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试重点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一、概念题1.政策制定过程(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答:政策制定过程是指政策决策者根据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使其转化为政策规范的过程。
政策制定系统担负着政策制定的任务,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是提高政策质量的关键。
政策制定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政策方案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途径。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
公共政策制定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包括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论证评估方案、抉择方案等几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环节。
政策制定过程可分为:①广义上的公共政策过程,从政策问题的确认开始,一直到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为止。
站在宏观角度,关注从问题确认到政策终结这样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
②狭义上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指从确立政策目标到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
站在微观角度,研究从确立政策目标到决策政策方案的微观过程。
2.孔多塞悖论(厦大2013年研)答:投票循环或投票悖论是指在采用过半数规则时,投票过程的次序至关重要,不同的次序会产生不同的选择结果,各种政策方案,都有可能被通过的现象。
包括:①孔多塞悖论,是指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
即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
②阿罗悖论,又称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为成社会偏好。
3.方案规划(首都经贸大学2007年研)相关试题:政策规划(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一、概念题1.政策评价(北大2002年研)答:政策评价是指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
政策效果一般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政策评价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政策结果评价。
它是对政策执行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程度的评价。
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各种结果。
若政策结果实现或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政策目标,可称这项政策是有效果的,反之则是无效的。
(2)政策效益评价。
它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投入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评价。
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人们所需求的结果,这是件好事。
但要看到政策结果产生的基础是人们自觉的政策投入,包括各种资源。
(3)政策效力评价。
它是对政策所产生影响的综合评价。
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对社会及政策对象的综合影响力。
这种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有长期、短期效应,有直接、间接效应。
2.政策评估(中央财大2010研;中南财大2007研;首都经贸大学2007年研)相关试题:公共政策评估(河海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政策评估,人们才能够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是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同时通过政策评估,还可以总结政策执行的经验教训。
3.非正式评估(首都经贸大学2008年研)答: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
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4.政策的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中山大学2009研)答:(1)政策的内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
行政管理考研中国政法大学行管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总结
◆公共政策广义: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说明:①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②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③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④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管理制定准则。
相关概念:公共事务:不仅包括人们公认的、涉及到所有或绝大多数人的共同事务,而且也包括那些可能转换为前者,但却与部分人,甚至个别人相关的事务。
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等,其中“社会”是相对的,可划分为多个层次。
狭义: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府的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行为准则,体现了政府的政治行为,是政府活动的产物;●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的增进与分配问题,它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是政府对社会利益进行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与利益落实等四个环节;●社会利益包括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公共政策增进和分配的是社会利益,而不是唯一的公共利益(注:本点根据原文末两点归纳,顺序有调整)。
●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既是应然分析的要求,也是区别私域管理的本质所在;●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是有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策主体的整体目标需要,或者更直接地说,服从于政策主体对利益的追求;●突出“追求”,说明公共政策仅是某种规范,其实际结果如何,有待执行之效果分析;*公共政策的本质:要解决利益的增进与分配问题,它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是政府对社会利益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①理解要点:(1)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2)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3)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4)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5)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6)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
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一、概念题1.公共物品与外部效应(南大2013年研)相关试题:公共物品(华南师大2013年研)答:(1)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包括的内容有:①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或服务)的权力;②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
与之相对,私人物品则是指那些基本上不具备上述两种特征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个体很难向那些消费这些物品的其他个体收取因提供这些物品而应当获得的合理补偿。
其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个体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方面的激励。
这样,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共物品具有需求;另一方面,在没有市场之外的其他途径参与这些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市场并不能保证这些物品一定能够被生产出来。
这显然意味着效率的损失。
(2)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而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
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不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
具体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2.寻租答:寻租是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
它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
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
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它们往往成为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
政府中的决策者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利益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是“寻租活动”。
北京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笔记整理3-育明·斯泰朗考研考博
育明教育·斯泰朗考研2017年考研一对一辅导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复习必备资料目录一、北京交通大学公管考研招生报考统计(育明.斯泰朗考研辅导中心) (3)二、北京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育明.斯泰朗考研辅导中心) (3)三、北京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专业课参考书(育明·斯泰朗考研辅导中心).4四、北京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资料一本通(目录) (4)五、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2 (6)一、北京交通大学公管考研招生报考统计(育明·斯泰朗考研辅导中心)专业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复试科目120400公共管理01教育经济与管理2016年4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8公共管理学综合④820经济学03132教育管理学02社会保障03133社会保障学育明·斯泰朗考研·张老师解析:1、北京交通大学公管专业考研的报录比平均在3:1左右2、2016年北交大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报考11人,招生4人。
3、625公共管理学综合:公共管理学60%、公共政策分析40%。
4、北京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5、初试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育明教育针对北京交通大学公管考研开设的辅导课程有:专业课课程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
北京交通大学公管考研具体情况可以咨询育明·斯泰朗考研·张老师扣扣:七七二六、七八、五三七二、北京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育明·斯泰朗考研辅导中心)年份政治英语专业课1专业课2总分2016年45分45分68分68分335分育明·斯泰朗考研·张老师解析:1、2015年北京交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是专业学位分数线160分,2016年北交大公共管理专业改成学硕分数线335分。
北大行管考研-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1-5
2017年北大行管考研第一名学员笔记京研教育:《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指导笔记(1)第一章导论1、公共政策的本质(内涵)2、公共政策的特征3、公共政策的功能4、公共政策分析的内涵5、公共政策分析的综合分析框架6、公共政策分析要素7、公共政策分析原则8、德罗尔对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贡献第二章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社区1、如何对社会问题进行认定2、社会问题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3、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4、社区、市场、政府、第三部门的特点、优缺点各是什么?5、政府角色定位问题的基本逻辑6、政府与其他部门关系的类型划分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1、什么是公共政策系统2、公共政策主体有哪些3、公共政策客体有哪些4、什么是公共政策环境?它的构成?5、什么是公共政策工具?其分类?6、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综合模型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构建1、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或基本要素3、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4、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罗威和邓恩的分类)5、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6、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7、两种基本的政策议程及其区别8、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9、了解: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了解)2、全体一致规则和多数规则的特点和缺陷3、政策方案规划的特点、原则和研究途径(了解)4、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评估-方案优选5、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广义和狭义)6、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了解)7、公共政策法律化的内涵、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第六章:政策执行长期以来,政策科学被认为是研究政策制定的科学,人们片面的认为正确的制定政策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导致长期以来在政策过程链条上缺少执行这一环节,而事实证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事关公共政策的成败!(1)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途径一、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代表人物及模型:普雷斯曼和威尔达夫斯基史密斯:政策过程模型(1973)霍恩和米特:系统模型(1975)马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综合模型(1979)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特点:1、首先预设一个所要取得的明确目标(目标假定),研究的基点是解释为什么政策过程出现或没有出现成功的结果,政策执行研究的价值是怎样使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押题笔记: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八、九章)
北大行管视频课程+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2500元育明教育包揽2008-2013年北大行管考研状元。
2008年,郭同学398分;2009年,冯同学418分;2010年,葛同学398分;2011年,周同学384分;2012年,王同学402分,2013年,郭同学402分。
育明教育: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资料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略)第三节:事实,价值,规范与可行性分析政策分析的四个基本范畴可行性: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第四节:利益分析的内容及其实现途径1.利益是基本的分析方法,实现作为社会利益核心的公共利益,与具有组织分享系国内的共同利益和私人独享型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和谐;但往往被停留在价值层面探讨2.利益分析与制度分析,权力分析,文化分析,组织分析,伦理分析等的关系3.利益分析与政策分析四个基本范畴的关系4.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框架:利益主体与利益结构分析;利益需求分析;利益实现方式分析;利益分配结果分析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对公共利益的不同解读: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必须对公共利益进行展开研究。
但是学术界对什么是公共利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充满着分歧。
从一般意义上而言,公共利益是具有社会分享性的,为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
这里的社会分享性是指分享机会的无差异性和分享方式的双重性。
前者是指分享机会的均等性,后者是指公共利益分享既有自愿的分享也有强制的分享。
第九章公共政策过程的分析方法第四节:政策效果评价方法:政策评价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这里介绍三种常用的量化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统计抽样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糊数学,目标弹性多元)成本收益分析:1.概括起来,成本收益分析就是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测定和比较来分析政策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一种方法。
2.一般而言,收益大于成本时,政策就是有效的,而收益与成本的比率越大,政策的有效性就越强。
陈庆云-公共政策考研笔记(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第一章 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公共政策(在形式上)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 则或行为规范。突出公共性,意味着公共政策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政府应当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维护 者和增进者。 第一节:公共政策本质 公共政策的概念 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戴维·伊斯顿从政治系统分析理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它是对全社会的价 值作权威的分配。陈庆云的定义就是把人家的“价值”替换成“利益” 公共政策的本质(育明教育注:本章是陈庆云的利益政策学的内容,11 年真题考察过) “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在对伊斯顿的定义作过修正之后,公共政策就被看作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了。那么,政策的形成过 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 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就是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1. 虽然有了上面的定义,但陈庆云认为他对伊斯顿的修正还包括对公共政策职能的扩展上,也就是说公 共政策不仅要分配社会利益,还要实现和增进社会利益,换句话说,利益的分配是需要基础的,是动 态的,不增进利益又去分配什么呢? 2. 所以,伴随并对应着社会利益的选择,整合,分配和落实,公共政策的过程相应的以完整的姿态出现。 只有把选择,整合,分配,落实,增进这几点结合了起来,才是“动态的” 3. 利益选择:选择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利益,也选择那些与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一致的利益,自然不 可能完全公正 4. 5. 6. 利益整合: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把利益矛盾尽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利益分配:往往是使一部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另一部分人失去利益。 利益落实:其实就是政策的执行程度,也就是分配后的利益的实现程度了。好的政策不能落实的例子 很多,这也是后来人们对政策执行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认识加深的根本原因。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
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一、概念题1.制度分析答:制度分析学家认为,制度是指“结构”和“游戏规则”。
这些结构规则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制度是为约束在谋求财富和本人效用最大化中的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
制度分析主张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的产物,不同的政府制度导致不同的公共政策。
政府应着眼于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致力于促进以个人自由、公民权利、市场经济、公共经济、自主治理、有限政府、宪政法治与民主制度等制度平台为基础的公共政策。
2.精英决策答:精英分析方法认为所有的政治系统都分为两个阶层——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精英分析的核心观点在于,公共政策是统治精英的偏好和价值体现,大众在相当程度上是被精英所操纵的。
因此精英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杰出的精英人物决定的,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反映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观而不是大众的需求和意愿。
3.集团决策答:集团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集团斗争的产物。
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政府决策就是在不同集团的相互冲突中进行选择。
在集团分析模型看来,公共政策是团体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其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并相互竞争着的党派或集团之间出现的均势。
4.理性决策答:理性决策是指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问题,从而做出决策的过程。
其不是依靠人的直觉或凭借个人经验所做出的决定。
理性决策的步骤如下:(1)确定问题。
找出实际情况同标准的偏差,研究发生问题的原因。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
(3)运用各种科学方法筛选出可行性方案,如通过系统分析法、模拟法等,确定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5.完全理性答: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根据数字和事实,用合理的科学方法与精细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政策方案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问题的解决办法。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一、概念题1.事实分析(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研)答:在政策分析中,事实是指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事件与过程的描述与判断。
事实分析是指要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
事实分析中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客观实际,排除一切主观干扰。
其基本方法之一是进行观察,同时为保证所收集的事实材料真实可靠,必须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从政策分析的研究角度来看,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必须搞清楚。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客观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
但在描述事实时,不论是判断、推理还是分析、综合,都离不开价值趋向的引导。
同样一个客观事实,人们在观察上明显地表现出主体的价值观。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事实,是具有价值的事实。
对政府政策而言,问题还不在于事实的价值性,更在于事实的选择性。
因此,政策分析的一个基本点是选择特定价值的事实。
2.可行性分析(首都经贸大学2004年研)答:可行性分析,是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论述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条件与能力。
在政策分析中,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方面表现在政治、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上。
(1)政治上的可行性。
政府的政策,从最终的实际执行结果来看,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与此同时,作为指导社会成员行为准则的政策,必须反映和代表那些具有共同经济地位的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
在我国,强调政策的实施结果,首先要有利于政治稳定,这是政治可行性考虑的出发点。
(2)经济上的可行性。
其基本目的是全面研究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益。
在制定政策与实施政策中,都需要消耗资源,即消耗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各种资源。
考虑经济效益,既要重视投入项,更要重视产出项。
(3)技术上的可行性。
其主要表现在实现目标的科技手段上。
政治、经济及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成功的政策,往往要全面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行性,并选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3.系统理论(华中农大2011年研)答: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或观点有五种:系统理论、团体理论、杰出人物《精英)理论、过程理论、制度理论。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1、伍德罗。
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有政治家,既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这个定义对政策内容规定得太窄,并受到政治与行政二元论的影响。
)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这个定义侧重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但对价值可以有广义的理解)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作为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取向的行动计划,以及与一般计划的区别,但内涵过于笼统。
)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了"不做"的形式,但它没有严格地指出政府要做的事情与决定做的事情之间存在的偏差。
)5、詹姆斯。
安德森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由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有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务采取的。
(这一定义强调公共政策是政府官员的活动过程,是政府实际做的事情而不是政府打算或将要做的事情,指出了公共政策的动态性和实证性。
但这种理解忽视了价值判断与政策方法的重要性,尤其忽略了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6、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
(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地指出了公共政策的表现方式,而且突出了它是一种行为规范。
但定义没有把公共政策的本质反映出来。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政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完整性;政策的过程具有完整性等.2、超前性政策是对未来的一种安排与指南,所以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3、层次性不同的主体制定的不同政策是有主次之分的.4、多样性由于政府职能管理内容的扩大,而引发的政策问题页涉及到诸多领域,从而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5、合法性政策体现着政府的行为,在法治国家,政府的行为必须依法而行.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一))
第十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一)一、概念题1.风险决策(北大2005年研)答: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事件未来各种自然状态的发生是随机的,决策者可以根据相似事件的历史统计资料或实验测试等估计出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并依据概率的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通常具备五个条件:①存在着决策者期望实现的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②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③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④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计算;⑤在多种自然状态下究竟出现何种状态无法肯定,但对各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却可预先估计出来。
2.零和对策(首都经贸大学2003年研)答:零和对策是一种完全对抗、强烈竞争的对策,它最初是著名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提出,后来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加以推广。
在零和对策中,每次结局时,局中人的支付总和是零(或某个常数),一个局中人的所得恰是另一局中人的所失。
简而言之,零和对策是指一方的所得,恰好是对方的所失。
有经验的决策者总是设法避免零和对策论的结果,而是采取以“双赢”,即双方均有利的策略来代替它。
这样一方就不必失去对方所得的了。
然而,在世界上,经济上的竞争者们都在一个有限的大饼上争夺自己的那一部分,零和对策论可以描述下列问题的特征:通过税收进行收入的再分配和补偿雇员工资的再分配。
而非零和对策,是既有对抗又有联合的缓和竞争对策。
在非零和对策中,各选手的目的不完全对立,对策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情况。
有时候选手只按本身的利害关系单方面作出决策,有时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联盟。
其结局支付总和是可变的,局中人可以同时有所得或有所失。
非零和对策的多样性,与实际经济活动中的许多行为表现是一致的。
非零和对策与零和对策相比,非零和对策在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投入产出法答: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主编 北大出版社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一、关键术语1.公共政策答: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①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②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孤立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③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④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⑤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显示出多样的特征;⑥合法性。
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公共利益答:公共利益是公众和社团普遍享有的包含某种金钱利益,或者公众或者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因之受到影响的某种利益。
公共利益并不意味着狭隘的如某种稀见之物,或者像处于争议中的事情影响的特定地区的利益。
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①具有“公共性”。
较私人利益而言,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显著特点;②具有合理性。
由于一种公共利益的实现经常是以其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减损作为代价的,因此立法机关在界定公共利益时就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③具有正当性。
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广泛的公众利益,立法机关,尤其是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应当广泛听取、充分尊重公众意见,保证公共利益界定基于广泛的民意之上;④体现公平性。
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如果以减损少数人的私人利益却又不给予必要补偿的方式来增进公共利益,就会有违正义和公平。
公共政策分析单元复习要点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公共政策单元复习要点第一章【公共政策】是由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其实施效果的研究。
1、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①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公共政策的实质之一是如何增进社会利益。
②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从社会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整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4)增进社会利益(5)公共政策的本质我们认为,在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上,应突出以下内容: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中突出公平。
2、公共政策的历史沿革(了解)两种路径:(1)拉斯韦尔、德洛尔模式:政策科学(政治角度、价值、民主)(2)政策分析途径:(数据分析、不考虑价值问题、运筹学基础)3、公共政策综合分析框架(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第二章【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
【阿罗不可能定理】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了一套基本上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然后证明了:同时满足这些标准的加总方式是不存在的。
这一结论被称为“阿罗不可能定理”。
它的意义在于,它说明了我们在集体行动中无论采用何种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都是存在缺陷的。
【市场失灵】(1)主要内容:与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事物一样,市场本身也是不完美的。
在市场不完美的情况下,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优势就或多或少的要打一些折扣。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重点笔记
育明教育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一、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的作用(说到任何目标的重要性都是这三个方面)1.是政策方案设计和优选的基础依据2.是政策方案执行的指导方针3.是政策绩效评估的参照标准正因为目标的作用比较重要,所以才要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环节:一是正确设计,一是不同参与者对目标的共识,要做到以下几点1.目标要具体明确:表达要准确;约束条件要具体;要尽可能量化2.要具有前瞻性:一定的难度才能产生激励3.要具有可行性:分析主客观条件的限制4.要具有协调性:多目标之间的一致性5.目标与手段的统一:目标的层次性,具体目标往往是具体目标的手段,会形成复杂的目标——手段链,要避免目标置换但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是容易的,也就是说,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并保证其有效性是有困难的:表现在:价值因素;政治因素和目标冲突上(但是这里的概括比较简单,答题时看情况自己进行补充)1.价值因素:政策目标到底确定为什么,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制定者的价值判断的影响,而机制受到政治地位,利益偏好,传统习俗等的影响2.政治因素:决策是政治的产物,决策者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常常故意把目标弄得模糊不清3.多目标的冲突:横向和纵向上都可能冲突,要分清主次轻重二、备选方案的设计两步: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对政策方案加以细化——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两者的不同在于轮廓设想是大致的,所以可以大胆地设想,运用更多的是创造性的思维,之所以备选方案的设计一开始并不要求细节地进行轮廓设想,主要目的也就是在于激发这种创造性思维,省得它受到束缚,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1.政策方案整体上的全面性与多样性:既然是创造性思维,当然就要求方案要全面,所以当决策者发现只有一种备选方案而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时,就陷入了“霍布森选择”2.政策方案彼此间的互斥性:说白了就是指两个方案之间不能有雷同3.注重创新性:轮廓设想的核心,要摆脱旧的政策的束缚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一)名词解释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押题笔记: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三章)
北大行管视频课程+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2500元育明教育包揽2008-2013年北大行管考研状元。
2008年,郭同学398分;2009年,冯同学418分;2010年,葛同学398分;2011年,周同学384分;2012年,王同学402分,2013年,郭同学402分。
育明教育: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资料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育明教育注:系统分析可以说是政策生命周期的基础——政策工具是考试重点)定义:公共政策系统是由公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工具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分析可以说是政策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
)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一、官方参与者在中国,官方参与者指的是广义政府和执政党:三大权力机关和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在美国,立法机关的立法权力较大,但在国防和外交上,总统权力较大;在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统一行使立法权,其他主体如国务院,地方人大等都没有独立立法权,其立法行为只是全国人大立法的一部份。
立法机关制定的政策具有最高效力。
另外,全国人大具有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决定权通常是解决重大政策性问题和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的内政外交行政事务的机关,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所以行政机关是公共政策的直接运用者。
在美国,行政国家的出现;在中国,国务院统一领导各级行政机关工作,拥有行政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等司法机关在美国,司法机关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司法审查权,法令解释权等对公共政策的内容和性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中国,司法机关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政策执行和监督方面,并没有真正成为政策制定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的体制。
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实际上是以中国共产党组织为首的所有履行当代中国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的决策与执行过程。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
第九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一、概念题1.边界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研)答:边界条件,是相对应输入情形输出等价类直接在其边缘上,稍高于其边界和低于其边界的这些状态条件。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通常输入等价类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值,选取刚好等于、稍小于、稍大于等价类边界值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它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为实现边界分析,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实现:①饱和抽样,指通过多重阶段的采样过程获得;②诱导性的提出问题,可以用多种形式,诱导地提出各种可供思索的问题,让人们回答讨论;③边界估计,指制定一个积累频率分布图。
边界分析法与等价类法有两方面区别:①边界分析不是从某个等价中随便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选出一个或几个元素,使得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对象;②边界分析不仅根据输入条件,还要根据输出的情况(按输出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
2.灵敏度分析(北大2001年研)答:灵敏度分析是指在政策分析中,当人们已经对政策问题制定出政策方案后,与政策问题相关的某些因素,或者所构造模型中的系数或参数发生了变化,需要确定其中最敏感的某些因素,获得可能出现的偏差及结论的可信度等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风险性决策中,实际所使用的概率基本都是估计的,无十分的把握。
灵敏度分析是在主观概率的可能的估计误差范围内,选取许多不同主观概率值进行试算,看哪些因素变动不影响最优策略的选取;反之,哪些因素稍加变动,最优策略就会变化,即从一个策略变为另一个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所提供的数据称为灵敏性数据。
凡是面对灵敏性数据,必须重新审查原来估计的主观概率是否正确。
3.特尔菲法(北京大学2000年研)相关试题:德尔菲技术(华中农大2010研);德尔菲法(中国传媒大学2008研;北大2001研)答:特尔菲法是指采用函询调查,对与所预测问题涉及到的有关领域分别提出问题,并将回答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反馈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
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也称元目标:公平、效率、发展、自由、安全。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
(1)价值因素(2)政治因素(3)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衡量政策目标实现的尺度,它将定性的或者概念的政策目标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是关于那些被用来评估备选方案或者项目的目标诸方面的明确的陈述,包括成本、收益、有效性、可行性等。
尺度是标准的有形或者操作性的定义,每个标准有几个与之相关的量化的尺度。
尺度也称做指标。
确定评估标准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意明确陈述出相关的政策目标,而目标不明确也就难有准确的评估标准。
二是被提出的政策方案或者项目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个目标,每个目标一般都有相关的评估标准,而每个标准都可能有多个尺度,这使得评估标准问题复杂化;
三是政策参谋人员或者分析人员可能被公共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所雇佣,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多重的、冲突的目标和评估标准。
政策指标
政策指标是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化,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者质的尺度,是政策目标具体说明。
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政治指标和综合指标。
第二节备选方案的拟订
备选方案的产生一般经历3步:
第一步:搜寻备选方案
从问题构造的程序中可以发现一些备选方案。
邓恩列举了八个来源:
(1)权威;即相关政策问题的专家。
(2)洞察力:长期与某些政策对象打交道的人或者一些政策相关者的知觉或者判断;
(3)方法:利用系统分析等创新性的分析方法;
(4)科学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产生的一些对问题现象的解释;(5)动机:参与者的信念、动机和需要。
(6)相似的案例:其他地方处理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经验;
(7)类比:不同种类问题的相似性的的比较。
(8)伦理体系:哲学或者其他社会学家所提出的社会正义、公平等理论。
艾西从系统分析的角度讨论了政策备选方案的四个来源:
(1)保留现有方案
(2)修改现有方案
(3)使用以前被包装过的方案设计
(4)创造一个新的方案。
新方案的设计包括理想化的设计、类似情形途径和形态学途径。
依照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的观点,现有政策是构成新的备选方案的基础。
布莱特曼认为,有3种途径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备选方案:
(1)被动的途径:等待所要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出现;
(2)搜寻——派生途径:设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正在寻找备选方案;
(3)触类旁通途径:检验渐进的变化,历史地和类比地搜寻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
还可以采取其他的一些方法,包括:
(1)保持现状分析:考虑假如不采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问题的变化趋势,为新方案的产生和测量提供基点;
(2)快速的调查:快速的记录、分类和整理在各种会议上人们提出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也可以向你的朋友、同事以及其他相关人事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建议;
(3)文献评论:公共政策或者研究的文献(书籍和杂志、网络等)以及问题所涉及的领域都可能记载着解决相关政策问题的备选方案或者案例分析。
(4)实践经验的比较:了解政策问题产生之后所采取过的解决方案以及以前采取的方案,考虑采取或者抛弃某些方案的原因,以发现可行的方案;
(5)与理想方案比较:先提出理想的方案。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加些约束条件等等。
第二步:设计备选方案
①变动与组合②可行性处理③修改现有的解决办法
第三步:初步筛选
初步筛选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初步去掉显然不可行的备选方案,找出数个
可行的最优(较优)的备选方案。
初步筛选考虑的因素包括成本、收益、可行性、实施条件、应变程度等等。
初筛常用的方法有:
经验分析:总结以往执行或者制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判断方案的可行性;
比较分析:对方案之间政治、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做大致比较;
初步的预测分析:初步考虑各个方案的实施过程及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其加以比较分析等等。
创建备选方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参照以往的经验,但是不能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
(2)不要急于对别人的意见评头论足而让好主意溜掉。
(3)不要仓促锁定问题的界定。
(4)不要过早产生偏好或者对提出的观点过于挑剔。
(5)不要不经过评估就排除备选方案。
(6)当情况发生变化时,注意考虑那些因条件限制而被排除掉的方案。
第三节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
政策方案评估是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则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这两者都是正式的政策抉择程序前不可或缺的步骤。
评估与择优的步骤
①确定评估和择优的标准②方案展示与比较③讨论与批评④审查和评定
评估与择优的标准
案例:提高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太平洋鲑鱼渔业的社会价值政策建议项目策划建议的撰写
项目建议书是拟开展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
对于大中型项目,有的工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协调量大的项目,还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主要附件之一。
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主要内容应包括:
①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②初步设想③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初步分析④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还贷方案设想⑤项目的进度安排⑥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包括初步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⑦结论⑧附件
案例:“滴水绿”茶叶义卖建议书
提供政策建议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建议的道德和伦理价值分析。
②注意对多个备选方案的客观分析。
③注意防范过度倡议的陷阱。
政策制定实践
就上一章你和小组成员所提出的政策(社会问题)问题写出详细的政策建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实践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