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学生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原子核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原子核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原子核知识点九年级的化学学科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和探究原子核的知识点。

原子核是构成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质子和中子,对于我们理解原子的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至关重要。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中关于原子核的重要知识点。

一、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它的数量决定了该原子的元素特征,也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标识。

中子是不带电荷的基本粒子,它的存在对原子的稳定性和核反应起到重要作用。

二、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称为原子序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

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质量数,通常用字母“A”表示。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类型,而质量数则代表了原子的总质量。

三、同位素原子核中质子数量相同,但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以用于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和医学应用。

四、质数和中子数的关系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性质和稳定性。

在稳定的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比例接近1:1,但随着质子数增加,中子数也需要相应增加以保持原子核的稳定性。

五、原子核的稳定性与放射性原子核的稳定性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有关。

稳定的原子核通常具有较为接近1:1的质子和中子比例。

不稳定的原子核会经历放射性衰变,释放射线和粒子以寻求更稳定的状态。

六、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的变化和重排的过程。

核反应具有高能量释放和转化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核能发电和核武器等领域。

七、核裂变和核聚变核裂变是指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核的过程,释放大量能量。

核裂变广泛应用于核能发电站中。

相比之下,核聚变是指两个或多个核融合成一个更大的核的过程,释放更大的能量,但目前实现核聚变仍然存在技术难题。

总结:九年级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原子核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原子核的组成、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同位素、质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原子核的稳定性与放射性、核反应和核能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

原子与原子核——知识介绍

原子与原子核——知识介绍

原子和原子核 ——知识介绍一.原子结构(一)原子的核式结构人们认识原子有复杂结构是从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开始的。

汤姆生通过研究对阴极射线的分析发现了电子,从而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为了保持原子的电中性,除了带负电的电子外,还必须有等量的正电荷。

因此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正电荷部分连续分布于整个原子,电子镶在其中。

1909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穿过薄膜后的散射角很小,但还有八千分之一的α粒子,散射角超过了900,有些甚至被弹回来,散射角几乎达到1800。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高速旋转。

从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10-14米,原子半径大约为10-10米。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较好的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也说明了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是错误的。

(二)玻尔的氢原子理论1.1.巴耳末公式1885年,瑞士物理学家巴耳末首先发现氢原子光谱中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的波长,可用一经验公式来表示:)121(122n R -=λ n =3,4,5……式中λ为波长,R =×10 7米-1称为里德伯恒量,上式称为巴耳末公式。

2.2.里德伯公式1889年,里德伯发现氢原子光谱德所有谱线波长可用一个普通的经验公式表示出来:)11(122n m R -=λ式中n=m+1,m+2,m+3……,上式称为里德伯公式。

对于每一个m ,上式可构成一个光谱系: m=1,n=2,3,4……赖曼系(紫外区)m=2,n=3,4,5……巴尔末系(可见光区)m=3,n=4,5,6……帕邢系(红外区)m=4,n=5,6,7……布喇开系(远红外区)3.3.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能成功地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但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是明线光谱等问题。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归纳总结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微观粒子。

九年级学习的原子知识点涉及了原子的组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原子的组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围绕原子核呈不同能级分布。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是不带电的,而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

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因此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二、元素的基本单位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

每个元素都有特定的原子序数,表示原子中质子的数量,也是元素的标识。

原子序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数量的质子,但可能有不同数量的中子和电子,这种原子称为同位素。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成一张表格。

原子序数逐渐增大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方向。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表明了原子外层电子壳层数,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四、主要分组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的化学性质将元素分为不同的分组。

常见的分组有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1.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2、13至18族元素被称为主族元素。

这些元素的外层电子数会影响它们的化学性质。

例如,第一周期的元素氢和第二周期的元素氦均只有一个能级,因此化学性质相似。

2. 过渡金属元素:周期表中位于3至12族的元素被称为过渡金属元素。

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很多过渡金属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五、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连接力,它将原子结合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正离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负离子获得这些电子。

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吸引相互结合。

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外层电子来达到稳定的状态。

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原子间形成的强烈的金属键合力。

这种键合力使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原子与原子核的知识点

原子与原子核的知识点

原子与原子核一、《原子物理》中几个问题的确定1、氢原子自发幅射所能产生的光谱条数当一群氢原子处于第N 能级的激发态而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向外幅射出()212-=N N C N 种不同波长的光。

但是当一个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它最多向外幅射的光子频率数目,只有它从高能级向低能级逐步跃迁,才能外幅射最多频率的光子。

2、为什么把电子能级当作氢原子能级讨论氢原子能级时,由于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的多,可以认为原子核是静止的,电子绕核作高速成运转。

这样,氢原子的总能量就是原子核与电子间相与作用的势能和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之和(若核外电子较多,则电子间还有相与作用的势能)。

原子中的电子处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对应着这些状态电子便具有不同的势能和动能;即具有不同的能量值,这就是电子能级。

在认为原子核不动的前提下,不计核的能量,电子能量的变化也就是原子总能量的变化。

所以可以将电子能级当作氢原子的能级。

3、如何理解氢原子的能级公式21n E E n =因为在计算核与电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时,通常取电子离核无穷远的势均力敌能为零。

设定态轨道半径为r n ,运行速度为v n 。

电子绕核运转的向心力由库仑力提供即nn n r v m r e k 222=所以电子在定轨道上运行的动能为:n n k r ke mv E 22122==。

电子的势能为:np r e k E 2-=于是核外电子在某一定态轨道上能量为:n p k n r ke E E E 22-=+=根据轨道关系有12r n r n =(r 1为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轨道半径r 1=0.53⨯10-10m )亦1212212E n r n ke E n =-=(其中ev r ke E 6.132121-=-=,即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的能量) 这样,氢原子的能级就成了负值,其物理意义为:电子被氢原子核所束缚,不能自动脱离氢原子核成为自由电子。

没有足够能量电子就不能摆脱原子核对它的束缚。

初三原子核物理知识点

初三原子核物理知识点

初三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原子核物理是物理学中研究原子核结构和性质的一个分支。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以下是一些基础的原子核物理知识点: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环绕其周围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占据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但质量却占据了原子总质量的绝大部分。

2. 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总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就是原子序数。

3.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可能具有不同的核稳定性。

4. 放射性衰变:不稳定的原子核会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能量,转变为更稳定的原子核。

放射性衰变有几种类型,包括α衰变(释放α粒子,即氦核)、β衰变(释放电子或正电子)和γ衰变(释放高能光子)。

5. 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其原始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不同,从几微秒到数亿年不等。

6. 核力:核力是一种短程力,它在原子核内部作用,使质子和中子紧密结合在一起。

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7. 结合能:结合能是指将原子核中的核子(质子和中子)分离所需的能量。

结合能与原子核的稳定性有关,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8. 核裂变:核裂变是指重核在吸收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中等质量的核的过程。

这个过程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是核电站和原子弹的能量来源。

9. 核聚变:核聚变是指轻核在高温高压下结合成更重的核的过程。

核聚变同样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是太阳和其他恒星的能量来源,也是未来清洁能源的一种潜在途径。

10. 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在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时发生的转变。

核反应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诱发的,并且可以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这些知识点为初三学生提供了原子核物理的基础框架,有助于理解原子核的性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科技应用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说明】氢原子跃迁①轨道量子化rn=n2r1(n=1,2.3…)r1=0.53×10-10m能量量子化:E1=-13.6eV②En,Ep,r,nEk,v吸收光子时增大减小放出光子时减小增大③氢原子跃迁时应明确:一个氢原子直接跃迁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一般光子某一频率光子一群氢原子各种可能跃迁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可见光子一系列频率光子④氢原子吸收光子时——要么全部吸收光子能量,要么不吸收光子1光子能量大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该光子可被吸收。

(即:光子和原于作用而使原子电离)2光子能量小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则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受跃迁条件限:只适用于光于和原于作用使原于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

⑤氢原子吸收外来电子能量时——可以部分吸收外来碰撞电子的能量(实物粒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

因此,能量大于某两个能级差的电子均可被氢原子吸收,从而使氢原子跃迁。

E51=13.06E41=12.75E31=12.09E21=10.2;(有规律可依)E52=2.86E42=2.55E32=1.89;E53=0.97E43=0.66;E54=0.31⑶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由于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

但由于它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库仑力等),所以在解释其他原子的光谱上都遇到很大的困难。

氢原子在n能级的动能、势能,总能量的关系是:EP=-2EK,E=EK+EP=-EK。

(类似于卫星模型)由高能级到低能级时,动能增加,势能降低,且势能的降低量是动能增加量的2倍,故总能量(负值)降低。

量子数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

核变化从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衰变(用电磁场研究):2.各种放射线的性质比较种类本质质量(u)电荷(e)速度(c)电离性贯穿性α射线氦核4+代。

九年级化学原子核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原子核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原子核必考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原子核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必考的原子核知识,并且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能够增加学生对原子核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让我们从原子核的组成开始。

原子核是一个非常小而且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位于原子的中心,并且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原子核由两种粒子组成,分别是质子和中子。

质子带有正电荷,而中子是没有电荷的。

质子和中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原子核。

在介绍原子核的结构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原子的基本粒子。

除了质子和中子之外,原子还有一种粒子叫做电子,电子带有负电荷,并且轨道绕着原子核运动。

电子质量非常轻,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当我们讨论原子核时,只需要关注质子和中子即可。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特定的原子核结构,这是由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的。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而质子和中子的总数量则决定了元素的原子质量。

例如,氧气的原子核结构是8个质子和8个中子,所以它的原子序数为8,原子质量为16。

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可以通过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来了解。

例如,钠的化学符号是Na,原子序数为11,原子质量为23。

所以钠的原子核就包含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

在学习原子核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原子核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问题。

原子核稳定的条件是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要大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力。

当原子核不稳定时,它会发生衰变,释放出射线和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

放射性衰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原子核释放出一个α粒子,即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大而重的粒子。

β衰变分为β+衰变和β-衰变。

β+衰变是指质子衰变成中子,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而β-衰变是指中子衰变成质子,并释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

γ衰变是指释放出一个能量极高的γ射线。

中考物理原子与核知识框架复习

中考物理原子与核知识框架复习

中考物理原子与核知识框架复习原子与核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中考物理考试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原子与核的知识框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云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

1.质子:带正电,质量等于氢原子核的质量。

2.中子:不带电,质量稍大于质子。

3.电子:带负电,质量非常小。

二、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内。

原子核的半径很小,却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

1.质子数(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2.中子数:表示原子核中中子的数量,可以不同于质子数。

3.核子数(质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等于元素的质量数。

4.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

三、元素与同位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

1.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符号。

2.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具有一定周期性规律。

四、原子核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平衡关系。

1.稳定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适当搭配,核力能够克服库仑斥力。

2.放射性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平衡,核力无法克服库仑斥力。

3.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通过发射不同类型的辐射粒子转变成其他元素。

五、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变。

1.核聚变:轻核聚合成重核,释放巨大能量。

2.核裂变:重核分裂成轻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六、核能核能是指原子核内的结合能,可以用来产生热能或电能。

1.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进行热能或电能的转换。

2.核能的应用:核电站、核武器、核医学等。

七、原子与核的应用原子与核知识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

1.核能的利用:核电站、核燃料、核融合技术等。

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原子核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它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在高三物理中,原子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原子结构、核反应、放射性等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三物理原子核的知识点。

一、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原子核的结构,形成了稳定的原子。

二、质子数和中子数原子核中的质子数被称为原子序数,通常用符号Z表示;中子数被称为中子数,通常用符号N表示。

原子核的质量数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通常用符号A表示。

即A = Z + N。

三、同位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

比如氢的同位素有氢-1、氢-2、氢-3等。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是其物理性质会有一些差异。

四、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的尺度非常微小,通常以费米为单位来表示。

1费米等于10的-15次方米,原子核的典型尺度为几个费米。

五、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原子核的相对质量通常用原子质量单位(u)来表示。

1u等于质子质量的1/12,质子的质量是1.6726219 × 10的-27次方千克。

六、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是指核内各个粒子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稳定的状态所释放出的能量。

结合能越大,核内的粒子结合越紧密,因此核的稳定性也更高。

七、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

其中包括核衰变、核聚变和核裂变等重要的反应过程。

核反应在核能的利用和核武器的制造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放射性放射性是指某些原子核具有自发地发射α粒子、β粒子或伽马射线的性质。

放射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放射性物质时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

结语: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包括了原子核的组成、质子数和中子数、同位素、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反应以及放射性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原子结构、核能的利用以及核武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物理高考原子和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原子和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原子和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原子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下面是编辑老师整理的原子和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提高学习效率有所帮助.原子和原子核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考试用书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

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以上就是高考频道原子和原子核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必修三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粒子、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f=E初-E末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大量处于n激发态原子跃迁到基态时的所有辐射方式⑶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即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最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说明氢原子跃迁① 轨道量子化r n=n2r1n=1;2.3…r1=0.53×10-10m=-13.6eV能量量子化:E1②③氢原子跃迁时应明确:一个氢原子直接跃迁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一般光子某一频率光子一群氢原子各种可能跃迁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可见光子一系列频率光子④氢原子吸收光子时——要么全部吸收光子能量;要么不吸收光子1光子能量大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该光子可被吸收..即:光子和原于作用而使原子电离2光子能量小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则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受跃迁条件限:只适用于光于和原于作用使原于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⑤氢原子吸收外来电子能量时——可以部分吸收外来碰撞电子的能量实物粒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因此;能量大于某两个能级差的电子均可被氢原子吸收;从而使氢原子跃迁..E51=13.06 E41=12.75 E31=12.09 E21=10.2;有规律可依E52=2.86 E42=2.55 E32=1.89; E53=0.97 E43=0.66; E54=0.31⑶玻尔理论的局限性..由于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但由于它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库仑力等;所以在解释其他原子的光谱上都遇到很大的困难..氢原子在n能级的动能、势能;总能量的关系是:EP=-2EK;E=EK+EP=-EK..类似于卫星模型由高能级到低能级时;动能增加;势能降低;且势能的降低量是动能增加量的2倍;故总能量负值降低..量子数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核变化从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衰变用电磁场研究:2.各种放射线的性质比较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较:四种核反应类型衰变;人工核转变;重核裂变;轻核骤变⑴衰变:α衰变:实质:核内α衰变形成外切同方向旋;β衰变:实质:核内的中子转变成了质子和中子β衰变形成内切相反方向旋;且大圆为α、β粒子径迹..+β衰变:核内γ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⑵人工转变:发现质子的核反应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并预言中子的存在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查德威克钋产生的α射线轰击铍人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正电子的发现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α粒子轰击铝箔⑶重核的裂变: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体积;裂变反应会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⑷轻核的聚变:需要几百万度高温;所以又叫热核反应所有核反应的反应前后都遵守: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注意:质量并不守恒..核能计算方法有三:①由△m单位为“kg”计算;②由△E=931.5△m△m 单位为“u”计算;③借助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计算..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半衰期..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计算式为: N表示核的个数 ;此式也可以演变成或 ;式中m表示放射性物质的质量;n 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出的射线粒子数..以上各式左边的量都表示时间t后的剩余量..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与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同位素等重要概念放射性标志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⑴利用其射线:α射线电离性强;用于使空气电离;将静电泄出;从而消除有害静电..γ射线贯穿性强;可用于金属探伤;也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各种射线均可使DNA发生突变;可用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⑵作为示踪原子..用于研究农作物化肥需求情况;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类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⑶进行考古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判定出土木质文物的产生年代..一般都使用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种类齐全;各种元素都有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半衰期短;废料容易处理..可制成各种形状;强度容易控制..高考对本章的考查:以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光谱为实验基础的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和玻尔原子理论;各种核变化和与之相关的核反应方程、核能计算等..在核反应中遵循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在微观世界中动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

高考物理备考重点原子与核物理

高考物理备考重点原子与核物理

高考物理备考重点原子与核物理原子与核物理是高考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涉及了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性质以及核反应等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集中于原子核内,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壳层中。

2. 原子的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

3. 原子的半径:原子半径大小与电子外层的能级有关,外层电子的能级越高,原子半径越大。

二、原子核的性质1.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电荷数。

2. 原子核的尺寸:原子核的尺寸较小,直径约为10^-15米量级。

3. 原子核的质量: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三、放射性与核衰变1. 放射性现象:某些核素具有放射性自发变化的性质,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辐射。

2. 核衰变类型:常见的核衰变类型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3. 核衰变定律:核衰变过程符合指数函数规律,可以根据半衰期来描述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

四、核反应与核能1. 核反应的概念: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裂变、聚变和放射性衰变等。

2. 裂变与聚变: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聚变是指轻核融合成较重的核。

3. 核能的释放: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核能的利用广泛应用于核能发电和核武器等领域。

五、辐射与防护1. 辐射的分类:辐射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

2. 辐射的损害:辐射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长期接触高剂量辐射会引发放射病。

3. 辐射防护措施:合理利用辐射防护装置、减少暴露时间和保持距离等方法可以降低辐射损害。

以上是高考物理备考中原子与核物理的重点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和不断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为高考物理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三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三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原子核是物质世界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高三原子核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结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数目称为原子核的核电荷数,中子数目和质子数目之和称为原子核的质量数。

二、引力互斥力平衡原子核内部的质子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库仑力作用,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干扰,质子会相互排斥而发生解体。

然而,质子和中子之间有着强相互作用力,称为核力,这种力能够克服库仑力而保持原子核的稳定。

三、核反应与核能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是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

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是一种极为巨大的能量。

1. 核衰变:某个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一个或多个粒子,转变成其他元素的原子核。

常见的类型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2. 核裂变:重核(如铀、钚等)受到一定条件下的中子轰击后发生裂变。

裂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更多的中子,引发连锁反应,是原子弹和核电站的基础。

3. 核聚变:轻核(如氢、氦等)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相互融合,生成较重的原子核。

聚变是太阳和恒星内部的能量来源,也是未来核聚变电站的目标。

四、放射性核素与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它们不稳定并会通过核衰变释放出射线。

放射性核素可以用半衰期来描述其放射性衰变的速率,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其初始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五、原子核能级与能带结构原子核中存在着不同的能级,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不同数量的质子或中子。

原子核的能带结构和电子的能带结构有所不同,原子核是由奇数或偶数个质子或中子填充能级而成的。

六、高能物理与粒子加速器高能物理研究是研究微观世界最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粒子加速器是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重要工具。

粒子加速器通过对带电粒子进行加速,使其具备极高的能量,然后观察和研究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七、核能利用与安全核能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核电站、核医学和核武器等都是核能利用的范畴。

初中物理原子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原子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原子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结构1. 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2. 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内。

3. 电子壳层原子核周围围绕着电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称为壳层,电子的轨道排列成不同的能级。

4.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排列的表格,可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的壳层排布。

二、原子的性质1.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主要由电子的轨道决定。

由于原子核电荷吸引电子,使得电子相对集中在原子核附近,因此原子整体上看起来是较小的。

2. 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质量决定。

电子质量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3. 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电子结构。

原子通过电子的失去、获得或共享,可以形成化学键以及各种化合物。

4. 原子的核衰变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不稳定,会发生放射性衰变,释放出粒子或能量。

三、原子的相互作用1. 原子的直接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主要通过电磁力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力和磁力。

2. 原子的间接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还通过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包括电磁波和光子。

3. 原子的核相互作用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核力来实现,核力包括弱核力和强核力。

四、原子的能级与光谱1. 原子的能级原子的能级指的是电子在原子中的能量状态。

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会产生光谱。

2. 光谱光谱是原子或分子在受到激发后产生的特定波长的光。

由于原子能级的量子化特性,不同元素的光谱是独特的,可以用来识别元素的成分。

五、原子的应用1. 化学实验通过对原子结构和性质的了解,可以进行化学实验,包括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合成。

2. 原子能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过程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用于发电和核武器等领域。

3. 材料科学通过对原子结构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开发新的材料,提高材料的性能。

高中物理原子和原子核部分知识点总结(精品) -填空版

高中物理原子和原子核部分知识点总结(精品) -填空版

原子和原子核1.物理学史:1)发现电子,有人形象称这个模型为表明是可分的。

2)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3)如图所示放电管两端加上高压,管内的稀薄气体会发光,从其中的氢气放电管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一些分立的不连续的亮线,发现其光谱是一些不连续的分立线状谱,对应着氢原子辐射光子能量的不连续,与由经典电磁理论推出一切频率的连续光谱相矛盾,意识到了经典理论在解释原子结构方面的困难,提出。

4)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包括,,5)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谱的实验规律。

但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原子如氦原子,玻尔理论就无法解释它的光谱现象.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

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人们形象地把它叫作电子云。

2.190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用α粒子轰击金箔,研究α粒子被散射的情况,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1)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有少数α粒子(约占1/8000)发生了,极少数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同时还可以估计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是3)α粒子发生偏转是由于它跟发生了碰撞3.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需要光子,电子动能,原子势能原子总能量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需要光子,电子动能,原子势能原子总能量2)原子处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能发出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原子至少需要吸收e V的能量才能发生电离4.填写表格成分速度电离能力贯穿能力(穿透的物质)αβγ5.β射线是从(原子/原子核)发射出来的高速电子流,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可再分,23892U 衰变成22286nR 经过了次α衰变和次β衰变.6.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1)随着温度的升高,半衰期(变大/变小/不变)2)外界压强增大,半衰期(变大/变小/不变)3)当由离子变成化合物,半衰期(变大/变小/不变)4)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是统计规律,如果有4个氡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变成2个,这总说法(是/否)正确。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核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核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核知识点原子核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九年级化学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原子核的许多知识点。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一些九年级化学上册中关于原子核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1. 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中子是不带电荷的粒子,它们的数量可变,而元素的同位素就是因为中子数不同而存在的。

2. 原子核的大小和质量原子核的大小约为原子整体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其中却包含了原子绝大部分的质量。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所决定。

3. 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质子和中子的比例。

当质子和中子的比例适当时,原子核更加稳定。

通常来说,当质子数和中子数差不多时,原子核比较稳定。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元素具有几种不同的同位素。

4. 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在核反应中,原子核可以发生聚变或裂变。

聚变是指两个较小的原子核结合为一个更大的原子核,而裂变则是指一个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较小的原子核。

这些核反应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被广泛应用于核能领域。

5.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有些原子核不稳定,它们会通过放射性衰变变得更加稳定。

放射性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释放出射线,以减少其过多的质子和中子。

放射性衰变有三种常见的形式: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在α衰变中,原子核释放出一个带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α粒子,同时原子序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

在β衰变中,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释放出一个带有负电荷的β粒子。

在γ衰变中,原子核释放出高能量的γ射线。

6. 原子核的应用原子核的应用非常广泛。

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来源,它被广泛用于电力生产。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放射性同位素还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以上就是九年级化学上册中关于原子核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核的构成和性质,进一步深入研究化学世界的奥秘。

九年级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原子结构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以及原子的性质。

本文将对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原子结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能层上运动。

二、元素符号和元素符号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一两个字母,通常来自元素名称的拉丁文缩写,例如氢的符号是H,氧的符号是O。

三、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排列方式称为电子结构。

基本原则是:1. 电子按照能级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

能级按照K、L、M、N 等字母来表示,K能级最靠近原子核。

2. 每个能级最多容纳固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 原子外层电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四、原子序数和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等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

例如,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质子数也为8。

五、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质量不同。

六、离子离子是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正离子是电子数目比质子少的原子或原子团,负离子是电子数目比质子多的原子或原子团。

七、原子的平衡状态原子的平衡状态是指原子内外电子数目相等时的状态。

原子通过得电子或失电子来实现平衡。

得电子后的原子形成负离子,失电子后的原子形成正离子。

八、原子的价电子原子外层最活跃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原子通过共享、转移或捐赠价电子来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

九、同位素的应用同位素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于放射治疗、碳-14用于碳定年、同位素示踪等。

十、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划分成周期和族。

周期数表示原子中能级最高的电子能级,族数表示原子外层电子数。

总结:九年级的原子结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元素符号、电子结构、原子序数和质子数、同位素、离子、原子的平衡状态、原子的价电子、同位素的应用以及元素周期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原子和原子核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原子和原子核

知识要点:(一)原子结构1.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2. 玻尔的原子模型由丹麦的物理学家玻尔于191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说,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轨道量子化。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是不连续的,这种现象叫做轨道量子化。

(2)能量的量子化。

在原子中,不同的轨道对应着不同的状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

(3)能级的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能量为Em),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光子的能量为。

3. 量子数原子的各状态用标号1,2,3等来表示,这些状态标号叫做量子数,通常用n来表示。

4. 能级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它的能级。

5. 基态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量子数为6. 激发态通过加热或光照的方法使物体中的某些原子从相互碰撞或入射光子中吸收一定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量子数大于1,这时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这些定态叫做激发态。

7. 跃迁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向另一种能量状态的变化叫做能级的跃迁。

当原子从高能量状态向低能量状态跃迁时,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当原子从低能量状态向高能量状态跃迁时,需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8. 能量的量子化原子的各个能级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量子化。

9. 轨道的量子化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是不连续的,这种现象叫做轨道的量子化。

注意点:玻尔原子结构假说提出的背景。

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模型很好地解释了 1. 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本质电离本领穿透本领射线最强最弱射线较弱很强光子最弱最强2. 核反应的基本类型衰变:实质是其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

原子原子核知识点整理

原子原子核知识点整理

原子原子核知识点整理一、原子的结构。

1. 原子的组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例如,氢原子由一个质子构成的原子核和一个核外电子组成;氧原子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原子核以及8个核外电子组成。

2. 原子的大小。

- 原子非常小,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一般在10⁻¹⁰米。

3. 原子的表示方法。

- 原子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氢原子用H表示,氧原子用O表示。

同时,在化学中还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电子分层排布,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 - 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二、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氢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都约为一个原子质量单位(1u)。

2. 质子数、中子数与原子种类的关系。

-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例如,质子数为1的是氢元素,质子数为8的是氧元素。

-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例如,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氕(不含中子)、氘(含1个中子)、氚(含2个中子),它们都有1个质子。

3. 核电荷数。

- 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是由质子决定的。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核电荷数也是8。

4. 原子核的稳定性。

- 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力,叫做核力。

核力把质子和中子紧紧地束缚在原子核内,使得原子核保持稳定。

- 当原子核内质子数或中子数过多或过少时,原子核就可能不稳定,会发生放射性衰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原子与原子核一、量子理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1、量子理论的建立: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提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个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能量值ε叫做ε=:h为普朗克常数(6.63×10-34J.S)2、黑体:如果某种物体能够,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3、黑体辐射:黑体辐射的规律为:温度越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的方向移动。

(普朗克的能量子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二、光电效应光子说光电效应方程1、光电效应(表明光子具有)(1)光的电磁说使光的波动理论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但是它并不能解释光电效应的现象。

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

(实验图在课本)(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果:①存在饱和电流,这表明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②存在遏止电压:;③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有关,而与入射光的无关,当入射光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④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2、光子说: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

这些能量子被成为光子。

3、光电效应方程:E K =(掌握Ek/Uc—ν图象的物理意义)同时,h 截止= (Ek是光电子的;W是,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四、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动量)1、1918-1922年康普顿(美)在研究时发现: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可以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

2、在光的散射过程中,有些,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

3、光子的动量:五、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概率波不确定关系1、光的波粒二象性:、、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波;和.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粒子,由于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但不可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波,也不可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粒子。

少量的光子表现出性,大量光子运动表现为性;光在传播时显示性,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显示性;频率小波长大的性显著,频率大波长小的性显著。

2、光子的能量E= ,光子的动量p= 表示式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ν和波长λ。

由以上两式和波速公式c=还可以得出:E = 。

3、物质波:1924年提出,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动性,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与之对应的波,波长λ=这种波叫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电子的衍射图样;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何远远高于光学显微镜)4、概率波: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5、不确定关系:,△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p表示粒子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

(为何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x越小,粒子动量的不确定量△p越大,用单缝衍射进行解释?六、原子核式模型机构1、1897年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

(谁发现了阴极射线?)2、1909年起英国物理学家做了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即α粒子散射实验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

3、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和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按照这个学说,可很好地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15m)和原子核的正电荷数。

原子据还可以估计..原子核的大小(数量级为10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七、氢原子的光谱1、光谱的种类:(1)发射光谱:物质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

炽热的固体、液体及高温高压气体发光产生光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谱,不同元素的线状谱线不同,又称特征谱线。

(2)吸收光谱:连续谱线中某些频率的光被稀薄气体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元素能发射出何种频率的光,就相应能吸收何种频率的光,因此吸收光谱也可作元素的特征谱线。

2、氢原子的光谱是线状的(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即辐射波长是分立的。

3、基尔霍夫开创了光谱分析的方法:利用元素的特征谱线(线状谱或吸收光谱)鉴别物质的分析方法。

八、原子的能级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跟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矛盾为:a、原子是不稳定的;b、原子光谱是连续谱),1913年玻尔(丹麦)在其基础上,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

2、玻尔理论的假设:(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

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它的。

原子处于最低能级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做;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的这些定态叫做。

(2)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υ=(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原子的定态是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3、玻尔计算公式:r n =n2 r1,E n = E1/n2 (n=1,2,3⋯⋯)r1=0.53⨯10-10 m,E1 = -13.6eV ,分别代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选定离核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子从离核无限远处移到任一轨道上,都是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所以在任一轨道上,电子的电势能都是负值,而且离核越近,电势能越小。

)4、碰撞可以传递能量)。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

5、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 。

6、玻尔模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引入了量子概念(提出了能级和跃迁的概念,能解释气体导电时发光的机理、氢原子的线状谱),局限之处在于它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理论(经典粒子、轨道等),无法解释复杂原子的光谱。

7、现代量子理论认为电子的轨道只能用来描述。

8、光谱测量发现原子光谱是线状谱和夫兰克—赫兹实验证实了原子能量的量子化(即原子中分立能级的存在)九、原子核的组成1、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即氢原子核。

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

2、卢瑟福预想到原子内存在质量跟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即。

查德威克经过研究,证明:用天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10-20厘米的铅板)的不带电粒子,用其轰击石蜡时,竟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此贯穿能力极强的射线即为设想中的中子。

核反应方程___ ______________。

3、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其质子数,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4、天然放射现象(1)人类认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2)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在他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经过研究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

(3)用磁场来研究放射线的性质:①α射线带电,偏转较小,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贯穿本领很小,电离作用很强,使底片感光作用很强;②β射线带电,偏转较大,是高速电子流,贯穿本领很强(几毫米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弱;③γ射线的,无偏转,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最强(几厘米的铅板),电离作用很小。

1、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在衰变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

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的,没有单独的γ衰变(γ衰变:原子核....,辐射光子后...处于较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

)。

α衰变举例;β衰变举例。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它是对大量原子的统计规律..........。

N= ,m= 。

十一、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放射性同位素1、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a、利用它的射线(贯穿本领、电离作用、物理和化学效应);b、做示踪原子。

2、放射性同位素的防护: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这些破坏往往是对细胞核的破坏,因此,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注意人身安全,同时要放射性物质对空气、水源等的破坏。

十二、核力与结合能 质量亏损1、由于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核子之间的引力,特点:①核力与核子是否带电无关②短程力,其作用范围为m 10100.2-⨯,只有相邻的核子间才发生作用),所以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例_______ _____)时,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

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2、我们把核子结合生成原子核,所生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生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要小些,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得出物体的质量和能量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就是著名的质能联系方程,简称质能方程。

1u=_____________kg 相当于____________MeV (此结论在计算中可直接应用)。

十三、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在核反应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

举例:(1)如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2)1934年,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在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除探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

核反应方程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

十四、重核的裂变 轻核的聚变1、凡是释放核能的核反应都有质量亏损。

核子组成不同的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是不同的,所以各种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不同。

核子平均质量小的,每个核子平均放的能多。

铁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最小,所以铁原子核最稳定。

凡是由平均质量大的核,生成平均质量小的核的核反应都是释放核能的。

2、1938年德国化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重核裂变,即一个重核在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过程,这发现为核能的利用开辟了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