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东风化春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借东风化春雨
摘要:人道是:只要是能用得上的好方法,大可以引入语文课堂,和课文里最恰当的情节、内容组接起来,激活沉闷的、乏味的、教师独角戏式的语文课堂,构筑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空间。
关键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妙在用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98-01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音、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人的创作制造品以一种能够影响情感的理智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创造的才能感到惊奇,骄傲的快乐的力量而作用于感情和理性。”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中,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形态,因而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艺术创造。成功的课堂教学能产生吸引人、感召人、诱导人的艺术魅力,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境地,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想达到这种效果,我认为借助“他山之石”,来攻语文这块“玉”,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
1.借助美术激活语文课
美术中有一种手法:简笔画。我们语文老师,不妨着重练练。上课的时候,有些课文是很形象的、很具绘画美的,如果在抽象的理解课文中,时不时地插入一些简笔画,突然间就抓住了学生的目光;如果能鼓动全班同学都跃跃一试、豪情万丈地参与简笔勾勒作画中来,那毫无疑问地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如我在
教《荷塘月色》时,先出示一幅《荷塘月光》写意挂图,让学生眼看画面,耳听朗诵,“心亦摇焉”初步达到认知与情感在整体上的统一。然后引导学生按写景的层次顺序及景物特征,勾勒出景物画面。再比如我在教《再别康桥》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的康桥美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把它涂抹出来,体味诗人无限欢喜、眷恋之情。再临摹撑一支长篙漫溯在星辉中听别离的笙箫,从而感悟凄婉而又哀伤情感。有些诗人的诗篇更是需要使用绘画的技巧,王维的作品哪一个不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在这诗情画意当中很容易沉浸于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
2.借助歌词激活语文课
流行歌曲在校园里似乎永远流行。前天是《真心英雄》,昨天是《心太软》,今天是《最近比较烦》。那平易的曲调旋律、个性化的抒情唱词,加上现代影视电声技术的震撼,再夹杂着偶像崇拜的浪漫冲动,总是蒸发成心中永远的感动,弥漫在校园里,温柔地穿透花季雨季中少男少女的心。
我在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唱屠洪刚的《霸王别姬》,共同体味英雄末路壮志难酬的悲壮;在教苏轼的《赤壁怀古》时,让学生听《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大江东去》,感受历史沧桑时间流逝的无情;在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更是用歌曲贯穿全课堂,开展“欣赏讲析再欣赏”活动。所谓“欣赏”即让学生先听有关人物的歌曲,“讲析”即教师讲解分析与此人物有关的词曲内容,“再欣赏”即
根据教师的讲析学生再一次听,这样步步加深感知,从而达到欣赏目的,一首《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点明《红》的主线即贾、林、薛之间的爱情纠葛,归纳起来即两个故事:金玉良缘,木石前盟。本来是一对有缘人该成眷属,然最后却劳雁分飞,另一首曲子《枉凝眉》对此作了诠释: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化的比喻对造成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最后用眼泪的控诉作结。借《西江月》体味宝玉的叛逆性格,借《葬花吟》感受黛玉的悲愤,借《终身误》痛惜悲金悼玉的结局。至于其它重要人物,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荣耀一时而空虚苦闷的元春,资质优美遭遇悲惨的迎春,能干泼辣而涕泣望乡的探春,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的惜春等等,皆可用歌曲来展示命运。如此听音乐,读诗词,学课文,肯定是其乐融融呀,你不妨也一试。
3.借助电影激活语文课
电视、电影可以充分利用声传的优势,通过无线电波传送的有声语言,借用口气声调的抑扬顿挫,把呆板无声的文字节目变成亲切动人、悦耳动听、易于理解、富于表情的声音,传送给观众,唤起心灵的共鸣,给人一种亲临现场、亲见其人的感觉。这种声传的
宣传效果,往往超过文字报道的几倍。比如我在教《祝福》时,播放白杨主演的电影《祝福》,同学们很容易就进入了情节,仿佛也走进了祥林嫂的世界里,感情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跌宕起伏。当放映到祥林嫂怒砍捐献的门槛时,我试着去问:你觉得导演有意识地增加这点不同于原著的内容,对于整个人物性格的发展有没有出入?虽然学生们各持已见,争论不休,但至少他们深入地去思索了,在思考中完成对人物命运的总体把握。再比如我在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截取《红楼梦》连续剧中的片段制成课件,变平面的文字为立体的图画,变无声的语言为生动的对话,让学生于凝神之中体味纷至沓来的人物性格的迥异。
4.借助对联激活语文课
中国的诗文多,对联也同样不少。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对联搜集、整理,甚至撰写的有心人。说句实在话,当年喜欢语文,不就是因为喜欢对联么。今天,自己教了语文,那岂能冷落了它!上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因一幅趣味盎然的对联作课始,而空前地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对联串故事为:王安石23岁进京赶考,路遇马员外择婿上联:“龙王设宴,月蚀星灯,山食海酒,地为媒。”考期在即,王安石无暇应对,马不停蹄地进京参考,主考官的上联又恰为:“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雷旗闪鼓,天作证。”王以马员外上联作答,高中进士。回头以主考官的上联对马员外,被择为东床,此乃双喜临门!当然,王安石也是对对联、写对联的高手。(可适当再举一二例)对联对得好、写得好,文章更妙,请看《游褒禅山
记》……
一副“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导入《勾践灭吴》;一副“写人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目三分”引入蒲松龄的《促织》;一副“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带入戏剧的天地。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只要你留心收集就能够把一节枯燥的语文课变得精彩纷呈,趣味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