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一、概念题
1.政策效果
答: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在公共政策评价中,政策效果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公共政策的非预期影响;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各种环境的变化;投入公共政策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公共政策所取得的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间的比率。

公共政策评价中的政策效果有如下几种类型:①直接效果;②附带效果;③潜在效果;④象征性效果。

2.政策产出
答:政策产出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

老年人获得人均福利支出以及家庭食品服务数量就是政策产出的一个例子。

对政策产出和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

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3.政策影响
答: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

例如,如果提供给老年人的家庭食品服务数量是政策产出的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老年人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就是政策影响的一个衡量指标。

对政策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
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

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4.正式评价
答:正式评价是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其在公共政策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结论是政府部门考察公共政策的主要依据。

正式评价具有评价过程标准化、评价方案科学化、评价结论比较客观全面的优点。

其缺点是,对开展评价的相关条件要求苛刻,不仅要有足够的评价经费和掌握系统的相关信息,而且对评价者自身的素质有比较高的要求。

5.内部评价
答: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

内部评价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价和由专职评价人员实施的评价。

就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自己实施的评价而言,这类评价的评价主体对政策的全过程具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这有利于评价活动的展开;同时,评价者可以根据评价结论,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与实现方案迅速地做出调整,使评价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

6.外部评价
答:外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外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

其可以分为受委托进行的评价和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价两种类型:①受委托进行的评价,是指政策机构委托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等进行政策评价。

②不受委托的评价,是指外部评价者出于自身的工作职责、社会责任感、研究目的、兴趣点或相关
利益而自行组织开展的政策评价活动。

7.事前评价
答:事前评价是指在公共政策实施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价。

事前评价的内容大致包含三个方面:①对公共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

公共政策是面向未来的,对未来趋势、发展规律把握得如何,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成败。

②对公共政策可行性的评价。

通过分析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做出评价。

③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

即通过对公共政策内容和外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公共政策实施可能产生的效果做出预测和评价。

8.执行评价
答:执行评价是指对执行过程中的公共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价。

由于公共政策的复杂性,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公共政策主体在制定政策时难于预料的,只有通过执行才能暴露出来。

执行评价就是具体分析公共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以确认公共政策是否得到严格贯彻执行,是否作用于特定的对象,是否按原定政策方案执行,人、财、物等政策资源是否充足、到位,公共政策环境是否发生了重要变化,执行机构和人员的效率、主动性、原则性和灵活性如何。

9.事后评价
答:事后评价,是指公共政策执行后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又称为效果评价,这是对一项政策的最终评价。

事后评价在公共政策执行完成之后发生,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价方式。

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任务也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考察一项公共政策的执行在客观上
对目标群体、政策系统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综合分析该项公共政策的效果。

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总结,效果评价对公共政策所做的价值判断最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10.沉淀成本
答:沉淀成本是指政策实施中已经投入且无法挽回的成本。

面对高昂的沉淀成本,决策者往往进退两难。

一方面,政策已经被证明为无效的或失败的,继续投入资金只会扩大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放弃,那么已经投入的巨额资金将因政策的终止而付之东流。

对决策者来说,不计较政策目前的效果,让其再持续一段时间以观后效,似乎是明智而保险的做法。

11.非正式评价
答: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

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12.前后对比法
答:前后对比法是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评价活动的基本思维框架,其他一切方法都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

前后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

前后对比法通过大量的参数对比,使人们对公共政策执行前后情况的变化一目了然。

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共政策的准确效果,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误差,因此是公共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

13.公共政策评价
答:公共政策评价是指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价,人们才能判定一项政策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目标,并由此决定这项政策应该是延续、调整还是终止。

14.公共政策终止
答: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而且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

因此,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

二、思考题
1.试分析政策效果的类型。

答:公共政策效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效果。

指公共政策的实施对所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及目标群体所产生的作用。

(2)附带效果。

由于公共政策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制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其对社会全体成员不可避免地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并非作用对象的个人、团体或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超乎公共政策制定者原来的目标和期望,成为该项公共政策的副产品,这类影响就是公共政策的附带效果。

附带效果是政府行为的溢出效果,是一种外部性,其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3)潜在效果。

有些公共政策的效果和成本在短期内不易为人们察觉,但有可能在今
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表现出来,这就是潜在效果。

有时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在表面上成效甚微,或者成本很小,但是该政策可能在未来产生很大的效益,或者对将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难于克服的困难。

这种潜在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不易测定,给公共政策效果评价带来挑战。

(4)象征性效果。

有些公共政策的内容是象征性的,其产生的有形效果可能十分微弱,其初始用意也不过是让目标群体以为他们关心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正在解决之中,从而减轻对政府的压力或者激发起某种精神。

不论公共政策给公众带来何种程度的精神满足,这样的政策输出往往并没有引起社会条件的实际变化,但是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

2.公共政策评价具有什么功能?
答:公共政策评价不仅是技术性的科学分析,而且也是一种政治和社会过程。

政策评价具有学术上及实务上的双重功能:一方面,政策评价的信息可以积累解决政策问题的社会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充分的政策信息,制定优良的政策方案。

其在公共政策的全过程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提供政策运行的可靠信息,提升政策质量
政策评价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政策绩效进行评估,以指出政策达成目标的范围和程度,以及社会对此政策的需求和价值判断。

事实上,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决策者规划得再完善,也难免会有瑕疵或预料之外的结果出现;更何况几乎没有决策者能做到全面理性的规划。

政策评价可提供相关的信息,作为决策者日后修正、完善政策的依据,逐渐提升政策质量。

(2)检查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公共政策在执行时往往会遇到政策方案不切合实际,以致执行困难的问题。

假如政策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