的进程和环境问题的研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如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描述和分析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如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3.能够运用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等,对城市化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问题导向: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城市化的内涵和特点。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动力机制。

难点: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城市与乡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城市与乡村有什么不同?2.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教师讲解城市化的特点,如:人口迁移、地域扩张、产业结构变化等。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分组讨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4.城市化动力机制(1)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2)教师讲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策推动等。

5.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让学生观看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视频,如:城市病、生态环境恶化等。

(2)分组讨论: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分析本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互动和作业设计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课后作业设计合理,巩固所学知识。

改进措施:1.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2.优化作业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2.3 城市化 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2.3 城市化  教案

《城市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教材内容及分析】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是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等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实践问题。

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以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可以是教师情景创设下的研究也可以是实地调查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小组性的研究也可以是组间诘疑性的研究。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情境创设,设疑导学>学生观看:1,影像《民工潮》片断2,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3,课件展示上海1911、1949、1990年城市用地图并提出:1,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2,什么是城市化?3,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通过土地的扩张与民工的流动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二.<互动交流,共同探究>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溧阳城市用地变化,诸如“溧阳新汽车总站地区以前是什么样子”等(学生实际调查的感性材料与教材的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word教学设计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读图分析讨论法。

2.案例教学法。

3.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本节需要准备的知识包括:初中地理必修1中的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气候(“热岛效应”等),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以及人口迁移和农民工的有关内容,调查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和主要问题并分析其成因的方法,等等。

本课时的重难点具体如下所述:1、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第1课时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一)课程导入(3′)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深圳现在是珠三角都市圏重要城市之一,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大陆城市前列。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3.制作一份关于城市化知识的手抄报,内容需涵盖城市化的概念、特点、类型、衡量指标、我国城市化现状及特点等。手抄报要求设计新颖、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出一套关于城市化的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并附上答案。
5.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城市化”的短文,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对城市化的认识、感受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典型现象,如城市扩张、高楼林立等,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现象的关注。
-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弥补。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4.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3.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4.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南京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等调查,分析我国城市化的特点;5.要求学生周日到市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一下南京市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主要问题;6.小组讨论:给南京市政府提出建设南京市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培养学生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2.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及参与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完整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涵义。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情景创设从化1994年撤县设市时县城的人口不足6万到现在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3万人,市区的面积由原来的5KM2到现在的12KM2。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方面。

从学生的身边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城市化就在身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城市化_教学设计_教案_5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城市化_教学设计_教案_5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阐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根据有关资料自主学习,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得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图表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家乡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指标。

难点:城市化进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导入】城市化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本书的封面,是哪座城市呢?在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的东方明珠电视塔。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流行着这样一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如今,我们都知道经过20多年的开发,上海浦东的发展已然全面超越了浦西,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浦东,浦东这样的变化是怎么形成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的学习。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城市化……【讲授】一、什么是城市化【新课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请同学们看教材p31图2.16,它为我们展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年份城市发展的情况,请大家对比分析在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

(一方面该地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新增了许多城市,另一方面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人口数量也有了一定的增加。

)对比这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镇江、宁波等城市则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同时还增加了许多的小城市。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一、教案名称:城市化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标志和类型。

2. 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

3. 认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

2. 城市化的原因。

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城市化的类型及特点。

2.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城市化的定义、标志和类型。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原因。

4. 小组讨论:探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案名称:城市化进程【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化的进程,掌握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2.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3. 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重点】1. 城市化的进程及阶段特征。

2. 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3. 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难点】1. 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2.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进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进程。

2. 新课导入:讲解城市化的进程及阶段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4. 小组讨论: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案名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2. 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3. 探讨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对策。

【教学重点】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2.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3. 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1. 城市化对不同环境领域的影响及原因。

2. 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对城市化的客观认识,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社会问题。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国家城市化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城市化现象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认知角度看,高中生正处于理性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城市化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认识,如过分强调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形成客观、全面的认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2.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城市化现象,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阐述。
2.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城市,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什么是城市化?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你认为城市化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2. 了解城市化的过程,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表现。

2. 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速度。

3. 城市化的驱动因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科技进步、政策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4. 总结:教师总结城市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强调城市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二章:城市化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分析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内容:1.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生态系统。

2.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长、就业机会、产业结构。

3.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人口迁移、城市贫困、社会不平等。

4. 城市化对文化的影响:文化融合、文化保护、城市特色。

5. 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发展的机遇、社会进步的机会、环境问题的挑战。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城市化影响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具体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具体城市化案例,探讨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教师总结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强调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章: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分析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路径。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展示宁波、北仑的新老城区图片进行对比,导入城市化概念:随着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农 村人口就会离开土地,进城去打工,从事第三产业,其中有些人就会在 城市中定居下来,转变为城市人口;另一方面,在城市里,随着新建工
程的不断增加,也需要吸收大批农村人口进城。这样,城市人口就会逐 渐增多,城区所占的范围也会逐渐扩大。这样的发展、转变过程,就是 城市化的过程。
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组织领导、控制调整的作用。与此同时,区域经 济的繁荣发展又会促进该城市向高水平发展。)
(设计意图: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往往易被忽略,通过以 上案例分析,贯穿“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区域经济水 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这一主线)
▲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 讨论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二组讨论一个话题,然后请每组的代表
【教学重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两类 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这三个方面,宜采用案例分析法解决知识重点。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城市化特点以后的提升,要紧紧 抓住“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 进城市的发展”这一主线,进行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整合。对教材顺 序做适当调整,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提到前面,将城 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放到课的最后,以利于联系宁波城市发展问题进 行提升。
分“世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换算,添绘
1960年、1980年、2000年的数据)
探究分析4: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城市化水平高低由什么决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设计意图:Βιβλιοθήκη 过学生讨论和绘图换算,既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又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820 1840 1860 1880 1900 2000 1980 1960
1940 1920 1800 年 0 10 20 30 40 60 70 80 50 城市人口比重 %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学生看书和图6-17,分组讨论并完成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同时思考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教师出示已绘制的部
就宁波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评。 话题1:浙江省政府提出了修建30°N铁路线的构想,如果能付诸实
施,将会给宁波城市化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或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 成给宁波城市化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话题2:宁波市政府提出了港城宁波、商城宁波、名城宁波、绿城 宁波的未来城市发展目标,你认为政府对宁波发展的定位准确吗?请你 谈谈自己的看法。
进入20世纪后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 1961~1971年间伦敦城市人口减少0.8%,1971~1981年间人口减少了 10.1%,市区人口逐渐迁往郊区居住,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现 象。
探究2:以英国城市化过程为例,概况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提示:从城市化水平、速度、过程等角度分析)
探究1:伦敦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得到体现?这说明城市 化有哪些标志?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的分析,突破“城市化标志”这一知识难点)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
材料2: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已达75%。进入20世纪,一些原
先位于伦敦城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所“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 分。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在迅速扩大, 而且相互越来越接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城市群 (带)。
人教版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学
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高中二年级人教版的地理课文《城市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分析比较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2)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认识到城 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3)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综合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方法,并对地理信息 进行整理和加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的关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树立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 (2)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 于修正自己观点的习惯。
锻炼了图文转换的能力)
[过渡]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城市的发展,但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会
推动区域经济的腾飞。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案例:震后唐山的重建
探究5:震后唐山的重建说明了城市化与区域发展之间是什么关
系?
(唐山市周围及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较大城市来支撑,
城市的合理布局与发展是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推进器,
▲总结、板书:
时间角度: 标志 世界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的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空间角度: 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 逆城市化现象我国有没有出现? 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克服?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有关资料,写出小论文“中国城市化道路之我见”, 下一节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过渡:讨论城市化问题,我们从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家——英 国开始说起)
▲“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案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 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 伯明翰等迅速成长起来。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全国5000人以 上的城镇由106个增加到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45%。
(设计意图:通过同一案例的深入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发达国家城 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导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 设——寻找证据——合理解释——交流完善——形成观点)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征”
案例: 解放以来宁波城市化进程特征 探究3:以我国城市化过程为例,概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设计说明:中国是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反映 了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规律: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 不合理。在讲述“城市发展不合理”这一特点时,要注意中国与一般发展 中国家的差异:中国是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是 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了城 市发展的不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