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士后制度对培养和使用创新人才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博士后制度对培养和使用创新人才的意义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浅析我国博士后制度对培养和使用创新人才的意义

摘要:博士后制度是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1985年我国开始试行博士后制度。20多年来我国博士后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已成为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备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优越条件,具有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和推进学科发展的双重作用,博士后研究人员也是一支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强化博士后培养质量是未来工作的重点,要逐步完善博士后制度使之与国际接轨。

关键字:博士后制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创新人才

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博士后研究制度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战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较晚。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积极倡议下,1985年我国开始试行博士后制度。20多年来我国博士后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4万多人,其中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6万多人,2.8万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已顺利出站,目前,我国共设有136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0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年招收博士后规模已达6000人[1]。

博士后制度是指在高校、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设置一些特殊职位,挑选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人员到这里,在规定的期限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学者提供了研究职位和场所,让他们在学术活跃的环境中,在高水平的博士生导师带领下从事二至四年的专门研究工作,将其锻炼成为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博士后制度已成为中国创新人才使用和培养的一项重要制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已成为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

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备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优越条件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必需具有以下条件[2]:

1 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水平的博士生导师;

2 学术气氛浓厚而活跃,科研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3 有必须的实验设备,科研后勤条件良好;

4 单位领导积极热心。

首先,博士后流动站有高水平的博士生导师,对进站人员给予教育和指导,使其进一步提高学术造诣;其次,流动站良好的学术环境,活跃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博士后成长;而且,博士后流动站必须具备博士学位授权点,科研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使进站人员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台上,接触到并可能解决所研究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再次,良好的实验设备是理工科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同时教学设施、图书

资料、信息网络资源等均有利于博士后开展科学研究;另外,流动站往往承担国家或地方重大研究课题,博士后参与到研究项目中通过深入地科研实践工作,为进一步从事研究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和推进学科发展的复合平台

博士后的培养过程就是他们利用流动站的资源开展研究的过程。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合作导师主要是带领博士后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流动站不为博士后人员开设课程和布置教学任务。进入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享受相关待遇。这表明博士后培养工作不同于任何其他教育方式。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在科研活动中不断进步并最终成为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这是博士后流动站培育人才的特点。

博士后人员通过科研实践能够获得新知识、新观点、新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思路,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面。通过与站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作、交流从而融入到创新团队中,能够进一步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在流动站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有助于博士后人员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当然,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立和博士后研究制度的实施,除了有利于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之外,还有利于增进高水平研究人员间的学术交流,并促进不同学派间、学术团队间人才流动,相互交换新鲜“血液”,避免学术“近亲繁殖”,从而促进了学科发展。

三、博士后研究人员是一支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

博士后研究人员大多是取得博士学位不久的青年学者,正处于创新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和创新欲望的高峰期,并已经受到多年系统的科研训练,从事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相对严谨的学术规范,具备独立从事创新性工作的能力,正直科研创新成果的高产期。博士后人员进入流动站后,利用有利的科研条件,参与到大型科研项目中,不仅是一支朝气蓬勃的科研力量,而且可以带动和影响站内工作人员和在读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有利于活跃站内学术氛围和增进学术交融。博士后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将其读博期间获得的学术观点和思维方式等研究风格带到流动站中,有助于打破学术壁垒,使流动站的科学研究工作由封闭走向开放。

二十多年来我国博士后培养工作发展很快,成果丰硕,却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把博士后研究人员等同于研究生看待,将其纳入研究生管理系列,未作为“流动性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或将博士后人员看作为指导老师的“打工仔”,未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还认为博士后人员是找不到工作的博士毕业生等等。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设工作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成长。因此,需要强调博士后研究制度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和设立工作以及重视博士后的选拔和进站等管理工作。同时,强化博士后培养质量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正如李政道先生所建议的:中国博士后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扩大博士后队伍的同时,提高博士后质量是今后发展的关键。

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博士后制度,逐步使之与国际接轨,在提高质量的过程中不断走向国际化[3]。

参考文献:

[1] 《我国共设1363个博士后流动站,已招收4.4万多名博士后》(新华社电). 2007年07月09日.

[2] 国家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报告》(1985).

[3]李政道:《中国博士后制度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中国教育报, 2006年11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