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环境质量公报——电子版(2010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滨浴场2010年厦门市8个海滨浴场均基本可以达到二级良好水平以上;与2009年同期相比较,各浴场水质有所好转。
“十一五”期间厦门8个海滨浴场主要污染物粪大肠菌群的浓度范围在20个/L~223800个/L,浓度值超过2000个/L(即水质比例为四级,评价为差)的比例约占30.3%,较“十五”期间减少15.4个百分点。
环境空气
2010年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5%,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仍为可吸入颗粒物。“十一五”期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酸雨发生率及降水总离子浓度基本不变,综合污染指数总体下降,环境空气质量呈现好转趋势。
一、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2010年厦门市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156天,优级率为42.7%;良的天数为200天,轻微污染的天数为7天,重度污染的天数为2天。从空气质量级别来看,2010年厦门市空气质量与去年相较基本不变。2006年~2010年空气API级别比例分布比较见图1。
4、疏堵结合,治理餐饮业扰民污染。
严格餐饮娱乐业的环评审批和日常监管,源头防止油烟噪声污染,2010年全市共审批符合选址要求的餐饮娱乐业1000余家次。推进餐饮集中区建设,并引导企业入驻,思明区新增“海西汽配城”等3个餐饮业集中区。2010年全市餐饮娱乐业扰民污染投诉比例比上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
水环境
2、地表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积极推进了杏林湾、同安东西溪、筼筜湖等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重点推进了同安东西溪和五缘湾湿地公园等自然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工程建设;全力推进了环东海域清淤工程的实施。通过不懈的努力,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和管网建设基本配套,污水收集和处理率有较大提升,处理率比“十五”提高了13个百分点,达到90.04%。湖里天地湖,思明筼筜湖等专项整治工程已完成,水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环岛沿线截污工程全面启动,集杏海堤、高集海堤开口改造工程开工,将为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表1 2006年~2010年厦门市环境空气中污染物变化情况
项目
年度
SO2
(mg/m3)
NO2
(mg/m3)
PM10
(mg/m3)
综合污染指数
2006年
0.028
0.048
0.076
1.83
2007年
0.028
0.048
0.073
1.80
2008年
0.026
0.046
0.070
1.71
2009年
0.020
地下水“十一五”期间同安区地下水监控点的水质均无法符合Ⅲ类水质标准;2006年~2008年水质均为劣Ⅴ类,出现的超标项目为亚硝酸盐和氨氮;2009年~2010年水质为Ⅳ类水质,出现的超标项目为pH值、高锰酸盐指数。
二、措施与行动
1、巩固和深化COD减排成果
2010年,厦门市COD排放量为4.67万吨,较2005年削减15.92%,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11.2%的指标任务,占全省总减排量的46.3%,完成年度和“十一五”减排目标,得到国家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的高度评价,为全省COD总量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一五”期间,厦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提前二年超额完成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油烟噪声扰民等突出问题有效缓解;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饮用水环境质量基本达标,区域环境噪声和主要交通干线噪声基本保持在功能区标准范围,生态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警体系基本建立;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名列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巩固和深化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成果,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厦门市成为宜居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夺冠等创建活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在市区33条道路共执法检测3万多辆汽车的尾气排放,检出尾气超标车辆5千多辆,处罚尾气严重超标车3858辆,罚款金额217.31万元;完成组织拍照、摄像取证1万多辆,处罚3117辆黑烟车,罚款金额250.26万元。多项措施有效减轻了岛内机动车冒黑烟现象。
3、工业废气治理
在对中小锅炉窑炉进行改造,推广使用水煤浆。在制药、化工、冶炼、印染、电镀、制革、酿造等行业中,采用汽提法对污水进行处理,既处理了污水,也治理了异味。在电子类企业建设先进的催化燃烧装置(RTO)对废气进行治理,大幅减少废气排放。
二、措施与行动
1、巩固和深化二氧化硫减排成果
2010年,厦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498万吨,较2005年削减33.56%,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7.2%的指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厦门市二氧化硫净削减22720吨,为完成全省减排任务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结构减排方面,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岛内禁止审批燃煤锅炉;岛外凡在热电厂(站)服务区范围内的企业停止使用燃煤、燃重油锅炉,在服务范围外的现有燃煤、燃重油锅炉逐步进行改造,使用水煤浆、电等清洁能源。
近岸海域按照单因子评价法,2010年厦门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类别比例占11.5%,三、四类海水水质类别分别为6.6%与6.4%,海域大部分水质类别均为劣四类海水(劣四类比例75.6%),全年海域水质达标比例为17.7%。与“十一五”期间的前四年度相比,2010年水质达标率有所上升,但劣四类水质比例仍无明显降低;水体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无机氮污染程度得到缓解,但活性磷酸盐浓度及超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污染程度明显增加。
wk.baidu.comNO2(mg/m3)
PM10(mg/m3)
综合污染指数
洪文
0.012
0.041
0.062
1.33
鼓浪屿
0.023
0.040
0.058
1.46
湖里
0.028
0.058
0.077
1.95
集美
0.026
0.041
0.068
1.63
同安
0.027
0.039
0.072
1.67
海沧
0.026
0.053
0.071
主要污染物年际变化2006年~2010年厦门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见表1。
结果表明,“十一五”以来厦门市大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二氧化氮浓度基本不变。
2010年环境空气中三种主要污染物的大气综合污染指数保持在2005年的水平。与“十五”期间相比,三种主要污染物浓度上升的趋势在“十一五”期间得以遏制。“十一五”期间三种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在2009年降到最低值,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综合污染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可见厦门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
1.81
溪东
0.010
0.017
0.039
0.77
全市
0.021
0.046
0.065
1.58
备注:各点位综合污染指数是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计算得出。
酸雨2010年厦门全市降水pH范围为3.54~6.78,pH加权平均值为4.58,酸雨发生率为91.8%,降水总离子浓度平均值为204µeq/L。与2009年相比,厦门全市降水pH加权平均值、酸雨发生率、降水总离子浓度平均值均基本不变
在工程减排方面,全市所有火电、热电、非电、自备电厂已全部安装脱硫设施,正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并加强监管,确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
在管理减排方面,严格落实国家、地方的各项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制度和减排政策,严格执行调度制度,实施减排奖惩制,积极完善减排的“指标、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
2、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
2010年厦门市环境质量公报
索引号:XM00132-04-00-2011-016发布机构:市环保局发布时间:2011-6-3 18:11:49
综述
“十一五”期间,厦门经济特区由厦门岛扩大到全市行政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厦门市初步形成了生产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的科学发展模式,并对如何在一个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十一五”期间厦门海域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年均值均可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按照厦门各海域功能区划的要求评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100%达标。从年际变化来看,2005至2007年污染物浓度基本呈下降趋势,但2008年起,污染物浓度又逐年开始有所上升。
筼筜湖2010年筼筜湖水质仍为劣四类,超过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的要求,营养状态为中营养。水体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依然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一五”期间无机氮浓度呈涨落交互变化,其中2006年与2008年的浓度最高,2009年与2010年有所降低。活性磷酸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类似,2006年至2008年污染物浓度略有增加,之后两年逐步降低,污染程度也有所缓解,2010年外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已达到功能区的要求。
2006年~2010年酸雨状况统计见图3。“十一五”期间厦门市酸雨发生率均值为87.5%,与“十五”期间相比基本不变(“十五”期间为88.0%),2008年~2010年酸雨发生率都处在近十年较高的水平(均在90%以上);年度降水pH加权平均值范围在4.51~4.69之间,变化幅度不大。
厦门市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所占百分比最高(28.1%),说明其仍然是厦门市酸雨的主要致酸性因子。硝酸根离子所占百分比也较高,其比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作为碱性离子的铵离子和钙离子虽然是阳离子的主要构成成分,但所占百分比不高。另外厦门市降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所占百分比一直较高,这与厦门市靠近海边受海盐粒子的影响较大有关。
地表水根据城考核算结果,“十一五”期间杏林湾水质类别达到Ⅴ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污染程度趋于稳定,与“十五”期间相比水质基本不变。
九龙江河口2010年九龙江河口各监测项目的年均浓度值可符合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的达标率为65.9%,超标项目主要为总磷、氨氮、溶解氧、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粪大肠菌群;与2009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水质达标率下降了8.4%。
厦门市委、市政府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在2007年和2010年将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制定专项规划、强化在用车排放检测、推进公交车辆更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措施,持续推进机动车排气综合治理工作。“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通告》,制订了《厦门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发布《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规划》及《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规划实施方案》。率先在全省启用双怠速检测法进行年检,筹建了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开始试行简易工况法检测。淘汰高污染车辆,更新数千辆环保公交车;启动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实施外地车辆环保准入,并取得良好成效。
2010年厦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38%;海域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十一五”期间厦门市主要地表水及近岸海域水质均呈富营养化,水质状况总体无明显变化。
一、环境质量
集中式饮用水源厦门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北溪引水、石兜-坂头水库和汀溪水库,根据城考核算结果:2010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38%。“十一五”期间水质达标率与“十五”期间相比基本持平。
声环境
2010年厦门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56.0dB、68.8dB。“十一五”期间全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基本稳定,总体水平较好。
一、声环境质量
区域环境噪声“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区域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6.1dB,年均值变化幅度在55.8dB~56.7dB间,区域噪声污染程度趋于稳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均属轻度污染,区域噪声平均值较“十五”期间基本不变。“十一五”期间各年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测点在居民区达标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交通干线两侧的达标率五年来均为100%;混合区、工业集中区达标率五年来变化幅度不大(详见图5)。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建城区不断扩大、工业项目大量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成倍增长、污染物产生量直线上升的情况下,厦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以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为着眼点,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的基本方针,强化“一岗双责”和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环保工程,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0.039
0.061
1.43
2010年
0.021
0.046
0.065
1.58
备注:综合污染指数是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计算得出。
各监测点位空气质量现状2010年全市7个监测点位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见表2。
表2 2010年各监控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统计
站位
SO2(m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